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期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8db92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5.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及其发展的-----------。
2、在商品二因素中,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成反比,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部门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
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它们是:----------、--------------、--------------、------------------。
其中--------------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是--------------------的商品;是-------------------的必然产物。
6、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2)---------------------。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
9、马克思根据----------------------,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是由-------------资本产生的。
10、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和-------------。
1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为条件,是在--------------的过程中实现的。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44c1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6.png)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会计专业)名词解释: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资源配置:指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形式。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生意有价证券。
资本输出: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股份合作制:是接纳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企业法人: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经济增长:平日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要挟和危害的发展”。
小我收入:是指小我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把持价格是把持组织凭借其把持地位以获取高额把持利润为方针划定的价格。
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的形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3fefd680203d8cf2f246d.png)
概念题(考试考其中的5—6个)1.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含两个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因而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即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总是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
——生产的社会形式,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生产关系是以阶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任何商品都具有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7.价值:人类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比较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根本属性、特殊属性。
8.使用价值: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属于永恒的范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9.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
10.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反映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11.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主体。
它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答案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cd3ea52d380eb63946d7b.png)
一、单项选择題(在下列各題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境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1,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 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2.利润率用公式表示是( )。
A· P'=者c. p'一上 c十·,,十mB. 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D. 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_MB. P--l11D. p'一上t1十m3.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了竟争B.垄断缓和了竟争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和竟争并存4.在当代,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 )。
A.公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B.全民所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 .C. 代表个别垄断资本家利益的经济成分D.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105.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
A.国际分工的发展C.经济全球化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6.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
A.无限公司B.有限公司C.合伙制企业D.个体企业7.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
A. 一国国民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B. 一国国民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C. 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的总和D. 一国物质生产部l门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用货币表示的物质产品的总和8.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原则是( )。
A.先生产、后生活B.优先考虑消费C.优先考虑投资D.投资与消费要兼顾 9‘合理的外债规模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 。
A.经济发展对外债的需求C. 国际资本的资金供求状况1o.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 C.生产资料B.对外债的偿还能力D.国际竞争情况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D.生产力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題的备选答案中有商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城入括号中。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881ff8168884868662d616.png)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基本概念1.经济规律2.生产社会化3.社会分工4.相对剩余价值5.超额剩余价值6.资本循环7.生产价格8.资本主义地租9.金融资本10. 国际收支11.浮动汇率制12.经济体制13.经济效益 14.私营经济 15.产业结构16.市场17.市场体系 18.经济增长 19.集约型经济增长 20.粗放型经济增长21.经济效益 22.社会总需求 23.社会总供给24.倾销25.国民收入 26.社会总产 27.按劳分配 28.社会保障二、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的统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和劳动力。
4、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
5.生产资料市场是生产资料生产者和之间的桥梁。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产方式是的对立统一。
8、商品是直接以__________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9.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_______、社会分工和个别分工。
10.商品具有二因素,一是;二是价值。
1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_____________.。
11.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二产业是指。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______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的矛盾。
1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15.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_______的统一。
17.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的基础是。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19、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21、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经济学(专)》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经济学(专)》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ff9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9.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经济学(专)》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
