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牡丹诗词节选解析
皮日休《牡丹》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牡丹皮日休(唐代)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译文所有的花凋谢之后牡丹才开始吐芳露蕊,她被人唤作百花之王。
所有人都夸它的花姿天下第一,百花之中香艳无双。
注释残红:凋落的花。
竞夸:夸耀争竞。
赏析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著有《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这首诗,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只是夸奖牡丹“一花独放,独香天下”的好词而已。
私下以为,鉴赏文学作品,一定要从作者的身份乃至当时的历史环境去思量、细琢磨,方有心得。
大家知道,皮日休,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家庭,对晚唐黑暗现实不满。
他认为“古之置吏也。
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鹿门隐书》)”他肯定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国君如“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原始》)”唐僖宗乾符五年(878),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军。
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他曾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奉为“圣人”。
他说:“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由此,可看出他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慕之情。
这首歌颂牡丹的诗,从表面看,他赋于牡丹以坚强的性格,描写它敢于在晚春末日一花独放,花中称王的高大形象和气魄,颇似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题旨。
黄巢写自己敢于藐视李唐王朝,决心推翻李唐王朝的气魄。
皮口休这首《牡丹》诗,又似在通过花王牡丹暗示农民起义领袖,从而歌颂黄巢敢于反抗现实称王天下的气魄和革命精神。
“落尽残红始吐芳。
”起句一下子把人们引向一个春色将阑的尾声世界,使人看到落红遍地,一片残败狼藉的景象,让人感到落红难缀,惋惜春天即将逝去。
但正是在这春色将阑百花齐谢的晚春时节,被人称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却亭亭玉立,一花独放,开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在失望中又感到春的希望。
罗隐《牡丹花》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牡丹花罗隐(唐代)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译文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
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注释别有因:别有原因。
绛罗高卷:绛色丝绸色花瓣高高绽放。
绛罗,红色纱罗。
教:让、使。
解语:解语花。
原是比喻美人,这里指牡丹。
倾国:比喻牡丹象绝色佳人。
任:即使,就算。
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
末联所咏之事见《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
曰‘吾岂效儿女子邪?’”韩令调任京城后,见家有牡丹,就说:“吾岂效儿女子邪?”然后命人把牡丹花砍掉了。
秾华:繁盛艳丽的花朵。
也指女子青春美貌。
赏析罗隐是晚唐道家学者,这首“牡丹”诗,也牵涉到道家故事。
据《酉阳杂俎》载:相传韩愈之侄孙韩湘,学道成仙后,曾劝韩愈也弃官学道,韩愈不肯,韩湘曾于初冬,令牡丹花开数色,预言韩愈未来之事,后皆应验,使韩愈为之震惊。
罗隐这首《牡丹》诗,似取乎此。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这里的“东风”即“春风”。
“绛罗”,本指绛色丝绸,此处喻牡丹的花瓣。
“高卷”,指花盛开时高高挺出花瓣翻卷着的形象。
“不胜春”,即无比的春色,无比的美丽。
这两句是说它好像和东风有着特别的关系,东风一来,它便以绛色丝绸样颜色的花辫,翻卷着高高的开在枝杈的顶端。
它妩媚的姿容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真是无比的美丽!“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这里的“解语”,指会说话。
“倾国”,指美女。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1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翻译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注释牡丹:属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药、洛阳花,初夏开花,单生,大朵,一般有红、白、紫三色。
占断:占绝。
独占的意思。
好物华:美好的景物。
洛川神女,即“洛神”。
三国魏曹植作有《洛神赋》。
洛川:洛水。
破:突破,超出、胜过的意思。
赏析该诗赞美牡丹花的仙气神韵。
前二句说明牡丹人人爱。
“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从人们的普遍爱好和崇尚着笔,直截了当。
表面是提问,实是表明牡丹人人皆爱,“占断城中好物华”一句,即是对提问的回答。
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疑是洛川I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比类,曹植《洛神赋》描绘洛川神女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此诗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即取意于《洛神赋》,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
