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探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探析1. 引言1.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智谋高明、忠心耿耿的形象。
他被描述为一个谋略卓越、智慧超群的谋士,能够化解危机、提出高明的军事战略和治国方略。
诸葛亮的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神秘和超凡的色彩,被称为“卧龙”,象征着他的潜力和力量。
他以谦虚、勤恳、忠诚的品德,得到了刘备和身边人的尊重和信任。
诸葛亮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人物,被后人传颂不衰。
他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展现了智慧和忠诚,更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世。
他的形象不仅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代表了智慧和忠诚的象征。
1.2 智慧和忠诚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深入人心,他的智慧和忠诚更是令人无比敬佩。
智慧和忠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志,而在诸葛亮身上这两种品质的完美结合更是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智慧是指人们在认识、思维和判断上所具备的能力。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凭借着超群的智谋,多次化解危机,制定治国方略,为蜀汉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善于运用计谋,善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战争谋略上,更体现在待人处事的智慧上。
忠诚则是表现出一个人对事业、对国家、对主公的赤诚和忠心。
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无论刘备身处何种困境,诸葛亮总是竭尽全力为之效劳。
他始终不渝地站在刘备一边,对他的忠诚至死不渝,这样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智慧和忠诚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诸葛亮的形象不仅代表了智慧和忠诚的典范,更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字数达成】2. 正文2.1 诸葛亮智谋超群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个智谋超群的谋士和政治家。
他深谙兵法,善于谋略,常常能够化解危机、破解难题,出奇制胜。
诸葛亮智谋超群的一个经典案例是他借东风之力火烧赤壁,以少胜多,粉碎曹操的强大舰队,为刘备建立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
政治上他高瞻远瞩,军事上他运筹帷幄,思想上他深谋远虑,文学上他才华横溢。
他的思想、品格、才干在今天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志存高远自比管乐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成就,那么首先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即理想。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中原豪强并起,诸侯割据。
他经常和当时的青年才俊,如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等,交往甚密,畅谈古今,研究学问,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一次他们谈到军阀割据,董卓作乱时,诸葛亮曾尖锐地指出:像董卓、袁绍这些人和颠覆秦国的赵高、篡权窃位的王莽是一丘之貉,不消除这些家伙、国家就不得安宁。
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表达了它改变国家割据混战局面的政治抱负。
正是以这种理想为动力,才使诸葛亮成长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
精炼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在品德操守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
刘备未见其人,而先观其行,不免感慨:“此行不枉然”,而亮从出世至死,一生不慕虚荣,不求富贵,安贫乐道,朴素严谨,克己奉公,知恩必报,忠贞不二,鞠躬尽瘁,严于律己。
这些高贵的品格着实令人佩服。
“淡泊”、“宁静”从一种境界、一种要求来看,乃是一种道家清心寡欲,修身养性,顺其自然的表现,但并非消极避世,求一生安乐。
正因为如此,所以诸葛亮在一生军旅生涯中。
时刻以此为戒,提倡俭朴,别无所求。
再则,他至始至终一身素缟,初出场时,“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似神仙之概”,在入世以后,虽出将入相,但他每次出战几乎都是同一装束:端坐四轮车,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拿羽扇,一幅高人逸士的形象,而不喜达官贵族的华服丝袍、金银饰物。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
2.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写了他对刘备的忠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3.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诸葛亮作为一个贤相,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霸业奋斗了一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国演义中的智者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智者诸葛亮在经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一位智慧过人、谋略出众的智者。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计谋,帮助势弱的刘备一方逐步壮大,并对抗强大的曹操势力。
在整个故事中,诸葛亮的智谋无疑成为了故事的重要推动力和亮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者形象以及他所施展的智谋。
从《三国演义》的开始,诸葛亮就以他过人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计划成为了刘备军中的重要顾问。
他不仅善于观察,还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洞察出关键的因素,并准确预测事态的发展。
他的智慧往往能够为刘备军带来战略的胜利。
例如,当刘备发愁没有草料供给时,诸葛亮通过仔细观察地理局势,走遍山水之间,奇思妙想地提出了“借草人马”之计,将隔离的草料资源与刘备一方连接起来,成功解决了草料问题,为刘备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诸葛亮还以其卓越的智谋和伟大的胸怀,与曹操展开了多次较量。
他的才智在与曹操的对决中显露无疑。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通过精密的计划和巧妙的谋略,成功地将敌人分割,以势压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而在火烧连营的计策中,他则充分利用了风向的变化和敌人的谨慎心态,使得曹操大军遭到重创。
