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表格教案 课改教案 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8 木兰诗精品教案(表格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8 木兰诗精品教案(表格版)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读准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 燕.山(yān)
字音 啾.啾(ji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策勋.(xūn)
霍.霍(huò)
阿姊.(zǐ) 云鬓.(bìn)
赏赐百千强.:有余。
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课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 1979 年版)。其产生 前
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 预
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 习 写作
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 背景
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
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
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
黑山、燕然山一带。
文体 知识
乐府 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 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 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够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3. 能够分析并欣赏《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

2. 学会使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花木兰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木兰诗》全文2.2 教学重点1. 《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花木兰的形象分析。

2.3 教学难点1. 《木兰诗》的古文理解和翻译。

2. 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花木兰的形象特点。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古文翻译问题。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诗歌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木兰诗》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3.5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花木兰的忠诚和勇敢精神。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写一篇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第五章: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1.1 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和背诵情况。

1.2 学生对花木兰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1.3 学生对《木兰诗》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2. 教学改进措施2.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最新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最新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木兰诗》新课标教案篇一初中语文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1.教师带表情范背。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

十二转的转就读zhuagrave;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aacute;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

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

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

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

木兰诗教案板书设计

木兰诗教案板书设计

木兰诗教案板书设计木兰诗教案板书设计【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木兰诗》表格式教案

《木兰诗》表格式教案

《木兰诗》表格式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结构和意义;2. 掌握诗歌的表演技巧和朗诵技巧;3.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木兰诗》的主题;2. 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3. 练习诗歌的朗诵技巧;4. 进行诗歌的表演创作。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中隐含的思想和意义;2. 进行诗歌的表演创作。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 《木兰诗》的课件或纸本;3. 学生准备的表演服装和道具;4. 讲解诗歌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的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播放一段《木兰诗》的配乐,营造出古代战争场景的氛围。

2. 教师呈现《木兰诗》的标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分析理解:1. 教师按照诗歌的内容,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木兰诗》,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抒情和主题。

语言特点:1. 呈现《木兰诗》的语言特点的PPT或教案,讲解“三叠”的韵律和“双调”的格律。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中的音乐韵律和节奏感。

朗诵表演:1. 教师给学生讲解朗诵诗歌的基本技巧,例如声音的掌握、节奏的把握、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表演创作:1. 学生根据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的表演创作。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如独白、舞蹈、朗诵等,并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

3. 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并进行互动和评价。

总结回顾: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表扬优秀者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认识。

2. 要求学生根据《木兰诗》的表演创作经验,选择并准备一篇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个人表演。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能够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3. 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使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木兰的英勇和忠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2.2.1 朗读《木兰诗》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2 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背诵和理解,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3.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角色扮演或创意表演,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4.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解析和表演,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木兰诗》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5.2 文化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增强对诗歌背景的了解。

5.3 课后讨论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讨论和反思,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木兰诗》原文和相关注释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

6.2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语文教材《木兰诗》 教案设计

语文教材《木兰诗》 教案设计

语文教材《木兰诗》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木兰诗》,感受花木兰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的英雄事迹。

2.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特点,领会花木兰的勇敢和智慧。

2.3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领会花木兰的勇敢和智慧。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2 讲解法教师对诗歌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3 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3 讲解课文教师对诗歌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4 互动讨论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花木兰的勇敢和智慧。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学生抄写《木兰诗》,加强记忆。

5.2 预习下节课内容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课文和预习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课堂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与《木兰诗》相关的其他故事或传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7.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花木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花木兰的形象和故事。

7.3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花木兰为题材的诗歌或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出诗的大意;(3)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诗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学习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孝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观念;(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出诗的大意;3. 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特殊词语的解释和翻译;2. 诗中寓意深刻的句子和段落的解读;3. 花木兰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相关背景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小组讨论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2)引导学生回顾《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诗中的生字词,并做好笔记。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诗的大意;(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翻译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根据课堂学习,回家向家长讲述《木兰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7. 板书设计:《木兰诗》主题:勇敢、善良、孝顺人物:花木兰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方面。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木兰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学习汉语拼音、笔画以及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感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理解艺术的美。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

