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构造解析
【干货】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正极材料介绍
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正极材料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来工作。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产业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本文以钴酸锂为例,全面讲解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锂电池的性能与测试、生产注意事项和设计原则。
一,锂离子电池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一、工作原理1、正极构造LiCoO2 + 导电剂 + 粘合剂 (PVDF) + 集流体(铝箔)2、负极构造石墨 + 导电剂 + 增稠剂 (CMC) + 粘结剂 (SBR) + 集流体(铜箔)3、工作原理3.1 充电过程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子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3.2 电池放电过程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
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3.3 充放电特性电芯正极采用LiCoO2 、LiNiO2、LiMn2O2,其中LiCoO2本是一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LiCoO2拿走x个Li离子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x的大小。
通过研究发现当x >0.5时,Li1-xCoO2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
所以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Li1-xCoO2中的x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4.2V那么x小于0.5 ,这时Li1-xCoO2的晶型仍是稳定的。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了综 述 和 展 望 .
关 键 词 : 离子 - ; 锂 L电池 ; 极 材 料 ; 电池 正 锂 中图分类号 : TM9 1 1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2 2 0 )5 0 9 3 1 0 —2 6 (0 2 0 —0 0 —0
S u i s o s tv a e i l f Lih u o e o a y b te y t d e n po ii e m t r a s o t i m I n s c nd r a t r
DU a — o g, Yu n d n REN ha g k n, A n — S n —u M Xi g ke
( e to h s s Z o k uT ah r C H g , h u o 6 0 0 C i ) D p . f yi , h u o e c es o e e Z o k u4 6 0 , hn P c a
维普资讯
第 1 8卷第 5期 20 0 2年 1 0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I OF S HANGQI TEACHERS 1 1 NO. 5
Oc o e , 0 2 tbr2 0
锂 离 子 二 次 电 池 正 极 材 料 的 研 究
杜 远东 , 尚坤 , 兴 科 任 马
( 1师 范 学 院 物 理 系 , 南 周 1 4 6 0 ) 周 : 3 河 : 6 0 0 3 摘 要 : 究 了锂 离子 -; 池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正 极 材 料 的 研 究现 状 , 锂 离 子 二 次 电 池 正 极 材 料 的 研 究 进 行 研 L电 对
随着 微 电 子技 术 和 移 动 电子 设 备 的 发 展 , 手 机 、 记 本 电 脑 、 录 像 机 以及 电 动 自 行 车 、 如 笔 摄 电动 汽 车 等 . 要 求 有 高 能 量 、 都 体 积 小 、 量 轻 、 能 可 靠 的 二 次 电源 做 动 力 . 于 锂 离 子 二 次 电池 在 主 要 性 能 上 优 于 其 他 电池 ; 量 密 度 >3 0wh k , 重 性 由 能 0 / g 比能 量 达 10—10wh k , 别 是 Ni d和 NiMe 电 池 的 2 5倍和 1 5倍 , 寿 命 长 ( 2 0次 ) 安 全 性 能 好 , 1 2 / g分 / C / H . . 且 >1 0 , 自放 电 小 . 快 可 速 充 放 电, 可做 成 大 容 量 电池 组 . N/ d和 Ni H 电 池 不 同 , 离 子 二 次 电池 无 记 忆 效 应 . 并 与 iC / Me 锂 因此 1 9 9 0年 2月 , 日本 S n oy 公 司 开 发 出该 种 电池 之 后 … , 国 都 投 入 了 大 量 的 人 力 物 力 , 力 抢 占 这 一 高 新 技 术 的 制 高 点 、 文 介 绍 和 分 析 锂 离 子 二 次 各 努 本 电池 的 研 究 进 展 , 对 有 关 问题 提 出 改 进 设 想 . 针
锂电池正极材料原理
锂电池正极材料原理
锂电池是一种高效的电池,其正极材料是锂化合物。
锂电池的正极材
料有三种:钴酸锂、三元材料和铁磷酸锂。
其中,钴酸锂是最常用的
正极材料。
钴酸锂的化学式为LiCoO2,它由钴、氧和锂三种元素组成。
在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Co3+被氧化成Co4+,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并与Li+离子结合形成LiCoO2。
在放电时,Li+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离并向负
极移动,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
三元材料的化学式为LiNiCoAlO2,它由镍、钴、铝、氧和锂五种元素组成。
三元材料相对于钴酸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