这一连串的胜利赢得了刘备军的时间和空间,为其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军事方面的谋略,诸葛亮在治理和政务方面也展示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不仅善于制定合理的政策,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学识,能够很好地处理政务事宜。
在刘备建立了蜀国之后,诸葛亮在政务方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为刘备治理蜀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完善了各项制度,并注重选拔人才,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行政团队。
在他的治理下,蜀国逐渐繁荣强盛,成为了与曹魏和东吴齐名的三国之一。
诸葛亮的智者形象也体现在对待敌对势力的独特方式上。
他往往通过心理和谈判手段来化敌为友,将敌人变成自己的盟友或辅佐者。
比如,在刘备刚刚夺得益州时,一位名叫诸葛亮的军事家勇奋无畏地抵抗蜀军。
而诸葛亮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洞察改变了他的态度,最终争取到了他的支持,并将其招揽为自己的副将。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特征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特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故事。
其中,诸葛亮是一个备受人们喜爱的人物,他的形象特征也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以下将从诸葛亮的智慧、谦虚谨慎的性格以及他的忠诚和奉献等方面来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特征。
首先,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主要是因为他拥有超凡的智慧。
诸葛亮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能够从复杂的局势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凭借智慧战胜了曹操、刘备的敌人,保护了蜀国的利益。
诸葛亮善于谋略,深谙兵法,他能够洞察敌人的心理,抓住战机,从而获得战胜的优势。
在对付曹操的时候,他发挥了自己的智慧,用火攻成功击败了曹军。
他的智谋和计策被誉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使得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
其次,诸葛亮的性格十分谦虚谨慎。
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才能,而且十分谦虚,从不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注重大局。
他在刘备北伐时,总是对自己说:“吾蜀有龙子之志,为此滑稽耳。
”他将自己与龙比喻,表示自己的才能只是微不足道的。
诸葛亮不仅谦虚,还非常谨慎。
他们在出征前,会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前做好准备。
他还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在刘备占领汉中后,就悉心安排农田水利工程,以保障粮草供应。
这种谦虚谨慎的性格使得他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诸葛亮以忠诚和奉献为人的核心价值观。
他对刘备忠诚不二,始终以刘备的利益为重。
他劝刘备建立“仁政”,以争取民心,为了刘备的事业,他策划了不少战略,出谋划策。
他一心一意地为刘备尽心尽力,无私奉献。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派人向刘备求救,刘备不而易位的机会,但诸葛亮却选择对曹操诓骗,维护了刘备的利益。
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奉献令人钦佩,也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特征凸显了他的智慧、谦虚谨慎的性格以及他的忠诚和奉献。
他所具有的超人的智慧和计谋,谦虚谨慎的个性以及对刘备的忠诚奉献,使他成为人们敬慕的楷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几乎处于神化状态,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有勇有谋、运筹帷幄,还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呼风唤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很相似,都是作者通过一个角色来表达文化思想的引子,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理解通过整本书表达出来,但我们想要得到更深的理解就必须全面分析文本中的形象,掌握作者的深刻意图,理解更多的思想智慧。
一、忠诚的代表《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书中近半文字都涉及诸葛亮,仅诸葛亮个人描写就有三十多回,占到全书的1/4,我们可以看到全书虽然人物众多,但是对于诸葛亮的人物描写却非常多,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诸葛亮,一个始终如一的忠臣代表。
诸葛亮身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忠诚,忠心君主、忠心国家。
忠君体现在诸葛亮对刘备的追随上,诸葛亮的代表作《隆中对》,其中体现最多的便是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多年来始终如一、不离不弃,体现出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
刘备善待诸葛亮,三顾茅庐才请得其出山,诸葛亮亦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刘备死后又尽心辅佐刘禅,白帝托孤后,诸葛亮的忠君思想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费心费力地辅佐刘禅,把自己的一生贡献在国事上,北伐之前还竭尽全力地嘱托刘禅要处理好国事。
《出师表》一文中把蜀国的治理之道和臣子的任用描写得非常详细,并一直劝诫刘禅不要妄自菲薄,做事一定要依法依理而行、内外统一,希望可以壮大蜀国,完成刘备的遗愿。
不论发生什么事,诸葛亮始终坚持的都是最初跟随刘备的初心——匡扶汉室。
诸葛亮之所以肯出山帮助刘备,笔者认为他有一个目标——匡扶汉室,而且一辈子都为这个目标而奔走。
为了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他一生竭尽全力、视死如归,诸葛亮一直都把自己的生死放在蜀国的安危之后,为蜀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刘备在世时,无论发生任何事,诸葛亮都一直陪伴在他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刘备死后又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一直把匡复汉室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而坚持,即便是最后病逝于五丈原,他也是死在了战场上,为自己的目标而牺牲。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中涌现了许多极具智勇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而且智慧和勇气并存,成为了故事中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国演义中几位代表性的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并探讨他们的才智和英勇相结合如何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诸葛亮——智勇之谋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智勇双全的人物之一。
