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柳”意象

合集下载

诗歌离不开意象古诗举例

诗歌离不开意象古诗举例

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以折柳表惜别、相留之意。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4)、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2.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多种多样,往往具有象征性的意味。

以下是
柳在古诗中可能的含义:
1.柳叶柔软:柳树的叶子柔软、垂下,象征着柔顺和柔弱。


诗词中常用来描绘女子的美丽形象,如“柳叶眉”、“柳丝般长发”。

2.春天和生机:柳树是早春的标志,春天来临时,柳树的枝条
会迅速生长出新绿。

因此,柳也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3.心情愉悦和欢乐:柳树常常与江河湖泊相伴,微风拂过柳树,枝条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在古诗中,柳也代表着欢乐
的心情和美好的时光。

4.离别和思乡:柳树的叶子容易随风飘落,流动的枝条常常让
人联想到离别和思乡之情。

因此,柳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离别之
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柳在古诗中的含义并不是固定的,具体的含义
要根据上下文和诗人的用意来理解。

不同的诗人可以赋予柳树不同
的意象和含义,增添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柳的意象有:
1、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

“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遐想。

3、以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

“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

4、象征青春。

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义,正可以表达人们心中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5、以柳喻情。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

”。

含有柳意象的古诗词

含有柳意象的古诗词

含有柳意象的古诗词
以下是含有柳意象的古诗词:
1、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代王之涣《送别》
【解释】写的是春天杨柳茂盛,青年人折柳条,送别友人。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解释】杨柳枝拂面,杏花雨落身上,感觉衣服要湿了,却没有雨点打下来。

3、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唐代戴叔伦《赋得长亭柳》【解释】垂柳上万条柳丝,摇曳多姿,编织出惜别的情意。

4、短亭杨柳草初齐,又见归鸿去路迷。

--宋代赵师秀《暮春》【解释】短亭旁,杨柳青青,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又见孤鸿远去,归路迷茫。

5、垂杨拂绿水,摇荡寄人思。

--唐代李白《枝上柳绵吹又少》【解释】垂杨轻拂着绿水,荡漾出无限怀念之情。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一、“杨柳”本意解析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等等。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

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

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

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

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

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

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柳的诗句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柳的诗句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柳的诗句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你看,这柳丝不就像是那婀娜多姿的少女的发丝吗?就好像春天给柳树精心打扮了一番,美极了!例子: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柳树垂下那长长的柳枝,哎呀,真像一个个漂亮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呢!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哎呀呀,这柳树上有黄鹂欢快地歌唱,多有意思呀!就像给安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色彩。

例子:走在河边,看到柳树上的黄鹂叽叽喳喳,可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演奏的一曲欢快乐章嘛!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雨后的柳树颜色那叫一个清新,不就像是刚刚洗了个澡一样嘛!例子:那次下雨后看到那柳色,哇,真的感觉世界都清新了好多呢,特别舒服。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说这杨柳多无辜呀,还要被埋怨,多像个受委屈的小孩子呀!例子:有时候想想,这杨柳还真是挺可怜的呢,无端被牵扯到古诗里的哀怨里。

5.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如烟的柳可不就是春天最美的景色嘛,简直太迷人啦!例子:到了春天,满目的烟柳,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一样呢。

6.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这柳和杨花啊,让那渡江的人好惆怅呀,就像心情也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例子:看到那江边的柳和杨花,就能体会到那渡江人心里的愁绪呢,真的是很有感触。

7.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哇,这柳影在水里还显得柳树更长了呢,真神奇呀!就好像是柳树有了个神奇的魔法。