在
充电时,Ni2+被氧化成Ni4+并释放出两个电子,并与Li+离子结合形成LiNiO2;同时Co3+被氧化成Co4+并释放出一个电子,并与Li+
离子结合形成LiCoO2;Al3+不参与反应,在晶格中起到稳定作用。
在放电时,Li+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离并向负极移动,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
铁磷酸锂的化学式为LiFePO4,它由铁、磷、氧和锂四种元素组成。
铁磷酸锂相对于钴酸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寿命。
在充电时,
Fe2+被氧化成Fe3+并释放出一个电子,并与Li+离子结合形成
LiFePO4。
在放电时,Li+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离并向负极移动,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
总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理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电能。
不同的正极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一、结构:
1.正极:主要成分为锂化合物,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等,同时还有导电剂和粘结剂。
这些材料共同作用,使正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2.负极:主要成分为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材料,同时还有导电剂和粘结剂。
3.隔膜:一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允许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
4.电解液:溶解有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类溶剂,聚合物的则使用凝胶状电解液。
5.电池外壳:分为钢壳(方型很少使用)、铝壳、镀镍铁壳(圆柱电池使用)、铝塑膜(软包装)等,还有电池的盖帽,也是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
二、工作原理: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通过电解液和隔膜向负极迁移;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通过电解液和隔膜向正极迁移。
这个过程会伴随着电子的流动以维持电荷平衡。
充电时,正极上的电子经外部电路、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流回到正极,维持电荷平衡。
放电时,电子则从负极经外部电路、正极和隔膜回到负极,维持电荷平衡。
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当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迁移时,它会与电解液中的其他离子相互作用,使得整个电池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锂电主材的材料结构和制备方法
锂电主材的材料结构和制备方法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二次电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等优点,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锂电池的主要材料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
本文将从锂电池主材的材料结构和制备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锂电池主材的材料结构1.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能量来源,一般采用的是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锂钴酸锂(LiCoO2)、锂镍酸锂(LiNiO2)和锂铁酸锂(LiFePO4)等。
这些材料具有结构稳定、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以锂钴酸锂为例,其晶体结构为层状结构,由钴离子、锂离子和氧离子组成,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使得锂钴酸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释放出电荷。
2.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储存器,一般采用的是碳材料,如石墨。
石墨的晶体结构由层状的石墨烯组成,其中碳原子形成六角形的晶格结构,锂离子嵌入石墨层之间的空隙中。
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石墨层之间的扩散来完成。
3. 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的介质,一般采用有机溶剂和锂盐混合而成。
有机溶剂可以是碳酸酯、醚类、酮类等,锂盐可以是氟化锂、磷酸锂等。
电解液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锂离子的传输途径,并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高离子导电性。
二、锂电池主材的制备方法1. 正极材料的制备:正极材料的制备一般采用固相法和溶液法。
固相法是将金属氧化物和锂化合物作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得到所需的正极材料。
溶液法是将金属盐溶解在溶液中,通过沉淀、热处理等步骤得到正极材料。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2. 负极材料的制备:负极材料的制备一般采用机械球磨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
