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
三国演义庞统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庞统人物形象分析
庞统被称为八虎骑的头领,其在三国时期的形象是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有智慧的良将。
庞统为曹操一方的武将,能够识得实施军事战略,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策略。
他在安阳之战中,以明智的指挥作战,成功地完成了他曹操破坏宓智的行动。
另外,庞统在处理关系方面也十分礼貌,可以与他的盟友和敌人有着融洽的关系。
他处理军事纠纷时,总是尽力争取解决,不至于冲突升级。
庞统是个很有仁爱和以诚为本的人,他把军队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不为个人利益着想。
然而,庞统的形象也有其缺点,他在传奇剧中常常被暗示是过分谨慎的,就像许多谋略家一样,在他认为自己的发言与行为威胁曹操的利益时,他会变得非常害怕甚至畏缩,以至于不顾曹操的意愿而主张放弃。
总而言之,庞统是一位英勇善战,智慧处事,理睬实际,重礼貌和仁爱的将军,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力。
他以自己的胸怀和行为,勇敢地保护了曹操的利益,尊敬了诸葛亮的刚正,受到了众多读者的肯定。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庞统
、
完成 统 一大业 的严 酷 现 实
, ,
。
代表 正 统 思 想
, 。
”
在 这 诸 多 的 陪衬 人物 中
。
,
的力量 被毁灭 难 以 被世人 接受 从 这个 意 义上 说 它 的 结 局 是 悲 剧 性 的 理想 和 事业
作者 着 墨 最多 的 当 数庞 统
虽 然庞统 这个
《 1 993 江淮 论 坛 》
, , 。
型高级 知识 分子 儿 乎无人 能与 之 匹 敌 但 作者 为 了使 诸 葛亮 这个 人 物 更 完 美 不 惜
花 费 笔 墨 塑 造 了一 些 陪衬 人 物 与 他相 对 比 如徐庶 庞 统 对 这些人物 作 者 一 样 独
, 、 。 , , , ,
也 没 有 什 么 惊 天 动地 的举 措 与 他的才 名 颇 不 相符 而且 英年早逝 这 很遗憾
治烦理 剧 都 干 得 相 当 出色 他 们中有 才华 横 溢 的 有好 古 博 物 的 有 智谋 过 人 的 有 触邪 斥 恶 的 有奸诈 狡 猾 的 也有迁 腐可怜 的
。 , ,
,
与法 正 放 在 一 篇 列 传 整个 生平 传记 也 只 千字左 右 史书记 载他 很有才华 被 当时 知 名度很 高 的 哲人 隐士 司 马 徽 称作 南 州士
的关 爱 很 郑重 地 向刘 备举 荐 了诸 葛亮 和 庞 统 司马徽 说 下
. 。
,
的眼光都 如 作者 所期 望 的那徉 被诸 葛亮 吸 引了去 但是作 者也 并不希 望人 们忽 略他 的 陪衬 人物 于 是庞 统在 作者 笔下 也鲜 活 了起 来 他也有 着精 彩绝 伦的表 演
, , . ,
: “
, 。 ,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庞统
2 班高小红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庞统【内容·提要】在《三国演义》众多文臣武将中,庞统可谓是独具特色的一位。
庞统在作品中所占篇幅不多,生卒短暂,然而却是文本的核心人物,几次重大的事件都有他的参与决策。
他以其奇绝的才智,率真的个性,曲折的生平而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意趣。
他怀抱经天纬地之才屡次求职却未能真正建立功勋。
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悲剧体现在他的性格方面和事业方面,研究其悲剧造成的原因能够给当代大学生求职带来一些启示。
一,难得的奇才谋士一开始司马徽就向刘备荐到:“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①在文本中我们看到庞统的奇才大智早已是享誉荆襄,盛传江东。
孙权早闻其大名,而周瑜多用其计;刘备也是久闻芳名却未得一见,鲁肃称“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
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
”②可见庞统的才智谋略非比常人。
(一)才智谋略可谓奇才第一次出现庞统这个名字是在刘备马跃檀溪,逃难至南漳水镜先生庄上,水镜指点道:“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因避难寓居江东期间,周瑜通过鲁肃多次请教庞统,并多用其谋。
庞统的第一次正面出场是在曹操 80 万大军压境,直逼东吴时。
周瑜使鲁肃问策于庞统,统先献“火攻”之策,后献“连环”之计。
周瑜顿时茅舍顿开,深服庞统之计,并请庞统出山为其施行最关键的连环记。
曹操被称为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要想对其施计谈何容易!非智谋超常、胆识过人者莫敢当此大任。
但庞士元却游刃有余,圆满完成了巧施妙计的任务。
正如小说中诗曰:“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③庞统能智胜生性多疑、诡计多端的曹操,可见其智绝才奇和出神入化的应变能力。
鲁肃也深深折服其才,多次向周瑜论道,《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到周瑜死后又立马推荐给孙权,孙权以貌相人,用看周瑜的审美标准来取才而冷落庞统。
鲁肃深感惋惜,安慰庞统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而不利?”当肃得知统欲投刘备时,极力支持并嘱咐道:“无使孙、刘互伐,同力破曹。
三国演义——庞统之死
三国演义——庞统之死《三国演义》这书名我从小就开始接触了,以前是读少儿版带注音和手绘的那种,而现在则是原着。
这两三年随着知识的增长,这序言也读出了一点门道来。
别人总是说曹操是让人搞不懂的角色,我也不否认,但是在我心头他只能排第二,那么第一是谁呢,是有着凤雏之称的庞统。
庞统是一个与诸葛亮并称的智慧顶尖的人物,并且就连诸葛亮也庞统的智慧是自己的十倍,这样的一个人的戏份为什么会这么少呢?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死了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把六十二和六十三章又看了四十四一遍,果然看出了许多漏洞,从看月相这一点来说,诸葛亮和庞统这种基本截然不同弄错的人竟然得出了不会的两个答案,并且庞统也已经看出来诸葛亮刻意是故意想让诸葛亮回荆州,才跟刘备说天象这回事,所以证明了这要说,他们根本就不虚伪,宿命论只是一个借口,给刘备看的借口,而且刘备还信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备是个迷信的人因。
索性看出发之前的那段,庞统也参加过很多大大的战役,他的马不可能无缘无故把自己弄翻,如果硬要把它分类的话,这必需归到迷信那里去。
但是庞统又不迷信,所以必须可以证实这个结论:庞统是故意的。
那故意干嘛呢?装给别人看。
给谁看呢?给迷信的人看。
那谁迷信呢?刚才证实了,是刘备。
五十七章八章中部也可以看出来,敌方是因为见到了刘备的马才断定庞统就是刘备,这样的话如果把刚才的结论跟假设这个再连起来,就会很惊人地发现庞统的目的可以鲁肃用一个词来形容——找死。
并且作为军师的他,不可能在重新考虑路线之前连地名前都不看,所以落凤坡应该是他为自己选的坟墓。
那么他为什么想死呢?因为刘备堕落了,从六十二章中后部可以看出来刘备认为夺下夺了涪关是一种乐事,改成换成以前的他绝对不该这样。
六十二的后部与六十三的前部可以尾端看出,刘备这时怜悯所谓的仁慈差点害了所有人。
这和那个以前的明白真仁假义的刘玄德已经不一样了。
这不叫仁慈,这叫愚蠢。
而庞统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不想在刘备手底下干了。
东汉末年谋士庞统的生平简介
东汉末年谋⼠庞统的⽣平简介 庞统,字⼠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
多次为刘备出谋划策。
下⾯是百分⽹店铺为⼤家整理的东汉末年谋⼠庞统的⽣平简介,希望⼤家喜欢! 庞统的⽣平简介 庞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
庞统⽣于公元179年,卒于公元214年,庞统是湖北襄阳⼈。
早年见,庞统⾝为庞德公的从⼦,跟随庞德公左右。
庞统还没有名⽓之时,庞德公知道庞统是⼀位有远见卓识的⼈,便将庞统推荐给了好友司马徽。
庞统⼆⼗岁的时候,去拜见司马徽。
司马徽见庞统⽼实⽊讷,看上去⼀点也不聪明。
庞统拜见司马懿时,司马懿正在桑树上采桑。
庞统见司马懿在树上采桑,⾃⼰便坐在树下和司马徽聊天。
俩⼈聊了很多,不知不觉就从天⿊到了天明,司马徽讶异看似平凡的庞统居然有很如此不俗的谈吐和才华。
此后,司马徽见⼈就推荐庞统是位有才之⼠,⾃此,庞统在南州名声⼤噪。
刘备占据荆州后,任命庞统为⽾阳县令,但是庞统没有处理⽾阳县事务,便被刘备免官了。
之后,鲁肃给刘备写信推荐庞统,让刘备重视庞统。
同时,诸葛亮也说庞统是位不可多得的⼈才,让刘备可以任⽤庞统为谋⼠。
刘备便召庞统来帐营,俩⼈交流了很久,刘备从庞统的⾔语之间得出他对政治军事有着不⼀样的见解。
刘备便任⽤了庞统作为军事,官位和诸葛亮⼀样⾼。
此后,庞统便⾝为刘备帐营中的谋⼠,为刘备征战四⽅⽽建⾔献策。
东汉末年著名隐⼠庞德公称呼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看来,庞统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将才,等到时机⼀到,他将会给世⼈展现他的才华。
庞统果真死于落凤坡吗 庞统是刘备⼿下⼗分出名的⼀员将领,不仅可以在营帐之中,如同诸葛亮⼀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之外,同时还要率领军队出征敌军。
但是,庞统却英年早逝,⾝陨落凤坡,年仅三⼗六岁。
很多⼈都对庞统炸死落凤坡的真伪感到迷惑,虽然从《三国演义》这⼀部经典著作当中的讲述,庞统的的确确死于落凤坡。
但是在诸多历史资料当中的记载,都可以佐证,《三国演义》当中所讲述的庞统死于落凤坡⼀事,纯属《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进⼀步丰满《三国演义》当中的⼈物⽽虚构出来的。
新!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注:1.这些题目只是选题参考,最终的论文题目有待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2.希望同学们在选题时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同学选题雷同,如果出现雷同情况,选题结果公布后,涉及雷同选题的同学要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及时变更选题;3.各班由学习委员负责,在选题公布的一周之内将本班《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登记册》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交于指定老师一份。
