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一个关于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中,王戎在路边看到一棵结满李子的树,但他并没有去摘,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这个故事传达了做人要诚实、守规矩的道理。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学习王戎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守规矩的品质。
3.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
2.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 教学PPT。
3. 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诚信故事,如《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等。
2. 提问: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二、新课导入1. 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齐读。
2. 教师简要介绍王戎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三、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王戎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守规矩的品质。
五、总结提炼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根据故事内容,自编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二、王戎身上体现出的品质:诚实、守规矩三、从故事中提炼道理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根据故事内容,自编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王戎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守规矩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讨,从而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元旦已经过去了,新的学期不就的将来就要来到。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戎 .诸”等字。
2.理解文言文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故事,体会文中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停顿。
2.得出启示。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说说文中故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何感想?(点名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王戎与朋友出去游玩,正巧看到道旁长着一些李子,多的把树枝都给压弯了,伙伴们看到这场景便争先恐后的去摘,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2.王戎为何与他人不同,他是发现了什么吗?(生答:王戎认为这李树长在道路边上,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的果实,一定是苦李。
)3.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推断吗?(生可按自己的理解作答:道路上人来人往,假设李子真的好吃,估计早就被摘光了,又何来压断树枝之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点人逐句翻译。
2.多媒体出示本文翻译。
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文相关图片给学生展示,以此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字词的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文章的翻译: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
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
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
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学完这篇文言文后有什么感受,收到什么启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 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 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习王戎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习王戎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Ⅰ谈话导入,读懂课题1.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经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经典故事。
(指名回答)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非常好看的历史经典故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识记“戎”字。
(1)指导识字:“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
(2)指导书写“戎”字:书写斜钩时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
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左边是竖撇,右边是斜撇,要写出锋芒。
(3)学生练写。
3. 请结合注释说一说王戎是谁。
课件出示王戎简介。
4. 课件出示《世说新语》,学生交流。
这本书中有一千多个文言小故事,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中关于王戎的故事有好几个呢!5. 读懂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1)引导提问:你能通过课题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取”的意思是“摘”。
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3)小结:把关键字词的意思弄明白,就能知道课题的意思,还能猜到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巩固“结合注释”“抓关键字词”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掌握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聪明才智。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学习通过现象看本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故事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聪明才智和冷静思考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体会王戎的聪明才智,学习冷静思考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教学资源•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创设情境。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与智慧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
2.创设情境:展示一幅关于道旁李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在路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做。
3.引入课题: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并提问:“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他是怎么思考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停顿错误。
3.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跟读并识记。
重点指导易错字的读音和书写。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3.分段讲解课文:•第一段(开头至“诸儿竞走取之”):介绍故事背景和场景,孩子们看到道旁的李子纷纷争抢。
•提问:“孩子们看到李子时是什么反应?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二段(“唯戎不动”至“此必苦李”):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他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李子必苦的结论。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3.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单元主题导入(借助前置学习单)师:同学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在这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历史人物,孔融四岁懂让梨,曹植七步即成诗,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他值得铭记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单元,在时光的大浪中淘尽英雄豪杰。
我们来一场历史人物推介会。
1、借助学习单了解文本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读故事,讲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道旁苦李》,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交流)师:我们熟悉了《道旁苦李》的故事,相信大家来学习今天这篇文言文版的就一定轻松多了,一起再来读课题,读的时候注意停顿。
题目读好了,我们来试着借助课前的小故事猜猜题目的意思,不取道旁李什么意思呢?猜一猜“取”该理解为什么?对,是摘的意思,同学们,你看,我们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借助课前我们读过的故事就很容易把课题的意思读懂了。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了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就是王戎,注意“戎”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自学了,我们来看学习单,戎还可以组什么呢?戎马、投笔从戎。
二、学方法,知文本学习任务一:读正确,读流利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请坐正。
1.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多子折枝”谁愿意展示,你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文章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超过常人的故事。
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事情,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不要盲目跟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四年级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同时,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模仿,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的习惯,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推理判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动画、图片、词语解释等。
2.道具:准备一些水果,用于课堂演示。
3.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景描写,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表现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王戎为什么不要道旁李?你们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边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朋友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说明李子很可能是苦的。
后来经过验证,果然如此。
本文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教学目标1. 认识“戎、尝”等5个生字,会写“戎、尝”等9个字,会写“王戎、诸儿”等词语。
2. 积累“走马观花、大惊小怪”等词语。
3. 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内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表达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借助注释、组内交流、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 能根据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5. 联系自己身边的事例,和同学交流对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根据“树在道边而多子”推断李子苦的原因。
