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真空C. 水D. 固体答案:B2.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响度、音量C. 音调、音量、音色D. 响度、音量、音色答案:A3.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声音的音调?A. 振动频率B. 振动幅度C. 介质密度D. 介质温度答案:B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000HzB. 20Hz~2000HzC. 200Hz~20000HzD. 2000Hz~20000Hz答案:A5.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B. 在液体中传播最快C. 在气体中传播最快D. 在真空中传播最快答案:A6.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声呐C. 超声波测距D. 声音的传播答案:D7. 声音的响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距离声源的距离C. 声源振动的频率D. 介质的性质答案:C8. 声音的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声源振动的频率C. 声源振动的方式D. 声源振动的强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传播?A. 电话通话B. 广播C. 无线电波D. 音乐答案:C10.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介质的种类B. 介质的温度C. 介质的压力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
答案:3403.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动频率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答案:幅度5.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结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精选题目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精选题目含答案1、声音的频率单位是________,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介质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3、声音的响度单位是________,响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_。
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_(举例一种噪声即可)。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
6、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至________Hz。
7、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可以用________解释。
阅卷人一、选择题(共7题,共**分)1、以下哪个说法是关于声现象的正确的?A。
发声的物体都伴随着振动现象;B。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频率;C。
气体和液体无法传播声音;D。
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
2、XXX和XXX练敲鼓,XXX用力敲,XXX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3、以下哪个说法是关于声现象的正确的?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戴耳罩,以减弱噪声的影响;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4、以下哪个叙述是关于声音传播的正确的?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人耳能直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
5、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同时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6、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4.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7.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而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生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入耳是能听到的第9题第11题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1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_______,同时,看到米粒在_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_,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化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竞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15.2010年3月,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 m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__比_______传声效果好.16.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第18题第19题1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有关.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初二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其他为单选, 7~8为不定项选择)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 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 如图1所示, 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A B 图1 C D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 准备期中考试时, 邻居正在引吭高歌, 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 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C. 紧闭室内的门窗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 用细棒轻轻敲击, 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 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 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 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 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 如图所示, 安装透明板墙是为了()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 减小噪声的污染5.剧院及音乐厅, 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 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 这是为了()A. 装饰、美观B. 易于反射声波, 增大声音C. 吸收声波, 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 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 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 音色好坏B. 音调高低C. 响度大小D. 乐音三要素7、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试验, 将多名宇航员带上太空遨游,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 但在飞船外作业时, 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 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其中原因不正确的是(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如图3所示,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下列关于回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回音传播速度大小没有变化C. 回音的音色发生变化D. 回音不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9.关于声音的发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 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 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 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 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10.在相同的温度下,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11. 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 酒精B.空气C. 岩石D. 月球上空12.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 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 甲同学能听到()A. 1次敲击声B. 2 次敲击声C. 3次敲击声D. 4次敲击声13. 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 20 HZ~1100 HZB. 85 HZ~20000 HZC. 85 HZ~1100 HZD. 20 HZ~20000 HZ14.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A. 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 声音的音调D. 声音的大小15.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 这是因为()A. 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B. 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 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 月球上没有空气16.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 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C.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对17.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 这是因为()A. 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B. 每个人的远近不同C. 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D. 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18. 关于打击乐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打击力量越大, 声音响度越大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C. 鼓面绷得越紧, 音调越高D. 鼓的大小不同, 音色不同19. 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男声”音调高, 响度大;“女声”音调低, 响度小B. “男声”音调低, 响度小;“女声”音调高, 响度大C. “男声”音调高, 响度小;“女声”音调低, 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 响度大;“女声”音调高, 响度小20. 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A. 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 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 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 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21.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 不可行的是()A. 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 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C. 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 戴上防噪声耳塞22. 关于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在振动, 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声源振动越强烈, 它发出的声音越大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 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D. 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二、填空题1. 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 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 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 . 