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章节计算题及答案
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1 有一块体积为60 cm 3的原状土样,重 N, 烘干后 N 。
已只土粒比重(相对密度)s G =。
求土的天然重度、天然含水量w 、干重度d、饱和重度sat、浮重度’、孔隙比e 及饱和度S r解:分析:由W 和V 可算得,由W s 和V 可算得d,加上G s ,共已知3个指标,故题目可解。
363kN/m 5.1710601005.1=⨯⨯==--V W γ 363s d kN/m 2.1410601085.0=⨯⨯==--V W γ 3w sws kN/m 7.261067.2=⨯===∴γγγγs s G G%5.2385.085.005.1s w =-==W W w 884.015.17)235.01(7.261)1(s =-+=-+=γγw e (1-12) %71884.06.2235.0s =⨯=⋅=e G w S r (1-14) 注意:1.使用国际单位制; 2.w为已知条件,w=10kN/m 3;3.注意求解顺序,条件具备这先做; 4.注意各的取值范围。
2 某工地在填土施工中所用土料的含水量为5%,为便于夯实需在土料中加水,使其含水量增至15%,试问每1000 kg 质量的土料应加多少水 解:分析:加水前后M s 不变。
于是:加水前: 1000%5s s =⨯+M M (1)加水后: w s s 1000%15M M M ∆+=⨯+ (2)由(1)得:kg 952s =M ,代入(2)得: kg 2.95w =∆M 注意:土料中包含了水和土颗粒,共为1000kg ,另外,swM M w =。
3 用某种土筑堤,土的含水量w =15%,土粒比重G s =。
分层夯实,每层先填0.5m ,其重度等=16kN/ m 3,夯实达到饱和度r S =85%后再填下一层,如夯实时水没有流失,求每层夯实后的厚度。
解:分析:压实前后W s 、V s 、w 不变,如设每层填土的土颗粒所占的高度为h s ,则压实前后h s 不变,于是有:2211s 11e he h h +=+=(1) 由题给关系,求出:919.0116)15.01(1067.21)1(s 1=-+⨯⨯=-+=γγw e 471.085.015.067.2s 2=⨯==r S w G e 代入(1)式,得: m 383.05.0919.01471.011)1(1122=⨯++=++=e h e h4 某砂土的重度s γ=17 kN/ m 3,含水量w =%,土粒重度s γ= kN/ m 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后答案
第 2 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2 试证明下列换算公式 ds ρw s er + d s rw wd S (1 − n) (2) γ = r w (3) sr = 1+ e 1+ e n (1) ρd =
证 明: 令 vs = 1 ,则 由 e =
vv m 1 得 vv = e , v = vs + vv = 1 + e ,由 d s = s · 得 pw vs vs mw · 100% 得 mw = wms = wd s ρ w ms
sr =
d s (1 + w) ρ w 2.68 ∗ (1 + 0.285) ∗ 1 −1 = − 1 = 0.81 ρ 1.9
wd s 0.285 ∗ 2.68 = ∗100% = 94.3% e 0.81
(3) (4)因 N=14 10<N<15
பைடு நூலகம்属于稍密
2.9 某粘性土的含水量 w =36.4%,液限 wL =48%,塑限 wP =35.4%. (1)计算该土的塑性指数 I P 及液性指数 I L (2)确定该土的名称及状态。 解: w =36.4% wL =48% wP =35.4%
解: (1) i =
h1 − h2 23.50 − 23.20 = = 0.015 L 20
(2) v = ki = 5 * 10−2 * 0.015 = 7.5 * 10 −4 mm / s
Q = rst = 7.5 * 10−4 * 3600 *1* 106 = 2.7 * 10 −3 m 3 / h * m 2
wd s 0.87 v 或 w * 100% = * 100% = 100% e vv 0.87 ds −1 2.7 − 1 * 10 = 9.1kN / m 3 ρw g = 1+ e 1 + 0.87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后答案
mw 129.5 − 121.5 m − ms * 100% = * 100% = * 100% =6.6% ms ms 121.5
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由 ds =
m 121.5 ms ⇒ vs = s = = 45 ds 2.7 vs ρ w
vv = v − vs = 72 − 45 = 27
粒比重为 2.7,试计算该土样的含水量 w、孔隙比 e、饱和度 sr 、重度 r、饱和重 度 rsat 浮重度 r ' 以及干重度 rd ,并比较各重度的数值大小(先导得公式然后求解) 。 解: v = 72cm 3 m=129.5g (1) w = ms = 121.5 g d s = 2.7 ρ = m 129.5 = = 1.799 g / cm3 v 72
w= 2.8
粒分析结果如下表 土粒组的粒径范 2~0.5 0.5~0.25 0.2 ~0.075 <0.075 >2 围(mm) 粒组占干土总质 21.0 9.4 18.6 37.5 13.5 量的百分数 (%) 试求: (1) 确定该土样的名称; (2) 计算该土的孔隙比和饱和度; (3) 确定该土的湿度状态; (4) 如该土埋深在离地面 3m 以内,某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14,试确定该 土的密实度。 解: (1)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为 9.4%+18.6%+21.0%+37.5%=86.9%超过全 重的 50%因此为细砂。 (2) e =
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由e =
d s (1 + w) ρ w 2.70(1 + 0.322)1.0 −1 = − 1 = 0.87 ρ 1.91
(1) v v = e = 0.87 cm 3 (2) vw = wd s = 0.322 *2.70=0.87 cm 3 (3) v = 1 + e = 1 + 0.87 = 1.87 cm 3 (4) ms = d s ρ w = 2.70 *1.0=2.70g (5) mw = wd s ρ w = 0.322 * 2.70 * 1.0 = 0.87 g (6) m = ms + mw = 3.57 g (7) sr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练习及答案
《⼟⼒学与地基基础》练习及答案⼟⼒学与地基基础练习册习题⼀⼀、填空1.⼟的物理性质是⼟的最基本的⼯程特性。
2.⼟的结构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凝结构三种。
3.⼟的构造主要有层理构造和裂隙构造两种。
4.反映⼟单位体积质量(重⼒)的导出指标有浮密度、饱和密度和⼲密度。
