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2第2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2第2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3sinA+π6≤

30<A<
3
.
当A=π3时,即△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取等号,
所以sin A+sin B的最大值为 3.
题点四:多边形面积问题 4.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AB=2,BC=6,CD=DA
=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S. 解:如图,连接BD,则S=S△ABD+S△CBD =12AB·ADsin A+12BC·CDsin C. ∵A+C=180°,∴sin A=sin C, ∴S=12sin A(AB·AD+BC·CD)=16sin A.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解:(1)由题意可知
1 2absin
C=
43×2abcos
C.
所以tan C= 3.
因为0<C<π,所以C=π3.
(2)由(1)知sin A+sin B=sin A+sinπ-A-π3
=sin A+sin23π-A
=sin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 cos
A+12sin
A
(√ )
(2)三角形中已知三边无法求其面积
(×)
(3)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一角就能求三角形的面积 ( √ ) 解析:(1)正确,S=12absin C适合求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2)错误.已知三边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角的余弦值,再求得正
弦值,进而求面积.
(3)正确.已知两边和两边的夹角可直接求得面积,已知两边
=a2-c2 b2
=左边,
所以a2-c2 b2=sinsiAn-CB.
与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 题点一: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综合问题 1.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5_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5_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 △ABC的周长是20,面积是 10 3 ,
A=600,则BC的长度是(
A.5 B.6 C.7
)
D.8
3.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 a b 的取值范围是 对的边,则 . c
4.在△ABC中,AB=2,BC=3,AC= 则△ABC外接圆的半径R=
7 ,
.
5.在△ABC中,求证:
2 2 2
2 R sin A 2 R sin B sin A sin B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① S 1 底 高
1 1 1 ② S ab sin C bc sin A ac sin B 2 2 2
2
③ S
pr
1 [其中p= (a b c ), r为内切圆半径] 2
2.在△ABC中,已知面积 S
则角C=______ 6
2
4 3
3.锐角△ABC中,B=2A,则b/a的取值范 围是( A ) A.(-2,2)
C.( 2 ,2)
B.(0,2)
D.( 2, 3 )
4.若三角形中有一角为600,夹这个角的 两边的边长分别是8和5,则它的内切圆 7 3 . 及外接圆半径分别等于 3和
3
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a,b,c,
a b sin( A B ) 证明: 2 c sin C
2 2
注:和差化积
2.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分 别为AB=2,BC=6,CD=DA=4,求四边 形ABCD的面积.
答案: 3 8
3.(09湖北)在锐角△ABC中,a,b,c分别为 角A,B,C所对的边,且 3a 2c sin A
abc ④ S 4R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分析: 分析:四边形 OPDC 可以分成 ∆OPC 与 ∆PCD . S ∆OPC 可用
1 表示; OP ⋅ OC sin θ 表示; 而求 ∆PCD 的面积关键在于求出边长 2
PC, 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 PC,在 ∆OPC 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至于面积最值 的获得,则可通过三角函数知识解决. 的获得,则可通过三角函数知识解决.
∴ sin(C + 30 ) = 1,∴ C + 30 = 90
,
∴ C = 60 ,故 A = 60
∴△ABC 为正三角形. ∴△ABC 为正三角形.
1.能够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 1.能够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 能够正确运用正弦定理 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总结提高, 2. 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总结提高,应系统深入地掌握本章 知识及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知识及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正弦定理, 解: 由正弦定理, 2 sin B = sin A + sin C , 得
∵ B = 60 ,∴ A + C = 120 ,
代入上式, ∴ A = 120 − C 代入上式,得
2sin 60 = sin(120 − C ) + sin C
展开,整理得: 展开,整理得:
3 1 sin C + cos C = 1 2 2
余弦定理, 在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BC 2 = AB 2 + AC 2 − 2 AB ⋅ AC cos A ,
即 x 2 = (4 2) 2 + (17 − 2 x ) 2 − 2 × 4 2 × (17 − 2 x ) cos 45 .

