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散文的诗意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
课程篇肉谈杨朔散丈的意境创造尚莉(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甘肃 庆阳)摘要:杨朔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诗的意境创造。
杨朔曾说过:“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当诗一样写。
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 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
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的新鲜的意境……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关键词:杨朔;诗的意境;艺术特色杨朔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散文大家,是十七:得半枯,像是死了,其实没死……肩膀抱着肩膀,好不威风。
”这两 年散文创作的首数名家。
他对散文的钟情,正如鲁迅对杂文。
他的[棵树,不正象征着像邹文楷这样的老革命家吗?他们在敌人面前 散文描写人民的斗争、劳动,以及人民的思想。
而他又不仅仅是一[意志坚定,对革命从未失去信心,坚韧不拔。
这其中饱含着作者对 位散文家,还是一位出众的诗人,具有深厚的古典诗词的文学素[井冈山老一辈革命者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这种井冈山精神的赞 养。
杨朔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诗一般的意境的创造,把散文[颂。
作者将两棵树拟人化,融入了自己浓浓的感情,做到了内情与 当诗一样写的创作主张,诗文并举、诗文互济的写作方法.使他的1外景的精密融合。
散文意境优美、诗意醉人。
[ 除此之外,还有《埃及灯》中,对那小小玻璃灯的描写,寓意深一、比兴手法,表达意境 [刻,不仅表现出埃及人民的友好、中埃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而且我国古典诗词,创造意境的方法主要有刻画鲜明生动的典型:深刻反映了埃及人民对光明的渴望。
杨朔从烘托作品主题的角度 形象、情景交融、含蓄等,而杨朔也正是借鉴了这几种方法,来创[出发,精选自己所要描写的自然景物,这就为情景交融的意境创 造自己散文中的意境。
如在《雪浪花》中,以“雪浪花”这个形象作;造了先决条件。
如若他所写的景物与文章主题风马牛不相及,那 为经纬,着力刻画了老泰山这个诗意形象,以创造意境,编织全[就难以做到情景交融一篇:“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倒像是块柔软的面丨 三、含蓄凝练,体现言境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雪浪花赏析
雪浪花赏析摘要:一、引言二、雪浪花的寓意三、杨朔的文学成就四、雪浪花的文学价值五、全文赏析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雪浪花》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朔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祖国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勤劳智慧的人民,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赏析这篇美文。
二、雪浪花的寓意在《雪浪花》中,杨朔以雪浪花为寓意,象征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雪浪花在寒冷的冬日里绽放,不畏严寒,傲然盛开,正如我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拼搏,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三、杨朔的文学成就杨朔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作品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寓意受到广泛好评。
其中,《雪浪花》便是他散文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杨朔散文的高超艺术成就。
四、雪浪花的文学价值《雪浪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章通过描绘雪浪花的形象,赞美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体现了杨朔散文创作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五、全文赏析《雪浪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浪花的美丽景象,展现了祖国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文章中,杨朔将雪浪花寓意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对雪浪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全文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结论《雪浪花》作为杨朔散文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全文通过对雪浪花的描绘和寓意,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传递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雪浪花赏析
《雪浪花》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作者杨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浪花的美丽和壮观。
以下是对这篇散文的赏析:1.结构与叙事手法:《雪浪花》采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自然景色描写,通过“我”与老泰山的结识,“我”对老泰山认识的深化这一线索串连安排,内容上层层深入而又前后照应,卒章显志。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简单而精致,易于让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叙事不是纪实性的,而是加以浪漫化,为了特定的意境效果而刻意选择组织的。
