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节日――除夕
传统节日作文春节300字三年级范文

传统节日作文春节300字三年级范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传统节日作文春节300字三年级范文篇1是的。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圆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很热闹。
就在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我和父亲、母亲就去办年货,我们买了许多春联、年画、糖果、鸡鱼……最让我高兴的是母亲给我买我漂亮的'新衣服。
年货买回来,母亲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在门口挂起了大红灯笼,我和父亲贴春联和“福”字贴到门上。
这一天的下午,父亲、母亲在厨房忙个不停,准务美味可口的团年饭,一阵阵香味飘出来,真香啊!全都是我爱吃的菜,鸡肉、鱼、虾……晚上,吃过团年饭全家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很精彩。
外面响起阵阵的鞭炮声,噼哩啪啦,有人放烟火,五颜六色的烟火就像在空中盛开的花朵,美丽极了。
新的一年又开始,希望全家人幸福安康,希望我的学习越来越好。
传统节日作文春节300字三年级范文篇2【春节作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最喜欢过春节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节前,爸爸妈妈就开始忙着打扫卫生,把家里彻底收拾干净。
妈妈说,这样可以把旧的一年中积攒的灰尘和不顺心的事都清理掉,迎接新的一年。
爸爸贴对联,妈妈挂灯笼,家里别提有多红火了。
最令我期待的,就是过年前一天晚上守岁了。
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年夜饭。
桌子上摆满了鱼、肉、蔬菜和各种各样的精美小吃。
我们一家老小你一口我一口,吃得那叫一个香啊!吃完饭后,我们会守着电视机,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笃、笃、笃……"终于,期盼已久的钟声传来了!新年到了!我们高高兴兴地拥抱在一起,互相道贺新春快乐。
爸爸妈妈还会给我和弟弟发红包呢。
钞票上面印着可爱的小老鼠,祝愿我们新的一年贵人扶贫、如鱼得水。
春节期间,最有意思的就是看谁家挂的灯笼最漂亮、对联最有趣,以及参加各种文艺表演和游艺活动。
街上到处都是鞭炮和礼花的声音,热热闹闹的。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文500字【精选10篇】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文500字【精选10篇】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文500字春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南宁。
春节的前夕,也就是除夕,那天晚上,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
大街上十分冷清,只有零星几辆小汽车在行驶,都赶回家过年了。
而__街道两旁则是另一番景象:家家灯火通明,满城都是鸡鸭鱼肉的香味,整座城都被归家的温暖覆盖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前,吃着至亲亲手做的饭菜,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饭后,大家坐在电视机前,满怀期待地收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被晚会上各种美轮美奂的舞蹈所陶醉,被晚会上各种小品逗得哈哈大笑……这便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间。
这之后,就要开始放炮了。
窗外,鞭炮声日夜不绝,如同惊雷一般,在城里回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向外看时,却只能看见漫天的烟雾和火光,而不见放炮人。
孩子们在放火柴炮、糖果炮和摔炮,劈啪声和孩子们的笑声融合在了一起,是那样的和谐,如同一只庆祝新年的欢欢乐曲。
时间慢慢流逝,当午夜十二点的足步声来到了人们的耳旁时,整个城市像是被点燃了引信,瞬间炸开了锅。
鞭炮声像脱了缰的野马一般铺天盖地地潮涌而来,浓浓的烟雾中,孩子们捂着耳朵,边叫边笑,他们穿着美丽的新衣,在烟雾中像极了一朵朵漂亮的鲜花。
除夕夜过后,地面上都是鞭炮留下的灰烬和红纸,像是一层层花瓣,又像是染成了红色的雪花。
这一天是不会清扫红纸的,因为会把福气“扫走”。
孩子们踩着红纸玩,一会儿把红纸踢起来,一会儿把红纸堆成一座小山,一会儿又把“小山”踩得七零八落,真会玩。
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景象,只有些许炮声仍在荡漾,就像是除夕的余韵。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我我家乡的春节。
2.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文500字新的一年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是中国人最兴奋、最冲动的时刻。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快欢乐乐地成长吧!扫房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一大早,我就看见爸爸妈妈拿着扫帚,戴着口罩,如同大闹天宫似的,我就问爸爸:“爸爸,今天是什么日子,如同很盛大似的?”爸爸笑呵呵地对我说:“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在扫房子,我们把自家的房子扫得干洁净净的,这样就会在新的一年得到好的运气哦!”听了这话,我也参加爸爸妈妈的队伍,把自己的卧房清扫得干洁净净的。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作文500字(通用10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作文500字(通用10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作文500字(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当大年初一来到,我们中国人最喜爱的节日“春节”就来到了。