这些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______而产生的.2. 当锣被敲响时, 用手按住锣面, 锣声消失了, 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 发声也就停止了.3.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 到最后就听不到了. 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 这说明, 声音要靠_______传播, 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 传来的, 实际上_______和______也能传声, _______不能传声.4.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 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 1 s以上, 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要想听到回声, 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7. 将耳朵堵住, 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 同样_________声音, 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8. 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 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 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 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9. 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 声源振动的越快, 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 声源振动的越慢, 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10. 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 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11.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 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12. 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 _________产生低音, _________产生高音.13. 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14. 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 6 HZ, 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15.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16. 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17. 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 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 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 并且_________能量. 有一种超声波牙刷, 能发射一种超声波, 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 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 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18. 经实验, 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19. 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 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 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 使人感知声音. 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20. 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 经工件反射后接收, 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 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 这是利用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 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 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三、实验题2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 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 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 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 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 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精选】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解析】(1)通过比较表格中的1和3(或者2和4)可知,,当铝棒长度都为0.71m时,横截面积不同,频率为3500hHz和3530Hz,由于这两个频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2)由图象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 (3)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引起水的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是声音的产生原理?- A. 共鸣- B. 迫近定律- C. 声速- D. 相位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传播声音?- A. 空气- B. 水- C. 铁- D. 真空答案:D3. 音调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 A. 响度- B. 频率- C. 声浪- D. 音质答案:B4. 以下哪个参数与声音的强度相关?- A. 声波速度- B. 音量- C. 频率- D. 共振答案:B5. 以下哪一选项是声音传播的最常见方式?- A. 空气传播- B. 固体传播- C. 微波传播- D. 隧道传播答案:A...20. 以下哪个仪器适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 A. 望远镜- B. 尺子- C. 频谱分析仪- D. 温度计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共振?请简要解释其在声音传播中的作用。
答案:共振指的是当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输入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在声音传播中,共振可以增大声音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使声音更加明显和延长。
2. 解释声音的音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答案:声音的音量与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音量越小。
3. 怎样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因此,改变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来实现。
第三部分:计算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根弦的长度为2m,弦上的波传播速度为340m/s。
求此弦上最低的共振频率是多少?答案:最低的共振频率为17 Hz。
2. 一台船的声音以340m/s的速度传播,在水中传播的声波波长为1m,求此声音的频率是多少?答案:此声音的频率为340 Hz。
总分:100分此为《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祝您好运!。
八年级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答案】低频率振动的幅度响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解析】【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详解】(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听不到声音.2.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系:a c d b()4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的传声效果好a、c材料粗细【解析】【分析】【详解】(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是因为固体能够传声,即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的传声效果好.()4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粗细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根琴弦,即选择a和c;②若选择琴弦a和b,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所以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粗细的关系.3.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上《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4.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
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
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A.1次B.2次C.3次D.4次5.录音棚的墙壁通常装有皮质材料的软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提高装饰的效果6.下面的几种情况不能利用回声测定的是()A.海洋的深度B.对面山崖的距离C.海底鱼群的位置D.雷电发生处到听见雷声的人的距离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超声波比次声波频率高D.真空也能传声8.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干太干了9.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10.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B.高歌猛进C.请勿高声喧哗D.女高音歌唱家二.多选题(共5小题)1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击鼓面,泡沫颗粒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C.真空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正在发生的音叉把轻质小球多次弹开,小球的作用是增大音叉发声的响度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13.下列有关声的物理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声速大小与声音的响度有关,响度越大声速越大B.人耳所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是0dBC.人耳要听到声音只需要声源振动和介质D.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空气中距发声体距离一定、发散程度相同时,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D.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三.填空题(共5小题)16.江西多地在2018年春节前通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爆竹产生的声音是空气生的;禁放是从处减弱噪声。
(完整版)《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考时:70分钟满分:60分班级姓名分数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声具有能量2.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音调太低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1994年,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A.彗星的碎片太小,没分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听不见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不传声D.木星离地球太远,听不到5.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关上房门不管B.关停洗衣机,用手拧干算了C.戴上耳塞不理D.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6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B.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的湿度C.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查人体内脏器官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7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
