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学中的理财智慧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理财格言

中国古代理财格言

中国古代理财格言中国古代的理财格言流传甚广,其中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和理财的经验。

这些格言常常以简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授着理财的道理,深受后人推崇。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理财格言,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1. 富不过三代这是中国古代理财格言中最为有名的一句。

它的本意是指,富贵之家往往只能维持三代。

这句格言告诫人们财富无法永恒,现代理财学也有类似的概念,即财富循环的规律性。

古人认为,家族财富能够坚持三代已经是不易,因此在理财中必须谨慎行事,遵循可持续理财的原则,以确保财富的传承。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格言意味着成功之路是一步一步踏实走出来的。

在理财中,也需要从小处着手,积少成多。

没有一蹴而就的财富诞生,每一笔财富都需要耐心的积累,通过稳定的投资和理财方式增长。

这句格言的含义也提醒我们,要真实、实际地看待理财,不要贪图一夜暴富。

3. 先稳定,再增长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理财需要先保证资本的安全,然后再谋求增长。

即使投资产品收益率再高,风险再低,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在理财过程中,需要搞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以保证投资的稳定。

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格言在理财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投资选择中,了解和分析投资产品的优劣势以及市场的走势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通过详细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成功。

5. 饮水思源这句格言提醒我们,不应忘记从何而来,要感恩自己的财富来源。

无论财富规模大小,都应心怀感激,珍惜所拥有的。

同时,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理财的平衡,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中国古代的理财格言以简洁的语言诠释了古人在理财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尽管时代变迁,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格言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理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些古代格言却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将它们作为我们合理理财的指南。

古代中国人是怎么理财的

古代中国人是怎么理财的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理财的提起理财投资,许多人以为是近现代才“流行”起来的。

实际上在中国,以家庭或个人致富为目标的私人理财投资观很早就出现了。

“理财”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它的意思是说,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有一个正当的说法,禁止民众不合理的开支和浪费,是理财最合宜的方法。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从原始社会中晚期社会财富有了剩余时起,就有了理财问题。

早期的经典著作《尚书》论述了五福,首先谈“寿”,接着重点谈“富”;《大学》被普遍认为是我国的理财典籍,其中也有许多理财的精彩论述,所以有这样一副对联: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

从管子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观念,到王安石的“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的重要思想,无不体现了古人对理财的重视。

可见,古人的理财观念,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古人如何理财呢?根据对风险的偏好,古人的理财观念可以分为三个类型:风险爱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

风险爱好型。

这主要是指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这种方式称为“用奇胜”。

吕不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时,吕不韦在邯郸见过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后,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战国策》)。

既然赢无数倍,则吕不韦愿“用奇胜”。

吕不韦理财的途径主要是发现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秦国公子异人),向其注入“风险资本”,帮助其“上市”(登基为帝),以获取巨大收益,这可以说是开创了风险投资的先河。

不过,这种高收益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

吕不韦后来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

风险中立型。

它是介于风险爱好型和风险厌恶型之间的。

这种理财观遵守的原则是: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

曾国藩家训中的理财投资建议

曾国藩家训中的理财投资建议

曾国藩家训中的理财投资建议原作:龚蕾曾国藩作为晚清的四大中兴名臣,不仅有出色才能,而且在处理大事情上能提出见解或想法,曾国藩家训一书值得反复阅读。

1、耐。

曾国藩说,成大功、非必才盖一世,反而得一个“耐”字。

业余与职业,爱好与专业的区别或许在于稳定性与耐心。

投资也是如此,价值投资者能够耐心,长久地坚持,例如巴菲特从十几岁开始买股票,一直到今天仍然坚持做投资。

年化复利能够让投资像滚雪球一样增长,持续、稳定地发挥,杰出的投资者,很多是保持稳定与最佳水平。

保持理性,细水长流。

2、节俭。

曾国藩在家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节俭两个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投资也是如此,把每一分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浪费,不奢侈,做最佳的投资。

曾国藩要家人朴素节俭,让弟子们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天底下,从古至今,一个人如果很平庸,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很懒惰。