每小题1分,共8分)( )1.垄断价格( )2.股份制企业( )3.国际市场价值( )4.股份合作制( )5.股份有限公司( )6.出口导向( )7.生产关系( )8.生产力A. 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C. 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D.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E. 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规定的价格。
F.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G.是指采用股份制—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H. 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9.社会分工是指( )A. 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D. 企业内部的分工10.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C. 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和垄断资本11.经济体制是指( )A.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B.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C.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上层建筑D.和资源配置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12.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既是上一个周期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起点的阶段是( )A. 危机B. 萧条C. 复苏 D.高涨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B.生产力能够平衡发展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D.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并且平衡14.市场体系是指由( )A.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B.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所构成的市场整体C.消费晶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所构成的整体D.同种商品的差价和不同种商品的比价所构成的整体15. 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 )A. 应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B. 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好C. 只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就必然会好D.应该在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16.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 )A.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B. 生产资金和流通资金C. 消费和投资D.不变资金和可变资金17.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必须坚持的根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 自筹资金没有外债C. 大量进口不怕逆差D.自给自足剩余出口1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 社会运动的规律B.生产力运动的规律C. 自然规律D.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a4fef8910ef12d2af9e728.png)
政治经济学一、选择题:1、全民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全民所有制的建立,产生了全社会劳动者对于生产资料的平等的所有关系和共同利益,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条件。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一是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是改革小私有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1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16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
4、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223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40:——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具备[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两个重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整个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6、厂商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260:行为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
行为选择:7、短期的生产组织行为:262——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要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分:不变要素投入(厂房、设备)可变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原材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最初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成为负数。
——边际递减规律的存在~~制约边际产量的变化~~制约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也递增。
边产转向递减—总产递增速度放慢。
边产递减为零---L28——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称。
(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金融市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资金供求主体、金融工具(使金融市场得以实现的各种具体手段,如存单、债券等)、金融中介(媒介资金供求的专门组织和个人)。
政治经济学期末练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774f75f192e45361066f5d4.png)
期末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C )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B )A、货币的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财产所有权D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A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生产工具D、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6、在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就是(C )。
A、原材料B、厂房和道路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7、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劳动量成(),与劳动生产率成()。
BA、正比、正比B、正比、反比C、反比、反比D、反比、正比8、在纺织厂中,劳动对象是(C )A. 厂房B. 纺织机C. 棉花D. 运输工具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10、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关系性质最根本的是(B )。
A、社会产品的分配形式B、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性质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D、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 B )。
A、社会经济基础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上层建筑D、社会经济制度12、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生产资料D.科学技术1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4、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增加投资而形成不同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是( C )A、绝对地租B、超级地租IC、级差地租IID、垄断地租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B、在空间上是相互分离的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16、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D )。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0a9d6ca76e58fafbb00361.png)
政经考试题型一、概念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八章1.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来源: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非垄断企业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2.金融资本的概念: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和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3.生产集中及垄断的形成:垄断形成:自由竞争、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垄断4.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5.当代金融资本的新特征和新作用:特征:①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进一步发展③跨国银行大量涌现作用:①通过发放个人贷款,形成了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②通过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使企业加深对银行的依赖③通过为政府提供各种融资便利,界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过程6.垄断高额利润与自由竞争超额利润的区别7.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垄断资本主义刚开始的是实业垄断,比如钢铁、石油、运输等行业,但是随着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人们发现金融本身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金融垄断资本就产生了,并对一些国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的重大创伤就是证明,金融业是以实业为基础的,不然金融业会很脆弱,像这次的冰岛,金融业很发达,但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暴发,冰岛因为没有实业支撑很快就受不了打击,不久国家就破产了,但是美国并没有陷入深渊,就是因为美国由强的实业为支撑,但是金融业对经济的影响巨大,看看美国那些金融巨头吧,把持着美国的经济,叱诧世界,除了问题还得民众为其埋单,就是因为国家不能没有金融垄断资本。
