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传说

合集下载

腊八节介绍PPT课件

腊八节介绍PPT课件
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 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 来!”

腊八节诗歌
腊八节诗歌
腊 日
腊今侵漏纵还口翠 日年凌泄酒家脂管 常腊雪春欲初面银 年日色光谋散药罂 暖冻还有良紫随下 尚全萱柳夜宸恩九 遥消草条醉朝泽霄
腊八节诗歌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蒜
腊八蒜
其实腊八节除了腊八粥,还有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 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 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蒜
蒜=算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 拢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外欠和外债 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节的来历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 外,人们还要逐疫。
腊八节的传说
1.佛祖舍身度化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 饿得骨瘦如柴,曾欲放弃苦行,恰遇一牧 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 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 念而始兴“佛成道节”。
感谢聆听
腊八粥习俗
晋北许多地方人们讲究在太阳出山之前吃腊八粥。 学生们这天要给先生敬送腊八粥。
腊八粥习俗
西府宝鸡、凤翔、陕南洋县一带,腊八这一 天要用腊八粥喂牲口,认为这样可使牲口肥 壮无病,保障农耕。
渭南、华县和陕南勉县、留坝一带,则在腊八 要将果树砍些裂口,糊上“腊八粥”,或者 直接涂在果树上,据说可以使果树多挂些果子。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腊八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庆祝。

腊八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各式各样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腊八的传说故事。

1. 汉武帝祭腊八史传说在汉武帝时代,汉朝的疾病太多了。

帝王非常忧心,于是让太医们研究怎样能消除疾病。

最终,太医们发现了许多蔬菜和果实都能治疗相关病症。

于是汉武帝决定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举行祭祀活动,来感谢上天的馈赠,同时也为整个国家祈求健康和长寿。

2. 僧人祈福故事传说有一年的腊八节,一个名叫慧思的僧人来到山上祈求福祉。

在祈祷的过程中,慧思发现一群穷人在山下迎接腊八的到来,但没有什么可以供奉给神灵。

慧思立即下山,把自己的所有食物都捐献给了这些穷人。

随后,慧思回到祈福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祈福得到了回应,因为上天感念其慷慨行为,为他带来了好运和福气。

3. 女娲补天传说据说,女娲在一个腊八节的夜晚,决定来到人间世界和人类一起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日。

女娲为让人类过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冬季,用五彩石条拼成天尘,找到牛的皮毛制成绵线,细心的绳了起来,将手中的缝针一针针的缝起一个个蓝色的天圆,最后将其安放在头上。

可就在这时,她听到大地破裂声响,天空陡然黑暗,洪水猛涌,无数的生物,在暴风雨夹塞着冰雹和雷电的攻击下,向前逃离。

为了保护人类安全,女娲决定为补天出一份力,并最终成功,这样人类就避免了灾难,可以享受腊八的欢乐节日。

4. 北海涌泉故事在传说中,腊月初八日之际,老百姓们传统上要来到“北海涌泉”处,取水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顺利。

据说,这个涌泉是由一位叫五布的神仙制造的,同时也附有着神奇的功能。

每年的腊八节,神仙五布就会变成一条大蛇,来到涌泉边唤醒这条涌泉,流淌清水,为人们带来健康、财运和好天气。

5. 水陆道场传说在腊八节这一天,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这一天,祭祀活动通常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

人们会在一条河流中打造一个台子,让神仙们跳下台子,然后沿着河流跳跃,接着上岸,散漫到一个地方,进入一个装有鲜花和香料的垃圾桶。

腊八节纪念谁的节日

腊八节纪念谁的节日

腊八节纪念谁的节日腊八节纪念谁的节日腊八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是中国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腊月的第八日,也就是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

在这一天,中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举行不同的庆祝活动,例如吃腊八粥、喝腊八茶、吃腊八糕等。

然而,腊八节是纪念谁的节日呢?事实上,腊八节有多种起源和涵义,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可能对其背后的故事、神话和传说有不同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腊八节的起源和来源。

一、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忌佛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之一,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在佛教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据传说,腊八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佛教创始人之一的释迦牟尼佛涅槃忌而设立的。

据《南岳志·齐秦愚老》记载,南岳大庙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建成,为庆祝佛祖降生和涅槃于腊月初八日放生,请河神宴大肆慰劳,从此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古老的节日文化。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是印度古老的一条聪明善良的王子,他在28岁时放弃王位,告别家庭、财富、声望和权力,追求灵性上的真理和内心的和平。

