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合肥市中考化学必考题型汇总

合集下载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Cl-35.5 Ca-40 Ba-137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2.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3. 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 属于金属元素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4.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5.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 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 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 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6.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7. 科学家研制出一中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属于无机物B.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C. 由4中元素组成D. 由31个原子构成8. 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B.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 X的化学式为CH2D.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9.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10.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安徽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Na-23 Cl-35.5 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混合B. 成型C. 晾干D. 烧结【答案】D【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2.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B、施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空气污染,残留的农药对人体健康有害,符合题意;C、合成新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氮磷排放,减少水污染,不符合题意;D、研发易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 属于金属元素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错误;B、硼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混合B. 成型C. 晾干D. 烧结【答案】D【解析】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解: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故正确;B.施用大量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错误;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故正确;D.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研发易降解的塑料,防止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分析;B.根据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C.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D.根据减少白色污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目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要求学生熟记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gB. 属于金属元素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硼元素的相关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没有单位g,故说法错误;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可知硼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故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故说法错误;故选:C。

安徽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混合 B. 成型C. 晾干【答案】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合理,错误;B、施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合理,正确;C、合成新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氮磷排放,合理,错误;D、研发易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合理,错误。

故选B。

3. 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解析】C. 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 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答案】D【解析】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B、食用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错误;C、霉变大米有毒,故不能食用,故错误;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正确。

故选D。

6.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答案】A.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B.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 X的化学式为CH2D.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答案】D【解析】A、该反应方程式缺少条件,故错误;B、固碳酶是催化剂,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C、由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故错误;、该实验中缺少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的对比实验,故错误;A.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故可以选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故选已知:Sn+SnCl2=2SnCl4(1)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Na-23 Cl-35.5 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 成型C. 晾干D. 烧结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 属于金属元素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4.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 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 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 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类B.物质分类C.地壳中元素含量D.金属的化学性质7.科学家研制出一中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属于无机物B.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7C. 由4种元素组成D. 由31个原子构成8.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2018安徽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安徽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Na-23 Cl-35.5 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8安徽)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18安徽)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18安徽)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18安徽)4.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18安徽)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18安徽)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18安徽)7.科学家研制出一中代号为DEPA 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 12H 17NO 。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无机物B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7C .由4中元素组成D .由31个原子构成(18安徽)8.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汇总3套试卷〗合肥市2018年中考达标检测化学试题

〖汇总3套试卷〗合肥市2018年中考达标检测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A.二氧化碳B.石蕊试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无现象,二氧化碳不会与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B、石蕊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显蓝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C、碳酸钠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氯化钡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实验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加入酒精C.称量NaOH固体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添加酒精时要用漏斗,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直接放在滤纸上会腐蚀托盘,应把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将稀盐酸和Na2CO3粉末在烧杯中混合,而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做电光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做吸附剂D.氧气用于气焊【答案】D【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颜色的光,这种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升华的过程会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所以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但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吸附剂,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物质燃烧,因此氧气可用于气焊,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2018年合肥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合肥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三大题16 小题,满分60 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C—12O — 16Na— 23一、本大题包括10 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单项选择)120 分钟。

Si— 281、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2018 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A.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资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2、以下几种常有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A 果汁B 牛奶C 矿泉水D 啤酒3、科学家发现纳米硒( Se)可将汞转变成HgSe,从而除掉汞污染。

HgSe 中汞元素为 +2 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B. 0C. ﹣1D. ﹣ 24、绿原酸( 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 ,它能够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

以下相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一个分子中含有9 个水分子 B.在必然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 H2OC.属于氧化物D. 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本源 B.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 53C.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 . 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36、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I53碘A . 收集 CO2并验满 B. 加热液体 C. 取用液体 D. 收集氧气7、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高温SiO +C====Si+nCO ↑。

2018年中考化学常见题型总结

2018年中考化学常见题型总结

2018年中考化学常见题型总结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型】初中化学金属活动性比较!请根据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回答:(1)在Sn、Zn、Pt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2)在Mg、Cu、Zn三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3)要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如果选择了铜,还需要选用的一种盐溶液是;(4)要验证Fe、Cu、Ag的活动性,可选择下列方案中的。

A.把Fe丝、Cu丝和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把Fe丝和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C.把Cu丝放入AgNO3溶液中,待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放入铁丝参考答案【答案】(1)Zn(2)Cu(3)AgNO3(4)C【解析】在已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前提下,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从以下方面考虑:(1)验证金属A和B的活动性顺序时,若A在H 前B在H后,可用A、B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作用的方法,也可用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作用的方法;若A、B均在H前,最好采用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作用的方法;若A、B均在H后,则只能采用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作用的方法。