洛神是“皎若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干姣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样的神奇。
“破”字形象,有种活灵活现的态势。
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创作背景徐凝,约813年前后在世,与施肩吾、白居易、元稹友善,方干曾师事之长庆三年,尝于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以“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为白所赏,被白举荐。
唐文宗大和五至七年(831--833年)间曾游洛阳,与白居易等相唱和,此时疑为此间所做。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2牡丹种曲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
其全文古诗如下: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翻译】
这首诗首两句起兴,一语道出牡丹的与众不同,是落尽残红百花莫争的优势,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三四句则采用了对仗的表现手法,无双和第一两个词表现出牡丹的绝代芳华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的才情和自信,借牡丹来抒发自己壮志情怀。
这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理念。
对于皮日休个人来说,他的际遇是很好的,它于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
当上了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
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
僖宗干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
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在晚唐的混乱年代,他能在晚唐王朝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也能在黄巢的时期左上翰林学士,可见他的能力和胸怀。
《牡丹》译文及赏析
《牡丹》译文及赏析
《牡丹》译文及赏析
牡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①汉关——指中原。
②伊洛——伊河、洛水,都在河南省境内。
洛阳就在洛水北岸。
[翻译]
胡骑闯进中原已经十年,
伊河洛水似乎远在天边。
一个年迈衰翁,独立青墩溪畔,
春风里眼看牡丹心想家园。
题解]
洛阳是作者的家乡。
洛阳牡丹天下闻名。
作者晚年身在南方,看到牡丹开放,联想到故园风物,不免兴思念旧国之情;但又感到自己年已衰老,对国事已无能为力,因而诗作的情绪是低沉的。
赏析:
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
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
“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
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宋词牡丹诗选析
宋词牡丹诗选析
1. 引言
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花卉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和赞美。
在宋代的诗词中,牡丹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题材,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关于牡丹的精彩作品。
本文将对宋代诗人创作的牡丹诗进行选析,探讨其中包含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点。
2. 牡丹在宋代诗歌中的意象
•牡丹花作为美好祥瑞的象征,在宋代诗歌中被描绘得十分绚丽多彩。
•牡丹与宫廷文化紧密相连,常常被用来表达君主威权和皇家荣耀。
•牡丹也被视为富贵之花,代表着财富和享受。
3. 牡丹诗创作的情感表达
•牡丹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与明艳动人的姿态常常与作者内心情感产生共鸣。
•在某些牡丹诗中,詠嘆社會不公与政治境况。
•牡丹也常以寓意的方式,暗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4. 牡丹诗的艺术特点
•通过描绘牡丹之美,以及与其他自然景物、人物的对比,体现了写作手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表达,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对牡丹花色、花形进行精准的描绘和抒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5. 结论
牡丹诗是宋代诗歌中重要而独特的一个分支,它在意象、情感及艺术特点上都展现出了卓越的魅力。
通过对宋代牡丹诗进行选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段历史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
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1牡丹唐代: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译文: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传情每向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注释: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jiān)怨别离。
去春:去年春天。
零落:飘零、凋零。
红笺: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
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传情每向(xīn)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馨香:芳香。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枕席:泛指床榻。
