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200字10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200字10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200字篇1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
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200字篇2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
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200字篇3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
早于《论语》的《尚书》等著作,语言虽庄重浑厚,然其斧凿痕迹颇重,不适合大众阅读和传播。
《论语》因为基于了口头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与我们隔了上千年的时光,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隽永有味。
读《论语》,时间概念模糊了,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个老人的亲切睿智,那群学生的坦率可爱,统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200字篇4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它写得真好。
它里面收集了很多很多古代名人说的有意义的话。
它的格式是这样的:先是用古代的话来说,再是词和字的意思,然后是用现在的话的说法,最后是评析。
其中我喜欢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五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五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5
论语为孔子后人及其弟子所撰写,它不似同时期名著道德经有老子为其编著的逻辑和写作结构,径直由平常与弟子的对话而组成,在字里行间中透露着生活,人生,行为,政治的哲理,较之于道德经所需的文学素养论语采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相较于老子的〝个人熏陶〞孔子的〝成功〞也不为之过.
想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实属事出有因,毕竟法家过于严酷,墨家过
于功利,道家过于仙风道骨.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当
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此为孔子之孝道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
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此为孔子之学道.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此为孔子之交友观.
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此为孔子之人生观.
生亦有所用,死亦有所过,肆意,流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
不争,故无尤.〞几于道,谓圣人.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
《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名著。
作为中国文化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论语》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论语12章》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论语12章》读后感1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
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
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
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
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
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论语12章》读后感2翻开薄薄的论语,我发觉如今的我们已离儒家文化甚远了,也许以今人的眼光,论语中的孝道已很难让人接受。
但我想说:请大家捧起《论语》,让我们重视孝道。
论语12章读后感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论语12章读后感论语十二章读后感《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论语12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1“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yi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
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2孔子作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贡称为“天纵之将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认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司马迁不仅将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评论中写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
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读书心得论语第12章(精选5篇)
读书心得论语第12章(精选5篇)读书心得论语第12章精选篇1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典籍不计其数,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论语》就是对人们影响最深的书籍之一。
学习《论语》内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本分。
本学期我们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论语》十句经典,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边感叹的,他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宝贵的时间。
是啊!时间飞速流逝,一去不复返。
有一句名言:请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只有抓住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我们才会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延长,出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崇拜“游戏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导致学业荒废,这是非常可惜的。
如此美妙的花样年华,却被白白浪费在虚拟的游戏中,被白白浪费在浑浑噩噩中。
年轻时代,时间不能太随性去支配,要让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过得踏踏实实。
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鲁迅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位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不是珍惜时间,忘我勤奋的楷模。
时下,不少中学生缺乏的就是时间观念,他们没有人生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上课就萎靡不振,无心听讲。
基本的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用业余时间让自己有所作为。
长此以往,岂不是毁了自己的一生。
年轻的朋友们,为了自己光明的未来,为了自己充实的人生,让我们携手,一起珍惜时间,一道务实奋进。
论语12章的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12章的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12章的读后感《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人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心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几棵挺立在岩石缝间的古树千年不倒,即使经历了暴风骤雨;几座绵延的大山不断延伸,即使脚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几座散落在山间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岩石遮蔽。
《论语》正如它们,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从未被人们忘记过。
《论语》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到人们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让人们有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从而使人们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迷惑,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如同老师这份职业一样,她选择了奉献,她会从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或是学生们每天的问好中感到生活的美好。
她用心感受这一切,虽然每天辛苦但内心舒畅,同学们也会对她多一份敬畏。
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如果老师只用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只会看到自己的付出,会有很多怨言,甚至会影响到同学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从而使同学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由此看出,心灵的感受是何等的重要啊!拿起这本书,重新领悟古老理论的精华,心中产生了很多共鸣:把握自我,不为外界事物所迷惑;忠孝礼仪是基础;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论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思想的境界。
