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简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2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2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篇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文章,通过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是科学六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吸引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探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同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能够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生物为例,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生物和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生物为例,让学生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其他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提出建议,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研究课教案: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研究课教案: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二)【教材简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第7课,在了解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之后,本课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物种的演变过程,教材主要分四部分。

1.导入提出问题:是什么决定地球生物的命运?2.探讨青蛙去留问题,明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分析三种狐狸的不同生活环境,得出自然选择改变生物,穿插了保温实验;4.简单介绍了人工选择。

青蛙的去留问题和自然选择是本课的主要活动,对资料的占有和分析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三个活动中穿插的动物保温模拟实验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突出重点活动,将保温模拟实验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分析温度数据,明白伯格曼法则。

【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1.六年级的学生尚处于具体运算到抽象运算的过渡阶段,要从大量的事实性资料入手分析归纳得出生物的演变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2.生物的演变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科学家也由于缺少证据,尚且对一些问题持不同意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寻找间接的证据,增强直观体验,来帮助学生建立生物演变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不同。

2.生物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次模拟天敌捕食青蛙,青蛙交配产子,再次被捕食,让学生观察体验青蛙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体色并生存下来的过程。

2.通过青蛙、北极狐等生物适应环境的研讨,让学生体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2.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模拟实验,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节教科版科学六上的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他们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但在观察过程中,往往缺乏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以及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和环境的特点,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讲授法: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生物模型、图片等教具。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4.小组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生物与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PPT 展示相关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极地动物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如观察种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通过探究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知道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自然选择的原理、实例图片等。

2.实物模型:例如昆虫、植物等,用于观察和讨论。

3.分组讨论的表格和卡片:用于分组讨论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选择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现代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会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适应和选择。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具体的生物适应和选择机制,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认识不同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

2.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适应和选择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适应和选择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课文内容、插图、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生物适应和选择的案例、图片等。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动有趣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

通过PPT展示相关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过程,学生对于适者生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和植物会具有这样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的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7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7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以及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然而,对于自然选择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具体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选择的概念及过程。

2.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选择的过程。

2.实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生物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自然选择。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实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自然选择的过程。

3.准备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适应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提问:“这些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是谁选择了它们?”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接着,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具体感受自然选择的过程。

例如,以企鹅的进化为例,讲解企鹅如何在环境的压力下,逐渐进化成适应南极环境的形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生物如何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

每组选择一个生物实例,进行汇报,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化》的第7课。

这一课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内容:“青蛙的去与留”、“大自然选择了它们”和“选择改变着生物”。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通过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观点。

2.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完善,并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2.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2、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一:青蛙的去与留1、出示两只青蛙的图片,分别是绿青蛙和黄青蛙。

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

2、设问:为什么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不同呢?由此引出青蛙的故事:3、是谁促成了这样的演化?动物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二)活动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出示“华南兔和北极兔”、“土狼和北极狼”的对比照片,让学生小组观察。

2.学生小组观察讨论。

3、设计实验明确实验步骤,解读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会对其生活环境进行选择,同时,环境也会对生物进行选择。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具体实例和深入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已经有一定的掌握,但在本节课中需要运用这些方法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

3.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概念。

2.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从而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或图片。

2.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生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几个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如北极熊的白色、鸟的彩色羽毛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这些实例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更多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 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的过程。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观察生物标本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生物选择生活环境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二、探究自然选择(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标本,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2.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的过程是怎样的?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自然选择的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3. 学生分享思考成果,教师总结: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周边环境调查,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

2. 学生记录调查结果,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总结: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对其生活环境进行适应。

2.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3.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和环境,提出问题:“你身边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 生物适应环境: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鸟类的迁徙、沙漠植物的生存策略等。

3. 环境影响生物:讲解环境影响生物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4. 生物影响环境:讲解生物影响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身边的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分享与总结:各组汇报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原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一个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简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简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点,躯体的形状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明白得释。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紧密关系,增强环境爱护的意识。

二、教学预备为全班预备:草原狼、东北森林狼、北极狼、北极熊、棕熊等生物图片,人工培养生物的相关图片资料。

教师预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一)引题1、师: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蟑螂却仍旧生活在那个地球上。