赏析: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
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牡丹》陈与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牡丹》陈与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牡丹》是南宋诗人陈与义所写,在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
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作品原文:牡丹陈与义一自①胡尘②入汉关,十年③伊洛④路漫漫。
青墩⑤溪畔龙钟⑥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品注释:①一自:自从。
②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
”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⑥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作品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
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
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作品鉴赏: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
“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
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文学_《牡丹》诗词鉴赏
《牡丹》诗词鉴赏《牡丹》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译文翻译频频叹息花被狂风吹落太多,芳香渐消失又要过一个春天。
应是价格太高人们不敢询问,又因香气太浓蝴蝶难以亲近。
只有皇宫才配生长这种鲜花,哪能忍受让它沾染路上灰尘。
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
注释解释牡丹,原产山西一带,唐初移植长安,成为珍品,誉为国花。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时,对牡丹玩赏更成为长安之社会风气。
柳浑《牡丹》诗曰:“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
”频:频频不断。
潜消:暗暗地消失。
缘:因为。
红英:鲜花。
称:配,够格。
上林苑:秦旧苑,汉武帝扩建,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
苑中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
此指唐代宫苑。
王孙: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诗文赏析这首诗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其反映的内容和心绪来推测,当属女诗人鱼玄机后期作品。
这首诗以残败的牡丹花自况。
没有人赏识她高贵美丽。
“卖”字极为伤感,主动兜售都无人问津,一腔忿限倾泄而出,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此诗首联一二句,写牡丹花无人注意,暗暗凋零。
此联是总提,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以下皆由此生发开去,一步步引向深人。
“临风”句写诗人站在狂风之中,看着纷纷而落的牡丹花,连连叹息。
“落花”点明题中“残”字。
“风”道出了牡丹致残的原因,说明牡丹并非自然意义上的衰败,而是被无情的狂风吹残。
为全诗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
而一“叹”字就明写诗人心情,饱含无限感慨,也是全诗感情字眼。
“频”字既可看作落花之多,又可看作诗人感慨叹息之频。
颔联三四句,写牡丹花高贵,无人敢问,花香太浓,蝴蝶都难以亲近。
这两句前人认为有寄托。
语句对偶。
颈联五六句,写牡丹花应该生长在皇宫里,而不应该生长在路旁被糟蹋。
柳浑的诗词《牡丹》赏析
柳浑的诗词《牡丹》赏析《牡丹》唐•柳浑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赏析】此诗写牡丹,不写牡丹姿色之美,一开始就表示对牡丹的无奈之情,十分突兀。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牡丹的价格太过昂贵,数十千钱买一才买得一棵。
也写过类似的情况,“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一株红牡丹,价值竟相当于“五束素”匹帛,“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一丛艳丽的鲜花,竟要花掉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
诗中揭示了买花富人的享乐,以及百姓的贫苦,流露出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既然牡丹价格这么昂贵,那它必定是人间珍贵稀罕之物吧?可作者一转,“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他说牡丹花与普通的戎葵差不多。
作者无力买花赏玩,因而觉得牡丹并无奇特之处,只是屡屡被人“炒作”而抬高了身价而已。
“戎葵”原产于四川,又称“蜀葵”,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又因于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这种花相当普通,并非名贵之花。
作者将“花之富贵者”牡丹与蜀葵相提并论,表面上是对牡丹的不屑一顾,实际上尖锐讽刺了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是他们不顾民生疾苦,抬高牡丹价格,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扩展阅读:柳浑的简介柳浑(公元714年—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襄阳人。
柳悛六世孙,唐代名相。
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
