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最相似聚类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精)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范文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准确、高效的处理已经成为科研和应用领域的核心问题。
子空间聚类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手段,在许多领域如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社交网络分析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DBSCAN(基于密度的带有噪声的空间聚类)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探讨其原理、应用及优势。
二、DBSCAN算法概述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具有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这些簇中提取出特定的结构信息。
该算法通过扫描数据库中的每个点,根据给定的半径ε(称为邻域距离)和最小点数目MinPts(成为邻域中最小点数),来判断并聚类各点。
此算法不仅可以对簇内具有紧密度的数据进行有效聚类,同时还能识别出噪声点。
三、基于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子空间聚类是针对多维数据的一种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数据空间的子集中进行聚类。
相似度度量是子空间聚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能够反映数据点之间的紧密程度。
基于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特征选择、降维等,然后在选定子空间上计算数据点间的相似度,并依据相似度进行聚类。
四、DBSCAN与相似度结合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结合DBSCAN的密度信息和相似度度量,可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首先,我们利用DBSCAN在数据集上进行初步的密度划分和噪声识别,以得到数据的基本结构和大致的聚类方向。
其次,我们利用相似度度量在选定的子空间上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和聚类。
这种结合了DBSCAN的密度信息和相似度度量的子空间聚类算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内在结构,同时提高聚类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算法应用与优势该算法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利用该算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子空间聚类,以实现图像的自动分类和识别;在生物信息学中,可以利用该算法对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子空间聚类,以发现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社交网络分析中,可以利用该算法对用户行为进行聚类分析,以理解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k临近值算法
k临近值算法
K值近邻算法
K值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是一种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基于定义的实例空间和类标签,并且基于最近邻算法做出预测。
算法的工作原理是: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也称作训练样本集,并且每个样本都存在标签,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个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
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算法提取样本集中特征最相似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
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样本数据集中前k个最相似的数据,这就是k-近邻算法中k的出处,通常k是不大于20的整数。
最后,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作为新数据的分类。
K值近邻算法的优点:
1)简单易懂:K近邻算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简单易懂,无需训练,使用直观易懂,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2)精度高:虽然K近邻算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易懂,但是它的精度却一般可达到90%以上;
3)误差低:K近邻算法仅仅比较最邻近的几个样本,所以它的误差也比较低。
K值近邻算法的缺点:
1)计算量大:K近邻算法需要计算每个样本到其他样本的距离,所以它的计算量比较大,当样本数量增多时,计算量会急剧增加;
2)空间复杂度大:K近邻算法需要保存样本集,所以它的空间复杂度也比较高;
3)容易受外界干扰:样本不平衡时,K近邻算法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就是所谓的维数灾难。
《2024年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范文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分析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聚类算法主要集中于特征空间中的点,而子空间聚类则提供了在多维数据集中更细粒度的理解。
DBSCAN(基于密度的带噪声空间聚类)算法以及基于相似度的聚类算法,各自有其优势和局限。
