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教学设计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2篇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精选2篇(一)教案课程名称:小班语言优质课《回家》教学目标:1.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并能正确运用。
2.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家庭成员的照片或插图。
2.课件或投影仪:展示图片。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打开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或插图,向学生展示并问学生:“这是谁?”引导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等。
2.新知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投影仪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或插图,一边指着图片一边说出对应的称呼,如:“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哥哥,这是姐姐。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你有没有哥哥?他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回答并鼓励学生使用口语表达。
3.练习(15分钟):教师将家庭成员的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称呼进行配对练习,比如给出一个卡片上写着“爸爸”,学生要找到对应的卡片,上面写着该家庭成员的照片或插图。
教师可以利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配对。
学生配对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的爸爸是你家中最年长的吗?”4.拓展(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词汇,并教授相应的手势或肢体语言,比如:“回家”、“吃饭”、“睡觉”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并运用口语表达,如:“我回家了”、“我吃饭了”等。
5.巩固(10分钟):教师请学生自由发挥,编排表演小品,以展示所学的家庭成员的称呼和日常动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如对话或情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家庭成员的称呼?学习了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词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们通过图片配对练习,很好地掌握了家庭成员的称呼,而且在自由表演中也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小班语言回家教案(精选2篇)
小班语言回家教案(精选2篇)小班语言回家篇1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说动词:飞、游、走。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多媒体;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一、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
1、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2、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
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
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
)(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
)(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1、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2、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3、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4、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
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
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
活动反思:《纲要》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回家 教学设计
回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回家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中文表达回家的动作和方式。
2. 能够询问别人是否已经回家,并且回答是否已经回家。
3. 学会描述自己回家的路线和交通工具。
4. 听懂他人描述自己回家的方式,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教学准备:1. PPT:包括回家和交通工具的图片、动画;描述回家路线的地图。
2. 图片卡片:包括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图片。
3. 小白板和白板笔。
4. 课堂布置:让学生坐成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流程:1. 创设情境(5分钟)- 引入课题:“大家上课辛苦了,我们一起来说说怎么回家吧。
”- 准备PPT,呈现回家的图片,帮助学生联想。
- 引导学生回忆回家的方式,例如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坐地铁等,并鼓励他们使用中文进行描述。
2. 生词学习(10分钟)- 准备交通工具的图片卡片,分发给学生。
- 呈现交通工具的图片,教授新生词并示范发音。
- 学生跟读生词,进行发音练习。
3. 学习交通工具和回家方式(15分钟)- 呈现回家方式的图片,例如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坐地铁等。
- 与学生一起分析每种回家方式的优劣,并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选择哪种方式。
-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教师指导,学会用中文描述每种回家方式和交通工具。
4. 结合实际情境活动(25分钟)- 显示描述回家路线的地图,用中文描述自己回家的路线和交通工具。
例如:“我从学校出发,一直往前走,然后左转,再往前走,就到家了。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来描述自己回家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其他小组成员要试着在地图上画出来。
时间过后,每个小组可以展示并互相评价。
5. 听力练习(20分钟)- 准备录音材料,描述他人回家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和路线。
- 学生听音,并根据听到的内容在地图上标出他人回家的路线。
- 老师播放录音两遍,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听。
- 学生相互交流,询问别人是否已经回家,并回答自己是否已经回家。
6. 结束活动(5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进行课堂反思。
《回家》教案
《回家》教案设计思路:经过了一个寒假,孩子重返幼儿园,在惊喜和孩子重逢的同时却发现有不少孩子的不良习惯又滋生了,如:不愿意将玩具借给同伴玩,同伴间时常有争抢玩具的现象,甚至出现动手打人的场面;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一碰到困难就哭,缺乏自信,导致不愿意来园等等。
为此在开学的第一周,针对孩子频繁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主题《我的幼儿园》,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帮助孩子尽快转变面貌,逐步使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本次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上面所说的问题,以大乌龟为活动主要线索,在帮助摔跤大乌龟的故事情节中,以此来激发孩子爱同伴的情感,体验到同伴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2、激发爱同伴的情感,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送大乌龟回家》活动过程:一、引发想象师以故事的方式导入:“一天,乌龟爷爷要到山坡上去锻炼锻炼身体。
它爬呀爬,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下来,跌到山脚下,四角朝天,爬也爬不起来!”师作着急状:“乌龟爷爷摔跤了,这可怎么办?”(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办法)二、理解故事(完整欣赏多媒体课件)1、师:“乌龟爷爷怎样爬起来的?”2、师:“哪些朋友来帮助了乌龟爷爷?”(小蚱蜢、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3、师:“小动物是怎样帮助乌龟爷爷的?乌龟爷爷得到大家的帮助后是怎么说的?”。
(再次欣赏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用语言、动作来学着模仿)活动反思:在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中,小白兔,小老鼠,乌龟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对于小刺猬和小蚱蜢幼儿感觉比较陌生,不能马上认识蚱蜢这个动物,但是对于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看课件的时候非常入迷。