少孤,志学栖贫。
举进士,为监察御史。
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
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
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浑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贞元二年,拜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
三年正月,加同平章事,仍判门下省。
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銙,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上命决死。
诏至中书,浑执曰:“陛下若便杀则已,若下有司,即须议谳。
且方春行刑,容臣条奏定罪。
”以误伤乘舆器服,杖六十,余工释放,诏从之。
韩琮《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韩琮《牡丹》咏牡丹诗赏析《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韩琮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荫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碎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韩琮曾先后写过两首牡丹诗,第一首专咏牡丹未开者,这一首则描写盛开后的牡丹,堪称为歌咏牡丹花的姊妹篇。
这两首诗尽管着眼点不同,写法各异,但立意则是一脉相承的——都旨在借咏花以表现诗人对人生的看法。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荫始放红。
”起笔两句巧妙地交待了牡丹的开花时间晚于桃杏。
当桃红杏粉、争妍斗艳、春风得意之时,牡丹却无意苦争春色,只是默默地承受阳光,吸吮雨露,潜滋暗长;待到春深叶茂,百花盛开之后,它才开始含苞吐蕊,竞相开放。
诗人拈来“不争”二字,赋予牡丹以人的高洁秉性,赞扬了牡丹不慕虚荣,不图名分的美好品格。
牡丹的这种美德,曾经赢得不少文人骚客的称赞。
据《事物记原》记载,武则天称帝之后,曾诏游后苑,令百花俱开,以示欢迎。
其它花神都唯命是从,提前开放,唯独牡丹执意不肯向这位女皇献媚取宠,改变花期。
则天皇帝一怒之下,将牡丹驱出长安,贬于洛阳。
据说,从那以后,洛阳牡丹才名冠天下之首。
可见,牡丹不仅芳姿艳色高出群葩,而且谦逊诚实,劲骨刚心亦远甚万卉之上。
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衬等多种写法,尽力渲染牡丹色泽艳丽、馨香袭远的特点。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清晨,牡丹蓓露初绽,娇艳瑰丽,露珠欲滴;而这滴滴露珠儿,竟来自遥远的金铜仙人仙掌上承露盘中! 当夜暮降临大地的时候,牡丹花醇香四溢,惹得阵阵晚风袭来,把那浓郁的芬芳送进了闺阁华堂深处。
诗人运用他那点石成金之笔,极力烘染,仿佛从天而降的晨露,穿堂而过的晚风,也被牡丹的香色摄去了魂魄,变得一往情深而不能自已,从而把牡丹的国色天香形容曲尽。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始于唐朝,并非古来如此。
“名移兰杜千年后”,一语道出了百花王国中历史的衍变更替。
“兰杜”是我国古代人民对香草的总称,从晚唐上溯千年的战国时期,正是兰杜名满天下之时。
咏花诗词之《牡丹》全诗原文鉴赏
咏花诗词之《牡丹》全诗原文鉴赏裴说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这首诗题为《牡丹》,自然是一首咏物之作。
大凡咏物诗都有依诗取兴,缘物言志的特点,即其一端,或“托物取喻”,或“借物发端”,往往寄诗人勃郁幽芬之怀于情文缭绕之间,因而在表现方法上显示出一种思想性与设计性很强的“比兴”意味。
在古诗中,以牡丹入诗的作品很多,但诗人取喻却多半偏向其雍容华贵的一面。
如李白就曾以“一枝红艳露凝香”来象喻“可怜飞燕倚新妆”的唐贵妃杨玉环;白居易也留下了“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的诗句。
不过,这些诗读之再美也总给人一种脂香扑鼻的感觉。
比较而言,裴氏的这首《牡丹》诗虽以《诗品》衡量还算不得“上品”,但却也别具风格,独见心曲。
首句“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它先是以虚笔渲染牡丹花的姿容如何艳丽无比,以致花开数朵即见欲动京城之势。
较之刘禹锡《牡丹》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境界颇见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里特言其“数朵”,更显示出牡丹国色天香的魅力。
同时,由于这一笔写得恰到好处。
使牡丹洁身自好、不与桃李争荣的品格昭然若揭。
相形之下,桃李作为牡丹的衬照对象,则显得那么俗不可耐。
接下来,“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一句,从牡丹的生长环境着笔,烘托其高雅优越的自然情趣。
诗人所谓“贫处”,是指寻常巷陌的普通人家。
因为在唐代,牡丹一向被列为极名贵的花卉,惟有皇庭宫苑与寺庙等神圣场所方得植养,即使是当时京城贵族权臣也只能“执金吾铺官围处寺观种以求利。
”甚至一株花可值万钱。
(见李肇《唐国史补》)这当然是一般人更不可望又不可及的。
诗中借这句来突出牡丹的高贵,但似乎觉得这样写来未免又落俗笔,便着意加了一句“不似地中生”,说明牡丹选择生长的环境是为骚人墨客所崇尚的钟灵毓秀之地。
因而无形中展示了牡丹浑然天成的丽质与生命中高贵而不流俗的本色。
由“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一句,诗人进一步描写春日牡丹的可贵。
逐句解析罗隐《牡丹花诗》
逐句解析罗隐《牡丹花诗》逐句解析罗隐《牡丹花诗》罗隐的《牡丹花诗》原本是一首谴责权奸辣手摧花邪恶行径且为牡丹鸣不平的诗。
在过去几十年中,蔡义江、朱淡文等拥林派论者为了宣扬其“反封建”谬论及捧林诬钗谬论,对此诗的立意作了完全颠倒的解释,将其歪解成所谓的“讽刺”牡丹之“无情”、“嘲笑其为韩弘所弃”。
但古人却不会上这些拥林派论者的当。
宋、金时期的各种诗话,还是如实反映了罗隐同情和赞美牡丹,对韩弘等权奸愤愤不平的立场。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三引严有翼《艺苑雌黄》云:“余考之,唐元和中韩弘罢宣武节制,始至长安,私第有花,命斸去曰:‘吾岂效儿女辈耶?’当时为牡丹包羞之不暇,故隐有‘辜负秾华’之语。
”金·元好问《唐诗鼓吹笺注》云:“一曰‘别有因’,极写牡丹花之出众,不比凡卉。
‘不胜春’,正是‘别有因’意。