例子:看到水里的柳影,真觉得大自然好神奇,一棵柳树都能变得这么有趣。

我觉得唐诗三百首里这些写柳的诗句真的太生动、太有趣啦!它们用简单的语言就描绘出了柳的各种形态和情感,让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柳的喜爱和感悟。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Company Logo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柳絮常被人视为轻薄无根的东西。 唐代杜牧曾有诗曰:“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 花逐水流。” 女诗人薛涛的《柳絮》写道“二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 北飞。”诗注多认为乃是薛涛自慨身世:飘零无 依,飘泊无定。但细细玩味,未尝不是借杨花柳 絮批评轻薄不专情者。 又因为柳絮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人们 还称感情不专用情不一的女子为“水性杨花”!
Company Logo
(3)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 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 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 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2分) 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 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 惆怅的情景。 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 人。(2分)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2、 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 悠悠落地
,风流缱绻,摇曳生姿。在富有闲情的诗人看来 ,这无疑是一种雅致、一种柔美。“杨花榆荚无 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已道 出了柳絮的神韵。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 池塘淡淡风”也尽展了柳絮淡雅的一面。欧阳修 笔下的柳絮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 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虽写残春景色,却 无伤春之感,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西湖的暮 春景色,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 自然地表现出来。
Company Logo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3、因杨花、柳絮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的特点 ,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极具相似性,于 是柳絮又成了飘零的象征。所以 林妹妹以飞絮飘 泊无定,感怀身世,发出了 “草木也知愁,韶华 竟白头”的哀叹。 一介孤女,寄人篱下,不在愁 中即病中, 存了这样的心思也是难免。及后一句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真是字 字椎心泣血, 令人不忍卒读。再如文天祥《过零 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 句用了比喻,就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 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是一个情意缠绵的常见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

在古诗词中,杨柳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离别之时,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风拂杨柳,迎风摇曳,像是依依不舍的样子,此情此景,情景交融,以杨柳之貌,证杨柳之名,可谓名符其实。

这个时候最适合做的就是折柳相送了,这个习俗最早见于《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的意思是: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抒写出当年出征和今日生还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一个“杨柳”意象就把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此,杨柳意象与离别就联系在了一起。

唐代宰相宋璟写的《送苏尚书赴益州》就引用了诗经的这句“杨柳依依”来表达对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心情: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

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著名的灞桥折柳说的就是赠别的那种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

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西安府志》),每当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

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云,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自古多情伤离别,灞桥风雪”景观加上灞桥折柳的习俗,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咏叹,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达114首之多。

因而灞桥又多了“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之称。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柳,指柳树,是古代中国文学中固定的意象,常常在古诗文中表现出激情及细腻情意,以惜别及离别之意。

柳树独特的身后,古代的诗人们尽怀深情的写下一篇篇优美的诗文,使柳树细腻的纤柔视觉更加形象。

春天落柳期间,柳树爱人往往可以感受到柳多情的气息,使古代的诗人们渴望把柳树的清爽之感当做自己的唯一的遗愿。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柳树几乎是一种固定的意象,除了普通的意象外,更多的是带有离别,往事,深情,及柔美凄美之境意景之诗。

诗歌中,柳树经常被拿来描述柔美,抑或者惜别。

典型的案例有:“风起无情客伤心,柳色青青湿人衣”(毛泽东)此诗自然地表现出不舍,闻风而至。

柳色青青,湿人衣,表达柳色凄美,及让分离出深夜之无奈无眠的化身,所以得到毛泽东的赞美。

“芦苇池上人安歇,柳絮夜夜飞窗前”(秦观)此诗以芦苇池上一人安歇所写,诗中绿柳生静,柳絮夜夜飞窗前把离别与惆怅,及无法忘掉这回望,娓娓勾勒出对情意的困惑与怅然,给此曲望夜夜添加了一份温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此诗黄河汇流为象征性的传奇,白云与万仞山分别为标示古城的柳树,柳色醺醺,两步不惬意。

此句诗的素妙,形容出柳树的苍老,表现了离别的悲痛,对事物的留恋。

“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燕子飞时,又一年”(杜牧)当燕子随风翩翩而至时,柳树映衬出暗绿色。

此句诗以那柳暗花明又一村为题,让燕子又一年云去空落。

此句诗以琐细的柳色,描述出季节变化,而不舍之感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古代诗歌中,柳意象的写作有着独特的魅力,表现出古代诗人对离别的悲怆,对柳树的无限思念,及对美好的痴迷,写出一篇又一篇芳芳美诗,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中国古诗中的意象 柳

中国古诗中的意象 柳

在中国古诗中,柳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通常被用来描绘春天和离别的场景,具有以下几种象征意义:
1. 春天的象征。