5.⼟的基本指标包括⼟的密度、⼟粒相对密度和⼟的含⽔量,在试验室中分别⽤环⼑法、⽐重瓶法和烘⼲法来测定。
6.⼟的不均匀系数Ku越⼤,曲线越平缓,粒径分布越不均匀。
7. 基底附加压⼒求得后,可将其视为作⽤在地基表⾯的荷载,然后进⾏地基中的附加应⼒计算。
8.⼟粒⽐重是⼟粒的质量与同质量相同体积纯蒸馏⽔在4℃时的质量之⽐。
⽤⽐重瓶⽅法测定。
9.⼟的密度是质量与单位体积之⽐。
⼆、简答1. 何谓⼟粒粒组?⼟粒六⼤粒组划分标准是什么?P42. 在⼟的三相⽐例指标中,哪些指标是直接测定的?其余指标如何导出?P9~P123. 判断砂⼟松密程度有哪些⽅法?P144. 粘⼟颗粒表⾯哪⼀层⽔膜⼟的⼯程性质影响最⼤,为什么?P7三、判断题1.⼟的不均匀系数越⼤,表⽰⼟粒越不均匀。
(∨)2.⼯程上常⽤不均匀系数K u 和曲率系数K c 判断⼟的级配情况。
(∨)3.级配分布曲线纵坐标上60%、30%、10%对应的粒径统称为有效粒径。
( × )4.结合⽔没有浮⼒作⽤但能传递静⽔压⼒。
( × )5.级配良好的⼟的颗粒应该是较均匀的。
( × )6.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的粒径级配较好。
( ∨ )7.相对密度越⼤,砂⼟越松散。
( × ) 四、计算1. 某粘⼟的含⽔量w=36.4%, 液限wL=48%、塑限wp=25.4%,要求: 1).计算该⼟的塑性指标Ip ; 2).确定该⼟的名称; 3).计算该⼟的液性指标IL ; 4).按液性指标数确定⼟的状态。
解:]为粘⼟;176.224.2548 =-=-=pLpWWI 为可塑态;487.06.224.254.36=-=-=PPL I W W I习题⼆⼀、填空1.某点在地下⽔位以下,当地下⽔位下降时该点⾃重应⼒将增加;地下⽔位上升时该点⾃重应⼒将减⼩。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答案第6章
第6章土中应力一简答题1.成层土地基可否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基础的最终沉浸量?【答】不能。
利用弹性力学公式估算最终沉降量的方法比较简便,但这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大。
因为的不同。
2.在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地基最终变形量)以及确定地基压缩层深度(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为什么自重应力要用有效重度进行计算?【答】固结变形有效自重应力引起3.有一个基础埋置在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当地下水位上下发生变化时,对基础沉降有什么影响?当基础底面为不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时,地下水位上下变化时,对基础有什么影响?【答】当基础埋置在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时:地下水下降,降水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资中应力增加与降水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降水引起的应力增量,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基础沉降增加。
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如筑坝蓄水)将减少土中有效自重应力。
是地基承载力下降,若遇见湿陷性土会引起坍塌。
当基础埋置在不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时:当地下水位下降,沉降不变。
地下水位上升,沉降不变。
4.两个基础的底面面积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低级土层为均质各向同性体等其他条件相同,试问哪一个基础的沉降大?为什么?【答】引起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底附加压力,附加压力大,沉降就大。
(〈20)因而当基础面积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
基础埋置深的时候基底附加压力大,所以沉降大。
当埋置深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基础面积小的基底附加应力大,所以沉降大5.何谓超固结比?在实践中,如何按超固结比值确定正常固结土?【答】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
超固结比值等于1时为正常固结土6.正常固结土主固结沉降量相当于分层总和法单向压缩基本公式计算的沉降量,是否相等?【答】不相同,因为压缩性指标不同7.采用斯肯普顿-比伦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次压缩沉降?【答】对于软粘土,尤其是土中含有一些有机质,或是在深处可压缩压缩土层中当压力增量比(指土中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较小的情况下,此压缩沉降必须引起注意。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四版答案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四版答案【篇一:土质学与土力学试卷及答案】t>1、塑性指数(3分)答:土处在塑性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可用来衡量土的可塑性大小,含水量变化范围愈大,说明土得可塑性愈好,这个范围称为土的塑性指数。
2、地基容许承载力(3分)答:考虑一定安全储备后的地基承载力成为地基容许承载力。
3、被动土压力(3分)答:若挡土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方向移动,这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将由静止土压力逐渐增大,一直到土体极限平衡,并出现连续滑动面,墙后土体向上挤出隆起,这时土压力增至最大值,称之为被动土压力。
4、液性指数答:表示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相对关系的指标。
5、达西定律答: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头梯度成正比,二、填空(31分)1、土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3分)2、常用的粒度成分的表示方法有表格法、累计曲线法、三角坐标法。
(3分)3、根据受颗粒表面静电引力作用的强弱,固体颗粒周围的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强结合水、弱结合水和自由水。
(3分)4、根据毛系水带的形成条件和分布状况,可以分为三种,即正常毛细水带、毛细网状水带、毛细悬挂水带。