三、四,皆写‘别有因’三字。
五、六,引芍药、芙蓉以抬高牡丹,以见‘秾华’之不可辜负也。
”南宋·严有翼《艺苑雌黄》指明罗隐作《牡丹花诗》是“当时为牡丹包羞之不暇”,即是为牡丹遭遇无端羞辱而愤愤不平所作。
金·元好问《唐诗鼓吹笺注》更是直接点明此诗“极写牡丹花之出众,不比凡卉”、“引芍药、芙蓉以抬高牡丹”。
由此可见,罗隐《牡丹花诗》恰恰是在赞美牡丹的高洁出众,而讽刺韩弘一类权奸与人间美好事物为敌的阴暗心态,进而暗喻罗隐自己虽天意因缘造就绝世才华,终因当权者所恶而怀才抱憾。
蔡义江、朱淡文等拥林派论者对此诗的解释完全是在颠倒黑白、混淆善恶,与罗隐本来的立场截然相反!以下逐句解析罗隐《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写牡丹花被砍斫后随风飘落的情形。
“共东风”,即随东风飘落。
“别有因”,指牡丹花不是自然凋落,而是被人为损害。
“绛罗高卷不胜春”,写红色花朵层层叠叠,好似承受不住春风。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回忆牡丹花被砍斫以前的艳丽,犹如绝色佳人。
陈与义的诗词《牡丹》赏析
【导语】诗⼈通过牡丹⽽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这⾸诗题为“牡丹”,看似咏物,实际是借牡丹抒发家国之思。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牡丹》 宋•陈与义 ⼀⾃胡尘⼊汉关,⼗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东风看牡丹。
【赏析】 “⼀⾃胡尘⼊汉关,⼗年伊洛路漫漫”,这两句写的是回忆。
⾃⾦兵⼊汴,已经⼗年,诗⼈漂泊⽆依,家路漫漫,前途渺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东风看牡丹”,两句由国事、家事转为对⾃⾝处境的描写。
此时作者四⼗七岁,虽还不到天命之年,却⼰⽼态龙钟,可见作者幽思繁重。
他是洛阳之⼈,如今年迈体衰,⼼⾥最渴望的就是回到洛阳故乡,可是偏偏独⾃在桐乡青墩溪边回望家乡,只能默默地对着牡丹,何等的孤独寥落。
末句有⾔近旨远之意,⾮常含蓄。
作者独⽴在花前,久久地凝视牡丹,显然不只是单独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因作者的家乡是牡丹最为繁盛之地,此时的牡丹就是洛阳的代称,作者凝视牡丹,其实是对故乡的深沉之思。
如此收尾,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
葛胜仲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确⾮虚语。
除这⾸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春寒》,末⼆句⽈:“海棠不惜胭脂⾊,独⽴蒙蒙细⾬中。
”两⾸诗所咏之花虽异,⽽情怀、笔法⼀致,表现的都是⼀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扩展阅读:陈与义的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诗⼈,诗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俊”富直柔同列洛中⼋俊。
他⽣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宗绍兴⼋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府学教授、太学博⼠,在南宋是朝廷重⾂,⼜是⼀位爱国诗⼈,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认为他于杜甫。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首翻译赏析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翻译赏析2020-11-26 李商隐17岁显露才华,受到令狐楚的赏识。
令狐楚聘请他到幕府做官,为他在⽣活上、学习上提供⽅便。
这时的李商隐春风得意,写下⼀⾸《牡丹》诗: 锦帷初卷卫夫⼈,绣被犹堆越君。
垂⼿乱雕⽟佩,折腰争舞郁⾦裙。
⽯家蜡烛何曾剪,荀令⾹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吟诵牡丹,意境虚幻美丽,格调惆怅沉郁,别有⼀番滋味。
他的眼神迷离,他的脚步迟疑,他的诗风浓丽,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有说不出的厚重滋味。
李商隐写诗爱⽤典故。
第⼀句⽤的是孔⼦见南⼦的典故:卫夫⼈即春秋时卫灵公的`夫⼈南⼦,美艳⽽轻浮。
《典略》记载孔⼦回到卫国,受到南⼦接见。
孔⼦北⾯稽⾸,南⼦在帷中回拜。
诗⼈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形容牡丹初放时的惊艳和娇羞。
第⼆句⽤的是君泛⾈的典故:《说苑》记载君⼦皙泛⾈河上,划桨的越⼈唱起歌,表⽰对君的爱戴,君为歌声所动,扬起长袖并举绣被覆之。
诗⼈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君的绣被,将牡丹⽐喻为被绣被覆盖的越⼈,意象美丽,透出惊艳。
接下来的第三、第四句中,诗⼈把牡丹⽐喻为善舞的⼥⼦,描写她舞动时垂⼿触动了⽟佩,转⾝时携风飘起了长裙,从⽽展⽰牡丹随风摇曳的风姿。
垂⼿、折腰都是舞曲名,这⾥指代舞姿;⽟佩是舞⼥⾝上的⽟制佩件,郁⾦裙是⽤郁⾦草染⾊的裙,这两句有声有⾊地描绘出牡丹迎风起舞的形象。
“⽯家蜡烛何曾剪”,是说牡丹就像燃烧的烛⽕,但不需修剪烛芯。
这句也⽤了典故:西晋都城洛阳有⾦⾕园,乃西晋富豪⽯崇的花园。
此⼈⽣活奢侈,常⽤蜡烛当柴⽕烧饭,这样烛芯当然不需要剪。
李商隐的意思是说牡丹过于美丽,竟有点奢侈了。
“荀令⾹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本是天⽣,不需⾹炉来熏烘。
荀令即荀,曹操的谋⼠,因担任过尚书令,故被尊称为荀令君。
荀曾到别⼈家⾥作客,他坐过的地⽅好⼏天都有⾹味,这⾥⽐喻牡丹天⽣⾼贵。
这⽐喻很独特,⽤典也贴切,给⼈的感受较为强烈。
诗⼈陶醉于国⾊天⾹之中,恍惚梦见了巫⼭神⼥,盼望她赠给⾃⼰⼀⽀⽣花彩笔,以将思慕之情题在牡丹的花叶上寄出去。
徐夤《牡丹花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徐夤《牡丹花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牡丹花二首原文: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天纵秾华刳鄙吝,春教妖艳毒豪奢。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诗词作品:牡丹花二首 诗词作者:【唐代】徐夤
有关陈与义《牡丹》阅读答案及赏析