我预设的活动目标是:1、初步理解故事,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集体的力量大。
在活动开头,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首先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乌龟,引出今天的故事与大乌龟有关。
《回家》教案
《回家》教案回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是人们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2.培养学生对家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3.使学生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家庭,关心家人。
4.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关心之情。
2.使学生明白家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家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家的思考和感受。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家是什么样的地方?- 家里有什么样的人?2.展开(30分钟)(1)讲述家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展示方式,向学生讲解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讲述家庭的温馨和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2)学唱《回家》这首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回家》这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发学生对家的向往和思考。
(3)听取学生关于家的描述和回忆教师请学生思考并分享一些关于家的描述和回忆,例如:你最喜欢家的哪个地方?你曾经在家做过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这些分享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4)表演短剧《家的温暖》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段关于家的短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展示出家的温暖和亲情。
演出结束后,可以进行简单的点评和评比。
3.巩固(15分钟)(1)绘制家庭画面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自己理想中的家庭画面。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对家的向往和渴望。
(2)写家庭感言教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家的感言和祝福。
学生可以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许下自己对家的美好期望。
4.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家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家庭,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思念。
四、教学方法1.导入部分:观看短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2.展开部分:讲述、学唱歌曲、听取学生分享、表演短剧等互动形式,使学生全方位感受到家的重要性。
回家-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回家-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回家》的歌词和曲调;2.增强学生对家的感情和认知,学生能够表达对家的思念和热爱;3.学生能够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对家的情感,并正确使用声音、节奏、音高等音乐元素。
教学重点1.歌曲《回家》的学唱和表现;2.增强学生对家的感情和认知;3.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对家的思念和热爱。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声音、节奏、音高等音乐元素;2.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深情。
教学准备1.课件;2.音乐播放器;3.黑板笔等。
教学过程1. 热身1.教师简单与学生交流,引出“家”的话题,让学生呈现出“家”的形象。
2.教师播放跟家有关的视频、照片、音频等辅助素材,恰当的引导学生关注的内容,回忆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对家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2. 学唱歌曲《回家》1.教师播放《回家》音乐,学生跟随教师节奏有规律跑步(或进行其他均衡锻炼),既活动了肢体,也为后面学唱做了准备。
2.教师先唱一遍《回家》的歌曲,让学生(至少唱齐一首)跟随节奏和歌词(或简笔画)诵唱。
3.师生一起唱歌,教师边弹奏边引导学生注意锻炼各音乐元素(如正确使用音高、声音、节奏等)。
3. 情感传达1.学生对家的情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来传达,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家的原因,说出自己在家的点点滴滴等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己创作,其作品可以是一幅画,可以是一首诗歌,也可以是一则小小的故事等等。
学生的想象完全不受限制,可以充分地表达对家的思念和热爱。
4. 总结1.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复习并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
2.由学生自己演唱《回家》歌曲并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表达家的情感,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加深学生对家的记忆和认知。
课后作业1.根据学习《回家》这首歌曲的体验和感受来绘制一张小海报;2.在家中运用所学的技巧完成一小段创作(如绘画、诗歌等等);3.对于一位同学的创作,写下你的见解和感受。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一、课程背景:教学目标:通过讲述“回家”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家是什么,体会家的温暖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家情感。
适用对象:小班幼儿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和家有关的图片:家的图片、家庭成员的照片等,让幼儿说说家是什么,家里有哪些人?2. 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给幼儿播放一首歌曲《回家》,引导幼儿听音乐的感觉。
接着,老师用亲切温暖的语言为孩子慢慢讲述故事,让孩子理解家的含义。
3. 教学内容(20分钟):第一部分:故事情节孩子和家人一起出门旅游,但是离开太久,孩子开始想念家。
在回程的路上,孩子一直期盼着快点回到家,看到家人。
最后,孩子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庭中,跟家人热情地拥抱在一起。
第二部分:词汇学习1.家:一个人居住的地方,有一系列设施,可以让人生活。
2.心情:人们的内在感受,包括高兴、难过、紧张等。
3.想念:思念,思考自己曾经拥有过,现在却失去了的人、事物或情感。
4. 活动环节(10分钟):第一部分:感知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回家的温暖。
老师播放回家的歌曲,引导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家的想念和渴望。
第二部分:表现活动老师分组,让孩子们表演自己的回家故事,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感受,体会家的温暖和愉悦。
5. 总结(5分钟):让孩子们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回家意味着什么?课程后期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家庭、家人,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体现对家庭的爱和渴望。
三、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尝试把幼儿视角放在了第一位,通过讲述故事和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到知识。
在活动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孩子们通过表演、绘画等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要更加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加强情感指导,增加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教学中的课程知识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具体化,让孩子们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要表达的主题。
回家音乐教案美术初中
回家音乐教案美术初中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欣赏《回家》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学重点:1. 感受和理解《回家》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2. 学会倾听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评价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家乡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二、歌曲欣赏《回家》(15分钟)1. 教师播放《回家》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