二、教学重点1. 熟读《木兰诗》的内容,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字形等技巧朗诵古诗,培养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木兰诗》的五言绝句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从诗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综合教学法。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背诵,熟练掌握古诗的语音语调和字形,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播放“《木兰诗》动画片”,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2)提问:“你们都知道《花木兰》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能引申出哪些文艺作品吗?”(3)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学习环节(1)阅读《木兰诗》。

(2)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跟读并掌握其语音语调和字形。

(3)给学生时间背诵《木兰诗》。

(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和创作。

3. 总结环节(1)让学生分享自己背诵的《木兰诗》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3)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总结,强调古诗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木兰诗》。

2.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木兰诗》的感受和认识。

3. 创作一首古诗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1.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

10木兰诗表格教案_课改教案_教学设计_作业布置

10木兰诗表格教案_课改教案_教学设计_作业布置
4.诗中两次写“不闻……但闻”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目的何在?这样的复沓形式诗中还有哪些?
5.研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如“出郭相扶将”是爷娘互相搀扶还是见了木兰一块儿扶?再如结尾为何要写到雄兔和雌兔,跟人物有什么关系?“扑朔迷离”的成语是什么意思等等。
四、民歌的特点是民间流传许久的故事,经文人整理所得,充满传奇色彩是众人的智慧结晶,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国迪士尼再创造的“花木兰”动画片更具有超凡的想像。因此我们也来一次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2、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检查课堂听讲情况,以及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默写
感受英雄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课后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默写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答案略)
2.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好处?(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说将军都战死,壮士都归家了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错着来理解?
1、自编4-5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木兰诗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

木兰诗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

八作业布置课后自测题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导入:1、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有过许多的巾帼英雄留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昨天我们已经布置了收集的任务,请大家将你收集到的内容拿出来进行交流。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中唱的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谁来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花木兰?二、作品及背景知识介绍。

1、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2、《“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我国历史中的巾帼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穆桂英、刘胡兰、秋瑾、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学生简单谈谈对花木兰的认识学生倾听,记忆“双璧”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

请学生代表把本课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同学学习。

唧唧又唧唧的声音传来,木兰正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在不住地叹息。

问木兰想起了什么,问木兰思念着什么。

木兰没有想什么,木兰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到征兵的文书,可汗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赏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本环节重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通过思考问题借助注释逐句理解情节,理清故事。

当:对着惟:只,只有何所思:想什么事情军帖:征兵文告十二卷:很多卷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买鞍鞯旦:早晨辞:辞别去:离开闻:听见但:只,只有戎机:军事,战争若:像朔气:北方的寒气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相扶将:相互搀扶向:对着著:穿皆:都扑朔:脚步跳跃迷离:目光模糊的样子走:傍:靠着,贴着安能:怎么能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去从军打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 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木兰诗》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 鉴赏《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木兰诗》。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木兰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简介《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回顾《木兰诗》的故事情节,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诗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如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

(2)讨论《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

(2)解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选取相关题目,进行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木兰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探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差异。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hàn)大点兵B.朔.(sù)气传金柝C.策勋十二转.(zhuǎn)D.著.(zhù)我旧时裳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买) 关山度.若飞(越过)B.问女何所忆.(思念) 旦.辞爷娘去(早晨)C.万里赴戎机..(战事) 愿驰.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出郭.相扶将B.军书十二..卷C.问女何所思.D.赏赐百千强.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能力提升全练5.阅读《木兰诗》,完成(1)—(2)题。

(4分)(1)【学科素养·审美创造】(2023河南平顶山郏县期中,1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四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请简要赏析。

(2分)(Y7202003)答:(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2023江苏镇江句容华阳月考,15,★★☆)木兰战功赫赫,却执意辞官还乡。

这样写对塑造木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Y7202001)答:6.【新考法·对比阅读】(2023福建龙岩永定期中改编,10—1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题。

(15分)[甲]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3)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了解其品质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木兰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探讨木兰的形象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3)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手段,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2)学习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忠诚,培养优秀的品质;(3)认识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3)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了解其品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3)深入理解木兰的品质和所蕴含的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简介《木兰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和品质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2)解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3)深入剖析木兰的品质和所蕴含的价值观。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并背诵《木兰诗》;(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学习和作业要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3. 调查了解有关木兰的其他文学作品或传说,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木兰形象的分析和理解;4. 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木兰诗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

