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力设备项目建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电力设备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智能电表产品的研发、生产涉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领域技术,以及电子装联、计
量检测等先进的生产、检测工艺。
随着下游市场对智能电表计量精度、功能、技术先进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寿命周期等要求不断提高,智能电表的制造技术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企业必须拥有精通集成电路、软件开发、计量检测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相应的技术经验
的积累以及技术研发的持续创新机制,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
争优势。
由于缺乏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取得
技术竞争优势并对现有竞争格局产生冲击,所以行业的技术研发门槛
较高。
随着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展开,电力业务对可靠性、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力无线专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智
能电网配用电业务终端点多、面广且分散,光纤通信方式虽然具备业
务传输能力强的优势,但部署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无法满足对海量
配用电终端的全覆盖。
目前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大多工作在1,800MHz
等高频段,虽然数据传输能力较强,但单站的覆盖能力较弱,建网和
运维成本很高,且都基于通用标准设计,与电力业务的结合能力一般。
电力无线专网正是从上述方面考虑,结合电力行业应用需求,既具备
广覆盖优势,又为电力行业定制开发,同时具备宽带传输能力,是电
力配用电应用中通信体制的较好选择。
随着各地区电网的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系统的引入,高清视频监控、电力智能办公等数据业务发展迅速,电力通信网迎来了网络规模
与带宽流量的快速增长。
电力公司的运营环境复杂多样,覆盖沙漠、
雨林、高山、沼泽等复杂环境,同时电力生产拥有特有的业务系统,
例如继保业务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以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对于通信承载有着极其严格的质量与时延要求。
长期来看,
电力通信网络建设面临多重问题与挑战。
该智能电表项目计划总投资5757.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592.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77%;流动资金1164.99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0.23%。
达产年营业收入8164.00万元,总成本费用6134.31万元,税金及附
加101.90万元,利润总额2029.69万元,利税总额2411.55万元,税后净
利润1522.2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89.2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5.25%,投资利税率41.89%,投资回报率26.44%,全部投资回收期5.28年,提供就业职位134个。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
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
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概述、项目背景研究分析、项目市场分析、项目建设内容分析、项目
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方案、项目工艺及设备分析、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职业安全、项目风险评估、项目节能分析、实施进度计划、投资计划、经
济收益分析、综合结论等。
第一章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行业相关政策
1、《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
旨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家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互动性。
2020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电网的
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的互动
性显著提高。
2、《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集成规范》
标准发布后,将广泛用于国家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专业系
统的信息集成,推动营销、配电业务领域数据整合。
3、《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全面体现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促进集中于分散的情节能源开发消纳;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现在能源
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4、《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电能替代新增用
电量约4,500亿千瓦时。
实施电能替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加快充
电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发展。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
体系。
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核定输配电价。
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为实现新能源灵活友好并网和充分消纳,加快安全高效的输电网、可靠灵活的主动配电网以及多种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互动的微电网建设,示范应用智能化大规模储能系统及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立适应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化负荷接入需求的智能化供需互
动用电系统,建成适应新能源高比例发展的新型电网体系。
6、《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有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切实规范、促进微电网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集中与分布式协同、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
与消费体系。
7、《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试行)》
鼓励以满足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为主要目标的增量配电业务,支
持依据其可再生能源供电范围、电力负荷等情况划分配电区域。
(二)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1、电力通信网将实现多种技术的融合
随着各地区电网的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系统的引入,高清视频监控、电力智能办公等数据业务发展迅速,电力通信网迎来了网络规模
与带宽流量的快速增长。
电力公司的运营环境复杂多样,覆盖沙漠、
雨林、高山、沼泽等复杂环境,同时电力生产拥有特有的业务系统,
例如继保业务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以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对于通信承载有着极其严格的质量与时延要求。
长期来看,
电力通信网络建设面临多重问题与挑战。
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展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智能电网
融合传送解决方案白皮书》,通过深入分析电力综合承载网的关键特性、特殊应用、信息化典型场景,并结合多年电力客户实践案例,提
出融合传送解决方案是电力通信承载网既兼容现有业务又面向未来技
术演进发展的佳建网方式。
融合传送解决方案通过统一交换技术实现
了多种技术的融合,使电力传送承载网从骨干到接入设备实现了多业
务统一接入,简化网络,设备归一。
解决方案满足传统电力生产控制
业务高质量、高可靠的要求,同时实现视频、办公业务以太高效传送
的要求,承载网在不同场景下多种业务长期并存,长期发展的诉求。
2、电力无线专网将成为探索方向
随着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展开,电力业务对可靠性、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力无线专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智
