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
试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试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较为普遍,给企业经营和投资者权益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深入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 企业经营管理薄弱企业经营管理薄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企业中,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2.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对于会计准则和政策掌握不够,容易出现会计处理错误或者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 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因为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导致财务信息遭受了恶意篡改或者误操作的风险,从而使得财务数据失真。
4. 会计征信体系不完善我国的会计征信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够严谨,一些企业往往利用这一漏洞,故意篡改会计信息以求谋取私利,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失真。
二、治理对策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规范会计信息的关键。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场验会计核算程序,规范各项财务业务的操作流程,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其会计专业素养,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对于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把握能力,减少会计处理错误或者不规范情况的发生。
3. 完善会计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管机制,加大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严肃追责。
对于会计征信机制的建设也需要加强,提升会计信息的披露透明度,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摘要】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
造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社会压力使企业为了应对竞争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管理层压力则让员工感受到工作压力迫使他们选择违规操作。
财务业绩压力是企业为了达到财务目标而采取欺诈行为的原因之一,而内部控制不严也为造假提供了便利。
为了应对会计造假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建立道德操守并加强监管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企业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造假行为,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利益。
【关键词】会计造假、原因分析、应对、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内部控制、应对方法、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加强监管1. 引言1.1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业绩、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行为,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或监管机构的目的。
而会计造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为了有效避免会计造假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和加强监管等方面。
通过认真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2. 正文2.1 社会压力会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各种要求和期望,包括市场竞争、股东利益、投资者预期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来满足外部利益的期望。
社会压力会导致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压力而不择手段地进行会计造假,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必定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压力对造假行为的影响,建立健康的经营理念,不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才能避免因社会压力而导致的会计造假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社会压力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国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现象,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等,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企业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条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财务审批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利益驱动因素(1)企业为了上市、再融资等目的,通过财务造假美化财务报表,提高公司估值。
(2)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处罚等,通过财务造假隐瞒真实经营状况。
(3)企业为了获得信贷、担保等金融支持,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资产、利润等指标。
4. 人员素质因素(1)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了个人利益或迎合企业领导要求,参与财务造假。
(2)企业管理层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层缺乏财务知识,对财务造假行为认识不足,难以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
5. 社会文化因素(1)利益驱动观念。
部分企业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2)监管宽容文化。
部分企业认为监管力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财务造假难以被发现。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环境建设(1)提高监管力度。
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相关人员故意错误记录、隐瞒或篡改财务信息,以误导相关利益方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从而达到个人或团体的非法利益。
会计舞弊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内部因素1. 利益驱动:为了获取个人或团体的非法利益,部分企业或会计人员可能会选择进行会计舞弊。
例如,管理层为了达到业绩目标、避免责任或获取更高薪酬等,可能会通过舞弊手段调整财务报表。
2. 内部管理漏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失效,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如内部审阅、内部审计等环节失效,为舞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外部因素1. 法律制度不健全:部分地区的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较低,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2. 外部监督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盲区。
同时,社会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内部管理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审批、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环节,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增强其对会计舞弊的防范意识。
(二)强化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督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舞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力。
2. 加强外部监督: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提高监督效率。
同时,鼓励社会舆论监督和媒体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三)提高信息透明度1. 公开透明:企业应定期公开财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和公众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2. 第三方审计: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试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试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随着我国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也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问题。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现象,这不仅给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带来了困扰,也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形象。
因此,本文将分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原因分析1、企业动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为了获取公司高层领导和投资人的批准,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将企业的业绩虚增,以提升公司的价值。