他被誉为“卧龙”,不仅智慧过人,更以其谋略和才华主导了刘备的事业。
诸葛亮出色地运筹帷幄,在战场上击败了曹操多次,使刘备得以立足新兴势力。
他的智慧和勇气相结合,为三国时代的战争格局注入了新的力量。
诸葛亮的才智在他的“隆中对”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他决定用火攻来破解曹操的连环计,以水灌进石井来破解楚河汉界的疑团,这些都是他聪明才智的体现。
与此同时,诸葛亮在战场上也同样英勇无比。
他亲自带领军队冲锋陷阵,为刘备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正是因为智勇双全的特质,使诸葛亮成为了三国演义中最受人推崇的人物之一。
二、赵云——刚烈中的智勇赵云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具有智勇双全形象的人物。
他拥有出众的谋略和英勇的勇气,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赵云以其刚烈不拔的性格闻名,他的智谋和勇猛并重,使他成为了故事中最令人称道的人物之一。
赵云以一骑当千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以一己之力击败了多个敌军。
他曾经单枪匹马地救出刘备,也曾在长坂坡上单枪匹马地追杀曹操。
这种勇敢的战斗精神使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拜的英雄。
除了英勇的形象,赵云也展现了出众的才智。
他在火烧赤壁的战争中提出“程昱”之计,使曹军在火势中陷入困境。
他还在洛阳之战中,通过捏住草人的策略成功迷惑了曹操,为刘备争取了有利时机。
赵云将智谋与勇气相结合,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三、周瑜——智勇双全的谋略家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位具有智勇双全人物形象的代表之一。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的谋略家,也是一个英勇无敌的将领。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郑振铎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说:“一部《三国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
”显然,诸葛亮是罗贯中所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
小说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无所不能的人物,带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其形象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忠君尽义、鞠躬尽瘁诸葛亮是蜀汉忠臣,也是千古忠君的典型。
无论对先君刘备还是后主刘禅,他都忠心耿耿。
诸葛亮之忠心,处处可见。
他自己曾言: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道出了自己的耿耿忠心。
他受刘备三顾之恩,“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在三国所有“顾命”大臣中,诸葛亮的担子最重,困难最多。
为了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改变蜀国不利的局面,寻找发展的出路,诸葛亮日夜思索,绞尽脑汁,施展计谋。
他对各方面工作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终日操劳,不得休息。
除全面担负全国的军政事务外,他还大事小事都抓,“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
诸葛亮不怕劳苦和染上疾病,亲自领兵南征,深入不毛之地。
在他领兵出发前,王连诚恳地劝谏说:“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诸葛亮认为平定南中,事关重要,不考虑个人安危,没有接受这一劝阻。
在长期北伐过程中,诸葛亮更是日理万机、兢兢业业,终于积劳成疾,最后病死于军中。
可谓“鞠躬尽瘁”。
诸葛亮的一生忠于国家的统一事业,义于高尚纯净的友谊,忠得一心不贰不掺半点杂质。
二.神机妙算、智慧超群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超群出众,已演化为智慧的化身。
这首先体现在其用兵为政,注重谋略上。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既能理政,又能带兵打仗,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兵不钝而利可全”。
统摄全局,审敌情,料敌势,识进取之缓急。
临阵对敌,能运奇谋,出奇兵。
如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描写是最为深刻的,他被描绘成了一位智谋过人、博古通今、严谨治军、涵养德行的辅国良才。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进行解读。
第一,诸葛亮的才学超群,智计无双。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表现出的智谋和才气是无人可比的。
他广泛涉猎神仙道士、史书经典,是当时的博学大才子,与汉代阮籍、杨修齐名。
诸葛亮的才华不仅仅只是博学多闻,更是体现在了治国方略和军事谋略上。
他曾留下名言“人算不如天算”,他主张依靠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而不是光凭人力而战。
第二,诸葛亮是一位极为严谨治军的将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主持军务极有条理和严谨性。
他强调备足军粮、精心筹划作战计划,并对军队的训练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确保将士们的素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另外,他在管理军队时,更是关爱部下,善待士兵,深得军队的爱戴和信任。
第三,诸葛亮是一位“仁者之师”。
他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中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学和严谨的治军才干,更是以温和、仁爱、严谨的态度获得了众人的尊重。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推崇仁道,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并常被战友赞誉为“百姓之父”。
第四,诸葛亮的形象还体现出了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精神价值。
他的德行和修养是中国道德思想的体现,敦睦周围现代世界,在矛盾重重的沉浸校园深造。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理想典范和正义代表,他不仅是一个谋士、将领,更是一个父亲、老师和慈善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仁爱之道。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人物的全面形象。
其才学超群、智计无双、治军严谨、仁者之师,以及精神道德至高无上的品行,使得他不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高度代表,也为后世人们树立了伟大的精神楷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辨析——兼论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

第三章
小说与历史中诸 葛亮形象的比较
小说与历史中诸葛亮形象的异同点
小说中诸葛亮形象:智慧、忠诚、谋略过人,善于用兵,能预知未来。 历史中诸葛亮形象: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于治理国家,长于战略规划。 异同点:小说中诸葛亮形象更加神秘和传奇,历史中诸葛亮形象更加真实和全面。 原因:小说创作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来吸引读者,历史记录则更加注重客观事实。
