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 (2)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实验报告组员:学号: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名称:正弦波振荡器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V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p 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正弦振荡器与晶体管混频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的“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振荡器实验”中的“LC振荡器实验”,显示屏会显示出LC振荡器原理实验图。
说明:电路图中各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是:用鼠标点击要调整的原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滑轮,即可调整该元件的参数。
利用模块上编码器调整与鼠标调整其效果完全相同。
用编码器调整的方法是:按动编码器,选择要调整的元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旋转编码器旋钮,即可调整其参数。
我们建议采用鼠标调整,因为长时间采用编码器调整,可能会造成编码器损坏。
本实验箱中,各模块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与此完全相同,后面不再说明。
2、LC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调2W3使晶振停振。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测量用铆孔线将2P2与2P4相连,示波器接2TP5,频率计与2P5相连。
开关2K1拨至“p”(往下拨),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调整2W4使输出幅度最大。
(用鼠标点击2W4,且滑动鼠标滑轮来调整。
)调整2W2可调整变容管2D2的直流电压,从而改变变容管的电容,达到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容官上电压最高时,变容管电容最小,此时输出频率最高。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4.改变电容 C4的值,分别为0.33μF和0.001μF,从示波器上观察起振情况和振荡波形的好坏,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3 中。
5.将 C4 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 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观察振荡波形,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4 中。
四、暑假记录与数据处理1、电路的直流电路图和交流电路图分别如下:(1):直流通路图2)交流通路图2、改变电容 C 6的值时所测得的频率 f 的值如下:3、C40.033μF0.33μF0.01μFC6(pF)270470670270470670270470670F(Hz)494853.5403746.8372023.832756.832688.232814.4486357.7420875.4373357.21)、当 C4=0.033uF 时:C6=270pF 时, f= 1/T=1000000/2.0208=494853.5HZC6=470pF 时, f=1/T=1000000/2.4768=403746.8HZC6=670pF 时, f=1/T=1000000/2.6880=372023.8HZ2)、当 C4=0.33uF 时:C6=270pF 时, f= 1/T=1000000/30.5280=32756.8HC6=470uF时, f= 1/T=1000000/30.5921=32688.2HZC6=670uF 时, f= 1/T=1000000/30.4744=32814.4HZ3)、 C4=0.01时:当 C6=270uF 时,当 C6=270uF 时, f=1/T=1000000/2.0561=486357.7HZ当 C6=470uF 时, f=1/T=1000000/2.3760=420875.4HZ当 C6=670uF 时, f=1/T=1000000/2.6784=373357.2HZ2、将 C4 的值恢复为0.033μ F,分别调节 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的频率和波形如下:Rp(KΩ)5040302010F(HZ)403746.8416666.7420875.4425170.1422582.8529553.3(3)、当 Rp=30k 时, f= 1/T=1000000/2.3760=420875.4HZ(4)、当 Rp=20k 时, f= 1/T=1000000/2.3520=425170.1HZ(5)、当 Rp=10k 时, f= 1/T=1000000/2.3664=422582.8HZ(6)、当 Rp=0k 时, f= 1/T=1000000/2.3280=529553.3HZ总结:由表一可知,当 C4 较大(既为 0.33PF)时,不管 C6 如何变化,电路所输出的波形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失真。
实验2 正弦振荡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实验二正弦振荡实验(一)三点式LC振荡器及压控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掌握反馈系数对起振和波形的影响;3、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4、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量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2、观察反馈系数对起振和输出波形的影响;3、观察温度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选做)。
三、实验仪器1、20MHz示波器一台2、数字式万用表一块3、调试工具一套四、实验原理1、三点式LC振荡器三点式LC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图如图8-1所示。
图8-1 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原理图图中,T2为可调电感,Q1组成振荡器,Q2组成隔离器,Q3组成放大器。
C6=100pF,C7=200pF,C8=330pF,C40=1nF。
通过改变K6、K7、K8的拨动方向,可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系数。
设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则振荡器的反馈系数F=C6/ C∑。
反馈电路不仅把输出电压的一部分送回输入端产生振荡,而且把晶体管的输入电阻也反映到LC 回路两端。
F 大,使等效负载电阻减小,放大倍数下降,不易起振。