第九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实质、作用、基本形式:特征:①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②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③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④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互相结合作用:①满足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末)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4ff5869552d380eb63946d22.png)
一、单项选择题1、从早期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都被大家普遍接受,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些物品( C )。
A. 不一定都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B. 都具有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C. 都是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 都是货币,其本质是价值符号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往阿拉伯国家,用它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
仅2004年,它们就创汇500多万美元。
回答2~3题。
2、日本一些企业,通过接运雨水进行买卖,使雨水具有价格,是因为(C )。
A. 雨水能够缓解旱情B. 雨水具有交换价值C. 接运雨水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 雨水对阿拉伯国家具有使用价值3、在雨水买卖过程中,雨水的价格决定于(A )。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B. 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C. 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D. 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4、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小陈一家选择了标价为3680元/人的云南双飞七日游,小陈在丽江的一个小店花100元买了几件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饰品,她父母则在昆明的商场用刷信用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8000元的玉镯。
在这里涉及到的货币职能依次是(D )。
A.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B.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C.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流通手段D.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5、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出现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B )。
A. 工人阶层B. 商人阶层C. 农民阶层D. 手工业者阶层6、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C )。
A. 1452万元B. 1320万元C. 1210万元D. 1100万元7、一个江洋大盗正在悄悄光顾中国。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afab75e00740be1e640e9a88.png)
期末测试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A.经济前提•B.生产目的•C.根本任务•D.经济形式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3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A.剩余价值理论•B.商品经济理论•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D.阶级斗争理论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5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6 .商业利润来源于()•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A.社会价值•B.平均利润生产价格•D.成本价格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8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B.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9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10 .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内容看()•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11 .基本经济规律是()•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标的物的所有权12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13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14 .新殖民主义在实质上同旧殖民主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D.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15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16 .生产成本()•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D.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17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18 .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B.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19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C.在垄断阶段以前不可能起作用•D.在战后由于垄断资本国际调节的加强,这一规律不再发生作用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0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1 . 1. 文库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22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A.剩余价值•B.商品价值•C.劳动力自身价值•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23 .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A.市场购买力•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C.商品价格总额•D.商品的供求状况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24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2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7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28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29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社会总产值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30 .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A.对外开放的本质要•B.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D.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人类从事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先决条件•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暂无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be9b362aeaad1f346933fc3.png)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d347b0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0.png)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C)A、奴隶社会经济B、封建社会经济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B)A、劳动技术B、生产工具C、容器D、生产场所3、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A)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C、支付手段的职能D、贮藏手段的职能4、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B)A、农业和工业B、轻工业和重工业C、工业和建筑业D、工业和服务业5、商品的二因素是(B)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剩余价值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D)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7、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B)A、供求均衡B、公平竞争C、价格稳定D、自由买卖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是指(D)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就价值的时间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0、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B)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垄断利润D、平均利润11、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C)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12、年剩余价值率表示(D)A、预付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值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13、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