到了除夕那天晚上,我们就开开心心地吃年夜饭。
到了7点半,春节晚会开始了。
我们全家人就在一起看春节晚会,而且还换上了新的春联。
当我们全家聚在一起的时候,重视有说有笑的。
当我看电视正看着入迷的时候,爸爸给我讲起了春节放鞭炮的一个故事,叫“年”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头上长着两只触角,样子非常凶猛。
每年除夕的时候,它就出来危害百姓。
有一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老人看见乡亲们正在慌慌张张地收拾着行李,一位婆婆走过他身旁,老人就问:“婆婆,你们怎么了?”婆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他,并告诉他,快到深山去吧!年兽快要来了。
老人说:“您若给我在这儿住一晚上,我就把年兽赶走。
”婆婆说:“别说大话了,赶紧逃吧。
”“我没说大话,请婆婆相信我。
”老人非常忠诚地说。
婆婆半信半疑,只好答应了。
半夜时分,年兽来了,年兽看见家家户户门贴大红纸,屋内一片烛光。
老人村趁年兽不注意的时候,点起了鞭炮,啪啪啪,啪啪啪,年兽大叫了一声,就逃走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乡亲们回到了村子里,恍然大悟,他们看见村子里安然无恙,就问那位老人,老人讲给了乡亲们听,并告诉乡亲们对付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年除夕的时候,就家家户户门贴大红纸,屋内一片烛光,放鞭炮。
从此,年兽就再也不敢来了。
”我听完了故事之后,就睡着了。
我爱春节的风俗习惯,我喜欢过春节!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剪纸、年画、泥塑、春节、清明节等,但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古代称为“过年”。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除夕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最庄重的传统节日。
而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更是春节的高潮。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团圆共享晚餐,以此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除夕,承载了中国人对繁华富贵和家庭团聚的美好期盼。
除夕之夜,家人会一起来到父母的家中,举行团圆宴。
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如鱼、饺子、年糕等。
鱼这道菜代表着"年年有余",寓意着来年家庭富裕。
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外形像元宝,寓意着希望来年财源滚滚。
总之,这些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希望蒸蒸日上的象征。
除夕晚上,大家还会放鞭炮,以驱散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鞭炮有着辟邪驱鬼、吉祥吉利的含义。
炮声隆隆,烟花绽放,营造了热闹喜庆的氛围。
人们纵情欢笑,共度除夕之夜。
与此同时,除夕夜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活动——守岁。
一家人会一起待在一起,直到半夜12点敲响了新年钟声。
年夜饭结束后,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看春晚。
央视春晚是中国每年都会举行的盛大晚会,演员们会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歌舞表演和喜剧小品。
大家通过观看春晚,欢笑甚至是掉眼泪,一同度过跨年之夜。
守岁的传统也有很多,有的地方认为要熬夜守岁,因为守夜的人会活得更长久,家庭更加和睦;有的地方认为守夜时家里不能熄灯,因为熄灯就是扰乱祖先。
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但都表达了对新年的期盼和希望。
此外,除夕夜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是贴春联。
春联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由红纸上的对联组成,以对仗工整、字体工艺精美、寓意吉祥为特点。
人们会将写有吉利祝福的春联贴在门上,以祈福辞旧迎新。
习俗认为,门上的春联可以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事事顺利。
除夕夜过后,迎来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春节的正式开始。
在这一天,人们会拜神祭祖,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儿女会给父母拜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祝福。
过去,春节是人们盼望已久的节日,也是工作和忙碌一年后放松身心的最佳时机。
中国春节的禁忌