木兰诗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

木兰诗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掌握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1.2 教学内容介绍《木兰诗》的产生背景及作者简介分析《木兰诗》的文学价值及历史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步骤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分析《木兰诗》的文学价值及历史意义学生提问、讨论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掌握《木兰诗》的诗歌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的诗歌结构,包括韵律、节奏等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4 教学步骤分析《木兰诗》的诗歌结构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学生提问、讨论第三章:词语解释3.1 教学目标掌握《木兰诗》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3.2 教学内容解释《木兰诗》中的重点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生僻词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解释、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步骤解释《木兰诗》中的重点词语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练习学生提问、讨论第四章:诗句解析4.1 教学目标理解《木兰诗》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2 教学内容解析《木兰诗》中的重点句子,包括修辞手法、意象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解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步骤解析《木兰诗》中的重点句子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练习学生提问、讨论第五章: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词语解释、句子解析等5.3 教学方法采用练习、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步骤学生完成综合练习题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学生提问、讨论第六章:文化背景探讨6.1 教学目标了解《木兰诗》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6.2 教学内容探讨《木兰诗》中的儒家思想、女性地位等文化元素分析诗歌中的战争主题与中国古代战争观念6.3 教学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步骤分析《木兰诗》中的儒家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与《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木兰诗》中的战争观念与中国古代其他战争文学作品学生提问、讨论第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木兰诗》中的元素进行创意写作7.2 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改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等7.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步骤分析《木兰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改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练习学生展示和讨论自己的作品第八章:现代演绎分析8.1 教学目标了解《木兰诗》在现代的演绎形式分析不同演绎方式对原诗的诠释和影响8.2 教学内容分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现代演绎形式中的《木兰诗》探讨不同演绎方式对原诗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的处理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步骤分析不同现代演绎形式中的《木兰诗》探讨不同演绎方式对原诗的处理和诠释学生提问、讨论9.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木兰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9.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诗歌结构、词语解释、诗句解析等引导学生思考《木兰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9.3 教学方法9.4 教学步骤回顾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学生分享对《木兰诗》现代社会意义的思考第十章:课程拓展10.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木兰诗》及相关主题的深入研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推荐与《木兰诗》相关的阅读书籍、文章、学术资源等介绍与《木兰诗》相关的文化景点、传统活动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推荐、介绍、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步骤推荐与《木兰诗》相关的阅读材料介绍与《木兰诗》相关的文化景点、传统活动等学生提问、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补充和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应着重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1.1.2 掌握《木兰诗》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1.1.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1.2.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2.3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木兰的英勇和智慧,学习她忠诚、勇敢、坚强的品质。

1.3.2 理解家庭、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1.3.3 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木兰诗》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1.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1.3 木兰的英勇和智慧,以及她所展现出的品质。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

2.2.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2.3 将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3.1.2 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木兰的形象和品质。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2.2 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3.2 分析木兰的形象和品质,如忠诚、勇敢、坚强等。

3.4 实践练习3.4.1 学生模仿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4.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展示对木兰的理解和欣赏。

3.5 课堂小结3.5.2 强调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木兰诗》,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2 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木兰”的作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3)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三、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四、教学时数:____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语:豫剧《花木兰》歌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乡亲门才有这吃喝穿你要不相信那就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他们裢那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婚来嫁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个不如儿男唉咳唉咳唉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啊啊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力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呢是个女郎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我的父在军急就该保边疆见军贴不由我愁在心上父年迈弟年幼怎比胡狼难回答忠孝心来广议啊要替父去从军不用商量我的娘疼女儿她苦苦阻挡说木兰我发了疯啊言语巅狂为从军避仆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箭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啊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花木兰呢啊啊啊花木兰改木力我的元帅啊你莫保证荒.唐啊啊啊竟有此事啊自那日才改扮呢巧装男子移千山涉万水轻丝重金在军阵常胆心我是个女子啊举止间是女藏在心里唯恐她被发觉犯了军纪贻误了军情事难退强敌那一日在军阵中箭伤疗孟元帅来看病又把亲来提那时我赖箭伤啊装腔作势啊险轻点露出来女儿痕迹随元帅十二载转回故里啊收拾起纺织袍穿上我的旧时啊啊啊2、欣赏花木兰图片二、配音朗读,幻灯片显示。