人教a版必修五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54页)

人教a版必修五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54页)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例 练 结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素 能 提 升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π 又0<A<π,故A= . 3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1 (2)△ABC的面积S=2bcsinA= 3,故bc=4. 而a2=b2+c2-2bccos A,故b2+c2=8. 解得b=c=2.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典例导悟
类型一 [例1] 三角形中的面积计算 (2012· 全国新课标卷)已知a,b,c分别为△
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acos C+ 3 asin C-b-c =0. (1)求A; (2)若a=2,△ABC的面积为 3,求b,c.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1 1 1 (4)S=2absinC=2acsinB=_________. 2bcsinA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2.三角形中的计算、证明问题除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外,常见的公式还有: (1)P=a+b+c(P为三角形的周长); (2)A+B+C=π; 1 (3)S= aha(ha表示a边上的高); 2 1 1 1 (4)S= absinC= acsinB= bcsinA; 2 2 2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2013-2014年北师大版必修五)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2013-2014年北师大版必修五)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三
三角形中的综合问题
【例3】(本题满分 12 分)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 3 为 a,b,c,设 S 为△ABC 的面积,满足 S= (a2+b2-c2). 4 (1)求角C的大小;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 恒等变换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三角运算求解能力.
π C.A,B,C≠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一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B, 且其对边分别为 a, 【例1】 已知角 A,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 1 b,c,若 cos Bcos C-sin Bsin C= . 2 (1)求角 A; (2)若 a=2 3,b+c=4,求△ABC 的面积.
由 sin 2A=sin 2B 得到 2A=2B, 而忘证了 2A=π -2B,造成错选 A;由 sin 2A=sin 2B 得 2A=2B 或 2A=π π -2B,即 A=B 或 A+B= ,但看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错 2 选 B.前者是正弦函数值相等两角关系不清;后者是对“或” 的理解不深入或读题不认真.
3 1 =sin A+ cos A+ sin A 2 2 =
π 3sinA+ ≤ 6 2π 30<A< (9 3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π 当 A= 时,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取等号(11 分) 3 所以 sin A+sin B 的最大值为 3.(12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2 2 2 1 × + 3 2 3
题型二 计算线段的长度
【例2】 如图,在△ABC中,已知, B=45°,D是BC边上的一点, AD=5,AC=7,DC=3,求AB 的长. [思路探索] 解答本题可先由余弦定理求cos C,然后由 同角三角关系求出sin C,最后由正弦定理求出AB的长.

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第8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 的角叫仰角,在 水平线 下方 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α(如图②).
某单位在抗雪救灾中,需要在 A、B 两地之间架设高压电线,测 量人员在相距 6 000 m 的 C、D 两地(A、B、C、D 在同一平面上),测得 ∠ACD=45°,∠ADC=75°,∠BCD=30°,∠BDC=15°(如图),假如考 虑到电线的自然下垂和施工损耗等原因,实际所需电线长度大约应该是 A、B 距离的 1.2 倍,问施工单位至少应该准备多长的电线?(参考数据:
栏目导引
3.点 B 在点 A 的东偏北 60°方向距 A 为 1 km 的地方,点 C 在点 A 的北偏西 30°方向且距 A 为 2 km 的地方,则 B、C 间的距离为( )
A. 3 km
B. 5 km
C. 7 km
D. 2 km
解析: 由题意知∠BAC=60°,AB=1,AC=2 ∴BC2=AB2+AC2-2AB·AC·cos∠BAC =1+4-2×2×1×cos 60°=3. ∴BC= 3.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5.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的标 记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 m,则这条河的宽 度为________m.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解析: 如图,在△ABC中,过C作CD⊥AB于D点,则CD为所求 宽度,在△ABC中,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10 分) (12 分)
栏目,c 间的关系,再利用余弦定理,是本题关键.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解三角形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适用于所有的三角形.( √ ) (2)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不能求出其面积.( × ) (3)已知三角形的两内角及一边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 )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解三角形
在△ABC 中,若 a=7,b=3,c=8,则△ABC 的面积等于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由 S△ABC=12acsin B= 3,得 ac=4. 又 b2=a2+c2+ac=(a+c)2-ac=16. 所以 a+c=2 5,所以△ABC 的周长为 4+2 5.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综合问题的策略 (1)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问题常常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 形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形等知识联系在一起,要注意选择合 适的方法、知识进行求解. (2)解三角形常与向量、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形等知识综合考 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翻译”题目条 件,然后要根据题目条件和要求选择正弦或余弦定理求解.
2.在△ABC 中,A,B,C 是三角形的三内角, a,b,c 是三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 b2+c2-a2=bc.若 a= 13, 且△ABC 的面积为 3 3,求 b+c 的值. 解:cos A=b2+2cb2c-a2=2bbcc=12, 又 A 为三角形内角, 所以 A=π3.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解三角形

