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砂料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传时间:2007-04-15 13:08:09
百度文库
能随意拉长,因此相应的过渡带变长,这样物料在950~1 250 ℃的温度段停留时间过长, 而在这个温度段下物料的扩散速度很快,却又形不成阿利特相,势必造成贝利特和游离石灰的再结 晶,形成粗大的结构,降低了物料的表面活性和晶格缺陷活性,阻碍了下一步阿利特的形成。熟料 中的液相也由于可浸润的表面减少了,难于将物料粘结成粒,严重时造成熟料过烧又有大量的粉料 产生,即飞砂料。(2)窑热工制度不稳定,也易造成飞砂料。我厂窑系统的上升烟道设计过长, 结皮后,清料时间较长,造成窑内热工制度不稳定,而且在结皮较多时,清料时捅料孔开得较多, 造成系统漏风严重,导致窑内通风不良,还原气氛浓,烧成温度低,熟料结粒差。 2 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针对产生飞砂料的原因采取了如下相应措施。 2.1 调整配料 针对我厂物料硅高铝低的特点,2001年6月起增加了铝质校正原料,即由原 来石灰石、粘土、铁粉三组分配料改为现在的石灰石、粘土、铝矾土、铁粉四组分配料(其原料化 学组成见表1),从而改变了原来熟料硅高铝低的状况。调整后的熟料率值控制为:KH=0.8 9±0.02,SM=2.50±0.01,IM=1.50±0.01。配比改变后,液相量达 26.18%,熟料结粒状况明显好转。 2.2 加强生产控制,充分利用原燃料(1) 充分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同时加强生料质量的监控 力度。根据我厂石灰石的情况,品位高的石灰石结晶普遍较好,品位较低的石灰石结晶情况普遍较 差的现象,通过加强矿山石灰石分析,从矿山的钻孔样开始预控制,充分利用了低品位的石灰石。 生产用石灰石的w(CaO)值控制,由原先的48%以上降至45%~47.5%,并投入荧光 分析仪进行生料成分控制,使我厂的生产全过程都在监测之下,使得物料的稳定性大大加强。(2) 加强对原煤与其它辅助原料的质量控制。 一是把原煤的有害成分 (全硫、 碱含量) 分别控制在1. 0% 和1.3%以内;二是加强原煤均化,保证了入窑煤粉质量与稳定。同时,通过对原煤及其它辅助 原料的硫碱控制,使熟料的硫碱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2002年平均在105.17%),为 稳定窑系统的稳定操作奠定了基础。2.3优化操作和技改 因我厂原料固有的一些特性,飞砂料的 存在不可避免。通过在操作中的不断摸索,在进行配料调整、加强生产管理和合理利用原燃料的基 础上,进行优化操作,可减少飞砂料量。(1)更好地定位了喷煤管的位置,调整一次风量与内外 风的关系, 可使窑内火焰形状与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以保证窑内烧成带的长度和温度。 (2) 通过控制窑内与分解炉的风、料、煤比例,使入窑物料的表观分解率控制在88%~93%,改善 了原来预热过度现象。(3)冷却机采用厚料层控制,提高了二次风温,使煤粉的燃烧更加充分, 烧成带的热度更加集中。 (4) 在2002年2月,利用大修时间对窑尾上升烟道进行技改。技 改后,缩短了上升烟道的长度,相应减少了结皮量,使清理结皮用时大大缩短,而且在清理结皮时 严格要求清料人员控制捅料孔的打开数量,减少了系统的漏风,改善了窑系统热工制度。从改造后 的运行情况看,确实达到了理想效果。 3 结语 通过采取上述系列措施后,飞砂料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虽然近来飞砂料还时有发生,但飞砂料量已 得到明显减少;窑内的耐火砖、喷煤管、窑头罩、三次风管浇注料和窑头电收尘进口风管等设备的 寿命大大提高。随着窑系统设备运转率提高、窑系统热工制度趋于合理稳定及物料稳定性的提高, 我厂熟料质量和水泥质量的稳定性大大增强,在强度和标准偏差上均达到了先进企业标准。 参考文献 乔龄山. 飞砂料形成机理和解决办法.水泥,1999.8