文学技巧:小说作者通过运用文学技巧,如描写、叙述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创作意图: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会影响其对历史人物的塑造。 读者接受:读者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会影响小说的创作和传播。
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小说人物通过艺 术手法展现历史 人物的性格特点 和行为逻辑,使 读者更深入地理
第四章
小说人物与历史 人物的辨析
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的联系与区别
添加标题
联系: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小说人物往往以历史人物为原型,通 过艺术加工来塑造形象。
添加标题
区别:小说人物是虚构的,其形象和故事情节往往取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标准,而历史人物是真 实存在的,其形象和事迹通过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得以流传。
解历史。
小说人物在文化 传承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能够 传递民族文化和 价值观,影响读 者的思想和行为。
历史人物是文化传 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 研究和传播,可以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民族认
同感和凝聚力。
小说人物与历史 人物的辨析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认 识和理解历史, 从而更好地传承 和发展民族文化。
智慧和谋略的代表 对忠诚和信义的坚守 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他是智者、谋士,更是一个耿直、忠诚的人。
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被作者塑造得十分完美,许多人把他当作偶像,对他的故事和行为深感钦佩。
在本文中,我将解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仁者无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让人赞叹的一点就是其仁德之轻世所难及。
他时常为民伸张正义,对待百姓宽容和善。
在《三国演义》中,每当黄巾军作乱或是魏蜀之间斗争的时候,他总是首先考虑的是百姓安危。
为了保障百姓的安全,他也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冒着生命之险去执行任务。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句名言:“仁者无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缺乏实际的执行力。
虽然他有着卓越的智慧,但有时候他的计谋并不一定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要么因为其他人的错误判断,要么因为时机不对,要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
这说明,即使再高明的策略也存在着失败和错误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吸取教训,不只要依靠智慧谋略,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谦虚谨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了他很强的谦虚谨慎精神。
他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他却一直深深地明白,人常在舞台高处,要守护自己的不骄不躁,钦佩他的人敬重他的精神。
在他的行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试图减少对自己的炫耀,试图用不起眼的方式取得胜利,用中庸而不出奇的手段获得胜利。
这表明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有所谓的“微不足道的英雄”存在。
忠诚坚定诸葛亮的忠诚度十分高,在故事中他始终是刘备的忠实军师。
即便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他依然把对我主的忠诚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上,为了不负赤壁之约一战之约,他坚定地挂好了锦囊,依然坚信着战争的胜利,为刘备的事业前进的路上扼守着关键的节点。
他的人物形象在此时显然表现出了忠诚和坚定,没有后悔,也不怕胜利,相信历史上的人物都深深爱着他们的国家和人民。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评价800字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评价800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极富智慧、谋略和胆识的人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广受赞誉。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一、卓越的谋略家诸葛亮以谋略著称,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迅速找到最佳的策略。
无论是草船借箭、空城计,还是七擒孟获、智取汉中,都展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策略。
在危难之中,他能够冷静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忠诚的辅臣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扶持是显而易见的。
他始终把刘备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地为其谋划。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承担了辅佐后主刘禅的重任,对国家大事尽心尽力,丝毫不懈怠。
他的忠诚和付出为蜀汉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知人善任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和经验。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和特点,并根据其优点分配任务。
例如,他重用关羽、张飞等猛将,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又如,他发掘并重用姜维、马谡等人才,为蜀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继者。
四、卓越的政治家诸葛亮不仅在军事谋略上有着过人之处,他在政治治理上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农业,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蜀汉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外交家诸葛亮以机智、敏锐的外交手腕著称。
他多次出使魏、吴等国,与各方进行外交谈判,成功化解了许多危机。
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为蜀汉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然而,人无完人,诸葛亮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例如在对待马谡的问题上,他没有听取刘备的意见,对马谡委以重任,最终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他在处理与魏延的关系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谋略和胆识的人物。
