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合集下载

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方式及动因分析

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方式及动因分析
康 健 ( 阳工业 大学管理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 0 7 ) 沈 1 8 0
他控制的其他公司中去 ,大股东也可 以通过实施非利润最大化但

夫枝 螽餐金 硪 氛 餐 、
: 。 * 0 { *" : l l l
觏馨柱 对 大 股 东具 有 私人 效 用 的项 目来 实施 事 实 上 的掠 夺 。 大股 东 通 过
专项 资产 等。但是 ,在信息不对称情 况下 ,大股东能够利用其 对上 市公 司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进行 非公允关联交易 ,从而 以其
他投 资者 的利益 为代价 从上市公司攫取 财富。 目前 ,关于关联
不 公 平 定 价 和 转 嫁 成 本 的 方 法 来 实 现 对 中小 股 东 利 益 的 侵 蚀 ,
锩分淑 ’深 每|l 。 斌 垮 。 "‘
免吝和散遗寰献 -
■ -
_§ l ' l _ l _ _ ~
蟑 嘏 憾 | }≮ | }
一h '
( ) 接 占用 上 市公 司资 金 三 直
| 关 鼠 土 公 虱 太枝 哿 焱垒 强羲 l— m誉 | 、 l *
权 私 人 收 益 ,这 种 激 励 就 促 使 了大 股 东 侵 害 中小 股 东 利 益 。如 直 接 产 生 巨额 亏损 。 何 约 束 这 种 侵 害 行 为 ,已 经 成 为 绝 大 多数 国 家对 公 司 治 理 的挑 战 。大 股 东 占用 上 市 公 司 资金 是 大 股 东 滥 用 其 控 制权 的 一 种 主
( 通过借款担保 占用资金 四) 大股东操纵上 市公 司 ,无论采取哪种手法掠财 圈钱 ,期间
要 方 式 ,其 行 为 严 重 损 害 了上 市 公 司 的绩 效 和 中 小股 东 等 相 关 都 会 或 多 或 少 地 采 取 利 用 上 市 公 司 信 用 为 其 提 供 巨 额 担 保 从 银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大股东占用资金对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率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增长。

1. 引言上市公司作为一种重要的法人实体,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大股东往往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由此引发的问题备受关注。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涉及公司治理、市场透明度和股东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关系,了解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2.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

其中一些大股东滥用自己的控股优势,将上市公司资金用于非法往来、关联交易或个人经营等。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3.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3.1 财务风险增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往往将重要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链断裂,进而增加财务风险。

一旦发生经营困难或资金紧张的情况,上市公司可能无法及时归还债务或应付股东利益分配,从而导致股票回报率下降。

3.2 市场信任度降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会降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

当市场投资者发现大股东存在资源占用行为时,会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和透明度产生质疑,进而导致市场失去对该公司的信心,从而拖低股票回报率。

4.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监管问题分析4.1 法律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执行不力的问题。

这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空间,从而造成了破坏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备受关注。

大股东以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力,占用公司资金进行个人或其他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活动,给公司带来了重大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案例分析、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背景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近年来却愈发突出。

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关联交易、资本运作等,将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或其他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导致公司利益受损,股东权益受到侵害。

在监管不力、法规松散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 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A的大股东B为例,B利用其在A公司的地位,通过虚增交易、转移资产等手段,占用了大量公司资金进行个人融资和投资,严重损害了A公司的利益和股东权益。

监管部门介入后,揭露了B对A公司资金占用的问题。

该案例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也暴露了监管的薄弱和法规的不完善。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规范,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强化股东权益保护。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查处力度,严惩违规行为,确保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公司内部也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增强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督能力。

4.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和严重性。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保护股东利益,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加大惩治力度,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本文中,我详细阐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背景和案例,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所启发,并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独有现象, 也是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

近年, 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情况相当惊人, 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严重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资产质量, 直接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大股东占款与对外担保和委托理财被喻为上市公司三大隐患, 皆因它们随时有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危及到上市公司的健康肌体, 乃至于生存状况。

本文想通过对大股东占款现象的根源分析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方式。

一、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状况严重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由来已久,金额巨大。

2002 年底, 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 家上市公司,发现676 家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 占款总额为966169 亿元。

为此, 管理层在2003 年8 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从整治效果看, 有一定改观, 到了2003 年底, 关联方占款余额为577 亿元, 下降幅度为40 %。

但到了2004 年6 月份止, 统计显示关联方占款余额仍有535112 亿元, 下降速度则明显趋缓, 基本上没有明显改观,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

目前, 大股东占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 大股东新增占款现象仍在发生大股东占款有非经营性占款与经营性占款两种方式。

其中, “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项下,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所占比重较大, 在销售和采购过程中, 可能形成金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这为某些控股股东借助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非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下,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暂付款项, 主要包括与主业经营不直接相关的预付的备用金、应收的各项赔款、罚款、应收的租金、存出的保证金等, 正常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不应过高。

大股东占用资金处置方案

大股东占用资金处置方案

大股东占用资金处置方案前言大股东占用资金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会损害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大股东占用资金处置方案,对于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股东占用资金的认定大股东占用资金指的是大股东将应当归公司所有的资金占用于个人活动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1.从公司账户中直接转账到个人账户;2.直接用公司账户支付个人支出;3.利用公司名义借款或以公司名义承担担保责任等方式获取个人资金。