中国春节的禁忌中国春节的禁忌中国的过年,大致都会在每年立春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故此,也称春节。
其目的,主要就是辞旧迎新。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春节的禁忌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除夕夜禁忌:1、传统上除夕夜应守岁,忌过早的睡觉。
2、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
3、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4、忌打碎器物。
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5、不能留湿衣服过年。
忌遇殡丧,遇之以为不吉,象征来年大灾祸临头。
6、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
这叫做"聚财"。
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
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
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7、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点灯的油、炒菜的油,大人们都要小心伺候着,深恐小孩捣乱,泼了油,等于“倒了灶”,来年要倒大霉。
8、除夕之夜,不能听到猫叫,民间说法“猫来孝家,狗来富家”。
想来是夜猫子喜欢到整夜守灵的孝家去凑热闹,狗却喜欢到富人家去啃骨头。
大年初一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2、早餐忌吃稀饭。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
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同时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这样会导致长年卧床!5、忌吃药。
有什么小病小痛,最好不要请医生。
否则,象征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不过,如果是重病,急病,还是要吃药,该看病,还是要看病,医生也要解人危难,该出诊还是要出诊。
河北省春节传统习俗与新年祈福

河北省春节传统习俗与新年祈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河北省,这个节日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新年祈福方式。
本文将介绍河北省春节传统习俗和新年祈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河北省春节传统习俗1. 除夕年夜饭:除夕夜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度团圆时刻,年夜饭是一顿丰盛的盛宴,菜品种类丰富多样,代表着丰收和美好的祝愿。
2. 扫房和贴春联:在除夕当天,人们会彻底打扫房屋,以驱除旧年的晦气。
同时,也会在门上贴上春联,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3. 放鞭炮:放鞭炮是为了驱逐邪恶的气息和吸引好运的到来,据说鞭炮的声音可以吓跑年兽。
4. 拜年和收红包: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向长辈和亲友致以新春的祝福。
长辈会给孩子们发红包,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5. 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河北省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活动之一,人们手持狮子或龙的模型,载歌载舞地穿梭在街头巷尾,带来欢乐与祝福。
二、河北省新年祈福方式1. 祭祀祖先: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坟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2. 祈福许愿:人们会前往寺庙或其他神祠,燃香祷告,祈求新年的平安、健康和幸福。
许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些人会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愿望,然后在寺庙内烧掉,以期心愿能够实现。
3. 点燃祈福灯笼:人们会点燃灯笼,寓意着祈求新年的光明和繁荣。
在河北省,传统的红灯笼十分受欢迎,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灯笼,增添喜庆氛围。
4. 祈福庙会:庙会是河北省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活动,人们可以在庙会中品尝各种特色美食、观赏传统表演,还可以向神明祈福,祈求来年的好运。
总结:河北省的春节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包括除夕年夜饭、扫房和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和收红包,舞狮和舞龙等。
而新年祈福的方式则包括祭祀祖先、祈福许愿、点燃祈福灯笼和参加祈福庙会。
这些传统习俗和祈福方式既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展示了河北省深厚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共同保留和传承这些传统,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节日作文]春节三年级作文350字(精选18篇)
![[节日作文]春节三年级作文350字(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14d1cd453610661fd9f41f.png)
[节日作文]春节三年级作文350字(精选18篇)春节三年级作文350字(精选18篇)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来了,春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们也在奶奶家过年。
今天是大年初一头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奶奶早已把妈妈包好的水饺下熟了,端上了桌。
我们还在吃饭的时候,就有人到我们家拜年了,我们赶紧给客人上茶,端水果。
吃完饭爸爸和妈妈领着我去拜年,我们先来到了二爷爷家,二奶奶见我们去了,赶紧又拿糖又拿水果,尽是些好吃的。
虽然妈妈告诉我别吃糖吃多了,对牙不好,可我还是忍不住那诱惑。
过年么,到谁家都那么热情,花花绿绿的糖果,看的我是直流口水,这是我喜欢过年的原因之一!我们又去了三爷爷家和大爷家……在大爷家的院子里,我还看见了一头老母猪再喂小猪。
我头一次见,还很好奇。
我喜欢过年的气氛,人人见了都说吉祥话,相互祝福。
我最喜欢的还是收压岁钱,跟在大人身后,到了谁家都硬往我口袋里塞压岁钱,我忽然感觉到自己是最“富有”的人。
到了晚上,奶奶做了一大桌子丰富可口的年夜饭,我们全家吃得津津有味!我喜欢过春节!人们都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没错!当春节来临时,人们都会很忙,忙着打扫,忙着买新的衣裳……“忙”中就变成隆重了。
在春节里,人们都会贴春联、挂红灯笼、吃年夜饭。
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年夜饭。
除夕晚上,我们家里可热闹呢!爸爸和哥哥一起做饭,妈妈在旁边帮忙洗菜,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到外面贴春联和挂红灯笼。
等爸爸年饭做好了,我们一家子就围着桌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吃着年夜饭。
我们的菜式可丰富了。
有鱼有菜有肉。
奶奶说:“鱼象征着年年有“鱼",豆干象征着“代代升官”,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大家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其乐无穷。
在除夕夜晚上,人们都会熬夜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
人们穿上新的衣裳,吃过一顿丰盛的早餐,大家就会去亲戚朋友家串门了,遇见亲戚朋友,大家都会说一声“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朋友也会回一声“同乐”,小朋友们,还会得到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真是无人不欢喜呀!我真希望今年的春节快快到来,让我忘掉这一年不好的东西,迎接新的一年。
关于春节风俗作文1000字10篇