A、社会总产品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C、全部消费资料之和D、全部生产资料之和1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关系表现在(B)A、二者相等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5、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D)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B、流通领域中创造的价值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6、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B)A、利润率和零之间B、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C、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D)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1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C)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被称为“万能的垄断者”的机构是(B)A、工业企业B、银行C、商业企业D、政府部门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A)A、国有企业垄断资本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1、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D、跨国公司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A)A、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B、联合国的专门机构C、有着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D、各国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联合23、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时期是(C)A、19世纪末20世纪初B、一战、二战期间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以来24、股份公司的出现是(C)A、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否定B、直接出动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5、劳动收入包括(D)A、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B、私营经济中雇佣劳动者的收入和管理劳动收入C、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收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工薪收入D、以上三个方面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B)A、是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27、宏观调控的经济总量平衡是指(B)A、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平衡B、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平衡D、三大产业之间的平衡28、我国财政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是(D)A、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借贷、国家债务B、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利率、国家债务C、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投资、国家债务D、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国家债务29、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D)A、人均GDP达到相当高程度B、劳动生产率达到相当高程度C、城市化率达到相当高程度D、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科技教育水平都达到相当高程度30、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D)A、财政信贷、商业信贷B、财政信贷、直接投资C、商业信贷、直接投资D、财政信贷、商品信贷、直接投资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B)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2、生产力中的因素是指(C)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A)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4、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A)A、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B、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C、商业与农业的分工D、商业与手工业的分工5、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D)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6、自然经济是一种(B)A、交换经济B、自给自足的经济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7、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D)A、计划方式B、市场方式C、行政方式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A、V+mB、C+vC、C+mD、C+v+m9、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D)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10、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D)A、各个部门的创造过程B、各个部门内部的转移过程C、各个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瓜分过程D、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D)A、资产阶级国家协调私人垄断资本的相互关系B、各个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C、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矛盾的体现D、私人垄断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其获取垄断利润服务12、当前世界范围贫富差距加大和南北对立的根本原因是(C)A、地区局部战争B、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C、国际经济旧秩序D、国际经济新秩序1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D)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B、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C、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作用的结果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14、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C)A、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B、对外开放的本质要求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D、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15、我国城乡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是(A)A、集体经济B、国有经济C、私营经济D、个体经济1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A、劳动者共同富裕B、社会化大生产C、生产资料公有制D、市场经济17、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是(B)A、补贴和救济B、奖金和津贴C、福利和补贴D、保险和救济18、在现阶段,经济运作中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的是(B)A、计划B、市场C、企业D、政府19、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A)A、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B、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C、经济制度不变,经济体制就不会改变D、经济制度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20、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政治经济学 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 期末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2e001f6c175f0e7cd137b4.png)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20分)1、生产力是()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B、生产物质的能力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D、世界经济走向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A、一般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7、资本积聚()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G—W…P…W’—G’B. W…P…W’—G’·G—WC. P…W’G’·G—W…PD. G’—W…P…W’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1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32分)1、货币是()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2、货币的职能有()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F、国际货币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A、竞争规律B、供求规律C、盈亏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4、生产社会化,是指()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F、产品的社会化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E. 世界货币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A. 生产使用价值B. 创造出劳动力价值C. 创造出剩余价值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A.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B. 商品价值的平均化过程C.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D. 资本家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8、借贷资本的来源是()A、还没有用于固定资本更新的折旧费B、还没有进行实物补偿的流动资本C、还没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D、暂时闲置的机器、厂房等E、暂时闲置的用于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三、辨析题(20分)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c5dd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6.png)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以下哪一项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B.阶级关系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C.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正确答案:C.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2、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A.计划和市场相结合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国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D.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反对平均主义和极端化分配正确答案:C.国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