古今之人,皆以一个傲字败,做人不要太骄傲。

傲的人容易轻敌,如三国时候孙策,本来可以继承吴国江山,但是他很傲气,喜欢在人前,打猎时被许贡门客刺杀。

3、轻用其芒,深藏若拙。

曾国藩说,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显露自己的锋芒,这句话在投资世界同样适用。

在投资世界中,天下英雄,比你有才能,有才干的人处处都是,比你聪明,比你有投资经验,比你勤奋的人很多,比你学识高见识广的人多得去了。

谦虚,保持谦虚,深藏若拙。

举个例子,左宗棠比较骄傲,天下英雄不放在眼里,后来当上巡抚三品,脾气越来越小,行事小心翼翼,做人如履薄冰。

投资与做人有相通的道理,越是成功越富有的人,往往深藏若拙。

4、不必完美。

曾国藩说,花未全开月未圆,求缺惜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做人不必完美,投资也不必一定要求完美,发挥长处长板就可以,尽力而为,善于合作,一个人力量总是有线,把一股绳子拧在一起力量大。

5、不留钱财予子孙,奋发图强。

挖掘古代人运用的投资理财方式

挖掘古代人运用的投资理财方式

挖掘古代人运用的投资理财方式
深入挖掘投资理财这件事,才发现原来在中国古代就开始了。

现在融和贷小编就带大家去挖掘一下古代人那些投资理财方式,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让钱滚钱的。

第一位:战国时期人,“商祖”之誉——白圭
白圭的投资理财之道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他不贪图眼前小利,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推测观测市场走势,观察市场情况和年景丰收的变化,抓住最佳投资时机,当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绢帛棉絮;当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棉絮,出售粮食。

从而来获得最大收益。

这种方式到现今也一直被推崇。

第二位:距今两千年前的战国末年著名、商人秦国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所运用的投资理财方式是,低价买进一些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一些物品,高价卖出,从而从中赚取差额获得利润的方式。

这种投资理财方式和现今的投资艺术品、古玩等等领域的投资者所采取的方式相同,高风险的背后蕴藏着高收益的存在,但是投资这些领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将一败涂地。

第三位: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苏轼的投资理财方式是禁止生活中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为了节流,他曾将俸禄分成若干等分,并挂在房梁之上,每天取下一串来使用。

并将未用完的钱装起来。

严格控制自己每日的消费。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和如今所倡导的储蓄方式很相似呢?只是没想到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已运用到生活中了。

作为现今的月光族而言,是不是有什么感想呢?
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至今仍在运用,足以说明,不管是采用何种方式的投资理财模式,投资与理财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十大经商智慧

中国古代十大经商智慧

中国古代十大经商智慧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企业做的更好,创造更大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下面就是总结的古人十大经商秘诀,希望能对经营者的工作有借鉴意义。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

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常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

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

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

《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

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

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

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

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古人发财的十大秘籍

古人发财的十大秘籍

古人发财的十大秘籍古人发财的十大秘籍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

那么,究竟古人是如何发财的呢?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古人发财的十大秘籍。

一、诚实守信古人认为,诚实守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这不仅能够让人们获得别人的信任,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口碑。

口碑好了,赚钱的机会自然就更多了。

二、精明投资古人在投资方面也非常有一套。

他们很清楚什么样的投资才是值得的,什么样的投资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又或者是有风险且利润微薄。

因此,古人会选择能够带来更多回报的投资。

三、勤俭持家古人认为,勤俭持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态度。

只有勤俭持家的人才能够生活得更加节省,省下的钱才能被用在更好的地方上,比如用来做生意。

四、能力出众古人相信,在商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具备出众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出众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赚到更多的钱。

五、懂得交际古人认为,商业上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还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懂得交际,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好感,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非常关键。

六、坚韧不拔古人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坚韧不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最终获得成功。

七、慧眼识人古人在商业活动中非常重视慧眼识人。

只有慧眼识人,才能够选择和自己趋势相同、有共同理念的人,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八、追求卓越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追求卓越。

只有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才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获得更多的财富。

九、创新意识古人相信,创新是生意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十、不断学习古人认为,智慧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商业竞争中更加游刃有余,顺利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古人发财的十大秘籍。

