细胞生物学作业讲解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12生工)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实验一:特殊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摄影术一、实验目的:1、掌握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显微摄影装置及其操作技术,独立完成显微摄影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暗视野显微镜应用丁达尔现象,装配暗示场聚光器,是入射光从聚光器斜向照明被检样品。
暗视野显微镜利用样品的散射光和放射光进行观察,只能观察物体的存在与运动而不能辨清其细微结构。
暗视场照明是照明光线仅照亮被检样品而不能进入物镜,使视场背景暗黑,样品明亮的照明方法。
相差显微镜利用被检物体的光程之差进行镜检,通过衍射和干涉现象,将肉眼看不到的相差,变为明暗的振幅差而能看到。
相差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的主要价值,在于对透明的活体进行直接观察,无需采用是细胞致死的固定和染色的方法。
0lympus BH系列的BHS和BHT型显微镜有摄影装置,通过摄影装置,拍摄显微视场中被检样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材料:洋葱鳞茎、人口腔细胞;2、器材:暗视场显微镜、相差显微镜、Olympus显微镜、活体生物样品、擦镜纸、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3、试剂:生理盐水(0.9%)、2%碘液、香柏油、二甲苯。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一)口腔上皮细胞的制备及染色1、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壁轻轻地刮几下;4、把牙签上的碎屑放在生理盐水中轻涮几下;5、盖上盖玻片;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7、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洋葱鳞茎内表皮装片制作1、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蒸馏水;3、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置于蒸馏水中;4、盖上盖玻片;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6、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三)分别用暗视场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四)显微摄影的使用将装片置于显微摄影镜下,选一清晰的视野进行拍摄并打印出来。
细胞生物学作业:no的内容及意义

一、NO信号的发现及内容自70年代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穆拉德教授及合作者发现硝酸甘油等有机硝酸酶都能够使组织内CGMP、CAMP等第二信使的浓度升高。
1977年,穆拉德发现硝酸甘油等有机硝酸脂必须代谢为一氧化氮后才能发挥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由此他认为一氧化氮可能是一种对血流具有调节作用的信使分子,但当时这一推测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奇戈特推测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使分子,这种信使分子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扩张血管.弗奇戈特将这种未知的信使分子命名为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DRF)。
这篇论文,吸引了伊格纳罗教授的关注。
他及同事发现EDRF与一氧化氮及许多亚硝基化合物一样能够激活可溶性鸟背酸环化酶(sGC)、一氧化氮主要通过CGMP途径扩张血管。
二、NO的作用机理:乙酰胆碱→血管内皮→Ca2+浓度升高→一氧化氮合酶→NO→平滑肌细胞→鸟苷酸环化酶→cGMP→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离子浓度下降→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具有百年的历史,其作用机理是在体内转化为NO,可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
三、NO信号学说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NO治疗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应用于新生儿,是对足月及近足月(胎龄>34周)患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后作为足月和近足月儿持续低氧性呼吸衰竭和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选择性扩张肺血管的常规治疗方法。
因其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改善肺内、外的分流,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值,且不造成体循环低血压,可以调节呼吸道、胃肠道等的血液供应,同时可以抑制炎性反应细胞激动素基因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的黏附与积聚,从而使其在BPD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NO在新生儿支气管发育不良中的作用机制:(1)调节血管张力作用:NO可以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改变血管的张力,调节血压和组织血流量,同时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维持血流畅通。
《细胞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细胞》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对于探究生命现象、研究生物生长发育和治疗疾病都至关重要。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特点;3. 深入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和生物学功能;4.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
三、作业内容:1. 观察细胞结构实验: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并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
2. 细胞功能研究报告:学生选择一个细胞器或细胞功能,撰写小组研究报告,介绍其结构、功能和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细胞模型制作: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细胞模型,展示细胞的结构和组成。
4. 细胞代谢模拟实验:学生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模拟实验,了解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
四、作业流程:1. 第一周: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进行细胞结构实验;2. 第二周:学生选择研究内容,展开细胞功能报告的撰写;3. 第三周:学生制作细胞模型,展示细胞的结构和组成;4. 第四周:学生进行细胞代谢模拟实验,探究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
五、评价方式:1. 细胞结构实验:观察报告和绘制图纸;2. 细胞功能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和展示方式;3. 细胞模型制作:模型的制作精美程度和准确性;4. 细胞代谢模拟实验:实验数据和分析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升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作业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细胞》是生物学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
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组成。
细胞生物学试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
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
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
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己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一、器材50ml烧杯,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试管架。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发育和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细胞的基本概念2.2 细胞的发现与发展2.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4 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2.5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细胞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4.2 实验报告4.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细胞生物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细胞生物学知识。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学术论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分配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4课时,实验操作8课时。
