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有那几种类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们通常使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
1. 思考性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需要学生重新思考知识点或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识记答案。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问:“你知道如何找到两个数字之间的中间值吗?请想一想,并给我们一个答案。


2. 比较性问题: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不同之处,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老师可以问:“一个3米长的绳子比一个2米长的绳子长多少?”
3. 回答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一个确切的答案。

它用于测试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例如,老师可以问:“2 + 2等于多少?”
4. 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要求学生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推理能力回答复杂的问题。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问:“如果你有10元钱,你可以买哪些东西?请列出一个清单。


5. 细节性问题:这种问题要求学生密切注意到细节,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细致入微。

例如,老师可以问:“如果你在计算问题的中间减去一个数字,你需要在最后的答案中加上这个数字吗?”。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学习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方法。

以下是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一些案例和建议。

一、具体问题小学生往往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具体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教师在讲解“面积”这一概念时可以提问:“这块矩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面积”这个抽象概念。

二、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和研究问题。

例如,当教师教授“乘以小数”这个知识点时,“0.2 × 700.8”这类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数的计算规律和方法。

三、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推理和思维能力。

例如,当老师教学“找规律”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何用 3 个连续的整数相加,得到 180?”学生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整数组合,从中寻找规律,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重复性问题重复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逐渐递进,逐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当教师教学“最大公约数”时,可以重复提问:“20 和 28 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40 和 56 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教师应该通过反复提问,让学生不断强化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反问法问题反问法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分析问题和找出答案。

例如,当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问:“1/3 和 1/4 谁大?”这样的问题既能够考察学生对分数大小的认识,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方法寻找答案。

六、技巧性问题技巧性问题能够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当教师讲解“解方程”时,可以提问:“如何解方程 2x + 5 = 15?”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一、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独特想法的问题。

这种问题不仅没有明确的答案,而且还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对这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解法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

二、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是一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问题。

这种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的运用。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一个数字超过10,该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进位或退位的运用。

三、问题的具体性教师提问时,问题的具体性非常重要。

问题过于笼统或抽象往往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

因此,需要问题具体明确,循序渐进。

例如,教师不能直接问“解这道数学题”,而是需要分步骤,问“第一步我们应该从哪一个数字开始解题?”四、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是一种让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求勾股数时,发现一个数不是整数应该做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针对性问题教师的提问应该有针对性,既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针对问题的难度和类型。

例如,当教师发现有些学生不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时,应该以此为基础,问学生能不能解释这种关系及其应用。

六、问题的难度教师提问时,问题的难度也非常重要。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浪费时间;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则会让学生感到难以应对和无从下手。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制定合适的问题。

如果发现学生无法回答问题,可以考虑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逐步把难度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需要考虑诸多方面,包括问题的具体性、针对性、难度、类型等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的提问方法:1. 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可以有多种解法。

例如:“有三个数字,它们的和是10,可以是哪些数字?”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来回答这个问题。

2. 封闭性问题:这些问题有明确的答案。

例如:“2+3等于多少?”学生只需要回答一个确定的数字。

3. 列举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列举一些可能的答案。

例如:“列举出你认为的5个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可以说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等。

4. 多步骤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解决问题。

例如:“按照顺序计算12-5+3。

”学生需要先减去5,然后再加上3,最后得到答案。

5. 观察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图表、图形或模型等,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例如:“观察这个图形,你可以找到多少个边?”学生需要数一数边的数量。

6. 比较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的性质,并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将圆形和正方形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说出它们都是二维图形,但形状不同等等。

7. 推理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

例如:“如果1+1=2,那么2+3等于多少?”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得出2+3=5的结论。

8. 评价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评论一个观点或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例如:“你认为哪种计算乘法的方法更快,为什么?”学生需要分析不同的方法,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促进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常用方法。

一、选择题提问法选择题是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将选择题设计为单选、多选、判断等形式。

提问时可以直接口头提问,学生用手举牌子或者点名方式回答,也可以将选项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提问法填空题是通过不完整的问题描述,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条件或者要求填写答案。

填空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解答题提问法解答题是要求学生详细解答问题,通常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分析、计算和解释等思维活动。