二、大股东占用资金的影响大股东占用资金会对公司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影响企业经营能力:大股东占用资金导致公司运营资金不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使企业的经营能力受到限制。

2.损害小股东权益:大股东占用资金会使小股东的权益被侵害,因为企业发展的利润将受到影响,最终会导致股价下跌或股息减少。

3.影响公司信誉:大股东占用资金会使公司形象受到影响,影响公司的信誉和声誉。

三、大股东占用资金的处理方式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和上市公司治理实践中都对大股东占用资金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对于大股东占用资金,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要求大股东立刻归还资金。

这是最基本的处理方式。

对于违反公司规定的大股东,公司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要求大股东立刻归还占用的公司资金,并对其违规行为进行警告处理。

2.向监管机构举报。

如果大股东占用资金情况严重,公司可以向有关部门或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举报,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3.通过诉讼等手段解决。

如果大股东占用资金情况较为严重,公司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等手段进行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大股东占用资金处置方案为处理大股东占用资金事件,制定一份完善的处置方案是必要的。

具体方案如下:1.严格执行相关公司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大股东行为。

2.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大股东占用资金等违规行为。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文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文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文大股东资金占用是指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不当地用于个人目的,违背了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现象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往往给公司和小股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需要从法律、监管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法律法规首先,加强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明确规定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违法性和处罚措施。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大股东必须合理使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禁止将资金用于个人投资或违法经营活动。

同时,对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要进行追责和惩处,确保该行为得到有效的惩罚和打击。

其次,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查处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督,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防止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是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保证他们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董事会和监事会要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他们应该审核和审议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其次,要完善股东行为准则,规范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

股东行为准则要明确规定大股东不得进行资金占用行为,以及对于资金占用行为的处罚措施。

此外,股东行为准则还应该设立投资者救济机制,给予小股东维权的渠道和权益保护。

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培训最后,为了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还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培训。

投资者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和了解,掌握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的知识。

同时,要提高投资者的维权意识,主动参与公司事务,通过股东大会等渠道行使自己的权益。

总之,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的过程。

需要从法律、监管和公司治理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强化证券市场监管,加强公司治理,同时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

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的思考

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的思考
的投 资者 利益 受损 ,当这 种情 况得 不 到改 变 时 ,
的上市公司有 向关联方提供资金( 特指非经营性) 的行 为 ,占用 余 额达 8 7 元 ,当年发 生额 3亿 6 . 另外 除直 接 占用 资金 外 , 21 %, 还存 在 着利 用 上 市公 司为大股 东提供担保 的间接 占用 问题 ; 到
款 问题 的 具 体 办 法 。
[ 关键 词 】 市公 司 资金 占用 占用率 上


上 市公 司 资金 占用 的现状
度 发 展 的 自然结 果 , 主要 是 在 否 定 、 造 计 划 经 改 济 企业 制 度 的过 程 中嫁 接 人 企业 , 被 赋予 改 革 并 国有 企 业 的使 命 。此外 根 据 我 国 的国情 , 了不 为 动 摇公 有 制 的 主导 地 位 , 股份 制 改组 中片 面强 调 公 有 制 主 体 地 位 以及 股 票 发 行 制 度 的行 政 审 批 和 额 度控 制 , 成 我 国上 市 公 司大 股东 控 制 问题 造 严 重 。在 这 种特殊 的股权结 构 下尤 其是 中小投 资 者 缺 乏有 效 保 护 的情 况 下 , 司治 理 的核 心不 再 公 仅 仅 是 管理 层 和 股东 之 间 的利 益 冲突 , 多 的是 更 控 股 大股 东 和广 大 中小 股东 之 间 的利 益 冲突 。 上 市 公 司资 金 占用 问题 是 我 国资 本 市 场 的
2 1. 0 01
占用 , 占用总额达 96 9 6 . 亿元 , 当于沪深股市 6 相 当年 全部 筹资 额 ;0 3年 ,全 国有 75家 占总数 20 0 5 . %的上市公司存在 资金被控股股东及其关 51 9 联方 占用情况 , 占用总额约达 29 . 亿元 , 07 6 7 占同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怎么办法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怎么办法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怎么办法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怎么办法一、背景介绍在上市公司运营中,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

大股东占用资金是指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用于个人目的,违背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原则,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违背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法律原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以及应对办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法律法规1. 公司法: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行为的基本准则,对于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也有相应规定。

公司法明确规定,大股东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善意、诚信的原则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不得利用其影响力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2. 证券法:证券法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法律法规。

根据证券法规定,大股东占用资金属于操纵市场、侵占公司财产等违法行为,应受到追责。

3. 上市公司监管规定:在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定中,也对大股东占用资金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上市公司应披露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情况,并重视大股东占用资金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三、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监管机制1. 监管机构的角色:监管机构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证券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投资者维权等方式对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进行监管,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2. 内部监管机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机构对大股东行为进行监督,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四、应对大股东占用资金的具体办法1.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公司治理,通过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明确股东权益保护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

2. 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及时、准确地披露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情况,通过信息披露增加公司的透明度,降低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风险。

