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8《木兰诗》公开课教案[2020年最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木兰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ad4f8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6.png)
第八课木兰诗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
若没有女性,人类社会便了无生机;若没有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也会黯然失色。
很多文学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的巾帼英雄形象家喻户晓,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 hán)辔.头(pèi)鞍鞯.(jiān)溅.溅(jiān)胡骑.(jì)啾啾.(jiū)朔.气(shuò)金柝.(tuò)十二转.(zhuǎn)强.(qiáng)阿姊.(zǐ)霍.霍(huò)著.(zhuó)云鬓.(bìn)傍.地(bàng)2.掌握下列多音字。
jì胡骑 zhuǎn 转向 tiè军贴 qiáng 百千强骑转贴强 jiàng 倔强qí骑马 zhuàn 转动 tiē张贴 qiǎng 勉强3.作者链接《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4.文体链接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43dce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c.png)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9ee1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4)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对诗歌内容、形式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举例: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木兰形象的理解,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木兰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为了家人或朋友挺身而出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木兰形象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木兰诗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木兰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木兰这个人物形象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讨论木兰的勇敢和孝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到正能量。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木兰诗中的难点和重点,如生僻字词和诗歌韵律。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对于这些难点还是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针对这些难点的讲解,可以尝试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木兰形象所传递的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木兰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另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或者对主题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尝试调整讨论主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1a8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8.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花木兰的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2)学会关爱家人,勇于担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 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注意读音和节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木兰诗》的背景、作者、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实践环节:让学生上台展示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的表现,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提高自信。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花木兰的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以及她关爱家人、勇于担当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写一篇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写的读后感质量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38a8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3.png)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12e91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2.png)
最新《木兰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3)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孝顺、勇敢、智慧、坚强的品质;(2)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3)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理解和翻译;(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木兰诗》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2)解读诗句中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意图。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木兰这一人物的看法,感受她的品质;(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木兰诗》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726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1.png)
最新《木兰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木兰诗》的起源、历史背景及作者分析《木兰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全文小组讨论《木兰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理解情况收集学生对《木兰诗》的分析和评价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木兰诗》的诗词特点及表现手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2.2 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的诗词特点,如韵律、对仗等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如花木兰的形象、家国情怀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诗》的诗词特点学生自主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小组分享对花木兰形象和家国情怀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分析情况收集学生对诗中意象和寓意的解读第三章:文本解读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的主题和内涵,如忠诚、勇敢、家国情怀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如历史、文化、性别平等等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诗》的主题和内涵学生自主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小组分享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解读情况收集学生对《木兰诗》主题和内涵的分析第四章:创意写作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诗词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鼓励学生创作以《木兰诗》为灵感的原创诗词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学生自主创作以《木兰诗》为灵感的原创诗词小组分享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过程和成果收集学生对原创诗词的分享和评价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5.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分享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分享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文本的理解情况收集学生对《木兰诗》的分享和评价第六章:文学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了解《木兰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古代女性形象的社会构建6.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探讨《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在当时社会的意义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古代女性形象小组讨论《木兰诗》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深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对《木兰诗》女性形象的分析报告第七章:跨文化比较7.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木兰诗》与其他文化的类似故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比较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其他文化中与《木兰诗》类似的故事,如西方的《美女与野兽》等分析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和主题7.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不同文化中的类似故事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比较不同故事的主题和女性形象课堂分享各小组的研究成果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研究中的参与度和比较能力收集学生对跨文化比较的分析和总结第八章:艺术创作与表现8.1 教学目标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8.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戏剧、音乐等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创作表达对《木兰诗》的作品8.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绘画、短剧、歌曲等课堂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评价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和创新思维收集学生艺术作品的评价和反馈第九章:课堂讨论与辩论9.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公共演讲能力深入探讨《木兰诗》中的主题和价值观9.2 教学内容准备有关《木兰诗》的争议性问题,如性别角色、英雄形象等组织课堂辩论或讨论,让学生发表观点和进行论证9.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争议性问题,并指导学生准备辩论或讨论学生进行辩论或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辩论或讨论中的表现,如逻辑性、说服力等收集学生对《木兰诗》主题和价值观的深入分析第十章:课程反馈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展望未来课程的学习方向和目标10.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调查表,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教师总结课程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10.3 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程反馈调查表,并说明填写要求学生填写调查表,教师收集并阅读反馈教师根据反馈进行教学总结和改进规划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填写反馈调查表的认真程度和反馈质量收集教师的教学总结和改进规划,以供后续参考第十一章:课堂互动游戏11.1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木兰诗》情节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11.2 教学内容设计关于《木兰诗》的互动游戏,如角色扮演、问答竞赛等学生参与游戏,巩固对《木兰诗》的记忆和理解11.