例如在开篇时,作者通过描绘和渲染雪浪花的壮观景象,用一组纯真快乐的姑娘的发问引出了老泰山对雪浪花的富有哲理的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雪浪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人物塑造:杨朔善于通过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的变化。
《雪浪花》中的老泰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是贫苦的渔民,在旧社会受尽命运的播弄,而在解放后成为国家的主人,受到大伙的尊敬和爱戴。
这种巨大的变化不仅展示了新时代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也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高贵品质的赞美。
通过对老泰山及北戴河的秀丽景色的描述,作者将普通劳动者及时代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现了一种富的哲理性的思想。
这种思想既体现在对老泰山与雪浪花之间关系的理解上,也体现在作者对新时代以老泰山为代表的千百万人民的不懈努力所形成的巨大力量的描绘上。
3.语言与修辞:杨朔的语言清新、明丽,注重语言的锤炼与遣词造句的精当。
例如在描述雪浪花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来描绘其壮观的景象,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白色的世界之中。
在描写老泰山时,作者不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的形象和性格,还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映衬他的形象。
例如在描写老泰山面对雪浪花时的叙述中,作者将老泰山的形象与壮观的雪浪花相互映衬,表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新时代的向往与追求。
4.主题与意义:《雪浪花》的主题在于通过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来反映时代的变化。
作者通过对老泰山等普通劳动者的描写,表现了在新时代下,千百万人民通过不懈的努力所形成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杨朔散文语言的艺术特点
杨朔散文语言的艺术特点可以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是继朱自清等作家之后十分明确地提出诗化散文艺术主张的作家。
他的散文就象一首首瑰丽的诗;“当诗一样写”,也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美学的最高追求。
在《海市》小序里他也曾直言道:“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由此可见,杨朔对诗的偏爱是因为诗“......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致、耐人寻味”,所以他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从而创作了以《海市》、《茶花赋》、《香山红叶》、《荔枝蜜》、《樱花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清新隽永,俊逸秀丽的诗化散文。
读杨朔的诗,让人置身于诗一样美好的境界中。
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杏花春雨,还是铁马金戈,都涂着时代的色彩,闪射着理想的光辉,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同时又融进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感情。
这种崇高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杨朔散文的诗意。
但是,诗意毕竟是内在的东西,美好的意境,丰富的感情,还必须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杨朔散文就是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一样的意境。
平易亲切、凝炼传神、优美生动和新颖隽永是杨朔散文语言风格的最大特点。
纵观杨朔的生平,他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在人民生活的深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很少用华丽的词来追求散文的诗歌化,而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来刻画了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
其中有未等伤愈,便奔赴前线的战士(《平常人》);有饱经风霜、人老志不衰、热情助人的普通渔民老泰山(《雪浪花》);有在革命胜利前夕,为革命事业而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梁振江(《百花山》);有“越到老越红得可爱”的老向导(《香山红叶》)......作者满腔热枕地赞美这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心灵和情操、斗争和理想。
杨朔喜欢找寻那些常被人遗忘的景物来刻画,如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山中的一泓清泉;万绿《丛中一树茶花;深夜中的一片红叶;井冈山上的一株海罗杉;自然风光中的瞬间奇观;昆虫世界里的一只蜜蜂、一群蚂蚁;火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杨朔《印度情思》原文及赏析
杨朔《印度情思》原文及赏析人在旅途上,又是夜航,最容易倦。
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忽然觉得耳朵里像灌满水,铮铮发响,知道飞机正在往下落。
一睁眼,只见身边的星星,地面的灯火,密密点点的,恍惚是天上地下撒满珍珠,连成一片。
飞机打着旋,我只担心:可别撞碎这些珍珠啊。
穿过这种幻景,我从云头里飘然落到地面上。
这就是印度。
好一个新奇的去处:到处是诗意,是哲理,是神话,最能引起人的美妙的幻想。
难道这不新奇么?五冬六夏,老是有开不完的鲜花。
花草的名目,有时问当地人,也说不清。
最奇的是一种叫“苏葛”的花木,叶子周围是锯齿模样,掐一片叶子埋到土里,嫩芽便绕着叶子从锯齿的凹巢长出来。
芒果,菩提,在佛家是圣树,到处可以看见。
有一回,我在一棵大菩提树上,发现累累垂垂挂着许多好大的果子。
再一细看,竟不是什么果子,而是一群倒挂在树枝上的蝙蝠。