另外,F 的大小还影响波形的好坏,F 过大会使振荡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变得严重。
通常F 约在0.01~0.5之间。
同时,为减小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对回路振荡频率的影响,C6和C ∑取值要大。
当振荡频率较高时,有时可不加C6和C ∑,直接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构成振荡电容,使电路振荡。
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三点式LC 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图如图8-2所示。
C6图8-2 三点式LC 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图8-2中,C5=33pF ,由于C6和C ∑均比C5大的多,则回路总电容C 0可近似为: 450C C C += (8-1) 则振荡器的频率f 0可近似为:)(2121452020C C T C T f +==ππ (8-2)调节T2则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当T2变大时,f 0将变小,振荡回路的品质因素变小,振荡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也变大。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通过实验验证了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其中包括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和工作特性等。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优化,可以得到高精度、稳定性好的正弦波振荡器,为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结构、工作特性一、实验目的1.熟悉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3.通过实验验证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
二、实验原理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基本电路,它通过正反馈作用在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现象,从而输出对称的正弦波信号。
其基本原理如下:当输出正弦信号幅度变动时,输入放大器的反相输出端和反馈电容之间的电压也会变化,导致反馈放大器的增益也会随之变化,最终导致输出正弦波的幅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同时,在电路中增加合理的RC网络,可以使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波形更加准确、稳定。
其中,- OA1, OA2分别为运算放大器;- R1, R2, R3分别为电阻,C1, C2分别为电容,L为电感;- 输出信号可以从OA1反相输出端或者OA2非反相输出端输出。
三、实验过程本实验采用EDA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和搭建,整个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电路原理图,使用EDAW工具将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搭建出来;2.依据实验材料,按照电路图要求选择合适的R、C、L值;3.将搭建好的电路连接上电源(+12V),开启仿真。
4.在电路仿真过程中,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的正弦波形,并分析波形的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等特性;5.修改电路参数,观测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在合适的电路参数和电源电压下,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波形为一定幅值的正弦波。
图2 实验得到的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五、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具有以下特点:1.输出波形准确、稳定。
高频——实验报告
实验一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角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二、实验设备TKGPZ-1型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双踪示波器;频率计繁用表。
三、实验内容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三点式反馈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荡器频率。
f=振荡器频率约为4.5MHZ振荡电路反馈系数:1320560.12 470CFC==≈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2将开关S2的1拨上,构成LC振荡器。
3改变上偏置电位器RA1,并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p-p,记下停振时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值。
五、实验结果1、组成LC西勒振荡器:短接K1011-2、K1021-2、K103 1-2、K1041-2,并在C107处插入1000p的电容器,这样就组成了LC西勒振荡器电路。
用示波器(探头衰减10)在测试点TP102观测LC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再用频率计测量其输出频率。
2、调整静态工作点:短接K104 2-3(即短接电感L102),使振荡器停振,并测量三极管BG101的发射极电压Ueq;然后调整电阻R101的值,使Ueq=0.5V,并计算出电流Ieq(=0.5V/1K=0.5mA)。
《模拟电子技术》正弦波振荡电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正弦波振荡电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学习R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2、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3、理解RC 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
若用R 、C 元件组成选频网络,就称为RC 振荡器, 一般用来产生1Hz ~1MHz 的低频信号。
RC 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电路型式如图3-1所示。
振荡频率:RC21f O π起振条件:|A|>3 电路特点: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形。