之后,他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修行,最后于腊月初八日达到了涅槃(也就是己所未得的理解和觉悟),彻底超脱了轮回。

因此,许多佛教徒在腊八节这一天会去寺庙朝拜、诵经,祷告向佛祖学习,追寻内心的宁静和真相。

二、古代农民庆祝丰收的日子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腊八节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的含义,那就是庆祝丰收的日子。

据历史学家们推测,早在元朝、明朝以前的宋朝和金朝时期,腊八节就已经是一个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节日。

腊月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

此时天气寒冷干燥,雪花飘落,风吹过耳畔时也格外地刺骨。

农民们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仪式,感谢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庇佑,祈求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五谷丰登。

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个习俗也是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

腊八粥由大米、各种豆类、花生、红枣、莲子、桂圆等清热降火的食材熬成,能够补充体力、祛湿保暖。

而这样的腊八粥其实是一种丰收节庆的食品,是农民们用自家收成的谷物和果实来做出来的。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腊八节的由来由来一,驱逐恶鬼.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由来二,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由来三,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正是寒冬腊月之际,军队缺衣少食,百姓纷纷送粥救济,岳家军饱餐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此日正是腊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成为了民俗.腊八节传说一.道教传说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二.佛教传说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四.岳飞传说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五.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六.民间传说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谚语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七.上古传说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腊八节七个经典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引言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庆祝。

腊八节以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为主题,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

本文将介绍腊八节的神话传说,包括腊八传说中的两位主要角色——腊八爷和腊八娘,以及他们的故事。

腊八爷和腊八娘腊八爷和腊八娘是腊八节神话传说中的两位重要人物。

腊八爷,又被称为“腊八真君”,是腊八节的主角之一,被认为是丰收之神,是人们祈求丰收和平安的保护神。

腊八娘是腊八爷的妻子,也是丰收之神的代表。

腊八爷的故事腊八爷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农田中被大饥荒所困扰,人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天派遣了一位神仙,就是现在被称为腊八爷的神灵,来帮助人们。

腊八爷通过巧妙的方法,为人们带来了丰收。

他教人们在农田里播种各种作物,并保护这些作物免受灾害的侵袭。

他还向农民们传授了种植技术和农业知识,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收成。

因此,人们将他视为丰收之神,并在腊八节向他祈求丰收和平安。

腊八娘的故事腊八娘是腊八节传说中与腊八爷一同出现的神灵。

腊八娘被人们视为丰收之神的代表,她是带领农民们进入富饶生活的妇女形象。

相传,腊八娘认为人们过着贫困的生活是不应该的,她决心帮助农民们改善生活。

于是,她开始教导农民们种植作物并管理农田。

腊八娘非常勤劳,她亲自指导农民们开垦土地、耕种作物,并保护作物不受病虫害的侵害。

经过腊八娘的指导,农民们获得了丰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腊八爷和腊八娘的合作腊八爷和腊八娘合作的故事也是腊八节传说中的一部分。

相传,在某年的腊八节这一天,腊八爷和腊八娘离开了人间,他们化身为两颗明亮的星星,常年在天空中守护着人们的农田和收成。

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供奉腊八爷和腊八娘的神像,向他们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人们还会在家中设立腊八爷和腊八娘的祭台,燃起腊八爷和腊八娘的香烛,献上食品和祭品,以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结论腊八节的神话传说中,腊八爷和腊八娘被视为丰收之神的代表。

腊八节的来历简介_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来历简介_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来历简介_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传说故事“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大家有了解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腊八节的来历简介及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这一天,古称“腊日”,从先秦起,都是当作“年节”来过的。

我国传统的“腊八节”是怎样来的呢?原来,“腊八”起源于“措八”,这是古代的措祭。

措祭,在夏代称为“清祀”,殷商曰“嘉平”,周代称“措”,秦代改称“腊”。

古时候,每年农事完毕,人们就举行措祭,所祭祀的对象是:农神、百谷种子、田间道路与草棚、猫、虎、堤坝、水沟、昆虫。

因为它们一年中对农事耕耘尽了力,如猫、虎吃了田鼠,保护了庄稼;堤坝、水沟保住田地不渍水;等等。

祭祀时,女巫化装成猫、虎、虫、农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

因为措祭共祭八位神祗,故名“措八”。

到了秦代改“措”为“腊”,“措八”就成为“腊八”。

又因为秦代当时以十二月为“腊月”,于是确定“腊八节”为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的正式固定?则是在南北朝。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差不多都是将古睹日和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一起。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腊八”这天,也是佛祖成道之日。