到黑夜蝙蝠一亮翅膀,足有面盆大。
清晨,露水未干,你碰巧能在花阴里看见只孔雀,迎着朝阳展开彩屏,庄严地舞着。
舞到得意处,浑身一抖,每根翎子都唰唰乱颤。
德里西南方有座极其漂亮的古城,叫赭堡,全城都刷成粉红色,因而别名玫瑰城。
其实不妨叫它是孔雀之乡。
那儿的孔雀多得出奇,有的干脆养在人家里,跟鸡一样。
天天黄昏,孔雀出来打食。
路边上,野地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好像美人儿拖着翠色的长裙子,四处转游,根本也不躲避人。
赭堡还有象,更通人性。
我去看赭堡附近山顶上的琥珀宫时,骑的就是大象。
象的全身刺着花绣,耳朵上戴着大铜耳环,环子上系着彩色的绸子飘带。
养象的人叫它是“象小姐”,怪不得打扮得这样妖娆。
想不到大象还爱音乐呢。
爬山的时候,后边有人叮叮当当敲着小钟,象小姐便踏着拍子,迈着又慢又笨的步子,一摇一晃的,颠得人骨头都痛。
下来以后,养象的人说:“给小姐点钱买糖吃吧。
”大象便伸着鼻子到你跟前。
我塞一枚印度币到它鼻眼里,瞧它把鼻子往后一甩,钱就递到主人手里去,乖觉得很。
乖觉的事儿还多着呢。
你在大旅馆的餐厅里吃饭,小鸟会唧唧喳喳飞进来,围着你的腿搜寻面包吃。
重读杨朔——“以诗为文”的散文意境
204重读杨朔——“以诗为文”的散文意境赵 群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杨朔,是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位有“诗人”气质的散文家,他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诗化散文成为他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一直以来,对于杨朔诗化散文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艺术表现方面或者是纯粹的意境理论研究,从诗性方面研究杨朔散文涉及的较少,所以本文着重从诗性意境方面来探讨杨朔的散文,重读杨朔的散文。
在唐代,王昌龄曾在《诗格》中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而且从论诗出发,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
“物境”是指自然景观所展示的境界;“情境”是指作者融情于物而构成的境界;“意境”是指内心意识的世界。
晚清著名的学者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中云:“文学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而王国维最强调意境的,是他在《人间词话》中的分析“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 所谓“意”就是指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境”用以表达作家感情的具有形象或画面,意境要求作家把主观和客观、内情与外物、思想和形象高度统一在一个抒情写意的情境以及水乳交融的状态中,这样才能创造意境。
杨朔散文不同于同期作家的散文,是他会把诗的意境与自己的散文结合起来,在作品中创造性的将抒情诗的那种美的艺术境界带入其散文中。
他散文中诗的意境的创造性就体现在重视含蓄的立意,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
含蓄,是杨朔从我国古典诗歌意境中提取的共通的美感因素。
清代赵冀说:“能者炼诗,不在乎句限语曲,惊人耳目,而在言简意深,一语圣人千百,此真炼也。
”说的就是诗必须创造含蓄的意境。
杨朔创作重视含蓄立意的散文大纲,比如《樱花雨》反映的是日本人民为反对“日美安全条约”而英勇斗争的一个侧面反映。
作者没有正面去描写过去那场斗争波澜壮阔的场面,而是放在了岛堂一个旅社叫君子的侍女身上,作品这样描写君子:这一问,君子迟疑起来。
她侧着耳朵听听纸门外边,想说又咽住,最后支支吾吾说:“究竟干了些什么坏事,我也不大清楚。
杨朔经典散文《雪浪花》原文
杨朔经典散文《雪浪花》原文作者:杨朔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
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
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
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
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象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
想必是初次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
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还是怎的?“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
说话的人是个上年纪的渔民,从刚扰岸的渔船跨下来,脱下黄油布衣裤,从从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个姑娘听了笑起来:“浪花也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老渔民慢条斯理说:“咬你一口就该哭了。
另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姑娘们,你们信不信?”说的妙,里面又含着多么深的人情世故。
我不禁对那老渔民望了几眼。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
瞧他那眉目神气,就象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清朗,又深沉。
老渔民说完话,不等姑娘们搭言,早回到船上,大声说笑着,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也似的新鲜鱼儿。
我向就近一个渔民打听老人是谁,那渔民笑着说:“你问他呀,那是我们的老泰山。
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
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不过我们叫他老泰山,还有别的缘故。
人家从小走南闯北,经的多,见的广,生产队里大事小事,一有难处,都得找他指点,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此后一连几日,变了天,飘飘洒洒落着凉雨,不能出门。
这一天睛了,后半晌,我披着一片火红的霞光,从海边散步回来,瞟见休养所院里的苹果树前停着辆独轮小车,小车旁边的个人俯在磨刀石磨剪刀。
阳朔散文代表思想内容