3.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
三、歌曲解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解读《回家》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情感表达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音乐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如唱歌曲、演奏乐器等,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的魅力。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关于家乡的音乐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对家乡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回家》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回家》教学设计四年音乐上辽海版
课时计划总第25 节课题1《回家》专用教室音乐室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教学内容的安排,展现了无论是中国、外国还是港澳台地区,每一个人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教学要点聆听音乐,了解萨克斯。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课前展示二.情境导入三.自主合作探本课开始的时候,可以播放《可爱的家》的音乐,让学生说一说感受,接下来播放《回家》,问学生是否熟悉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可以让学生介绍音乐、演奏者等,再问学生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了解萨克斯吗?等等问题。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聆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哼唱曲谱,模仿萨克斯演奏的姿势演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示实物乐器让学生观看、了解,有会吹奏的学生,要让他及时展示。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聆听音乐,了解萨克斯。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四.检测提升五.归纳反思也许是肯尼·基的艺术感觉更为灵敏吧,许多生活中一闪即逝的细节,都会给它以创作灵感;许多细致入微的情绪变化,他都能用手中的萨克斯管丝丝入扣地描画、演绎出来。
显而易见,听这样的器乐作品,会勾起听众日常生活中的片片回忆,引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
以这首中国听众最熟悉的《回家》为例,当悠扬辽远的萨克斯管响起时,人们耳边不但响起了悦耳的音乐,眼前也仿佛出现了家中温馨的景象、家人温柔的细语。
可以说,这样的艺术感染力是无法抗拒的。
这也正是中国听众人人都会哼唱《回家》的旋律的原因所在。
聆听乐曲,唱唱谱例①,思考并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1《回家》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聆听、教学内容的安排,展现了无论是中国、外国还是港澳台地区,每一个人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回家 教学设计
回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从海子回家、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海子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简要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大都喜欢故事情节感人的文章,而本课的故事情节就很感人,主题比较明确,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本课的学习学生兴趣一定会很高相信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海子回家与不回家的经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海子牺牲时海子爹与娘所说的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到星期五,大家心中最想的事是什么事?(早点回到家…….)对呀!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是我们日夜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连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说:举头………故乡。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回家的故事。
(板书)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讨论、明确)(一个叫海子的人,少年时代条件再苦也要回家,但中年后却因为工作忙很少回家,后来在处理一起案件是光荣牺牲的事)2、刚才这位同学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围绕回家提到了三个情节。
我们一起来说说。
课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板书:少年时常常回家;中年时很少回家;牺牲)3、同学们看后,你心中有什么样的疑问吗?(预设:为什么他少年时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经常回家,而到了中年之后很少回家了呢?)三、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1.那么海子少年是怎样常常回家呢?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的1-17自然段。
(课件出示:①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找一找写了少年海子几次回家?②边读边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都可以,并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2、学生勾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这一部分写了海子几次回家?第一次是——,第二次是——,第三次是——,(板书:乘车跑着赤脚)5、让我们先来看他第一次回家时的情景,指名同学读。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乡情乡音》,具体内容为歌曲《回家》。
本歌曲是一首富有乡情的儿童歌曲,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野间嬉戏玩耍,傍晚时分回家的情景。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以及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演唱歌曲《回家》,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3. 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回家》的旋律、歌词及基本音乐表现手法。
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的节奏和音高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歌曲《回家》。
2. 新课内容展示:a. 播放歌曲《回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b.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b.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情感表达。
c.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5. 实践情景引入:a. 教师创设一个傍晚时分,孩子们在田野间玩耍的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演唱歌曲。
b. 学生在情景中感受歌曲的魅力,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
b. 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回家》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重点节奏和音高标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回家》,录制音频或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回家》,注意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回家》教学设计 教学
《回家》教学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回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回家》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回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包括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隐含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回家》的复印件。