关于春节风俗作⽂1000字10篇关于春节风俗作⽂1000字10篇 在现实⽣活或⼯作学习中,⼤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吧,作⽂是由⽂字组成,经过⼈的思想考虑,通过语⾔组织来表达⼀个主题意义的⽂体。
你知道作⽂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春节风俗作⽂1000字10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春节风俗作⽂1000字篇1 除⼣是指每年农历腊⽉的最后⼀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初⼀)⾸尾相连。
“除⼣”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的意思是“⽉穷岁尽”,⼈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此⽽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要举⾏“⼤傩”的仪式,击⿎驱逐疫疠之⿁,称为“逐除”,后⼜称除⼣的前⼀天为⼩除,即⼩年夜;除⼣为⼤除,即⼤年夜。
贴门神: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为⼈形,挂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专门管⿁,有他们守住门户,⼤⼩恶⿁不敢⼊门为害。
唐代以后,⼜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张,后代常把⼀对门神画成⼀⽂⼀武。
门神分三类:第⼀类是“⼤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门上,⾼约四五尺,宽约⼆三尺。
第⼆类是“街门门神”,多贴⼩街门上,⾼约⼆尺,宽约⼀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脸⼀⽩脸两位尊神。
⽩左⿊右,⽩善易,⿊狞恶,各⼿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有限,也是⿊⽩⼆神,但也有⿊⽩⼆神是坐像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的⼀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的⼀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们以桃⽊刻⼈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上,再简化为在桃⽊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除夕守岁有什么意思

除夕守岁有什么意思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前一天。
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传统,除夕守岁在中国流传久远。
守岁是指在除夕晚上守夜不睡,直到大年初一。
守岁的由来守岁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习俗。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名为“戴赖”的怪物会在除夕夜闯入人们家中,吃掉家里的人。
后来,人们发现只要整夜不眠,把炉火燃起,挂着红灯笼,戴赖就不敢进入。
因此,守岁就成为了一种驱邪的习俗。
守岁的意义守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
一方面,守岁被视为对年的送旧迎新的一种方式,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意味着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
另一方面,守岁也被认为是一种保佑和祈福的行为,守夜不眠,寓意着一家人团结一心,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守岁的习俗守岁有许多习俗和传统,不同地区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守夜。
在守夜的过程中,家人们可以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聊天,或者一起打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
还有的地方会在新年钟声响起后,全家一起去庙宇祈福,或者燃放烟花爆竹来驱除邪灵。
守岁的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守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驱邪保平安的范畴。
守岁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家庭团聚的方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陪伴的时刻。
守岁让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共同期许新的一年的幸福与美好。
总而言之,除夕守岁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家庭团聚与祈福的方式。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我们可以和家人团聚一堂,一起守岁,共同期许着新的一年的美好未来。
愿我们在守岁的时刻,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一切顺利如意。
除夕和春节有什么区别

除夕和春节有什么区别除夕和春节有什么区别1、时间不同春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而除夕的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
2、习俗不同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年三十。
除夕这一天,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而春节的习俗包括贴年红、拜年、祭祀、舞狮等。
3、含义不同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
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除夕与春节紧密连接在一起,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因为除夕夜人们有守岁的习俗,要过了零点才睡觉,除夕与春节首尾相接。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大年初一又是农历每年春天的第一天,所以叫春节,告诉人们,从这一天开始,春天来到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除夕的来历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
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年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年”、“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号,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除夕的来历和习俗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
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除夕的来历和习俗相关资料,欢迎查看。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篇11、除夕来源于先秦时期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
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
而十二月小月时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3]。
2、除夕夜要吃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3、除夕当晚不汲水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4、除夕当天要祭祖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
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5、除夕夜当晚要守岁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
”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
除夕的传说

除夕的传说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节前一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那么关于除夕的传说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
关于除夕的4大传说除夕的传说1: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汉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的传说2: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除夕