3、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跨国公司的特点?A.拥有全球化的生产销售网络B.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C.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D.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摩擦正确答案:D.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摩擦。
4、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A.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B.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帮助其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C.监督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D.管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事务正确答案:D.管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事务。
5、下列哪一项不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A.高科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B.出现“新经济”现象C.对外投资大大增加,资本输出不断扩大D.国有化程度提高正确答案:C.对外投资大大增加,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经济学分支,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
它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别属于不同的阶级和群体,由此产生了剥削和阶级斗争。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和不稳定。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1a421d90722192e4436f6b7.png)
政经(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答:1、经济前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经济前提。
2、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的本质?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答: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发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4、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第一、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第二、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的需要;第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同我国目前这种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所决定的。
5、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答: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战友和支配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3、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2、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的增长;4、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9e5dc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8.png)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学⽣习题⼀、单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产关系 B社会⽣产⼒C社会⽣产⽅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D⽣产关系⼀定要适合⽣产⼒发展规律3.商品是()A劳动产品 B具有使⽤价值的劳动产品C满⾜⽣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D⽤来进⾏交换的劳动产品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商品的效⽤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产它的劳动⽣产率的关系是()A.成反⽐B.成正⽐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有时成反⽐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A.简单价值形式、扩⼤价值形式、⼀般价值形式B.简单价值形式、⼀般价值形式、扩⼤价值形式C.⼀般价值形式、扩⼤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D.扩⼤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般价值形式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A具有使⽤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C是⾦银 D能够分成若⼲等份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A价值尺度 B⽀付⼿段 C流通⼿段 D贮藏⼿段9.在1只⽺=2把⽯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斧是()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般等价形式上10.私⼈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 B使⽤价值转化为价值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11.价值规律作⽤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于价值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B.G-W-G’C.G-G’D.G-W…P…W’-G’13.资本的总公式是()A.W-G-W’B.G-W-G’C.G-G’D.G-W…P…W’-G’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的具体所在()A.发⽣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B.发⽣在W-G售卖阶段上C.发⽣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D.发⽣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价值上15.在⽣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是()A.商品价值B.劳动⼒⾃⾝价值C.剩余价值D.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16.资本主义商品⽣产过程是()A.⽣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B.物质资料再⽣产和⽣产关系再⽣产的统⼀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17.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04af5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5.png)
一、单选题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学派是()A.新古典政治经济学B.重农学派C.古典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正确答案:D2、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色诺芬B.蒙克莱田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正确答案:B3、人类饲养的肉牛属于()A.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C.劳动力D.劳动对象正确答案:D4、在生产力中,()起着根本的作用A.生产关系B.科学技术C.劳动工具D.人的因素正确答案:D5、从社会的角度看,占有的对象只能是()A.劳动产品B.剩余产品C.必要产品D.生产资料正确答案:B6、人类生产发展的最原始的时代为()A.农耕手工时代B.电力时代C.采集狩猎时代D.蒸汽时代正确答案:C7、()形成商品的价值A.无形劳动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个体劳动正确答案:C8、()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A.价值和使用价值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正确答案:B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来决定A.个别劳动时间B.具体劳动时间C.抽象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10、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形式是()A.金属货币B.非金属实物货币C.纸币D.存款货币正确答案:B11、()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A.金融市场B.劳动力市场C.消费品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正确答案:C12、不变资本不包括()A.土地B.劳动力C.机器设备D.原材料正确答案:B13、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则利润率()A.不确定B.越高C.不变D.越低正确答案:D14、租种较好的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被称为()A.