无论我们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都可以引以为戒,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获得更好的生活。

古人的理财智慧

古人的理财智慧

古人的理财智慧理财锦囊不少中国古典著作也有理财观念的论述,从管子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观念,到王安石提出“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这些言论无不体现了古人对理财的重视。

由此可见,古人不仅有理财观念,当中也有不少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说到理财投资,许多人以为是近现代才流行的财务概念。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以家庭或个人致富为目标的私人理财投资观,很早就出现。

“理财”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最古老文献之一《易经·系辞》,书中有一句话:“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意思是说,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有一个正当的说法,禁止民众不合理的开支和浪费,是理财最合宜的方法。

不少中国古典著作也有论述到理财观念,例如早期的经典著作《尚书》论述了五福,第一福是“长寿”,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说则是“富贵”,有富足钱财而且地位尊贵。

古人理财观念可分三类儒学名著《大学》除了论述个人怎么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途径来实现远大理想品德,里头不乏许多精彩的理财论述,包括用财与生财之道。

该书中有一句话:“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产财富离不开开源节流,生产的人多,消耗的人少;管理财富的人勤奋,动用财富的人节省,才能使国家的财富经常充足。

另外,从管子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观念,到王安石提出“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这些古人言论无不体现了他们对理财的重视。

由此可见,古人不仅有理财观念,当中也有不少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按现代人的划分法,古人的理财观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风险爱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

风险爱好型主要是指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而战国大商人吕不韦便是典型代表。

风险爱好型:吕不韦吕不韦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其致富秘诀就在于“奇货可居”一语,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其中的差额。

国学中对于财富的看法

国学中对于财富的看法

国学中对于财富的看法
在国学中,财富并不仅仅指金钱和物质财富,而是包括内在的
修养和精神财富。

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认为财
富不仅仅是外在物质的积累,更应该是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应该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理论。

这也
可以理解为财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应该是实际行动的体现。

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才是真正的财富,这种内在的财富才能使一个
人真正受人尊敬,受人爱戴。

此外,在道家思想中,财富的追求也是一种修行。

道家认为,
财富应该是通过正当的手段和努力获得,而不是通过不择手段或者
不道德的方式获取。

同时,财富也应该用于善行,回馈社会,这样
才能获得真正的福报。

在儒家思想中,财富的获得和使用也是需要遵循道德规范的。

儒家强调仁义道德,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仁义为本,善待他人,用财
富回馈社会,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国学中对于财富的看法是全面的,不仅仅注重外在物质的积累,更强调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

财富应该是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用于善行,回馈社会,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

这种看法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追求,而不是盲目追求物质财富。

司马迁的理财之道

司马迁的理财之道

司马迁的理财之道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史记》被誉为史学宝库。

然而,除了他的历史研究成就外,司马迁在理财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本文将从司马迁的角度出发,探讨他的理财之道。

一、知识是财富的根基司马迁认为,知识是财富的根基。

只有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在理财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自己就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财能力。

因此,我们在理财之前,首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金融素养。

二、稳健投资,避免冒险行为司马迁主张稳健投资,避免冒险行为。

他认为,理财不是赌博,而是一种谨慎的行为。

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确保风险可控。

同时,要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稳定的长期投资才能带来持续的收益。

三、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司马迁主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他认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非常危险的,一旦篮子出了问题,所有的鸡蛋都会损失殆尽。

因此,在进行投资时,应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标的,以降低风险。

这样一来,即使某个投资出现了问题,其他投资也可以起到平衡作用,保护资金的安全。

四、长期投资,追求稳定收益司马迁认为,理财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应该追求稳定的收益。

他不赞成短期投机和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而是主张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他认为,只有在市场中耐心等待,寻找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标的,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因此,我们在理财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要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要着眼于长期发展。

五、约束自己,避免过度消费司马迁主张约束自己,避免过度消费。

他认为,理财不仅仅是投资理财,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要学会节制和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不要陷入奢侈和浪费的泥沼中。