机械球磨法是将石墨粉末和其他添加剂放入球磨罐中,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其混合均匀,再进行热处理得到负极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将碳源和气体反应生成石墨层状结构,然后进行热处理得到负极材料。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纯度和均匀性的负极材料。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于文志1 引言1987年加拿大Moli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种商品化锂二次电池。
1990年日本Sony公司开发出了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最新一代的绿色高能充电电池,是在锂二次电池研究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电源体系,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突出优点,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以其卓越的高性能价格比优势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摄录机、武器装备等移动电子终端设备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被认为是21世纪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
锂离子电池是由两个能可逆的嵌入与脱嵌的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在负极中嵌入,放电时反之。
因此,需要一个正极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状态。
一般选择相对而言电位大于3.5V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负极材料则选择为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的化合物,如各种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
基于锂离子电池特殊的工作原理,在充放电过程中,即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的过程中,正极材料须保持结构基本不变、不产生新相以及具有很好的可逆性。
因此尽管理论上能脱嵌锂的物质很多,但是能实际应用的物质并不多。
锂离子电池能否实现商业化主要取决于性能和价格。
虽然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均可达到较高水平,但正极材料的比容量较低,且又需要额外负担负极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因此正极材料的研究和改进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关键问题。
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如层状结构的LiMO2(M=Co Ni Mn)和尖晶石型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是目前广泛研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钴酸锂(LiCoO2)的成本较高、资源贫乏、毒性大;镍酸锂(LiNiO2)的制备困难、热稳定性差;LiMn2O4的容量较低、循环稳定性较差。
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尽管制备较困难、导电性能有待改善,但其安全性和热稳定性好、价格便宜、无环境污染,而且充放电效率高。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于文志1 引言1987年加拿大Moli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种商品化锂二次电池。
1990年日本Sony公司开发出了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最新一代的绿色高能充电电池,是在锂二次电池研究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电源体系,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突出优点,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以其卓越的高性能价格比优势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摄录机、武器装备等移动电子终端设备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被认为是21世纪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
锂离子电池是由两个能可逆的嵌入与脱嵌的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在负极中嵌入,放电时反之。
因此,需要一个正极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状态。
一般选择相对而言电位大于3.5V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负极材料则选择为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的化合物,如各种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
基于锂离子电池特殊的工作原理,在充放电过程中,即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的过程中,正极材料须保持结构基本不变、不产生新相以及具有很好的可逆性。
因此尽管理论上能脱嵌锂的物质很多,但是能实际应用的物质并不多。
锂离子电池能否实现商业化主要取决于性能和价格。
虽然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均可达到较高水平,但正极材料的比容量较低,且又需要额外负担负极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因此正极材料的研究和改进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关键问题。