能电网配用电业务终端点多、面广且分散,光纤通信方式虽然具备业
务传输能力强的优势,但部署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无法满足对海量
配用电终端的全覆盖。
目前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大多工作在1,800MHz
等高频段,虽然数据传输能力较强,但单站的覆盖能力较弱,建网和
运维成本很高,且都基于通用标准设计,与电力业务的结合能力一般。
电力无线专网正是从上述方面考虑,结合电力行业应用需求,既具备
广覆盖优势,又为电力行业定制开发,同时具备宽带传输能力,是电
力配用电应用中通信体制的较好选择。
电力无线专网自2009年开始研发,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全网多
个试点网络应用实践,目前11个省市公司已经建设一定规模的4G/LTE 电力无线专网。
2018年,国家电网计划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公司29个城市C类级以上供电区域计划覆盖1.12万平方公里,建设基站800余座,接入业务终端15.9万个。
2019-2020年,国家电
网规划建设基站2,500余座,至“十三五”末初步建成有效覆盖全网
范围C类及以上供电区域的无线电力专网。
未来,电力无线专网将承
载多种业务,实现数据、语音、图像、视频等业务的接入和可靠承载,满足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环节的业务通信需求。
3、具备客户负荷辨识与能效分析功能,实现智慧用电
2018年4月,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
国内表计生产厂商、高校专家学者,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套具有客户负
荷辨识功能的新型智能电表。
该款智能电表在完成常规电能计量的同时,将分析客户家庭进线处的电压、电流等负荷信息。
经过多维度负
荷特征提取、负荷类型辨识匹配等环节,智能识别客户家庭内电器类型、启停时间及分时用电量。
同时,系统中显示的不再只有用户的每
日冻结电量,而是按家庭电器类别划分的各类家电的话单式分时用电
详情,并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客户。
客户可查询自家的空调、热水器、电饭煲等家电的开启时段、功率大小、用电量等详情,从而了解家庭能耗重点,促进科学合理用电。
目前,居民用户用电负荷辨识智能电表已在江苏区域试运行,未
来将扩大试点应用规模,并依托居民用户的海量用电负荷辨识数据,
实现智能电表非计量功能的深化应用,使用电负荷数据更好地服务智
慧家庭新生活。
4、“多表合一”趋势明显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客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系统具备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电量费控、计量异常监测、用电分析
和管理、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2015年,国家电网依托智
能电表应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广泛的采集终端和通信资源,成
功验证了电、水、气、热多表数据集中采集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应用
有效性,带动水、气、电、热集采集抄,建设跨行业能源运行动态数
据集成平台。
5、实现模块化设计
当前智能电表方案普遍采用功能一体化设计。
电表计量模块的性
能容易受到其他部分如软硬件设计的影响,从而影响智能电表的计量
准确性。
因此,智能电表一旦出现故障,只能进行整表更换。
这势必
增加智能电表的维护成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未来随着泛在电力
物联网的发展,智能电能表将实现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智能电表中
的故障点,相应的更换故障模块。
软件方面,将基于统一的操作系统,保证智能终端软件的一致性。
(三)行业特有经营模式
国内智能电表生产企业的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电力
企业主要通过集中招标形式采购电表等产品。
智能电表生产企业根据
电力企业对产品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投标,中标后根据订单
组织生产。
1、招标主体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
2、资质要求
电网公司按采购项目发布信息,并对投标人的资质提出具体要求,一般包括注册资本、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型式批准证书、质
量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国际权威机构或国家级检验检
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有效检测报告或型式试验报告等,投标人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以往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3、操作流程
电网公司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通过各自的电子商务平台
或第三方招标采购网站发布招标采购信息;投标厂家通过相关网站得
知招标信息,在符合投标资质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招标公告要求向招标
代理机构购买招标文件;获取招标文件之后,投标厂家按照招标文件
要求制作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制作完成后,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
点递交投标文件;在接收投标文件之后,电网公司组织评标小组进行
评标,评标结束评出中标候选人。
中标候选人在相关网站进行公示,
公示期结束后确定中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向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凭中标通知书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中标单位根据合同
要求组织生产、发货。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和研发壁垒
智能电表产品的研发、生产涉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领域技术,以及电子装联、计
量检测等先进的生产、检测工艺。
随着下游市场对智能电表计量精度、功能、技术先进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寿命周期等要求不断提高,智能电表的制造技术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企业必须拥有精通集成电路、软件开发、计量检测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相应的技术经验
的积累以及技术研发的持续创新机制,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
争优势。
由于缺乏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取得
技术竞争优势并对现有竞争格局产生冲击,所以行业的技术研发门槛
较高。
2、资质壁垒
电力行业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及售
后服务要求很高,而智能电表具有量大、面广、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电网公司对参与招投标的智能电表企业有较高的资质要求:(1)每款产品都必须取得电网公司计量中心的全性能检测报告方
可投标。
电网公司通过盲样送检机制,杜绝了检测的人为影响,同时
参与检验的产品方案的每个元器件及其位置布局都需有高清照片留底,嵌入式软件也进行严格的测试与备案,正式供货时省市计量中心再次
检查核对,防止送检造假。
(2)每类产品必须有足够的销售历史记录才可参与投标。
电网公
司在进行招标采购时,对投标人历史供货数量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
规模较小或进入行业时间较短的电表生产企业难以入围。
(3)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方可参与投标。
电网公司根据
不同的产品提出了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的要求,并采用严格的审
查程序进行核实,确定企业的大供货能力,杜绝非电表生产企业参与
投标。
3、产品质量控制壁垒
智能电表的产品质量对电力系统安全至关重要,作为计量工具的
智能电表必须在整个产品寿命期内24小时不间断地正常运行,同时需
要抵抗恶劣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远高于普通电子产品的技术
要求。
因此,严格把控研发、采购、加工、装配、检测、安装、调试、售后等工序,建立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是智能电表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需要实践积累,对新进企业形成一定的
壁垒。
4、售后服务壁垒
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对智能电表行业的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智能电表企业除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外,快速的服务响应能
力也必不可少,包括供货阶段的信息沟通、运行中的售后服务等。
快
速良好的服务响应能力已被纳入电力公司对供应商评价范围,这对智