(3分)5、通过测定的前期固结压力和土层自重应力状态的比较,将天然土层划分为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
(3分)。
6、粘性土的抗剪强度由内摩阻力和粘聚力,其中内摩阻力包括表面摩擦力、土粒之间的咬合力,粘聚力包括原始粘聚力、固化粘聚力、毛细粘聚力。
(5分)7、根据土样剪切前固结的排水条件和剪切时的排水条件,三轴试验可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三种试验方法。
(3分)8、引起土体压缩的应力是附加应力,它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2分)9、地基的破坏模式包括: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刺入式剪切破坏。
(3分)10、压缩试验数据整理时,根据量两个指标,根据三、简答题(24分)1、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6分)答:影响土的渗透性因素有:(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其中土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对砂土渗透性影响较大,土的矿物成分对粘土的渗透性影响较大;(2)结合水膜厚度,结合水膜厚度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习题和答案解析第2章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答案在最底端)一、简答题1.什么是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直接测定的指标?哪些是计算指标?1.【答】(1)土的各组成部分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表示,称为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可用于评价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直接测定的指标:土的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d s;计算指标是:孔隙比e、孔隙率n、干密度d、饱和密度sat、有效密度’、饱和度S r2.甲土的含水量大于乙土,试问甲土的饱和度是否大于乙土?3.什么是塑限、液限和缩限?什么是液性指数、塑性指数?4.塑性指数对地基土性质有何影响?5.什么是土的冻胀性?产生机理是什么?6.说明细粒土分类塑性图的优点。
7.按规范如何对建筑地基岩土进行分类?7. 【答】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8.甲乙两土的天然重度和含水量相同,相对密度不同,饱和度哪个大?9.简述用孔隙比e、相对密实度D r判别砂土密实度的优缺点。
10.简述野外判别碎石土密实度方法?11.什么是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试述在工程中的应用。
12.说明下图2-1中各图的横纵坐标,同时标出单位。
(a)级配曲线(b)击实曲线(c)塑性图图2-113.影响土压实性的主要因素什么?14.什么是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15.为什么含水量<最优含水量op时,干密度d随增加而增大,>op时,d随增加而减小?16. 在填方压实工程中,土体是否能压实到完全饱和状态?为什么?(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17.影响土击实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8. 为什么仅用天然含水量说明不了粘性土的物理状态,而用液性指数却能说明?(长安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二、填空题1.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四种不同的状态。
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
2.对砂土密实度的判别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3.土的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答案第4章
⼟⼒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答案第4章Q2第4章⼟中应⼒(答案在最底端)⼀简答题1何谓⼟中应⼒?它有哪些分类和⽤途?1. 【答】⼟体在⾃重、建筑物荷载及其它因素的作⽤下均可产⽣⼟中应⼒。
⼀般来说⼟中应⼒是指⾃重应⼒和附加应⼒。
⼟中应⼒按其起因可分为⾃重应⼒和附加应⼒两种。
⾃重应⼒是指⼟体在⾃⾝重⼒作⽤下产⽣的尚未完成的压缩变形,因⽽仍将产⽣⼟体或地基的变形。
附加应⼒它是地基产⽣变形的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地基⼟的强度破坏和失稳的重要原因。
⼟中应⼒安⼟⾻架和⼟中孔隙的分担作⽤可分为有效应⼒和孔隙应⼒两种。
⼟中有效应⼒是指⼟粒所传递的粒间应⼒。
它是控制⼟的体积(变形)和强度两者变化的⼟中应⼒。
⼟中孔隙应⼒是指⼟中⽔和⼟中⽓所传递的应⼒。
2?怎样简化⼟中应⼒计算模型?在⼯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地下⽔位的升降对⼟中⾃重应⼒有何影响?在⼯程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应充分考虑其影响?4?基底压⼒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化直线分布的假设条件是什么?5. 如何计算基底压⼒1■'和基底附加压⼒1 - ?两者概念有何不同?6. ⼟中附加应⼒的产⽣原因有哪些?在⼯程实⽤中应如何考虑?7. 在⼯程中,如何考虑⼟中应⼒分布规律?7?【答】由于附加应⼒扩散分布,他不仅发⽣在荷载⾯积之下,⽽且分布在荷载⾯积相当⼤的范围之下。
所以⼯程中:1、考虑相邻建筑物时,新⽼建筑物要保持⼀定的净距,其具体值依原有基础荷载和地基⼟质⽽定,⼀般不宜⼩于该相邻基础底⾯⾼差的1-2倍;2、同样道理,当建筑物的基础临近边坡即坡肩时,会使⼟坡的下滑⼒增加,要考虑和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要求基础离开边坡有⼀个最⼩的控制距离 a.3、应⼒和应变时联系在⼀起的,附加应⼒⼤,地基变形也⼤;反之,地基变形就⼩,甚⾄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我们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沉降计算深度£ ”⽤应⼒⽐法确定。