3. 法律维权:中小股东可以依法通过投诉、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大股东返还占用的资金。

五、本文附件1. 公司法2. 证券法3. 上市公司监管规定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公司法:公司法是我国对公司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组织、公司行为等方面的规定。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文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文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文
大股东资金占用是指公司的大股东将公司的资金用于个人或其他目的,而不是用于公司的运营或发展。

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公司资金短缺,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要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公司治理。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明确股东权利和义务、规范公司决策程序、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等,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机会。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违法性和惩罚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监管,定期进行审计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4.增强股东保护意识。

加强对小股东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股东保护意识,增强他们行使股东权利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减少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机会。

5.加强投资者教育。

对投资者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投资风险意识和识别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能力,增强抵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能力。

总的来说,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股东保护和投资者教育等措施,来减少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1. 引言在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中所持股权占比较高的股东。

然而,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占用公司资金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大股东占款”问题。

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损害了公司的健康经营。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大股东占款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大股东占款指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的资金占为己有。

这种行为一般以以下几种形式表现:2.1. 高息贷款大股东以公司名义向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金融机构借贷,利率显著高于市场利率。

这样,大股东可以通过高息贷款获取额外的利润,并将公司资金占为己有。

2.2. 债务担保大股东借用公司信用,为自己非公司经营的业务提供担保。

这样,一旦大股东非公司经营的业务出现亏损,公司将承担担保责任,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影响小股东的权益。

2.3. 股权转让大股东通过虚构交易或价格低估的方式将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实体,以获取公司的资金。

这样,大股东实际控制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3. 大股东占款的影响和问题3.1. 影响公司治理大股东占款严重破坏了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大股东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资金来获得自己的私利,进而导致公司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2. 损害小股东权益大股东占款不仅损害了公司整体利益,也损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大股东通过占款行为使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小股东遭受经济损失。

3.3. 降低公司价值大股东占款问题使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下降,进而降低了公司的价值。

这使得公司难以融资和扩大规模,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4. 防止和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对策4.1. 增强公司治理能力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对大股东占款行为进行监督和限制。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大股东的审查和监督,提高违规成本。

4.2. 公司信息披露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让市场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有一个真实的认知。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的控制对策探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的控制对策探析
要原 因。
二 、大股 东 占款的危 害
1 .对上市公 司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将部分 上市公 司推到退市或破产的边 缘。近 日,*S T联 谊发 布公告 称 ,针 对大 股东大 庆联谊 石油 化工 总厂 对公 司2 3万元 欠款 ,大 股东 没有 偿 还公 司 资 金 759
收 稿 8期 :2 Y-31 ( > —6 I 0
关键词 :大股 东; 占用资金 ;控制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F809 3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4920 )00 8. 625o (06 1-020 2
长期以来 , 一些大股东凭借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 位, 通过种种手段将上市公司募集来的资金或经营所 得据为己有 ,甚至使上市公司沦为空壳 。据统计 ,截 至 20 年 6 3 15 3 月 0日,沪深两市有 40家上市公 司存在 8 大股东 占用 资金 的 问题 ,占款金 额 累计 近 40亿元 , 8 占款金额高于 1 亿元 的公 司有 18 ,其 中有 6家 占 0家 款金额超过 1亿元 ,严重 影响 了上市公 司 日常经 营 , 0 侵害了社会公众投 资者 的合法权益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市 公 司 大 股 东 占款 的控 制对 策探 析
李 金 峰
(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 ,河南 洛 阳 4 10 ) 70 3

要 :我 国上 市公 司大股 东占款严 重影响 了上市公司的 日常经 营,侵 害 了社会公众投 资者 的合 法权益。
解决的办法是 :实施 以股抵债 ;实行定向回购;监管部 门督促上 市公 司加 大清欠力度 ;加 强舆 论监督 ;市场 各 方共 同参与 ,形成监督 约束机制 ;改革完善 经营者的报酬激励机制 。

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谈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谈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产 业 的发展

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
也不佣 外 从历 史数 据 中我们 可 以证
为 4 3 8 亿元。 .4 0
在上 市 公 司 2 0 年 半年 度 财务 04
项城 虽 然 企 业 的 生 产 给 当地 造 成 了

明这一点:
20 0 2年 底 ,中 国证 监 会 曾普 查 l 7 家上 市公 司 , 5 1 发现 6 6 公司存 7家 在大股 东占 款现象 , 占款 总额 为 9 7 6 | 。 亿元 。

报告的披露和审核工作中, 根据沪深
两 市证 券交 易所 提供 的统计 数据 , 在 14  ̄ ̄ 市 公司 中 , 2 3 大股 东 及其 他 关 联 方 共 占用 上 市 公 司 资金 8 6 7 1 . 亿 元 ,其 中 8 7家沪市 上市 公 司被 占用 3
不小 的环境 污染 但 笔 者 看 到 的 是 莲 花味精一派欣欣 向荣的景象 白 上 市
关 证 券 监督 管理 部 门和 国 有 资产 监 督 管 理 机 关 均 未 出 台
完 善 具 体 的 、 可 操 作 的 监 督 和 惩 罚 措 施 , 上 市 公 司 及 其
增 而入 不敷 出 ,不得 不靠短 期借 款 维持 生 产 。2 0 0 3年首
大 股 东 占 用 上 市 公 司 资 金 的 现 状 分 析
在 世界各 国 证券市 场 , 大股 东及
市之最。 原‘T S 宁窖的控股股东宁城县国
资局 及其 控制 的 宁城 集 团至 2 0 年 0 1
吨, 位居全球同行业第二, 市场 国内 占有率一度高达4% 出口 0 , 量占 全国
资金余额为 1 0 9 亿 元 。 0 15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中,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直接借款、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