)一、中国古代文学1.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2.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3.《楚词》的神话学价值研究4.创世神话初论5.中国和古希腊洪水神话的一些母题比较6.试论神话中的幻想7.《诗经》中的爱情诗8.《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文化阐释9.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10.试论《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11.兴的起源——一个艺术难题的求证12.《离骚》象征手法探微13.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14.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之比较15.《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16.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浅析17.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18.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19.《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20.《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21.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22.《庄子》的神话思维品格23.幽默的庄子与《庄子》的幽默24.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25.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26.《左传》的人物描写艺术新探27.《荀子》的比喻艺术28.《韩非子》中的寓言论29.《九歌》的体制与读法30.宋玉悲秋与中国文人的“季节病”31.一个现代大学生眼中的宋玉32.20世纪的先秦文学研究述评33.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34.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35.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36.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37.《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38.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39.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40.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41.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42.《孔雀东南飞》刘、焦爱情悲剧初探43.《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异同论44.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45.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46.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47.毛泽东与曹操诗歌之比较48.“才高八斗”曹植49.从曹植、庚信等作家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50.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51.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52.试论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或酒、鸟等)意象53.陶谢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研究54.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55.潘岳《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56.浅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57.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58.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59.浅谈六朝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60.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1.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形象的地域文化性及成因62.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63.论阮籍《咏怀诗》的朦胧美64.试论魏晋文人的命运65.从“桃花源”看知识分子的理想家园66.浅谈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67.论陈子昂诗歌的创新意义与过渡形态68.王维诗歌的幽静美69.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谈70.王维、李白山水诗比较谈71.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生活与创作72.李白、杜甫的山水景物诗比较谈73.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4.从《秋兴八首》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5.论白居易新乐府的时代意义76.论唐传奇中风尘女性的形象77.论杜牧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78.唐代某位诗人的诗歌意象略论79.宋代某位诗人的诗歌意象略论80.从高适边塞诗看盛唐气象81.浅谈韩孟诗派的审美特征82.论韩愈散文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83.论韩愈散文的“气”84.白居易诗歌理论评价85.论白居易感伤诗的生命意识86.论张籍诗87.论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爱情诗88.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89.论李商隐诗的佛学意趣90.李颀、白居易、韩愈、李贺音乐诗之比较91.论李贺诗的怪诞92.试析想象力在李贺和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同与异93.浅论传奇《紫钗记》对小说《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94.论霍小玉形象的塑造95.论白行简词的艺术特色96.论“风尘三侠”形象的道德内涵97.论杜牧史论诗的人文意识98.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99.论皮日休小品文的政治意义.100.论王安石咏史诗的翻新与讽喻101.论张孝祥词的美学特征102.论张孝祥诗词中的爱国精神103.论李煜词的“真”104.论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悲剧体验的差异105.李煜和他的词106.比较温庭筠、韦庄婉约词风之异同107.论花间词人的创作傾向108.浅析唐传奇中的“进士——妓女”母题109.唐传奇命名浅议110.浅析《李娃传》的情节艺术111.从《任氏传》看唐传奇作者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112.试析唐传奇《离魂记》的情节艺术113.从《枕中记》看沈既济用世出世的矛盾思想114.从《霍小玉传》看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115.从唐传奇看科举制度下的士风116.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117.论柳永词的俗与雅118.论柳永词中的赋法119.论苏轼诗歌的理趣美120.论王安石的词学主张121.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122.论苏洵散文的艺术特色123.论苏轼散文中的“超然”124.论苏轼词中的“梦”125.从苏轼的散文看其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126.论苏轼黄州词的精神境界127.浅谈苏轼作品的宇宙、人生意识128.温、韦词风比较谈129.从黄庭坚诗的创作看江西诗派的创作思想130.论王禹稱诗131.论张元干对佛道思想的汲取132.论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33.论柳永羁旅行役词134.论李清照的前期词135.试论易安体136.试论诚斋体137.论辛弃疾的农村词138.论辛弃疾词的立功报国情结139.论稼轩词的语言艺术140.陆游作品中的汉唐情节141.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42.论陆游诗歌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143.论辛弃疾婉约词的艺术魅力.144.简论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特色145.论辛弃疾词风的产生146.论李清照诗的思想性147.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148.论李清照词中的“愁”149.试论关汉卿150.《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151.《汉宫秋》主题辨析152.浅析元杂剧《救风尘》的喜剧色彩153.试论乔吉杂剧的思想性154.从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看其对人生的哲理思考155.试析《赵氏孤儿》的戏剧结构156.《赵氏孤儿》戏剧冲突浅析157.崔莺莺、李千金人物形象之比较158.浅析元杂剧中李逵形象159.从《张协状元》看南戏的初始形态160.《琵琶记》主题探微161.汪道昆《大雅堂杂剧》研究162.浅析《雷峰塔》传奇的悲剧冲突163.从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看清代传奇艺术的道德化倾向.164.试析李渔《笠翁十种曲》的喜剧色彩165.《长生殿》现代精神解读166.试析《错斩崔宁》的叙事艺术167.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家庭女性形象之比较168.奇才狂士诤臣——论《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审美特色169.由徐庶与姜维的去留论《三国演义》的价值取向170.《三国演义》的尚理倾向及其成因171.论《三国演义》中“义”的悲剧性172.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173.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74.《水浒传》谶言初探175.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176.梁山好汉座次的排定和结构简论177.《水浒传》梁山好汉绰号的文化审视178.从武松形象看《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179.美德与奴性的结合——浅析《西游记》中沙僧形象180.反叛、反讽、反衬——简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181.佛光幻影中世俗女性的映象——《西游记》女性形象解读182.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183.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明代白话小说的时代内容184.试论“二拍”中的徽商形象185.试析《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的现实意义.186.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举情结与科举批判187.试论《儒林外史》中的腐儒形象188.试析《儒林外史》呈现的科举活动与科举观189.试论《儒林外史》中“科举功名”边缘的女性形象190.论吴趼人小说的新闻体特征――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191.