6.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细胞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第9-16课时:细胞结构与功能第17-24课时:细胞膜、细胞器及细胞代谢第25-32课时: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及调控七、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及调控。
7.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透析原理;细胞器的精细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分子机制。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2.学会独立操作显微镜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装片三、实验内容1.学生按编号把自己的显微镜取出,放在试验台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及用途,然后进行操作练习。
先用低倍镜进行对光联系,使视野明亮而均匀。
如果使用双筒目镜,还应学习目镜间距的调节。
在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此时应注意它的视野亮度与低倍物镜有无区别?并思考通过哪几种方法调节使得高倍物镜的视野达到要求的亮度。
2.取已制备好的装片进行观察:按低倍镜使用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练习。
注意要使观察到的像向前移动时,玻片标本应向那个方向移动?欲使观察到的像向右移动时,拨片标本应向那个方向移动?3.观察制备好切片:细胞核、中心体、胞间连丝、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高尔基体等。
4.观察完毕后,按正规要求取下玻片,把显微镜收好。
四、作业绘制2-3中细胞结构实验二、Feulgen反应显示DNA(一)实验目的1.掌握临时制片法。
2.熟悉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Feulgen在1924年发明一种对DNA特异的组织化学染色反应,故称Feulgen反应。
DNA经酸(1mol/L HCl)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和脱氧核糖连接的配糖键被打开,脱氧核糖的一端释放出醛基,并在原位与Schiff试剂反应形成特异性的紫红色产物。
该产物能特异地吸收峰值为550~570nm的光波。
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550~570nm光波的吸收值与DNA 含量成正比关系,既符合化学计量学关系。
此法既可定位用于细胞或组织化学染色反应,观察DNA的分布,又可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像分析仪对细胞或组织中DNA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紫红色的产生,是由于反应产物的分子内含有醌基,醌基是一个发色团,所以具有颜色。
对照组或采取不经盐酸处理,或预先用热三氯醋酸或DNA酶处理,抽提去细胞中的DNA而得到阴性反应。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业题(一,1-4章部分)第一章细胞的概论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三章细胞膜与物质运输第四章细胞内膜系统一、名词解释1.1 细胞生物学:见填空题1.1。
1.2 细胞学说: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而且所有细胞来自于已有细胞。
1.3 细胞器:凡是在光镜和电镜下能够分辨出的具有一定形态特点、被单层或双层膜包绕、执行某些特定功能的结构,均称为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
1.4 原生质:是指构成活细胞的全部物质,包括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或拟核)。
1.5 原核细胞:是指一类无明显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如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
2.1 相差显微镜: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将标本不同区域折射率的差别转化为肉眼可观察的明暗亮度差异的光学显微镜。
2.2 荧光显微镜:以各种特定波长的光源激发标本中的荧光燃料后,观察该荧光燃料发出的可见颜色荧光的一种显微镜。
2.3 原位杂交:一种将分子杂交与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检测技术,是以标记的核酸分子为探针,检测特异核酸分子在细胞中的位置分布。
2.4 细胞系:一些经过遗传修饰的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无限生长,这种类型的细胞称为细胞系。
2.5 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原代培养指直接从生物体获取、分离后进行首次培养的细胞培养技术;将培养的细胞按照一定比例转移至新鲜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这一过程叫做传代培养。
3.1 内膜系统:3.2 脂质体:具有双亲性的脂质分子在水环境中排列成双层,将疏水尾部夹在中间。
为了避免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即为脂质体。
3.3 协同运输:一种由钠钾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3.4 易化扩散:由载体蛋白介导的被动运输。
4.1 信号肽: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能指导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由细胞质基质附着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
生物作业评讲教案高中生

生物作业评讲教案高中生
主题:细胞生物学
目标:通过评讲方式,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评讲内容:
1. 什么是细胞?
2. 细胞的结构有哪些?
3. 细胞的功能有哪些?
4. 细胞的多样性和分化
5. 细胞生物学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评讲方法:
1. 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本相关章节,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
2. 相互评讲:学生组成小组,轮流向对方讲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并接受对方的提问和评价。
3.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表达。
4. 应用拓展:教师给学生一些关于细胞生物学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拓展思维。
评讲要求:
1. 要求学生准备充分,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2. 鼓励学生提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重在过程的交流和学习,而非结果的评价。
评讲效果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在评讲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作业
姓名:学号:班级:学院: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的概念:
细胞外被(糖萼):
易化扩散:
ATP驱动泵:
协同运输:
配体门控通道:
电压门孔通道:
连续分泌:
受调分泌:
小泡运输:
受体介导的胞吞:分子伴侣:
信号肽:
蛋白分选:
膜流:
细胞呼吸:
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偶联:
细胞骨架:
核型:
核型分析:
染色体显带技术:踏车运动:
端粒:
二、填空
1、生物界的细胞分为三大类型:(如支原体、、、、
及蓝藻等),古核细胞和(包括、、和人类)。
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多生活在极端的环境。
2、在生物界中,是唯一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是不“完全”的生命体,是彻底的寄生物。
3、生物小分子主要包括,和;而、、
和是细胞中4种主要的有机小分子,它们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和三大类。
4、膜脂包括,和三类;其中糖脂位于细胞膜的
面。
5、细胞膜蛋白根据与脂双层结合的方式不同,分为,和
三种基本类型;在膜蛋白中有些是,转运特定的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有些膜蛋白是结合于质膜上的,催化相关的生化反应进行;有些膜蛋白起,连接相邻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成分;有些膜蛋白作为,接受细胞周期环境中的各种化学信号,并转导至细胞内引起相应的反应。