阳朔散文代表思想内容杨朔散文最大的特征,是艺术地和诗意地讴歌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具有美好品德、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和崭新的事物,讴歌劳动、创造、贡献、和平和祖国,在总的倾向上是当时的政治和政策的赞歌,然而它不是口号、标语和图解,而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品,是感人的诗。
杨朔散文的名篇有:《香山红叶》、《海市》、《泰山极顶》、《荔枝蜜》、《茶花赋》、《秋风萧瑟》、《雪浪花》、《樱花雨》。
这些名篇富于魅力,含有诗意。
杨朔的散文往往是以大自然的美衬托社会生活和人物,用诗性散文的形式来写游记和人物特写,无形中开辟了一条当时文学创作的路子,因此成了当时著名散文家之一。
《香山红叶》写几位游人去香山看红叶而未得,却见到了比红叶更可贵的在人生历程中饱经风雨的老向导。
《泰山极顶》写几位游人去登泰山看日出而未得,却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从而歌颂了我国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海市》写作者回故乡去寻找儿时曾经见过的海市,可是海市不出来,于是到海市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寻找,结果找到了人间海市——长山列岛。
《荔枝蜜》借蜜蜂赞扬农民的辛勤劳动。
《雪浪花》赞扬老泰山身上那股雪浪一样“心齐,又有耐性”的精神。
杨朔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而循着诗的声音,可以走进诗的境界。
他认为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
一篇出色的散文,往往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
所以,他用散文这种形式来描写人民的斗争、劳动,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对于他不熟识的异国人民,小说无法写,写散文也有藏拙的好处。
后来,杨朔又进一步概括自己散文的特点:写每篇散文都当诗一样写。
他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练的古典诗章。
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
杨朔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以《雪浪花》为尤其突出,这篇散文在开头和结尾时所描绘的诗的意境,以及那选词用字的功夫,是让人难忘的。
雪浪花赏析
雪浪花赏析
摘要:
一、雪浪花简介
二、雪浪花的文学价值
三、雪浪花赏析
四、雪浪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总结
正文:
一、雪浪花简介
《雪浪花》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朔创作的一篇散文佳作。
这篇散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通过讲述一位渔家姑娘的故事,展现了我国渔民勇敢、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大海和渔家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雪浪花的文学价值
《雪浪花》作为杨朔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大海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同时,通过渔家姑娘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三、雪浪花赏析
在这篇文章中,杨朔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得文章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海浪翻滚,像千匹白色骏马奔腾向前,撞击着礁石,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这一段描绘了大海的雄浑壮观,使人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大海的磅礴气势。
四、雪浪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雪浪花》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代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高峰,对后世散文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篇文章也是杨朔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被誉为杨朔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五、总结
《雪浪花》是一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佳作,通过对大海和渔家生活的描绘,展示了我国渔民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杨朔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创造而著称。
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杨朔的散文意境创造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杨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宏伟。
例如杨朔在《水远》一文中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长江像一把壮丽的弓,两岸的浩浩江山,化作万木的箭矢,飞扑向江心。
”通过这样独特的描写手法,杨朔将长江与弓箭相比,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江水的浩渺与壮丽,同时也展现了长江对他心灵的触动。
在他的散文中,常常能够看到类似的意境创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
杨朔的散文意境创造还在于对人物的塑造。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从而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意境。
例如在《手册式毕业》一文中,杨朔以一名高三毕业生的视角,描绘了他与同学之间紧张而又刻骨铭心的友谊:“我们自动按四年里的相处习惯,把暴风般的拥挤忍受在脸上。
”通过这样的描写,杨朔不仅仅刻画了角色的特点,还使读者感受到了高三学生们独特的情感和对彼此的依赖。