陈与义《牡丹》阅读答案及赏析有关陈与义《牡丹》阅读答案及赏析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②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①洛阳是作者的家乡。
洛阳牡丹天下闻名。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当时金人南侵,洛阳已沦陷。
②青墩溪:在浙江省桐乡县,作者年老退隐之地。
1、“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有几重意味?说说你的理解。
2、有人说“东风看牡丹”看似闲暇有致,实是一种极为悲苦的写照。
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路漫漫”,一谓远离故乡,长路漫漫,无由再达;二谓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已久,自己离乡的时间亦久(十年);三谓国破家亡,虽自己无力回天,但心中耿耿之志仍未消歇。
(任答两点即可)2.这句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
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赏析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
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
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佳作。
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
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
“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
牡丹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牡丹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牡丹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篇牡丹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翻译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注释牡丹:属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药、洛阳花,初夏开花,单生,大朵,一般有红、白、紫三色。
占断:占绝。
独占的意思。
好物华:美好的景物。
洛川神女,即“洛神”。
三国魏曹植作有《洛神赋》。
洛川:洛水。
破:突破,超出、胜过的意思。
赏析该诗赞美牡丹花的仙气神韵。
前二句说明牡丹人人爱。
“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从人们的普遍爱好和崇尚着笔,直截了当。
表面是提问,实是表明牡丹人人皆爱,“占断城中好物华”一句,即是对提问的回答。
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疑是洛川I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比类,曹植《洛神赋》描绘洛川神女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此诗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即取意于《洛神赋》,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
洛神是“皎若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干姣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样的神奇。
“破”字形象,有种活灵活现的态势。
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创作背景徐凝,约813年前后在世,与施肩吾、白居易、元稹友善,方干曾师事之长庆三年,尝于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以“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为白所赏,被白举荐。
唐文宗大和五至七年(831--833年)间曾游洛阳,与白居易等相唱和,此时疑为此间所做。
牡丹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牡丹三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牡丹三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何似城南王处士,满园无数斩新奇。
——宋代·傅察《牡丹三首》牡丹三首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何似城南王处士,满园无数斩新奇。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
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
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
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
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
傅察蜗角蝇头总是虚,何须留恋市朝居。
老于亲戚情当密,贫与公卿分合疏。
小涧草荒元种菊,故山尘满旧抄书。
几时归去重料理,啸月眠云得自如。
——宋代·高翥《自赋》自赋蜗角蝇头总是虚,何须留恋市朝居。
老于亲戚情当密,贫与公卿分合疏。
小涧草荒元种菊,故山尘满旧抄书。
几时归去重料理,啸月眠云得自如。
昔我在淇水,二陆皆少年。
伯也气轩昂,丹鹤唳青田。
季方文章士,摛华桃李妍。
力学乃未已,有如火始然,相见一倾盖,便诵胶漆坚。
笑语玉尘折,登临蜡屐穿。
时时出秀句,洒若沈疔痊。
尔来逾十岁,自当冠貂蝉。
胡为芭怀下,寂寞尚草玄,方今明堂构,收拾栋与椽。
安得刷羽翮,吹嘘送上天。
此志傥不遂。
何用空言传。
不如李翰林,沈醉自称仙。
不如陶彭泽,归来谢尘缘。
但解琴中趣,何妨瓮下眠。
富贵草头露,名誉空中烟。
子意竟何如,余心方寂然。
愿求真实语,莫作猾头禅。
——宋代·傅察《同七史寄二李》同七史寄二李宋代傅察展开阅读全文∨ 昔我在淇水,二陆皆少年。
伯也气轩昂,丹鹤唳青田。
季方文章士,摛华桃李妍。