试论《镜花缘》对科举制度的批判192.浅析徐渭小品文的个性化特征193.浅析袁宏道《解脱集》中散文的艺术特色194.试论袁中道山水游记散文的审美价值195.浅析陈继儒序跋小品的艺术特色196.张岱《陶庵梦忆》美学精神阐释197.论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艺术价值198.试论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199.试论南戏中的双线结构及其意义200.论析《琵琶记》的主题矛盾及其形成原因201.试论明代文学中的复古思潮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02.《三国演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203.试论“尊刘反曹”倾向中的道德内涵204.试论《水浒》研究中的“市民起义”说205.试论梁山义军的失败与正统道德的悲剧206.《西游记》主题论析207.试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208.孙悟空形象的道德审美意蕴209.《金瓶梅》的道德批判210.“三言”、“二拍”中的商业意识211.《长生殿》与洪昇的爱情观212.试论《桃花扇》中的“国家至上”意识213.试论《聊斋志异》的反传统倾向214.试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民族特征215.试论《红楼梦》的宗教意识216.林黛玉形象的道德批判217.《红楼梦》人物描写中的对比艺术218.《歧路灯》中谭绍闻形象的社会意义219.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功过得失谈二、现当代文学1.冰心小诗研究2.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论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论《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结构模式研究7.论《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8.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9.论进化论对鲁迅思想的影响10.论《彷徨》中的农民形象11.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12.论林语堂的散文艺术13.论新感觉派小说艺术风格14.论“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15.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16.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17.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艺术18.《腐蚀》的艺术特征研究19.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20.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研究21.《蚀》与《子夜》的比较研究22.论张爱玲小说的选题特征23.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4.胡风的诗和诗论25.路翎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26.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27.论萧红小说的艺术特征2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研究29.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30.论《家》中的文化冲突31.论《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32.论赵树理小说的平民化特征33.论王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34.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5.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36.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37.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38.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的创作特色39.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艺术特征40.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41.《平凡世界》中孙少平形象分析42.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43.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44.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的主题特色45.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46.论池莉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47.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48.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49.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50.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贡献51.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52.新时期文学中女性散文的美学追求53.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再认识54.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55.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命运关注56.论乡土小说中的农村中国57.论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形象58.论革命样板戏中的英雄史观59.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研究60.沈从文小说与湖湘文化研究61.论《呼兰河传》的文化意蕴62.论夏衍戏剧的抒情特色63.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研究64.论郁达夫的“忧郁情结”65.论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意蕴66.论当代文学大自然主题的描写形态及审美意蕴67.论残雪小说的审丑艺术68.论《白鹿原》对生活的审视与反思69.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故土情结70.论新时期女性小说作家的审美追求三、外国文学1.论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论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论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5.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的“心灵辩证法”研究6.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7.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8.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9.论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10.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谈“悲剧之父”1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12.论唐•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13.论《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1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15.论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中主人公的精神人格的成因和变异16.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17.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莎士比亚18.《简爱》中的女性意识分析19.安娜•卡列尼娜和娜拉女性意识的比较研究20.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艺术魅力21.论哈代小说的女性意识22.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23.论《高老头》中父爱的实质24.论《神曲》的二重性25.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26.论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本思想27.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28.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29.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30.论《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31.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32.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33.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34.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35.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奥斯汀的妇女观36.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37.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38.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罗亭等)39.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40.论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41.劳伦斯小说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42.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43.