1-2

5
52=

55,sin
A=sin(B+∠ACB)
=sin Bcos ∠ACB+cos Bsin ∠ACB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3 cosA=0, 2
∴sin(A-30°)=0, ∴A=30°. 答案:30°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7.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程x2-2 3 x+2=0的两根,角 A、B满足:2sin(A+B)- 3 =0,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 及△ABC的面积.
【解析】由2sin(A+B)∵△ABC为锐角三角形, ∴A+B=120°,C=60°,
8
【解析】选C.c2=a2+b2-2abcosC=9,c=3,B为最大角,
cosB=- 1 .
7
2.(2010·营口高二检测)已知△ABC中,AB= 3 ,AC=1,且
B=30°,则△ABC的周长等于(
(A)3+ 3 (B) 3 +1 (C)2+ 3 或 3 +1 (D)3+ 3 或2+ 3
)
【解析】选D.由余弦定理得,AC2=BC2+AB2-2AB·BCcosB, 即12=BC2+(
2ab
又0°<C<180°,所以C=45°.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在△ABC中,A=120°,a= 21 ,S△ABC= 3 ,则b=__________. 1 【解析】S= bcsin120°= 3 ,得bc=4 ①
2
又a2=b2+c2-2bccos120°=21,得b2+c2=17
4
(2)求sin(2A+C)的值.
【解题提示】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 AB2=AC2+BC2-2AC·BC·cosC =4+1-2×2×1× ∴AB= 2 .
3 =2, 4
9.(10分)半径为R的圆外接于△ABC,且2R(sin2A-sin2C)=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
ABC 为锐角三角形
A B 120 o C 60 o
例题讲解
边 a、 b是方程 x 2 2 3 x 2 0的两根
a b 2 3, ab 2
c 2 a 2 b 2 2ab cos C 2 a b) 3ab 12 6 6 c 6 (
(不合题意,舍去)
例题讲解
例3 锐角三角形中,边 a 、b 是方程x 2 3 x 2 0
2
的两根,角 A 、 B 满足 2 sin A B ) 3 0,求角 C (
的度数,边 c 的长度及 ABC 的面积.
解: 2 sin A B ) 3 0, sin A B ) 3 ( (
S ABC 1 1 3 3 ab sin C 2 2 2 2 2
45°
A
BC 2 AB 2 AC 2 2 AB AC cos A
C
D
即 x 2 ( 4 2 ) 2 (17 2 x ) 2 2 4 2 (17 2 x ) cos 45
解得
所以
x1=5 ( dm ),
23 3
x 2=
37 3
( dm )
AC=17-2 x 7 ( dm ), 或 AC=- ( dm )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复习回顾
a b c 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余弦定理: 2 2 2 a =b +c -2bccosA
b2= a2+c2-2accosB
c2 =a2+ b2-2abcosC
复习回顾
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2 R (其中: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 三角形面积公式:

1.2.2三角形当中的几何计算(1)