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如层状结构的LiMO2(M=Co Ni Mn)和尖晶石型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是目前广泛研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钴酸锂(LiCoO2)的成本较高、资源贫乏、毒性大;镍酸锂(LiNiO2)的制备困难、热稳定性差;LiMn2O4的容量较低、循环稳定性较差。
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尽管制备较困难、导电性能有待改善,但其安全性和热稳定性好、价格便宜、无环境污染,而且充放电效率高。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能源存储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需求愈发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环保的电池类型备受瞩目。
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尤其是其正极材料的性能,是影响整个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入手,通过对正极材料的组成元素以及内部作用机制的探究,分析其性能特点,并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探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方向。
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为工作原理的电池。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存储锂离子和提供电子传导。
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金属氧酸化物、导电剂和粘结剂。
其中,金属氧酸化物是正极材料的主要成分,占正极材料的大部分重量,其在电池中起到存储锂离子的作用。
导电剂主要是为了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增加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的传导和储存能力,减小电极极化和电池内阻。
而粘结剂则是为了保证正极材料的结构牢固稳定,能够经受反复的充放电循环。
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组成元素及其作用机制1. 金属氧酸化物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种金属氧酸化物:三元材料(如LiCoO2、LiMn2O4等)、锰酸锂材料(如LiMnO2)和钴酸锂材料(如LiFePO4)。
三元材料是较早研究和应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其磷酸根结构稳定,特别是在高温下稳定性好,同时其储能能力和功率密度优秀。
但是其中的钴含量高,钴资源稀缺,同时钴价格昂贵,因此其成本较高。
锰酸锂材料具有环保、价格低廉和锂离子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其钠离子掺杂还可提高其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但是锰酸锂材料的能量密度较低,且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钴酸锂材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安全性、优异的循环性能以及适合大电流放电的正极材料。
该材料的选择主要基于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高的电子导电率。
锂离子电池配料解析
锂电正负极配料基础知识解析1.正、负极配方配料过程实际上是将浆料中的各种组成按标准比例混合在一起,调制成浆料,以利于均匀涂布,保证极片的一致性。
配料大致包括五个过程,即:原料的预处理、掺和、浸湿、分散和絮凝。
1.1正极配方(LiCoO2(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LiCoO(10μm):93.5%;其它:6.5%如Super-P:4.0%;PVDF761:2.5;2NMP(增加粘结性):固体物质的重量比约为810:1496a) 正极黏度控制6000cps(温度25转子3);b) NMP重量须适当调节,达到黏度要求为宜;c) 特别注意温度湿度对黏度的影响●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锂离子源,为电池提高锂源。
钴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6-8 μm,含水量≤0.2%,通常为碱性,PH值为10-11左右。
锰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5-7 μm,含水量≤0.2%,通常为弱碱性,PH值为8左右。
●导电剂: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增加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非极性物质,葡萄链状物,含水量3-6%,吸油值~300,粒径一般为2-5 μm;主要有普通碳黑、超导碳黑、石墨乳等,在大批量应用时一般选择超导碳黑和石墨乳复配;通常为中性。
●PVDF粘合剂:将钴酸锂、导电剂和铝箔或铝网粘合在一起。
非极性物质,链状物,分子量从300000到3000000不等;吸水后分子量下降,粘性变差。
●NMP:弱极性液体,用来溶解/溶胀PVDF,同时用来稀释浆料。
●正极引线:由铝箔或铝带制成。
1.2负极配方(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负极材料:94.5%;Super-P:1.0%;SBR:2.25%;CMC:2.25%水:固体物质的重量比为1600:1417.5a)负极黏度控制5000-6000cps(温度25转子3)b)水重量需要适当调节,达到黏度要求为宜;c)特别注意温度湿度对黏度的影响2.正负极混料★石墨:负极活性物质,构成负极反应的主要物质;主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
