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纵观古今,伟大的诗人无不具有独特的经历,正是丰富独特的经历给予他们别样的灵感。
唐宋诗人上千篇的诗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答案。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你是怎么理解呢?那么关于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材料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练习题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悟考验感悟B.领略考验感觉C.领悟考证感悟D.领略考证感觉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答案11.A12.绿色.13.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唐宋诗中的物候、[11页]
1.精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运用的说明 方法。
例:1、举例子:白居易的“离离原上 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 规律。 2、分类别:先介绍草木的荣枯变化, 再介绍候鸟的来去分布。
2、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 ①什么是物候?(用文章中的语句回答)
(2)段写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就 因为诗人 敏锐地感知景物的变化。 , 以诗歌揭示自然规律 。
(3-5)段自然段举例说明 唐诗宋词中对物候的关注。 (6-7)段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 对候鸟的_关注。
②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三部分(8段)。总写从唐宋诗人所 吟咏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 候变化 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同时也点出了研 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
陆游
诗文
物候
《赋得古原草送 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
别》
循环规律
2、循环随物候转变。
“东风已绿瀛州 物候有区域性 草…”
《扶风豪士歌》
“春风又绿江南 岸…”
《临滹沱见蕃使》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
《竹枝词》
候的地域性和历史
《出塞》
变迁是分不开的。
《送瘟神》
“西川有杜鹃…”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唐宋诗中的物候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 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 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 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 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 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 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 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一、物候知识基础1. 物候的定义-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冬眠、迁徙等。
2. 物候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是物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光照等,会影响物候现象的出现时间。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可能会使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提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可能会推迟物候现象的出现。
3. 物候观测的意义- 物候观测有助于了解自然季节的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民可以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耕种、收获等农事活动。
同时,物候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的物候观测数据,可以分析气候的变化趋势。
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实例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从物候角度来看,这里的“花”和“鸟”是物候现象的体现。
在春天这个特定的季节里,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是正常的物候现象。
但诗人处于战乱的环境中,看到美好的春花和欢快的鸟儿,却因感时伤世而落泪惊心。
这反映了物候现象与诗人情感的相互交融。
花朵盛开本是春天生机盎然的标志,而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飘摇,这种反差体现了物候在诗歌中的独特表意作用。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诗中的“桃花三两枝”是春天物候的典型表现。
桃花通常在春季开放,它的盛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则涉及到动物对物候的感知。
鸭子能够最先感知到江水温度的变化,这是因为鸭子是水禽,它们与江水的接触密切。
这种物候现象的描写既准确地捕捉到了初春的特点,又充满了生活情趣。
从物候学的角度,它体现了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物候的垂直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说明在平原地区,到了四月,大部分花卉已经凋谢。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竺可桢像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
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 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 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 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 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 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 并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在研究工 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有 《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生字词:
ng )滹沱 卉(huì )勰( xié )瀛 ( yí ( Hū tuó )蕃(fān )
瀼(
rà ng
)涪(fú )
至理名言
相得益彰
揭示目标
目标一:通过学习本文,懂得文学与自 然的关系 。 目标二: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说明与分类 说明说明事物。 目标三:通过欣赏唐宋大诗人诗句受到 审美醺陶,同时学习物候知识
阅读第六七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两段中作者列举了谁的、什么诗 句?
2、作者用这些诗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作者列举了杜甫和陆游的诗句。 答案2:说明唐宋诗人诗中候鸟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八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句: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 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 而异的。
板书设计
阅读第三、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我们 得到的物候学知识是? 2、引用李白诗和王安石诗在于说明什么? 3、引用李益诗、刘禹锡诗、王之涣诗在于说 明什么?