其次,在税收审计中,企业可能改动报表财务数据,以获得更少的税收,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
这些动因会导致企业在填写会计报表时出现一些不真实的信息。
2、制度原因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源在制度层面上,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缺乏严格监管企业的制度环境,监管部门难以发现并惩罚不规范的会计信息。
其次,在未来的利益预期下,在健全会计监管体系的缺乏下,允许企业利用灰色地带、漏洞等空间,不断获取更多的利益,以至于虚假财务报表的出现。
最后,我国核算制度的改革也存在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很难获得完全公正和规范的会计信息。
二、治理对策1、完善监管机制为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应当加强监管机制的完善,特别是强化会计事务监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审计监管的职能,强化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守卫;通过建立相关归口的国家工作机构,以便更好地制定激励和惩罚措施,在工作监管和推进改革中,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的推行新的核算制度。
2、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管管治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之一。
要能够规范和清晰地描述和实施管理事务,特别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机制,规范管理决策行为。
加强对各管理层决策行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虚假财务报表。
3、提高税务审查的精度通过提高税务审查的精度,建立拍摄虚假财务陈述案例的库存,指导税收机构查验企业财务报表。
试论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试论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虚假会计信息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或不故意隐瞒或歪曲真实
情况,从而误导投资者或金融监管机构,给公司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贪污腐败。
一些公司内部管理欠缺规范,管理层或会计人员
存在个人利益诉求,通过假帐或其他虚假会计信息手段,谋求个人
利益。
2.压力驱动。
一些公司为了满足内外部部分股东和员工的期望,需要实现高预期收益目标,不择手段地歪曲财务数据,营造虚假的
经营环境。
3.会计制度缺陷。
会计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如懒政,腐败,低效,以及缺乏审计等制度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虚假会计信息的
产生。
为了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防治:
1.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公司会计人员的行为,
确保他们遵守诚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推进会计制度创新和改革,在审计过程中加强内部审计系统
和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
3.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加强
监管与手段,包括建立举报、曝光等制度,把会计信息的公信力恢
复到有效状态,减少因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
总之,防治虚假会计信息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的内
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管,提高外部监管能力以及强化处罚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虚假信息的产生风险。
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与监管对策分析
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与监管对策分析近年来,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频频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会计数据是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其准确性和可信度对于决策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企业存在着夸大收入、隐瞒负债、虚构利润等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本文将从造假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监管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造假现象的原因1.1 利益驱动: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一些企业可能通过夸大业绩来取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提高市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1.2 隐瞒负债:一些企业可能通过隐瞒负债的方式,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和提高财务指标的目的。
1.3 绩效考核压力:企业高管由于面临绩效考核等压力,可能会借助造假手段来夸大自己的业绩,以获得奖金或晋升机会。
1.4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为企业的会计数据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造假现象的影响2.1 建立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企业会计数据的造假现象使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受到极大的破坏,破坏了市场的信誉和稳定。
2.2 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法准确获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决策,降低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2.3 金融风险的积累:企业会计数据造假还可能掩盖真实的经营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积累,一旦暴露,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三、监管对策3.1 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会计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及造假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加强信息披露和审计的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公开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
同时,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信。
会计造假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会计造假的原因与治理措施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故意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或误导性的记录和披露,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融资方、政府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会计造假不仅損害了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严重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本文将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1.财务激励:企业高管以及其他内部人员通过财务造假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企业管理层以虚增利润、股票操纵等手段来获取丰厚的年终奖金和股票期权。
2.达到预期业绩:很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为了维持或者提高股价,企业可能会选择虚增收入或者减少成本,以达到投资者对高业绩的期望。
此外,企业还可能追求稳定的业绩增长,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
3.融资压力:企业为发展需要融资,但由于市场环境或者自身状况的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渠道,因此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来满足融资方的要求,获取更多的资金。
4.税收规避:一些企业会通过虚增费用、减少收入等手段来降低纳税义务,以减少税收的支出。
二、会计造假的治理措施1.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严格审计准则和规范,对违规会计行为及时发现、纠正和惩罚。
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审核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2.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资金的安全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注重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建立和弘扬诚信文化,让员工养成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企业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财务信息,杜绝财务造假。
4.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欺诈、误导等问题,对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1.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体系虽然已经较为完备,但是会计法规制度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法律制度不健全,会计实践中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问题,无法做到公正、独立、客观、诚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管理层不作为。