杨朔的散文意境创造既展现了人物的特点,又使人产生共鸣。
杨朔的散文意境创造还在于对情感的表达。
他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将复杂的情感转化为文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例如在《不要让智慧构筑寂寞》一文中,杨朔以一种幽默的口吻描写了大学生因为专业知识过于深奥而感到沮丧的情感:“谁让我们读这些书,现在为什么关门了?是长知识呀!生活还知道不知道我们为了长知识被动的。
”通过这样的描述,杨朔将自己对于大学生独特的情感表达了出来,使读者既能够领略到他的幽默,又能够感同身受。
杨朔的散文意境创造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物、人物以及情感的描绘上。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宏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通过对情感的表达,他使读者产生共鸣。
杨朔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创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朔泰山极顶赏析
杨朔泰山极顶赏析1,原文: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
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
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
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
小时候,我也曾见过一回。
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在蓬莱阁后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玑珠,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
”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
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
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
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
且看蓬莱阁上那许多前人刻石的诗词,多半都是题的海市蜃楼,认为那就是古神话里流传的海上仙山。
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海市诗,开首几句写着:“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可见海市是怎样的迷人了。
只可惜这种幻景轻易看不见。
我在故乡长到十几岁,也只见过那么一回。
故乡一别,雨雪风霜,转眼就是二十多年。
今年夏天重新踏上那块滚烫烫的热土,爬到蓬莱阁上,真盼望海上能再出现那种缥缥缈缈的奇景。
偏我来的不是时候。
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于今正当盛夏,岂不是空想。
可是啊,海市不出来,难道我们不能到海市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寻寻看么?也许能寻得见呢。
于是我便坐上船,一直往海天深处开去。
好一片镜儿海。
海水碧蓝碧蓝的,蓝得人心醉,我真想变成条鱼,钻进波浪里去。
鱼也确实惬意。
瞧那海面上露出一条大鱼的脊梁,像座小山,那鱼该有十几丈长吧?我正看得出神,眼前刺溜一声,水里飞出另一条鱼,展开翅膀,贴着水皮飞出去老远,又落下去。
杨硕散文特点
杨硕散文特点
杨朔散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继承了我国散文的优良传统,同时又糅进了时代的激情,具有浓郁的诗化倾向,意境清新,富有诗意,注重表现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
杨朔把散文当作诗来写,以诗人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
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
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对生活的激情、时代的要求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使他刻意去表现普通生活中美好的、闪光的一面。
一个普通花匠、几句平常的对话、天边的云彩、海上的浪花,都能引起作者诗意的感受,并从中引发出深刻的、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思想。
例如《荔枝蜜》取材很平常,1960年4月作者在从化温泉小住时,一杯清凉的荔枝蜜,使他感到生活的甜美,从而引起对蜜蜂的好感,于是参观养蜂大厦。
蜜蜂辛勤的劳动,触动了他的情怀,因而捕捉到蜜蜂这个值得赞美的形象,然后从中开掘、提炼、生发、联想,把蜜蜂的辛勤同劳动人民的勤劳联系起来,借以抒情写志,歌颂了社会主义时代普通劳动者的高贵品格和美好的心灵世界。
诸如此例还有《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等等。
其散文“意”与“境”的交融很大程度是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杨朔,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创造而闻名。
杨朔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为特点,表现了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热爱与思考,从而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氛围的意境。
本文将从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角度,探讨其作品如何营造出深邃的情感氛围,引领读者进入无限悠远的意境空间。
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体现在对自然的感悟和描绘上。
自然是杨朔散文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他以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细腻描写,将自然中的美妙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早春》一文中,他描绘了冰雪融化后春天的景象:“满墙翠蔓,冰雪尚露,大地凿然一团翠团。
铺街的百年乔木,枝重叶欲言,青贮未亏。