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0、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12 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 B .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13下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14石岐中学“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 分)13、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1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
C.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D.声音的响度与波长有关
正确答案:C
12.以下哪个物理量不是用来描述声音的()
A.频率
B.振幅
C.速度
D.电阻
正确答案:D
13.以下哪个声音是超声波()
A.人的说话声
B.汽车的喇叭声
C.蝙蝠的叫声
D.鸟儿的啼鸣声
正确答案:C
14.以下哪个物品不会发出声音()
A.电吹风
B.电视机
C.电脑
D.电熨斗
正确答案:D
15.以下哪个控制噪声的措施是错误的()
A.在工厂内安装隔音设备
B.在公路旁建设隔音带
C.在住宅区内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D.在公共场所播放噪音
正确答案:D。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2.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答案】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解析】(1)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慢;低;频率;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 慢 (2). 低 (3). 频率 (4).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 Hz (5).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点睛】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3.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解析】【分析】【详解】(2)本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猜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 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声音怎样产生;另外在水盆中将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4.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系:a c d b()4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的传声效果好a、c材料粗细【解析】【分析】【详解】(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是因为固体能够传声,即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的传声效果好.()4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粗细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根琴弦,即选择a和c;②若选择琴弦a和b,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所以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粗细的关系.5.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B表二棉花泡沫毛衣报纸【解析】【分析】【详解】(1)发声体需要持续发声,所以音叉不合适,应该选择机械闹钟;(2)比较响度依靠感觉,不够准确;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比较准确而且容易进行比较,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因此选B.(3)表二比较的是距离,所以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二.(4)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距离由短到长依次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因此隔声性能由好到差应该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6.为了探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情况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只袖珍收音机调好电台节目和音量后完成了以下实验:①将收音机放进一只铝锅内,发现声音明显变小,取出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音量。
第2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测试(二)声现象(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2.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A.能听出声音是鼓声B.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见回声3.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已经能够支持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通过学习,能接受司机的语音控制,完成部分操作,但不接受乘客的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能识别是否是司机发出指令,是通过司机语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5.下面是小丽物理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其中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 A.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C.小强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6.(鞍山中考)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7.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8.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 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9.如图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丁声音属于噪声10.甲同学把耳朵贴在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自来水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关于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三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12.夜深了,把电视的声音关小点,举手之劳却能够给邻居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这不仅是为了保障邻里和睦,还是我们懂得体谅、尊重他人的良好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13.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14.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除了能为我们提供通信联络、存储信息、上网外,它还能录音.手机录入的声音,和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从“声现象”角度看这里的“一样”,指的是_和不变.15.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衣服架发出的声音是衣服架产生的.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是用手指堵住耳朵,这次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听起来像寺庙中的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且效果较好;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自己直接听到的声音(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6.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声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_ ,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17.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8小题8分,第19小题12分,共20分)18.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假如抽气机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2)如图所示,实验时将闹铃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托盘上,而是放于塑料泡沫之上,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19.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0.76B 铜600.89(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1”或“2”).(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3)为了验证猜想3,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cm,横截面积为mm2.(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20.阅读下表,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1)有人在船上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他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后,经6 s 听到回声,求海底的深度.(2)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章末测试(二)声现象答案版(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2.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B)A.能听出声音是鼓声B.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见回声3.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B)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已经能够支持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通过学习,能接受司机的语音控制,完成部分操作,但不接受乘客的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能识别是否是司机发出指令,是通过司机语音的(B)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5.下面是小丽物理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其中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D) A.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C.小强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6.(鞍山中考)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7.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8.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 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9.如图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丁声音属于噪声10.甲同学把耳朵贴在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自来水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关于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BD)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三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振动_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空气_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12.夜深了,把电视的声音关小点,举手之劳却能够给邻居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这不仅是为了保障邻里和睦,还是我们懂得体谅、尊重他人的良好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声源处__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__响度__.13.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能量__;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信息__.14.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除了能为我们提供通信联络、存储信息、上网外,它还能录音.