这些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给监管和防范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直接损害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被占用的资金可能无法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公司发展受阻,盈利能力下降。

其次,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信誉和形象,降低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再者,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如何防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关键。

要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治理机制,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

同时,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确保董事会能够独立、客观地做出决策,监督大股东的行为。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可或缺。

上市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审批流程和权限,规范资金的收支行为。

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也非常重要。

上市公司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关联交易等信息,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增加透明度。

对于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情况,要及时、如实披露,不得隐瞒或虚报。

加大监管力度是防范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健全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违规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

另外,提高中小股东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防范大股东占用资金。

如何做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管控

如何做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管控

如何做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管控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的A股市场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最初的几十只股票发展到现今沪深两市总计近3000只股票,资产总值几十万亿,并形成了沪深A股、创业板、新三板、B股等的多层次、多体系的股票市场结构,股票市场已经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股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一直困扰着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A股市场中,各股票的股权都相对集中大股东凭借较高的持股占比牢牢掌握着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权和主导权,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就是A股市场发展中无法规避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结合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现状对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做好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解决与管控进行分析阐述。

标签:A股市場;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管理措施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一直存在且近些年来这一问题较为突出。

从理论上看,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较为普遍且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了被控制公司向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重要手段这一,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长期来看将会对被控制公司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过去一直存在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在A股市场中也将长期存在,应当积极做好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研究以便结合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所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解决好、处理好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扫清A股市场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顽疾,为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长期存在且对A股市场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A股市场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主要是由于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大股东依靠其所持有的绝对控制数牢牢把握着上市公司的经营权和管理权,A股市场中的大股东所形成的控制股东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益以各种形式来对上市公司的实际资金进行占用从而损害上市公司的权益。