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以提升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相关研究回顾2.1 DBSCAN算法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寻找高密度区域并扩展这些区域以形成聚类。
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噪声数据,且在形状复杂的聚类中表现良好。
然而,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DBSCAN的效率可能受到挑战。
2.2 相似度聚类算法相似度聚类算法主要依据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聚类。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具有复杂关系的子空间数据。
然而,相似度计算可能会受到数据维度的干扰,对于高维数据,相似度计算可能变得困难且计算成本高昂。
三、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本研究提出的算法结合了DBSCAN的密度感知特性和相似度聚类的子空间分析优势。
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3.1 数据预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特征选择、数据清洗和标准化等步骤。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2 子空间划分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关系,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子空间。
这一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的结构。
3.3 基于DBSCAN的子空间聚类在每个子空间中,应用DBSCAN算法进行聚类。
这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各个子空间中的高密度区域,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3.4 相似度分析在每个子空间中,计算各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
这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点,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5 合并与优化根据子空间的聚类结果和相似度分析结果,合并或调整子空间中的聚类,以达到最优的聚类效果。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我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聚类分析及k-means算法
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表示作为对 象的两个分类单位 (所进行的分类单位) 间相似程度的指标。
相似系数通常介于0 cij 和1 之间,相似系数等 于1 ,说明两个样品完 全相同;相似系数等 于0,说明样品完全不 同。
n
t 1
xti
xi
xtj
xj
n
2
t1 xti xi
2
n
t1 xtj x j
K-means算法的编程实现
应用: 用k-means算法对20个在[0,100]的
随机数分成三类。
1. 调用matlab代码k-means 调用格式:[distance,index]=kmeans(x,k) 2.编写k-means代码
建模比赛中聚类方法运用
1989年国际赛B题 蠓虫的分类
2011年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C 测井曲线自动分层问题
举例应用
中国男足近几年到底在亚洲处于几流水平?下 图是采集的亚洲15只球队在2005年-2010年间大 型杯赛的战绩
对数据做了如下预处理:对于世界杯,进入决赛 圈则取其最终排名,没有进入决赛圈的,打入预 选赛十强赛赋予40,预选赛小组未出线的赋予50。 对于亚洲杯,前四名取其排名,八强赋予5,十六 强赋予9,预选赛没出现的赋予17。这样做是为了 使得所有数据变为标量,便于后续聚类。
聚类分析常用方法
1. 直接聚类法 2. 有序样品聚类法 3. 模糊聚类法 4. K-means聚类法 5. 系统聚类法 6. 图论聚类法
直接聚类法
先把各个分类对象单独视为一类,然后根据距 离最小的原则,依次选出一对分类对象,并成 新类。如果其中一个分类对象已归于一类,则 把另一个也归入该类;如果一对分类对象正好 属于已归的两类,则把这两类并为一类。每一 次归并,都划去该对象所在的列与列序相同的 行。经过m-1次就可以把全部分类对象归为一 类,这样就可以根据归并的先后顺序作出聚类 谱系图。
《2024年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范文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长,如何有效地对高维数据进行聚类成为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传统的聚类算法如K-means等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常常遇到维度灾难和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旨在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相关研究背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并能够识别噪声数据。
在过去的几年里,DBSCAN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任务中。
然而,对于高维数据的处理,DBSCAN的效率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三、算法原理本文提出的算法结合了DBSCAN的密度聚类思想和基于相似度的子空间划分策略。
首先,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子空间。
然后,在每个子空间中应用DBSCAN 算法进行密度聚类。
通过这种方式,算法可以更好地处理高维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并提高聚类的准确性。
四、算法实现1. 相似度计算:在算法的初始阶段,我们首先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
相似度的计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通过相似度计算,我们可以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子空间。