手机录入的声音,和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从“声现象”角度看这里的“一样”,指的是__音调__和__音色__不变.15.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衣服架发出的声音是衣服架__振动__产生的.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是用手指堵住耳朵,这次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细绳__传播的,听起来像寺庙中的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__固体能够传声__,且效果较好;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自己直接听到的声音__不相同__(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6.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回声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声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__回声定位__,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声呐__.17.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10__kHz到__20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7_500__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8_700__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8小题8分,第19小题12分,共20分)18.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增大__;假如抽气机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__真空不能传声__.(2)如图所示,实验时将闹铃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托盘上,而是放于塑料泡沫之上,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__减弱通过底座传出的声音__.19.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0.76B 铜600.89C 铜60 1.02D 铜800.76(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2__(填“1”或“2”).(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__不合理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C、H、I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同__.(3)为了验证猜想3,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__80__cm,横截面积为__1.02__mm2.(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选取材料、长短、横截面积相同的琴弦,调整它们的松紧程度不同__.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20.阅读下表,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1)有人在船上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他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后,经6 s 听到回声,求海底的深度.(2)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解:(1)声音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 =12×6 s =3 s由v =s t 得海底的深度:s =v t =1 530 m/s ×3 s =4 590 m (2)由v =s t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 1=s v 1=884 m 340 m/s =2.6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 2=t 1-Δt =2.6 s -2.43 s =0.17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 2=s t 2=884 m 0.17 s =5 200 m/s ,该金属管可能由铁制成.。
(完整版)《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考时:70分钟满分:60分班级姓名分数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声具有能量2.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音调太低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1994年,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A.彗星的碎片太小,没分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听不见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不传声D.木星离地球太远,听不到5.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关上房门不管B.关停洗衣机,用手拧干算了C.戴上耳塞不理D.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6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B.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的湿度C.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查人体内脏器官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7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
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0、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12 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 B .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13下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14石岐中学“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 分)13、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1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上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无法判断2.老师讲完了声的现象这一章节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关于声的知识,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声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吉他属于声源B.根据音色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在唱歌C.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D.听歌时调大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3.假如15℃空气中的声速变为500m/s,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B.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C.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D.宇航员在太空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4.古时候的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地面振动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D.声音在土地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5.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A.两山之间的距离B.鱼群的位置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D.海底深度6.小明面对一座高山喊话,经过1秒后听到自己喊话的回声,则小明到高山的距离为(声速为340m/s)()A.17m B.170m C.34m D.340m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8.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A.饼干太干了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D.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9.在武侠小说或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大侠,还能判断出前来攻击他的敌人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原来没有失明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这是一种巧合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B.光在真空中能传播C.我们能凭声音分辨吉他和古筝,是因为音色不同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多选题(共5小题)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12.下列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月球上B.海水中C.钢管中D.太空中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空气中距发声体距离一定、发散程度相同时,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D.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14.针对图中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15.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三.填空题(共10小题)16.当我们用手接触敲响的鼓面时,感到鼓面在;拨动吉它的弦后,用小纸片接触琴弦,发现;将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由于的振动小球多次被。
声现象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解析】(1)通过比较表格中的1和3(或者2和4)可知,,当铝棒长度都为0.71m时,横截面积不同,频率为3500hHz和3530Hz,由于这两个频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2)由图象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 (3)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引起水的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答案】变小否35l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26434405LL=,②应该是:264495815LL=2.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秒)介质声速(米/秒)频率(赫兹)声速(米/秒)0330氧气3162000340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3.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___________.【答案】速度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2.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3.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4.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够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C.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D.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5.石岐中学“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6.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C.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9.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10.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11.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 D.消除寂寞1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14.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5.吉它(一种乐器)上有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二、填空题16.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______ .17.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18.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填序号)A.