⼆填空题1. ⼟中应⼒按成因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M= Ms= Mw= V=50cm3, Gs=Ms/Vs=有:ρ=M/V= g/cm3;ρd=Ms/V= g/cm3;ω=Mw/Ms==%因为Mw=,ρw=1 g/cm3;所以Vw=;由Gs=Ms/Vs=,推出:Vs= Ms/==;Vv=V-Vs== cm3;Va=Vv-Vw= cm3;天然密度ρ=M/V= g/cm3;干密度ρd=Ms/V= g/cm3;饱和密度ρsat=(Mw+Ms+Va×ρw)/V=++×1)/50= g/cm3;天然含水率ω=Mw/Ms==%孔隙比e=Vv/Vs= =孔隙度n=Vv/V=500==%饱和度Sr= Vw/Vv= =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天然密度ρ=M/V= g/cm3;土粒比重Gs=Ms/Vs=;水位以下饱和度Sr= Vw/Vv=1假设V=1 cm3;则:M=; Ms=;Ms+Mw=;ρw=1 g/cm3;数值上Mw=Vw有 +Vw=Vs+Vw=1解上述方程组得:Vs =;Vw== Vv;故:Mw=;Ms==;天然密度ρ=M/V= g/cm3;干密度ρd=Ms/V= g/cm3;饱和密度ρsat=(Mw+Ms+Va×ρw)/V=++0×1)/50= g/cm3;天然含水率ω=Mw/Ms===%孔隙比e=Vv/Vs= =孔隙度n=Vv/V=1==52%饱和度Sr= Vw/Vv=1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干密度ρd=Ms/V= g/cm3;土粒比重Gs=Ms/Vs=;天然含水率ω=Mw/Ms=假设V=1 cm3;则:ρd=Ms/V= g/cm3;有:Ms=;土粒比重Gs=Ms/Vs= 有:Vs= cm3;天然含水率ω=Mw/Ms= 有:Mw =,ρw=1 g/cm3,Vw=;M= Ms+ Mw=+=Vv=V-Vs== cm3;Va=Vv-Vw= cm3;天然密度ρ=M/V=1= g/cm3;干密度ρd=Ms/V= g/cm3;饱和密度ρsat=(Mw+Ms+Va×ρw)/V=++×1)/1= g/cm3;天然含水率ω=%孔隙比e=Vv/Vs= =孔隙度n=Vv/V=1==%饱和度Sr= Vw/Vv= =又已知WL=%;Wp=%;ω=%;所以:Ip= WL- Wp=;大于10,小于17,所以为粉质粘土。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第四版)陈希哲 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第七章
Il=(w-wP)/(wl-wP)=(25-16)/(28-16)=0.75<0.85 查 P300 页表 7.10 得������������ =1.6。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γm=20kN/m3。
������������乙 = ������������������ + ������������ ������������ (������ − 0.5) =200+1.6×20×(1-0.5)=216kPa
因此,fa 甲>fa 乙。 注意:
原题地基乙的第①层粉土层厚改为 0.8m。注意到地基甲和乙各层土的重度均 20kN/m3,可以省去加权平均重度 γm 的计算。
7.4 解:基础宽度 1m,无需宽度修正。持力层为粘性土,fak=200kPa。
由换算公式
������������
=
������������ 1 + ������
= 140+0.3×9.4×(6-3)+1.5×15.56×(4-0.5) = 230kPa
7.6 解:⑴持力层为第二层粘性土,fak=185kPa。
由 e =0.85≥0.85,Il =0.75<0.85 查 P300 页表 7.10 得������������ =1.0。 计算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 ������������������ + ������������ ������������ ������ − 0.5 =185+1.0×18.6×(1.1-0.5)=196.16kPa ⑵确定基础宽度 b≥ ������������ −������2������0������=180/ (196.16-20×1.1) =1.034m 取基础宽度 b 为 1.1m。 ⑶确定基础高度 基底压力为 pk=(Nk+Gk)/A=Nk/A+γGd =180/1.1+20×1.1=185.64kPa 由于 100 kPa<pk<200 kPa,可采用无筋扩展基础。 若采用 C15 素混凝土基础,查 P283 页表 7.1 得台阶宽高比允许值为 1:1,则 b//h ≤1,于是 h≥b/=(b-b0)/2=(1.1-0.38)/2=0.36m。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第四版)陈希哲 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第二章
土粒比 重 Gs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含水量 w2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含水量 w2
11.1% 13.0% 14.8% 16.7% 18.5% 20.4% 22.2% 24.1% 25.9% 27.8% 29.6%
由 Sre=wGs 结合已知条件得孔隙比 e= wGs/Sr,于是
e 甲=(0.28×2.75)/1=0.77 e 乙=(0.26×2.70)/1=0.702 所以 e 甲 > e 乙,④正确。
由换算关系有:
������������
=
������������ 1+������
=
������ 1+������
=
������������ 1+������
可得 e = 2.70/1.66-1=0.63
加水后,干砂的孔隙比不变,饱和度 Sr2=0.6,由换算关系 Sre=wGs,可求得含
水率 w2 =(0.6×0.627)/2.70=13.9%,由换算关系 ������
������������ = 1+������ 可求得������2 =(1+0.209)×1.66=1.89 g/cm3
2.5 解:按照规范定名时,应由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首先,考察砾砂的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只能得出 d >1mm 的颗粒含量为 2.0%, 据此可以推断 d >2mm 的颗粒含量不可能超过 25%,不符合砾砂的标准。 第二,考察粗砂的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可知 d >0.5mm 的颗粒含量为粒组 0.5mm<d <1mm 与粒组 d >1mm 的颗粒含量之和,即:9.0%+2.0%=11%<50%,不符合粗 砂的标准。 第三,考察中砂的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可知 d >0.25mm 的颗粒含量为粒组 0.25mm< d <0.5mm、粒组 0.5mm< d<1mm 及粒组 d >1mm 颗粒含量之和,即: 24.0%+9.0%+2.0%=35%<50%,不符合粗砂的标准。 第四,考察细砂的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可知 d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为:100%- 8.0 =92%>85%,符合细砂的标准,故定名为细砂。