6、膜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和,其中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而
是膜功能活动的保证;膜的不对称性包括,
和。
7、脂双分子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膜的流动性越;脂肪酸链越短,膜脂的流动性越;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具有;卵磷脂与鞘脂的比值越大,膜的流动性越,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越多,膜的流动性越。
8、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为普遍接受的膜结构模型。
9、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包括,,
和;膜运输蛋白包括和两类;
介导水的快速转运。
10、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主动运输,根据利用能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ATP 直接供能)和(ATP间接供能)。
11、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包括和。
12、胞吞作用分为,和三类。
13、细胞通过对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摄取。
14、胞吐作用根据方式的不同分为和。
15、指导分泌性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的合成。
16、胱氨酸尿症和肾性糖尿是由于异常导致的;囊性纤维化则是由于
异常引起的;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则因为异常所致。
17、内膜系统是
,主要包括,,,,,等功能结构。
18、内质网主要包括和两大类型。
19、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及。
20、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具有极性,其膜囊从顺面到反面依次划分为:、
和。
21、高尔基复合体的蛋白加工主要包括和。
22、蛋白糖基化主要发生于和,其中在发生N-连接糖基化,而在主要发生O-连接糖基化。
23、溶酶体以其功能状态的不同分为,和
三种基本类型;其中次级溶酶体主要分为和。
24、线粒体主要分布于细胞的区域,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反之较;线粒体通过而实现增殖;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DNA构成,主要编码线粒体tRNA、rRNA和部分蛋白质,而线粒体的大多数蛋白则由编码。
25、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膜,,和
,其中内膜向内腔突起的折叠称作,内膜(包括嵴)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圆球形颗粒,称为。
26、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被存储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分子中。
27、和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
基粒的化学本质是,也称。
28、基粒是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使的关键装置。
29、以为主要病因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疾病主要影响神经和肌肉系统,所以有时统称为。
30、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安密妥、抗霉素A、氰化物、CO和叠氮化物等,可阻断线粒体呼吸链上的,导致生物氧化、细胞死亡。
31、细胞骨架主要由,和三类蛋白纤维组成。
32、抑制微管解聚或装配的特异性药物主要有,和
等;而微丝的特异性作用药物有和。
33、恶性肿瘤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增殖快,有侵袭组织及向周围及远处转移的能力,这些特征与细胞骨架蛋白和的变化有关。
34、因细胞骨架蛋白和在细胞分裂和细胞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肿瘤化疗药物作用的靶点,如长春新碱、秋水仙素和细胞松弛素及其衍生物等作为有效的化疗药物可抑制细胞,诱导细胞。
35、大多数动物细胞,如变形虫、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以及器官发生时的胚胎细胞等,它们采用
的方式进行位置移动;极少数细胞如精子、纤毛虫和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则通过或产生运动。
36、为基因表达提供了时空隔离屏障。
电镜下的核膜,包括:外核膜,,,和,其中与糙面内质网相连续,并且的胞质面附着核糖体,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37、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双向性,包括和,其中核输入主要是
蛋白的核输入,亲核蛋白主要包括,,和等;而核输出为的核输出。
3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
39、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和,此外还含有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根据间期核中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以及功能状态的不同,分为和,其中螺旋化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并且通常转录活性;而
螺旋化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转录或者转录活性。
40、DNA分子自我复制后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要达到
这个目的,DNA必须包含三类功能序列,分别为,和。
41、为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在串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高级结构,最终组装成染色体。
42、在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为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为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为染色质包装的三级结构,为染色质包装的四级结构。
43、中期染色体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为4种类型:,,
和
44、DNA复制的特点为在多个复制起点上进行的和。
45、端粒是由合成的,端粒酶是由和具有的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
46、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根据遗传物质改变的不同,遗传病可分为
和两大类;其中基因病是由引起的,基因病包括(常见的有,短指,遗传性舞蹈症,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和(如少年型糖尿病,哮喘,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精神分裂症等);而染色体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可以表现为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或者结构的异常,其中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成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四倍体)和(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如单体型,三体型及多体型);另一类染色体病是由于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引起的,称为,根据染色体断裂后重组的方式不同,主要有:,,和等几种形式。
47、泰-萨氏病(旧称黑蒙性痴呆)和Ⅱ型糖原累积病是患者因溶酶体酶
引起的先天性疾病;矽肺和痛风是溶酶体酶的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性疾病。
三、问答题
1、从细胞结构、基因组和基因结构特点、转录与翻译以及细胞分裂这几个方面,对原核细胞
和真核细胞进行比较。
2、Na+-K+泵的生理意义?
3、协同运输包括哪两种类型,请各举例简述说明。
4、离子通道的特点,以及离子通道包括哪三种类型?
5、简述糙面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和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各包括哪些?
6、简述光面内质网的功能?
7、简述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8、蛋白质糖基化的重要意义?
9、简述蛋白质分选的机制?
10、简述溶酶体的功能?
11、简述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12、简述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病理变化?
13、简述微管的功能?
14、简述微丝的功能?
15、简述中间纤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