图3-1 RC串并联网络振荡器原理图图3-2是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RC选频网络如图3-3所示。
图3-2 文氏桥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图3-3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令01=2f RC π,则该选频网络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001F =3+()f f j f f-其幅频特性为:F =相频特性为:001=arctan ()3f f f f ϕ⎡⎤-⎢⎥⎣⎦﹣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12V 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频率计。
5、直流电压表。
6、电阻、电容、电位器等。
四、实验内容1、按图3-2组接线路。
使R P1=R 2=10k Ω。
2、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 O 波形。
1、u O 波形幅度2.测量振荡频率Rp1(kΩ) R2(kΩ) 测量值(Hz)计算值(Hz)10 10 158.983 159.15530 30 52.896 53.120 3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2.121V 输出:6.682V可知,电压的放大倍数为3.15。
4、RC串并联网络幅频特性f/Hz 100 120 150 155 159 180 200 220 250U1/V 5.987 5.981 5.957 5.921 5.906 5.996 5.889 5.975 5.928U2/V 1.806 1.672 1.517 1.487 1.453 1.369 1.270 1.189 1.088五、实验结果总结决定频率的各个参数它的标称值与实际值肯定是有误差的。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1、模块 3 1块2、频率计模块 1块3、双踪示波器 1台4、万用表 1块四、基本原理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14(1210CC C L f +=π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F=32.04702202203311≈+=+C C C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经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五、实验步骤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1、 电容三点式(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2)121100,400,5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3)121100,1,5C nF C F L mH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 (C1, C2, L1) (C 1,C 2,L 1) O U •i U •增益A 相位差 谐振频率f 0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理论值 (100nF,400nF,10mH )5.972V1.486V44.0191806.025kHz5.627(100nF,400nF,5mH ) 4.698V 1.161V 4 4.047 180 7.995 kHz 7.958 (100nF,1uF,5mH )7.116V711.458mV1010.0021807.897 kHz7.465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增益差别不大但谐振频率差别较大, 主要是由于读数是的精度有限造成的。
由于游标以格为单位, 因此读数时选取的幅值最大的点可能与实际有差, 因而谐振频率的测量也有误差。
2、 电感三点式(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2)1225,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3)1222,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L1, L2, C2)(L1,L2,C2)OU•(V)iU•(mV)增益A 相位差谐振频率f0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kHz)理论值(kHz)(5mH,100uH,200nF) 4.497V 89.938mV 50.001 50 180 5.039kHz 4.983 (5mH,100uH,100nF) 4.504V 90.070 mV 50.005 50 180 7.010kHz7.047(2mH,100uH,100nF) 4.483V 224.150mV 20.000 20 180 10.951kHz10.983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误差均较小, 主要由于电路不够稳定以及读数精度造成。
3.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之欧阳地创编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时间:2021.03.04 创作:欧阳地
学号 200800120228姓名辛义磊实验台号
3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特点;
2、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设计、分析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1、RC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时应用最广泛的RC正弦波振荡器,它由同相集成运算放大器与串并联选频电路组成。
由于二极管的导通电阻r D具有随外加正偏电压增加而减小的非线性特性,所以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为
当适当减小,提高负反馈深度,调整输出信号幅度,即可实现稳定输出信号幅度的目的。
振荡器的振荡角频率
欲产生振荡频率符合上式的正弦波,要求所选的运算放大器的单位增益带宽积至少大于振荡频率的3倍。
电路选用的电阻均在千欧姆数量级,并尽量满足平衡电阻
的条件。
2、实验电路
本实验采用RC正弦波振荡器,如图所示为实验电路
图。
RC振荡器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准备:接通电路电源。
(一)电路调试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调试
(二)振荡频率的测量
通过数字示波器测量电路的振荡频率
实验所测得的振荡频率为=858.96Hz
时间:2021.03.04 创作:欧阳地。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篇一:电子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内容一:1.1、关闭系统电源。
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输出端uo接示波器。