只有保持理性和节制,才能实现财富的积累和保值增值。

六、善待他人,积攒人脉资源司马迁认为,善待他人是理财之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认为,人脉资源是财富的一种,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机会和信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富与财务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富与财务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富与财务管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财富和财务管理相关的观念和方法。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不仅影响了过去,也对现代的财富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富与财务管理。

一、节俭与持久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

节俭的观念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

古人讲究“勤俭持家”,强调减少浪费和保存财富。

财富的积累需要时间和努力,它不能被一时的奢侈和浪费所消耗。

因此,古人总是注重节制和持久发展。

在现代的财务管理中,这种思想也被广泛应用。

人们被教导要善待自己的财富,并避免过度消费。

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控制开支,积累更多的财富。

同时,节俭也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是考虑未来的发展。

二、仁义与公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观念始终坚持公平和互助的原则。

在财务管理方面,仁义的理念对于财务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

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财务关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财富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

在现代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强调公平和互助的原则,可以建立稳定且可持续的财务网络。

这种网络可以减轻个体之间财务风险的传播,并加强各方的信任和合作。

仁义观念的财务管理还要求个体在处理财务关系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契约精神,不图不义之财。

三、智慧与投资策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人总结出许多关于财富管理和投资策略的智慧之道。

例如,古人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在告诉人们要分散风险,进行多元化的投资。

智慧的投资策略在现代的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巧妙地分配和管理资产,人们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并实现长期的财富增值。

此外,智慧的投资策略还包括了对市场和经济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投资环境的合理判断。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所蕴含的。

四、孝道与财富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与财富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投资理财之道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投资理财之道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投资理财之道湖南农业大学MBA导师杨孚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创新,她像一坛老酒,越陈越香,至今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它将照耀和指引我们的子子孙孙,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越来越富庶,让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越来越强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那么我今天的讲题就是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等阐释入手,带领大家遨游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海。

从在文化大海的寻觅之中,看能否找到投资理财的浪花,来映照我们的思维,知道我们的行动,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品味。

一、基本概念阐释(一)文化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非常之难。

有人曾做过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有200多种。

人类学鼻祖英国的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定义,成全世界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综合起来看,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广义: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各种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2、文化的分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显著特点,很难对文化给出一个准确的、清晰的分类标准,因此对文化的分类,只是从某一角度出发的分析。

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即“四层次论”和“三层次论”。

四层次论(从内部结构划分)文化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质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

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

制度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

行为文化: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中国古代名人的理财观

中国古代名人的理财观

中国古代名人的理财观,白圭和吕不韦的观念值得借鉴。

白圭,古代著名富商,也是最早提出商贾之论的人。

他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在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

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取利,积累财富。

同时,他还能克勤克俭,身体力行,精心创业,是一个自制力极强的人,绝不会因为赚了钱就去挥霍浪费。

吕不韦,不仅是丞相,还是豢养着三千多门客的大财主。

他当年不过是一介商人,就是敢于投资于人,不惜重金支持了秦国流亡公子,最终成为一代名相。

与巴菲特相比,吕不韦的投资方式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是重仓看好的东西,同样是投资并协助其成长,同样是长线投资,同样是获利丰厚。

中国古代理财观念讲求量入为出、克制消费、谨慎投资等原则。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老智慧的启示 财商、财富与幸福

古老智慧的启示 财商、财富与幸福

古老智慧的启示:财商、财富与幸福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易经.系辞.下》这是我国古书中第一次出现“理财”一词,这句话的意思是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用的是“义”。

“理财”包括聚财和用财,聚财就是向百姓收取税赋,用财就是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商人夏季购入皮货,冬季购入丝绸,旱天购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货有所缺,伺机卖出。

用现代投资语言来讲,就是巴菲特那句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五福”是中华文化对于幸福的定义,追求的是健康、物质、精神、品德与财富间的平衡,亦隐含着家庭理财的目标与内涵。

长寿,就是要做好退休规划,做好全生命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国语.越语.上》何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尚书》不等于幸福。

虽然我们今天拥有的财富可能是我们父辈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是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没有随财富增长同比例提高。