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44.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45.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四、美学、文学理论1.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蔡仪美学思想述评4.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6.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7.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8.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9.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0.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1.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12.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13.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1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研究15.论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16.论泰纳的文艺思想17.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18.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19.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20."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21.毛泽东的《讲话》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的中国化22.论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23.论阅读中的审美创造性24.亚里斯多德文艺思想对后世文论的影响研究25.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研究26.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研究27.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28.艺术审美中主、客观的关系研究29.“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30.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个例研究31.论以丑为美与化丑为美的区别32.论作家审美趣味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33.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问题34.论艺术直觉在创作中的作用35.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研究36.艺术欣赏中的共鸣问题研究37.论宗教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8.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39.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40.论论艺术创作中的通感与错位41.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42.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43.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44.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研究45.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功利性问题五、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1.试论动物(或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2.试论人名(或地名)的文化内涵3.试论惯用语(或歇后语)的文化特征4.XX作品的修辞艺术研究5.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6.商品(或牌号)命名的语言艺术7.网络语言研究8.广告语言研究9.营销语言研究10.广播语言研究11.主持语言研究12.叫卖语言研究13.称呼语言研究14.新闻语言研究15.手机短信语言研究16.流行段子语言研究17.经济类新词语研究18.外来新词语研究19.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研究20.校园流行语研究21.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2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3.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24.XX方言语音研究25.XX方言词汇研究26.XX方言的代词27.XX方言的连读变调28.XX方言的子变韵母29.X方言音韵与中古音韵的比较30.XX方言重叠词研究31.XX方言的副词32.XX方言的本字考释33.XX方言俗语研究34.XX方言与XX方言语音比较研究35.XX民歌语言艺术研究36.XX民歌或戏曲语言研究37.试论XX民歌的押韵38.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39.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40.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41.专书被动句研究42.专书判断句研究43.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44.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45.《说文解字》玉部字研究46.《说文解字》女部字(或贝部字或马部字或鱼部字等)研究47.汉字与文化关系研究48.阳声韵在XX方言的演变49.阴声韵在XX方言的演变50.入声韵在XX方言的演变51.现代汉语新闻词汇修辞学造句法探究52.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53.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54.英语和汉语(专有名称中)音节近似翻译和用字规范问题55.《儒林外史》方俗语汇释56.《西游记》语辞考57.《三国演义》语辞考58.二程语录俗语辞考释59.专书的副词研究60.专书的介词研究61.专书的连词研究62.初中文言文的注释问题63.高中文言文的注释问题64.中学文言文注释方法研究65.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所”字结构研究66.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而”字解析67.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68.论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六、民间文学、民俗学1.现代传媒冲击下民间故事的传承现状2.当代民间文化传人、歌王、歌师、民间艺人的调查研究3.XX民歌节的考察与研究4.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审美人类学或者其他相关学科的角度,研究民间文化资源的历史演化与现代发展5.XX地区婚姻习俗调查与研究6.XX地区丧葬礼仪调查与研究7.XX地区服饰文化研究8.XX地区信仰习俗调查研究9.XX地区农业习俗调查研究10.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文化习俗、人文传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11.XX地区称谓语研究12.XX地区与XX地区丧葬习俗比较研究13.XX地区与XX地区婚姻习俗比较研究七、教学论1.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问题2.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研究3.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4.试论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及对策5.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6.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7.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8.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微9.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0.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教育11.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研究1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诗歌(或散文或作文或科技文)教学研究13.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创新教育研究14.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15.苏教版与人教版(或北师大版或粤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16.苏教版与人教版(或北师大版或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17.浅谈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发展18.近百年来语文教材内容变化研究19.