1.2打开直流开关,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
描绘uo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1.3.电位器Rw,使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别测量输出电压uo、反馈电压u+(运放③脚电压)和u-(运放②脚电压),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1.4.器振荡频率fo,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图1-1实验结果: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解:Rc桥式振荡器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等于3,如果负反馈较弱,放大倍数就过大使波形失真;负反馈太强使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3,则起振困难或工作不稳定。
图1-2图1-3图1-41.3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时输出波波形图见图1-5 图1-51.4思考题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几个反馈支路?各有什么作用?运放工作在什么状态?2、电路中二极管为什么能其稳幅作用?断开二极管,波形会怎样变化?解: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一个正反馈支路,一(三?)个负反馈支路。
2.(1)二极管控制电路增益,实现稳幅。
二极管决定稳幅控制电路的控制力度,即决定了控制电压每变化1个单位引起的Io变化量,直接影响反馈电路的增益。
稳幅环节是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1、V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二极管要求采用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的硅管,以保证输出正、负半周波形对称;R4的作用是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2)若断开二极管,波形会变得极不稳定。
高频实验报告
(6)调节调制信号的大小,观察m=100%和m>100%两种调幅波在过零点处的波形情况,比较他们的区别。
3.普通调幅波解调
(1)将示波器CH2接幅度调制模块中调幅波输出端J23(TF.OUT)。根据实验步骤调节红色旋钮VR5将输出信号设置为峰峰值为Vp-p=150mv左右的调幅信号,并调整调制信号大小使调幅度m<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项目: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波
实验仪器:
系别: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实验一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端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起震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CAP可变为C7、C14、C23、C19其中一个。为了满足起振条件的要求F的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通常取为1/3-1/8。其中Cj为变容二极管2CC1B,根据所加的静态电压对去静态电容,CT3为5-20PF的半可变电容。该高频等效电路未考虑负载电阻。西勒电路是在克拉波电路的基础上在电感两端并联了一个小电容,且满足CAP远大于(CT1+CT17),故其回路等效电容C≈CT1+CT17+Cj。故振荡频率f0=1/2л 。西勒电路在分立元件系统或集成高频电路系统中均获得广泛的应用。
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条幅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VR8用调节引出脚1、4之间平衡,R39与R46与电位器VR8组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VR8可以调节输出载波信号的大小,以使乘法器实现抑制载波的振幅调制或有载的振幅调制,脚1和脚4分别接电阻R43和R49可以较好的抑制载波漏信号和改变温度性能,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频电⼦线路实验报告)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实验⽬的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作点、反馈系数⼤⼩、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
2、进⾏LC 振荡器波段⼯作研究。
3、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1、模块 3 1块2、频率计模块 1块3、双踪⽰波器 1台4、万⽤表 1块四、基本原理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来改变振荡频率。
)14(1210CC C L f +=π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振荡电路反馈系数F=32.04702202203311≈+=+C C C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端,因C 5容量很⼩,再加上射随器的输⼊阻抗很⾼,可以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经N3调谐放⼤,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五、实验步骤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
2、研究振荡器静态⼯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R V e ,R11=1K)(将万⽤表红表笔接TP2,⿊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模块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点亮。
2.LC 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将3W03顺时针调到底。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3K01拨至LC振荡器,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P02。
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
开关3K05拨至“P”,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四位拨动开关3SW01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例如开关“1”、“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