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互动游戏规则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1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情况收集学生对互动游戏的反馈和建议第十二章:家庭作业与延伸阅读1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拓展学生对《木兰诗》相关主题的了解12.2 教学内容布置与《木兰诗》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研究其他类似故事等推荐延伸阅读材料,如相关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12.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和推荐延伸阅读材料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阅读延伸材料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和阅读报告,进行评价1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延伸阅读的情况收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第十三章:课堂表演与展示13.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公众展示技巧加深学生对《木兰诗》情节和角色的理解1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木兰诗》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表演学生准备表演道具和服装,进行课堂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准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展示教师和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1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收集学生对表演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第十四章:综合评价与总结14.1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4.2 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表现评价等学生完成综合评价,教师进行总结14.3 教学活动教师说明综合评价的要求和标准学生完成评价,教师收集并评分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1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综合评价中的表现和完成情况收集教师对课程总结和改进的意见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推荐分享课程资源和学习材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推荐additional learning resources,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15.2 教学内容教师分享课程资源,如教学视频、学术论文、相关书籍等教师推荐additional learning resources,鼓励学生自主学习15.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和分享课程资源学生浏览和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跟踪和指导1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学习进展收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馈和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cef4a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e.png)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1
教学目的: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色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参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间隔的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9423b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0.png)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木兰诗》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熟悉《木兰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
2. 准备PPT,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信息。
3. 准备诗歌的注解和译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解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学生讨论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歌。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对于现代女性的启示。
2. 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扮演木兰和其他角色,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战争中女性的角色,以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
七、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请大家谈谈对《木兰诗》中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 学生回答:木兰是一个勇敢、智慧、孝顺的女性形象。
3. 教师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木兰诗》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学生回答:诗歌采用了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手法,形成了优美的意境。
八、课堂小结九、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写一篇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感悟。
十、板书设计1. 《木兰诗》2. 木兰形象:勇敢、智慧、孝顺3. 韵律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4. 意境美:优美的自然景色、战争场面5. 传统文化内涵:家庭观念、孝道精神、女性地位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木兰诗》的内容和特点。
《木兰诗》公开课精品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ca1cee7c1cfad6195fa73e.png)
《木兰诗》【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
2、了解“互文”、“复沓”、“顶真”的修辞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木兰辞》,导入课文。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的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2、自由朗读。
要求:读顺句子,读出节奏。
朗读指导:这首诗大多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3、梳理情节:概括每段的情节。
✧木兰决定代父从军(1-2)✧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木兰还朝辞官。
(5)✧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6)✧用比喻作结。
(7)四、体会人物美——读木兰请以“从_______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的木兰,因为。
”的句式来分析木兰的形象。
示例: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热爱家乡的木兰,因为这里的“愿”“驰”写出了急于还家的迫切心情。
预设:孝顺、细心、勤劳、谨慎…勇敢、英勇善战、淡泊名利、热爱和平…五、品味语言美翻译句子,注意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①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互文互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具有语简而意丰的表达效果。
找出文中其他的互文句子?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复沓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部分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反复。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顶真六、总结、背诵花木兰是一个巾帼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8、《木兰诗》教案.docx
![8、《木兰诗》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4443308da38376baf1faeec.png)
第8课《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把握生字读咅,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4、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复沓、排比、互文、对偶、押韵。
5、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熟练背诵。
情感态度:学习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慕名利的性格。
过程方法:诵读法、鉴赏法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1、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表现手法:互文、复沓、对偶、排比。
2、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什么叫“巾帼英雄” ?——女性中的英雄人物。
“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巾帼”借指妇女。
播放录音一一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唱段中的女英雄是谁?——花木兰。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吧。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帝欲纳宫中,木兰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二、概括介绍作品及背景: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吋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何为“斥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斥府”。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制定乐谱,训练乐工。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
唧唧jljT机杼zhu军帖tie帖黄花tie鞍鞘j佰n辔头pei胡骑ji燕山yan啾啾jiujiu戎机rong金柝tud扶将jiang扑朔shud阿姊ZI可汗kehan著衣zhuo鸣溅溅jian红妆zhuEng傍bang朗读指导: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Z屮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654b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3.png)
诚。这种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
02
英勇精神
木兰英勇善战、机智过人的形象,激发了读者的英勇精神。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木兰身上所散发出的勇气和智慧,从而受到鼓舞和
启发。
03
女性意识
诗歌展现了木兰作为女性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力量。她不仅具有传统女
性的柔美与细腻,还具备了男性般的英勇与果敢。这种女性形象有助于
音乐美、绘画美等审美体验
音乐美
诗歌采用民歌形式,语言质朴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节奏感。同时,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更具音韵之美。
绘画美
诗中描绘了许多生动的画面,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通过细腻的笔 触和鲜明的色彩,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传递
01
忠孝观念
诗歌传达了忠孝观念,木兰代父从军是出于对家人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忠
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似题材作品推荐阅读
《孔雀东南飞》
推荐阅读另一部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和不同的处理方式 。
电影《花木兰》