2. 子空间划分:根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子空间。
子空间的划分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基于k近邻图的划分等。
子空间的划分应该考虑到数据的分布和结构特点,以便在后续的聚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数据的内在规律。
3. DBSCAN聚类:在每个子空间中应用DBSCAN算法进行密度聚类。
在聚类过程中,算法会根据密度阈值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并能够识别噪声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算法可以更好地处理高维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并提高聚类的准确性。
基于k最相似聚类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基于k最相似聚类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单世民;闫妍;张宪超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
【年(卷),期】2009(035)014
【摘要】子空间聚类是聚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热点,用于解决高维聚类分析面临的数据稀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最相似聚类的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一种聚类间相似度度量方法保留k最相似聚类,在不同子空间上采用不同局部密度阈值,通过k最相似聚类确定子空间搜索方向.将处理的数据类型扩展到连续型和分类型,可以有效处理高维数据聚类问题.实验结果证明,与CLIQUE和SUBCLU 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单世民;闫妍;张宪超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116621;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116621;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1166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高维空间基于样式相似性的最大子空间聚类 [J], 卢炎生;胡蓉;邹磊;周翀
2.一种基于相似维的高维子空间聚类算法 [J], 陈铭;吉根林
3.基于k-近邻与局部相似度的稀疏子空间聚类 [J], 郑毅; 马盈仓; 杨小飞; 续秋霞
4.基于稀疏子空间聚类的文本谱聚类算法研究 [J], 原虹
5.基于子空间聚类算法的时空轨迹聚类 [J], 马林兵;李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空间聚类算法解析
子空间聚类算法解析子空间聚类算法是一种用于处理高维数据的聚类方法。
高维数据是指具有大量特征的数据,对于传统的聚类算法而言,高维数据会面临维度灾难的问题,即随着特征维度的增加,数据之间的距离会愈发稀疏,聚类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子空间聚类算法引入了子空间的概念,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中进行聚类,从而降低维度灾难的影响。
子空间聚类算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子空间构建和聚类划分。
首先,需要构建表示数据的子空间,一般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等方法得到数据的主要特征子空间。
然后将数据投影到这些子空间中,得到降低维度后的数据表示。
接着,在降维后的子空间中进行聚类划分,可以使用传统的聚类算法,如k-means、DBSCAN等。
1.子空间聚类算法有较好的鲁棒性。
由于数据在子空间中被降维处理,可以过滤掉噪声和冗余特征,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子空间聚类算法能够发现数据的局部和全局结构。
通过将数据投影到不同的子空间中,可以捕捉到数据在不同维度上的局部和全局结构信息。
3.子空间聚类算法能够处理特征选择问题。
由于高维数据可能存在大量冗余特征,通过子空间聚类算法可以选择数据的主要特征子空间,减少特征数量,提高聚类效果。
4.子空间聚类算法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
子空间聚类得到的结果可以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便于理解和解释聚类结果。
然而,子空间聚类算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1.子空间聚类算法对子空间的选择较为敏感。
不同的子空间表示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选择合适的子空间表示方法是一个挑战。
2.子空间聚类算法可能会受到噪声和异常值的干扰。
由于子空间构建和降维过程中,可能存在噪声和异常值的影响,导致聚类结果不准确。
3.子空间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
由于需要进行降维和聚类操作,计算复杂度相对较高,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总结来说,子空间聚类算法是一种解决高维数据聚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中进行聚类,能够降低高维数据的维度灾难问题,提高聚类效果。
《2024年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范文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处理和挖掘技术愈发显得重要。
在众多的数据挖掘算法中,聚类算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聚类是将一组无标签的观测对象或数据划分为几个类或子空间,使得同一子空间内的对象相似性较高,而不同子空间的对象相似性较低。
其中,DBSCAN算法和基于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是两种常见的聚类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的研究。