土力学地基基础章节计算题及答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章节计算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1 有一块体积为60 cm 3的原状土样,重 N, 烘干后 N 。
已只土粒比重(相对密度)s G =。
求土的天然重度、天然含水量w 、干重度d 、饱和重度sat 、浮重度’、孔隙比e 及饱和度S r解:分析:由W 和V 可算得,由W s 和V 可算得d ,加上G s ,共已知3个指标,故题目可解。
363kN/m 5.1710601005.1=⨯⨯==--V W γ 363s d kN/m 2.1410601085.0=⨯⨯==--V W γ3w sws kN/m 7.261067.2=⨯===∴γγγγs s G G%5.2385.085.005.1s w =-==W W w 884.015.17)235.01(7.261)1(s =-+=-+=γγw e (1-12) %71884.06.2235.0s =⨯=⋅=e G w S r (1-14) 注意:1.使用国际单位制; 2.w 为已知条件,w =10kN/m3;3.注意求解顺序,条件具备这先做; 4.注意各的取值范围。
2 某工地在填土施工中所用土料的含水量为5%,为便于夯实需在土料中加水,使其含水量增至15%,试问每1000 kg 质量的土料应加多少水 解:分析:加水前后M s 不变。
于是:加水前: 1000%5s s =⨯+M M (1) 加水后: w s s 1000%15M M M ∆+=⨯+ (2) 由(1)得:kg 952s =M ,代入(2)得: kg 2.95w =∆M 注意:土料中包含了水和土颗粒,共为1000kg ,另外,swM M w =。
3 用某种土筑堤,土的含水量w =15%,土粒比重G s =。
分层夯实,每层先填0.5m ,其重度等=16kN/ m 3,夯实达到饱和度r S =85%后再填下一层,如夯实时水没有流失,求每层夯实后的厚度。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2.1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M=95.15g Ms=75.05g Mw=95.15-75.05=20.1g V=50cm, Gs=Ms/Vs=2.67有:p =M/V=1.9 g/cm3;p d=Ms/V=1.5 g/cm; 3 =Mw/Ms=0.268=26.8%因为Mw=95.15-75.05=20.1g p w=1 g/cm;所以Vw=20.1ci3;由Gs=Ms/Vs=2.67 推出:Vs= Ms/2.67=75.05/2.67=28.1cm3;Vv=V-Vs=50-28.1=21.9 cm;Va=Vv-Vw=21.9-20.1=1.8 crh;天然密度p =M/V=1.9 g/cm ;干密度p d=Ms/V=1.5 g/cm;饱和密度p sat=(Mw+Ms+Va p w)/V=(20.1+75.05+1.8 X 1)/50=1.94 g/cm 3;天然含水率3 =Mw/Ms=0.268=26.8%孔隙比e=Vv/Vs= 21.9/28.1=0.78孔隙度n=Vv/V=21.9/500=0.438=43.8%饱和度Sr= Vw/Vv= 20.1/21.9=0.918 2.2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天然密度P =M/V=1.84g/cm;土粒比重Gs=Ms/Vs=2.75水位以下饱和度Sr= Vw/Vv=1 假设V=1 cm;则:M=1.84g Ms=2.75Vs;Ms+Mw=1.84 p w=1 g/cm3;数值上Mw=Vw有2.75Vs+Vw=1.84Vs+Vw=1解上述方程组得:Vs =0.48;Vw=0.52= Vv;故:Mw=0.52g Ms=2.75Vs=1.32g天然密度P =M/V=1.84 g/cmi;干密度P d=Ms/V=1.32 g/cm;饱和密度p sat=(Mw+Ms+Va p w)/V=(0.52+1.32+0 X 1)/50=1.84 g/cm 3; 天然含水率3=Mw/Ms=0.52/1.32=0.394=39.4%孔隙比e=Vv/Vs= 0.52/0.48=1.08孔隙度n=Vv/V=0.52/1=0.52=52%饱和度Sr= Vw/Vv=12.3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干密度p d=Ms/V=1.54 g/cm;土粒比重Gs=Ms/Vs=2.71 天然含水率3 =Mw/Ms=0.193 假设V=1 cm;贝U:p d=Ms/V=1.54 g/cm3;有:Ms=1.54g;土粒比重Gs=Ms/Vs=2.71 3有:Vs=0.568 cm;天然含水率3 =Mw/Ms=0.193 有:Mw =0.287g,p w=1 g/cm3,Vw=0.287cm3;M= Ms+ Mw=1.54+0.287=1.827gVv=V-Vs=1-0.568=0.432 cm3;天然密度P =M/V=1.827/1=1.827 g/cm3;干密度P d=Ms/V=1.54 g/cm;饱和密度p sat=(Mw+Ms+Va p w)/V=(0.287+1.54+0.145 X 1)/1=1.972 g/cm 3;天然含水率3 =19.3%孔隙比e=Vv/Vs= 0.432/0.568=0.76孔隙度n=Vv/V=0.432/1=0.432=43.2%饱和度Sr= Vw/Vv= 0.287/0.432=0.66又已知W=28.3% Wp=16.7%3 =19.3%所以:Ip= W L- Wp=28.3-16.7=11.6 ;大于10,小于17,所以为粉质粘土。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习题集解答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习题集解答《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习题集解答,陈希哲第一章工程地质1.1如何鉴定矿物?准备一些常见的矿物,如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方解石、云母、滑石和高岭土等,进行比较与鉴定。
1.2岩浆岩的特征是什么?准备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斑岩和辉石等常见岩浆岩样品进行鉴定。
1.3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准备多种常见的沉积岩标本,如砾岩、角砾岩、砂岩、凝灰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和泥灰岩等,进行对比鉴定。
1.4变质岩的特征是什么?准备几种常见的变质岩,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云母片岩和片麻岩进行对比和鉴定。
1.5解:水池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50、20、4m壁厚0.3m。
水池与地面齐平。
