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案终极版

合集下载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7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7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7篇)故乡的榕树篇1一、教学目标(一)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二)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

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缓缓地把读者也带进了自己的回忆之中。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的人和事,寄托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一部分是主体,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这是一个过渡段。

两个“我怀念”交待了榕树四周的环境: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这一段故乡景色的描写,清晰地烘托出榕树的背景: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写出这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

第二层次(第5、6段)具体而细致地刻画榕树。

在着力渲染了榕树四周环境之后,作者马上回到榕树,写“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

一棵略写,一棵详写。

细致描绘了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接着再叙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船”驶进了五彩缤纷的梦中,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着作者无限的情思。

第6段,进一步叙述这棵老榕树的传说:玉皇大帝用雷火烧死藏在树洞中的蛇精,给这榕树增添了美丽的神话色彩。

因为是村中最老的老人说的,小时的作者深信不疑,字里行间,露出稚拙的童真,也唤起了读者的亲切感。

第三层次(第7、8、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对故乡榕树的怀念,其实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

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

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

第8段,写榕树给农人带来的好处。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家乡的美好事物。

(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文学鉴赏:(1)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抒发:(1)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述课文内容,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自己的故乡,写一篇类似的回忆性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以及情感抒发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故乡氛围,使其更容易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能力。

3. 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写作技巧。

4.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感受散文的韵律美,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文学鉴赏: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技巧指导:学习散文的结构安排、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4. 思考与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分析散文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写作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1.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的学习。

2. 散文结构的分析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文学鉴赏: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技巧指导:学习散文的结构安排、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5. 思考与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法:学生朗读、讨论,教师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散文中的典型例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散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故乡的美好时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故乡的榕树》的背诵与默写。

(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3)诗歌中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细腻情感的表达和感悟。

(2)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

(2)学生举例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和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可以是回忆、描述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榕树象征故乡、亲情、友情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向往。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如写一段关于故乡的描写。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四、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写作实践的成果和进步。

4. 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故乡榕树的视频和图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乡的榕树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家乡的一草一木,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课文作者,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榕树的小作文。

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故乡榕树的认识和感情,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故乡榕树的视频或图片,营造一个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故乡榕树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故乡的榕树,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榕树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作文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故乡榕树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举例,学会运用这些语句和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5. 情感引导(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及用法。

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榕树故事,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5. 课堂练习:(1)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合作探讨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故乡的榕树》。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生字词卡片或黑板。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概括和归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板书课文《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并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内容大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导入新课。

2.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实例分析。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怀,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并在阅读中正确运用。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情节安排,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家乡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教学难点:(1)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材。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榕树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5. 实践拓展(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乡榕树的认识和感悟。

(2)学生尝试写一篇以故乡榕树为主题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故乡的榕树》,总结课文内容。

2. 完成练习题: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收集有关故乡榕树的材料,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故乡的榕树》篇1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作者浓浓的乡情。

2、把握形散神聚的特色。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思维特点,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模仿创作。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那就是我》一、导入 1分钟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句句乡音,缕缕乡情,伴随着漂泊的游子默默走过异乡的风风雨雨....最容勾起他们思乡情的,或者那一盏渔火,或者是那一朵浪花,或者是那一缕炊烟,或者,就是香港作家黄河浪的那《故乡的榕树》(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 2分钟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香港作家。

1941年生于福建长乐县,中学时酷爱文艺,出版过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请》。

1979年,本文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成为冠军的理由是什么?)三、走进文本(一)那树——与榕树凝眸(理清回忆性散文的思路)7分钟1、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层次。

文章第几小节点题?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几棵榕树?明确:1-2 住所榕树眼前3-11故乡榕树回忆12-13 住所榕树眼前2、这几棵榕树,重点写了哪棵?它有何特点?5 、6、7三段分别从哪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明确:驼背的榕树特点是“奇特”,三段分别表现其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

3、本文是一篇很出色的借物抒情的回忆性散文,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找出过渡句:① 第三段是过渡段。

其中,由眼前的榕树和哨音自然引发相关联想,“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

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是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离乡千里万里外了”一句,和上面的夏夜和上文中的“梦乡”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故乡的榕树》,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榕树的深情描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语言、情感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3. 通过分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故乡的榕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欣赏作者对榕树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榕树这一载体表达的故乡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汇报讨论成果。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美语句。

4. 实践法:布置课后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全文。

2. 相关资料:关于榕树的知识、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榕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榕树。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3)提问:同学们对故乡有什么眷恋之情?故乡有哪些令你们难忘的景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勾画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并在课堂上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榕树的描绘和赞美。

(2)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 分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故乡情感,分组讨论。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布置课后作业:以“故乡的某一景物”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故乡的散文、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写作表达。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