超额地租B.级差地租C.绝对地租D.地价正确答案:B15、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是()A.技术进步C.理性D.追求剩余价值正确答案:D16、农村中靠经营小块土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随时准备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的人口A.停滞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流动的过剩人口D.非过剩人口正确答案:B17、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保持独立性的垄断组织形式为()A.康采恩B.辛迪加C.托拉斯D.卡特尔正确答案:D18、具有明显的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的特点的垄断组织形式为()A.托拉斯B.辛迪加C.康采恩正确答案:C19、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补贴、救济金和其他福利性收入属于()A.经营收入B.福利性收入C.租金收入D.劳动收入正确答案:B20、全体居民收入一定,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全体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越()A.低B.高C.不变D.不确定正确答案:A21、下面资产形式中,流动性最高的是()A.定期存款B.债券C.股票D.银行活期存款正确答案:D22、利率下降时,股价()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正确答案:A23、国家扩大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时,股票价格()A.上涨B.不确定C.下降D.不变正确答案:A24、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量()A.下降B.不确定C.不变D.增加正确答案:D25、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叫()A.隐性成本B.固定成本C.可变成本D.显性成本正确答案:B26、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被称为()A.不确定B.规模报酬不变C.规模报酬递减D.规模报酬递增正确答案:D27、企业以商标、专有技术、专利权等向外部企业、单位所进行的投资被称为()A.长期投资B.无形资产投资C.实物资产投资D.金融资产投资正确答案:B28、资本循环需要经过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A.储存阶段B.消费阶段C.运输阶段D.生产阶段正确答案:D29、购买阶段采取的资本形式为()A.商品资本B.生产资本C.实物资本D.货币资本正确答案:D30、()是资本循环的核心阶段A.销售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消费阶段正确答案:B31、()是企业资本循环的关键阶段A.购买阶段B.销售阶段C.消费阶段D.生产阶段正确答案:B32、原材料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固定成本D.可变资本正确答案:B33、经过若干年后预付资本价值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周转回来的属于()A.流动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成本D.固定资本正确答案:D34、社会总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包括个人消费需求和()A.流动资产投资需求B.投资需求C.固定资产投资需求D.公共消费需求正确答案:D35、当经济走向衰退时,中央银行应该()政府债券A.卖出B.不买也不卖C.不确定D.买进正确答案:D36、货币供应量是指()A.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B.活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D.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正确答案:D37、当需求过大,出现通货膨胀时,就()再贴现率A.降低B.不确定C.不变D.提高正确答案:D38、提高法定准备金,可以()货币供给量A.降低B.提高C.不确定D.不变正确答案:A39、下列关于社会保障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B.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减震器C.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D.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自愿保险正确答案:D40、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救灾正确答案:B41、()是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最直接因素A.技术进步B.自然资源的数量C.结构变动D.经济体制正确答案:A4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人口和资源、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B.有效的制度安排C.科技进步D.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正确答案:A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A.有效的制度安排B.人口和资源、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C.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D.科技进步正确答案:C44、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A.人口和资源、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B.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C.科技进步D.有效的制度安排正确答案:C45、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A.科技进步B.人口和资源、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C.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D.有效的制度安排正确答案:D46、在原有技术水平不变基础上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而实现增长的方式被称为()A.粗放型增长方式B.内含式扩大再生产C.简单再生产D.集约型增长方式正确答案:A47、金融业属于()产业A.第三B.第一C.工业D.第二正确答案:A48、钢铁制造业属于()产业A.劳动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C.知识密集型D.信息密集型正确答案:B49、工业化后期的主导产业为()A.资本密集型产业B.轻工业C.重化工业D.新服务业正确答案:D50、()对产业结构的变动的影响最为直接A.需求结构的变化B.国际贸易C.供给结构的变化D.制度安排正确答案:A51、()是产业结构优化变动的决定性因素A.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B.技术创新和技术结构变动C.自然资源禀赋差异D.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正确答案:D52、()在产业政策中处于中心地位A.产业技术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C.产业结构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正确答案:C5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是指()A.二战之后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D.15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正确答案:C54、当出口产品能交换到更多进口的产品时,贸易条件()A.恶化B.不确定C.不变D.改善正确答案:D55、经营短期(1年以内)资金借贷的市场被称为()A.国际黄金市场B.国际货币市场C.国际资本市场D.外汇市场正确答案:B56、南北关系的核心就是()问题A.环境B.社会C.政治D.经济正确答案:D57、劣币驱逐良币发生在()A.金本位制B.纸币本位制C.银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正确答案:D58、W-G-W表示的是()A.货币的支付手段B.货币的流通手段C.易货贸易D.资本的增殖正确答案:B59、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驼子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地租被称为()A.级差地租ǀB.绝对地租C.级差地租ǁD.超额地租正确答案:C60、价值形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A.货币形式B.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唯物辩证法包括()A.量变质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静态均衡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正确答案:A、B、D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唯物辩证法B.科学的抽象法C.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D.比较静态分析法正确答案:A、B、C3、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A.分配B.消费C.交换D.生产正确答案:A、B、C、D4、再生产的形式包括()A.社会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C.扩大再生产D.个别再生产正确答案:A、D5、再生产的类型包括A.简单再生产B.个别再生产C.社会再生产D.扩大再生产正确答案:A、D6、扩大再生产的模式包括()A.内含的扩大再生产B.外延的扩大再生产C.社会再生产D.个别再生产正确答案:A、B7、内含式扩大再生产的主要优点有()A.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B.可以节约投资C.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就业D.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正确答案:A、B、D8、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则包括A.先安排设备维修,再安排设备制造B.先安排好更新改造,再安排基本建设C.先简单再生产,后扩大再生产D.先安排好当前生产,有余力再安排基本建设正确答案:A、B、C、D9、货币的基本职能为()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流通手段正确答案:A、D10、市场包括两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分别为()A.现金B.市场客体C.市场主体D.有形的场所正确答案:B、C11、计划配置的缺点有()A.难以形成实施计划指令的长效制度B.资源配置效率低下C.无法解决激励问题D.产生官僚主义正确答案:A、B、C、D1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有()A.大量的卖者和买者B.完全的信息C.产品同质D.资源的完全流动性正确答案:A、B、C、D13、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是()A.经营对象具有地域性B.房地产市场价格具有上浮性C.具有垄断性D.属于派生性、引发性需求正确答案:A、B、C14、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劳动力的教育训练费用D.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正确答案:A、C、D15、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不变资本的节省B.剩余价值率C.资本周转速度D.资本有机构成正确答案:A、B、C、D16、垄断利润来源于()A.