1)底板浮力计算:底板与水面之间的水位深度H=4-2.5=1.5m底板静水压力强度:pw=γwh=10×1.5=15kpa=15kn/m2底板面积s底板=50×20=1000m2底板上的浮力P=PW×S底板=15000kN2)不考虑钢筋混凝土水池自重的侧壁摩擦阻力f1和抗浮安全系数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s侧墙侧墙面积=2×[(50×4)+(20×4)]=560m2,侧墙与土的摩擦强度已知为μ=10kpa;侧墙总摩擦力F1=μ×s侧墙=10×560=5600kn∵f1<p浮,抗浮安全系数k=f1/p浮=5600/15000=0.37<1,当不考虑钢筋混凝土水池的自重时,水池刚刚完工,没有注水,不考虑水池中的水的重量。
在这个时候,它是不安全的。
3)考虑钢筋混凝土水池自重的抗浮安全系数计算:钢筋混凝土重量一般为γ混凝土=24kn/m3;钢筋混凝土水池四侧墙体积V1=2×[(50×4×0.3)+(20-2×0.3)×4×0.3]=166.56m3钢筋混凝土水池底板体积减去侧墙厚度V2:V2=[(50-0.6)×(20-0.6)]×0.3=287.5m3,因此水池中钢筋混凝土体积v=V1+V2=454m3,钢筋混凝土水池重量W=γ混凝土×v=24×454=10896kn∵f1+w=16496>p浮,抗浮安全系数k=16496/15000=1.1>1,∴在考虑钢筋混凝土水池自重时,此时安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4解析及试题
四、基底附加压力基础通常是埋置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的。
由于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已经完 成,故只有超出基底处原有自重应力的那部分应力才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使地基产生附 加变形的基底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p 0。
因此,基底附加压力是上部结构和基础传到基底的地基反力与基底处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之差,按下式计算:p 0= p-c σ=p-γd (11-2-6) 式中 P —基底地基反力,为区别于附加压力,又称基底总压力; c σ—基底处自重应力;γ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按分层厚度的加权重度;基础底面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用有效重度计算;d —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深。
【例题7】某条形基础宽度为1.5m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为120KN/m ,基础埋深为2m ,持力层及以上土的天然重度为19.0KN/m 3,求基底处的附加压力p 0。
【解析】1205.15.10.220120=⨯⨯+=+=A G F p kpa ; p 0= p-c σ=p-γd =120-19.0×2=82 kpa 。
【例题8】能够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的是( )。
A 建筑物自重B 基础回填土自重C 基底处天然地基土的自重应力D 附加应力 答案:D五、土中附加应力土中的附加应力是由建筑物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增量,一般采用将基底附加压力当作作 用在弹性半无限体表面上的局部荷载,用弹性理论求解的方法计算。
(一)集中力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弹性体表面作用一竖向集中力Q 时,半无限体内任意点M 的应力(不考虑弹性体的体积力)可由布西奈斯克(J.V .Boussinesq ,1885)解计算,其任意点竖向正应力z σ及地表上距集中力为r 处的竖向位移凹(沉降)可表示成如下形式:图11-2-3(二)分布荷载作用时的土中应力计算对实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分布荷载作用时的土中应力计算,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处理: 当基础底面的形状或基底下的荷载分布不规则时,可以把分布荷载分割为许多集中力,然后用布西奈斯克公式和叠加原理计算土中应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1 已知甲土的含水量大于乙土,则甲土的饱和度大于乙土。
()1-2 甲土的饱和度大于乙土,甲土的含水量就一定比乙土高。
()1-3 塑性指数 IP 越大,说明土中细颗粒含量越大,而土处于可塑状态下的含水量范围越大。
()1-4粘粒在最优含水量时压实密度最大,同一种土的压实能量越大,最优含水量越大。
()1-5 两种不同的粘性土,其天然含水量相同,则其软硬程度相同。
()1-6 软粘土的震陷是由于土结构受扰动后强度降低造成的。
()1-7矩形均匀荷载作用下基础角点下某深度处的附加应力бzA与基础中心点下同一深度处附加压力бzO的关系是:бzA<бzO /4 。
()1-8 地基中应力扩散现象是由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而造成的。
()1-9 土中超静孔隙水压为是由动荷载引起的。
()1-10 土的压缩模量为在侧限条件下土的竖向应力增量与竖向应变增量之比。
()1-11 土的侧压力系数没有大于 1 的情况。
()1-12 按规范法计算地基的沉降量时,地基压缩层厚度Zn 应满足的条件是:бz = 0.2 бcz ( )1-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规定对某些二级建筑物可不做地变形计算是因为这些建筑物的变形问题不必考虑。
()1-14 局部倾斜是指单独基础内两端点沉降之差与此两点水平距离之比。
()1-15 地基土层次固结变形速率与土层的厚度无关。
()1-16 土中水的渗透速度即为其实际流动速度。
()1-17甲土层是一面排水,乙土层是双面排水,其它条件都一样,两土层的时间因数也一样。
()1-18单元土体中破坏面上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该面一般为具有最大剪应力的那个面。
()1-19 固结排水剪与固结不排水剪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相差很大。
()1-20强超固结土在受剪过程中体积有增大的趋势,在不排水受剪时,其孔隙水压力将减小。
()1-21 以总应力法慢剪或排水剪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即为土的有效强度指标。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习题答案)习题1-1按规范求出图1-12颗粒级配曲线①、曲线②所示土中各粒组的百分比含量,并分析其颗粒级配情况。
图1-12 习题1-1图解:由图1-12查得曲线①和②小于个界限粒径的含量分别为表一中(2)、(3)栏所示。