解答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找规律提问法找规律是数学思维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找规律可以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数字、图形或者模式,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加以解释。

五、应用题提问法应用题是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的一种题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步骤。

六、教材和课外题提问法教材和课外题提问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

七、难度逐渐递增提问法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调整问题的难度,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在逐渐推进中逐渐提高。

八、组合提问法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提问方法进行组合应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提问中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抽签提问法抽签提问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名字写在纸片上,放入一个盒子或者袋子中,然后抽一张纸片出来,点名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提问方式,以期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一、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数学课堂上的一种常见提问方式。

它通常以“怎么样”、“为什么”、“怎样解”等形式展开,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小明用80元买来10本书,那么一本书的价格是多少?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这样的开放式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

二、情境式提问情境式提问是通过给出一个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提问方式。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

老师可以这样提问:“现在有3个苹果,小明拿了一个,这时候还剩下几个苹果呢?”通过情境式提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情境和进行计算来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指老师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小红有20个苹果,小明有30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下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吗?”接着老师可能会问:“如果小红卖掉了5个苹果,小明又多了10个苹果,那么他们俩分别有多少个苹果呢?”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能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四、认知式提问认知式提问是一种通过问题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提问方式,它可以用来巩固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老师可以这样提问:“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请你们来解答一下。

”这样的提问是在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促使学生思考、巩固知识、拓宽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

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方式:
1. 开放性问题:“你知道有哪些平面图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并尝试
回答,并且可以得到多个不同的答案。

2. 引导性问题:例如:“有一根长木棍,你应该如何用它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
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且可以促使他们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启发性问题:例如:“你有两个数字,它们的和是15,差是5,你能算出这两个数字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巩固知识的提问方式:
1. 运用性问题:例如:“请你计算2+3的和。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的基本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归纳总结问题:例如:“你能从下面的一组数字中找出规律吗?1, 3, 5, 7, 9,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并且可以通过推理和类比掌握数列的概念。

3. 判断意义问题:例如:“你认为1毫米和1米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数字的意义和大小,并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反问问题:例如:“你觉得这个答案对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
重新审视自己的答案,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 探究性问题:例如:“你觉得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和边长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几何概
念。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一、加法
1. 知识点: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有效提问:老师手中有5只苹果,再手中有3只苹果,一共有多少只苹果?
2. 知识点:进位加法
有效提问:老师手中有6支铅笔,再手中有7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3. 知识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有效提问:老师手中有23个糖果,再手中有5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
四、除法
1. 知识点:一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有效提问:20个橙子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橙子?
2. 知识点:带余数的除法
有效提问:25个苹果分给7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3. 知识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有效提问:60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颗糖果?
五、数学思维
1. 知识点:逻辑思维
有效提问:小华有10个苹果,分给小明和小红,各自分到几个?
2. 知识点:推理思维
有效提问:小明手中有5个橙子,小红给了他3个,他现在有几个橙子?
3. 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提问:小明有20元,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还剩多少元?
以上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提问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难易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有那几种类型
郧西县槐树林特场中心小学徐向阳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提高课堂提问技术的应用水平教育心理学提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古语亦云:学想于思,思源于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下面谈谈有效提问的几种类型:
一、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成为“好知者”,自觉投入学习。

一石激起千重浪,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提问。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

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

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

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三、联想式提问。

与启发式提问一样,联想式提问的意义在于引发学和思考,不同的是:启发式提问注重启,注重思维广度的
拓展,联想式提问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

四、比较式提问这是种很直接直观的提问方式。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教师先何做好铺垫:8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长方形,16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一个正方形,10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三角形。

学生判断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组数据,三角形面积为10,长方形面积为6,正方形面积为4。

学生再次判断: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后,反馈在组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面积大小是不能判别呢。

这一突如其来的分析,一下子引到了面积的单位,使课堂思路能够顺利的继续下去。

总之,课堂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如驱导式提问、连环式提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发散式提问--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诱思式提问等等。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法,才能使用权学生积极探讨知索知识源泉,自掘知识宝藏。

才能把学生带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艺术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