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一、填空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P58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二、单选1、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静止这个规律是(D)A、几种社会公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各有的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社会D、一切社会普遍的规律2、平常商品价值的劳动是(D)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A)A、观念上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C、足值的金银的货币D、铸币4、某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照价值出售后他的劳动和劳费是(B)A、全部得到补偿B、部分得到补偿C、得不到补偿D、得到超额补偿5、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D)A、C+VB、C+V+MC、C+VD、V+M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B)A、价值的生产方式不同B、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在价值增值作用不同D、价值磨损程度不同7、假定工人劳动力的日价值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1元钱的价值,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的日价值下降到3元的时候,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C)A、100%到50%B、100%到200%C、100%到300%D、100%到400%8、资本有机构成的前提是(B)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B、个别资本增大C、剩余价值率提高D、剩余价值率降低9、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必备的(B)资本在全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加。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篇: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大一导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共同的体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基本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基本点整理

导论1.生产力人与自然发生关系,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叫做生产力,也叫做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做经济关系。

3.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生产者以职业活动的形式,固定地、长久地选择从事一种或者类似种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分工形式,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4.社会劳动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的,并在商品出售后表现为社会劳动。

第二章商品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定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3.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势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6.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第三章货币1.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2.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因素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变革。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原因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2类: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矿藏等;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砖瓦等。

(要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要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

6、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包括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原理 期末重点 必考

政治经济学原理 期末重点  必考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略)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二、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狭义和广义)1.广义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2.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①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而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②社会生产关系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③狭义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④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又存在相对独立性,并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1.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的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科学认识这一规律并揭示其不同阶段的特殊形式。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P12)①产生条件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强制性4.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两个特点:①②(P12)5.经济规律的分类①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②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③一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规律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略)第五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及学习意义(略)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的产生和发展(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2.商品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使用价值的区别:(P23)①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②针对他人或社会有用③必须交换3.价值→社会属性(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的社会关系)4.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内在、抽象,通过交换表现交换价值:外在、具体的表现形式5.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P24)统一性:对立性: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2.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3.具体与抽象劳动的联系:同一劳动的两方面、不可分4.区别(P26):①作用不同②反映的关系不同③时间范畴不同5.劳动二重性(理解马政经的枢纽)(P26)①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为剩余价值理论…③为其他一系列理论…四、商品的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①以简单劳动为基础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简单劳动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①单位时间产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②单位产品耗时劳动生产率③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P29)4.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生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相同。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打印版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打印版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v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耍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v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一、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1、自主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一切当事人,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非盈利机构。

其中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自由企业制度是自主的市场主体的核心。

为保证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的决策权。

2、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

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体系为载体,没有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难以有效地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完备的市场体系应是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竞争有序的。

3、健全的体系:法律体系的任务在于维护自由的企业制度和平等的经济关系。

标准市场主体和政府的行为,消除公平竞争。

其包括市场经济关系法制化和契约化和契约化,经济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4、间接的宏观调控:原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市场机制是事后调节,会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不能对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进行评价和补偿;根底设置、国防安全、文化教育等需要由政府来提供。

5、必要的社会保障:社保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支撑系统,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

二、供求机制:1、供给:企业、行业和社会为市场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总量影响因素:市场预期;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应变能力;资源稀缺程度;价格水平2、需求:整个社会对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购置总量影响因素:购置者收入水平;社会总人口;购置者偏好;价格水平。

3、供求机制: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最终使价格趋于平衡的规律性4、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风格节数量调节:也称供给调节。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厂商会主动调减产量,通过关停并转,减小对这一商品的社会总供给量;当供不应求时,厂商会主动增加生产量,通过满负荷工作,扩大投资,吸引其他企业进入来增加产品供给总量。

厂商数量调节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价风格节:也称需求调节。

供过于求时,生产者为销售商品剧烈竞争,价格下跌,市场需求增加;供不应求时,购置者在市场上竞相购置,引起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导论1.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p6~p9)社会生产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的关系:(1) 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叫做生产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2)社会生产的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性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当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第一章1.自然经济的概念是什么?(p19)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20)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总之,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

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物,又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3.社会分工(p22)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便由此开始产生。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一、名词解释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2、价值: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3、交换价值: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5价值规律: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7、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10、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1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13、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14、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 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P6016、利润: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17、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中央)一、名词解释:(打√的是重点中的重点,其它的以理解、记要点为主)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4、商品: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5、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8、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9、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劳动生产率=产品量/一定劳动时间。

10、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它准确反映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也称剥削率。

其计算公式是:m′=m/v或者是: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11、资本集中:是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12、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13、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即K=C+V。

√14、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

即P′=m/c+v.√15、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大学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大学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导论:1. 物质资料的生产:指人们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改造劳动对象,使之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1)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2)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的总和(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 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试述经济规律的特点a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经济规律不是永恒的c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具有阶级性**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怎样理解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a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并发挥作用不与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可以制定,修改和取消经济规律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毫无作为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使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

4.社会生产关系具体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一切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第一篇: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第一章:商品1.商品经济——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2.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1)两者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资源配置的方式2)两者又有联系a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时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b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根据c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4.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a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比例关系c价值——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试述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两者既对立有统一1)两者是统一的;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缺一不成为商品2)两者又是对立的;a商品生产者为你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要让渡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b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要支付这个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5.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6.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一个物可以有使用价值但不含有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不形成价值,比如人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无偿的提供给他人消费,这种产品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并且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做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最后,一个物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不形成价值。

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如何理解?)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们生产某种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