锂电池 正极材料
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是构成锂离子电池的四个关键部分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功率、容量和循环寿命等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分类、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分类根据正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形式,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锂离子多元材料:由多种金属离子组成的复合材料,例如:镍基、钴基、锰基、铁基、钒基等材料。
多元材料组成的正极材料是当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安全性和容量。
其中钴酸锂(含LiCoO2)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其优点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高。
2、锂钴酸锂:由镍、锰、铁和钴等元素组成的复合材料,特点是电压稳定、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但是容量不高,成本也较高。
3、锂铁酸锂:是由钠、锰、铁和锂等元素组成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与其他正极材料相比容量较高,循环寿命也比较长,但是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不太适合用于需求能量密度高的场合。
4、磷酸铁锂:由铁、锂和磷等元素组成,特点是高温性能表现突出,安全性较高,但是电荷/放电过程中电压波动较大,容易造成电池内部损伤。
二、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锂电池正极材料由多个组分构成,包括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等,具体的结构组成如下:1、活性材料:一般由金属氧化物、金属磷酸盐等电化学活性物质组成,可以进行大量的锂离子插入和释放。
活性材料是锂电池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
例如钴酸锂、氧化钒等都是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活性材料。
2、导电剂:很多锂电池正极材料并不是良好的电导体,需要添加导电剂,提高电解液与活性材料之间的导电性,通常使用碳黑、金属铝等材料作为导电剂。
3、粘结剂:粘结剂是将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在一起的关键,同时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材料之间的粘结不牢固,容易导致电极剥落,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常用的粘结剂包括聚合物、纳米硅胶等。
三、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效、轻便的可充电电池,其正极材料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特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储存电荷和反应电化学活性的材料,在一般情况下,正极材料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高的理论比容量、高的电化学反应速率、高的电导率、并且具有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正极材料包括氧化物、磷酸盐和锰酸盐等。
以下将以锰酸锂为例,介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
锰酸锂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正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低的成本、高的重复充放电性能和长寿命等优点。
锰酸锂的晶体结构为:属于岩盐结构,即立方晶系。
岩盐结构的晶体结构中,每个阳离子被12个阴离子包围。
锰酸锂由两种离子组成,即锰离子和氧离子,具有以下结构:锰离子以八面体的方式被6个氧离子包围,形成了MnO6八面体,八面体的每个面上有一个氧离子。
这些八面体通过共享一角而相连。
锰酸锂的结构可以看作是锰氧八面体和锂离子之间的网状结构,锂离子填充在间隙中。
锰酸锂的化学式为LiMnO2,其理论比容量为274mAh/g,实际比容量约为140mAh/g。
锰酸锂的典型充放电反应如下:充电反应:LiMnO2 = Li1-xMnxO2 + xLi+ + xe-放电反应:Li1-xMnxO2 + xLi+ + xe- = LiMnO2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锰酸锂材料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锰离子的价态发生了变化,从+4变为+3,形成了Li1-xMnxO2的结构,同时锂离子的扩散和反应也发生了变化。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
锰酸锂作为一种优秀的正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低的成本、高的重复充放电性能和长寿命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图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图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图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
其中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图。
1. 正极材料结构图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主要能源来源。
在正极材料中,最常用的是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镍钴铝氧化物(NCA)、锂铁磷酸(LiFePO4)等。