能电表企业后续参与投标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在物流配送、安装调试、维修检测等方面优势明显和售后服务品质较高的企业将赢得更多
的订单和市场份额。
5、品牌信誉壁垒
该行业下游客户主要是电力公司,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全,因
此对供应商业务资质及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产品必须符合
电力行业系统性、规范化的成熟标准。
电力客户在招投标时对智能电
表企业丰富的行业经验、成功的实战案例、高水平的服务团队等综合
实力均有严格要求。
其中,良好的品牌声誉是对产品质量、履约能力
好的证明,也是客户选取智能电表供应商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些新
进入行业、尚未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一般在资格审查时即遭淘汰,而
具有良好品牌声誉、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在招投标资格审查中相对优势
明显。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分供应是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力建设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
趋势。
考虑到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泛在电力物
联网将推动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着力构建能源互联网,充分应用
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
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
应用便捷灵活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经营绩效、改善服务质量,以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数
据资源支撑。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建成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仍具有一
定的局限性,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是发展趋势,在未来相当长时
间内,智能电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产业政策将推动智能电表行业持续发展
为推动我国智能电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
断加大对智能电表产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新
一轮电改方案等,从不同领域明确配用电环节的重要性。
国家电网在2019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系统阐明了“一个引领、三个变革”的战略路径,坚定不移做强做优
做大,力争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
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国家电网在2019年1号文件指出推动电网与互
联网深度融合,着力构建能源互联网,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
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
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泛在
电力物联网,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经营绩效、改善服务质量,
以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支撑。
在上述
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智能电表行业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3)技术创新与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电力行业涉及的核心部件、设备开发、制造技术、材料工艺、平
台软件开发不断迭代。
同时,在国家鼓励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与环境创新推动了各行业发展转型升级。
以智能电表行
业来说,随着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及其
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智能电表的计量、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产生出多种新的功能与应用,已逐步在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分布式能源应用中体现。
与
此同时,科技进步加快了智能电表的市场普及率及升级换代节奏。
受益于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新技术应用,智能电表行业将长期处于
稳定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将促进智能电表的应用进一步深化。
(4)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带来广阔潜在市场
①智能电表参与高耗能企业排污处理设备监控
为了解决传统的定期巡检和群众举报难以有效对排污单位污染物
治理设施进行监管的难题,株洲市从2017年末开始建设“互联网+”
技术监控污染物治理设施项目,该项目通过在企业污染物处理设备上
安装单独的智能电表,实时记录污染物处理设备的用电情况,这些电
量数据,通过另一套智能设备的采集,传输到环保局的后台终端,通
过终端的电脑以及手机APP,环保执法人员可实时掌握该污水处理站的
运行情况。
根据电量异常情况全面掌握污染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
状况,确保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物达标排放,为污染治理设施监控管
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管理模式。
②智能电表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智能电表作为充电桩中电
池储存与管理的关键部件,随着充电桩的普及,应用也更为广泛。
根
据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
2020年)》,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
电桩480万个,以此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充电桩的发
展为智能电表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我国智能电表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规模偏小,地域特征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能电表行业的发展。
随着智能电网逐步
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加速推进,国内智能电表行业技术将进
一步升级,规模偏小的企业由于研发和技术、管理水平、人才储备、
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完整等因素的制约,逐渐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下,部分规模化、产业链完整的优
质企业将逐渐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的束缚,引导行业竞争向品牌、技术、产品附加值等高水平、良性竞争态势发展。
(2)高端技术人才相对匮乏
人才是发展的保障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技术更新和成熟度提高需要不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同时,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加速,各类适合行业发展的产品需求不断涌现,需要各类行业人才的加盟。
智能电表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对于研发人才、技术水平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很高要求;同时,为确保电力产品售后服务与安全运维,营销服务人员亦须掌握相关售后服务技术。
目前,精通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掌握相关技术基础的营销服务人员也不多,因此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可能制约该行业的发展。
二、必要性分析
1、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虽然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原有的基于廉价劳动力和低水平环境保护形成的竞争优势逐步消失,原有的倾向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趋于紧张,但40多年的工业化、迅猛发展的科技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训练有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