春联,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 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 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 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 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 《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 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 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 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 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 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 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 明代,才将桃符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 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 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 桃木板改为纸张,叫 "春贴纸"。
■ 关于春节的习俗。 ■ 关于春节的传说。
□ □ □
熬年守岁 万年创建历法说 贴春联和门神
元宵
春节
七夕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中 华 七 大 传 统 节 日 标 志
目
一、节日起源 二、春节来历 三、春节传说
录
四、春节习俗 五、春节诗词 六、春节禁忌
一、节日起源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 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 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 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 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 这一名称的,是西新衣: 大多中国人在年前得洗个澡,在年三十换下旧衣服穿上新衣服,欢欢喜喜 干干净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吃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 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 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 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 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 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 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 敬德所取代。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夜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夜除夕夜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新年的前夜。
除夕夜是中国人团聚的时刻,是迎接新年的开始,也是表达对辞旧迎新的祝愿和希望的重要时刻。
在除夕夜里,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来庆祝和祈福。
1. 大扫除: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在除夕夜之前进行大扫除,整理家中的物品,清洁房屋。
这一习俗寓意着辞旧迎新,将旧年的不吉之物赶走,为新年做好准备。
2. 年夜饭:在除夕夜里,家庭成员会相聚一堂,共同享用年夜饭。
年夜饭是全年最重要的一餐,通常由多道菜组成,代表着丰富和团圆。
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鱼,因为“鱼”和“余”谐音,象征着富裕和年年有余。
3. 守岁:除夕夜里,家人会守在一起,一直到子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活动包括看电视联欢晚会、打麻将、唱歌跳舞等。
同时,放鞭炮也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之一,炮声可以驱逐邪灵,迎来好运。
4. 祭拜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除夕夜,人们会拜祭祖先,燃放香烛,向祖先祈求祝福与保佑。
这一传统体现了尊敬和感恩祖先的精神。
5. 红包:在除夕夜过后,也就是正式的春节之际,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
红包里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祝福和良好的祝愿。
对于小孩子来说,收到红包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除夕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习俗和风俗,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但是对于除夕夜的传统庆祝活动仍然保持着坚持和重视。
除夕夜代表着新的开始,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是亲情和友情的重要表达。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都会怀念家乡的风俗习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亲人和朋友相聚。
无论是千里之外的游子,还是繁忙的城市工作者,大家都会努力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希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庆祝形式有所改变,但除夕夜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仍然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春节介绍节日习俗中国传统节日

鱼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鱼。 “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
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春卷
与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 古老风俗。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
扇,或小如荷甲。
第三章
节日习俗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 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 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年尾廿三 (或廿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 “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 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即“辞旧迎新”。
03 大年初一
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 农历正月的头一天;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 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 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给 压岁钱。
第二章
节日饮食
节日饮食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 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明、清时,已发展 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 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迎 新 春
01 节日概述 02 节日饮食 03 节日习俗 04 节日流程
第一章
节日概述
春节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 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 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 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 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国人民最重要的假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中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按照一系列传统习俗庆祝春节。
这些习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为你介绍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除夕夜之夜除夕夜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扫尘、贴窗花、剪纸等,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晚上,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这顿年夜饭十分丰盛,通常会有鱼、鸡等寓意吉祥的食物。
二、拜祭祖先除夕夜的重要仪式之一是拜祭祖先。
家中人们会摆上供品,包括水果、糕点、酒等,用于祭祀祖先。
在拜祭祖先的过程中,人们会祈求祖灵的保佑。
此外,也有人会在门前燃放爆竹,以驱逐邪灵,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三、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这是一种传统的礼金。
红包通常以红色的信封装着,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对于孩子们来说,收到红包既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对新年的祝福。
四、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表演狮子和龙的舞蹈,以求取福气和吉祥。
舞狮舞龙也是与观众互动的活动,观众可以扔糖果或红包给表演者,以示喜庆和赞赏。
五、爆竹和烟花春节期间燃放爆竹和烟花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认为声音和火光能够驱逐邪灵,带来好运和祝福。
然而,受到环境和安全因素的考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燃放爆竹和烟花做出了限制。
六、庙会和花市春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庙会和花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和小吃摊位,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各种传统活动,例如舞狮、京剧、杂耍等。
花市则是一个花卉交易的市场,人们可以购买各种各样的花草盆栽和年货。
七、贴春联和福字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和福字,以寓意吉祥和祝福。
春联是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的,对联通常贴在门上,横批则贴在门上方。
福字则是贴在门上的,以求吉祥和好运。
总结: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丰富多彩的,承载着家人团聚、祈福和祝福的美好寓意。
春节的来历及习俗

春节的来历及习俗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除夕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今天给大家讲讲除夕都有什么习俗吧。
除夕的习俗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大年夜,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等。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得福气。
除夕的习俗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
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除夕的习俗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夕的习俗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除夕的习俗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