按照表2-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2-1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注:如果在开关转换过程中使振荡器停振无输出,可调整3W01,使之恢复振荡。
(2)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开关3K05拨至“S”,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1)的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1中。
高频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日期:目录一、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3)二、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6)三、模拟乘法混频 (11)四、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 (14)五、模拟乘法器调幅及同步检波实验 (17)六、半双工调频无线对讲机 (20)实验一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图1-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将开关S3拨上S4拨下, S1、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 3和C 13、C 20、C 10、CCI 、L 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211020CCI C L f +=π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12.0470562013≈=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3(10P )加到由Q 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 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三、实验步骤1. 根据图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 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 将开关S3拨上S4拨下,S1、S2全拨下,构成LC 振荡器。
2) 改变上偏置电位器R A1,记下发射极电流10ee V I R =,并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 P-P (峰—峰值)记下对应峰峰值以及停振时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值。
3. 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按以上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改变I eq ,并测量相应的()P P U -,且把数据记入下表。
4. 晶体振荡器:将开关S 4拨上S3拨下,S 1、S2全部拨下,由Q3、C13、C20、晶体CRY1与C10构成晶体振荡器(皮尔斯振荡电路),在振荡频率上晶体等效为电感。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来探索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子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学习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3. 观察并测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波形特性;4.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 电容- 电感- 晶体管- 电阻- 示波器- 电压表- 电流表2.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馈回路中的放大器和RC(电阻-电容)网络来实现自激振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来构建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将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按照图中的连接方式搭建起来。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稳定。
2. 调节电路参数:通过调节电容、电感和电阻的数值,使得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调节电路参数时,可以使用示波器来观察输出波形,并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
3. 观察和测量输出波形:连接示波器,并调节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能够显示电路输出的正弦波信号。
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的稳定性。
4. 分析波形特性:通过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输出波形特性。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是指正弦波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范围内。
幅度稳定性是指输出信号的振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二)
高频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二)吴佳芮电信六班1190一.电感三端式正弦波振荡器的仿真(一)题目要求图的仿真要求:1)至5)(二)电路原理电感三点式振荡器该振荡器又称为哈特莱振荡器。
类似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分析方式,也可以求得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振幅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区别在于这里以自耦变压器代替了电容耦合。
(三)仿真电路(四)仿真结果、图形1.直流工作点2.示波器数字频率计=10nF时二.电容三端式正弦波振荡器的仿真(一).题目要求图的仿真要求:1)至4)(二)仿真电路(三)仿真结果、图形1.静态工作点2.虚拟示波器和数字频率计=20pF时C3=200pF时4.当R3阻值增大,振荡器的输出波形转变幅度大,频率不稳定,当R3阻值减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转变幅度小,频率稳定。
原因:反馈系数与回路电容有关,若是用改变回路电容的方式来改变振荡频率,必将改变反馈系数,从而影响起振。
