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4fa7bafc4ffe473368abcc.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主题思想】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二、简答题:1、仔细品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说说“聚”“怒”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答:“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
“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答: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3、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3b61e169eae009581becdb.png)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https://img.taocdn.com/s3/m/3c4228ad581b6bd97e19ea48.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作者】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背景】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
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
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主题思想】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3dc76289eb172ded63b7b9.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一、理解性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解析】A、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
2、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是说从秦汉旧址经过很伤心。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解析】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三、简答题:1、仔细品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说说“聚”“怒”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https://img.taocdn.com/s3/m/e45b398b453610661fd9f41a.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主题思想】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解析】A、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
2、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必考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必考题:山坡羊·潼关怀古](https://img.taocdn.com/s3/m/051ca02c866fb84ae45c8da1.png)
第二节:说明文专题
课程特色: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该课程两个 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 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 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 5—7 级学生 赠送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 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 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
课程特色: 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
《原创作文·专题突破》
第八讲:文章中材料的搭配。
课程特色: 孩子的作文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语言不生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 90%以上的各类作文问题,其实都是以上三大现状的延伸,作文训练营紧紧 地抓住了这三大问题,进行专题突破式提高。 适合学员 写作不知如何下手而又急需快速突破的 3—6 级学生 赠送
《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 版)》
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
课程特色: 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
评得失。 适合学员 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 赠送
《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
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
课程特色: 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 评得失。 适合学员 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 赠送
适合学员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
赠送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 140 字》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226674e2bd960591c67722.png)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aa39fa312b3169a551a424.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解析】A、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
2、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是说从秦汉旧址经过很伤心。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解析】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潼关》谭嗣同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潼关》谭嗣同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https://img.taocdn.com/s3/m/c094b75eda38376bae1fae82.png)
《潼关》谭嗣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诗】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二、赏析简答题: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答: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4、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答: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山坡羊 潼关怀古》 情境默写训练
![《山坡羊 潼关怀古》 情境默写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34513e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f.png)
4.建筑旧迹见证历史兴衰,《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宫殿被焚的惋惜:《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昔盛今衰的落差。
5.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把河水拟人化,倾注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悲愤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昔日繁华已是过眼云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极写潼关是群山重重包围、黄河怒涛汹涌的险隘之处,“____________”之感便油然而生;但作者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不禁发出深沉感慨,即使像秦王朝那样强大的统治势力最终也要遭遇“____________”的惨烈结果。
答案:1.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可怜焦土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波涛如怒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6.山河表里潼关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c90bb30b4e767f5bcfce2c.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选择题一、理解性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解析】A、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
2、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是说从秦汉旧址经过很伤心。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解析】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3、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3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3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bd3d1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b.png)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3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作者通过描写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表达了自己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这首散曲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实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
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
意蕴深邃,感情沉郁。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的气势。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聚”“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和灵性,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
第二层(四至七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是作者对几千年历史所作的概括和评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主题】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写法】①写景境界阔大,气势宏伟;②议论深刻,颇具特色。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
7.①张养浩②聚③怒8.①曲牌名②题目9.①视角②听觉10.①历代王朝的兴亡②劳动人民的苦难(三)简答题11.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12.“兴,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3cfd8a26925c52cc5bfb4.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解析】A、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
2、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是说从秦汉旧址经过很伤心。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解析】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习题及答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159aaf12d2af90242e6c1.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作者】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主题思想】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赏析】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山坡羊》是一首怀古小令,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起笔一“聚”一“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因此开头三句可视为一种历史“空间”的制造和历史“意象”的再现。
材料24 《山坡羊》《己亥杂诗》-2021年高考语文早读默写材料
![材料24 《山坡羊》《己亥杂诗》-2021年高考语文早读默写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1955a4be2bd960590c677da.png)
高三语文早读默写材料(二十四)编制:李洁雄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歌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狭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
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伤心。
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
1、仔细品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说说“聚”“怒”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答:“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
“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答: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3、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
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