(1) 界限粒径d20 5 2 0.5 0.25 0.074 0.002 (2) 小于某粒径的%曲线① 100 99 92 54 25 2 0 (3)曲线②10090774815有表一计算得到各粒组含量的%如表二所示。
习题1-2使用体积60cm 3的环刀切取土样,侧的土样质量为120g ,烘干后的质量为100g ,又经比重试验测得G s =2.70,试求①该土的湿密度ρ、湿重度γ、含水率ω和干重度γd ②在1立方米土体中,土颗粒、水与空气所占的体积和质量。
解:(1)3/260120cm g v m ===ρ γ=ρg=2×10=20KN/m 3%20%100100100120%100=⨯-=⨯-=s s m m m ω 3/67.162.01201m KN d =+=+=ωγγ(2)当V=1m 3时(1)粒组20~5 5~2 2~0.5 0.5~0.25 0.25~0.074 0.074~0.002 ≤0.002 (2) 各粒组含量% 曲线① 1 7 38 29 23 2 0 (3) 曲线② 01013293315由kg g V m V g m d s s d 16671010167.163=⨯⨯==⇒=-γγ 由kg m m m m s w sw3.3331667%20%100=⨯==⇒⨯=ωω 3333.010003.333m m V V m w w w w w w ===⇒=ρρ 由3617.010007.21667m G m V V m G w s S S w S s s =⨯==⇒=ρρ V a =V -V s -V w =1-0.617-0.333=0.05m 3习题1-31-3 试按三相草图推证下列两个关系式:(1) eG S s r ω= (2) )1(1n G eG w s w s d -=+=γγγ解:(1)将G s 、ω、e 的定义式代入等式右侧则:右式r vw v w w V m w w v w w v s s w w s s S S V V V V V V V m V V m m V m e G W w=====ρρρω故eG S S r ω=(2)e G G G G V g V V m V g m ws V V w s V V V w s V V w s w s w s s s d svsv s s +=+=====+11γγγγρργ 由上式可知:)1(n G VV V G V V G w s Vw s S w s d -=-==γγγγ 习题1-4某原状土样,测出该土的γ=17.8kN /m 3,ω=25%,G s =2.65,试计算该土的干重度γd 、孔隙比e 、饱和重度γsat 、浮重度γ’、和饱和度S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2.1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M=95.15g Ms=75.05g Mw=95.15-75.05=20.1g V=50cm Gs=Ms/Vs=2.67有:p =M/V=1.9 g/cm3; p d=Ms/V=1.5 g/cm i; 3 =Mw/Ms=0.268=26.8%因为Mw=95.15-75.05=20.1g p w=1 g/cm i;所以Vw=20.1cm由Gs=Ms/Vs=2.67 推出:Vs= Ms/2.67=75.05/2.67=28.1cm3;Vv=V-Vs=50-28.1=21.9 cn i; Va=Vv-Vw=21.9-20.1=1.8 crh;天然密度p =M/V=1.9 g/cm3;干密度p d=Ms/V=1.5 g/cn3;饱和密度p sat=(Mw+Ms+Va p w)/V=(20.1+75.05+1.8 x 1)/50=1.94 g/cm 3;天然含水率3 =Mw/Ms=0.268=26.8%孔隙比e=Vv/Vs= 21.9/28.1=0.78孔隙度n=Vv/V=21.9/500=0.438=43.8%饱和度Sr= Vw/Vv= 20.1/21.9=0.9182.2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天然密度p =M/V=1.84g/cm3; 土粒比重Gs=Ms/Vs=2.75水位以下饱和度Sr= Vw/Vv=1 假设V=1 cn3;则:M=1.84g Ms=2.75Vs;Ms+Mw=1.84 p w=1 g/cn3;数值上Mw=Vw有 2.75Vs+Vw=1.84Vs+Vw=1解上述方程组得:Vs =0.48; Vw=0.52= Vv;故:Mw=0.52g Ms=2.75Vs=1.32g天然密度p =M/V=1.84 g/cni;干密度p d=Ms/V=1.32 g/cn3;饱和密度p sat=(Mw+Ms+V X p w)/V=(0.52+1.32+0 x 1)/50=1.84 g/cm 3;天然含水率3 =Mw/Ms=0.52/1.32=0.394=39.4%孔隙比e=Vv/Vs= 0.52/0.48=1.08孔隙度n=Vv/V=0.52/1=0.52=52%饱和度Sr= Vw/Vv=12.3解:运用已知条件,按照土的三相关系,求出三相值,再按照各个参数的定义求得参数已知:干密度p d=Ms/V=1.54 g/cn^; 土粒比重Gs=Ms/Vs=2.71 天然含水率3 =Mw/Ms=0.193假设V=1 cn i; 贝U:p d=Ms/V=1.54 g/cm3;有:Ms=1.54g土粒比重Gs=Ms/Vs=2.71 有:Vs=0.568 cm3;天然含水率3 =Mw/Ms=0.193 有:Mw =0.287g p w=1 g/cmi, Vw=0.287cmiM= Ms+ Mw=1.54+0.287=1.827g Vv=V-Vs=1-0.568=0.432 cm3;3 Va=Vv-Vw=0.432-0.287=0.145 cm3;天然密度p =M/V=1.827/1=1.827 g/cm3;干密度p d=Ms/V=1.54 g/cm3;饱和密度p sat=(Mw+Ms+Va p w)/V=(0.287+1.54+0.145 x 1)/1=1.972 g/cm 3;天然含水率3=19.3%孔隙比e=Vv/Vs= 0.432/0.568=0.76孔隙度n=Vv/V=0.432/1=0.432=43.2%饱和度Sr= Vw/Vv= 0.287/0.432=0.66又已知W L=28.3% Wp=16.7%3 =19.3%所以:Ip= W L- Wp=28.3-16.7=11.6 ;大于10,小于17,所以为粉质粘土。
I L=(W- W p)/(W L- Wp)=(19.3- 16.7 )/(28.3-16.7)=0.22,位于0~0.25之间,硬塑2.4 解:已知:V=100 cm; M=241-55=186g Ms=162g 土粒比重Gs=Ms/Vs=2.7033Mw= M - Ms=186-162=24, p w=1 g/cm;所以Vw=24cm土粒比重Gs=Ms/Vs=2.70 所以Vs= Ms/2.70=60cri i3 3 3 3 3V=100 cm3;Vs=60cm3;Vw=24c3m 所以Vv=V-Vs=100-60=40 cm3;Va=Vv-Vw=40-24=16 c3m 所以:天然密度p =M/V=186/100=1.86 g/cn3;干密度p d=Ms/V=162/100=1.62 g/cm;饱和密度p sat=(Mw+Ms+V X p w)/V=(24+162+16X 1)/100=2.02 g/cm 3;天然含水率3 =Mw/Ms=24/162=0.148=14.8%孔隙比e=Vv/Vs= 40/60=0.67孔隙度n=Vv/V=40/100=0.4=40%饱和度Sr= Vw/Vv=24/40=0.6综上所述:p sat >p> p d2.5 解:已知该样品为砂土,按照教材P61表2.5从上至下判别:从给出数值可知: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9%+2%=11,小于50%故不是粗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24%+9%+2%=35小)于50%故不是中砂; 粒径大于0.075mm勺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5%+42%+24%+9%+2%大%85% 故为细砂;注意:虽然粒径大于0.075mnm勺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92% 大于50% 可定名为粉砂,但是根据砂土命名原则,从上至下判别,按照最先符合者定名,故该样品为细砂。