阅读教学中XX(例如“优化序列层次设计”)的实践探索或研究八、广电、新闻1、浅谈学习型媒体的建构2、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3、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4、论“新闻审判”现象5、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6、风险社会中的大众传媒7、新闻类博客研究8、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9、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10、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11、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12、本地报刊市场发行问题研究13、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14、浅析如何避免新闻策划中的炒作行为15、新农村频道如何办出特色16、对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思考17、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研究18、探索会议新闻的创新之道19、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20、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21、城市媒体的创意与开发22、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与媒体自律23、跨国传媒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运营分析24、国际传媒与国际传播(相关内容)25、新闻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从学生的角度谈起26、<鲁豫有约>与<杨谰访谈录>比较研究27、专栏时评的现状和问题28、古今民谣的时评性29、新闻发现力的历史性思考30、媒体报道与地区形象的塑造31、新闻摄影实践的困惑与解惑思考32、新闻影像传播价值探讨33、图片新闻与电视新闻关系探讨34、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探讨35、新闻报道平衡的思维断想36、新时期典型报道研究37、论都市报崛起对中国报业的影响38、论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的拓展与深化39、转型期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研究40、论危机传播中的跨文化误读41、现代报纸新闻策划浅论42、试论现场短新闻43、试论体验式报道44、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45、企业新闻通稿的写作46、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47、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48、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49、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50、解释性报道初深51、党报新闻标题研究52、晚报新闻标题研究53、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54、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55、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56、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57、新闻娱乐化倾向研究58、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59、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60、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61、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62、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63、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64、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65、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66、网络新闻报道研究67、大公报新闻报道研究68、通讯的报道创新69、试论娱乐类“八卦新闻”70、《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71、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72、地市报的改革出路研究73、论新闻媒体“正面报道”为主74、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75、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76、“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77、《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78、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79、“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80、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国之庞统
三国之庞统《三国演义》这本书,其重要人物不胜枚举。
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谋士庞统—庞士元。
庞统,何许人也?其相貌欠佳,但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一个能与诸葛亮匹敌的智者。
易中天曾说过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唯有郭嘉,吾以为不然,庞士元当与二者并驾齐驱。
然而天妒英才,他竟英年早逝。
他的逝去多么令人惋惜,他的逝去令蜀国遭受多大损失。
如果他没有死,诸葛亮就不会离开关羽,关羽也不会败走麦城,以至于蜀国的一系列悲剧。
纵观其短暂的一生,无不让我们感慨万千。
从赤壁之战中献连环计开始,他就正式出山。
赤壁之后,鲁肃将他推荐给孙权,然而孙权却因为其相貌丑陋,又贬低了他喜爱的大将周瑜,而拒绝接纳他。
鲁肃不忍这么一位贤士埋落于乱世之中,便写了一封荐书叫他去辅佐刘备。
其间庞士元又遇到了好友孔明,孔明亦叫他辅佐贤主刘备,并写了一封推荐信。
庞统后来便去了刘备那里。
但他并没有拿出别人的推荐信。
其中充分证明他不屑依靠别人的力量去取得他的地位,他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自称广纳贤士,求贤若渴的刘备却因为其其貌不扬而不予重用。
殊不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话说庞统来到耒县当政,因大材小用不能施展才能,便终日只管饮酒作乐。
刘备听说后,便叫张飞前往兴师问罪。
而庞统只用半日便将半月之事尽皆了毕。
这时张飞才知道他的厉害,并将他带到刘备那里。
这时庞统才拿出鲁肃孔明的荐书,这足以证明他并非浪得虚名。
司马德操曾说过: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今刘备二者皆得,真可谓是可喜可贺。
刘备拜庞统为军师,便开始伐取西川了。
孔明夜观星象,料此行不利,便劝阻庞统,庞统亦知星象,但他迫切想要立功证明自己,便毅然出师。
在进军途中梦有人击其右臂。
旦日,庞统坐下马眼生将他跌落在地。
此些征兆无不向庞统预示着。
但因刘备过度仁慈不忍心攻伐刘璋,庞统只好用自己的生命来让刘备师出有名,决心攻打刘璋。
次日,庞统骑上了那该死的的卢马,走向了落凤坡。
可怜谋士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中,时年36岁。
论三国演义里庞统之死之谜及其影响
论三国演义里庞统之死之谜及其影响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司马徽所言的“凤雏”,号称卧龙的诸葛孔明对其有段真实的评价,日: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1。
但壮志未酬身先死,给整个三国(不管是演义还是历史上的三国)纷争留下了太多的疑惑。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对刘备阵营最为辉煌灿烂的时刻始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论单福新野遇英主”,直到“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为止。
即至庞统庞统被蜀中大将张任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阵营便无形中开始走下坡路了,蜀汉政权的悲剧性命运也无形中注定下来了,正如司马徽再荐名士时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2。
司马徽的这一奇怪的言行举止,预言似的预示着刘备阵营最终悲剧性的结局,究其根源是因为司马徽他太熟悉当时的世局,太熟悉历史的规律了,太熟悉孔明和刘备的为人了。
为什么说庞统死后刘备阵营开始走下坡路呢?且从“庞统”这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说起:“庞统”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论单福新野遇英主”,当时刘备被蔡瑁所追杀,骑卢马(庞统之死最诡异之处)跃过檀溪,从而躲过一劫,单骑行至南漳,途中遇司马徽书童,书童言庞统日:庞统字士元,少俺师傅五岁。
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相访,坐于树下,其相议论,终日不倦。
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3。
而后见司马徽,司马徽言庞统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此回先后通过司马徽师徒俩言庞统,较之孔明而言,在名士司马徽眼中庞统之才之德远在孔明之上。
但庞统的正式登场却在“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蒋干问庞统日:“久闻大名,今何避居于此地?”庞统答曰:“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隐居于此。
”此虽是计,但任道出了同在本回中鲁肃曾荐庞统于周瑜,而庞统却未及往见之缘故,同时也道明了庞统于孔明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受人排斥不得重用,一个受人三次登门求见,庞统之悲可见一般!其后至“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
历史趣谈: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怎么死的 凤雏活到了几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怎么死的凤雏活到了几岁导语: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
”众所周知,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
那么,凤雏是谁?罗贯中在《三国演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
”众所周知,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
那么,凤雏是谁?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详细介绍了凤雏是谁。
凤雏就是三国谋士庞统。
了解庞统简介得知,庞统生于公元179年,卒于214年,享年36岁。
以今天的地名来说,庞统是湖北襄阳人。
东汉末年,庞统拜入刘备门下,成为刘备麾下重要的一位谋士,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表面上看去并不像聪明之人。
当时,颍川的司马徽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前去拜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正坐在桑树上采桑葚。
庞统就坐在地上和司马徽谈天说地,两人一直从白天说到了夜晚。
司马徽对庞统的才智大为惊异,并夸赞庞统说,南州士子没人比得上他。
自从司马徽对庞统评价一番之后,庞统的名气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当时,襄阳的庞德公称呼庞统为“凤雏”,称诸葛亮为“卧龙”,称司马德操为“水镜。