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映照出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
论语12章的读后感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读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读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读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你会写读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读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读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这个假期,我捧着厚厚的一本《论语》,带着疑惑和新奇,细嚼慢咽地品尝起书味。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
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
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
《论语》中,曾子讲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读到这儿,我不禁停顿下来,脑子如相册一般开始翻着页……小组成员递着作文草稿给我,恳求道:“组长组长!帮我改改作文呗。
”我咬着笔头,看着手里的奥数题,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只瞥了一眼她的作文,就不耐烦地应道:“知道了知道了,放着!”说完我用笔尖敲了几下桌面,便不再理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难题只解了没几道,作文也是没有修改,午休的时间就结束了。
上课铃响起时,我收回作业,把作文草稿归还给她,准备上课。
她激动地问道:“通过了吗?”“过了吧。
”我看也没看她。
作文上交批改过后,她的作文要重写,我心里“咯噔”一下,低下了头……课余时间,女生们一堆一堆地围在某一个人的课桌旁,不知谈论着什么。
可我们这一堆聊的,我可清楚得很。
“她这几天穿得可真花里胡哨!”一个人指着远处的女孩小声说道。
“就是就是,一点儿也不好看啊。
”另一个人起哄到。
……当那个女孩走过来时,大家却还是笑脸相迎,我看着这幅局面,心里似冰寒……“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直至整本书读完,这句话仍扣我心弦,我们应也像曾子学习“吾日三省吾身”!读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精选篇2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七年级论语十二则课文读后感
七年级论语十二则课文读后感第一则:性自恃也•学习论语让我深刻认识到“性自恃也”的意义。
•孔子所说的“性自恃也”,让我明白了要对自己有信心。
•“性”指的是内在的素质,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二则:色难•论语中提到“色难”,让我意识到要避免外貌的干扰。
•无论是外观还是衣着,都不能左右我们对人的评价。
•我们应该学会从内在品质去评价一个人。
第三则:唯学•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唯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追求知识。
第四则:未知生也•论语中提到“未知生也”,让我反思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未知的因素,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们应该学会适应未知,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第五则:放过•论语中提到“放过”,让我明白宽容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宽容他人的错误,并给予对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宽容不仅可以让他人感受到温暖,也能够让自己心情更加轻松。
第六则:行•孔子在论语中强调“行”,让我明白行动力的重要性。
•光说不练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真正去行动,才能够取得成果。
•我们应该在行动中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七则:友•论语中提到“友”,让我重新思考朋友的价值。
•朋友不只是陪伴和娱乐,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
•我们应该珍惜真正的朋友,并主动去维系这段友谊。
第八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待人要善良。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关心他人。
•善良待人不仅会得到他人的喜爱,也能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第九则:巧言令色•论语中提到“巧言令色”,让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他人交流。
•巧妙的言辞和友好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第十则:恕•孔子强调“恕”,让我意识到宽容与谅解的重要性。
•当他人对我们做错事时,我们应该学会原谅,给予对方改过的机会。
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5篇
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我对书中历史背景和文化融合的感悟和思考,读后感的深入分析和独特见解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促使他们去阅读相关书籍,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论语12章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论语12章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论语12章读后感500字篇1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
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
所以论语中“仁”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
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
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
(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
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
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
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
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
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
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
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
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
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
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论语12章读后感500字篇2近日公司组织员工学习论语,之前读的时候没有领略到论语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次深入阅读与了解,才真正意识到里面所讲与我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在我读过的书中,我觉得《论语》是我读过最有含义,最有蕴含的一本书。
这本书教给我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有力量的的,因为,它教会我了很多人生道理、让我们懂得感恩生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7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7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一则,我觉得把它放在开头是很好的选择。
一句话,说明白三个道理——复习、以学为乐、为人之道〔可改用三个句子来概括〕。
复习是学习中不行缺少的一部分。
我以前对此句理解甚浅,虽然也复习但从未“时”习之,不按时。
每次都是等到大考时,再一起复习。
如今,在爸爸的关心下,略微好了点。
我看过某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图:刚学完时能记住许多内容,但是在学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经过一段时间才保持在肯定水平上,不过,此时记住的只剩百分之二十了。
因此,按时复习是很重要的。
〔从心理学理论来证明,有劝说力〕“有朋自远方来”。
伴侣是人生中的一条路,一个助手〔可改为一位良师、一笔财宝等〕。
但这里的“朋”指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确实很快乐。
我觉得不但是学习如此,连爱好也是一样。
每当我和一些爱打乒乓球的人在一起打乒乓球时、学乒乓球〔可改为练球、学球〕时,别提多快乐了,学得也起劲!最终一句是说德行、修养的。
可我却不像孔子说的那样。
我最恨的就是别人冤枉我,只要一点说得不对,我便会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看来我得改啊!这一则对我影响颇深,使我发觉了我的两个缺点。
我会竭力改正的。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2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知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学问;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定会产生怀疑等等。
然而,假如我们认真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识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
”它的意思是:同学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同学敬重老师,老师爱惜同学,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月,同学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精选篇1近期,我认真阅读了国学名著——《论语》。
