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种常见名草药、中草药(图文)介绍

合集下载

常见中草药ppt课件

常见中草药ppt课件

24
26.水芹菜野菜之一。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 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5
27.天胡荽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 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选方:一、治 肝炎发黄:鲜天胡荽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汤服,日服三次。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 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三、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 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四、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每服三至 五匙,每日服五、六次。五、治痢疾:天胡荽、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六、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七、治小便不通: 鲜天胡荽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八、治小儿疳积:天胡荽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九、治缠腰蛇(带状疱 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一日二次。十、治耳烂:鲜天胡荽捣汁涂。十一、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 和蜜糖开水冲服。
31
33.紫云英别称: 翘摇、红花草、草子等烹饪美食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 豆苗。药用价值中药名:翘摇(紫云英子) 别名:苕子菜、沙蒺藜、红花草、摇车、野蚕豆、小巢菜。气味:辛、平、 无毒。主治:破血、止血生肌。利养五脏,明耳目,祛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补人。止热疟,活血平胃。
22
24.荠菜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药用全草。性平,味甘。 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用法与用 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选方:1、治痢疾: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或全 草二两,水煎服。 2、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3、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 4、治崩漏及月经过多: 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5、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者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

常用300种中药材

常用300种中药材

常用300种中药材常用300种中药材一、解表药本类药物多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

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头身疼痛、恶寒发热等表证。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苏梗)、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香薷。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大力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升麻、葛根(葛花)、蔓荆子。

二、清热药本类药物多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

主要治疗热在内脏及肌肤经络等部位的病证。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淡竹叶、芦根。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银翘)、连翘(黄精)、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射干、白头翁、马齿苋、贯众(紫萁贯众)、蚤休(七叶一枝花)、鱼腥草(蕺菜)、白蔹。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鲜地黄)、牡丹皮(丹皮)、赤芍(芍药)。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杞果)、白薇。

三、泻下药本类药物多以通利大便,泻下积滞为主要功效。

主要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以及在经络筋骨的病证。

攻下药:大黄(将军)、芒硝(皮硝)、番泻叶。

润下药:火麻仁(大麻仁)、郁李仁(山梅子)。

峻下逐水药:甘遂(甘泽)、巴豆(巴仁)、芫花(鱼毒)。

四、祛风湿药本类药物多以祛除风湿,通利关节为主要功效。

主要治疗风湿痹证。

祛风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子)、草乌(火头根)、乌梢蛇(乌花蛇)、海风藤。

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桑枝。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南五加皮)、桑寄生(寄生)。

五、化湿药本类药物多以祛除湿邪,治疗湿证为其特点。

主要治疗湿邪内蕴所致的脘腹痞闷、肢体困重等病证。

厚朴、苍术(茅苍术)、佩兰(醒脾草)。

六、利水渗湿药本类药物多以淡渗利湿为主要功效。

主要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又分为利水消肿药和利尿通淋药两类。

利水消肿药:茯苓(茯神)、泽泻(泽芝)、薏苡仁(薏米)。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滑石粉)、木通(通草)。

七、温里药本类药物多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文并茂)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文并茂)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并茂)或许你已经看过很多次,却不知道名字。

今天和⼤家⼀起来看看,那些⽣长在路边的中草药。

「中草药」中国⼈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千年的历史。

相传,神农尝百草,⾸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前,各地使⽤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形成的⽅剂,更是数不胜数。

中药应⽤理论⽐较独特。

中药有四⽓五味。

四⽓⼜称四性,是指药性的寒、热、温、凉。

五味指药物的⾟、酸、⽢、苦、咸。

中草药的⽓、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不过是药三分毒,没有专业医师指导,⼤家千万不要⾃⼰去尝试,以免出现问题。

在专业医⽣的指导下,才能发挥草药的神奇功⼒!⼀起来看看⾝边的中草药吧!车前草车前草适应性强,在中国从南到北的⼭间⽥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

味⽢,性寒。

具有利尿、清热、明⽬、祛痰的功效。

主治⼩便不通、淋浊、带下、尿⾎、黄疸、⽔肿、热痢、泄泻、⿐衄、⽬⾚肿痛、喉痹、咳嗽、⽪肤溃疡等。

⾦银花⾦银花,三⽉开花,五出,微⾹,蒂带红⾊,花初开则⾊⽩,经⼀、⼆⽇则⾊黄,故名⾦银花。

⼜因为⼀蒂⼆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银花⾃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寒⽓芳⾹,⽢寒清热⽽不伤胃,芳⾹透达⼜可祛邪。