企业管理层忽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信度不重视,对会计信息造成粗心马虎处理、遗漏、误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内部控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不力,不能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信度进行有效检验,使失真现象层出不穷。
二、对策建议1. 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要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完善,适应会计实践需要,完善独立审计制度,加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和监管,建立有效的会计诚信制度。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要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宣传和教育,严格实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与惩罚制度,重视会计师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3.强化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层应明确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可信,提高内部控制效能,实行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发现并遏制会计失真问题。
4.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信息的进行和管理方式,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建立有效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检查和审批,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的国家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管理层不作为和内部控制不健全。
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
这样才能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风险,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范文
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近年来,会计造假问题屡屡出现,不仅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也对社会信任体系造成了巨大威胁。
加强会计造假防范和治理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1、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可能采取一些违规的会计方法,例如虚构应收账款、虚假调整资产负债表等,来掩盖实际营业状况。
2、管理层决策错误或压力过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市场下滑、竞争加剧等,管理层为了避免企业负面效应,会采取一些不正当行为,例如不规范的资本开支、虚构收入等。
3、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容易在会计报表上产生虚报和误导的情况。
二、会计造假防范的方法1、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审核流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反腐败法规。
2、认真贯彻会计准则:企业应认真贯彻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成本、资产和负债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记录和计量,在会计政策的确定上,应坚持规范、真实和合法的原则,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到会计监管和风险评估中,提高行业自律和规范性。
三、会计造假治理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治理机构、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和有效性。
2、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信息的快速和准确性,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理会计造假问题。
3、加强外部审计:企业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实现财务报表查证和内部审计相互独立,避免利益冲突和监管漏洞,提高对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能力。
四、结语会计造假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和社会信任体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和影响,加强会计造假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管机制和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常见的问题包括财务数据的造假、会计准则的滥用等。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甚至破产。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原因分析1.监管不严我国的会计监管体系相对薄弱,监管部门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真实性进行监督时存在盲区和漏洞。
一些企业可以利用监管的不严格来进行虚假报告,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往往会通过编造、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业绩考核压力企业的业绩指标往往被作为决策者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业绩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包括虚增收入、减少成本等,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4.财务体系不健全企业自身的财务体系不健全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制度,往往会导致财务数据的造假和篡改。
5.市场竞争激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夸大财务数据来吸引投资或获得融资,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力度加强会计信息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加大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从根本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督促其增强职业道德,并建立健全的会计从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和水平。
3.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程序,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试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试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稳定性。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复杂且多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政策、监管和企业内部管理等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市场因素1.1 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和资源优势,企业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夸大企业业绩或减少企业亏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1.2 经济周期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面临盈利压力,为了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可能会利用会计手段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美化,以吸引投资者或获得融资。
二、政策因素2.1 税收政策对企业来说,避税是一个常见的手段。
有些企业会通过虚报成本、利润等方式来减少纳税额,从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2.2 存量债务为了降低企业杠杆,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固定资产增值、资产注入等方式虚增资产和利润,掩盖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
三、监管因素3.1 监管缺位当前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审计等方面较为薄弱,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监管缺位进行会计不端行为。
3.2 规范落后会计准则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和不完善的情况,导致企业在会计信息处理时存在灰色地带,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四、企业内部管理因素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漠视、纵容的态度,缺乏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4.2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财务人员在知识、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管理和监控。
针对以上原因,制订以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一、加强市场监管1.1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大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1.2 提升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式来竞争,减少企业为了竞争而夸大财务数据的行为。
企业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对策【精品发布】
企业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对策【精品发布】一、企业财务会计造假的动因(一)利益的致命诱惑企业财务会计造假的根本动因就是利益的致命诱惑。
一方面,经济利益是其进行财务会计造假的首要动因。
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为筹措资金、偷税漏税等而粉饰财务会计报表,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不惜牺牲他方利益而假公济私和损人利己。