1.2.2三角形当中的几何计算(1)
sin(A B) sin C; cos(A B) cosC; tan(A B) tan C;
(5)sin(A-B)=0⇔A=B;
(6)在ABC中,A B a b sin A sin B.
(7)sin sin 或 若、是三角形的内角则有
(8)在△ABC 中,三边分别为 a,b,c(a<b<c) (1)若 a2+b2>c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2)若 a2+b2=c2,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3)若 a2+b2<c2,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
.
[解]
证法一(角化边):左边=ab- -ccab22+ +22abcccc22- -ba22
=a2-2ca2+b2·b2-2cb2+a2=ba=22RR
sin sin
Hale Waihona Puke B A=ssiinn
B A
=右边,
其中 R 为△A BC 外接圆的半径.
∴ab- -ccccooss
B A
=ssiinn
B A
.
[针对训练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1.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学习目标
1.记住正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余弦定理和 其推论; 2.会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余弦定理的推论计算三角形中的一些量
难点:探寻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知识点梳理 1.正弦定理
a b c 2R(其中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 sin A sinB sinC
【典例 3】
(3)∵|A→B+A→C |= 6, ∴|A→B|2+|A→C |2+2A→B·A→C =6, 即 c2+b2+2=6,∴c2+b2=4. ∵c2=2,∴b2=2,b= 2. ∴△A B C 为正三角形. ∴S△ABC= 43×( 2)2= 23.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双基达标(限时20分钟)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2b cos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 因为a =2b cos C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a =2b ·a 2+b 2-c 22ab ,整理得b 2=c 2,则此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 C2.在△ABC 中,已知C =60°,b =43,则BC 边上的高等于 ( ). A. 3 B .2 3 C .4 3 D .6 解析 BC 边上的高等于b sin C =43sin 60°=6, 答案 D3.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2=3bc ,sin C =23sin B ,则A = ( ). A .30° B .60° C .120° D .150° 解析 由sin C =23sin B 可得c =23b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3bc +c 22bc=32,所以A =30°,故选A. 答案 A4.在△ABC 中,若AB =3,∠ABC =75°,∠ACB =60°,则BC 等于________. 解析 ∠BAC =180°-60°-75°=45°,由正弦定理得 BC sin ∠BAC =ABsin ∠BCA ,∴BC =3×sin 45°sin 60°=3×2232= 6.答案65.如图,若圆内接四边形的边长依次为25,39,52和60,则这个圆的直径长度为________.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BD 2=392+522-2×39×52cos C , BD 2=252+602-2×25×60cos A ,∵A +C =180°,∴cos C =-cos A ,∵(392-252)-(602-522)+2×39×52cos A +2×25×60cos A =0,∴cos A =0.∵0°<A <180°,∴A =90°,∵BD 2=392 +522=652,∴BD =65. 答案 656.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os A =45,B =60°,b = 3.(1)求sin C 的值; (2)求△ABC 的面积.解 (1)∵角A ,B ,C 为三角形内角,且B =60°,cos A =45.∴C =120°-A ,sin A =35.∴sin C =sin(120°-A )=32cos A +12sin A =3+4310. (2)由(1)知,sin A =35,sin C =3+4310.又∵B =60°,b =3,∴由正弦定理,得a =b sin A sin B =65∴S △ABC =12ab sin C =12×65×3×3+4310=36+9350.综合提高(限时25分钟)7.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 2=2a 2+2b 2+ab ,则△ABC 是 (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解析 ∵2c 2=2a 2+2b 2+ab ,∴a 2+b 2-c 2=-12ab ,∴cos C =a 2+b 2-c 22ab =-14<0.∴△ABC 是钝角三角形.故选A. 答案 A8.在△ABC 中,a =2,A =30°,C =45°,则△ABC 的面积S 是 ( ). A. 2 B.3+1 C.12(3+1) D .2 2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2sin 30°=c sin 45°,∴c =22,∴S △ABC =12ac ·sin B =12×2×22·sin 105°=3+1. 答案 B9.△ABC 中,a (sin B -sin C )+b (sin C -sin A )+c (sin A -sin B )=________. 解析 在△ABC 中,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所以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所以,原式=ab -ac 2R +bc -ab 2R +ac -bc2R =0.答案 010.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D ⊥CD ,AD =10,AB=14,∠BDA =60°,∠BCD =135°,则BC 的长为________.解 设BD =x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有AB 2=AD 2+ BD 2-2AD ·BD ·cos ∠ADB ,即142=x 2+102-20x cos 60°,∴x 2-10x -96=0.∴x =16(x =-6舍去),即BD =16.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BC sin ∠CDB =BD sin ∠BCD,∴BC =16sin 30°sin 135°=8 2.答案 8 211.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分别为AB =2,BC =6,CD =DA =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 如图所示,连结BD ,则有四边形ABCD 的面积 S =S △ABD +S △CDB =12 AB ·AD sin A +12 BC ·CD sin C .∵A +C =180°,∴sin A =sin C . ∴S =12(AB ·AD +BC ·CD )sin A=12(2×4+6×4)sin A =16sin A .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BD 2=AB 2+AD 2-2AB ·AD cos A=22+42-2×2×4cos A =20-16cos A , 在△CDB 中,BD 2=CB 2+CD 2-2CB ·CD cos C =62+42-2×6×4cos C=52-48 cos C ,∴20-16cos A =52-48cos C ,∵cos C =-cos A ,∴64 cos A =-32,cos A =-12,∴A =120°,∴S =16sin 120°=8 3.12.(创新拓展)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cos B =35,且A B →·B C →=-21.(1)求△ABC 的面积; (2)若a =7,求角C .解 (1)∵A B →·B C →=-21,∴B A →·B C →=21. ∴B A →·B C →=|B A →| |B C →| cos B =ac cos B =21. ∴ac =35,∵cos B =35,∴sin B =45,∴S △ABC =12ac sin B =12×35×45=14.(2)ac =35,a =7,∴c =5.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32, ∴b =4 2.由正弦定理:c sin C =bsin B. ∴sin C =c b sin B =542×45=22.∵c <b 且B 为锐角,∴C 一定是锐角.∴C =45°.。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同步课件1) (共31张PPT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同步课件1) (共31张PPT