以锂钴氧化物为例,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锂钴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为六方(H1)结构,属于正电极。
其中,CoO2层是锂离子存储的关键位置,锂离子通过CoO2层中的曼格努斯位移和氧气负离子的共价键转移,实现了电极的嵌入和脱嵌。
2. 负极材料结构图负极材料用于存储和释放锂离子。
目前在负极材料中,最常用的是石墨和硅基负极材料。
以石墨为例,其结构图如下:石墨属于层状材料,由多个平面的六元环的芳香碳构成。
在石墨的一端,会存在层面上的孔洞,这些孔洞可以存储和释放锂离子。
当锂离子进入孔洞时,石墨层面会逐渐膨胀,因此,负极材料的膨胀率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电解液结构图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正负极,同时还可以防止电极之间短路。
通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由聚合物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等组成的。
其中,聚合物电解质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机械强度,可以在长时间的循环中保持材料的稳定性。
溶液电解质是一种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和锂盐的混合物,可以充当离子传输媒介。
固态电解质是一种涂在电极表面的薄膜,具有低损耗、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等特点。
总体来说,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图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
这些材料的不同组合方式会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28
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池的实际比容量远低于170mAh/g的理论值。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提高比容量
可编辑ppt
29
可编辑ppt
30
可编辑ppt
24
3.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LiFePO4
可编辑ppt
25
1997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首次报 道了LiFePO4具有可逆脱嵌锂的特性。
LiFePO4具有3.5V的电压平台,理论容量为170mAh/g。
主要优点
材料结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很高。
(1)优异的安全性能
(2)优异的循环稳定性,8000次高倍率充放电循环,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研究进展
可编辑ppt
1
电池是一种利用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 化学能------电能之间转换的储能装置。
电池
一次电池Leabharlann 锌锰干电池 纽扣电池 锂原电池
铅酸电池
二次电池
镍氢电池
锂离子电池
可编辑ppt
2
一次电池
锂离子电池
铅酸电池
可编辑ppt
锂离子电池 3
电池的应用
可编辑ppt
氧离子立方密堆积排列,Li+占据四面体位置,Mn3+/Mn4+
占据八面体位置。
可编辑ppt
20
Mn2O4构成的尖晶石基本框架
空位形成的三维网络,成为Li+离子的输运通道。
利于Li+离子脱嵌。
可编辑ppt
21
LiMn2O4在Li完全脱去时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具 有4V的电压平台,理论比容量为148mAh/g,实际可
主要解决办法
利用Ni、Al等元素掺杂替代,稳定结构,提高电位 和比容量,降低成本。
【资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及汇编
正极材料LiMn2O4
正极材料LiMn2O4
• 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 • 尖晶石 LiMn2O4/Li 电池的电压平
台在 4 V 左右,理论容量为 283 mAh/g。 • 在充电时,锂离子从 8a 位经过通 道-8a-16c-8a-从三维网络中脱出 ,同时伴随着Mn4+含量升高,当锂 离子完全脱出后,材料转化成γMnO2,留下了稳定的尖晶石骨架。 放电的时候在静电驱动下,锂离子 通过通道-8a-16c-8a-插入低势能 的骨架中
正极材料LiFePO4
正极材料LiFePO4
• LiFeO4的电化学性能 LiFePO4材料的理论容量为 170 mAh/g,能量
密度为 550 Wh/kg,与金属锂配对形成的 电压平台在 3.5 V左右。虽然在充放电过 程中材料发生 LiFePO4与 FePO4之间的相 变,但是材料晶格常数变化很小,体积效 应不是很明显,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材 料的结构稳定性比较好,不存在与电解液 接触发生坍塌现象,故此材料具有良好的 循环稳定性能。 在 LiFePO4材料中,锂离子在相间的 ac 平面 上沿着平行于 c 轴方向排列,对应的铁原子 占据的八面体在相间的 ac 平面上沿 c 轴 方向呈之字型排列,含有锂原子的 ac 平 面是由 PO4四面体相连,从而极大的阻碍 了锂离子的迁移。
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必要 条件
• 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锂离子脱嵌通道 • 材料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不能存在较
大晶格失配 • 正极材料必须具备结构的稳定性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 材料的理论充放电电 压和理论比容量[
展望