其中,我对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传不习乎?”感触颇深。
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我认为曾子说得非常正确!的确,既然是为别人做事,那么我们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减料,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朋友之间要讲诚信,不能搞阴谋诡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如果不复习的话,会前记后忘,这样是学不好的。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以上面的做人、做事的标准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一直被人们传诵。
三国时期,蜀国战败,刘备病逝,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请诸葛亮来辅佐他的儿子。
诸葛亮不负刘备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光复汉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末的季布,他一向说话算数,从不反悔,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温故而知新。
他读书的方法有点奇怪,他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一点地咀嚼,就如同老牛反绉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
每回忆一次,总会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新的收获,新的认识。
三省吾身,是古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在做人和做学问上面。
只要按三省吾身的要求去做,都会得到别人的称赞,取得成功。
我们应该多多学习古人的优点,传承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使我们的言行永远不败于古人。
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精选篇2《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7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7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7篇)读后感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你会写论语十二章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1)《论语》一部集结孔子及其门徒智慧结晶的大书,蕴涵亘古以来不变的生活道理,给予我们无尽的启发。
小学时,每天上课前,老师都要我们念一段《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琅琅的读书声中,还掺杂着一些吵闹声、笑声,偶尔还有纸飞机飞过,在这样的情形下,每天不断重复的念着。
那时,我还不懂《论语》里的任何一句道理,只知道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
直到五年级,老师开始在早修抽空解释《论语》蕴含的道理,每天讲解一小段,而我听得似懂非懂,只知道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人生道理,总觉得需要亲自体会才较能了解。
直到有一天,我把上学期的课本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突然觉得其中一篇当时不求甚解的课文,我已忘了作者真正的意涵,另一篇我曾用心思索、体会的文章,现在又有了新的体悟。
这时,脑中浮现了小时候朗朗上口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又一句,我现在都了解了。
《论语》不再只是书里的一字一句,对我来说,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它的踪迹,比如说:交朋友时就会想到孔子曾说过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我会注意朋友的个性,选择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出门时,我会记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好去哪里,几点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就这样,我读《论语》,从生活中。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2)简洁而经典的句子是中国古诗文的特色,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共同的魅力倍受注目。
我以为,在中国古代文明的珍宝中,《论语》就是其间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贫穷的人仰慕富豪,由于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于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忧虑钱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一)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
”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
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
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
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
他们是社会的良心。
”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论语》十二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1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的。
不经意间听人说起《于丹的论语心得》很棒,于是就抱着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这本书。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
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总是会想这个可以做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工作呢。
听了于丹的话,我觉得自己的毛病不能仅仅用年轻气盛来形容,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
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
是啊,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2经常看《百家讲坛》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于丹吧!她解读的《论语》,我十分喜欢看。
我也买了两个版本的《论语》,准备回家一睹为快。
《于丹说论语》里不仅仅有孔子的话,还有与每一句话相对应的故事。
(读后感)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经典的言论,受益终生的句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论语里面到底有什么励志的故事吧!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五篇,欢送查阅!论语十二章读后感1论语一书比拟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拟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开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局部,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论语第十二则阅读心得(精选5篇)
论语第十二则阅读心得(精选5篇)论语第十二则阅读心得【篇1】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
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下面是整理的初一论语十二章读后感,欢迎阅读!!!!!初一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一《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
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
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
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
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
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啊!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
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
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
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破陋地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可是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呀!是呀,在现在生活安逸,收入不断增加的今天,人们不是住在高楼就是住在大厦里,还有谁愿意住在那破陋的小巷子里呢?就算是住在小巷子里的话,也不会像颜回那样好学的。
所以我们应该多向颜回学习。
.初一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三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二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
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
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
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
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
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
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
风亮节。
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