sinB sinC
sinB
S = 1 bcsinA = 1 b2 sinCsinA ,
2
2 sinB
A = 180°-(B + C)= 180°-(62.7°+ 65.8°)= 51.5°,
S = 21×3.162×sin65s.i8n°62s.i7n°51.5° 4.0(cm2).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五十六分。
2
2
2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五十六分。
例1 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求三角形的面 积S(精确到0.1 cm)2 : (1)已知a=14.8cm,c=23.5cm,B=148.5°; (2)已知B=62.7°,C=65.8°,b=3.16cm; (3)已知三边的长分别为a=41.4cm,
b=27.3cm,c=38.7cm. 分析:这是一道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求三角形的面积
4. 在ABC中,已知a=2,b= 6,A=45,求三角形的面积S 解: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 = bsinA a
= 6×sin45°= 3 .
2
2
因为在ΔABC中,a < b,所以A < B,
所以B = 60°或B = 120°.
(1)若B = 60°,则C = 180°- 45°- 60°= 75°,
2
2
2
2.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化边为角”或 “化角为边”.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五十六分。
由正、余弦定理得,a + b = c(b2 + c2 - a2 + a2 + c2 - b2)
2bc
2ac
所以a + b = b2 + c2 - a2 + a2 + c2 - b2 ,