二、DBSCAN算法概述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该算法将具有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这些簇中扩展出更多的簇。
DBSCAN算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对于噪声数据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然而,对于高维数据的处理,DBSCAN算法往往面临挑战,因为高维数据中存在“维数灾难”问题。
三、基于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针对高维数据的处理问题,基于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应运而生。
该算法首先通过计算不同子空间内的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来构建子空间内的相似度矩阵,然后根据该矩阵进行聚类。
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中的“维数灾难”问题,同时可以捕捉到不同子空间内的数据关系。
然而,基于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对于相似度度量方式的选取以及子空间的划分等问题的处理仍有待改进。
四、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该算法首先利用DBSCAN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簇或子空间。
然后,在每个子空间内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构建相似度矩阵。
最后,根据相似度矩阵进行聚类分析。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DBSCAN算法确定每个数据点的密度值和邻域关系,将具有高密度且密度相连的区域划分为簇或子空间。
聚类分割算法
聚类分割算法聚类分割算法是一类常用于将数据集划分成具有相似特征的子集的方法。
这些算法主要用于无监督学习,即在没有先验标签的情况下,自动发现数据集内在的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聚类分割算法:1.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 K均值是最常见的聚类算法之一。
它将数据集分为K个簇,每个簇由其质心表示。
算法的目标是使每个数据点到其所属簇的质心的距离最小化。
2.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根据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构建树状结构。
可以通过聚合或分割来创建簇。
分为凝聚式层次聚类(自底向上)和分裂式层次聚类(自顶向下)。
3.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够发现具有足够密度的区域,并将稀疏区域视为噪声。
它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
4. Mean Shift聚类:- Mean Shift是一种基于梯度上升的聚类算法。
它通过不断迭代调整数据点的位置,使其移向密度最大的区域,从而找到簇的中心。
5. 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 OPTICS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类似于DBSCAN,但允许在数据集中存在不同密度的区域,并通过产生一系列密度相关的点来表示簇。
6. 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谱聚类利用数据集的谱信息,通过将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来执行聚类。
它在处理非凸形状的簇和图分割问题时效果较好。
7. 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模糊聚类考虑了数据点与簇的隶属度,而不是将每个数据点硬性地分配到一个簇。
模糊c均值(FCM)是模糊聚类的一个典型算法。
这只是聚类分割算法的一小部分,每个算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限制。
python基于空间相似度的K-means轨迹聚类的实现
python基于空间相似度的K-means轨迹聚类的实现这⾥分享⼀些轨迹聚类的基本⽅法,涉及轨迹距离的定义、kmeans聚类应⽤。
需要使⽤的python库如下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randomimport os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import seaborn as snsfrom scipy.spatial.distance import cdistfrom itertools import combinationsfrom joblib import Parallel, delayedfrom tqdm import tqdm数据读取假设数据是每⼀条轨迹⼀个excel⽂件,包括经纬度、速度、⽅向的航班数据。
我们从⽂件中读取该数据,保存在字典中。
获取数据的地址,假设在多个⽂件中def get_alldata_path(path):all_path = pd.DataFrame(columns=['path_root','path0','path1','path2','path','datalist'])path0 = os.listdir(path)for path_temp0 in path0:path1 = os.listdir(path+path_temp0)for path_temp1 in path1:path2 = os.listdir(path+path_temp0+'\\'+path_temp1)for path_temp2 in path2:path3 = os.listdir(path+path_temp0+'\\'+path_temp1+'\\'+path_temp2)all_path.loc[all_path.shape[0]] = [path,path_temp0,path_temp1,path_temp2,path+path_temp0+'\\'+path_temp1+'\\'+path_temp2+'\\',path3]return all_path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你的数据的地址,⽅便后⾯读取需要的数据#设置数据根⽬录path = 'yourpath'#获取所有数据地址data_path = get_alldata_path(path)读取数据,保存成字典格式,字典的key是这条轨迹的名称,value值是⼀个DataFrame,需要包含经纬度信息。