他的忠诚、付出和才能为蜀汉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他的形象是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在《三国演义》名著中,诸葛亮人物形象是忠心不二,其个人能力较为突出,足智多谋是人们对诸葛亮的普遍印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形象特征,欢迎阅读。
忠臣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以忠臣的形象出现在书中,无论是对刘备,还是对刘婵,此人物均是忠心耿耿,未作出逾越臣子关系的行为。
从白帝城托孤典故中,刘备临终前,将蜀国和刘婵托付给诸葛亮,并言道“刘婵不行则取而代之”,刘备听罢手足无措,立即表忠心。
有人解读刘备行为说此举是试探诸葛亮,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以刘备对诸葛亮为人的了解,或许仅仅是在交代后事。
从刘备后期的种.种行为来看,包括平定南蛮与北伐曹魏等,其是替刘备实施未完的战略,为蜀汉生存打基础。
《三国演义》在初中课本中就已经出现,初读时觉得诸葛亮如同神一般,再读时则被诸葛亮之忠心所感染,不禁赞叹此人之大义。
事功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事功形象,主要表现在足智多谋方面。
世人给诸葛亮贴的标签包括运筹帷幄、足智多谋、能谋善断等,诸葛亮善用计谋,和司马懿、鲁肃、姜维等用计高手相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可以说是技压群雄。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解读,认为正是由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使得蜀汉维持多年。
从文章中能够看出诸葛亮的军师形象,以第36回为例,从“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1]。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等语段中能够看出,诸葛亮之智慧备受称道,当刘备知晓后,隧即前往求才,便有了“三顾茅庐”之说。
当诸葛亮听过刘备简单陈述后,能够清晰并且简明扼要为刘备理清大局,并且提出联吴抗曹之策,不难看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刚毅形象通过学习《三国演义》,能够解读出诸葛亮不仅能文,而且善武。
与电视荧屏中诸葛亮的文弱形象不同,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既是文人志士,也是刚毅勇猛的代表。
虽然在作者笔下诸葛亮没有张飞和关羽等武将那般勇猛,但诸葛亮刚毅勇猛之气十足,是由内而发的,伴随着才智表现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
答: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下是对诸葛亮的一些具体描写:
1. 外貌描述: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人物。
他身着长袍,头戴纶巾,形象飘逸。
2. 性格特点:诸葛亮性格沉稳,善于思考,富有智慧。
他对待事情总是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形势,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3. 政治才能:诸葛亮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才能。
他协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
他善于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深受人民爱戴。
4. 军事才能: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分析敌情,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战略。
他指挥的战役往往能够以少胜多,展现出他的军事智慧。
5. 文化素养:诸葛亮也是一位文化素养很高的学者。
他精通诗词歌赋,善于书法绘画,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智慧、勇敢、忠诚、有远见的英雄人物。
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被塑造成一个智谋卓越、忠诚义气的形象。
本文将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展开探讨,通过分析其才智、人格魅力以及影响力等方面,以全面解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1. 才智卓越诸葛亮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超的智谋成为三国时期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出谋划策,决胜千里”的形象。
他善于用兵、善于治国,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在赤壁之战、定军山大战等战役中,诸葛亮的智谋和谋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了蜀国的重要支撑力量。
2. 忠诚义气诸葛亮对刘备和蜀国的忠诚和拯救,成为他形象的一大特点。
他在刘备生前,一直全力辅佐刘备维护蜀国的利益,尽心竭力地为刘备出谋划策;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则竭尽全力继承刘备遗志,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对抗吴国和曹魏的侵略,坚定地维护蜀国的领土和利益。
3. 仁德风范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高尚的品德和仁德风范上。
他是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君子,对待部下、百姓都十分宽厚仁慈。
他在治国时,提倡“法令淑于志,刑罚省于事”,倡导仁政,深得蜀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在文人墨客和百姓眼中,诸葛亮更是具备儒家仁德风范的代表人物。
4. 影响力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的智谋和忠诚义气为蜀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蜀国在三国时期的一大支柱。
他的形象也在后世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
在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中,诸葛亮的形象一直备受推崇,并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位伟大的始终受尊敬的人物。
总结起来,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他的才智卓越、忠诚义气、仁德风范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塑造了他在我国历史与文化中的不朽形象。
他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也在后世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
5. 谋国策略诸葛亮以其出色的谋略和治国策略,使得蜀汉在他的治理下获得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人物形象中最突出的一位。