(完整版)三角形中几何计算、解三角形实际应用举例

(完整版)三角形中几何计算、解三角形实际应用举例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的实质应用举例1.仰角和俯角在视野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野在水平线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的角叫俯角 (如图① ).2.方向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 B 点的方向角为α(如图② ).3.方向角相关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抵达目标方向.(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抵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余方向角近似.【思虑研究】 1.仰角、俯角、方向角有什么差别?以平面几何图形为背景,求解相关长度、角度、面积、最值和优化等问题,往常是转变到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加以解决.在解决某些详细问题时,常先引入变量 (如边长、角度等 ),而后把要解的三角形的边或角用所设变量表示出来,再利用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解之.以平面几何图形为背景,求解相关长度、角度、面积、最值和优化等问题,往常是转变到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加以解决.在解决某些详细问题时,常先引入变量 (如边长、角度等 ),而后把要解的三角形的边或角用所设变量表示出来,再利用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解之.如右图, D 是直角△ ABC 斜边 BC 上一点, AB=AD,记∠ CAD=,∠ ABC=β.(1)证明: sin+cos 2β=0;(2)若 AC= 3 DC,求β的值.【变式训练】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 AD⊥ CD,AD =10,AB=14,∠ BDA= 60°,∠ BCD= 135°,则 BC 的长为________.求距离问题要注意:(1)选定或确立要创立的三角形,要第一确立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余量已知则直接解;如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立三角形中求解.(2)确立用正弦定理仍是余弦定理,假如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例题 2.如下图,甲船由A岛出发向北偏东45°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5 2海里 /小时,在甲船从 A 岛出发的同时,乙船从 A 岛正南 40 海里处的 B 岛1出发,朝北偏东θtanθ=2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0 5海里 /小时.(1)求出发后 3 小时两船相距多少海里?(2)求两船出发后多长时间距离近来?近来距离为多少海里?丈量高度问题一般是利用地面上的观察点,经过丈量仰角、俯角等数据计算物体的高度,这种问题一般用到立体几何知识,先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变为平面几何问题,再经过解三角形加以解决.例题 3,如图,丈量河对岸的塔形建筑 AB,A 为塔的顶端, B 为塔的底端,河两岸的地面上随意一点与塔底端 B 处在同一海拔水平面上,现给你一架测角仪 (能够丈量仰角、俯角和视角 ),再给你一把尺子 (能够丈量地面上两点间距离 ),图中给出的是在一侧河岸地面 C 点测得仰角∠ ACB=,请设计一种丈量塔建筑高度 AB 的方法 (此中测角仪支架高度忽视不计,计算结果可用丈量数据所设字母表示 ).【变式训练】3. A、B 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在A 点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 45°,∠ BAD=120°,又在 B 点测得∠ ABD=45°,此中 D 是点 C 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 CD.丈量角度问题也就是经过解三角形求角问题,求角问题能够转变为求该角的函数值.假如是用余弦定理求得该角的余弦,该角简单确立,假如用正弦定理求得该角的正弦,就需要议论解的状况了.例题 4,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处(3-1) n mile的 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 A 处北偏西 75°的方向,距离 A 处 2 n mile 的 C 处的缉私船受命以 10 3 n mile/h 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 10 nmile/h 的速度从 B 处向北偏东 30°方向逃跑,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变式训练】 4.如下图,甲船以每小时302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 105°方向的 B1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抵达 2 处时,A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 B2处,此时两船相距 10 2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1.解三角形的一般步骤(1)剖析题意,正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特别要理解应用题中的相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方向角等.(2)依据题意画出表示图.(3)将需求解的问题归纳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经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相关知识正确求解.演算过程中,要算法精练,计算正确,并作答.(4)查验解出的答案能否拥有实质意义,对解进行弃取.2.解斜三角形实质应用举例(1)常有几种题型丈量距离问题、丈量高度问题、丈量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2)解题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要注意仰角、俯角、方向角等名词,并能正确地找出这些角;②要注意将平面几何中的性质、定理与正、余弦定理联合起来,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才能顺利解决.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与丈量、几何计算相关的实质问题是高考的热门,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考察,主要考察计算能力和剖析问题、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常与解三角形的知识及三角恒等变换综合考察.1.(2012 ·江西卷 )E,F 是等腰直角△ ABC 斜边 AB 上的三平分点,则tan∠ECF= ()16233A.27B.3C. 3D.42.(2012 ·陕西卷 )如图, A,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 3 )海里的两个观察点,现位于 A 点北偏东 45°, B 点北偏西 60°的 D 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 B 点南偏西 60°且与 B 点相距 20 3 海里的C点的营救船立刻前去营救,其航行速度为 30 海里 / 时,该营救船抵达 D 点需要多长时间?。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公式的 作用有 哪些?
可解的三 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 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 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 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 个角. 他两角.
1.能够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 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重 点、难点) 2.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总结提高,系统深入地掌握本 章知识及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答:该机器人最快可在线段 AD 上离点 A 7 dm 的点 C 处截住足球.
【变式练习】
在△ABC 中,已知 AB=4 6,cos∠ABC= 6,AC 边上的中
3
6
线 BD= 5,求 sin A 的值.
【解题关键】要求 sin A 的值,需根据“D 是 AC 的中点”这个条件,取 BC 的
中点 E,连结 DE,则 DE∥AB,所以∠ABE+∠BED=180°,根据题目中的条件
求解.
【变式练习】
已知⊙O 的半径为 R,在它的内接三角形 ABC 中,有 2R(sin2A -sin2C)=( 2a-b)sin B 成立,求△ABC 面积 S 的最大值.
【解题关键】 先根据已知式子由正弦定理把角转化为边的关 系,然后运用余弦定理整理求出△ABC面积S的最大值.
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
3
2
(1)求 b 的值.
(2)求 ABC 的面积.
【解析】(1)由题意知: sin A
1 cos2 A
3 3