浅谈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及典型案例分析

浅谈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及典型案例分析

管理探索Һ㊀浅谈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及典型案例分析孟陈林摘㊀要:文章主要以三房巷为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的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阻碍企业发展的原因,并希望通过此项典型案例的研究来探讨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的主要方式㊁产生的影响以及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治方案㊂关键词:大股东侵占;大股东资金占用一㊁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简介(一)公司简介及主营业务介绍江苏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70)于1980年在江苏省江阴市的周庄镇三房巷村注册成立㊂2003年3月,三房巷于上海交易所以15.6亿人民币的注资挂牌上市㊂一直以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都专注于纺织㊁聚酯化纤等专业领域,且其具有比较大的生产规模,主营业务主要有纺织㊁化工㊁热电等几大模块㊂这十多年来,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江苏省"明星企业"㊁省市民营企业文明单位企业等多项荣誉,还被国有省级银行评定为AAA级信用资信,同时也是江苏省大型内资企业进出口的前十名㊂这几年来,公司产量和销售在总量上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㊂(二)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相较于去年营业额,下降了12%,其中,化工业务和纺织业务分别同比减少15%和21%㊂根据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其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纺织行业及PBT工程塑料市场产生的激烈竞争,染色㊁整理布的销售量和产品单价都有所有下降,对于PBT工程塑料而言,其销量也有所减少㊂同时,公司还向市场售出了一些即将淘汰的纺纱设备,这与市场需求相违背,也使得2019年棉纱产出量以及销售量都有所下降,同时导致2019年的销售收入相较于上一年度下跌㊂同时,从近五年来三房巷的财务数据根也可以看到,纺织业务一直以来都贡献着该企业的重要经营收入,公司纺织业务的毛利率在2016年㊁2017年及2018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3%㊁0.7%㊁2.4%㊂但这相较于其他两个业务,却非常低㊂查阅相关数据和资料后我们得知,公司的纺织业务毛利率处行业较低水平,尽管其服装和纺织业务在企业经营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热电和石油化工行业㊂表1㊀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利润构成图业务名称营业收入收入比例营业成本成本占比利润占比毛利率纺织5.51亿52.90%5.50亿62.00%0.82%0.23%热电3.13亿30.02%2.15亿24.21%63.24%31.36%化工1.51亿14.46%1.10亿12.42%26.14%26.90%其他材料2731.4万2.62%1212.50万1.37%9.80%55.61%㊀㊀(三)公司经营主要指标表2㊀2015 2019年度公司经营主要指标每股指标2019年度2018年度2017年度2016年度2015年度每股收益0.07元0.07元0.06元0.06元0.06元每股净资产1.68元1.64元1.59元1.56元3.77元每股资本公积金0.07元0.07元0.07元0.07元1.69元每股未分配利润0.46元0.43元0.38元0.35元0.76元每股经营现金流0.27元0.05元0.06元0.19元0.67元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4.15%4.16%3.51%3.18%1.55%净资产收益率-摊薄4.09%4.10%3.47%3.75%1.54%总资产报酬率4.67%4.11%4.08%3.89%2.13%人力投入回报率140.31%98.08%125.78%102.41%63.10%销售毛利率14.88%12.07%14.10%14.53%10.84%销售净利率7.98%6.11%6.60%6.60%3.38%㊀㊀(四)公司股本结构及股东构成情况表3㊀公司股本结构变动日期2016-05-242016-05-232009-12-312009-08-07总股本7.97亿7.97亿3.19亿3.19亿变动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定期报告股权分置受限股份上市流通股本7.97亿3.19亿3.19亿3.19亿流通股本7.97亿3.19亿3.19亿3.19亿1㊀㊀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占三房巷股份的54%,是拥有最终控制权的第一大股东㊂表4㊀2019年度公司股东构成情况股东名称持股数量持股比例较上期变动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4.36亿54.72%不变吴海燕854.51万1.07%+30.74%曹万清800.00万1.00%不变邱松409.73万0.51%新进股东许华400.78万0.50%新进股东戴望良394.49万0.49%-0.78%徐秀凤239.36万0.30%新进股东余达金230.29万0.29%不变上海虹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230.01万0.29%新进股东邱宇航222.14万0.28%新进股东㊀㊀(五)公司现金流量净额与分红对比图表5㊀2015 2019年度公司现金流量净额与分红2019年度2018年度2017年度2016年度2015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4亿4239.52万4771.32万1.50亿2.13亿现金分红0.3元0.25元0.2元0.2元0.2元㊀㊀(六)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大股东侵占利益行为1.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2018年度,证监会向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查实公司的确存在资金被大股东非法占用且未及时进行任何对外信息披露或公告的情况㊂同时,根据‘行政处罚通知书“,2014年度,上市公司大股东三房巷集团及其子公司13次占用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资金的,涉及的资金高达3.78亿元㊂2015年度,三房巷集团及其旗下全资子公司18次占用三房巷股份资金,金额则达到了6.35亿元㊂这总计高达10.13亿元的资金占用情况,三房巷股份却加以隐瞒,未将与上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所有资金流动以及往来情况进行详细记账㊂2.存放巨额资金于旗下财务公司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三房巷财务公司达成的金融业务合作协议,将公司巨额资金长期存在于三房巷财务公司内㊂同时,根据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报可知,其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高达11.76亿元,截至本年度末,公司存放在三房巷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就高达7.77亿元,而这其中,活期存款的数额为7365万元,定期存款的数额则为7.03亿元㊂同时本期实现的存款利息收入有1400多万元㊂3.为控股股东提供6亿元担保这一事项同样收到了上交所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㊂在上交所的问询函当中,要求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其大股东的资产负债状况㊁质押状况㊁融资作用,解释其为大股东进行巨额资金担保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三房巷计划收购其控股股东的方案(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也被证监会进行否决,有趣的是,收购双方都曾被证监会处罚,且原因均为违规使用上市公司资金㊂4.关联交易截至2019年度末,公司已经筹划了近一年对其大股东旗下资产的资产重组项目,其拟定收购标目标资产是江苏海伦石化股份有限的全部股权㊂三房巷国际贸易㊁三房巷集团是江苏海伦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权持有人㊂除了三房巷集团是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关联身份之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另一交易方 三房巷国贸是由三房巷集团控制的下属子公司㊂而证监会提供的重组被否的审核意见则是: 申请人未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㊂二㊁三房巷充当 送财童子(一)三房巷大股东侵占利益行为1.