”刘备为了匡扶汉室,需要笼络天下志士。
当时,徐庶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刘备和关羽等人占领荆州后,刘备担任荆州牧一职。
此时,庞统以从事的身份担任耒阳县令一职。
担任耒阳县令期间,因不处理政务而被免官。
东吴的鲁肃得知后,便写信告诉刘备,称庞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诸葛亮和鲁肃的建议下,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
众所周知,凤雏指的就是庞统。
了解庞统简介得知,凤雏庞统年仅36岁就离开了人世。
那么凤雏怎么死的?在记载庞统生平经历的书籍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庞统投靠刘备原来有这个不可告人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庞统投靠刘备原来有这个不可告人的原因
导语:在《三国演义》中,为读者们展现了三国时期战乱纷争的一段历史,而在那个局势混乱的年代,战争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如何作战成功将对方击败成
在《三国演义》中,为读者们展现了三国时期战乱纷争的一段历史,而在那个局势混乱的年代,战争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如何作战成功将对方击败成为了各个掌权者最看重的事情,所以在三国时期,谋士成为了作战胜利的关键,庞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后来归于刘备,其实之前他为周瑜所用,人们对于庞统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更是怀疑当初庞统归于刘备的居心。
庞统生于公元179年,他在公元214年的时候离世,庞统的老家在荆州襄阳,和诸葛亮一样,是刘备手下的谋士。
后来庞统跟随刘备一起入川,随着局势的变动,刘璋和刘备已经渐渐形成了对立的关系,刘备开始将刘璋视为眼中钉,而此时庞统为刘备献上的计谋并被刘备采纳,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庞统却在这次作战中被箭射中不幸身亡,当时庞统只有三十六岁。
在庞统去世之后,刘备也追封了庞统,可以说刘备是尽了主公的责任。
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对于庞统还是比较信赖的,可是庞统当初跟随刘备的动机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其实庞统当初归顺刘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自保,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起初庞统是周瑜的手下,对周瑜是忠心耿耿,周瑜对于庞统也委以重任,可是不想后来周瑜被孙权所暗算,孙权深知知道庞统是周瑜的心腹,在先除掉周瑜之后,自然会对庞统下手。
庞统知道自己所处的境地非常危险,为了活命他跑到了刘备这里,刘备看重庞统的才华,所以将庞统留了下来。
因此可以看出,其实庞统
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庞统形象
笛而来 ”。作者便通过牧童之口,引用了一段史料,巧妙地交待了司马德操,庞 德公及庞统的关系。 然后又通过司马德操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 可安天下 的” 话, 进一步为庞统的出场制造氛围, 设置悬念, 除此之外, 作者还让徐庶在走马荐诸 葛的同时,说出 “风雏乃襄阳庞统也 ”的话,从而揭穿谜底。在千唤万呼之后,庞 统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为了表现这位号称 “凤雏”的庞统的才干, 罗贯中发挥了想 象力,大胆地虚构了 “庞统巧授连坏计 ”的故事情节。让庞统在 “赤壁之战 ”中建立 功勋,虽属虚构,但合情合理。它不与史实抵牾,并非扑风捉影。历史上本来就 有为周瑜 “送丧至吴 ”,在吴为 “郡功曹 ” 记载的,参加 “赤壁之战 ”是完全可能的。 相反,如果像庞统这样与诸葛亮并称的大名士,连 “赤壁之战 ”都没参加,倒是令 人费解和怀疑的。 罗贯中让他参加这一著名战役的构想, 绝不是天马行空, 而是 基于历史真实间的内在联系的,使我们感到这并不虚假,而是补了历史的阙漏。 罗贯中的创作态度应该说是十分严谨的。
郑振铎在谈及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动机时说,他 “实在看不过虞氏一 类评话的荒诞而始发愤依据史传而改作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⑩。罗贯中要写 的是一部既与言辞鄙谬, 失之于野的 《平话》不同,又非历史典籍的 “演义”小说。 因此,在他的笔下, 历史真实是通过了艺术想象和加工过的历史事实。 历史上没
“庞统不遂其志,前后半月,错断了公事 ”,当地老百姓很不满意,便派人到荆州
告他的状。 刘备大怒, 便派猛张飞到历阳问罪。 当张飞怒气冲冲持剑直人县衙之 内时,分明 “听得鼻息如雷 ”,于是“连砍数剑,血如涌泉 ”,以为杀了庞统。最后 揭起被服一看, 却是一只死狗。 庞统早已逃走。 后来庞统为此而煽动沿江四郡起 来反对刘备。这两件事,完全属于虚构。第一件事试图表现庞统精于智谋,结果 弄巧成拙,留下了 “庞统变狗 ”或“张飞杀犬 ”的话柄,而且显得过于荒诞。第二件 事,更陷庞统于不义,因个人恩怨,便煽动沿江四郡的人起来反对刘备,那庞统 何以为 “凤雏”,何以称 “南州之冠冕岂”?不是势利小人 !因此,《三国志平话》中 的庞统形象塑造,是违背历史真实的,是失败的。它给了罗贯中以教训。
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
之势,庞统觉得它发挥的空间也不大,体现不出打的能力和价值。 我觉得他最有可能选择的是刘备和孙权,首先他们都在庞统的周边,近水楼台显得月。
2罗贯中《三国演义》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8 年版
其次当时孙刘联盟危在旦夕, 如果这时庞统出现力挽狂澜, 不仅可以是他自己名声大噪使自
己成为英雄,甚至可以名垂青史,为后世所称道和敬仰。
庞统具有辅佐君主谋略天下的军事才能,与当时的诸葛亮并称为“凤雏”与“卧龙”
,
司马徽对他具有高度的评价“凤雏、卧龙两人,得一人可平天下”与“卧龙”齐名可见他才
能之高不在孔明之下。 然而他自身虽有惊天动地韬光伟略的才能却不能被伯乐赏识,
一身之
才却无用武之地,终死落凤坡,饮恨而终以悲剧的人生收场。庞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因为他的性格、相貌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最终酿成了他惨淡而传奇的一 生。
题
目 : 试论《三国演义》中
庞统的形象
学生姓名: 邵 风冬
学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
专
业:思想治教育
二 〇 一 四 年三 月
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
【摘要】:庞统智慧过人却英年早逝,满腹经纶却屡遭冷遇。昔日,卧龙孔明先生称其才学 高于自己十倍,然而却因其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和刚直不阿的性格导致其面试时屡屡受挫, 最后命丧落凤坡的悲惨结局。 研究其性格特征与形象特征对其求职的影响对于求职者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庞统;性格;形象;求职
而在当时最有可能的是孙权, 当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 就使庞统暗暗下决心要马上出
仕,而孙权无疑是最可能的选择。
3
的。
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荆州,
其地位在当时是绝对不可撼动
三、庞统人生悲剧给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性格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性格庞统,字士元,又称凤雏,三国时期著名谋士。
司马徽曾说“当今天下奇才,卧龙和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1],肯定了庞统的才学和智谋,庞统由此闻名天下。
陈寿评价他为“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虽有才华,却命途多舛,在“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被塑造的尤为精彩,这也由他自身性格决定的。
一、能力卓越,才干超群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初登场,便瞒过聪明的蒋干,骗了多疑的曹操,在谈笑自若中巧施连环计,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从而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鲁肃对孙权说庞统,“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1],从侧面对庞统能力进行概述,可见庞统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才干。
在“柴桑口卧龙吊丧”一回中诸葛亮吊丧周瑜,感动了所有人,而庞统却一眼看出了诸葛亮的假意,“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
”庞统猜中了诸葛亮的心事,引起了诸葛亮的一阵慌张。
由此可看出庞统与“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在智谋上不分伯仲。
耒阳县日审百案也是庞统卓越才能的最佳证明。
庞统到耒阳县做县令,“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便派张飞去了解情况。
当张飞看到庞统“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
”[1]很是佩服,便告知了刘备,刘备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人才,开始真正的重视庞统,委以重任。
也正是他能力超群,才赢得猛张飞的尊重和敬佩,为自己的仕途带来“春天”。
二、骄傲自大、恃才傲物庞统的一生非常短暂,年仅36岁就英年早逝。
他入仕较晚,之前几年一直处在寻觅主公的状态,这与他骄傲自大、恃才傲物的性格有关。
庞统在被鲁肃引荐给孙权之后,孙权问他:“平生所学,以何为主?”他回答道:“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孙权又问:“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才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历史趣谈:庞统是因丑才多次被拒用?庞统诈死真名司马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庞统是因丑才多次被拒用?庞统诈死真名司马懿
导语:庞统原是东吴孙权手下,后转投曹操麾下,后跟随刘备,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
正史(三国志)对庞统并无相貌描述
庞统原是东吴孙权手下,后转投曹操麾下,后跟随刘备,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
正史(三国志)对庞统并无相貌描述。
大家都认为庞统长相丑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至于野史是否有评价未查到,正史无记载庞统长相的字眼。
而传闻中孙权拒绝庞统的投靠,曹操舍弃庞统,刘备不重用庞统皆是因为此人长相太过丑陋。
庞统是故意死的吗
历史上的庞统: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
庞统太贪功,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其所埋葬的乃刘备亲自选的,后来遂取名“落凤坡”。