sin B sin(A ) sin Acos cos Asin cos A
2
2
2
6 3

由正弦定理得: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海伦公式:S=sqrt[s(s-)(s-b)(s-c)]其中s是半周长、b、c是三角形 的三边长 向量法:利用向量的叉乘和点积计算面积
积分法:利用积分计算面积
解析法: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计算面积
公式:周长=边长1+边长2+边长3 应用:适用于任意三角形 计算步骤:测量各边长然后相加 注意事项:测量误差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反三角函数: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角度和边 长
,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三 角 形 的 基 本 性 质 03 三 角 形 的 几 何 计 算 方 法 04 三 角 形 的 几 何 定 理 05 三 角 形 的 几 何 应 用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度 任意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的关系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绘图等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 钝角其他两个角为锐角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均为 锐角
正三角形:三个角均为 60度三边相等
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外角和:三角形外角和为360度 内角计算: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外角计算:已知一个外角可以求出其他两个外角
勾股定理:用于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海伦公式: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边长 余弦定理: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边长 正弦定理: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边长
勾股定理:直角 三角形中两直角 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证明方法:多种 如面积法、向量 法等
应用:解决实际 问题如测量、建 筑等
推广:勾股定理 的推广如高斯勾 股定理等
余弦定理是描述 三角形中任意两 边和其夹角的余 弦值的关系
余弦定理公式: c^2 = ^2 + b^2 - 2b*cos(C)