是谁选择了它们的命运?2、揭示课题(二)青蛙的去与留1、让学生看书P84两只青蛙,猜想这两只青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板书: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点,躯体的形状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分析图中的青蛙变化过程,说说青蛙什么缘故会如此变化?先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三)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让学生观看书P85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什么缘故会有这些不同?2、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师用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演示。

(装好后,放置)3、教师课件出示狼、森林狼、北极狼和棕熊和北极熊等图片,让学生比较分析4、依照青蛙、狐狸、狼和北极熊的变化,你得出什么结论?板书: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四)选择改变着生物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差不多明白大自然(也确实是环境)改变着生物。

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依照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请大伙儿看书P86,说说,人如何改变着生物。

2、你还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板书:谁选择了它们适应环境的生物能生存了下来Array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躯体的形状结构会不同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人工选择改变了生物的形状结构。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

2.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动物标本或图片。

2. 教师准备相关环境的图片或视频。

3. 实验材料:如不同类型的纸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动物标本或图片,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动物的特点是为了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如沙漠、水域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环境有什么特点。

2. 学生讨论:在这些环境中,动物是如何适应的?它们有哪些特点?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三、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并完善实验方案。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环境?3.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课方案【教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84-86 页《谁选择了它们》【教课目的】科学观点●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形态构造也会有所不一样。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构造也会发生变化。

● 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追求相关问题的合理解说。

● 运用实验的方法考证推断。

感情、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亲密关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形态构造也会有所不一样。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构造也会发生变化【教课难点】认识“物竞天择,适者生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课准备】课件、图片、投影为每组准备:烧杯、圆形平底烧杯、温水、水槽、温度计、量筒、实验记录单【教课过程】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发问:大家知道恐龙和螳螂吗?它们谁更强盛呢?引入:以前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螳螂却仍旧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是谁选择了它们呢?今日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谁选择了它们二、自主研究,猜想考证(一)青蛙的去与留1.察看并推断不一样颜色青蛙的生活环境解说:最早的青蛙生活在好久好久从前的三叠纪,生活森林里的青蛙是好多种颜色的。

(课件出示:几种不一样颜色的青蛙。

)发问:当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森林变成荒漠。

大家猜一猜,终究哪一种青蛙能生计到最后呢?为何?学生经过议论沟通明确:在黄色背景下黄色青蛙生计到了最后。

2.领会大自然选择了青蛙的去与留发问:在这场残忍的生计竞争中间是谁选择了黄青蛙生计到了最后?小结:这真堪称物竞天择,适者生计。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狐狸的体形1.察看推断体形不一样的老虎生活环境(课件出示两种老虎图片)发问:认真察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猜猜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何?学生自由讲话进行猜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分析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思考。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准备实例材料,用于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准备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材料,如观察植物的器官、动物的习性等。

4.准备课堂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会具有这些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呈现(10分钟)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动物的形态、习性、繁殖等。

同时,呈现实例,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如生物如何影响环境,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操作,如观察植物的器官、动物的习性等。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2.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的适应方式,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准备相关的探究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准备进行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例如:“你们认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探究材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例如:展示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下的生存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交流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草原狼、东北森林狼、北极狼、北极熊、棕熊等生物图片,人工培育生物的相关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蟑螂却仍然生活在这
个地球上。

是谁选择了它们的命运?
2、揭示课题
(二)青蛙的去与留
1、让学生看书P84两只青蛙,猜想这两只青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分析图中的青蛙变化过程,说说青蛙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先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三)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让学生观察书P85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2、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测?师用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演示。

(装好后,放置)
3、教师课件出示狼、森林狼、北极狼和棕熊和北极熊等图片,让学生比较分析
4、根据青蛙、狐狸、狼和北极熊的变化,你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四)选择改变着生物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

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请大家看书P86,说说,人怎么改变着生物。

2、你还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谁选择了它们
适应环境的生物能生存了下来Array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身体的形态结构会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人工选择改变了生物的形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