力学乃未已,有如火始然,相见一倾盖,便诵胶漆坚。
笑语玉尘折,登临蜡屐穿。
时时出秀句,洒若沈疔痊。
尔来逾十岁,自当冠貂蝉。
胡为芭怀下,寂寞尚草玄,方今明堂构,收拾栋与椽。
安得刷羽翮,吹嘘送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牡丹诗词选(下)牡丹(宋·朱长文)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朱栏共约他年赏,翠幄休嗟数日空。
谁就东吴为品第,清晨仔细阅芳丛。
牡丹五首(宋·黄裳)一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二夜游说与雕栏客,费尽天机老却春。
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三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东秦西洛累相望,只候花开是醉乡。
四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五夜对金莲犹婉,晓窥清照转精神。
芳教更共人长久,岂待能言始恼人。
次韵牡丹四绝(宋·李之仪)一朝阳烁烁欲争流,已过群红盍日修。
交尽妖妍犹未歇,天机终待几时休。
二云低雨细静无风,似暮精神染异红。
驛辇慈恩赏佳句,若论今日定谁工。
三蓬莱宫阙有神仟,解释春风欲斗妍。
不是殊犯曾迁物,肯将飞燕谓当前。
四我老愈疎合灌园,强来乘障负初暄。
多情似识伊川蓓,宛是韩公第一根。
庭下牡丹(宋·李复)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乘酣意纵放,霞裾半给披。
晨起露风情,肃肃争自持。
相对默无语,含羞畏人知。
观牡丹(宋·邹浩)去年寒食已为客,今年寒食未还家。
春前莫负一杯酒,山后聊观三朵花。
对牡丹(宋·邹浩)轻云笼日雨收尘,天作奇花照眼明。
莫道岭边无好况,吾今春在洛阳城。
和蒋秀才牡丹次韵(宋·慕容彦)如霞如锦色何鲜,映日欹风特地妍。
独占一春疑得势,平欺群卉若当权。
自知丽艳能倾国,须放香苞趁禁烟。
花市试询桃李价,从今不直半分钱。
打剥牡丹(宋·李新)大芽如荫肥,小芽瘦如锥。
我今取去无厚薄,不欲气本多支离。
绿尘堕地哪复数,存者屹立珊瑚枝。
姚黄魏紫各王后,肯许闟冗相追随。
姬周祧庙曾祖祢,主父强汉疏宗支。
昔人立朝恶党盛,败群杂莠何可知。
一母宜男竞衰弱,岂有如许宁馨儿。
吾惧生蛇为龙祸,又畏百工无一师。
故今披剥信老手,如与造化俱无私。
明年春归酒翁出,空庭还闭绝代姿。
风雨大是遭白眼,酒炙谁复来齐眉。
衡门一锁略安份,幽谷待赏几无时。
寄根王谢自得地,燕子归来当莫疑。
牡丹(宋·傅察)一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何似城南王处士,满园无数斗新奇。
二无奈狂风日日催,东君欲去复徘徊。
应缘众卉羞相并,故遣妖姿最后开。
三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踌躇欲尽无穷意,笔法谁人继赵昌。
点绛唇牡丹(宋·李洤)十二红阑,帝城谷雨初晴后。
粉拖香逗,易惹春衫袖。
把染题诗,遐想欢如归。
花知否?故人消瘦,长忆同携手。
至洛(宋·宗泽)都人士女各纷华,列肆飞楼事事嘉。
政恐皇都无此致,万家流水一城花。
右牡丹(宋·李钢)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轻盈皓色讶梅开,芬馥清香胜兰茁。
龙须初开翠幔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铜瓶只浸两三枝,香在根尘都不歇。
幽人赠我意己勤,却愧终朝烦采撷。
子美惟愁花欲飞,渊明自爱门常闭。
寻芳须趁春未残,更喜晴天垂彩霓。
吕子光惠牡丹(宋·许景衡)六年不见故园花,每到花时只自嗟。
多谢故人分国艳,尚怜霸旅惜春华。
芳菲仙圃烘初日,冷落书窗照暮霞。
谁道无情便无恨,只应也学我思家。
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
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京国十年昏病眼,可怜风雨落朝霞。
次韵谢李簿送白牡丹(宋·张扩)擎玉花头取次妍,鞓红从此不论钱。
如何未入明皇梦,已醉高吟李谪仙。
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边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冬日牡丹五绝句(宋·刘才邵)一百花头上有江梅,更向江梅头上开。
便使诗人惭未识,春节还解上楼台。
二天公用意太勤勤,时遣花王为报春。
从此梅花应有语,漏他消息莫冤人。
三谁谓冰霜惨刻辰,暗中和气自生春。
花神显现东君意,说似何劳解语人。
四聊将芳晋发微殷,岂是冰肌不耐寒。
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近侍乏雌丹。
五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更祝春风重著意,行看拂槛露华浓。
过鲁公观牡丹戏成小诗呈席上诸公(宋·李弥逊)昨日花间风送雨,泪脸凝愁暗无雨。
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雨中多思情亦好,月日看花被花恼。
人间绝色比者谁,汉宫飞燕开元妃。
轻颦浅笑各有态,淡妆浓抹俱相宜。
传闻姚魏多黄紫,醉红不似当筵枝。
移樽洗盏苦不早,明日春光暗中老。
西斋居士心已灰,也向花前狂欲倒。
次韵传道观牡丹(宋·张纲)年来春事不相关,一笑除非醉里拼。
未信花枝赠白发,且随月色傍朱栏。
他时拜赐尤能记,此夜伤心更忍看。
姚魏风流浑漫兴,坐来双泪落金盘。
道中杂兴五首(之三)(宋·刘一止)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我。
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
不是雪霜中,炯炯但孤峙。
园中开牡丹一枝(宋·朱翌)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东君欲表南来意,一朵嫣然尚曲型。
赏小园牡丹有悉(宋·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侷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
剪牡丹感怀(宋·陆游)雨声点滴漏声残,短褐就如二月寒。
闭户自怜今伏老,联鞍谁记旧追欢。
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不为挂冠方寂寞,宦游强半是祠官。
牡丹(宋·杨万里)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浅红酽紫各新样,雪白鹅黄非旧名。
抬举精神微雨过,留连消息嫩寒生。
蜡封水养松窗底,未似雕栏倚半醒。
咏重台九心谈紫牡丹(宋·杨万里)紫玉盘盛紫玉绡,碎绡拥出九娇娆。
都将些子郁金粉,乱点中央花片稍。