飞砂料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作者:出处:水泥网 发布时间:2004-5-15
-------------------------------------------------------------------------------作者:温振新 我厂2 000 t/d熟料预分解窑生产线自1998年12月2~5日通过系统考核后, 生产运转 飞砂料的产生不仅影响了熟料质量,减少了窑内的耐火砖、喷煤管、窑头罩、三次风管浇注料和窑 头电除尘进口风管等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处理飞砂料时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分析我 厂飞砂料的形成原因并解决处理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1 飞砂料形成原因探析 1.1 原燃料因素 (1) 石灰石的晶型结构对物料煅烧结粒性的影响。所用石灰石越纯,晶体 越大,结晶越完整且有规则,其煅烧结粒性越差,所需热耗越高。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其生 产的熟料f-CaO量较高,熟料强度低,并会产生大量飞砂料。而当石灰石中含有一定的泥质成 分,纯度较低,成非晶体状或细泥晶状时,往往结粒性较好,能够烧出质量较高的熟料且不易产生 飞砂料。从我厂的石灰石岩相分析报告来看,生产用石灰石中,高品位石灰石的晶型结构和晶体发 育较好,而低品位石灰石的晶型结构较粗,晶体发育不良。实践中发现,当用高品位石灰石生产时, 熟料中的飞砂料量就大。(2)石灰石中难烧的f-SiO2量过高,也易产生飞砂料。我厂石灰 石中的f-SiO2量较高,有些矿体平均大于5%,有不少地段大于6%,超出了一般规范小于 4%的要求。岩相分析也表明:我厂石灰石中f-SiO2的晶体结构较细,发育完好。因此,这 样高含量且发育又完整的f-SiO2很难将其磨细,因而造成生料易烧性较差而产生飞砂料。 (3)物料成分波动大也易产生飞砂料。我厂矿山石灰石品质波动大,预配料效果差;加上生料库 均化效果不理想, 导致入窑的生料成分波动大, 继而引起窑系统热工状况不稳, 易产生飞砂料。 (4) 燃料因素[1]。硫酸盐饱和度过高易产生飞砂料。熟料中硫和碱含量应有一定的比例,通常称为硫 碱比或硫酸盐饱和度。熟料的硫碱比=w(SO3)/[(w(K2O)+1/2w(Na2O)]。 若燃料带入的硫量比较高,原料中带入的碱量偏低,窑系统内硫的循环富集,就会造成熟料中硫碱 比过高。硫碱比过高会增加液相量、降低液相粘度和表面张力,结果是改善了熟料颗粒的可浸润性, 却降低了颗粒之间的粘着力。粘度和表面张力的降低,会使熟料颗粒结构疏松,物料在窑内滚动时 难以形成较大颗粒,或形成后也会由于多次滚动而散开,产生大量细粉。我厂的燃料烟煤中含硫量 高达1.09%,熟料的硫碱比为189.36%,大大超过正常控制范围。1.2配料率值不合 理[1] (1) SM太高。熟料SM过高也易产生飞砂料。SM是表示在煅烧过程中或在烧成带 内固相与液相的比例。在1400 ℃以上时,熔融物料中的固相为C3S和C2S,Si02基本上 存在于固相中,液相则包括了全部的铝酸盐和铁铝酸盐矿物。若SM过高,液相量就会偏少,就不 足以将物料结成大的颗粒,熟料颗粒细小,容易产生飞砂料。我厂石灰石中因SiO2含量高,设计 时又没有考虑铝质校正原料, 因此熟料中SM过高, 平均在2. 7~3. 0, 液相量L[L=3w (A l2O3)+2.25w(Fe2O3)+w(MgO)] (2) IM 较低,也易产生飞砂料。IM低时会降低熟料液相的粘度和表面张力,而要使熟料有一定的结粒度, 熟料液相应有足够的粘度和表面张力。Al2O3有利于提高液相粘度和表面张力,即提高IM,有 利熟料结粒。我厂生料的IM较低,平均在1.2左右。1.3 其它因素 (1)入窑分解率过高, 使窑内过渡带相应延长产生飞砂料的原因[1] m×19. 00m, 热容量大, 表现为入窑分解率较高(统计值为92%~96%) 和入窑物料温度高(经常为880~ 9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