而是取得这种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

反过来说,商品的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着相反的运动。

可见,正是因为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或矛盾,才产生了商品交换。

也只有通过交换,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生产者则会陷入困境。

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9.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10.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政治经济学一、选择题:1、全民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全民所有制的建立,产生了全社会劳动者对于生产资料的平等的所有关系和共同利益,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条件。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一是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是改革小私有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1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16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

4、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223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40:——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具备[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两个重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整个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6、厂商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260:行为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

行为选择:7、短期的生产组织行为:262——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要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分:不变要素投入(厂房、设备)可变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原材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最初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成为负数。

——边际递减规律的存在~~制约边际产量的变化~~制约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也递增。

边产转向递减—总产递增速度放慢。

边产递减为零---总产达到递增顶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原理要点整理(期末复习必备)

政治经济学原理要点整理(期末复习必备)

第一章市场经济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形成•P17•市场经济既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机制驱动的经济运行形式,又是为适应这种经济运行形式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体制。

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自然经济是为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一般基础(2私有制决定条件现在表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市场经济的含义(多种)•经济制度•与私有制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商品经济等同•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组织管理体制•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与调节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和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是以发达的、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形式要点:第一、商品经济必须占统治地位第二、市场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二、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1、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一般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联系在一起。

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是与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封建地租形式的变化商人活动的加强,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2)地理大发现引发的世界市场革命(3)资本的原始积累•(4)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理由有四:P20——21:•社会化大生产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统一的国内市场——具备了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功能;•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扩大——离不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大一导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共同的体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前者是表现商品价值,后者是实现商品价值。

由于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买到一切商品,它就成了社会财富的代表,由此形成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出现的,它们反映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价格: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它代表着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

纸币:纸币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工具。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量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如果用P表示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用Q 表示商品的数量,P*Q就是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用V表示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速度,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G可表示:G=(P*Q)/V.假定延期支付的商品价格总额为C,本期到期支付的债务总额为D,互相抵消的交易总额为E。

则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公式就调整为:G=(P*Q-C+D-E/V.用M代表所发行的货币数量,SQ表示金融资产的数量,用SP表示证券的一般价格水平,每年金融资产交易总价值量就是SP*SQ.用V1表示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流通速度,用V2表示金融资产的货币流通速度,则包括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公式可以写为:M=(P*Q)/V1+(SP*SQ)/V2第三章:价值规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始终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2、在资本主义不同时期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通过以价值为中心,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发挥着作用。

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形式发挥着作用。

4、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商品价值分别采取生产价格和垄断生产价格的形式发挥着作用。

市场价格围绕垄断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竞争和供求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起着调节生产、配置资源、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基本作用:(1)能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作用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支配商品经济的其他规律。

第四章: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一切资本的投入都总是以货币的形式出现的。

作为货币的货币,其流通形式为:W-G-W(商品-货币-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为:G-W-G’(货币-商品-货币)资本流通的公式:G-W-G’(货币-商品-货币’)其中,G’大于G,G’=G+ΔG,ΔG是G的增值额。

马克思把这个超过原来货币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当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时,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G-W-G’这个公式,反映了所有资本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综合的反映了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

该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中、流通中发生了价值的激增。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只是变换它的物质存在形式,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价值,第一,不像生产资料的价值再现在新产品中,而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第二,由于产生了价值增值,也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是一个可变的量,会增值自己的价值。

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m表示剩余价值,用v 表示可变资本,则:m’=m/v.以M表示剩余价值量,以m表示一个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以v表示用于一个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以V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剩余价值总量的计算公式为:M=(m/v)*V=m’nv,其中,n 代表可变资本总量所雇佣的劳动力或工人数。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产品又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第五章: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实际上就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的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资本积累的数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分为个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

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就生产过程本身而言,资本积累的数量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

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所费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掉的资本。

资本有机构成:(1)从物质形态来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他们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2)从价值形态来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可变资本(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的,他们之间也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

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着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通常用C:V来表示,C:V的比例大,则资本有机构成高;C:V的比例小,则资本有机构成低。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也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使个别资本的总额不断增大。

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聚的增加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2)受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少数规模较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不断进行的资本积累,造成了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也即失业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表现为过剩的人口。

第六章:资本的循环与周转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它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指资本的价值从货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相应的依此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实现增值后又回到原来出发形态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是购买,产业资本家以商品购买者的身份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

用公式表示为:{ AG-W{{Pm G代表货币,-代表流通过程,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

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本家把购买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入生产领域,生产出新的商品,其价值包含着预付的资本价值及其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生产资本转化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

用公式表示为:{ AW{ …P…W’{Pm …P…代表生产过程,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生产出来的商品,其价值=W+w’,其中W等于预付资本,w’为剩余价值。

第三阶段是售卖,即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卖换回货币。

这时资本又回到了最初的货币形式。

但这个货币与开始支付的货币已经不同,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除了预付的货币以外,有带来了一个新的增值额即剩余价值。

用公式表示为:W’-G’.其中,G’=G+g,G是预付资本价值,g是实现了的剩余价值。

把以上三个阶段连接起来,即成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全过程,用公式表示为:{ AG-W{ …P…W’-G’.{Pm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1、货币资本循环:G-W…P…W’-G’2、生产资本循环:P…W’-G’·G-W…P3、商品资本循环:W’-G’-W…P…W’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全部资本价值不能同时处在一个阶段和一种职能形态上,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分配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并相应的分布在循环的三个阶段上。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资本周转:在资本反复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

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叫资本周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