• 答案1:第一是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 草就苏醒了。 • 答案2: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 答案3:说明杨柳抽青之所以成为初春代表的原 因之一:分布区域广。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16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课堂小练
按照下列诗句描写景物的不同季节,分类。 ⑤② (1)表示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 ⑦ (2)表示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①④ (3)表示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⑥③ (4)表示冬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①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②溪水觉暖微函碧,山杏经春半吐红。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满意回答 1.此题为开放题,无惟一答案,能写出符合题意要 求的比喻即可,如“像碧玉”、“像宝石”等。 2.雁到衡阳不再南飞的原因 3.列数据。 4.逻辑顺序。 5.提出了“北雁南飞到衡阳为止”的现象;使语言 更富于表现力。 6.从气温条件、地理环境、大雁体力三个方面加以 说明。 7.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赏析说明方法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 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 用)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举例子是用有代表性的例子 说明事物,能增强说服力,从而
突出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
分类别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 分类标准分类说明,有助于说明 同类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它会使文章条理分明,特点
1.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 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2分) 2.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 象是什么?(2分) 3.选文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 明方法?(2分)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5.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2 分) 6.选文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 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3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思考:
以上语段和本文内容上有什么 相同点? 都是讲的“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 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 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 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 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 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并 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在 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 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 《竺可桢日记》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 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 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 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 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 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 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 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小结:
本文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唐宋 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现象,诗人的 优美语句让我们陶醉,作者丰富 的科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更 让我们敬佩,希望大家多思考, 多积累,做一个爱学习的有心人。
拓展练习:1、说出下列诗所反映
的季节或物候特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优化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6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滹沱.(tuó)萃.(cuì)涪.万(bèiB.花卉.(huì)悯.蚕(mǐn)贾思勰.(xiC.黄宗羲.(xī)瀛.洲(yínɡ)循.环(xúnD.馨.香(xīn)觳.文(hú)相得益彰.(zhānɡ)提示:A项中的“涪”应读“f答案:A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治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置。
B.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C.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密秘。
D.春未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提示:A B C项“秘密”应为“秘密”。
D答案:B3.(1)_______________,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2)“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这是_______(3)“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这是_______(4)“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这是_______(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7)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答案:(1)离离原上草(2(3(4(5)春风又绿江南(6(7)春风不度玉门关4.竺可桢,_______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他在_______学、_______学、资料考察、科学普及等方面都有建树。
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和_______合著的《物候学》是他的科普创造思想的代表作品。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选自_______。
9唐宋诗中的物候同步练习及答案 (1)
9.唐宋诗中的物候caijuyudonglixi[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贾思勰.()黄宗羲.()物候.()瀛.州()滹沱..()()觳.纹()2.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huì()qiāng()笛相得益zhāng()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已。
至理名言:(2)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相得益彰:4.填空。
(1)《唐宋诗中的物候》作者,我国著名的家、家,他在学、学、资料考察、科学普及等方面都有建树。
(2)“唐宋诗中的物候学”说的也就是从这一特殊领域,介绍物候学的知识。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写景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连续两句:(江西中考题),。
5.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
(3分)(浙江绍兴中考题)烦恼yōu 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
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
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涩的村姑,无不使你yí然自得,超然物外。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我国唐宋的一些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已。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10.1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中的物候现象。
3、4、5段写植物,6、7段写动物
8段 → 补充说明物候是因地而异、
因时而异的。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目的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人类研究大自然 语言的目的? 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2.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 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 大自然。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列数字
下定义
分类别
引用
摹状貌
作比较 打比方
列图表 作诠释
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作比较: 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点) 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本质特点 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春 秋
拓展练习:1、说出下列诗所反映的季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夏
冬
2、说出下列诗词所反映的时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节
阅读第三、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我们得到的物候学知识 是? 2、引用李白诗和王安石诗在于说明什么? 3、引用李益诗、刘禹锡诗、王之涣诗在于说明什么?
答案1:第一是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 草就苏醒了。 答案2: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答案3:说明杨柳抽青之所以成为初春代表的原 因之一:分布区域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
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
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
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
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
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
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
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
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
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
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