三.克拉泼振荡器的仿真(一)题目要求图的仿真要求:1)至3)(二)仿真电路(三)仿真结果、图形1.直流工作点2.虚拟示波器和数字频率计3.接入C2a接入C2b四.西勒振荡器的仿真(一)题目要求图的仿真要求:1)至3)(二)仿真电路(三)仿真结果、图形1.虚拟示波器和数字频率计2.接C2接C33.C4=0时C4=33pF时(四)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测试克拉泼振荡器和西勒振荡器的波形和震荡频率时,开始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数值,经检查后发现,书上的电路没有加隔直电容,在输出端增加隔直电容后出现正确数据。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实验报告
新疆大学实训(实习)设计报告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设计题目: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RC)班级:机械10-5班学生姓名:盛晓亮学生学号:20102001007指导老师: 玛依拉完成日期:2012.7.5RCfnπ21=;(式4)图6 RC串并联电路这说明只有符合上述频率nf的反馈电压才能与0•U相位相同。
这时的反馈系数为31==••UUF f(式5)可见,RC串、并联电路既是反馈电路又是选频电路。
ωω•υF31ωωο90ο90-fϕο图7 幅频特性图8 相频特性2.自励振荡的幅度条件:反馈电压的大小必须与放大电路所需要的输入电压的大小相等,即必须有合适的反馈量。
用公式表示即ifUU=(式6)由于iUUA0=(式7)对于图6所示振荡电路,由于101R R A F+==3,故起振时o A >3, 即12R R F >, 因而要求F R 由起振时的大于12R 逐渐减小到稳定振荡时的等于12R 。
所以F R 采用了非线性电阻。
改变R 和C 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
四、设计内容与步骤1.内容(1)根据设计结果连接电路。
(2)分析和观察不同时间段输出波形由小到达的起振过程和稳定到某一幅度的全过程。
(3)参数设置,若参数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按指标要求调试电路。
2.步骤(1)在Multisim 平台上建立如图9所示的实验电路,仪器参数按图8所示设置:nF C C 1.021==;电阻4R +5R >23R ;4R >5R .调节1R (即21,R R 同时改变)使振荡稳定时满足Ω==K R R 5.521。
图9 RC 正弦波振荡仿真电路图调节直至震荡稳定时的输出信号观测示波器显示(如图10、11)a. 起震:电位器8%图10 起震时的图形b. 振幅最大且不失真:电位器55%图11 震荡稳定时输出信号的图形(2)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观测频率计数据(如图12所示)。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项目名称: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学习克拉泼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调试方法,学习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实验。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原理1、正弦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产生等幅震荡的两个基本条件:相位条件和幅度条件)1 利用正反馈将电源接入瞬间的一个激励不断通过谐振网络滤波放大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频率成分的正弦。
2 振幅条件:环路增益在放大倍率为1时的偏导数(对输出电压)小于0.相位条件:谐振频率的信号输出相位为2π整数倍(二)实验内容(1)设计振荡频率为9.5MHz的克拉泼振荡器。
(2)用Multisim进行仿真,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器输出信号波形,并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3)改变电阻R3的阻值,用电压表测量振荡管的直流静态工作电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Multisim仿真软件、双踪示波器、频率计、电压表、直流电源。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设计频率为9.5MHz的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图。
C11000pF R212kΩR12kΩL110mHR4100ΩXSC3ABExt Trig++__+_L23.2uHC41000pFR310kΩKey=A0 %C31000pF C510µFC610µFV112VL322mH C21µFC7100pFXFC1123Q12N29232、用Multisim 进行仿真,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器输出信号波形,并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1)仿真波形和频率测量(2)理论分析计算根据电路图提供的振荡回路参数,计算设计电路的振荡频率与实际测试的振荡频率进行对比。
计算频率值02f LCπ==8.897MHz电路测试频率值f = 9.325MHz 00||100%f f f -=⨯=频率稳定度 5.3%对比分析其产生误差的原因:3、改变电阻R3的阻值,用电压表测量振荡管Q1的直流静态工作电压。
高频实验报告_正弦振荡器和混频器
BG C1
IN(is)
us
C4 C2 C3
OUT(fi)
ui
-Ec
UL(FL)
混频电路原理图
从图可知,输入的高频信号 us( fs) ,通过 C1 加到三极管的 b 极,而本振信号 uL( fL) 经 Cc
耦合,加在三极管的 e 极,这样加在三极管输入端( be 之间)信号为 ube us uL 。
9 D01
LED
9 TP 0 3
音频输出
9 C 08
OUT12
9 L0 1
1
9 C 06
9 P0 3
9 C 05 9 C 09
VCC
GND
GND9
VCC
GND
+12 V
1 2V
+12 V
-1 2 V
9K1 +12 V
+12 V1
9 L0 2
9 C 13
9 R 13
9 C 11
9 TP 0 4
9 Q01
电容C(pf)
振荡频率f(MHZ)
输出电压VP-P(v) 输出幅度(v)
10
8.998
0.312 0.156
50
13.387
1.36 0.68
100
10.651
1.84 0.92
150
9.347
2.36 1.18
200
9.524
1.68 0.84
250
8.726
2.20 1.10
300
8.264
2.40 1.20
即两信号在三极管输入端互相叠加。由于三极管的 ic ~ ube 特性(即转移特性)存在非线 性,使两信号相互作用,产生很多新的频率成分,其中就包括有用的中频成分 fL fS 和 fL fS ,输出中频回路(带通滤波器)将其选出,从而实现混频。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正弦波振荡器(特选资料)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信息13-1学号2013101269姓名指导教师孙颖实验名称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专业班级 信息13-1 学号 2013100 姓名 0 成绩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2-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的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