财富是用来创造幸福的,但是如果本末倒置,人成为金钱的奴隶,那么钱赚得越多,幸福感反而可能越低。

清末名将左宗棠有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其内涵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幸福感需建立在有效管控自己的欲望基础之上。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中,“富”就是一张口、一块田,有饭吃,有田种。

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丰衣足食,有事可做。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德行高低与财富聚散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事。

财富的根源是“德”,财富是结的果实,有了根本,财富自然就来了。

如果轻根本而重末事,就会与民争利。

中国古代理财的书

中国古代理财的书

中国古代有关理财的书
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关理财的书籍,以下是其中几本及其内容简介:
1.《墨子》: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理财的思想。

例如,书中提出了“财不足则求乏,求乏则疾作,疾作则思土,思土则逐荒淫而不务谷,仓癝空虚而不知所食,嘅之谓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财富不足,就应该努力工作,工作就会想到开垦土地,开垦土地就会追求荒淫而不务粮食,仓库空虚也不知道吃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财政危机。

2.《管子》: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财政思想。

例如,书中提出了“富国先富民,民富则君尊”的思想,强调了民生的重要性;还提出了“敛积财富,劝借百姓,以实仓廪”的思想,强调了国家应该藏富于民。

3.《荀子》:战国时期荀子的主要著作,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有关理财的思想。

例如,书中提出了“节用裕民,节用则收,裕民则饶,无旷土,则国富。

”的思想,强调了节约和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还提出了“不务天而务人,不务天而务人者,无益于世。

”的思想,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中国古代有关理财的经典之作,它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理财之道,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古人说的经典理财名句

古人说的经典理财名句

古人说的经典理财名句
一、量入为出类
1. “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

”——颜之推
这就好比你兜里的钱就那么多,可花钱的地方却像无底洞。

所以啊,得根据自己挣多少来花多少,要是不管不顾地乱花,迟早要把钱花光光。

就是说在有钱的时候就得想到没钱的日子。

不能大手大脚,等到没钱了才后悔当初没节省。

就像晴天的时候要想着可能会有雨天,提前做好准备,别等到雨下起来了才想起来没带伞。

二、积少成多类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在理财上这就是说,小钱也不能小看。

今天攒一点,明天攒一点,就像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小水流汇聚起来一样,慢慢就能攒出一大笔钱。

你要是嫌一块两块的少,从来都不攒,那永远也攒不出大钱来。

意思是土一点点堆积就能成山,水一点点汇聚就能成海。

钱也是这个道理,每次存一点,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多。

别觉得每次存的那点钱微不足道,日积月累就很可观啦。

三、谨慎投资类
就是说咱们想要赚钱得走正道。

不能因为想快速发财就去搞那些不靠谱的投资或者骗人的勾当。

在理财投资的时候要谨慎,选择合法、靠谱的方式,不然很可能钱没赚到,还把老本都赔进去了。

2.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墨子
在理财投资的时候,要权衡利弊。

在有利益的时候,要争取最大的利益,但也要看到潜在的危害,尽量把危害降到最小。

不能只看到赚钱的机会,不考虑风险,要是风险太大,可能就把自己坑惨了。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金融理财知识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金融理财知识

国学教育与学生的金融理财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理财知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项能力。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金融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

国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金融理财知识呢?本文将从国学教育与学生的金融理财知识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学教育的特点国学教育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将传统道德、理念和智慧融入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强调人文关怀、思想修养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性,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金融理财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市场日益复杂多变,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对学生来说,学习金融理财知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对待金钱,还能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规避经济风险。

此外,学生掌握金融理财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财经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创业或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三、国学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金融理财知识1.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通过传授经典文化和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金钱和物质。

培养学生的节俭美德,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奢侈消费,还可以培养他们合理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2. 培养理财习惯国学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对于学生的金融理财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如何正确理解金钱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行动方案。

3. 引导学生理解金融知识国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不仅注重文化和道德教育,还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金融理财方面,国学可以通过讲授经典著作中关于财富管理和理财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