2. 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的词义和用法的解释。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文《回家》的话题,例如:“你们觉得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你们有没有类似于课文中的故事经历过?”等等。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回家》,然后回答一些基础的阅读理解问题,例如:“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等等。
2.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他们的答案。
Step 3: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其词义和用法。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词汇练习,例如填空、造句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词汇。
Step 4:理解隐含意义(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隐含意义,例如:“为什么小明一直想回家?”“为什么小明的父母对他的回家这么高兴?”等等。
2.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他们的答案。
Step 5:口头表达(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以“回家”为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讲述自己的回家经历、对家庭的感受等等。
Step 6: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以《回家》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幼儿园儿歌回家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儿歌回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和演唱儿歌《回家》;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感知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儿歌《回家》;2.手势、音乐节奏。
教学准备:1.教学录音带;2.手势卡片和音乐节奏器;3.幼儿音乐舞蹈服装。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带领幼儿谈论“回家”的画面和场景,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
2.倾听欣赏:播放儿歌《回家》,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儿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3.跟唱练习:通过手势卡片和音乐节奏器的辅助,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尝试跟唱儿歌。
4.动作编排:根据儿歌内容,老师示范和引导幼儿学习相应的手势和动作,形成简单的编排。
5.集体合作:组织幼儿分组,每个小组一起练习儿歌的手势和动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集体表演: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儿歌《回家》,其他幼儿进行观赏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表现。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儿歌《回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并表演出色。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1.教学准备不足:在准备过程中,我没有准备足够的手势卡片和音乐节奏器,导致幼儿参与动作编排时资源不够,造成了一些混乱。
下次我会提前准备充足的教具,确保顺利进行。
2.分组管理不当:在分组练习阶段,我没有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足够的指导和关注,导致一些幼儿在表演时出现了不准确的动作。
我应该更加注重对每个小组的指导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表达儿歌内容。
3.鼓励评价不充分:在集体表演环节,我没有充分鼓励幼儿的努力和表现,也没有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下次我会在表演结束后,给予每个小组必要的表扬和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控制和个别学生的关注,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和情感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024年【教学设计】《回家》教案
2024年【教学设计】《回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章节为《家乡的歌》。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回家》的学习,了解歌曲的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以及了解歌曲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音乐书、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回家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回家的温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背景介绍:介绍歌曲《回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
3. 歌曲学习:a.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b. 分句教唱,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c.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d. 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难点旋律,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唱展示出来。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回家》2. 歌曲背景:四年级上册《家乡的歌》3. 歌曲旋律:五线谱4. 歌词:分段展示5. 教学重点:旋律、歌词、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歌曲《回家》,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班级群,教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家乡情感的体会。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家乡的歌曲,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回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回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家》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温暖动人的旋律,描绘了游子归家的欣喜心情。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回家》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音准、节奏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诠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回家》的旋律、歌词、图片等资料。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素材:歌曲《回家》的录音资料。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回家》的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回家》的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姿势,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
回家-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回家-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歌曲《回家》所表达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2.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回家》。
3.能够跟随歌曲的节奏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用正确的发音唱出歌曲。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跟随歌曲的节奏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教学准备1.《回家》歌曲的音频和歌词。
2.能够播放音频的设备。
3.较大的教室,以便进行歌曲和舞蹈的演示。
4.音乐麦克风或麦克风扩音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回家》的音频,让学生先自由聆听一遍。
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首歌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唱歌曲1.教师逐句地唱出歌曲,让学生跟着唱几遍,使学生能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逐句地教唱歌曲,并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注意发音和语感的准确性。
3.整体练习歌曲,让全班一起唱。
3. 学生演唱1.让学生自由练习歌曲,待学生能够自主唱出歌曲后,进行单独表演。
2.让学生分小组演唱,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