腊桔门前,一片丽青翠,华藏一叶柑。
”这些用字用景。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盎然、清新无比的春日世界。
杨朔以散文的形式营造出了春天的色调和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香草绿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明媚和生机。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绘和鲜明的色彩对比,激发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从而产生共鸣,进入到一个温暖惬意的意境空间。
杨朔的散文作品在意境创造方面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触摸和人情的深沉体会。
他常常以一种细致入微的叙事方式去触及生活中最平凡的细节,将这些细节和情感化为文字,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意境。
比如在《季风》一文中,他描述了一次深情的“褚红梅”之旅,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呈现出一种充满人情温暖的意境空间。
他写道:“四月,闷热的中午,风是那刺骨的辣沙,盘缠在身旁的树木稀氲昏蒙,深如懒糊的气光。
但正在避开人的房垣树木之下。
这一迭迭的街垄,疏淡低首向东伸去,锡门竖在街头每条尽头,宜兴白白的水蒸气,挂在宜兴老街淡黛白色木格门帘的上方。
”通过这样的叙述,杨朔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清新、温润的意境氛围,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了那种懒懒的春天气息和蕴藉着深情的生活温馨。
杨朔的散文作品也在塑造城市意境方面下了一番苦心。
他用娴熟的笔触,表现出了其在城市中对人文和生活的感悟,营造出雍容华贵的都市意境。
杨朔散文代表作_略论杨朔散文创作寻觅诗意的构思法
杨朔散文代表作_略论杨朔散文创作寻觅诗意的构思法关键词:杨朔散文创作构思法摘要:通过对杨朔《泰山极顶》、《海市》、《画山绣水》、《樱花雨》、《金字塔夜月》、《茶花赋》、《荔枝蜜》、《香山红叶》等散文构思方面的评析,阐述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善用比喻、跌宕、联想、抑扬、穿插、点化、虚实等七种构思法寻觅诗意。
辞世多年的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他生前写下的散文,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散文,在意境创造、诗意构思、人物描写、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诗的语言”的艺术个性,被文学界称为“杨朔模式”或称“杨朔体散文”,人们把他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当代散文三大家”。
虽然“杨朔模式”出现了“时人所称道,今人所诟病”的现象,对其有褒有贬,但杨朔对我国散文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虽然由于他刻意追求“巧思”,而使一些散文结构雷同,一些散文缺乏生活气息,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是,他在散文创作中所总结的经验及其娴熟的写作技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寻觅散文诗意的构思技法更是值得我们肯定和仿效。
通读杨朔散文,我们不难发现其在散文创作中寻觅诗意的构思法主要有以下七种。
1.善用比喻构思法寻觅诗意杨朔在创作散文时,总是把精力放在构思上,他曾对弟弟杨毓玮说过:“我写散文,不靠什么灵感,而靠‘巧思’。
”杨朔的“巧思”方法很多,其中,运用比喻来构思散文,表情达意,是他最擅长的“寻觅诗意的构思法”。
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岩石下的一泓清泉;山中的一树茶花,一片红叶,一簇樱花,一株海罗杉;自然风光中的瞬息奇观;昆虫世界里的一只蜜蜂、一群蚂蚁;古代建筑物中的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外事活动中一件小小的纪念品;火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总之,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花木虫鱼,生活小事,即社会万象,杨朔都能随手拈来,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巧妙构思,精心裁剪,艺术表现,成为作品中熠熠耀眼的艺术形象,揭示出事物所蕴含的美好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哲理,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
略谈十七年散文之杨朔散文的特点
龙源期刊网 略谈十七年散文之杨朔散文的特点作者:冷悦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0期50年代中期,实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使得当时的文学写作的限制得到减弱,散文小品的“复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杨朔被认为是成就突出,且对当代散文做出重要贡献的作家。
在文章内容上,杨朔的散文大部分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杨朔的散文《雪浪花》中写老泰山说“不是胳膊拖累我,前年咱准要求到北京去油漆人民大会堂。
”这表面上写的是老泰山想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的愿望,实际上表达了杨朔对祖国的热爱,想要建设好祖国。
在《荔枝蜜》中用蜜蜂来比喻勤勤恳恳为祖国做贡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而在《泰山极顶》中,他在文章末尾直接表示对祖国的祝愿——“伟大而光明的祖国啊,愿您永远‘如日之升’!”。
杨朔是一位极其热爱祖国的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对祖国的讴歌或者是对辛苦建设社会主义的百姓进行赞颂。
他文章中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些普通人,甚至有些文章里主人公连姓名都没有,因为“山野之人,值不得留名字。
”在写作手法上,杨朔善于运用托物寄情的手法。
如他在《雪浪花》中把雪浪花比作勤勤恳恳塑造人民江山的普通劳动人民。