《三国演义》里的庞统:攻雒城,因疑于诸葛亮欲争功,不听从诸葛亮书信劝阻,且临行前与刘备换马,骑了刘备的白马,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因骑白马目标明显,张任下令专射起白马的,为乱箭射死。
《新三国》电视剧里的庞统:确实为故意死的。
庞统劝刘备取西川,刘备不肯,刘备说并非他不想取西川,他比谁都想,只是无故发兵,有违其一生所标榜的仁义,让他以后无法面对天下人,庞统感念刘备恩德,决定“士为知己者死”,于是设下计谋,让人故意透露刘备行踪给
生活常识分享。
趣说三国野史(二十六)庞统篇
与诸葛亮看齐的智者——庞统三国历史中,经常出现的重要人物也是仪表堂堂,体格魁梧,不是俊男就是美女,通通均有「见得人」的料子,但相反要数奇丑无比的可说少之又少,不知是史学家、文学家存忠厚而不予书于纸上,还是审美眼光都有容人之量,要统计三国丑人,也真寥寥可数,最重要是丑人若非有大作为,否则也不会被传诵下来,而这次这里将首推三国时代一位丑人代表,但其貌丑竟不及其事跡,令人啧啧称奇,他就是连名字也特别过人的——庞统!丑男大翻身庞统,又叫庞士元,襄阳(湖北襄阳)人,究竟他容貌有多丑?丑得连现今游戏商也将他设计成∶头戴大帽又蒙脸没脸见人的模样,身型矮小得像驼背者,但这个造型亦不及《三国演义》对庞统面容的演义,因为容貌之丑,令其大显身手的机会也错失,晤孙权,孙老爷讨厌其貌,不受重用﹔到时来运转可面见刘备,同样刘备也嫌庞统长得一副面目可憎的五官,勉强安排些投闲置散的工作给他,貌丑致遭人唾弃、讨厌,以各位的想象力铺展开来,真是要多丑就有多丑!但事实庞统长相是否又如此不堪入目?正史中原来并没有着墨纪缘下庞先生样貌,或者他只是位其貌不扬的人,总之一定非俊男,却又不足以丑来称呼他,可能罗贯中先生又以同一手法,以庞统的绝丑去衬托出诸葛大人的样好,怎样也好,由今天起还庞老哥一个清白,长得面目模糊,没个人特色,也不等如是丑男。
「造市」托出凤雏与卧龙撇开长相,庞统之名声在广大读者、后世人心目中如此享负盛名,完全因为他是一名智者,是位出色的谋士,而未加入三国混战之初,庞统是如何发迹的?就要多得司马徽这号神秘人物,话说少年庞统,只有其叔父庞德公认他为非池中物,怕会埋没其才,就指点庞统去见一位避世隐居的老司马徽,心知阿徽定可替庞统「开运」,而阿徽又有什么办法可以令庞统身份翻十倍?原来阿徽有异于常人的鉴人本领,加上品格清高,见解出众,思路清明,故其名声有一定江湖地位,经他赏识的人必会声名大噪,老叔父庞德公就是看清这一点,就遣庞统去见见这位高人,老叔父有信心庞统之智慧与远见会叫对方刮目相看。
庞统
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民间地位
• 岷县民间的18位湫神第2位和第3位, 这在岷县18位湫神中唯一一位二身(塑像) 一人的神。
• 第2位 :汉代忠良庞统,俗称梅川大爷, 又称白马龙王,本庙在梅川镇杏林村。
•பைடு நூலகம்第3位:汉室佑凤庞统,俗称关里二爷, 又称白马爷,本庙在岷阳镇龚家堡村。人 物原型与梅川大爷同,即二身一人。
中国文化概述
——人物选讲 主讲人:
庞统
•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 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为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 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 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 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 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 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 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亭,二亭象征刘备、庞统换马之事。
历史评价
•
袁宏《三国名臣颂》:士元弘长,雅性内融。
崇善爱物,观始知终。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
生标之,振起清风。绸缪哲后,无妄惟时。夙夜
匪懈,义在缉熙。三略既陈,霸业已基。
•
陈寿: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
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
•
杨戏《季汉辅臣赞》:军师美至,雅气晔晔,
死于巴丘。庞统时为周瑜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
听说过庞统的名号,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庞
统到昌门,其中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庞统知道他
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
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
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
《庞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庞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庞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庞统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道号凤雏,与诸葛亮(卧龙)齐名,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浅谈庞统形象
浅谈庞统形象(作者魏平柱)《三国演义》是文学著作,《三国志》是史学著作,文学和史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史学叙写的是真实的史料,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人和事,通过客观的叙写,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们以启迪或借鉴。
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历史小说,虽取材于历史的人和事,但它却允许虚构和想象,允许描述那些可能存在的人和可能发生的事。
因此,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著作来评价,以史学的眼光来读它,把作者虚构、想象的情节当作历史来对待,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只能根据历史事实来进行分析、排比和综合;评价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除依据历史事实外,还当分析作者对之作出了哪些补充和虚构,并指出这些虚构的部分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符合历史上的生活真实,是否符合历史人物性格,从而衡量作者的创作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并以此为繁荣文学创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这样来研究《三国演义》,我想应该是有意义的。
本文试图以《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的塑造为例,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探索一下历史人物步人文学领域的过程,以及文学家应采取的态度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历史上的庞统是个怎样的人呢?据《三国志》和其他史书记载,庞统是襄阳人,是东汉名土庞德公的侄子。
他“少时朴钝?未有识者①”。
庞德公很喜欢他,二十岁时,让他去拜访当时以知人著称的司马德操(即司马徽),向司马德操请教学问。
当时司马德操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②。
由于谈得投机.得到司马德操的赏识.司马德操便“称统为南州之冠冕”③。
当时社会风气,几经名士题品便会身价百倍,从此,庞统就渐渐出名了。
庞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史书上也的记载:“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④。
所谓“人伦”,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所谓“长养”,就是指抚幼养老。
这就是说庞统这个人性格温柔敦厚,符合儒家规范,讲仁爱,乐于成人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二〇一四年三月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摘要】:庞统智慧过人却英年早逝,满腹经纶却屡遭冷遇。
昔日,卧龙孔明先生称其才学高于自己十倍,然而却因其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和刚直不阿的性格导致其面试时屡屡受挫,最后命丧落凤坡的悲惨结局。
研究其性格特征与形象特征对其求职的影响对于求职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庞统;性格;形象;求职目录一、庞统的形象特点 (4)(一)性格因素 (4)(二)庞统的才智 (5)二、庞统悲剧人生的原因分析 (6)(一)性格因素 (6)(二)相貌丑陋 (6)(三)当时的社会环境 (6)三、庞统人生悲剧给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7)(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7)(二)庞统的求职经历对大学生求职的启示 (8)参考文献 (9)庞统具有辅佐君主谋略天下的军事才能,与当时的诸葛亮并称为“凤雏”与“卧龙”,司马徽对他具有高度的评价“凤雏、卧龙两人,得一人可平天下”与“卧龙”齐名可见他才能之高不在孔明之下。
然而他自身虽有惊天动地韬光伟略的才能却不能被伯乐赏识,一身之才却无用武之地,终死落凤坡,饮恨而终以悲剧的人生收场。
庞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因为他的性格、相貌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最终酿成了他惨淡而传奇的一生。
一、庞统的形象特点(一)性格因素从庞统的性格上来看,他是一个孤傲清高、放荡不拘、坚持正统的人,他自身很想展现他的才能辅助君主安邦定国,但是他自身的性格却局限了他的发展,做事不拘小节在君主面前不会放下自己的孤傲,这注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理想治国之志是不可能实现的。
他虽然与诸葛亮“卧龙”齐名,但是他做事没有诸葛亮做事那样谨慎,不像诸葛亮那样懂得卑谦之道主臣之别,而且他坚持正统非皇族之人想要谋夺皇位的人视为大逆不道,他不会为这样的人出谋划策而窃取天下。
1这就更加导致了他想要实现自己报复的坎坷之路。
例如,他第一次求仕是在曹操攻打孙权准备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去投靠曹操,曹操一见到他就被他的才干所折服,不仅没有歧视他的相貌反而对其礼待有佳,一点没有在乎庞统恃才傲物的性格,把庞统当做自己的知己,采纳庞统的建议,似乎对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是真心的把庞统当做自己的谋士,对他此行的计划知无不言,言之不讳。
可是庞统他心念正统认为曹操的作为是离经叛道,所以他借助曹操对他的信任巧施连环计,把曹操的战舰连在一起致使曹操在赤壁中大败,火烧连营三百里。
因此,他也丢失了一次实现自己抱负的大好良机,也可以说他失去了可以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次机会。
因为他的连环计致使曹操大败,败走华容道,从此事中充分显示出了庞统卓越的才能,因此有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之后,孙权的谋士多次把庞统引鲁肃荐给孙权,孙权一是刚丧失一员大将求贤若渴,二是鲁肃多次引荐,三是庞统真有真才实学,所以孙权接见了他。