柳树是春季最早发芽的树木之一,柳枝柔韧,垂下来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的感觉。

2. 离别的象征。

柳枝柔软,易于折断,因此常被用来比喻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一句,其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就是用柳枝易折的特性来比喻离别的痛苦。

3. 生命的象征。

柳枝柔韧,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因此也象征着生命的柔韧和适应力。

4. 爱情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中,柳枝也被用来比喻爱情的柔情和柔软。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句,其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就是用柳枝柔软的特性来比喻爱情的柔情。

古诗词中含柳絮意象的诗句

古诗词中含柳絮意象的诗句

古诗词中含柳絮意象的诗句如下:
1.春风吹柳絮飞,花间游子忆家园。

2.细雨湿柳絮,轻风拂花枝。

3.春日绕江堤,柳絮飞如丝。

4.柳絮随风舞,春色入画图。

5.江南春水绿如蓝,柳絮飘落满天间。

6.轻拂红尘落绿岸,柳絮飘舞逐流年。

7.风吹细雨湿长街,柳絮漫天舞碧霄。

8.春江水碧草青青,柳絮随风起舞腾。

9.纤纤细雨湿罗衣,烟雨蒙蒙催柳絮。

10.风起处,万条柔软婀娜生。

11.柳絮满空中, 飘散在人间。

12.满地似银河, 纷纷扬扬洒。

13.绵绵春意暖, 飞舞在花园。

14.轻轻一抖袖, 万物变成春。

15.红尘飞絮舞, 落在绿草间。

16.春风吹柳絮, 满天如雪花。

17.绿柳随风摇, 絮舞如天河。

18.柳絮飘九天, 落在人间间。

19.细雨湿柳絮, 花香弥漫溪。

20.风吹柳絮落, 春意满江南。

以上是古诗词中含柳絮意象的二十句,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诗中的“杨柳”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诗中的“杨柳”意象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 “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 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 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 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 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 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 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 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 “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 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 《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 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 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 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 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 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❶春光带来的愉悦。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 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 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 《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 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 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古诗的“杨柳”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 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 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 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一说到“杨柳”这个意象,一般人都知 道她和“离别”相关,是“离别”的代 名词,其实,“杨柳”这个传统意象的 意蕴远不止于此。大量运用柳意象的, 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 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❷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❸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 念和对家的依恋。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 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 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 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 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 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 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 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 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 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含有柳意象的诗句和诗人的情感

含有柳意象的诗句和诗人的情感

含有柳意象的诗句和诗人的情感柳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留恋、感伤等情感。

以下是一些含有柳意象的诗句和诗人的情感分析。

一、离别之情1.“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这句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孤独。

杨柳岸边,晨风吹拂着柳枝,残月挂在天空,诗人与心爱的人分手,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孤独。

这里的柳意象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孤独,也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句诗表达了离别的思念和怀旧。

在夜晚的乐曲中,听到了折柳之声,让诗人想起了故乡和亲人。

这里的柳意象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怀旧,也暗示着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孤独。

二、留恋之情1.“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白居易《忆江南》)这句诗表达了对江南的留恋和怀念。

诗人回忆起在江南岸边栽种的杨柳,以及离开江南后对那里的留恋和怀念。

这里的柳意象表达了对江南的留恋和怀念,也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感慨。

2.“千条杨柳万千恨,依旧行人作别情。

”(刘禹锡《杨柳枝词》)这句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人的思念和留恋。

虽然杨柳枝条繁多,但它们并不能消解诗人心中的恨意和离别之情。

这里的柳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人的思念和留恋,也暗示着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三、感伤之情1.“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这句诗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杨树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着枝叶,发出悲凉的声音,让诗人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这里的柳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也暗示着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这句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新朝的不满。

诗人通过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丽,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新朝的不满。

这里的柳意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新朝的不满,也暗示着诗人对时代的无奈和悲哀。

四、以柳自喻1.“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古诗词中的柳意象

古诗词中的柳意象

古诗词中的柳意象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柳就像一个超级明星,频繁地出现在各种诗篇之中,而且每次出现都带着独特的意义和韵味。