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出各种规整结构或掺杂复合结构的正极 材料,增大Li+在晶体结构中的/脱嵌/嵌入0速率,提高Li+和电子 的传导性,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改进合成工艺,制备成纳米材料或多孔材料,同时包覆导电材 料等,也可有效缩短Li+的/脱嵌/嵌入0路径,提高其导电率 表面处理技术也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收藏】一文解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收藏】一文解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来源:粉体网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倍率性能好、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3C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1-4:1),正极材料在锂电池的总成本中占据40%以上的比例,并且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所以锂电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
作为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较高的Li+脱出嵌入的可逆性,同时在脱嵌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小。
(2)较多的可自由脱出嵌入的Li+。
(3)较快的锂离子扩散速率和较高的电子电导率。
(4)充放电过程中的较为平稳的电压平台。
(5)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
(6)合成工艺简单、批次性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当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按结构主要可分为三类:(1)具有层状结构的LiMO2(M=Ni、Co、Mn等)正极材料及其衍生的二元、三元正极材料;(2)具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正极材料;(3)具有橄榄石结构的LiMPO4(M=Fe、Mn等)正极材料。
1、层状结构的正极材料1.1 层状LiCoO2LiCoO2作为正极材料的被发现时间几乎与“摇椅式电池概念”提出时间同步并且是商业化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CoO2是α-NaFeO2型层状结构,为六方晶系,属R3m空间群,是基于氧原子的立方密堆积排列,Li+和Co3+交替占据八面体的位置。
LiCoO2的理论比容量为274mAh·g-1,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并且易于制备,但Co资源匮乏,成本太高,而且LiCoO2在充电过程中会随着锂离子的脱出而发生一系列相变,这些相变则会导致LiCoO2的实际容量仅有理论容量的一半左右且耐过充性能差。
1.2 层状LiNiO2LiNiO2也具有α-NaFeO2层状结构,理论可逆比容量为275mAh·g-1,可逆比容量可以达到180mAh·g-1以上。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及
正极材料LiFePO4
正极材料LiFePO4
• LiFeO4的电化学性能 LiFePO4材料的理论容量为 170 mAh/g,能量 密度为 550 Wh/kg,与金属锂配对形成的 电压平台在 3.5 V左右。虽然在充放电过 程中材料发生 LiFePO4与 FePO4之间的相 变,但是材料晶格常数变化很小,体积效 应不是很明显,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材 料的结构稳定性比较好,不存在与电解液 接触发生坍塌现象,故此材料具有良好的 循环稳定性能。 在 LiFePO4材料中,锂离子在相间的 ac 平面 上沿着平行于 c 轴方向排列,对应的铁原子 占据的八面体在相间的 ac 平面上沿 c 轴 方向呈之字型排列,含有锂原子的 ac 平 面是由 PO4四面体相连,从而极大的阻碍 了锂离子的迁移。
材料LiCoO2的电化学性能: •LiCoO2/Li 电池的开路电压为 3.5 V~4.5 V,理论放电容量为 274 mAh/g。 •随着锂离子的脱出与嵌入,材料的晶格参 数将发生变化,沿着 a 轴方向变化很小, 但是沿着 c 轴方向,晶格参数 c 将在 1.41 nm~ 1.46 nm之间变化,从而产生较 大的体积效应,导致材料发生松动和脱落 ,造成电池内阻增大,容量减小。 •材料中当脱锂量超过 50%后,材料中会 有新物相的产生,造成不可逆容量衰减, 故此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常常只是保持在理 论容量的 50%左右。
不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 充放电曲线: (a)LiFePO4, (b)LiCo1/3Mn1/3O2, (c) LMi n2O4, (d)LiNi1/2Mn3/2O4
参考文献
• 卢俊彪,唐子龙,张中太,沈万慈.锂离子二次电池正 极材料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J].2005(11).34 • 于 锋,张敬杰,王昌胤,袁 静,杨岩峰,宋广智.锂 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化学进展 [J].2010(12) • 王朋.复合FexOy/C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结 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2013 • Tarascon JM, ArmandM. Nature, 2001, 414: 359-367 • Yin S C, StrobelP S, GrondeyH, eta.l Chem. Mater., 2004,16: 1456-1465 • WhittinghamM S. Chem. Rev., 2004, 104: 4271-430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原理详解
锂离子电池在循环性能和比容量方面都占有明显 优势,但在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改善。 有着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正极材料发展历程