3.整体呈现表演效果,提高学生的表现自信心。
4. 舞蹈教学1.结合歌曲的情感和节奏,教唱简单舞蹈动作。
2.逐步加强舞蹈动作的整体协调性和韵律感。
3.整合歌曲和舞蹈,让全班一起表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基本节奏,并能够用正确的发音唱出歌曲。
在舞蹈教学方面,学生通过动作的模仿和体验,更好地理解了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和热情。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说出与《回家》主题相关的词汇。
2.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表达自己对家庭、父母的思念和渴望回家的情感。
3.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童谣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回家》的图书或故事卡片。
2.家庭和回家相关的图片卡片。
3.制作童谣相关的图片或图标。
4.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1.利用《回家》的图书或故事卡片,让学生观看图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家庭的思考。
活动2:学习与回家相关的词汇1.准备与回家相关的图片卡片,如家、爸爸、妈妈、爱、想念等。
2.老师出示卡片并读出相应的词汇,学生跟读,并通过图片理解意义。
活动3:角色扮演与情感表达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孩子、爸爸、妈妈。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父母的思念和渴望回家的情感。
3.学生可以使用图片卡片或自由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4:童谣活动1.准备一些与家庭、回家相关的童谣,如《回家的路》、《我爱我的家》等。
2.老师播放童谣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合唱童谣。
3.学生可以根据图书或自己的想象,创作自己喜欢的童谣,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和感受到回家的情感和家庭的温暖。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图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学习词汇环节,通过图片的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与回家相关的词汇,并能够正确使用。
角色扮演与情感表达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思念,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童谣活动不仅增加了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节奏感。
总的来说,本节课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活动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其次,在角色扮演与情感表达活动中,可以提供一些范例或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设计】《回家》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回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回家》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主要围绕“回家”这一主题展开。
内容包括:课文《回家》的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回家”这一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正确书写生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美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回家》2. 生字词:正确书写在黑板上,标注重点字词。
3. 重点句子:用彩色粉笔标注,突出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每当放假回家,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田里帮奶奶干活。
家乡的风景让我陶醉,家乡的亲人让我倍感温暖。
2. 课后阅读:推荐与“回家”主题相关的文章,拓展学生阅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指导和生字词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通过作业设计和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兴趣。
1. 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音乐_回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回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聆听乐曲《回家》,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旋律,感知乐曲情绪,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
3、知识与技能:能分辨萨克斯种类、哼唱主旋律、记忆音色特点,并创编歌词,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回家》感受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用la记忆并哼唱主旋律并填词,分辨萨克斯种类、音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用《回家》旋律进行师生问好!二、情景导入诗朗诵《家是什么》•家是心灵的故乡,是梦绕魂牵的思念;•家是依依不舍、温馨美好的留恋;•家是血浓于水的相连!三、初听乐曲凯丽金现场版萨克斯独奏《回家》设问:1、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答声音清晰明亮,听到后感觉就是要下班了,要回家了。
)2、这首乐曲是什么类型的萨克斯演奏的?3、在西洋乐器中属于哪一类?4、作者简介:凯丽金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
1956年6月5日出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由于凯丽金萨克斯的演奏,改变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认识,赢得了格莱美奖、全美音乐奖,他也成为近20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演奏家。
5、萨克斯的由来:阿道夫·萨克斯(1814-1894)(AdolpheAntoine Sax)(萨克斯之父)出生于比利时的小城——迪南。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
柏辽兹是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
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
就这样萨克斯诞生了。
萨克斯音色优美、造型极具特点,表现力强,方便携带,简单易学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喜爱学习。
6、多媒体图片认识各种类型萨克斯,教师并逐一示范,让学生聆听萨克斯音色。
高音直管萨克斯、高音小弯管萨克斯、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
音乐【辽海版】三年级下册《回家》教学设计1
三年级音乐:《回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萨克斯独奏《回家》,感受乐曲的款款深情和旋律的悠扬柔婉,以及萨克斯管所独具的荡气回肠的声音效果对音乐氛围的营造与烘托。
认识铜管组乐器木管组乐器的基本配置
2、认识吹管乐器萨克斯,了解它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悠扬柔婉的情绪特点,认识吹管乐器萨克斯,了解它的外形和音色特点。
教学难点:
体验萨克斯管所特有的音色效果对音乐氛围的营造与烘托,以及对“家”的主题的深化。
教学过程:
1演奏萨克斯曲回家,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乐器的魅力。
2认识四种萨克斯的型号,音色特点等。
3向孩子们介绍铜管组,木管组乐器的配置,讲述各乐器的音色特点。
4讨论,小组讨论萨克斯到底属于铜管组还是木管组
5再次聆听,让学生感受乐曲悠扬柔婉的情绪特点。
让孩子们从音乐要素上理解并感受乐曲的特点。
6总结。
小组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家》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题目叫《回家》(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自主学习,体会情感。
①自由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写了海子几次回家?情况是怎样的?
②勾画词句。
③汇报交流。
④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指导朗读。
2.重点理解,感悟形象。
①如此爱家的海子,为何在中年时却很少回家?
②读相关段落,句子。
③出示句子,朗读体会:说说你从下面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A.“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
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B.“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警察,工作忙哩。
”
④讨论:海子牺牲后,为什么海子娘说海子回家了,
再也不走了?
⑤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海子这样的优秀事迹?说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