另一方面,政治利益也是企业进行财务会计造假的重要动因。
上市公司为了搞好外部形象工程、提高股市筹措资金总额,就会想法设法影响股价,为股价而折腰。
同时,企业的领导们为了彰显业绩,让自己的“政治”生涯锦上添花,就会随意玩弄数字游戏,瞒报成本费用,虚增收入利润,以经济利益作垫脚石,为政治前景而让财务会计报表大打折扣,财务会计造假也因此愈演愈烈。
(二)造假成本的廉价目前,财务会计造假和财务欺诈已经成为财务会计行业的“公开”秘密,只不过“心照不宣”而已。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财务会计造假成本较为廉价。
一方面,我国对财务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较为严格完善的财务会计造假处罚措施,即使有一定的处罚法规条文,但力度明显欠“火候”,财务会计造假成本较为低廉,以较低的成本能够换取较大的收益,企业非常乐意为之。
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会计造假抱有侥幸心理,加之被查处的较低概率,以及人们对待财务会计造假“视而不见”的冷漠态度,间接地降低了财务会计造假的风险和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会计造假的攀升,为财务会计舞弊提供滋生的土壤,财务会计造假也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三)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自上而下制定的,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十分有限。
同时,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需要经过必要的政治程序,相关利益集团就会形成合力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施加影响,政治色彩难以根本消除。
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不同,利益冲突油然而生,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者为追逐自身经济利益,必然会千方百计钻制度漏洞。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益驱动: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公司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
能通过虚构利润、隐藏亏损等手段提高报表数据。
2. 缺乏监管: 监管不到位,监管规则不完善,使得一些上市公
司存在违规行为的空间。
3. 公司治理不规范: 公司内部治理混乱,管理不当,内部控制
不完善,导致管理漏洞。
对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监管: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的监管和审
查力度,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和国际会计准则。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内
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信息透明度。
3. 提高行业诚信度: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减少诈骗、欺诈等不正当行为。
4. 加强社会监督: 增强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意识,加强媒体
曝光,增加社会的监督压力。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在记录、处理和报告过程中存在错误、误解、欺诈等行为,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受到了损害。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計信息失真日益严重,经常会遇到公司利润虚增、净资产给水、成本隐瞒等问题。
以下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1.缺乏规范的会计制度和监管机构。
我国的会计制度还不完善,监管机构的行为也比较松散,导致企业可以利用漏洞对财务报告进行篡改。
2.人员素质不高。
公司的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技术薄弱,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有限,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误。
3.公司业绩评价机制不合理。
一些企业急于追求高利润,盲目扩张,忽略了企业的风险控制,从而隐瞒成本、虚增利润等。
4.企业管理层的缺少廉洁精神。
一些公司的管理层缺乏廉洁精神,经常以虚假财务报告来迷惑股东,牟取非法私利。
二、对策1.完善会计制度和监管机构。
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监管机构可以有效地监督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2.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合理设置公司的业绩评价机制。
为了避免公司对财务报告进行人为篡改,可以优化公司的业绩评价机制,使业绩数据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减少虚增利润的情况。
4.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打击虚假财务报告。
总的来说,要想有效地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需要政府、公司、会计机构三方共同作用。
政府需要出台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推进会计行业的监管,公司要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机制,会计职业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会计造假是一种违法活动,但是在现实中却时有发生。
会计造假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会计造假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打击会计造假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致会计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标,而会计造假可以通过人为地夸大收入、减少支出、虚构资产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尤其对于上市企业,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直接关系到股票价格的涨跌,而高股价可以带来公司管理层的更高薪酬、股票期权等福利,因此会计造假行为难以避免。
2. 财务制度缺陷一些企业以为了省钱而不完善财务制度,从而形成了人为的漏洞。
例如,会计人员可能会利用缺失的审计机制掩盖财务错误,或是利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将财务异常以及其他的不合规行为隐藏起来。
3. 可观念影响有的企业开展业务时,或是被广告营销所洗脑、或是受到上级领导的方向指示,导致工作的重心偏向于利用财务正常业务开展。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会计人员或其他从业者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开始产生严重的道德逆向行为。
二、防止会计造假的对策1. 标准化管控一种预防会计造假的方法是通过制定标准化账目、财务报表和其他的财务程序,明确各种财务收支的来源以及记录方法。
它们应该否认财务中可能存在的审计或者其它监管环节的漏洞,同时,这些标准化文件应该都经过各部门的评审,并且系统化管理。
2. 引入独立机构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而非使用内部人员或者外部的经费、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这确保了审计人员可以做到专业、公正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从而监督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正当性。
3. 内部控制企业应该着重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例如:将财务人员的职责细化,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能,抑制贿赂、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 加强人才教育如果从业者对种种不正当的行为深有理解或者有种感觉,那么他们会在工作中更倾向于忽略道德和法律条款的意义。
因此,企业组织应该加强员工对企业道德法规和职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起到抑制会计造假的效果。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1. 规章制度不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和盲区。
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很多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不当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和造假。
而且,会计监管的力度和手段相对滞后,导致了一些不法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2.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在我国,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其控制权,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
由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内部监督不足,也使得会计信息容易失真。
3. 人为因素作用一些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较低,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不惜采取不当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和伪造。
一些企业管理层也可能故意夸大企业业绩,欺骗股东和投资者,以谋取私利。
4. 会计信息系统不完善不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完善,无法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呈现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给管理层提供了操作空间。
二、对策建议政府部门需要着手加强会计监管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要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机构框架,实现内部监督和管理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减少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操纵。