在前面的浴佛节一章中,我们已谈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情况,这里,再谈谈他修炼成道的情形。

却说释迦牟尼出生后,见到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岁那年,毅然舍弃王位而独坐菩提树下,潜心修炼,寻求人生的真谛。

他还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

一天,他来到比哈乐邦的尼连河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

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

释迦牟尼吃了这粥后,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大家都知道,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腊八节,这是一个人们比较看重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以供大家参考!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其实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这个节日,各地的佛寺都会举行诵经,以及其他活动,并且会效仿释迦牟尼在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在这天,佛教徒会用香米、各种果实混合在一起煮粥供佛,并会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

后来民间模仿这事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种风俗,这就是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关于腊八节还有一个传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他见到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而贵族们却天天依然享乐,就非常不满,于是他果断舍弃掉自己的王位,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刚修道也是没有收获,几年后的腊月八日他在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这几年的苦修当中,他每一天仅食一米一麻。

后人为了感谢释迦牟尼,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再后来“腊八”就慢慢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了。

腊八节风俗习惯1、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2、腊八蒜: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

腊八蒜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

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

3、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4、腊八面等: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古诗《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作者:宋·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腊八节的来历及故事

腊八节的来历及故事

腊八节的来历及故事【篇一:腊八故事】起源:腊八节本是佛教的节日。

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出家修道,但是经过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没有能在精神上摆脱对人生的各种苦恼。

这时他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幸好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复了体力。

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后在菩提树下静思七日七夜,终于觉悟成佛。

于是佛教便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来纪念。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第一个故事一个民间传说主打“勤俭持家”牌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

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

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

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

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

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

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你知道吗?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

一起来看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欢迎查阅!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历史记载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1. 从前有个小孩叫明明,他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呀?”妈妈笑着说:“这呀,有个传说呢。

”就像我会好奇地问妈妈很多问题一样,比如我会问妈妈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呀。

2. 爷爷给我讲:“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腊八节这一天得道成佛呢。

”我睁大眼睛问:“真的吗,爷爷?”这多像我和爷爷日常聊天的时候呀,爷爷总是给我讲好多有趣的故事。

3. “宝贝,腊八节还有个故事哦,”爸爸说,“朱元璋当年落难的时候,从老鼠洞里挖出了一些杂粮,煮了吃才活下来。

”我惊讶道:“哇,好神奇呀!”就如同爸爸平时给我讲他小时候的趣事时,我总是充满好奇。

4. 奶奶慢悠悠地说:“以前呀,人们在腊八节会祭祀祖先呢。

”我好奇地追问:“为什么要祭祀祖先呀,奶奶?”这场景就好像我总喜欢缠着奶奶问东问西一样。

5. “你们知道吗,”老师在课堂上说道,“腊八节也寓意着祈求丰收呢。

”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真的吗?”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对新知识充满热情一样。

6. 我跟小伙伴说:“听说腊八节要泡腊八蒜呢。

”小伙伴好奇地问:“为什么呀?”这不就像我们平时一起玩耍时对各种事情都很好奇吗。

7. “在古代,腊八节可重要啦,”妈妈一边做饭一边说,“人们很重视这个节日呢。

”我站在旁边看着妈妈做饭,心想真有意思。

这和平时妈妈做饭我在旁边打下手的情景好像呀。

8. 叔叔神秘兮兮地说:“知道吗,腊八节还有个和驱鬼有关的传说呢。

”我害怕地问:“啊,真的呀?”就如同我听恐怖故事时既害怕又想听下去的感觉。

9. “宝贝呀,腊八节的故事可多啦,”姥姥摸着我的头说,“你要好好记住哦。

”我乖巧地点点头,就像我平时依偎在姥姥怀里听她说话一样。

10. 邻居家的爷爷笑着说:“腊八节呀,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呢。

”我也笑着说:“是呀!”这就如同邻里之间平时友好互动的温馨场景。

我觉得腊八节真是个充满故事和温暖的节日呀!。

腊八节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

腊八节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

腊八节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奇的神话故事。

腊八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是为了祭祖祈福、祈求丰收而举办的。

同时,腊八节也是一种庆祝冬至的方式,表达对温暖和希望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腊八节被视为年底的重要象征,也是众多神话故事的重要背景之一。