高中数学第2章解三角形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2章解三角形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第2页
1.与传统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用两边及其夹角 正弦值之积的一半求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优势?
第3页
答:主要优势是不必计算三角形的高,只要知道三角形的 “基本量”就可以求其面积.
第4页
2.求三角形面积的常用公式. 答:(1)S=21aha(a 为 BC 的边长,ha 为 BC 边上的高). (2)S=a4bR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3)S=2R2sinAsinBsin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第8页
【解析】 ∵tanB=12,∴0<B<π2 .
∴sinB=
55,cosB=2 5
5 .
又∵tanC=-2,∴π2 <C<π.
∴sinC=2
5 5,cosC=-
5 5.
第9页
则 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 55×(- 55)+255×255=35.
∵sinaA=sibnB,∴a=bssiinnBA=
∴S=12absinC=2
3 3.
第15页
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与方程思想 例 2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CD,AD=10,AB= 14,∠BDA=60°,∠BCD=135°,求 BC 的长.
第16页
【思路分析】 欲求 BC,在△BCD 中,已知∠BCD,∠BDC 可求,故需再知一条边;而已知∠BDA 和 AB,AD,故可在△ABD 中,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得 BD.这样在△BCD 中,由正弦定 理可求 BC.
第31页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8,底边为 2,则底角的余弦值等于
()
2 A. 4
B.2 2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立良
正弦定理变式: ①a:b:c=sinA : sinB : sinC .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正弦定理变式:
①a:b:c=sinA : sinB : sinC . a sinA a sinA b sinB ② = , = , = . b sinB c sinC c sinC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分析:由已知条件知A,O,B,M四点共圆,故所求 的OM为△OAB的外接圆直径.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例1:如图所示,已知∠POQ=60°, M是∠POQ内的一点,它到两 边的距离分别为MA=2, MB=11, 求OM的长.
解:如图所示,连接AB. 由已知 条件得O,A,M,B都在以 OM为直径的圆周上. 又∵∠POQ=60°, ∴∠AMB=120°.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解:如图所示,连接AB. 由已知 条件得O,A,M,B都在以 OM为直径的圆周上. 又∵∠POQ=60°, ∴∠AMB=120°.
在△ABM 中,由余弦定理得: AB 2=MA 2+MB 2-2MA ·MB cos120° 1 2 2 =2 +11 -2×2×11×(- )=147, 2 ∴AB =7 3. AB ·sin ∠OAM 7 3 由正弦定理得 OM = = =14. sin120° sin ∠AMB
谢立良
正弦定理变式:
①a:b:c=sinA : sinB : sinC . a sinA a sinA b sinB ② = , = , = . b sinB c sinC c sinC a+b+c a b c ③ = = = . sinA sinB sinC sinA+sinB+sinC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正弦定理变式:
①a:b:c=sinA : sinB : sinC . a sinA a sinA b sinB ② = , = , = . b sinB c sinC c sinC a+b+c a b c ③ = = = . sinA sinB sinC sinA+sinB+sinC ④a=2RsinA,b=2RsinB,c=2RsinC. a b c ⑤sinA= ,sinB= ,sinC= . 2R 2R 2R ⑥A< B a< b 2RsinA< 2RsinB sinA< sinB .
解:如图,设 BD=x ,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例 2:在△ABC 中,D 为 BC 边上一点,BC=3BD, AD= 2,∠ADB=135° .若 AC = 2AB,则 BD=________.
解:如图,设 BD=x , 在△ ABD 中,根据余弦定理, 得 AB2=AD2+BD2-2AD×BD× cos135° 2 =x +2x+2.
让习惯成就我们的优秀,让优秀成为我们的习惯
通山一中 谢立良
2018年1月2日星期二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第一章
1.2.4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三角形在的几何计算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正弦定理
另: S ABC
1 1 1 ab sin C bc sin A ac sin B 2 2 2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例1:如图所示,已知∠POQ=60°, M是∠POQ内的一点,它到两 边的距离分别为MA=2, MB=11, 求OM的长.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例1:如图所示,已知∠POQ=60°, M是∠POQ内的一点,它到两 边的距离分别为MA=2, MB=11, 求OM的长.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例 2:在△ABC 中,D 为 BC 边上一点,BC=3BD, AD= 2,∠ADB=135° .若 AC = 2AB,则 BD=________.
例 2:在△ABC 中,D 为 BC 边上一点,BC=3BD, AD= 2,∠ADB=135° .若 AC = 2AB,则 BD=________.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正弦定理变式:
①a:b:c=sinA : sinB : sinC . a sinA a sinA b sinB ② = , = , = . b sinB c sinC c sinC a+b+c a b c ③ = = = . sinA sinB sinC sinA+sinB+sinC ④a=2RsinA,b=2RsinB,c=2RsinC. a b c ⑤sinA= ,sinB= ,sinC= . 2R 2R 2R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C
余弦定理
(1)公式表达 (2)推论
a2=b2+c2-2bccosA ; b2=a2+c2-2accosB ; c2=a2+b2-2abcosC .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b2+c2-a2 cosA= ; 2bc 2 2 2 a + c - b cosB= ; 2ac 2 2 2 a + b - c cosC= . 2ab
谢立良
正弦定理变式:
①a:b:c=sinA : sinB : sinC . a sinA a sinA b sinB ② = , = , = . b sinB c sinC c sinC a+b+c a b c ③ = = = . sinA sinB sinC sinA+sinB+sinC ④a=2RsinA,b=2RsinB,c=2RsinC.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谢立良
正弦定理变式:
①a:b:c=sinA : sinB : sinC . a sinA a sinA b sinB ② = , = , = . b sinB c sinC c sinC a+b+c a b c ③ = = = . sinA sinB sinC sinA+sinB+sinC ④a=2RsinA,b=2RsinB,c=2RsinC. a b c ⑤sinA= ,sinB= ,sinC= . 2R 2R 2R ⑥A< B a< b 2RsinA< 2RsinB sinA< sin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