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B.垄断企业内部员工创造的剩余价值C.资本家自己的劳动D.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正确答案:A、B、D17、中小企业的主要作用为()A.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B.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积极作用C.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D.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正确答案:A、B、C、D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A.国有垄断资本B.国际经济联合C.私人垄断资本D.国家调节正确答案:A、B、D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阻碍作用表现为()A.缩小贫富差距B.财政赤字日益严重C.债台高筑D.出现滞涨正确答案:B、C、D20、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主要有()A.私营经济B.个体所有制C.混合所有制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正确答案:A、B、D21、劳动收入包括()A.个体经济的个体劳动收入B.外资企业劳动者的工资C.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D.私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正确答案:A、C22、劳动力价值收入包括()A.私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B.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C.个体经济的个体劳动收入D.外资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正确答案:A、D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形式主要有()A.劳动力价值收入B.劳动收入C.资本收入D.风险收入正确答案:A、B、C、D24、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体现在()A.经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B.单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C.经济资源的计划配置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之间的矛盾D.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与提高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B、C、D25、个人收入的来源主要有()A.投资收入B.经营收入C.劳动收入D.福利性收入正确答案:A、B、C、D26、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在缩小地区之间工资差别方面存在的障碍和阻力包括()A.收入差距B.信息成本C.流动成本D.信息偏误正确答案:B、C、D27、资产分散化的方式有()A.投资对象分散化B.投资期限分散化C.购买同一种资产D.投资方向分散化正确答案:A、B、D28、产权的性质包括()A.可分解性B.可交易性C.有限性D.排他性正确答案:A、B、C、D29、产权的功能包括()A.约束B.收入分配C.资源配置D.激励正确答案:A、B、C、D30、资本循环的条件包括()A.空间上并存B.全部投入生产C.全部投入销售D.时间上继起正确答案:A、D31、影响企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的产品类型B.资本周转时间C.资本的构成D.资本的数量正确答案:B、C32、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表现包括()A.经济停滞B.信贷膨胀C.实际存货上升D.就业水平下降正确答案:A、C、D33、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A.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B.保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C.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D.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正确答案:A、B、C、D34、财政的功能包括()A.收入分配功能B.资源配置功能C.扩大收入差距D.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正确答案:A、B、C、D35、财政赤字的规模由()来决定A.经济周期B.通货膨胀C.经济增长D.法律体制正确答案:A、B、C36、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A.财政投资B.国家信用C.税收D.国家预算正确答案:A、B、C、D37、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可以形成三种原始收入()A.分配给企业员工的工资B.企业主支配的收入C.上缴国家的收入D.集体企业留利正确答案:A、B、C38、导致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的因素有()A.物价水平的变动B.总需求的提高C.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D.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正确答案:C、D39、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表现为()A.城镇体系的形成B.农村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城市化C.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中D.逆城市化正确答案:A、B、C40、政府干预的做法有()A.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解决B.合并企业C.征收排污费D.规定排污标准正确答案:B、C、D51、产业地区布局的原则包括()A.地区之间合理分工原则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指向性原则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答案:A、B、C、D52、产业政策的作用包括()A.降低极化效应,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B.促进竞争,实现公平的需要C.弥补市场缺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D.适应世界经济新格局,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正确答案:A、C、D53、产业组织政策一般分为()A.产业结构政策B.规模经济政策C.直接规制政策D.反垄断政策正确答案:B、C、D54、贫困化增长的条件是()A.出口产品为初级产品,且出口量较大B.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C.出口国是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D.国民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正确答案:A、B、C、D55、贸易保护的主要形式有()A.本地购买法B.进口限额C.禁止进口D.非关税壁垒正确答案:A、B、C、D56、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本国的货币表示其汇率,这被称为()A.应付标价法B.应受标价法C.间接标价法D.直接标价法正确答案:A、D5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包括()A.投资活动遍及全球B.多边贸易体制最终确立C.全球性经济规则产生D.生产活动的全球化正确答案:A、B、C、D58、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包括()A.促进了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B.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C.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及其传播D.促进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正确答案:A、B、C、D59、区域经济集团的特征包括()A.以经济大国为核心B.以经济一体化为目标C.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导向D.由政府出面签订一体化协议之后建立的正确答案:A、B、C、D60、国际协调的主要方式包括()A.专项协调和制度化的协调B.汇率和国际收支方面的协调C.危机处理D.全球范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正确答案:A、B、C、D61、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有序性B.开放性C.竞争性D.统一性正确答案:A、B、C、D62、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包括()A.银行信用B.商品赊销C.预付货款D.证券正确答案:B、C63、社会再生产的内容包括()A.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劳动力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D.扩大再生产正确答案:A、B、C64、用一单位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外国数量的货币来表示其汇率A.应受标价法B.直接标价法C.间接标价法D.应付标价法正确答案:A、C三、填空题1、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称为()正确答案:生产资料2、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包括()和()正确答案: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3、土地价格=()正确答案:地租/利息率4、生产价格等于()正确答案: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5、()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正确答案:资本积累6、经济体制有()和()两种基本类型正确答案:集权型、分权型7、资本周转时间有()和()构成正确答案:生产时间、流通时间8、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积累基金和()两大部分正确答案:消费基金9、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整个工业化进程一般划分为()和高加工度化两个阶段正确答案:重工业化10、城市化率是指()正确答案:某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正确答案: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2、纸币流通规律为()正确答案: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要量13、一只绵羊=2把斧子,等式右边表示()正确答案:等价形式。
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b99ec7c1cfad6195fa728.png)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考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B___。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2.生产方式是_____A____的对立统一。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3.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___D___。
A.社会性质决定的B.价值决定的C.交换价值决定的D.自然属性决定的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___B___。