资金占用江苏三房巷集团是三房巷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其50.33%的股权㊂江阴新伦化纤有限公司㊁江阴海伦化纤有限公司㊁江阴兴宇新材料有限公司㊁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㊁江苏三房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均为三房巷集团的控股子公司㊂换句话说,三房巷股份与上述企业均存在关联关系㊂三房巷集团及其子公司在2014年多次占用三房巷股份资金,其金额高达3700余万元㊂2.关联交易 蛇吞象三房巷自2019年初起就开始了重大资产重组的筹划,拟收购标的资产是兼顾是海伦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㊂但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是从资产规模还是营收规模来看,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都比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出十几倍,这次并购显然可以看成是一次 蛇吞象 式的并购案㊂海伦石化的大股东分别是三房巷国贸㊁三房巷集团,除了三房巷集团是控股股东的关联身份之外㊂另一交易方,也就是三房巷国贸,则是隶属于三房巷集团控制的子公司㊂可2管理探索Һ㊀以清楚知道的是,如果这项并购交易案成功,将使得三房巷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规模实现极大的提升㊂可是,江苏海伦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盈利方面的表现却有些非比寻常㊂在2018年之前,其净利率一直表现不佳,在2017年,其营收为一百多亿,净利率呈现亏损状态,为亏损两千多万㊂而2018年度,营收却突然飙升,达到了两百多亿,净利润也达到了六亿多人民币㊂这样并购前夕实现的利润极速增长,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值得我们思考㊂同时,可以在海伦石化的财务报告中看出,其一大重要客户就是三房巷集团㊂可以看出,海伦石化的大部分营收都是由它的关联方贡献的㊂这其中有着非常严重的关联交易㊂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并购重组被证监会否决㊂3.对控股股东提供担保根据三房巷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的财务报告披露,已知的其控股股东三房巷集团的质押率已经达到了100%,并且其已经质押的上市公司股份占到了总股本的一半都不止㊂截至期末,三房巷股份有限公司对三房巷集团存在的连带责任担保余额达到了6亿元㊂(二)处罚情况2014年度至2015年度,三房巷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存在多次占用三房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金的情况,三房巷股份有限公司却对此行为故意加以掩盖,并未将上述存在的关联方资金上的往来在企业账簿中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使得三房巷股份在这两个年度的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着重大的遗漏㊂对于这一行为,证监会认定三房巷股份这两年的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同时也对公司给予了严重警告,并进行了行政罚款㊂三㊁三房巷大股东侵占利益的背后及影响分析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可知,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是第一大股东,持股量达4.36亿,持股比例高达54%㊂通过查询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结构不难推知,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呈现了典型的家族企业形式,而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质上也是由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㊂家族型企业往往由董事会主导全局,财务制度㊁监事职责被弱化,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㊂三房巷关联企业众多,公司高管人员多数在关联企业交叉任职㊂三房巷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㊁占用资金等多种非法途径来实现其个人的利益,但这个行为不但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①公司资金短缺,生产受限㊂三房巷大股东占用资金总额高达十亿,这必然会使得公司生产和经营水平受到限制,资金链出现短缺㊂②公司信誉下降,投资者积极性下降㊂从违法占用资金事项曝光后,二级市场上三房巷的股价从此一蹶不振㊂2018年度,三房巷股价甚至出现了近十年以来的新低 2.6人民币每股㊂四㊁整治方案分析(一)小股东需要提高维权意识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对称㊁对自己投资公司不够了解等原因,自己的利益遭到侵犯时往往会意识不到或者由于维权的难度,放弃了自己应有的维权权利㊂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当对自己投资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定时关注公司的发展状况,当发现公司有任何侵犯自己利益的行为时,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㊂三房巷公司发生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收到处罚后,三房巷收到了来自全国几百名投资者的索赔要求,公司也与这些投资者达成私下和解,赔付率达80%㊂(二)政府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有时小股东放弃维权很大部分原因也是维权成本和难度太高,因此应当增加保护小股东的法律体系㊂这也有助于小股东提高维权意识;同时,应当对大股东行为严加管制,提高违法成本㊂(三)企业需改善公司管理结构三房巷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同时高管在多家关联企业交叉任职,关联交易尤为严重㊂因此,必须对公司的管理结构进行改善,同时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加强财务管理意识㊂参考文献:[1]朱琪.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管变更是否改变了企业绩效?[J].管理工程学报,2010(1):10-16.[2]齐楠楠.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研究[J].经济管理与科学,2012(3).作者简介:孟陈林,重庆市西南大学㊂3。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清欠方式探析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清欠方式探析
维普资讯
财 经 论 坛
[ 摘
・刘慧翮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要】我 国上市公 司资金 占用问题 不仅侵害 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也 严重影响 了上市公 司的经营能力和 可持续 发展。因此 ,
探 索 科 学合 理 的 清 欠 方 式 ,加 快 偿 还 速 度 ,是 值 得 研 究 的一 个 重 大课 题 。 [ 词 】上 市 公 司 大股 东及 关联 方 资金 占 用 股权 分 置 关键
最 为理 想 的 清偿 方 式 。
占用上市 公司资金 5 6 . 亿元问题。特 别是郑州煤电将解决大股东 占款问题和股权分置改革结合起来的做 法,获得了监管部门和市
二 、以非现金资产抵债
以股 抵 债 ” ,给 其 他 以资抵债 是指上市公 司大股东及关联方以非货 币性资产偿 场 的 认 可 。 郑 州 煤 电 的 回购 行 为 实 质 也 是 ” 还欠上市公司款 项的一种偿债 方式 。对于大股东现金紧张但 仍有 存 在 大 股 东 占款 行 为 上 市 公 司 的 股 权 分 置 改 革 提 供 了 有 益 的 思 些资产可 出售的 ,则应根 据该项 资产对上市公司的使用价值的 路 ,为推动解决大股东 占款起到 了良好 的示范效应 。
四 、以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混合清偿
上市公司被关联 方占用 的资金 ,原则上应 当以现金清偿 。严 当聘请 有证券期 货相 关业务资格的 中介机构对符合 ” 以资抵债 条件的资产进行评估 .以资产评估价值或经审计的账面净值 作为 格控制关联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 占用的上市公 司资金。在符合现 ” 以资抵债 ”的定价基础 , 但最终定价不得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 并 行法律 法规的条件下 ,可 以探索 以现金及 非现现金资产混合清偿 充分考虑所 占用资金的现值 予以折 扣。审计报告和评估 报告 应当 的方式进行清偿 。 为保护广大投 资者 的利 益,控股股东 还债应遵循 以下操作原 向社会公告 。 第三 , 独立董事应 当就上市公司关联方 ” 以资抵债 ” 方案发表独立意见 ,或者聘 请有证券期货相 关业务资格的中介机 则 :第一,应 以资金还债为主 第二 .控股股东缺乏资金 ,则 以 构 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第四 , 上市公司关联方的 ” 以资抵债 ” 符合上市公司主业发展 的优质资产还债 ;第三 ,控股股东既无资