监测核爆炸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C.利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E.预报地震、台风F.利用声波进行塑料焊接1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20.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如图.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三、实验题2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 (选填“C”或“D”).2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__________;①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①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3.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或烧杯、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下图所示:(1)将瓶口盖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2)使密封瓶盖与瓶口间隙有空隙,对烧瓶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两次听到的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_____.(3)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24.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圆底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用下端系有小铃铛的带孔橡皮塞塞住瓶口,孔内插有一截套有橡皮管的玻璃管,此时轻轻晃动烧瓶,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1)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下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待烧瓶冷却,再次晃动烧瓶,铃声将会怎样?(2)打开夹子,空气进入烧瓶,再晃动烧瓶,铃声又将会如何?(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六、计算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七、作图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八、阅读理解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20190赫兹.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AC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3.【答案】D【解析】唱歌时,如果起调太高,即开始发音时声带振动太快,如果声带振动不能够再加快,则音调就会上不去了.4.【答案】B【解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可以说明水的振动发出声音.5.【答案】B【解析】影响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到人耳的距离共同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由于发生体相同,故振幅相同,而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的主要因素是距发生体的远近不同.6.【答案】A【解析】老牛的叫声比较大,是指响度大,但牛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所以音调低;蜜蜂发出的声音响度小,但是刺耳尖细,所以音调高.7.【答案】B【解析】A,“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这两点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故B正确;C,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但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2个条件: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的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故C错误;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而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起到测试噪声大小的作用,故D错误.8.【答案】A.【解析】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答案】D【解析】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10.【答案】A【解析】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12.【答案】B【解析】敲响大钟后“大钟余声未止”,问题对象是”大钟“,“大钟余声为止”表明大钟还在振动.13.【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传声的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①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此可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14.【答案】C【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音色.15.【答案】A【解析】吉他上的弦粗细不同,弹奏时,粗弦振动慢、音调低,细弦振动快、音调高.可见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音调.故A正确;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五根粗细不同的弦,产生的音色是相同的,就如钢琴上不同的键盘产生的音色相同一样.故B错误;弹奏吉他时,响度的大小由弹奏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C错误;振幅由弹奏时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D错误.16.【答案】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解析】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17.【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8.【答案】BCDF【解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应用,A、E是利用了次声波.19.【答案】音调;纸片在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大小不同,音调不同.【解析】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快速滑动时,纸片振动的快即频率大,音调高;慢速的划动,纸片的振动速度慢,频率低,音调低.20.【答案】振幅.【解析】当空竹旋转时,空竹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当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振幅变大的缘故.21.【答案】(1)横截面积(或粗细);高;(2)A、D(或B、E或C、F);长度;低;(3)D.【解析】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D的声音强度.22.【答案】①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①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①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①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解析】①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敲击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以便了解音叉的振幅.①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①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①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23.【答案】(1)能;(2)铃声变小;(3)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根据两次铃声的变化可得出结论.(1)拧紧瓶盖,摇动铃铛,因瓶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所以能听到声音;(2)瓶内接近真空后,没有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在摇动铃铛时,并与前一次的声音进行比较;从小铃铛的声音变小可以推测,当瓶中是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了;(3)由此可知,此实验的结论是: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24.【答案】(1)铃声减弱;(2)铃声又清脆起来;(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主要是“赶跑”烧瓶内的空气;夹住橡皮管并使烧瓶冷却,让瓶中的高温水蒸气液化成水.因此,水面和瓶口之间几乎成了真空,此时晃动烧瓶,小铃铛振动,但铃声很微弱,甚至听不到,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开夹子,使空气重新进入烧瓶,晃动烧瓶,又能听到清脆的铃声,这就再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解析】【分析】【详解】(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
故选B。
[4]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3)[5][6]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所以要实验在教室中进行需要适当调小声源响度。
[7]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当控制不变,通过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8]在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性能时,控制铃声响度不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9]材料的厚度对隔音效果有影响,实验中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
(5)[10]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
2.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3.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相同)______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________(好/差)【答案】相同响度泡沫塑料人到声源的距离差【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音调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会改变,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故答案为:(1). 相同 (2). 响度 (3). 泡沫塑料 (4). 人到声源的距离 (5). 差【点睛】本题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音调的决定因素及响度大小什么有关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是关键.4.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秒)介质声速(米/秒)频率(赫兹)声速(米/秒)0330氧气3162000340 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5.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答案】空气柱a c【解析】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2)可以看出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因为空气柱越长(短)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高),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6.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__.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答案】水瓶和水低空气柱高 A【解析】【分析】【详解】(1)[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时,振动发声的物体主要是水瓶和水;[2] 敲击水瓶时,瓶中的水越多,水瓶和水越难振动,音调越低;(2)[3]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时,振动发声的物体主要是空气柱;[4] 吹瓶口时,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高调越高;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得出声音是由______产生.(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______.么异样(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结论:______.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答案】振动振动发声振动转换成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易于观察减小变大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①【解析】【详解】(1)[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