一、神话故事之"Nv Wa补天""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一。

相传,在上古时期,天空与地球分隔开来,人们生活在天穹下郁闷而困顿。

为了解救人类,女娲创造了五彩斑斓的石头,并用这些石头补血自己。

女娲先动用中华民族的生育能力,她化身为万物之始,充当着生命的创造者;她再者又进一步化身为营造者,她筑起人类居住的栖身之所,圆满地完成了上天命令的任务。

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说法,"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在腊八节这一天。

人们认为通过祭祀女娲,可以祈求天地通畅,气候恢复,人类能得到滋润与祝福。

腊八节成为了人们对女娲的感恩祭祀,也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命创造力的一种纪念和弘扬。

二、神话故事之"Nian的故事"腊八节还与另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紧密相连,那就是“年”的故事。

古代中国的人们认为,每逢大年过后的第二个月圆月八日,凶暴的怪兽“年”会出现,吞噬人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贴各种红色的挂饰,放爆竹,制造噪音,用来驱散“年”的威胁。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腊八节是人们驱除凶神的重要时刻。

红色的挂饰和爆竹的声音可以驱赶丧心病狂的“年”,为新年的到来净化空间。

这也成为后来中国农历新年庆祝的传统习俗,并流传至今。

三、现代腊八节的传承和庆祝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节的庆祝方式逐渐丰富多样,但其内涵和传统仍然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在现代,腊八节常常被用来纪念和庆祝农业和丰收。

人们会在腊八节时聚集在一起,举办集体祭祖的仪式并进行祈福祭祀。

腊八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的由来和习俗导读: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

那么你知道腊八节的由来是什么吗?下面是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的内容,欢迎阅读!【腊八节的由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字左右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字左右
八成道
习俗:腊八节 有喝腊八粥、 吃腊八蒜等习

发展:腊八节 在中国历史上 逐渐演变为庆 祝丰收、祈求
平安的节日
腊八节的起源传说
佛祖成道日:相传佛祖在腊月初八成道,因此腊八节是为了纪念佛祖成道而设立的。
朱元璋与腊八粥:相传朱元璋在腊八节那天吃了一碗腊八粥,从此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流传开来。
纪念岳飞:相传岳飞在腊月初八这天被害,因此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而设立的。 纪念释迦牟尼:相传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天涅槃,因此腊八节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而设立的。
腊八节对中国人民的意义
传统节日: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 史背景。
家庭团聚:腊八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 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团聚 在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增进家庭感 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饮食文化:腊八节是中国饮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代 表性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象 征意义。
腊八节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也是中华 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观汇

报 人 :
XXX
习腊 第 二
俗八 章 节 的
腊八粥的习俗
制作材料:大米、糯米、红枣、莲子、核桃等 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熟烂 食用习俗:在腊八节当天早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八蒜的习俗
制作方法:将 大蒜剥皮,放 入密封容器中, 加入醋和糖,
密封保存
寓意:寓意新 的一年里,生 活红红火火,
家庭和睦
食用方法:腊 八节当天,将 腊八蒜取出, 搭配饺子、面
条等食用
起源:腊八蒜的 习俗起源于北方, 相传与腊八节有 关,寓意新的一 年里,生活红红 火火,家庭和睦

传统节日腊八节的资料

传统节日腊八节的资料
传统节日腊八节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X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Four.
腊八节的美食
Part Two.
腊八节的起源
Part Three.
腊八节的习俗
Part Five.
Part Six.
腊八节的文化意义 腊八节的现代发展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腊八节的现代发展
腊八节在现代社会的变化
腊八粥的种类和口 味更加丰富多样
腊八节逐渐成为商 家促销的节日
腊八节与现代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结合,如腊八粥 外卖、腊八节主题 餐厅等
腊八节逐渐成为人 们表达亲情、友情 、爱情的节日
腊八节在各地的特色活动