k-means型软子空间聚类算法
k-means型软子空间聚类算法*张燕萍, 姜青山+【摘要】软子空间聚类是聚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热点。
高维空间聚类以数据分布稀疏和“维度效应”现象等问题而成为难点。
在分析现有软子空间聚类算法不足的基础上, 引入子空间差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结合簇内紧凑度的信息来设计新的目标优化函数; 提出了一种新的k-means型软子空间聚类算法, 该算法在聚类过程中无需设置额外的参数。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于其他的软子空间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精度。
【期刊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探索【年(卷),期】2010(004)011【总页数】8【关键词】高维数据;k均值;软子空间算法;子空间差异1 引言在面向数据挖掘的聚类研究中, 所要处理的数据经常会有几十甚至几百个维度(也称作特征或属性)。
将这些数据对象表示成高维空间中的点或者向量, 就可以把现实应用中的对象集用高维空间中点的集合来表示。
典型的高维数据包括零售交易数据、文档数据、空间数据、序列数据、基因数据等。
传统的算法在聚类如此高维的数据时性能大大降低, 这也成为目前数据挖掘研究的挑战性课题[1]。
高维数据与低维数据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如稀疏性以及“维度效应”现象[1]等。
为了处理这些问题, 通常采用降维的方法, 而在实际的应用中, 一些不同的簇类往往与不同的属性子空间相关联。
子空间聚类算法[2]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根据加权方式的不同,现有子空间算法可分为硬子空间(hard subspace)聚类和软子空间(soft subspace)聚类。
其中, 软子空间聚类通过赋予每聚类一个最优权值向量([0,1]区间)来识别聚类。
现有的算法需要用户提供专门的领域知识来设置它们的输入参数, 比如FWKM[3]的β和δ、LAC[4]的h、FSC[5]的α和ε以及EWKM[6]的γ等, 这些参数都被定义为全局的(不同的簇类使用统一的加权参数), 降低了算法的适用性。
子空间聚类算法解析
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的,也就是所谓的大规模数据(Large-Scale Data)的问题 其次,数据的特征不断增加,导致数据维数的增加,出现了数据密度稀疏和“维数灾难”
等现象,导致出现如下的问题
1) 很难定义准确的距离度量函数。 2)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急剧上升。随着数据维数的渐增,导致各种数据挖掘算法的性
一般来说,样本之间的差异往往是由若干个关键的特征所引起的,如果能恰当的找出这些 重要特征,对建立合理的聚类或分类模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模型的建 立时间,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还能有效地提高数据挖掘算法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因此, 我们希望可以针对数据的高维特征,对其各个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加权,或者挑选出最重要 的特征子集,减少或消除冗余特征以及不相关特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始数 据中的关键特征,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子空间聚类。
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大规模数据的数据流(Data Stream)分析方法;针对高维 数据的特征加权(Feature Weighting)和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方法;同时,生 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交叉学科也成为目前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重点
子空间聚类算法
CLIQUE算法采用了基于网格和密度的方法。首先对每个属性进行等分,整个数据空间就被 分成一个超长方体集合,对每个单元进行数据点计数,大于某个阈值的单元称这稠密单元, 然后对稠密单元进行连接就构成类。不同于其它方法,它可以自动地识别嵌入在数据子空 间中的类。
右图是识别子空间聚类的示意图在由年龄和 工资两维构成的原始空间中没有密集区域,但是在 其由工资一维构成的子空间中,存在两个密集区域 , 形 成 两 个 类 ( 1000≤ 工 资 ≤ 3000 和 5000≤ 工 资 ≤6000)而在由年龄一维构成的子空间中没有密集 区域,不形成任何聚类。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范文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子空间聚类算法成为了处理复杂多维数据的有效工具。
该类算法可以针对数据的多个维度进行同时聚类,更好地发现数据的潜在结构与规律。
DBSCAN算法作为非监督学习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设定一定邻域的样本集密度来判断是否将某样本划入核心样本或边界样本,从而进行聚类。
本文将基于DBSCAN算法和相似度度量方法,对子空间聚类算法进行深入研究。
二、背景知识介绍(一)DBSCAN算法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样本集的密度分布进行评估,进而找出具有高密度的区域,形成核心对象并由这些核心对象将密度相连的样本划分为同一簇。
(二)相似度度量方法在子空间聚类中,相似度度量是衡量不同样本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衡量不同样本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程度。
三、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一)算法原理本文提出的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首先利用DBSCAN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确定出各子空间的边界点与核心点。
随后,利用相似度度量方法在各个子空间中计算不同样本间的相似度,通过阈值设置,找出相似度较高的样本点并划分到同一簇中。