当时中国正处于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多久,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很多,国际社会也在排斥中国。
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这时候需要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美好的中国。
正如文中所说:“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在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呀咬呀,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作者在文中说的浪花其实就是指勤勤恳恳塑造人民江山的劳动人民,表达了他对劳动人们为了祖国辛勤劳作的赞美。
同样的在杨朔写的《荔枝蜜》一文中,以蜜蜂来比喻劳动人们,赞扬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那些社会主义建设者就如《荔枝蜜》一文中的蜜蜂一样,“一年四季都不闲着,从来也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整日整月不辞辛苦……”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讴歌,值得我们赞扬,更值得我们传承。
杨朔《茶花赋》抒情散文鉴赏
杨朔《茶花赋》抒情散文鉴赏杨朔《茶花赋》抒情散文鉴赏:杨朔【原文】: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
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
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
再说,颜色也难调。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
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象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
不到寺门,远远就闻到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
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珠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白玉兰花略微有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
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象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这就是有名的茶花。
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
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
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
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
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
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
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的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
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
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杨朔模式:善于从微小的事物诗意化的描写中,发掘和提升出重大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宏大主题,在结构上,开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
特点:他将就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精巧,锤词练字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
最重要的是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式。
1、杨朔散文的艺术成就(1)意境深远,诗意浓郁杨朔散文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他的散文意蕴深邃,饱含诗意。
(2)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茶花赋》从思念祖国开笔,到回国看到昆明璀璨的花事,写种花人的情怀,再写少年儿童的天真可爱,最后以浓艳的茶花象征伟大的祖国,层层深入,结构精严。
(2)语言优美杨朔的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2、扬朔散文的不足(1)人工雕琢过多,天然风韵不足杨朔散文斧凿痕迹太重,缺少平淡自然的风韵(2)重复雷同过多,突破创新不足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模式:开篇确立物象(景物、动物)——引出人象(文章的主体形象,多为普通劳动者)——经过景、情(寄托于主体形象之上)、理融合——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2.第四种剧本:从1956年出现的第四种剧本是反公式化、反概念化运动特别是双百方针在文艺节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
代表作有:《同甘共苦》(岳叶)、《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洞箫横吹》(海默)等。
它的成就表现为,勇敢突破人道主义禁区,大胆描写了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地剖析了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大胆的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3.“三突出”创作原则:是依据所谓样板戏剧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创作模式;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三突出”包括了一整套以主要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关系法则,冲突构成法则和艺术调度法则,就其美学性而言,三突出原则具有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