针对大股东违规占用的货币资金审计对策

针对大股东违规占用的货币资金审计对策

针对大股东违规占用的货币资金审计对策【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之“顽症”,分析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主要形式以及相应的货币资金审计策略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同时,简述了目前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货币资金审计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点、盲点和相应审计实施过程中法律保障的问题,对今后注册会计师如何完善针对大股东违规占用的货币资金审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违规占用;资金;审计对策近期,中国证监会对中捷股份、九发股份两起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案件进行了查处,并要求各证监局开展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专项检查。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财务舞弊顽症”也如同幽灵一般如影随形。

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严重侵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

一、违规占用资金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发现和查处的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件来看,其违规占用资金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手段花样也不断翻新。

归纳起来,其主要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直接占用和间接占用两大类。

(一)直接占用资金大股东及其关联方直接通过各种欺诈手段将上市公司资金转出以达到其占用资金的目的,是国内证券市场上最为普遍的违规占用资金方式。

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分为“不列账”方式和“列账”方式两种。

1. “不列账”方式。

大股东通过各种隐蔽手段转移资金,相关资金流出不在财务账上体现,其表现形式为:(1)虚列银行存款。

以中捷股份为例,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捷股份实际控制人蔡开坚指使他人,采用各种欺骗手段,多次将中捷股份资金转出,由大股东中捷集团使用。

同时,为隐藏中捷集团占用资金的事实,达到账目相符,中捷股份在2006年中报、2006年年报、2007年中报中分别虚增银行存款7 400万元、15 117.65万元、29 810.94万元。

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

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

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5]37号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根据我会2005年上市公司监管工作重点,今年要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入手,重点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

各证监局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价考核上市公司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真抓实干,打好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攻坚战,在年内基本解决本辖区历史形成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问题。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维护上市公司财产完整和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是集中解决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下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清理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具体方案要以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是否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这一标准来衡量。

集中解决占用资金问题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多角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集中解决占用资金问题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是一项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社会公众股股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地方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合力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各证监局要按照辖区监管责任制的要求,协调、支持、配合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运用现金清偿、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等方式,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入手,在年内基本解决大股东历史形成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问题,坚决制止新发生占用行为;协调、支持、配合银行业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

二、采取多种措施,集中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一)实行新老划断,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独有现象, 也是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

近年, 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情况相当惊人, 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严重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资产质量, 直接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大股东占款与对外担保和委托理财被喻为上市公司三大隐患, 皆因它们随时有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危及到上市公司的健康肌体, 乃至于生存状况。

本文想通过对大股东占款现象的根源分析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方式。

一、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状况严重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由来已久,金额巨大。

2002 年底, 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 家上市公司,发现676 家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 占款总额为966169 亿元。

为此, 管理层在2003 年8 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从整治效果看, 有一定改观, 到了2003 年底, 关联方占款余额为577 亿元, 下降幅度为40 %。

但到了2004 年6 月份止, 统计显示关联方占款余额仍有535112 亿元, 下降速度则明显趋缓, 基本上没有明显改观,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

目前, 大股东占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 大股东新增占款现象仍在发生大股东占款有非经营性占款与经营性占款两种方式。

其中, “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项下,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所占比重较大, 在销售和采购过程中, 可能形成金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这为某些控股股东借助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非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下,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暂付款项, 主要包括与主业经营不直接相关的预付的备用金、应收的各项赔款、罚款、应收的租金、存出的保证金等, 正常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不应过高。

但是, 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则“名正言顺”地向上市公司“借用”巨额资金并长期拖欠, 形成上市公司对其数目巨大的其他应收款。

上市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大多来自大股东或其关联方的拖欠, 且债务人表现出相当的集中度。

可以说, 相对于应收账款和预付款, 其他应收款更能反映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的情况。

据沪深两市1149 家A 股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今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又增长了18189 %, 预付账款增长了22163 %, 其他应收款增长了12134 %, 三项指标增幅均较大。

以上三项往来账项占净资产的比重, 在2003 年末的确有过明显下降, 但2004 年上半年又开始上升,从2003 年的30123 %上升到2004 年的33186 %。

因此, 从总体上看,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现象又有抬头的趋势, 而且更具有隐蔽性。

( 二)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被占款公司的主体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分为两类, 一类是国有企业, 一类是民营企业( 含自然人) 。

我们知道, 我国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国有企业独家发起或作为主要发起人, 然后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并实现上市, 由此决定了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国有股“一股独大”。

近几年, 由于上市公司频繁发生重组和国有股转让,以及一些民营企业也获得了上市机会,因此证券市场中也出现了一部分民营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

两类大股东都有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但国有大股东要严重得多。

据对资金被占用较为“典型”的271 家上市公司( 应收款净额和其他应收款占净资产的比例分别高于30 %和20 %,并且应收款净额高于1 亿元) 分析, 60 %的公司属于国有控股( 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 。

其中, 超过80 家公司国有资本绝对控股, 即国有股权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超过50 %以上。