最后,通过迭代优化,逐步优化各簇的划分结果,直至达到最优的聚类效果。
(二)算法步骤1. 数据预处理:利用DBSCAN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找出各子空间的边界点与核心点。
2. 计算相似度:在各个子空间中,利用相似度度量方法计算不同样本间的相似度。
3. 划分簇:根据设定的阈值,将相似度较高的样本点划分到同一簇中。
4. 迭代优化:对各簇的划分结果进行迭代优化,直至达到最优的聚类效果。
四、实验与分析(一)实验数据集与实验环境本实验采用多个真实数据集进行测试,包括UCI数据集、高维图像数据集等。
k-means聚类算法研究及应用
k-means聚类算法研究及应用
K-means聚类算法研究及应用
一、简介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非监督学习算法,它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模式分类和无监督式学习的数据挖掘技术。
它使用了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以相似性作为衡量子簇类别的标准,任务是将样本(属性)空间中的数据分为K个不同的类,使聚类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化:通常假设样本由簇中心所处的子空间所构建,每个子空间由一个簇中心控制,因此K-means算法常常被形象地称为“均值聚类”算法。
二、原理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迭代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随机选取若干个“簇中心”,然后将其他的数据点根据其与“簇中心”的距离,归到最近的“簇中心”所代表的簇中。
然后根据新聚集的簇,重新更新这些“簇中心”;如此不断迭代,最终计算得到一组稳定的“簇中心”,这组“簇中心”所代表的簇就是最后的结果了。
三、应用
1、生物信息学:K-means聚类算法用于基因芯片和定量PCR,以及蛋白质表达数据。
2、计算机视觉:K-means用于图像分割,聚类,像素重新分配等。
3、自然语言处理:K-means用于文本聚类,文档分类,文本挖掘等方面。
4、机器学习:K-means用于各种拟合问题,比如参数估计,探索异常
值等等。
四、总结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聚类算法,它可以有效地将数据空间分割成几个簇,属于非监督学习算法,它的核心在于划分数据空间,对数据的模式分类和无监督式学习有较好的应用,如生物信息学、计
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
k聚类方法
k聚类方法K-means 聚类方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聚类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分割、模式识别等领域。
K-means 聚类是通过将数据集中的数据分为 k 个簇,每个簇内部的数据相似度较高,不同簇之间数据相似度较低,从而实现数据的聚类分析。
一、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一)算法思想:K-means 算法首先需要从数据集中随机选取 k 个点作为初始的质心。
接着计算每个点到这 k 个质心的距离,将每个点划分到距离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中。
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中所有点的均值,将这个均值作为新的质心。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每个簇中心不再变化为止。
最终得到 k 个簇,每个簇中的数据相似性最高,而不同簇之间的数据相似性最低。
(二)算法流程:1.随机选择 k 个数据作为初始质心;2.按照与质心距离最近的原则将每个数据划分到一个簇中;3.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4.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直到质心不再改变;5.得到 k 个簇,每个簇中的数据相似度最高。
(三)算法优缺点:1.简单易用,计算速度快,可用于大规模数据的聚类分析;2.仅需要知道簇的数量 k,不需要输入模型的参数;3.对异常值和噪声敏感,容易受到选取初始质心的影响而陷入局部最优解;4.当簇的数量 k 很大时,算法的效率会变得非常低,这时可以采用二分 K-means 或谱聚类等算法。
二、K-means算法的实现步骤1.首先需要导入数据集,将数据集中的数据转换成数组形式,以便于计算距离和均值;2.根据簇的数量 k 随机初始化质心;3.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质心的距离,将每个数据点归入距离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4.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5.重复步骤 3 和步骤 4,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6.得到 k 个簇,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三、K-means算法的Python实现以下是K-means算法的Python实现代码:```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def kMeans(dataSet, k, maxIter):# 获取数据集的总数和特征值的长度m, n = dataSet.shape# 随机初始化质心centroids = np.array([]).reshape(n, 0)for i in range(k):# 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一个数据,作为初始化的质心randIndex = int(np.random.uniform(0, m))# 将这个质心添加到质心矩阵中centroids = np.c_[centroids, dataSet[randIndex]]# 初始化簇划分矩阵clusterAssment = np.mat(np.zeros((m, 2)))# 迭代计算for i in range(maxIter):# 初始化标志变量clusterChanged = False# 遍历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数据for j in range(m):# 初始化最小距离和最小距离的簇编号minDist = float("inf")minIndex = -1# 计算数据点到每一个质心的距离for q in range(k):dist = np.linalg.norm(dataSet[j, :] - centroids[:, q].T)# 更新最小距离和最小距离的簇编号if dist < minDist:minDist = distminIndex = q# 如果该数据点所属的簇发生了变化,则更新标志变量if clusterAssment[j, 0] != minIndex:clusterChanged = True# 更新该数据点所属的簇编号和距离clusterAssment[j, :] = minIndex, minDist ** 2# 如果簇的划分不再发生变化,则退出迭代if not clusterChanged:break# 计算每个簇中所有数据的均值,更新质心for q in range(k):dataInCluster = dataSet[np.where(clusterAssment[:, 0] == q)[0]] centroids[:, q] = np.mean(dataInCluster, axis=0).Tprint("Cluster complete!")