(2)验证三种或多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要先分析这些金属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然后仿照验证两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思路方法设计实验,在选择试剂时,还可以考虑利用生成的金属和盐溶液。

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表面没有现象;而铁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技巧】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才能一次性得出结果。

【必考题型】初中化学金属与盐反应滤液滤渣的判断!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镁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镁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镁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镁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镁>铁>铜>银,铁不会与硝酸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A、当铁粉量不足时,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仍有硝酸银剩余,故A正确;B、在硝酸银与硝酸铜同时存在时,铁先与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当滤纸上有铜时,说明硝酸银全部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故B不正确;C、当铁粉适量时,能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故C正确;D、当铁粉过量时,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铁有剩余,故D正确,故选B.【必考题型】初中化学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我国许多地区的家用燃料是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gB.32g甲烷含有24g碳元素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质量单位g,错误,B.利用32g的甲烷乘以碳元素质量分数得24g,正确;C的1:4位碳氢原子个数比,质量比是12:4=3:1,错误;D的表达应该是“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错误。

故答案选B。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考点总结1.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三铁、二四碳、*三五氮、*二四六硫都齐全。

莫忘单质为零价。

注:上述带*号的为负价。

2.四大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3.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4.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5.原子个数比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6.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之和。

7.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9.某元素的质量=某物质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某物质的分子式: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11.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练习】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并运用于医学治疗,为人类医学作出巨大贡献,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D.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答案】D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答案】D【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NO、H2O两种氧化物,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乙中氧元素显0价,生成物中氧元素显﹣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故故C错误;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故D正确.【必考题型】溶液中溶质的判断!要求能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可能含有的溶质;判断溶液中溶质存在的几种可能情况。

溶质判断需注意的问题(1)仔细审题,注意细节如溶液的颜色,指示剂是石蕊还是酚酞,有无沉淀,沉淀加酸是否溶解等(2)溶质一定有可溶于水的生成物;(3)溶质可能有可溶于水的过量的反应物之一(4)沉淀、金属、金属氧化物等不溶的物质不是溶质。

(5)检测可能有的溶质,一定要检验与生成物不同的那部分离子方法1、从物质角度、或离子角度分析。

2、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可能含有的溶质、溶质的几种可能情况时,不要遗漏溶质或错写一个.习题1、向19.7g碳酸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内的溶质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①BaCl2 ②BaCl2和HCl ③BaCl2和BaCO3 ④BaCl2、HCl和BaCO3.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当碳酸钡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钡;盐酸有剩余时,溶质为BaCl2和HCl;碳酸钡不溶于水,不能做溶质,故①②正确.故选B.2、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所有情况.【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当氧化铜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含有氯化铜;当盐酸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氢.答案:氯化铜;氯化铜和氯化氢.3、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老师告诉同学们该溶液可能是Ca(OH)2溶液、NaCl 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实验探究】(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不可能是溶液;(2)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填实验现象),则该溶液为Na2CO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思维拓展】某白色固体由NH4Cl、Ba(NO3)2、K2SO4、Na2CO3中的三种组成,取样后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填序号).①NH4Cl、Ba(NO3)2、K2SO4 ②HN4Cl、Ba(NO3)2、Na2CO3③NH4Cl、K2SO4、Na2CO3 ④Ba(NO3)2、K2SO4、Na2CO3.【解析】【实验探究】(1)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2)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为Na2CO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思维拓展】①NH4Cl、Ba(NO3)2、K2SO4三种物质混合时,硝酸钡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钾,该选项中的物质可能是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②HN4Cl、Ba(NO3)2、Na2CO3三种物质混合时,硝酸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该选项中的物质可能是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③NH4Cl、K2SO4、Na2CO3三种物质混合时,不能产生沉淀,该选项中的物质不可能是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④Ba(NO3)2、K2SO4、Na2CO3三种物质混合时,硝酸钡能和硫酸钾、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选项中的物质可能是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故填:NaCl;白色沉淀;BaCl2+Na2CO3═BaCO3↓+2NaCl;①②④.【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4、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溶液;(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无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答案】(1)氨气;(2)氯化钡;(3)氢氧化钠、氯化钠或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解析】根据题中流程图可推知,无色溶液B为硫酸钠白色沉淀2为硫酸钡;无色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氯化钡生成的氯化钠,X溶液为氯化钡(1)有氨味的气体是氨气;(2)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氯化钡;(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溶液C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故无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氢氧化钠、氯化钠或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