3.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企业应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需要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报告。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完善外部监管加大对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和核查力度,增加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提高其监管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防止企业通过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和股东。
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惜触犯法律和行业道德,进行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内部原因1. 利益驱动: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通过舞弊手段虚增利润、隐瞒损失,以达到某些不正当的目的。
2.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管理者观念偏差: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会计只是记录数字的工具,忽视了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
(二)外部原因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2. 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违规操作的空间。
3.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的不正,如追求政绩、盲目扩张等,也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诱发会计舞弊。
三、会计舞弊的对策研究(一)加强内部管理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2.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行为。
(二)完善法律法规1. 加大处罚力度:对会计舞弊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不敢轻易触犯法律。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会计舞弊的定义和范围,为打击会计舞弊提供法律依据。
(三)强化外部监管1.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发现会计舞弊行为应及时处理并公开曝光。
2.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会计舞弊现象愈发引人关注。
会计舞弊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部分企业或个人为追求私利,通过舞弊手段进行财务操作,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2. 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或者内部控制机制执行不力,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惩处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敢于铤而走险。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不够,或者存在监管漏洞,使得舞弊行为得以发生。
5. 企业文化问题:部分企业缺乏诚信文化,员工缺乏职业道德,对舞弊行为缺乏抵制意识。
三、会计舞弊的对策研究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和个人不敢轻易进行舞弊行为。
2.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完善财务流程、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手段,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填补监管漏洞。
通过定期检查、抽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发现和查处舞弊行为。
4. 培养诚信文化:企业应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宣传、奖惩等方式,使员工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自觉抵制舞弊行为。
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使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6.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风险预警等方式,及时发现和预防舞弊行为。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健全: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企业的会计信息报告更多的是为了政府的需要而非市场的需求,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在会计信息报告中掺杂了政府的一些指标和要求,缺乏对市场的真实反应。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会计信息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2、监管不力:我国的会计监管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企业会计信息发布的监管不力。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最大化,存在夸大利润,低报成本的情况。
而监管方面对这部分企业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理。
3、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些企业由于领导人员的管理不当或者内部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导致了会计数据的失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以期达到企业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4、职业道德问题:在一些企业中,存在一些从业人员不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会计人员可能会在报表编制中发生造假的情况,这不仅违背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而且还导致了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完善会计信息制度:在完善会计信息制度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明确规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要求,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完善会计信息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认定和处罚假账行为的机制等。
加强会计监管,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加强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对违规企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还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监管机构,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职业操守,严惩违规行为。
3、增强企业内部管控:企业内部的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基础。
在内部管控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加强内部审计,对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5(3):232-234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2003-09,5(3):232-234论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姜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摘要:企业会计造假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危及到国家、企业和社会个人的利益,可能成为制约中国改革政策选择、改革中的资源配置和改革后的绩效评估的/瓶颈0。
因而,有效解决会计造假问题,已成为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在对中国企业会计造假现象严重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理顺产权关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抓好职业道德建设等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造假;管理体制;职业道德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03)03-0232-03一、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现状据悉,2001年国家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多个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结果表明,虽然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发现会计报表不真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盈实亏,有的虚亏实盈,有的则把大量的资金体外循环或设小金库,各类违规违纪金额高达1000亿元,近七成企业会计报表有假,这一现象颇让人忧虑。
这几年会计造假成了一种社会通病,一方面,有些企业明明亏损,却虚报盈利,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如/银广夏0和/东方电子0等等,更是堪称造假/高手0,他们编造假业绩,骗取股民的信任,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还给广大股民造成严重损失。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明明盈利,却虚报亏损,坑了国家,肥了单位和个人。
这种行为同样为法律所不允许。
会计造假严重影响了会计对经济真实的反映,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控制功能失效,进而危及到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弱化各项改革措施的政策效果,甚至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整个基础。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每一个组织中的每一个体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愿望。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利益主体。