2.6解:已知条件见题目。
甲样已知:天然含水率3 =Mw/Ms=0.2;土粒比重Gs=Ms/Vs=2.75 饱和度Sr= Vw/Vv=1 假设:vs=i cm;对于乙土样:又已知W L=14% Wp=6.3% 3=26%所以:Ip= W L- Wp=30-12.5=7.7 ;小于10,所以为粉土。
因为塑性指数Ip的大小反映了土体中粘粒含量的大小。
因此,甲Ip >乙Ip,故甲样粘粒含量大于乙样。
对①。
2.7 解:已知:土粒比重Gs=Ms/Vs=2.72 孔隙比e=Vv/Vs=0.95; 饱和度1: Sr= Vw/Vv=0.37▼=1用饱和度2: Sr= Vw/Vv=0.90e=Vv/Vs=0.95;故有:Vv=0.95Vs 因为Vv+Vs=1.95Vs=1 m所以Vs=0.513 m ; Vv=0.95Vs=0.487 nh; Sr=Vw/Vv=0.37,所以Vw=0.37Vv=0.18 血Mw=0.18 t ;仅仅饱和度提高以后,土粒比重不变,土样体积不变,干密度不变;土粒体积和土粒重量不变,Vv不变。
饱和度2:Sr= Vw/Vv=0.90 ;Sr= Vw/Vv=0.90,所以Vw=0.90Vv=0.18 m Mw=0.438 t;所以每1立方米土样应该加水0.438-0.18=0.258t=258kg。
2.8 解:已知:土粒比重Gs=Ms/Vs=2.70 干密度p d=Ms/V=1.66 g/cni ;饱和度Sr= Vw/Vv,分别为0和0.60假设该土样V=1 cm ;有:干密度p d=Ms/V=1.66 g/cm; Ms=1.66g土粒比重Gs=Ms/Vs=2.70 Vs=Ms/2.7=0.615 cm ;Vv=1-Vs=1-0.615=0.385 era;饱和度Sr= Vw/Vv,提高到0.60:3Vw/Vv=0.6 Vw=0.6Vv=0.6< 0.385=0.231 cm; Mw=0.231gM= Ms+ Mw=1.891g,湿砂的含水率和密度分别为:天然密度p =M/V=1.891/1=1.891 g/cm3;天然含水率3 =Mw/Ms=0.231/1.66=0.139=13.9%2.9 解:提示:已知土粒比重,假设不同孔隙比和饱和度,求得不同天然密度,绘制相应曲线15050 2.10 解:已知:M=200g 天然含水率3=M W /M S =15.0%求3 =Mw/Ms=20.(应该加多少水。
天然含水率 3 =Mw/Ms=0.1,有:Mw =0.15M S因为 M= Mw+Ms=200有:0.15 M S + M S =1.15 Ms=200g ,则 Ms=173.9g. 加水后Ms 不变。
加水前,Mw =0.15Ms=26g加水后,Mw =0.20Ms=34.8g所以,应该加水34.8-26=8.8g 。
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3.1 解:不透水层顶部,则计算上覆全部水土压力。
透水层顶部则计算有效自重应力如果基岩不透水:P = 山1 2山2 3山3=18 1.5 19.4 3.6 佃.8 1.8==132.5kPa如果基岩为强风化,透: P = h2山2 3山3 =佃 1.5 9.4 3.6 9.8 1.8 ==74.5kPa3.2 解:P=20.1X 1.1+ X 10.1 X (4.8-1.1)=59.48KPa3.3解:条形基础,求基底下深度分别为0、0.25b 、0.5b 、1b 、2b 、3b 处附加应力。
填土 h1=1.5nm Y 1=18 粉土 h2= 3.6m Y 2=19.4中砂 h3=1.8m Y 3=19.8坚硬整体岩石AB=50KPa CD=150KPa; DF=BE=100KPa;AE=CF=50KPa;梯形ABCC S BDFE^COF A AOF□ BDF冲点0: P98面表3-5, P=100KPa x=0,Z/b 分别为:0: a =1, p=1x 100=100KPa0.25b: a =0.96, p=0.96x 100=96KPa0.5b : a =0.82, p=0.82X100=82KPa1b: a =0.552, p=0.552X100=55.2KPa2b: a =0.306, p=0.306X100=30.6KPa3b: a =0.208, p=0.208X100=20.8KPa△COF角点0:地基规范P116面表k.0.2 , P=50KPa查情况1:三角形荷载宽度只有条形基础宽度一半,条形基础基底下深度分别为0、0.25b、0.5b、1b、2b、3b处分别相当于三角形的0、0.5b、1b、2b、4b、6b0: a =0, p=0X 50=0KPa0.5b : a= (0.0269+0.0259) /2=0.0264, p=0.0264X50=1.32KPa1b: a =0.0201, p=0.0201X 50=1KPa2b: a =0.0090, p=0.0090X 50=0.45KPa4b: a= (0.0046+0.0018) /2=0.0032 , p=0.0264X50=0.16KPa6b: a= (0.0018+0.0009) /2=0.0014 , p=0.0014X50=0.07KPa△AOF角点0:三角形荷载宽度只有条形基础宽度一半,条形基础基底下深度分别为0、0.25b、0.5b、1b、2b、3b处分别相当于三角形的0、0.5b、1b、2b、4b、6b0: a =0, p=0X 50=0KPa0.5b : a= (0.0269+0.0259) /2=0.0264, p=0.0264X50=1.32KPa1b: a =0.0201, p=0.0201X 50=1KPa2b: a =0.0090, p=0.0090X 50=0.45KPa4b: a= (0.0046+0.0018) /2=0.0032 , p=0.0264X50=0.16KPa6b: a= (0.0018+0.0009) /2=0.0014 , p=0.0014X50=0.07KPa实际上,两个三角形正好抵消,所以:条形基础基底下不同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分别为:0: a =1, p=1X 100=100KPa0.25b: a =0.96, p=0.96X 100=96KPa0.5b : a =0.82, p=0.82X l00=82KPa1b: a =0.552, p=0.552X l00=55.2KPa2b: a =0.306, p=0.306X100=30.6KPa3b: a =0.208, p=0.208X l00=20.8KPa3.4 解:计算A点以下0、0.25b、0.5b、1b、2b、3b处附加应力,等于两个小条基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