“典型”的如三九医药,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截至2001 年5 月31 日, 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约25 亿元, 被占用的资金甚至包括了三九医药未使用的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 25 亿元欠款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净资产的96 %。

而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曾遭监管部门处罚的三九医药并没有就此吸取教训。

其半年报显示, 截至2004 年6 月30 日, 大股东三九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不仅没有减少占用三九医药的资金, 反而比2003 年底的2217 亿元又多占用三九医药高达4 亿多元资金。

因大股东占款而被小股东告上法庭的莲花味精, 无疑是另一个被大股东占款的“典型”, 截止2004 年6 月30 日, 作为大股东的莲花味精集团占用上市公司款项达10107 亿元。

( 三) 大股东占款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大量资金被占用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巨额资金被占用必定会影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 更为严重的是, 资金被占用直接“吞噬”了上市公司的巨额利润。

2001 年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 要求上市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的力度, 致使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剧增。

统计显示, 2001 年、2002 年上市公司整体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总额竟达到全部利润的40 %左右。

2002 年到2003 年, 966 亿元减至577 亿元,减少近400 亿元, 这400 亿元可以说绝大部分是以上市公司的大幅计提、以上市公司的巨额亏损为代价的, 大股东真正拿钱归还的很少, 最“典型”的如ST 轻骑一年巨亏34 亿元, 其中30 亿元为大股东欠款金额坏账。

第二, 严重削弱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资金长期被占用必然会导致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匮乏, 为维持主业经营, 不得不采用向银行借款等方式, 最终的结果是上市公司债台高筑,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直至沦为ST公司甚至被终止上市。

“典型”如粤金曼, 由于控股股东广东金曼集团长期占用粤金曼资金达10 亿多元, 使粤金曼持续经营能力丧失, 只剩部分企业维持生产, 2000 年每股净资产跌至—7191 元, 2001 年被终止上市。

二、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成因( 一)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因为历史原因,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割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部分。

股权结构的人为割裂造成同股同权基础的丧失, 利益的差别导致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 而“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则为大股东凭借其控股地位来攫取相关者的正当利益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大股东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控制上市公司, 左右上市公司的行为, 为所欲为地侵害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 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如“三九”、“轻骑”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典型”, 无一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

由于大股东的绝对控制, 使中小股东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 缺少抗衡大股东的“法宝”, 流通股股东很难给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施加重大影响。

在缺乏制度性约束的情况下, 从自身利益考虑, 把上市公司资金化作自身可以利用的资源, 是一个大股东的当然选择。

同时, 由于股权过于集中, 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其大股东的董事长均为同一人, 许多上要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这个顽症。

首先, 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的占款现象发生, 其次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已经发生大股东占款的上市公司的清欠问题, 最后必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 一) 多管齐下防止新的占款现象发生要防止新占款现象的发生, 必须多管齐下:第一, 规范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由于种种原因, 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财产关系和利益关系, 进而造成关联交易盛行, 而大股东借此乘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成为普遍现象, 为了规范这种关联交易, 应从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原则、关联交易审核程序等方面对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作明确的具体规定。

第二, 完善股东大会制度。

增加中小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话语权”, 对于特定事项表决, 可以试行类别股东大会制度, 并且考虑在大股东占款达到一定数量时, 在股东大会上限制大股东的提案和表决权。

第三, 加强对上市公司股东行为的监管。

要有效限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必须扩大证管部门对大股东的监管权限, 规定证券监管部门具有对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大股东调查取证的权利, 从制度上约束大股东的侵占行为。

第四, 强化市场中介和独立董事的作用, 大股东占款问题往往伴随着中介机构造假, 为了发挥会计师、独立董事的作用, 强化他们的独立性, 建议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董事由证监部门定期委派给上市公司, 这样上市公司隐瞒占款真相可大大缩小。

第五,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出台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的占款行为。

第六,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建议在《公司法》中明确股东知情权、提案权、质询权; 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等。

同时, 加大大股东占款的违规成本, 对于严重的大股东占款行为的主要责任人用《刑法》来惩罚。

( 二) 积极探索多种途径解决大股东占款的清欠问题目前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措施防止上市公司资金被侵占的现象继续发生, 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创新多种途径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清欠问题。

下面介绍四种解决的途径:途径一: “以股抵债”解决大股东占款的清欠问题。

最近, 电广传媒推出了“以股抵债”的方式来解决大股东的占款问题, “以股抵债”在理念上是一个创新, 在制度上有所突破。

“以股抵债”简单地说是一种债务重组, 即上市公司以对大股东的应收款回购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权, 并予以注销。

应该说, 通过以股抵债对于解决大股东巨额资金占用现象有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 可以有效地回收大股东欠款, 并杜绝“以资抵债”方式可能留下的“后遗症”。

另一方面, 回收的股份注销后将减少非流通股比重, 有利于优化股本结构, 提高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 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在“以股抵债”的方式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用于抵债的非流通股的定价问题。

由于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主要是国有控股企业, 而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后, 连续发布多项规章制度, 明确设定每股净资产为国有股权转让的价格底线, 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那么在“以股抵债”方式中以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是否合理, 值得商榷。

虽然, 以净资产定价是国际上最通用的估值方法之一, 但笔者认为, 非流通股以净资产作为抵债的定价标准, 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有失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