他被赞誉为“卧龙先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不但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色,而且他的优秀品质和思想也使他成为了真正的智者。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首先,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非常突出。
他的形象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他的聪明睿智。
作为智者的代表之一,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惊人智慧和深刻道德的人物。
他经常使用诡计和谋略加强蜀国的地位,保持其与魏国和吴国之间相对的平衡。
他的智慧被广泛地赞誉,被称为“卧龙计”。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其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体格特征也非常突出。
据说他的身高超过两米,并且他的胸部和肩膀非常魁梧,这使他成为了一位令人畏惧的战士。
他有着一张非常刻板的脸,刻板面孔和沉着而睿智的眼神都成为了他的标志性特征。
最后,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格特征也非常突出。
他的智慧、聪明和卓越的谋略与他的高尚品格、诚实和正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了历史上伟大智者的典范。
他的荣誉、正义和忠诚给他的生命赋予了真正的意义。
因此,扮演诸葛亮的演员也被要求具有一种高尚的品格和激情。
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个巨大的诸葛亮像出现在演出中,正乘着一尊巨龙雕像。
“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形象既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标志,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表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慧和激情,以及高尚的品格和行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智者,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影响。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包括聪明、坚定、谦虚等方面。
他不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高尚的品格表现者。
他的形象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这部作品以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势力之间的斗争。
在这部小说中,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智慧、忠诚、勇敢的人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象征。
首先,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智慧过人的谋士。
他精通兵法、策略,能够制定出一系列精密的计划来击败敌人。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他利用东风火攻,成功地烧毁了曹军的战船,从而为刘备和孙权联军取得了胜利。
此外,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器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其次,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忠诚的人。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主公。
例如,在定军山一役中,他为了保护刘备的安全,独自一人抵挡住了张飞和关羽的攻击。
虽然最终不幸身亡,但他的忠诚精神感动了后人。
再次,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勇敢的人。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不畏强敌。
例如,在街亭之战中,他带领蜀军与魏军展开激战,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敌军。
此外,他还在五丈原上与司马懿展开了一场智勇双全的战斗。
最后,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他不骄不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例如,在攻打西川时,他曾多次咨询刘备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
此外,他还经常向
下属请教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多才多艺、忠诚勇敢、谦虚谨慎的形象。
他的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一直被大家所传颂和喜爱的人物,被人称为智慧的化身。
特别是蜀汉的兴衰,三国之间的每一次重大军事、政治斗争,几乎都与诸葛亮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充分显示了诸葛亮不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在技术发明上有巧妙的构想,而且在文学素养上也无不体现着他的高尚情操。
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扼要的分析:一、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在辅助刘备建立蜀国之后,他采取了打击豪强、任人唯贤、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方针政策,这些方针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帮助刘备确定联孙抗曹的方案。
联孙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主张,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层关系,建立起了联盟从而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初步形势。
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从政治利益角度向孙权说出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为联刘抗曹奠定了基础从而取得了战役胜利。
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总算有了荆州作为立足之地,诸葛亮又开始将眼光投向了益州,益州的谋取将会进一步巩固赤壁之战后的成果。
蜀国建立之后诸葛亮做为蜀国的丞相,更是以吸引人才、团结内部、激励群臣、搞好民族关系为主要政治手段。
其中选贤任能是诸葛亮治国的首要措施,他坚决摈除用人唯亲的做法,为了招纳贤士,他在成都筑起了招贤台,广揽人才,他先后提拔了杨洪、何祗等人,当时是最受老百姓称道的。
诸葛亮也把严明法令、整顿吏治放在首位,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政治局面。
经过诸葛亮大力整治,蜀汉朝廷法威大振,政令严明,官吏不敢作恶,百姓人人向善,“道不拾遗,风化肃然” ,从而提高了各级官吏的积极性。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民思念他,几十年不曾稍减,史家说:犹如西周人民思念召公。
诸葛亮的品质作风,无疑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备受人们敬仰和赞赏的人物。
他以卓越的智慧、深思熟虑的决策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汉族智者的代表。