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折来细雨轻寒里,正是东风拆半苞。
春半雨寒牡丹殊无消息(宋·杨万里)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寒暄不足春光晚,荣落尽迟花命长。
才一两朝晴炫野,又三四阵雨鸣廊。
对江魏紫拳如蕨,而况姚家进御黄。
鹧鸪天(宋·李廷忠)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花方著雨犹含笑,蝶不禁寒总是痴。
檀晕吐,玉华滋,不随桃李竟春菲。
东君自有回天力,看把花枝带月归。
凤栖梧牡丹(宋·曹冠)魏紫姚黄凝晓露。
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
独占风光三月暮。
声名都压花无数。
蜂蝶寻香随杖履。
睍皖莺声。
似劝游人住。
把酒留春春莫去。
玉堂之是常春处。
剪朝霞(宋·贺铸)曾类轻阴榖雨乾,半垂云幕护残寒。
化工著意呈新巧,剪刻朝霞饤露盘。
辉锦绣,掩芝兰。
开元天宝盛长安。
沈香亭子钩栏畔,偏得三郎带笑看。
感皇恩(宋·晁冲之)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
昨宵风雨,尚有一分春在。
今朝犹自得,阳快。
熟睡起来,宿酲微带,不惜罗襟揾眉黛。
日长梳洗,看看花影移改。
笑拈双杏子,连枝戴。
浣溪沙木芍药三首(宋·葛胜仲)一可惜随风回旋飘,直须烧烛春妖娆,人间花月更无妖。
浓丽独将春色殿,繁花当合众芳朝,南宋应为醉淘淘。
二通白轻轻溢万枚,浓香百和透丰肌,丹山威凤势将飞。
玉镜台前呈国艳,沈香亭北映朝曦,如花惟有上皇妃。
三斗鸭栏边晓露沾,华堂醉赏轴珠帘,插花人好手纤纤。
谁护轻寒施翠帷,标题仙品露牙签,词人赠恨独江淹。
金钱倒垂莲牡丹(宋·曹勋)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
翠低映,捧花王留住。
满兰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
禁浩荡,天香巧随天步。
群仙倚春似语。
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
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
正宜夜兰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
徘徊纵赏,任放柳絮。
朝中措(宋·曾觌)华堂栏槛古韶光,不负年芳。
依倚东风向晚。
数行浓淡仙妆。
停杯醉折,多情多恨,绝艳真香。
只恐去为云雨,梦魂时恼襄王。
玉楼春(宋·范成大)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
兰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
真香解语人倾国,知是紫云谁敢觅。
满溪桃李不能言,分付仙家君莫惜。
诉衷情牡丹(宋·张孝祥)乱红深紫过群芳。
初欲减春光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留国艳,问仙乡。
自天香。
翠帷遮日,红烛通霄,与醉千场。
鹧鸪天(宋·陈造)闲去衔头尝大花,翠帷珠帘护豪华。
西真宴罢群仙醉,千尺黄云错紫霞。
团粉黛,闹筲笳。
使星躔入驻灵槎。
定知今夜游仙梦,不落西京姚魏家。
祝英台成都牡丹会(宋·丘崇)聚春工,开红艳,天巧信无比。
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
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
最好是。
乐岁台府官闲。
风流胜欢意。
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
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
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宋·辛弃疾)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
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香潋滟、锦模糊,主人长得醉工夫。
莫携弄玉栏边去,羞得花枝一朵无。
鹧鸪天赋牡丹(宋·辛弃疾)翠盖牙签几百株。
杨家姐妹夜游初。
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闲小立,困相扶。
夜来风雨有情无。
愁红惨绿今宵看,却似吴宫教阵图。
虞美人赋牡丹(宋·姜夔)西园曾为梅花醉。
叶翦春云细。
玉笙凉夜隔帘吹。
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
娉娉袅袅教谁惜。
空压纱巾侧。
沈香亭北又青苔。
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小重山(宋·汪莘)居士情怀爱小春。
恰如重会面,旧时人。
东君轻笑又轻颦。
如道我,春去却伤心。
青鸟下红巾。
瑶池春信早,莫因循。
柳丝黄日牡丹晨。
相随逐,春浅到春深。
浣沙溪(宋·汪莘)属余赋词。
遂以此意赋之。
二月初二夜使君时擢浙东仓使。
白日青天蘸水开。
落花江上玉鞭回。
东君擎出牡丹来。
独占洛阳春气足,遂中天下作花魁。
相知深处举离杯。
满庭芳雨中再赋牡丹(宋·汪莘)云绕花屏,天横练带,画堂三月初三。
斜风细雨,罗幕护轻寒。
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烧红烛,吞星□日,光射九霞冠。
仙宫,深几许,黄莺问道,紫燕窥帘。
似太真姊妹,半醒微酣。
须信生来富贵,何曾在、草舍茅庵。
皇州近,扁舟载去,春色冠东南。
|<韩魏公牡丹诗云:“管弦围簇生来贵。
”|谒金门(宋·汪莘)檐溜滴。
都是春归消息。
带雨牡丹无气力。
黄鹂愁雨湿。
争看洛阳春色。
忘却连天草碧。
南浦绿波双桨急。
沙头人伫立。
卜算子赋牡丹(宋·郭应祥)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
魏紫姚黄此地无,随分红深浅。
小插向铜瓶,一段真堪羡。
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
卜算子(宋·郭应祥)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不分花时雨又风,折取供笑。
拟把插鸟巾,郤恨非年少。
点笔舒牋领略渠,座客词俱妙。
朝中措(宋·魏了翁)玳筵绮席绣芙蓉。
客意乐融融。
吟罢风头摆翠,醉余日脚沈红。
简书绊我,赏心无,笑口难逢。
梦草间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六州歌头客赠牡丹(宋·刘克庄)维摩病起,兀坐等枯株。
清晨里,谁来问,是文殊。
遣名姝。
奇尽群花色,浴才出,醒初解,千万态,娇无力困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