A.商品二因素理论B.劳动二重性理论C.价值规律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5.商品的价值是___B____。
A.生产商品时的实际劳动耗费B.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C.生产商品的有用劳动耗费D.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6.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___C___。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7.资本的流通公式是___D___。
A.W——G——WB.G——W——GC.W——W——G'D.G——W——G'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D___。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9.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___D___。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10.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____A___。
A.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B.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___A___。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___B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称经济关系。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自然经济:也称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的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的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一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是开放性、开拓进取型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简单劳动:是指劳动者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劳动者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4.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5.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为了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流通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货币。
决定这一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的规律,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对纸币流通的制约作用在于: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体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的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两个层次: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价值的补偿过程。
其次,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比较的相对量,不能表示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剩余价值绝对量:所谓剩余价值绝对量就是一家企业全体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数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日;二是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对剩价值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则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必要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那部分时间。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的增值。
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利润: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用P来表示。
利润率:随着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产物这种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固化,随着剩余价值转化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以P’表示利润率,以C表示预付总资本,则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P’=m/C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次数(n)的快慢。
(4)不变资本的节约。
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或一般利润率,是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
级差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
它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指并列地投在不同土地上的资本由于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造成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Ⅱ:指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的变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基本来的意思是资本积累。
资本集中:通过在竞争中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或通过若干个资本联合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办法,把原来的资本合并成更大的资本。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但是,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垄断: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具体可划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替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国家日益与垄断资本相结合。
并在这中结合的基础上,国家作为“总资本家”,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条件。
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集中与社会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的生产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
第二,工业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融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进一步集中形成金融寡头。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的意义。
第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第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以后,都不同程度的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积累的结果,又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日趋尖锐化。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将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再生产维持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过程。
社会扩大化再生产:企业在原有的规模上进行的生产。
扩大化再生产以简单再生产为基础和起点,是简单再生产的继续和发展。
社会简单再生产:企业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再生产。
二、第二部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统一性:价值的存在是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
矛盾性:1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的一半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从属性上来看: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从范畴上来看: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共有的属性。
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是商品的经济范畴。
4从生产目的上来看:使用价值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价值是满足生产者的需要。
5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方面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相互矛盾。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为了获得价值,又必须生产自己所不需要的使用价值。
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商品生产者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指出了抽象劳动,不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抽象劳动,抽象劳动郁郁具体劳动之中,抽象劳动又是各种具体劳动彼此的体现。
也是商品生产者介意相互联系的桥梁。
矛盾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
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则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反映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但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不可分的,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作用形式: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形式。
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等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即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
第二,价值规律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