介绍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介了解木兰故事的传播和影响。
当代社会现实意义思考
女性独立与自主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代社会 中,女性如何追求独立和 自主,以及性别平等的重 要性。
个性化建议
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和需求,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木兰诗》。
鼓励创新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总结与回顾
总结重点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总结《木兰诗》的重点内容,包括背景、主 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e8d8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1.png)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十年,凯旋而归的英勇事迹。
这首诗表现了木兰的爱国情怀和英勇善战的形象,同时也赞扬了她的机智和坚强。
本诗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还需要引导。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诗中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花木兰这一人物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把握诗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爱国情怀和英勇善战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勇敢坚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把握诗的大意。
2.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人物形象,感悟诗中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的大意。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木兰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木兰诗》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准备录音机或者电脑,以便播放朗读录音。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木兰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木兰诗》,边读边解释生词和难句,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人物形象,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45afa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9.png)
《木兰诗》教案5篇《木兰诗》教案篇1【学问与技能】1.积存文言学问,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精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英勇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妙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存文言学问,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花木兰代父参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始终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消失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看风土人情,考察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争论沟通后明确:1.第一、二段:写木兰打算代父参军。
2.第三段:写木兰预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成功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方作结。
四、复述故亊情节要求学生比拟精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五、赏析花木兰的形象争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始终深受人们宠爱.缘由是什么?提示:严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木兰诗》教案完美版
![《木兰诗》教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e8ea5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6.png)
《木兰诗》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木兰诗》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吟诵、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木兰的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木兰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2.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句子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
1.2.3 背景介绍:介绍《木兰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4 主题探讨:分析诗中表现的主题思想,如家国情怀、女性形象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吟诵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1.2 讲解法:详细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句子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
2.1.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1.4 案例分析法:选取与《木兰诗》相关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2.2.3 板书: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诗歌结构和重点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其韵律美。
3.1.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句子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
3.1.4 主题探讨:分析诗中表现的主题思想,如家国情怀、女性形象等。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朗读诗歌:10分钟3.2.3 讲解诗歌:20分钟3.2.4 主题探讨:15分钟3.2.5 课堂小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bb1521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e.png)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木兰诗》。
1.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1.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木兰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精神品质。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背诵《木兰诗》。
1.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2.1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2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花木兰的故事吗?她为什么会被人们传颂?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意。
3.合作探究3.1分组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场景?这些场景分别表现了什么?3.2分组讨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3.3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课堂交流4.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诗歌鉴赏5.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7.1背诵《木兰诗》。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木兰诗》,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在课堂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踊跃,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发言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2 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
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
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美国
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
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
)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
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
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
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
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
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
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
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 鞍鞯:ān j iān
绳)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阿爷:指父亲愿为市鞍马为:为了市:买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溅溅:水流声
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用:做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著我旧时裳著:穿
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走:跑
(3)、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理解句式,认识互文修辞手法。
(按组每组回答一句,看谁最准确)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勇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解释句子含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
铠甲。
三、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
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大屏幕上显示: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
什么?概括本诗情节。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课文内容;分析木兰形象;揣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与学互动过程:(接上节课的步骤)
四、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可师生间相互提问,互相解答。
(一)、分析第一部分
1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二)、分析第二部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
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
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
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六、品读鉴赏,把握特色。
1、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使举例说明。
(顶针、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七、课外延伸,背诵全诗。
1、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2、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3、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4、学生当堂背诵全诗,看谁背得快。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详写)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详写)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