但是庞统因为其貌不扬,他的性格也是放荡不拘在孙权面前直言不讳,而恰巧的是孙权是一个以貌取1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人的人再加上不喜欢庞统的性格,所以也就把庞统草草打发走。
没走在孙权那获得任何职位。
庞统在东吴落聘后,庞统拿着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又到刘备处求职,见了刘备,庞统却“统见长揖不拜”。
刘备素来重视人才的品德修养,看重礼节,见庞统如此不懂礼数心下十分恼怒。
后派庞统到耒阳县出任县令。
出任县令后,庞统终日酒气取乐,荒废政事。
刘备闻之遂派张飞前往视察,见庞统衣衫不整便责怪于他,统立即唤来公使将百日所积之案卷抱于堂上,不到半日处理完毕,且“分毫不差,民皆叩首拜服。
”可见其人才学能力之高,就连张飞都对他刮目相看。
而后,投笔于地日:“所废县事何在?曹操、孙权,我视之若掌上观文。
量此耒阳县保足介意。
”此处庞统恃才狂妄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庞统的才智具有安天下的才识,庞统的能力自然是无可厚非。
除了我们都熟悉的司马徽对他做出的“卧龙,凤雏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的”评价外,当时和后世都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他“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
”水镜先生也曾这样评价过他“州士之冠冕。
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同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政治家鲁肃鲁子敬也这样说道“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仅仅这些评价就可见一斑。
而正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屡出奇谋,并与几乎被神话了的诸葛亮齐名的天之骄子,他的入仕之途却并不顺利。
有人说这是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缺陷,也有人说这是他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的狂妄个性,但就我个人的观点,这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只有在风口浪尖历史的中心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吗?我认为不然。
在我们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走进山巅之时,在最底层去磨练意志,充实内涵,积累经验,等待时机这并不是错误的选择,反而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事情。
做常人之所不能做,及常人之所不能及,这便是人生智慧。
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入仕时机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得到认可之后,理性而正确的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就是更加的不易。
在孙权手下做了一段时间的刀笔小吏,孙权手下的几个重要谋臣也很快发现了这个天赋异禀的人,有的上书引荐,有的亲自去试探。
孙权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就发生了哭丧周瑜这一事件,庞统迎了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抉择,最终还是通过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我们其实真正在意一个谋士成功与否是在于他是否能够屡出奇谋,决胜于千里之外。
而这种运筹帷幄的表现庞统自然不俗,在刘备攻伐西川的战争中庞统可谓是功不可没,屡立奇功。
二、庞统悲剧人生的原因分析(一)性格因素在世人眼里狂傲不止,放荡不羁的庞士元可谓是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而历史中的庞士元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其实我觉得不然。
陈寿这样评价他“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这说明至少在儿时的庞统是比较老实的一个孩子,而在他表现出狂妄以及他说出一些狂妄的言论之时,我想这是因为他这样可以的表现来博取领导者和统治阶级关注度。
就从之后有几次面对生死时庞统所表达出的从容和淡定,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超然和豁达,这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胸襟狭隘,患得患失的人物所能爆发出的底蕴。
(二)相貌丑陋庞统长得相貌丑陋。
在《三国演义》中的第57回写到“权观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发,形容古怪,心中不喜”最终没有给他一个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机会,2甚至就连以仁义见长的刘备也对庞统这种不拘小节的外表表示不悦,可见外表对于一个人的求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当时的社会环境身处风云激荡三国时代,有人觉得庞统生不逢时,也有人觉得他是如鱼得水。
而我认为他属于遇强则强,端的一番大展宏图。
出仕时间完,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这个天才军事的选择。
当时他可以选择的主公不少,但选择的余地倒是不多。
在他的周围,曹操刘备孙权自不必说,刘璋刘表也有选择的余地,而他最后选择了刘备,也可以称得上的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首先说一下刘璋,我觉得这是最不可能的一种选择。
首先刘璋远在西川,车马劳顿不说,就算顺利抵达,刘璋答不答应还另有一说。
其次刘璋性格优柔寡断,终难成的了大器。
最后西川非进取之地易守难攻。
然后是曹操,曹操作为当时最大的军阀,手下谋士如雨,庞统施展才能的空间较小,即便可以大展神通,能不能打动曹操,成为核心也未可知。
这点与诸葛亮很像。
还有就是曹操看似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实也很忌讳有谋臣的才能超过他,这一点让贾诩在投奔他之后再也不敢献上一策。
最后一点是因为曹操当时势力极大,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庞统觉得它发挥的空间也不大,体现不出打的能力和价值。
我觉得他最有可能选择的是刘备和孙权,首先他们都在庞统的周边,近水楼台显得月。
2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版其次当时孙刘联盟危在旦夕,如果这时庞统出现力挽狂澜,不仅可以是他自己名声大噪使自己成为英雄,甚至可以名垂青史,为后世所称道和敬仰。
而在当时最有可能的是孙权,当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就使庞统暗暗下决心要马上出仕,而孙权无疑是最可能的选择。
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荆州,其地位在当时是绝对不可撼动的。
3三、庞统人生悲剧给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显著变化,用工单位也在不断调整着用人计划。
总的来说用工单位更加亲睐于相关专业的高潜质的学生,这些学生实践能力强,具有非同一般的学习潜能。
用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重新培养学生使之能够满足某些职位的要求。
对于那些实践能力差或缺少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公司大多不愿意聘用。
聘用没有经验的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公司还要拨出有经验的老职员来培训指导其工作,这对于公司来说将要损失掉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利益是很不值得的事情。
另外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去小企业,不愿意去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导致人才涌向东部地区,那里城市相对经济较发达,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东南沿海一带可谓人才济济,就业竞争十分严峻。
大学生偏见将自己的综合能力估计较高也就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单方面认为自己出类拔萃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提供了较高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使得公司不敢聘用。
要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应从大学生自身入手,大学生若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即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方向。
其次大学生应该主动放低姿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不可恃才傲物,在选择工作时可以考虑能够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先去学习并积累工作经验。
另外企业和政府都应该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目前我国的求职者总数往往高于企业需求者总数,企业也不可能大批招用没有经验的学生。
那么政府就应该出面帮助大学生解决其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辅导其尽快度过求职难关。
政府可以增设大学生实习补助,使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全力实习,不用为生活费而分心,另外国家可以增设大学生求职心理辅导室,使那些在求职路上迷茫的大学生接受正确的心理辅导,使其坚定信念,改正缺点,重新求职。
3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版(二)庞统的求职经历对大学生求职的启示作为司马徽口中可以安天下的人物,庞统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今社会都是一个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人物。
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而德行鲜明政治家军事家,也同样经历过和我们现代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问题,当时谓之入仕。
而现在我们称之为就业。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流传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
虽然刘皇叔集齐了诸葛孔明与庞士元也没有统一天下,但也可见庞统的能力非凡,同时也为世人所普遍承认。
陈寿称他“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
”我们可以看到庞统在当时应该算是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