4、政治抒情诗“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朔散文的诗意
————————————————————————————————作者:————————————————————————————————日期:
杨朔散文的诗意-教师教育论文
杨朔散文的诗意
文/李三梅
杨朔的散文,代表着他一生文学创作的最突出成就,在文坛上嬴得了很高的声誉。
杨朔是以一个诗人的心灵来感受生活并表现生活的,因此其作品以盎然的诗意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创作散文的艺术风格上,杨朔不满于当时豪言壮语式的颂歌,也不满于空洞、说教的文风,他积极要求打破散文艺术表现的沉闷局面,提出了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他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杨朔的作品中,这一诗化散文的艺术风格,着重是从下面几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一、善于创造诗的意境
杨朔曾说:“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久经磨炼的古典诗章,…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的交融,是具化的产物。
《荔枝蜜》中,作者以徐徐自如的笔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绚丽的图画。
是以“又浓又翠的从化山水”,“并不出众的从化荔枝花”,“成色纯养分多的荔枝蜜——这三幅图画构成如诗如画的广阔生活背景,使读者强烈地感到当你置身此景时,不能不这之动情,不能不去看一看那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继而作者错老梁之口介绍了蜜蜂的劳动、奉献的需求: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进“大厦”,只见成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来飞去,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在此文中,不管是环境的渲染,还是蜜蜂形象的刻画,作者都力求创造诗的意境,借景抒情,以创造诗的象征比附的境界。
二、构思新颖,曲折有致
杨朔曾说:“总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荔枝蜜》中的布局安排,就体现了这种艺术构,而在布局安排中,最主要的莫如开头,好的开头,有如鲜花带露,春色满园,让人一见钟情。
此文开头欲扬先抑,“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这不仅从反面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而且制造了文章的悬念,提供了行文的线索,接着举出事例,是“我”小时候被它蜇了一下,来解释不喜欢的原因,而后在从化,吃到了蜜蜂酿造的荔枝蜜,于是由荔枝蜜的甜美,惊奇于蜜蜂的创造才能,而对蜜蜂动了向往之情,参观了蜂场,“我”对蜜蜂才有了真正的了解。
“老梁赞叹似地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这里,“我”对蜜蜂的感情起了第二人变化,也对蜜蜂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为了托物言志,深化主题,作者精心安排了农民插秧一自然段,提示出蜜蜂和农民二者内在的本质:他们都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好的结尾,则曲终韵存,绕梁不绝,令人深长思索。
文章最妙的一笔,还在最后:“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这个富于诗意的结尾,意蕴深长,使读者也与之产生了共鸣,激起了对劳动的热爱,对不为自己而为人类劳作的无私精神的赞扬,这也是文章诗意给人的启示和教育。
总之,杨朔善于在文章中采用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结构,于云遮雾障中间层层迭迭地提示出文章的立意和主旨。
三、语言简洁明晰,清新俊丽
杨朔散文隽永的诗意,同他的文笔十分谐调。
他常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精通晓畅的艺术语言。
写广东从化的荔枝林,“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作者仅用“浓”、“翠”二字,就表现了这幅青绿山水画凝重的色彩。
“蜜蜂形体是渺小的,但它给予人无所求的精神却是多么高尚啊!”是的,蜜蜂形体是渺小的,但它给予人的多,而对人无所求的精神却是多么高尚啊。
这里,作者把“渺小”与“高尚”这一对反义词高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蜜蜂人格化,从而由荔枝蜜的酿造者蜜蜂,想到了幸福生活的建造者劳动人民的貌似平凡,实则伟大的高尚风格。
杨朔既熟悉群众口语,又谙于古典诗词,《茶花赋》中,写作者从海外归来:“一踏进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天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象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这里古代词语和现代口语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昆明动人春色和群众欣然之情。
《香山红叶》中的“老秋”也寓有诗的意味。
“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
因为是在写人,所以不用“深秋”,而说“老秋”,在艳艳红叶中,寄寓着久经风霜,愈老愈红的革命精神。
对于杨朔散文的语言的特点,冰心曾作过中肯的评价:“作者的文笔,称得上一清如水,朴素俊逸,使人低回呤诵,不能忘怀”。
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善于用自己那颗敏感而火热的“诗心”去发现并感受生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那些迷人的山川景色,那些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战斗生活,那些平凡而显示出伟大时代精神的人物,将会永葆艺术的生命力,给予读者鼓励和启发。
(作者单位:湖北咸宁市温泉红旗路中学)
(责任编校:周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