四、国学教育与学生金融理财知识的结合方式1. 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将金融知识纳入国学课程中,通过讲授经典文化中的财富管理和理财智慧,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财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国学中的理财智慧
近年来,和炙手可热的EMBA一样,广大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纷纷参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班,掀起了一轮国学热。

国学班的出现是宣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只是一种无用的噱头?国学和传统文化对于企业家到底有什么样的吸引力?这样的研修班在商海博弈、利润争夺和投资理财等诸多方面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当人们发现前面没有路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选择:一是大踏步地勇往直前,甘冒不可知的风险;二是回头思考,从经验和经历中寻找答案。

前者略显冒进,但一旦有所突破,就会有很大的赢利空间;后者略显保守,但能够从经验中找出方法,从经历中吸取教训。

国学博大精深,蕴涵着做人、经营和思维的大智慧,对于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公司的发展等有很大帮助。

从徽商、晋商、浙商到粤商,从陶朱公到“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学让他们成为华商中最杰出的代表。

甚至可以说,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商业智慧,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强力助推器。

学习国学,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完善、更稳妥、更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理财之“修身”
投资者应加强“修身”。

证券市场最能反映人性的弱点,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贪婪。

人们经常把高抛低吸挂在嘴边,总想创造关于抄底或逃顶的神话,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见得更多的是追涨杀跌和套牢割肉的悲剧。

为什么理论与现实存在如此大的反差?归根结底,就在于投资者忽视了“修身”环节,从而任由人性的弱点充分暴露。

要做好投资理财,不能光懂得基本面分析或技术分析,还要加强自身的修行。

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不要因K线图的起伏而波动,要客观地看清市场,从而作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只有通过修身养养性,克服人性的弱点才能做到这些。

理财之“仁善”儒家讲:“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礼记·大学第四十二》)意思是说,仁者以自身、社会的发展为目的,以生财为手段,达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不仁者则是以自身的生命、人格、尊严为手段,以发财赚钱为目的,挥霍享受,小富即安。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有人的财富都取自社会,当其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自然应该反过来承担其既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要用自己的财富去做慈善事业,造福社会。

理财之“自然”《老子》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广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然如此、本来如是、原来如此的客观规律。

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遵循循环往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资本市场上,股市或具体股价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把握其中的规律,比如,时间、时势、时运、时机非常重要。

时运、时机到了,投资者就可以
借用外力(政策、人气等)毫不费力地实现投资目标;相反,如果逆市而行,行,就如逆水行舟,一定会费力不讨好,甚至被市场打回原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道法自然”就是要我们从别人的利益方面进行思考,在投资的时候要懂得适时放弃;不仅如此,还要顾及上下左右的关系,以达成利益的协成团体力量,从而产生协同效应。

理财之“任势”
商场如战场,投资如用兵。

兵家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计篇》)投资,不管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对于富人来说,很多时都是生存大计,不能不慎重。

既然投资如用兵,那么我们就应该适当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智慧。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孙子兵法·计篇》)乎。

”(《孙子兵法·计篇》)我们说进行投资,必须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审时度势,既考虑到获利的一面,又考虑到必须承担的风险,兼顾利弊,进退有度,绝对不能不假思索地作出盲目的决定。

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说,行军打仗的要点在于“势”而不在于“人”。

大凡成功的投资者,莫不顺势而为。

追涨杀跌,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

投资理财行业内流行一句话,叫做“投资理财理的就是经济趋势”。

这句话真正道出了投资的关键,如果把不好经济趋势的舵,一定无法驶向成功的彼岸。

这就告诉我们,投资理财除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之外,更需要研判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势,把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的投资机会。

认清形势,顺势而为,这样投资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礼记》中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第十八》)意思是说,优良的教育,是在不良行为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来防范,这叫做“预防”。

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教育,叫做“适时”。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循序进行教学,叫做“顺序”。

使学生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就叫做“观摩”。

掌握和运用这四种教学规律,是教育的成功。

这四点,完全可以运用到投资理财中去:
(1)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尽量避免蒙受损失。

(2)时刻关注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的变化情况。

(3)一旦发现风险的端倪,就要及时地进行弥补,尽量减少损失。

(4)借鉴他人的投资理财方法、风险抵御经验,为我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