# 返回质心矩阵和簇划分矩阵return centroids, clusterAssment# 导入数据集dataSet = np.loadtxt("data.txt", delimiter="\t")# 聚类分析k = 3maxIter = 100centroids, clusterAssment = kMeans(dataSet, k, maxIter)# 可视化展示colors = ['r', 'g', 'b', 'c', 'm', 'y', 'k', 'w']markers = ['o', 's', 'D', 'v', '^', 'p', '*', '+']for i in range(k):dataInCluster = dataSet[np.where(clusterAssment[:, 0] == i)[0]]plt.scatter(dataInCluster[:, 0], dataInCluster[:, 1], marker=markers[i], color=colors[i])plt.scatter(centroids[0, :], centroids[1, :], marker="+", color="k", s=1000)plt.show()```四、K-means算法的应用举例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包含两个特征 `X` 和 `Y`,我们需要将这个数据集分为三个簇。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范文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与聚类分析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聚类算法如K-means、层次聚类等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该算法能够在高维空间中有效地进行聚类,并能根据数据的局部密度和相似度进行子空间划分。
本文首先对DBSCAN算法和相似度计算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描述了所提出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二、DBSCAN算法与相似度计算1. DBSCAN算法: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将具有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DBSCAN通过扫描数据库中的每个点,根据其邻域内的密度来判断该点是否属于某个簇。
2. 相似度计算:相似度计算是衡量两个对象之间相似程度的方法。
在聚类分析中,相似度计算对于确定对象之间的归属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三、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本文提出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结合了DBSCAN算法和相似度计算方法。
算法流程如下:1.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标准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聚类分析。
2. 特征选择与子空间划分:根据数据的局部密度和相似度,选择合适的特征进行子空间划分。
子空间的划分可以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聚类需求进行调整。
3. DBSCAN聚类:在每个子空间中,运用DBSCAN算法进行聚类。
根据密度阈值和邻域半径等参数,将具有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
4. 合并与优化:将各个子空间中的簇进行合并与优化,以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
合并过程中需要考虑簇之间的相似度和距离等因素。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
《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聚类算法作为数据挖掘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处理大规模高维数据时显得尤为重要。
子空间聚类算法能够在数据的多个子空间中寻找数据的内在结构,从而更准确地揭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旨在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相关背景与理论基础1. DBSCAN算法: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将具有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DBSCAN通过考察样本点的密度可达性来扩展聚类簇,适用于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和去除噪声数据。
2. 相似度度量:相似度度量是衡量数据点之间相似程度的方法,常用于聚类算法中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
常用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3. 子空间聚类:子空间聚类是在数据的多个子空间中寻找数据的内在结构,从而更准确地揭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子空间聚类算法能够处理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集,并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1. 算法思想本文提出的基于DBSCAN和相似度的子空间聚类算法,旨在结合DBSCAN的密度聚类思想和相似度度量的方法,在数据的多个子空间中进行聚类。