锂离子电池在近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研究经历了
一元材料: LiCoO2(层状钴酸锂) LiNiO2(层状镍酸锂) LiMn2O4(尖晶石型锰酸锂) LiMnO2(层状锰酸锂) LiFePO4(橄榄石型磷酸铁锂)
材料复合
❖大小不同比容量的材料通过复合使比容量达到设
计值 如包覆Co的球形镍酸锂比容量高于钴酸锂,而尖晶 石锰酸锂的比容量低于钴酸锂,将两种材料按一定 比例共混后,其比容量就能达到钴酸锂的容量值
提高堆积密度、控制形貌、粒度
❖ 提高堆积密度
通过提高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可以增加体积容量
1.3 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
❖体相掺杂 ❖表面处理 ❖材料复合 ❖提高堆积密度、控制形貌、粒度
体相掺杂
体相掺杂的目的:一是继续提高其循环性能和比容量, 二是通过掺杂其它组分来降低成本。
比容量 (mAh/g) LiNiO2
充电(1st) 174.6
LiNi0.9Co0.1O2
215.3
LiNi0.8Co0.2O2
尖晶石锰酸锂( LiMn2O4 )照片
尖晶石锰酸锂( LiMn2O4 )照片
层状锰酸锂(LiMnO2)
(1)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 (2)比容量高
理论容量为285 mAh/g,接近LiMn2O4理论容 量的两倍 (3)结构稳定性差﹑高温性能和循环性能差。 在循环中容易转变为类尖晶石结构,因此须 通过体相掺杂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才能作 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一种为方 形锂离子电池。从趋势上看,方形锂离子 的生产大大快于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主要原因在于其体积可以更小,容量密 度更大,有利于电子组件的轻便化。下图 分别是圆柱形电池和方形电池的结构示意 图。
图3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图4方形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锂离子电池是真正的绿色高能可充电池, 深受社会和用户的欢迎。主要应用于电子产 品方面,,即通讯、便携计算机、和消费电 子产品方面,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 翻译器等。由于锂离子电池所具有的优越性 ,因此目前已用于火星着陆器和火星漫游器 ,在今后的系列探测任务也将采用锂离子电 池。以下是小型锂离子离子电池市场应用分 布情况。如图所示。
(4)具有大量的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和表观结构,有利于增加
嵌锂的空间位置,提高嵌锂容量; (5)正极材料具有极小的极性,以保证良好的可逆 性,使可循环次数提高; (6)正极材料需具有大孔径隧道结构, 以便锂离 子在“隧道”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和迁移系数, 并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提供最大工作电流; (7)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解性很低,同电解质有良好 的热稳定性,以保证工作的安全; (8)具有重量轻,易于制作适用的电极结构,提高 理离子电池的性能价格。
主要内容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及影响因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锂钴氧( LiCoO2 )正极材料 锂镍氧( LiNiO2 )正极材料 锂锰氧( LiMn2O4)正极材料 新型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LiFePO4 ) 其他正极材料 发展前景
图 LiNiO2 的晶体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构造解析
携带电子机器使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化”“高安全性”的要求。
(Me=Ni/Co/Mn)。
关于此材文中列举了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正极材料LiMeO
2
料应该重点把握详细的原子构造,由此达到“高容量化”、“高安全性”、“高寿命”
等各种各样的要求,从而提高电池的特性。
作为此次的基础研究是,以LiMeO
2(Me=Ni/Co/Mn)中Me的组成种类变化、BL16B2的局部构造的VAFS测定、全体BL16XU的XRD测试,根据结果进行讨论所得出的报告。
根据XAFS在测定时修补带上的涂覆进行放射性测试。
XRD是在直径为1mm封闭式的细长玻璃试管中进行放射而测试的。
根据线源使用25KeV的能量,抑制玻璃的衍射峰,得到了只有试验品良好的衍射轮廓图。
XAFS测定的例如图所示。
此次测定很容易的确认, Mn的添加量的变化对Ni的价数所产生的影响。
的XANES(Ni)光谱图
Li(NiCoMn)O
2
前言:由于期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安全性等特性不断提升,为此有
进行研究,尤其是开发其性能。
因此必要对作为其正极材料的Li(NiCoMn)O
2
我司以评论性能为基础,对电池材料的构造进行解析。
目的:根据回折/XAFS测定,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进行详细的构造解析。
→根据解析构造正确的模型,用数字来说明结晶构造的不完全性(氧素的缺损量、晶格的歪斜)。
测定射线
●BL16B2(XAFS测定) Ni•Co•Mn透过法测定
●BL16XU(XRD测定)使用玻璃细管透过法
池相比较,突显出能量密度越高,记忆效果小的特征。
根据添加Mn,Ni-O的距离增大
根据添加Mn,只有Ni-O的距离变长
●在氧素中,牢固的结合。
●Me装入到氧素框中,具有安全性。
●Li中没有束缚物质,能够进行充放电。
格子定数:晶格系数
总结:
●根据添加Mn,只有Ni-O的距离变长
● Mn-O的结合距离/Co-O的结合距离大致固
➢与价数的变动有关
●添加Mn时,晶格系数增大
●添加Co时,晶格系数减小
➢开始详细的探讨原子位置
●有关歪斜情况和适当程度目前正在探讨中。
➢根据测算出原子位置,算出歪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