先来说说“离别”这个主题下的柳。

你看,古人送别那可是相当有仪式感的。

在长亭或者古道边,往往就有柳树的身影。

为什么是柳呢?因为“柳”和“留”谐音啊,就像朋友要走了,送别的人心里想着:“你可不能走啊,留下来呗。

”这柳树就成了一种无声的挽留。

比如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清新的柳色就在客舍旁边,在这离别的场景里,柳树就像是一个默默的见证者,同时也带着诗人希望友人留下的那种微妙情感。

再讲讲柳的另一种象征意义——“思念”。

当人们远离家乡或者亲人的时候,看到柳树就容易触景生情。

想象一下,一个游子在他乡,看到随风飘舞的柳枝,那柳枝就像家里亲人的手在召唤自己呢。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画面感多强啊!在一个清冷的早晨,刚刚酒醒的人看到岸边的杨柳,内心的思念和孤独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那杨柳就像是思念的导火索,一点就燃,让那种对远方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还有哦,柳有时候还代表着美好的女子形象。

柳树那柔软的枝条,就像女子婀娜的身姿。

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里把柳树比作一个精心打扮的女子,“碧玉”本身就是形容年轻美貌的女子,那垂下来的柳枝就像是女子的秀发,在春风里摇曳生姿。

这柳树就像是从古诗词里走出来的美女,充满了灵动的美感。

柳在古诗词里就像一个百变精灵,离别时它是不舍的挽留,思念时它是情感的寄托,描绘女子时它是美的化身。

它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在古诗词的舞台上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让古诗词更加丰富多彩。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导言杨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在古诗中经常被用来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或寓意。

本文将探讨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从多个角度剖析这一形象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杨柳的形象描写在古诗中,杨柳常常被描绘成修长柔软的形象,细长的枝条像柔软的柳絮般摇曳,优美动人。

杨柳俊美的外貌和轻柔的姿态给人以柔情的美感。

这种柔美的形象使得杨柳成为古代诗人倾述情感和表达思绪的一种最佳象征。

杨柳的寓意与情感表达1. 悲伤与离别杨柳在古诗中经常被用来表达悲伤与离别的情感。

杨柳常常生长在河岸边,林荫中,因此与别离、离别等情感紧密相连。

在《江南曲》中,诗人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用杨柳的形象表达了英雄的抱负与壮志被战乱摧毁,离别之苦。

杨柳的柔软性格与人们的悲伤与离别情感相呼应,更加深化了诗人对此情感的表达。

2. 柔情与恋爱杨柳也常被用来表达柔情与恋爱之情。

在古代文学中,杨柳常常与少女相联系,象征少女的柔美和温柔。

它的婉约形象与少女的柔情恋爱相得益彰。

例如,在杜牧的《秋夕》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轻罗小扇”和“牵牛织女星”与杨柳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共同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柔情的描写。

3. 寓意与意象杨柳在古诗中还被经常以寓意与意象的方式出现。

其柔软的枝条和随风摇曳的形象,常被用来比喻随波逐流的生命态度或柔弱而不屈的精神气质。

例如,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无绝。

”这里的杨柳与长江的东逝水并列,表达了人生在时间中的短暂和无可奈何。

杨柳的文化含义1. 杨柳与自然之美杨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自然之美的象征。

杨柳的柔美与生命力给人们带来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景象。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杨柳常被种植在湖畔、庭院等地,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崇尚。

以柳为意象的诗句

以柳为意象的诗句

以柳为意象的诗句1、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韦应物《东郊》2、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李益《上洛桥》3、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薛道衡《昔昔盐》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5、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李贺《春怀引》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8、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李贺《致酒行》9、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10、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春游湖》1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1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13、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欧阳修《别滁》14、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李商隐《柳》15、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曹雪芹《唐多令·柳絮》16、韶华不为少年留。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17、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1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杨柳枝》19、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白居易《青门柳》20、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郑文宝《柳枝词》21、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李商隐《柳》22、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杜牧《新柳》23、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陈光《长安新柳》24、素色清薰出俗华。