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的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
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我们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
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氛围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
我们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是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项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的元件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以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一、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 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装………………………………………订…………………………………………线………………………………………当开关K接“1”时,信号源Vb加到晶体管输入端,这就是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个放大了的信号Vf。
当开关K接“2”时,信号源Vb不加入晶体管,输入晶体管是Vf的一部分V’b。
若适当选择互感M 和Vf的极性,可以使Vb和V’b大小相等,相位相同,那么电路一定能维持高频振荡,达到自激振荡的目的。
实际上起振并不需要外加激励信号,靠电路内部扰动即可起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随堂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1-2 姓名梁景友学号 *********** 指导教师谢胜
实验报告评分:_______
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原理;
2、观察输出波形,分析影响振荡器起振、稳定的条件;
3、比较改进型正弦波振荡器与克拉泼振荡器的性能,分析电路结构及元件参数的变化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1:西勒振荡器
(1)设置各元件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观察振荡波形,读出振荡频率f0,并作好记录。
(2)改变电容C7的容量,分别为最大或最小(100%或0%)时,观察振荡频率变化,并作好记录。
(3)改变电容C4的容量,分别为0.33μF和0.001μF,从示波器上观察起振情况和振荡波形的好坏(与C4为0.033μF时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
(4)将C4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 P为最大和最小时,观察输出波形振幅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实验分析:
1、电路的直流电路图和交流电路图分别如下:
(1):直流通路图
(2)交流通路图
2、改变电容C 7的值时所测得的频率f的值如下:
C4 0.033μF 0.33μF 0.01μF
C7(pF)270 470 670 270 470 670 270 470 670
F(Hz)494853
.5 403746.
8
372023
.8
32756.
8
32688.
2
32814.4 486357.7 420875.4 373357.
2
(1)、当C4=0.033uF时:
C6=270pF时,f=1/T=1000000/2.0208=494853.5HZ C6=470pF 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 C6=670pF 时,f=1/T=1000000/2.6880=372023.8HZ
(2)、当C4=0.33uF时:
C6=270pF时,f=1/T=1000000/30.5280=32756.8H
C6=470uF时,f=1/T=1000000/30.5921=32688.2HZ
C6=670uF时,f=1/T=1000000/30.4744=32814.4HZ
(3)、C4=0.01时:
当C6=270uF时,f=1/T=1000000/2.0561=486357.7HZ
当C6=470uF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
当C6=670uF时,f=1/T=1000000/2.6784=373357.2HZ
3、将C4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的频率和波形如下:
Rp(KΩ)50 40 30 20 10 0
F(HZ)403746.8 416666.7 420875.4 425170.1 422582.8 529553.3
(1)、当Rp=50k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
(2)、当Rp=40k时,f=1/T=1000000/2.4000=416666.7HZ
(3)、当Rp=30k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
(4)、当Rp=20k时,f=1/T=1000000/2.3520=425170.1HZ
(5)、当Rp=10k时,f=1/T=1000000/2.3664=422582.8HZ
(6)、当Rp=0k时,f=1/T=1000000/2.3280=529553.3HZ
总结:由表一可知,当C4较大(既为0.33PF)时,不管C6如何变化,电路所输出的波形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失真。
当C4较小时,随着C6的增大,频率逐渐减小。
由表二可知,除了当Rp=10k外,f几乎随着Rp的减小而增大,而且在50k至10k之间变化不是很快,而当Rp从10k到0变化是f变化很快,在Rp=0时达到最大值。
实验电路2:改进型皮尔斯振荡器
输出电压波形
连接电路,开启仿真器实验电源开关,选择“AC Frequency”并设置仿真参数,观察记录振荡器输出波形。
实验心得:
本次正弦波振荡器实验,由于时间原因,以西勒振荡器为主,所以我重点分析西勒振荡器;改进型皮尔斯振荡器只是画好了电路图实现了简单功能。
通过了这次实验,我更进一步的掌握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方式原理,将之前一直不明白的问题,通过认真的实验分析也搞明白了,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我们所学的知识。
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