北京: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山西:吃腊八粥,做腊八面

陕西:吃腊八粥,做腊八豆腐
腊八节是春节前 的重要节日,代 表着春节的临近, 也象征着新的一 年的开始。
腊八节有着丰富的 民俗活动,如喝腊 八粥、吃腊八蒜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 了人们的生活,也 传承了中华传统文 化。
腊八节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体现 了中国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和 对传统文化的尊 重。
增强民族认同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团聚:腊八节是家庭团聚的重 要节日,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 的感情和亲情。
社会和谐:腊八节是社会和谐的重 要载体,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腊八节的习俗
熬制腊八粥
材料:大米、小米、红豆、绿豆、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腊八节的节日传说

腊八节的节日传说

腊八节的节日传说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而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传说一:赤豆打鬼据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他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怀念忠臣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三:朱元璋忆苦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四:秦始皇修建长城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这些传说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除了这些传说,腊八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在饮食方面,腊八粥是腊八节的标志性食品。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一般以大米、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

腊八节赤豆打鬼的传说

腊八节赤豆打鬼的传说

文化保护:加强对赤 豆打鬼传说的保护, 防止其被遗忘或消失。
教育推广:在学校、 社区等场所开展关于 赤豆打鬼传说的教育 活动,让更多人了解 并传承这一文化。
跨文化交流:与其他 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 交流,让赤豆打鬼传 说走向国际,成为中 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传承文化:赤豆打鬼传说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 历史和文化底蕴
04
腊八节赤豆打鬼的 习俗
THEME TEM、福建等地 流传范围:逐渐扩展到全国,尤其在南方地区更为盛行 流传时间: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成为腊八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流传原因:与古代农业社会对丰收的祈求和驱邪避灾的信仰有关
寓意:赤豆打鬼的传说寓意着勇敢、智慧和团结可以战胜邪恶 传承:这个传说被后人传承下来,成为腊八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赤豆打鬼传说的文化内涵
传统习俗:腊八节吃赤豆打鬼, 寓意驱邪避灾,祈求平安
寓意深刻:赤豆打鬼传说寓意着 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民间信仰:赤豆打鬼传说体现了 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和信仰
赤豆打鬼传说的传承方式
口口相传:通过 长辈向晚辈讲述 故事,代代相传
文化活动:举办 腊八节活动,如 煮腊八粥、打鬼 游戏等
民间艺术:通过 民间艺术形式, 如剪纸、绘画、 戏剧等表现
教育传承:在学 校、社区等教育 场所进行传承教 育,普及传统文 化知识
赤豆打鬼传说的未来发展与保护
传承与创新:在保留 传统传说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和发展,使 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和 价值观。
03
赤豆打鬼的传说
THEME TEMPLATE
赤豆打鬼传说的起源

农历腊月初八的传说故事

农历腊月初八的传说故事

农历腊月初八的传说故事农历腊月初八的传奇故事佛祖修行佛家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苦痛熬煎,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朱元璋受难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突然发觉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非常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赤豆打鬼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奇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鬼,特地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信任信仰,可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为什么腊八泡蒜腊八蒜,就要在腊月初八这天来泡。

否则,就不能叫腊八蒜。

过年期间,民间一般较重视肉类食品的食用,加之冬季原来蔬菜就少,适当地吃一点蒜,对于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道的汲取、消退身体疲惫、增添体质、预防大肠癌等都有明显的效果。

白蒜比较辣,平常人们一般不会直接食用,而经过腌制的腊八蒜不是那么辣,加之有醋的香味,人们就会喜爱吃。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意义腊八粥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传统食物,不过由于是在年尾的时候,自然是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也是会有许多的美妙期盼。

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

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

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以下是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腊八节有什么传说腊八节的传说是怎样的?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这有什么传说吗?这传说是如何来的呢?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腊八节的传说。

传说一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二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

到处搜寻。

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

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传说四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谁

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谁

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谁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谁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释迦牟尼。

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的由来由来一:驱逐恶鬼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由来二: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

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

由来三: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正是寒冬腊月之际,军队缺衣少食,百姓纷纷送粥救济,岳家军饱餐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此日正是腊月初八。

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成为了民俗。

腊八节吃什么1、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2、腊八蒜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

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

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

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

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

要吃饭,得流汗。

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

”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

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

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

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

”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

”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

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

小俩口还不着急。

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

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

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

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

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

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

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

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

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

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

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

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

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

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一直传到现代。

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

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2、与冬至有关的诗词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3、冬至节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4、九九重阳节溯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

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节令琐谈》马大勇编著金城出版社)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萧放著中华书局) 5、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