腊前花。

轩前爱日扫云遮。

几枝斜。

——晁补之《杨柳枝》2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柳”意象及古诗中的柳

“柳”意象及古诗中的柳

在古诗中,柳树常常 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和思乡之感,这与道 家和儒家思想中的情 感表达相一致。
柳树在古诗中还常被 用来寓意高洁、淡泊 名利的精神境界,与 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的 境界追求相契合。
柳在古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柳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柳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价值
柳树的美丽与优雅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壹贰来自叁肆伍
离别之情:柳与 “留”谐音,常被 用来表达离别时的 依依不舍之情。
柔美与坚韧:柳枝 柔软,却能经受风 雨,寓意柔美与坚 韧并存。
春天与新生:柳树 是春天的象征,寓 意新生和希望。
飘逸与洒脱:柳枝 飘逸,寓意自由自 在、洒脱不羁的生 活态度。
寓言和隐喻:在古诗中,柳树有时被用作寓言和隐喻,暗示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故事。 文化内涵:柳树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折柳送别、柳絮飘飘等意象,被广 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
清新自然:柳树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柔美婉约:柳枝柔美,常被用来表达柔情似水、婉约秀美的情感 含蓄蕴藉:柳的意象常常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蕴藉之美 飘逸超脱:柳树随风摇曳,姿态飘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超脱世俗、自由不羁的情怀
柳树作为风景观赏树种,受到广泛欢迎。 柳树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被赋予了积极的象征意义。 在现代城市绿化中,柳树被大量种植,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树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经常被引用和描绘,被视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
汇 报 人 :
柳树的形态: 柔美、婀娜多 姿,常用来形
容女子
柳树的寓意: 离别、思念之 情,常用于送
别诗中
柳树的象征意 义:坚韧、不 屈不挠的精神, 常用来表达诗 人对人生和社

柳枝在古诗中的意象

柳枝在古诗中的意象

柳枝代表什么象征意义介绍如下:1、春天的象征。

春风中的柳丝,鹅黄嫩绿,令人赏心悦目,柳丝摇摆,仿佛在向人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柳树最早向人们传递了春天的信息,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杜甫也有诗云:“只道梅花发,谁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这些历代文人咏柳的绝唱,使柳树成为了春天的象征。

2、吉祥的象征。

柳树因其具有治病、驱鬼、辟邪、祛毒的功用,被古代人视为吉祥的象征。

佛教典籍《灌顶经》载:“禅拉比皇以柳枝咒龙”,受其影响人们认为柳树可以祛鬼,称其为“鬼怖木”。

佛教故事中南海观音一手托净水瓶,另一只手则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存在有元旦日、寒食节(三月三)插柳于户避鬼的习俗。

《齐民要术》有“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的记载。

到了唐代又演变成插柳或戴柳圈驱邪避毒的习俗,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1有“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可免虿毒”之载。

因此,后世多以清明节、寒食节插柳免虿毒辟邪。

清代《宣恩县志》也载:“清明,插柳叶于门,簪柳于首,曰辟毒疫。

”今陕西南部地区尚遗留有“柳枝鞭蝎”的民俗。

3、离别之情的象征。

柳与留谐音,并且颀生长柳条,如烟的柳色,仿佛离人不尽的别恨,人们就把柳当作情感的寄托物,产生了“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

长此以往就把柳视为别离的代名词。

《诗经》在《采薇》篇里描述一驻外士兵想起离家从军的情景,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不舍之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

《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

”唐以后以诗咏折柳极为兴盛,如王之涣《送别》曰:“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孟郊《古离别》曰:“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李白《劳劳亭》曰:“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柳”意象作者:语文人
柳,婀娜柔媚,摇曳多姿,受到历代诗家词人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

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则运用对比,将当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媚,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归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格化写照。

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

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
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

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

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的柳“絮” 、柳“丝”比拟的。

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

因“柳”与“留”为“谐音”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

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

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

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

“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
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用典,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封建帝王及其官僚集团,于柔情之中见犀利、含蓄之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总之,“诗言志”,同时含蓄、蕴藉,所以,诗歌十分讲究修辞意蕴美。

正如钱钟书先生分析李贺《致酒行》里的“折柳”:“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他认为此中“折柳”为“遗远”之意,并把“折梅寄运”与“折柳寄远”相对,说明有折柳寄远的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