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他的目标是获得更高的报酬以及避免风险。
因而经营者拥有比所有者更大的信息优势,这样,企业中的经营者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往往通过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出于各自利益目标的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
理论上说,政府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的职能,但是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小团体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或隐瞒事实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
可见,某些产权主体可能存在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假账连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不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每个会计人员都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工资、奖金等,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例如住房、劳动保险、社会保险等。
而这一切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取决于管理当局对会计人员的重视程度。
会计人员对地位和名誉的向往,只是借助于管理当局才能实现,这就需要与管理当局有融洽的关系。
而收稿日期:2003-06-28作者简介:姜红(1970-),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实习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第3期姜红:论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233#管理当局作为领导干部接受国家的考核,很重要的条件是看其所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情况,为了虚报政绩,只能在数字上做文章,/数字出业绩,数字出政绩0。
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为了逃税,把造假作为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因为每个人的业绩首先必须得到上级的肯定,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鉴于此,会计人员一般都会倾向于管理当局,听其指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执法的力度不够每年一次的财务、税务物价大检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企业中违反有关财经法规的现象却仍然存在。
其原因是对查出的违法乱纪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法,使违法违纪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从虚报、瞒报的假数据中尝到了甜头,一些遵纪守法者反而认为自己吃了亏,使企业数据失真、争相做假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四)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会计造假抛开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会计造假也可以从/造假经济学0的角度来解释。
就证券市场而言,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存在,表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
既然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给。
对于会计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0的理由和冲动。
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我国的证券市场同样存在着监管体系薄弱、手段落后和人员不足的现象。
因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极小。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因会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100例,而上市公司过去10年正式对外提供的年度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不下1万份,就是说,造假被发现的概率远低于1%。
目前被曝光的造假事件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此外,对造假直接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
相反,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
三、治理会计造假现象应采取的对策(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对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和账外设账等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应当依法严肃惩处,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从根本上制止和防范会计造假的问题。
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进行监管的财政、审计、税收等部门,必须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对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监督工作中,各方面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既要杜绝执法尺度不一,重复监督的情况,又要避免在监督中形成/盲点0。
(二)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从源头上扼制造假行为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与本企业有直接的经济利害关系,导致会计人员不敢抵制违法行为。
而委派的会计人员更敢于坚持执行财经法规。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控股公司等)可根据企事业单位产权关系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财务会计委派方式,对指定的财务总监或委派的会计加强培训,提高委派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以此来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务监控机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同时,财政部门应建立与委派方式相适应的配套制度,确保会计委派制或财务总监制行之有效。
(三)理顺产权关系国有企业产权机制的缺陷和无序运转是导致会计假账满天飞的根源。
要克服旧体制中没有明确产权主体、大家争利而无人负责的弊端,应依赖于国有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政府在明确各部门工作分工的前提下,调整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有关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管理职权,组建统一管理国有产权的独立机构,作为单一的所有权管理主体,全权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管理职能,达到产权关系以及产权责任明晰化、人格化、商品化和制度化的目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与重组,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者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一整套有效制约经营者的制度。
#234#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四)对不轨行为予以曝光,及时依法处理账簿混乱、报表失实较为严重的企业,应该在大众媒介上予以曝光,并公布公司企业的主要领导如:董事长、经理、总会计师等人的名单,以形成社会震动效应和对造假分子的威慑力量。
对此,财政部门必须要做到严格执法、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会计工作造假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建立举报制度,广泛收集材料,为检查提供线索,使造假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及民事责任,以真正做到严格执法、赏罚分明、惩处有力,使造假者不敢以身试法,轻举妄动,迫使其在领导机制、管理制度、会计制度等方面予以改进。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0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当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新时期要抓好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还必须做到:¹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法规。
会计人员必须以会计法规为准绳,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于自律,洁身自好。
º顾全大局,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反对一切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行为。
要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坚持真理,维护财经纪律。
»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贡献。
¼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总之,治理会计造假是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做好的一项系统工程,不单单是会计人员自身的事情。
同时,企业会计造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其系统性和长期性。
只有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深刻认识会计造假的危害,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这一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的解决。
[责任编辑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