⾦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毒,⽤于各种热性病,如⾝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蒲公英蒲公英属菊科多年⽣草本植物。

种⼦上有⽩⾊冠⽑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孕育新⽣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质、脂肪、碳⽔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吃、炒⾷、做汤,是药⾷兼⽤的植物。

鸭跖草别名兰花草、⽵叶草等,有不常见的蓝⾊⼩花。

175种常用中药的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的大全(有彩图1)1-34

实用文档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艾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其它名称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等艾药材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

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微苦辛。

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湿熨。

宜忌阴虚血热者慎用。

植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其它名称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巴戟天药材缠绕藤本。

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背脉及叶柄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

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

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一种子。

花期4~6月,果期7~1l月。

性味与归经性微温,味甘、辛。

巴戟天的功用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植物来源茄科白花曼陀罗 Datura metlL..一年生草本其它名称白花曼佗罗药材一年生草本,高-2米,全体近无毛。

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二歧分支,幼枝略带紫色。

单叶互生,上部呈对生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全缘或者破转,波状锯齿。

花单生于枝的分叉处或叶腋间;花萼桶状,黄绿色,顶端5裂,宿存;花冠白色,偶见紫色、淡黄色,漏斗形,具5棱,上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贴生于花冠管;雌蕊一个,柱头棒状。

果实近球形,有稀疏短粗刺,熟时4瓣裂。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常见中草药图片及功效介绍ppt课件

常见中草药图片及功效介绍ppt课件

11、金银花
(来源:为忍冬科多 年生半常绿缠绕性木 质藤本植物忍冬的花 蕾) 应用功效:清热解毒 。常用于外感风热、 流感(配伍连翘、板 蓝根、薄荷、菊花) 及疮、痈、疖肿,热 毒下痢。
12蒲公英
(来源菊科多年生草本 植物蒲公英及多种同属 植物的带跟全草)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 利湿。治痈肿疔毒配伍 金银花、紫花地丁、野 菊花;肺痈配伍鱼腥草 、芦根、冬瓜仁;肠痈 配伍赤芍、丹皮、大黄 );湿热黄疸及小便淋 漓涩痛。
15、刺蒺藜(来源:为蒺藜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
藜的果实。) 功效应用: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用于肝阳上亢的头痛、头晕, 风疹瘙痒,及风热所致的目赤多泪。
16、白花蛇舌草(来源: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
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痈。常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毒蛇咬伤等症。
17、艾叶(来源: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
鸡冠花(为苋
科植物鸡冠花的干 燥花序。秋季花盛 开时采收,晒干) 功效:收敛止血, 止带,止痢。用于 吐血,崩漏,便血 ,痔血,赤白带下 ,久痢不止。
小蓟(为菊科多
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 或刻叶刺儿菜的全草 及地下茎) 功效应用:凉 血止血,解毒消痈。 用于血热妄行的咯血 、衄血、吐血、尿血 (配伍白茅根、蒲黄 、藕节炭木通、滑石 )及崩漏。
7、车前草
(来源:车前科车前、大车 前、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的全草) 应用主治:清热利尿、袪痰 、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 少(泽泻、猪苓、冬瓜皮、 老葫芦)、热淋涩痛(竹叶 木通、石韦、甘草、滑石) 等。(附:车前子 为车 前草的成熟种子,功效:利 水通淋、 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
8、大蓟
(来源:菊科多年生 宿根草本植物大蓟的 根及全草) 功效:凉血止血、散 瘀消痈、利胆退黄。 用于各种出血(藕节 炭、蒲黄炭、侧柏叶 )、肝炎黄疸(茵陈 、金钱草、垂盆草、 栀子)等症。

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可打印

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可打印

35.益智仁: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

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功效分类:、。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益智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

功能: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36.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清化热痰药。

科属分类:百合科。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药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38.紫苑:为多年生宿根花卉。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紫苑、、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科属:菊科、紫苑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

用药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39.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