首先,诸葛亮的智慧是他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他精通兵法、政治、治国之道,能够在复杂的战争和政治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他熟知天文地理,善于运用兵器,曾多次以少胜多,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其次,诸葛亮充满爱国之心,忠诚于蜀国。
他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为蜀国效力,为保护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断努力。
他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还深得人民的爱戴。
此外,诸葛亮的谦虚和勤奋也是他的突出特点。
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常常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和实践,从不骄傲自满。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体而言,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者。
他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得十分丰满。
他的智慧、爱国之心、谦虚和勤奋等特点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传世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姓名:学校:学号:班级:摘要 (2)一、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 (2)二、具有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的智慧才能 (3)三、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 (6)四、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6)注释 (9)参考文献 (10)【摘要】: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神化了的一个主要人物,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一直为广大群众所传颂和喜爱的人物。
诸葛亮有着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谦虚谨慎、严于责己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供肤浅的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形象在我国古典名著中,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不仅是最早出现的长篇章回小说,而且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其宏大磅礴的历史布局,纷繁复杂的人物角色,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名著中,作者一反《三国志》“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记载,而将他写成治戎与奇谋兼长、理民之才干与为将之谋略皆高的全才,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
诸葛亮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神鬼莫测的谋略智慧、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赢得了古今许多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多年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从他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谦虚谨慎、严于责己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等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供肤浅的借鉴.一、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十年中,也是诸葛亮成长完善的重要时期。
他摆脱许多的束缚,精心研习各类经典并大量阅读。
《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学习方法提到过一句: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
这三人,是指徐庶、石广元、孟公威。
诸葛亮以独特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中国一贯陈腐的学习观念。
这与诸葛亮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务实的态度有关。
对他而言,知识与学问,不是用来卖弄和应试的,而是帮助他在日后运用的。
在《三顾茅庐》中,刘备就在南阳的田间听到耕种的农民们高唱优雅的歌曲,他很惊讶这些农夫竟可以唱出如此高雅的田园歌曲,而农夫们告诉他,这些歌曲都是隆中的那位“卧龙”先生所做。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隐居时的诸葛亮,是和这些农民们有深入接触的,他们一起劳动和耕种。
在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他也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也与他一贯事必躬亲的行事风格相一致。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诸葛亮有机会可以和广大的下层人民交流接触,并体味生产劳动的艰辛。
对诸葛亮来说,这无疑是他非常重要的生活磨练和心理磨练。
孔明以经世致用为己任,匡扶社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农工算计、医卜星相、兵器机械等都有相当的研究。
诸葛亮不仅具有高远的理想和强烈的政治抱负,“志在靖乱”,而且积极进取,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行动百折不挠,直到累死在前沿阵地。
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如失荆州、败夷陵、刘备死、南中乱、多次出征祁山而无功。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和总结.二、具有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的智慧才能。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不渝的节操、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慧和忠贞的典型。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他是“古今来贤相第一奇人”,把他的“智”与曹操的“奸”、关羽的“义”并称为“三绝”;鲁迅评价说:妆诸葛亮之智近于妖。
诸葛亮作为一个贤相,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霸业奋斗了一生。
蜀汉的兴衰,三国之间的每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斗争,几乎都与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显示了其经天纬地之才和其精通军事、政治、外交的才能。
作为一个杰出的的政治家,诸葛亮在辅助刘备建立蜀国、打击豪强、任人唯贤、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从三十八回谈起,书的作者为突出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一开场就把他给描绘了出来。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1]接着作者把玄德等人渴求拜见大贤的心情表露出来。