小组讨论:积极投入讨论,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观点。

课后作业:能够准确理解课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课文《故乡的榕树》文本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资料白板: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要点和总结教学PPT:用于展示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及分析图表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乡的联想和兴趣。

6.2 主体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故乡的榕树》,感受语言的美和情感的真挚。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地域特色以及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意识,增强对榕树这一象征意义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故乡的榕树》是现代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故乡榕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榕树的方法及表达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的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榕树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4.2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榕树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5.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故乡的榕树》课文文本6.2 辅助材料:有关榕树图片、视频资料,家乡风景图片等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故乡的榕树文化,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榕树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展示榕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榕树的外貌特征。

(2)播放榕树生长环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生活习性。

(3)引导学生谈论对故乡榕树的印象,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章:榕树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在故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故乡的历史背景,以及榕树在故乡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故乡的历史变迁。

(2)介绍榕树在故乡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引导学生讨论榕树对故乡文化的贡献,以及自己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榕树的生态价值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生态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榕树对环境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2)介绍榕树对环境的意义,如提供栖息地、调节气候等。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榕树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榕树的经济价值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经济价值,激发学生对家乡资源的关注。

4.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故乡的经济用途,如木材、药材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故乡的经济用途,如木材、药材等。

(2)介绍榕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资源,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榕树资源。

第五章:榕树的保护与传承5.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榕树的独特描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感悟《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分析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物让你对故乡难以忘怀?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故乡的榕树》。

2.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习课文1.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榕树有何情感?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绘榕树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榕树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榕树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存在?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棵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树,写一篇关于它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故乡的榕树代表了什么意义?二、综合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故乡和榕树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深入理解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学习成果。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自我反馈:教师自我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故乡的榕树》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评论。

3.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4.2 教学材料1. 课文解读:提供详细的课文解读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思考题:提供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个课时。

2. 教学进度:每个课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课文。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和讨论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内容和作业布置。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作业和反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视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勾画出生僻词语,做好笔记。

3. 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看法。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教学进度的控制等方面,以期在下次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故乡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围城》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故乡主题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榕树,让学生亲身体验榕树的魅力,激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分析和主题理解。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有关故乡、榕树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5.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故乡榕树”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3 课堂活动:组织一次以“故乡的榕树”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或绘画活动,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阅读材料。

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6.2 学生准备:提前通知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要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榕树》教案终
极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 学习借鉴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

理解体味作者真挚、浓烈的思乡之情。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

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
本文以“乡情”贯穿全课,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伊始,以余光中的《乡愁》导入,激起大家的情感;欣赏感悟语句,达到情感共鸣,强化情感;交流有关家乡的事物,内化情感。

以学生为主体。

课文的梳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发言,老师仅仅只是个引导者,主要参与者还是学生。

【作者】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1941年3月2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

1975年9月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

主要文学作品:
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小说:《失落的珍珠》、《大乡里进医院》
《香港式的烦恼》
散文:《故乡的榕树》、《两代人》
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获奖后,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学习字词】
袅袅(niǎo):文中用来形容微风
清澈:(水)清而透明
汲(jí)水:从下往上打水
兀(wù)立:直立;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汩汩(gǔ):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苍虬(qiú):像龙一样盘曲的青色枝条
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虔,恭敬
祈求:恳求地希望或请求
战战兢兢(jīng):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样子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黝(yōu)黑:黑黑的
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
粗犷(guǎng):①粗野,粗鲁②粗豪,豪放。

本文是第二个意思
苦涩(sè):①又苦又涩的味道②形容内心痛苦。

本文是第二个意思
庇(bì)护:袒护,保护
恬(tián)静:安静
温馨:温暖馨香。

安然无恙(yàng):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榕树?
香港住所的榕树——眼前
大陆故乡的榕树——回忆
香港住所的榕树——眼前
2、文章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的榕树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

3、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
第3段是过渡段。

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把眼前景物与思乡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

“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分为几层,每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榕树四周的环境
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
榕树的背景
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牌、栏杆上的小狮子第二层(第5、6段):具体细致地刻画榕树
两颗老榕树
直的
驼背的(详写)
第三层(第7—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第7段母亲用榕树枝为我治癣
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
第8段榕树给农人带来的好处
第9段缘物生情,直接抒怀,赞颂榕树的崇高品格
第四层(第10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
简陋的卧具
神秘而恬静的气氛
似梦似仙的月夜景色
沉入梦乡的美妙感觉
文章以榕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叙述了很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

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了思乡之情。

1、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板书》故乡的榕树
眼前、过去、眼前——时间
香港、故乡(福建)、香港——空间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
和事;
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
之情。

【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篇忆故乡、抒乡愁的文章,文章的题目能不能换成《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
温馨提示:体会“榕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明确:不可以换题。

榕树是本文的线索,榕树下的回忆,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特点是情感表达更含蓄1.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2.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3.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作文方面的收获:明确: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语言组织要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