1、出示本文重点字音,让学生读并纠正。

机杼(Zhù) 可汗( hán) 鞍鞯(jiān)辔头(Pèi) 燕山:(yān)胡骑(j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著(Zhuó)学生齐读:3、指导阅读学生分层模仿朗诵,师生讨论归纳朗诵注意点。

语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木兰诗》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能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优美和深度。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生能够通过木兰的故事,学习到勇敢和坚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教学文本为《木兰诗》,学生需要熟悉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木兰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3 文本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其深层含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评价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改进空间。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木兰诗》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和指导。

5.2 多媒体资源教师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5.3 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背景资料的搜索和阅读,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6.2 写作和绘画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写作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编4-5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偶句是战地生活的对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句是男子的议论明、勇敢、能力不逊于谨④.赞颂木兰慎、聪:子是句.写木兰矫健雄姿的⑤子:情景的句兴木.写兰一家人高高兴迎接她回家的⑥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和、⑦.诗中的“”一句,用壮烈悲。旷日持久,激一句诗文。,”““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2兰的形象。
课后布



1、分析木兰形象,谈谈你对木兰这一形象的认识
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写动词填中找出相应的2.从文姊:描:②写阿①描写爷娘:描写木兰④③描写小弟:?什么“四个我”的作用是3.选文中连用个动词的、“帖”这6理脱、“坐”、“”、“着”、“”开4.品味“”。达作用表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分析5.“
许洪英
别类
容内体具
设计思路
课前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Biblioteka 理古今中外知名的巾帼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课中练

作业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二、分析木兰形象。请以“我从文中的这句话中可以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样的人。”的句式来表达。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养成自己从文中找答案并归纳的习惯
、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3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怎样跟她当面交流?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1
、默写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2
分组讨四人一小组,论,合作探究,然后汇报交流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朗读并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文言文的背诵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平时养成习惯
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教案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案课时
二课时
教案流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
播放一段美国迪士尼动画巨片《木兰诗》的一个片断作为激趣手段。教师导入: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有过许多的巾帼英雄留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昨天我们已经布置了收集的任务,请大家将你收集到的内容拿出来进行交流。一、概括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二、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三、情节借助注释逐句理解,理清故事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四、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请以“我从文中的这句话中可以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样的人。”的句式来表达。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
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听写词语,正字正音
巩固已学知识掌握基础知识
略).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什么要分2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好处?(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是说将军都战死,壮士都归家了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错着来理解?.诗中两次写“不闻……但闻”4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目的何在?这样的复沓形式诗中还有哪些?.研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如“出5郭相扶将”是爷娘互相搀扶还是见了木兰一块儿扶?再如结尾为何要写到?和雄兔雌兔,跟人物有系么关什“扑朔迷离”的成语是什么意思等等。四、民歌的特点是民间流传许久的故事,经文人整理所得,充满传奇色彩是众人的智慧结晶,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国迪士尼再创造的“花木兰”动画片更具有超凡的想像。因此我们也来一次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五、反复朗读,争取背诵。完成当堂训练: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861、自编—、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2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初级中学教案设计
课题
木兰诗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案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难点
让学生对课上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反思
教案流程(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
一、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二、听写词语,正字正音,加强基础训练三、内容研讨.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1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答案
板书设计
木兰诗详略安排:详——得胜还朝,辞官返乡与亲人团聚征前准备略——从军原因征战生活原因:重在表现木兰的英雄形象,突出其品格特征
教案反思
作业设计
班级
目科
者教
课题
类别
体内容具
设计思路
课前预习作业
背诵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让学生掌握学过的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的用法,为以后学习更多的文言文奠定基础
课中练

作业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我国历史中的巾帼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秋穆桂英、胡兰、刘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学生倾听,记忆“双璧”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请学生代表把本课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同学学习。借助注释逐句理解情节,理清故事学生思考3分钟后,自由发言,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了解《木兰诗》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读中学,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理清故事情节,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理解人物形象,向英雄人物学习。梳理课文内容,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
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五、小结课文
在老师的点拨下,小结课文
板书设计
木兰诗——《乐府双壁》之一理清故事: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教案反思
作业设计
班级
七五
科目
语文
教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