诸葛亮初见刘备时便提出了拒蜀、联吴、抗魏的长远战略思想,显露了一个政治家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2]他所预见的这些情况是否正硧呢?是否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作者接着就把诸葛亮超人智慧展现开来,博望坡一仗,曹操令夏候惇带十万人马进犯当时只有几千人的新野,企图把刘备扼杀在摇篮之中。
诸葛亮分析了敌情,利用了敌人的弱点,巧伏奇兵,以少胜多,将曹军杀得大败而逃。
孙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做为一个军事家的诸葛亮深知其中的奥妙,为保全实力,避免被曹军吞没,他采取了联吴抗曹的策略,以实现取荆州、占西川的目标。
在分析了敌情后,诸葛亮只身入吴,先以博大精深的知识和口若悬河的雄才驳倒了吴中众多谋士,巧言说服孙权,智激周瑜,使吴蜀两国确立了联盟关系,终于在赤壁之战中使曹军败北。
在争夺荆州之事上,诸葛亮显示了超人的手段,周瑜发现了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便处处先发制人,企图达到除去诸葛亮的目的。
诸葛亮为保全大局,采取了既斗争又联合的策略,使周瑜损兵折将,在争夺荆州城池时还中了一箭。
周瑜先后使用了“美人计”、“假途灭虢之计”,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周瑜最后病急交加,命丧黄泉,并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死后,为保证联盟不被破坏,诸葛亮冒生命危险去吴国吊丧,使吴国又与蜀国重归于好,从而表现了诸葛亮的外交才能和过人的胆识。
在六十回张松献图的事情上,也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政治家的智慧,他深知西川是刘备立足的必争之地,但是曹操、孙权也认识到占领西川的重要性,恰巧张松又是西川一个要弃暗投明的要员,所以他事先就派去了间谍刺探军情,当他得知张松在曹操处碰壁之后,立即派人远道迎接张松,用仁义之心感动了张松,使其把西川的地图献于刘备,实现了刘备多年夺取西川的夙愿。
街亭本是夺取中原时的咽喉要地,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失去街亭,因此丧失了进取中原的有利战机,诸葛亮又使用空城计使司马懿兵退千里,没有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勇气是很难做到的。
做为汉承相的诸葛亮,他之所以要为汉家天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除了有封建的正统思想之外,其原因是: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和“托孤”之重,他竭忠尽智,从博望坡到五丈原,为蜀汉霸业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3]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虽然书中某些地方对他的智慧进行了神化般的描写,但他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表现出的宽容和睦的外交家风采方面还是说明了他智慧。
蜀汉建国之后,刘备不听诸葛亮的苦劝,坚持要给二弟关羽报仇,以致夷陵大败,身死白帝城。
蜀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南中各路豪强又先后起兵叛乱,一时间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非但如此,叛军还煽动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乘机叛乱。
为了安定蜀国后方,诸葛亮亲率大军征讨,制定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来平定叛乱。
南王孟获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当地影响甚广。
为了能使孟获从内心诚服,诸葛亮又一次开创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将孟获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
诸葛亮恩威并施,折服了孟获,也赢得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民心。
为后来的以夷制夷,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的外交风采的篇章还有很多,如第四十三回的“舌战群儒”和第四十四回的“智激周瑜”。
如曹操取得荆州南下时,诸葛亮已经历过战争,对敌我双方的长处和弱点都已作了比较,而诸葛亮在其它的战争中之所以取胜,也是由于他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的结果;如在几次战争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知道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诸葛亮不但善于分析情况,而且善于解决问题,他不但满腹经纶,而且善于组织,他运筹帷幄,料事如神,又安详沉着,指挥若定,使诸葛亮成为了智慧的化身。
因此,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正确判断来源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锻炼一个人。
三、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
国家的强大,必须具有健全的法令和制度,也要靠执政者的仁政,在诸葛亮身上可以说两者都具备,做为统治者的一员更重要的是具有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
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也说“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我们以博望坡初用兵为例:曹操差夏候惇率兵十万,杀奔新野,为解新野之急,诸葛亮第一件事并不是如何调兵,而是如何用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
由于剑印的确立,才使关、张二将用心,才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
李严是蜀国托孤重臣之一,他在一次督运粮草、器械中误了期限,为了逃脱罪责,竟假传皇上诏令命诸葛亮退兵,诸葛亮了解李严为一已之故废国家大事,立即予以严厉处分,李言被“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
而李严的独生子李丰有才能,他又任命李丰为长史。
诸葛亮之所以法度严明,还在于他的以身作则。
马谡做为一个军事要员,在街亭之战中,由于居功自傲、刚愎自用,不听王平劝告,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导致进取中原计划的破灭,针对此事,诸葛亮并没因马谡是重臣,又与自己私交甚密而废军法,最终挥泪斩死马谡。
用孔明的话说:“昔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
”[4]而他的哭也体现出了他对汉室的忠贞:“吾非为马谡而哭。
吾想先帝在白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今果应此言。
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5]而诸葛亮对此次战争的失误,不是只追究他人的责任了事,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他意识到这次战争的计划失误,是用人不当,为能使军法严明,他自作表文,令蒋琬申奏君主,请自贬承相之职。
诸葛亮还知人善用,推举有才有志的人出来为官,那怕是敌方阵营中的人才,他也要千方百计收他归顺,象老黄忠、魏延,最令人称颂的是计收姜维这个有智之士,都显示出他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