算法首先在每个子空间中应用DBSCAN算法进行密度聚类,然后根据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在各个子空间中进行跨空间的合并和优化。
2. 算法步骤(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聚类分析。
(2)子空间划分:根据数据的特征和需求,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子空间。
(3)DBSCAN密度聚类:在每个子空间中应用DBSCAN算法进行密度聚类,得到各个子空间的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 116621)
摘 要:子空间聚类是聚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热点,用于解决高维聚类分析面临的数据稀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k 最相似聚 类的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一种聚类间相似度度量方法保留 k 最相似聚类,在不同子空间上采用不同局部密度阈值,通过 k 最相似 聚类确定子空间搜索方向。将处理的数据类型扩展到连续型和分类型,可以有效处理高维数据聚类问题。实验结果证明,与 CLIQUE 和 SUBCLU 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 关键词:聚类算法;子空间聚类;高维数据
1 概述
高维聚类分析是聚类分析的研究难点[1],具体表现为: (1)高维数据中存在大量无关属性,导致在全维空间中存在簇 的可能性几乎为零;(2)在高维空间中,数据间距几乎相等的 情况普遍存在。传统聚类算法在低维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但 在对高维数据对象聚类时会遇到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文 献[2]首先提出子空间聚类的概念。
CLIQUE 算法是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子空间聚类算法[3], 它搜索最大的密集超立方体,并以此为基础发现子空间聚类。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算法 SUBCLU[4]具有更好的聚类精度, 它采用 DBSCAN 算法中的密度连通概念形成子空间聚类。以 上 2 个算法通过全局密度阈值确定子空间聚类,如果子空间 维数的不同,子空间密集程度也会不同。它们没有考虑数据 类型的多样性。用于分类型数据的聚类算法 ROCK[5]虽然取 得了较好的聚类结果,但全局方法的使用导致算法复杂度增加。
Subspace Cluar Clustering
SHAN Shi-min, YAN Yan, ZHANG Xian-chao
(School of Softwar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21)
本文以所有一维空间聚类为基础,通过发现包含相同数 据对象的相似聚类来确定子空间搜索方向,进而将不同维度 中的相似聚类进行合并,最终发现子空间聚类。
为了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于连续型数据,采用 DBSCAN 方法在每一维上对所有数据对象进行聚类。对于分 类数据,由于其自身的无序性特点,在每一维上将属性值相 同的数据对象作为一个自然聚类。
【Abstract】Subspace clust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research hotspot in clustering research, which resolves the problem of clustering sparse data in high dimensional data environment. A subspace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k most similar clustering is presented. This algorithm holds the k most similar clustering by the similarity of the clusters, discovers the different subspace through the different local density threshold, ascertains the subspace search direction by the k most similar clustering and clusters both continuous data and categorical data. The high dimensional data can be effectively clustered in this algorith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is more effective in clustering than CLIQUE and SUBCLU. 【Key words】clustering algorithm; subspace clustering; high dimensional data
设 k 维子空间 Sk ⊆ A,其中,k≤n。在 Sk 子空间中的元 组集合记做 TSk(xi1, xi2,…, xik)={Xi|Xi∈Sk, xij=Xi.Aj|j∈[1,k]}。将 Sk 子空间投影到每一维产生的不同元组的数目记为 πSk(DB)。 2.2 算法基本策略 2.2.1 算法策略及相关定义
2 问题描述及算法策略
2.1 问题描述 设 A=﹛A1,A2,…,Ad﹜代表数据维集合,A=A1×A2×…×Ad
代表一个 d 维数据空间,其中,d 为正整数。设 DB 代表由
n 个位于 d 维特征空间的数据对象组成的集合,记为 DB={Xi|i∈[1,n],xij=Xi.Aj},其中,点 Xi=(xi1,xi2,…,xij,…,xid), Xi 的第 j 个属性值 xij 为其在 Aj 维上的取值。
第 35 卷 第 14 期 Vol.35 No.14 ·博士论文·
计算机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0—3428(2009)14—0004—03
文献标识码:A
2009 年 7 月 July 2009
中图分类号:TP311
基于 k 最相似聚类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单世民,闫 妍,张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