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理论专题优秀课件
《教育基本理论》课件
教育是关于培养和发展人的过程,以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 潜力,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教育的定义
培养和发展人
知识和能力
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系统的 活动,培养和发展社会成员的 智力、德育、身体等各个方面。
教育使学生能够想方设法获取 知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 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2
促进社会发展
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培训机会,使人们在可持续和智能城市、更好的教育和其他方面 做出贡献。
3
发现和利用机会
教育能够让人更自信、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技能,抓住更多的机会,实现更大的梦想。
结论
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在职业和生活方面取得成功。它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教育应 该涵盖个人的身心、智力、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灵活性、交互性和适应性。 最后,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的技能、促进社会发展和发现和利用机会。
成功和发展
教育提供了许多工具,帮助学 生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在生活 和职业方面的成功。
教育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确保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2
个人和社会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相关知识和工具,以应对现实 生活中的问题。
3
道德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包括一般学科的教育,还包括塑造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让他们成为 更好和更有贡献的公民。
Hale Waihona Puke 教育的方法个性化教学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以满足 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要求。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 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取得更 好的成果。
移动学习
《教育基本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科的总称 1.原理类: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等。 2.历史类:本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 3.趋势类:教育未来学。 4.宏观研究类:教育政策学、教育行政学、教
育人口学等。 5.学校整体研究类: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类别
学校的教育研究。如:学前教育学、中学教育 学、高等教育学等。
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6
等等
20
五、教育的形态
1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2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3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
信息社会的教育
21
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 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 构及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17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 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含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含了信息选择、传递、反馈的形式。
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
组织形式。
18
你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讨论)
19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质量 同伴关系 课外活动 课业负担 办学条件 校规校纪、学校声望 、 学生评价、学校风气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
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以影 响学习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 社会活动。
14
三、教育要素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
15
教育者
不同的定义,人们对教育者外延的理解 也不相同。
我们的理解:教育者是有明确的教育目 的、能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 促使个体社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 使命的人,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 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 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教师教育理论专题PPT教学课件
2020/12/11
12
二、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
当代教师和古代教师的本质与 区别
多功能性;
专门性;
高素质性;
发展性 2020/12/11
13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
的职业
2020/12/11
14
当代教师的职业角色
学习者和学者 知识的传播者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朋友
31
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又叫广域课程。把几门学科的教 材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
核心课程,主张以社会为中心,这个中心 就叫做核心
2020/12/11
32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学校校园中存在三类隐性课程: 物质性隐性课程 制度性隐性课程 心理性隐性课程
2020/12/11
29
2、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教材 一纲多本
2020/12/11
30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
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 学科 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
2020/12/11
2020/12/11
17
叶澜“自我更新”取向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020/12/11
18
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2020/12/11
19
当代教师应的基本素养
教师教育理论专题
《关于教育理论》课件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总结词
教育在社会分层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不同的资源和机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
详细描述
教育系统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不同教育程度的个体在 社会中获得不同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形成社会分层。教育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和收入水平。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性化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提高教育 质量和效益。
04
教育评价与改革
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框架
教育评价的理论框架包括目标导向、过程导向和主体取向等 ,这些理论框架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关于教育理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教育理论概述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课程与教学理论 • 教育评价与改革 •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教育理论概述
教育理论的概念与定义
总结词
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抽象概括,是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思想 的体系。
详细描述
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3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理论主张,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评价
方法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课程与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 ,而教学则要贯彻课程设计的理念和要求。
教育理论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对教育现象和 教育实践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实践提 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的建立又是国家教育制度化的开始。
清末1904年癸卯年,著名教育家张之洞推行制定癸卯学制。癸 卯学制的颁布意味着我国教育走向制度化。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结构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2、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与人文 科学课程 3、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 4、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四、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信息素养的养成 •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2.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 •教育内容上体现基础性、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自主地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 •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注重过程性和全面的评价,鼓励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教育意图、结果。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追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课程目标:各学习领域或科目的意愿与任务。 •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计划结果。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
第六章 教学理论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学校执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育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改造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教育学概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社会发展目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德育原理与方法论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相互渗透,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人的发展规律和心理机制的理论支持。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相似之处,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社会结构、文化、人口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价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教育的发展教育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等阶段,不断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教育与人口、生态的关系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教育对人口质量的影响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教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全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01020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生理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能力。
教育基本理论ppt课件
“currere”的意思是“跑道”,最初,人们重视的是
“道”,当今,人们重视的是“跑”。
课程概念的变化:名词的课程→动词的课程
贺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育学
2. 课程的定义
课程
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
排。
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 教学科目) 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活动的总和。 如大学课程,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等。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课程,即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外
贺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育学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按课程的纵向结构特征不同分) 直线式课程:是指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 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 重复的课程。
螺旋式课程:是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在不 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使学科内容不断拓 展与加深的课程。
贺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育学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贺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育学
活动(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 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 特点:重视儿童兴趣与需要;重视教材的心 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 备。 [优点]活动课程注重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 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 学和教育,促进儿童积极学习。 [缺点]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和知识本身 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 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语等。
贺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育学
3.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贺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育学
学科课程与活动(经验)课程
(按课程结构的根本形式分) 学科课程:是指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 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 成为学科。 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 重视教 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 [优点]学科课程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缺点]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 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又叫广域课程。把几门学科的教 材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
核心课程,主张以社会为中心,这个中心 就叫做核心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学校校园中存在三类隐性课程: 物质性隐性课程 制度性隐性课程 心理性隐性课程
4、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 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 校本课程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的组织与构成 1、课程目标 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 教育目的 课程总目标 课程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体系
2、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教材 一纲多本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
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 学科 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政治民主化 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五)教育目的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 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 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社会本位论: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富勒和鲍恩(F.Fuller& O.Brown)
从教前关注阶段 早期求生阶段 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叶澜“自我更新”取向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
(四)当代教学理论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 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 (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以讲授法占主导地位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华生,斯金纳 程序教学理论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 (3)程序教学的方法 程序教学法 “直线式 “分支式
教师教育理论专题
内容提纲
一、关于教育 二、教师与学生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四、德育与班主任
一、关于教育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社会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
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 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 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个体定义 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的实践活动。
3、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价值: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 教育者 2、学习者(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区别 多功能性; 专门性; 高素质性; 发展性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
的职业
当代教师的职业角色
学习者和学者 知识的传播者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朋友
(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自我的形成
价的课程
(三)课程改革 课程的多样化(或微型化) 课程的乡土化(或实用化) 课程的个别化(或个性化) 课程的综合化(或学际化)
我国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促进课程的适应性Βιβλιοθήκη 课程管理的民 主化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地、 有个性地发展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 课程向学校日常生活的回归
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 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课堂的组织环境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 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 当代教师和古代教师的本质与
和务实的人生观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问题增多
(四)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和阶段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 整体性
(五)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 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领导方式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教育内容:课程与生活、课程资源 教育形式:教学方法、物质条件
(三)教育的形态
1、教育系统 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2、教育空间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时间 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
息社会教育
(四)教育的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 个体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与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当代教师应的基本素养
高尚的师德 现代人的素质 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素养
(三)学生的本质特点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生理成熟期提前 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