2. 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词卡片3. 《世说新语·雅量》文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学习生字1. 出示课题,解题:顾名思义,课题告诉我们,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 学习生字。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画出生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①“戎、诸”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戎”左窄右宽,“诸”左宽右窄。
②“竞、唯、悟”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竞、唯”上宽下窄,“悟”上窄下宽。
③“尝”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的匀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根据节奏读课文,读出停顿。
3. 交流:借助注释、工具书、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唯独王戎不动。
旁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最后证实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代年龄的称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以读促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2. 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王戎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年龄称谓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感悟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品质的认识,教师引导,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
6.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小时候的故事3. 王戎的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4.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重点1.背诵全文。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5个字。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会读会写,可以采用字意理解法、形近字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字形。
1 .阅读理解阅读时,首先要根据注释,把短文读顺、读懂,在此基础上,将王戎看到路边李子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了解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
(1)搜集《世说新语》相关资料,了解王戎。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理解课文。
1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2.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二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
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
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注意写作顺序,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自读注释,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学生小组内讨论句子意思①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②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描绘晋代名士王戎童年时期的一则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王戎路过李树,却不摘取李子的行为,展示了其自小就具备的自律和谦逊品质。
故事简短而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观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德观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王戎的自律和谦逊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 培养学生对古代名士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 生字卡片。
3. 相关图片或插图。
4. 课堂活动道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名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新词。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行为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情境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呈现出来,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道德观念,强调王戎自律、谦逊的品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路过李树,不摘取李子3. 道德观念:自律、谦逊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王戎自律、谦逊品质的感悟。
2. 课堂作业:制作生字卡片,巩固新学的生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自律、谦逊品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思考的故事。
文章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本篇文章内容简短,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字词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中所体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树立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难点:疏通字词,理解文意,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课文大意。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文言文阅读指导资料。
3.相关问题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这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做到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1.正式上课前,张老师先和大家来一个热身小活动,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
2.人心齐,泰山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这两句话和现代我们说的话一样吗?有何区别?语言简练。
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3.今天,我们也将要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4.指名读题。
你关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儿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5.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书。
1.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听老师读课文。
2.这则文言文一共几句话啊?(四句)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好它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停顿。
3.你们将字音读准了吗?检查字词句,开火车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讲诸的意思,竞正音,竞是什么意思?争着)4.把这些句子送进文章里,你还会读吗?试着读全文。
谁来挑战?三、释书。
1.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各位同学结合书中的注释,四人小组,一人一句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补充。
2.谁做勇敢的第一人上台来和大家说一说你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过会他说完,你可以进行评价或补充。
一句一句地说。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们现在能读好他们了吗?指名读,齐读。
4.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指名说5.这则文言文其实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加上恰当的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目标:1.结合字理和语境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戎、竞、唯”等5个生字。
2.运用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能正确停顿朗读并背诵课文。
3.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
4.在人物对比中,探知“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课前谈话:温润而泽山水之州——猜猜我来自哪里?(思考推理)一、导入新课,初识王戎1.走入历史的长河,看图片猜人物——曹冲称象、司马光(课文图片)孔融让梨2.我们要学习的第七单元的导语中所这样说——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俊杰?(才能出众)历史上,这些孩子也被称为俊杰。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单元的学习要求,一起读——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文言文小故事,再来认识一位被称为俊杰的小孩子,读他的故事,讲他的故事。
(1)指生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书写指导“戎”“戎”是一个生字,出示“戎”的字形演变,你发现了吗?右上部分边的“戈”代表进攻的武器,右下部分的“十”代表防御的武器,所以戎字就是武器的总称。
戎的组词有——跟老师一起来写“戎”,伸出右手,一边书空,一边说一说笔顺。
自己在书上田字格旁写一个,注意两部分的穿插。
(3)朗读解题写好生字,把戎送回题目。
齐读课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把每一个字的意思都讲清楚。
李子长在树上,取的意思还可以说——摘。
道旁是哪里?——连起来说。
)题目就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做什么。
注意停顿,一起读好题目。
4.看注释中的《世说新语》,初知王戎王戎是谁?看注释1介绍。
请学生来读这就是世说新语,看目录,课文选自第六章雅量。
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今天我们在课上一起学习其中之一王戎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背诵课文1.自读自学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三篇文言文,这篇课文请同学自己先自学,要求:读一读,说一说。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图片,请大家来看这是一副什么图(李子),大家摘吗?可是这么多李子在挂在路旁,却没有人去摘,想想这是为什么?咱们这节课学习一位七岁的小朋友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看看他是怎么解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探究新知(一)理解课题,了解出处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题目比较长,要注意停顿,谁能将它读准确?2.指导生字“戎”,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它是一个“会意字”,戈代表兵器,里边代表铠甲。
两部分合在一起指的是武器。
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斜钩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也有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出锋芒。
3.说说题目的意思?(王戎不摘道路旁边的李子)4.王戎(234年—305年),晋朝名士,出身魏晋高门琅玡王氏,长于清谈。
“竹林七贤”之一,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栏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5.《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书中有1200多个小故事,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把握好语速,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停顿,读出节奏。
那么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究竟该如何停顿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尝试读准节奏。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教案
尝( )诸( )唯( )
常( )都( )准( )
3.尝试划分节奏。
用“/”划出句子朗读停顿。(课件出示)
看道边多子折枝。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1
2.1
2.2
生字新词熟练认读后,为加强理解和运用,让学生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和比一比再组词,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2.揭题,板书课题。重点指导“戎”的书写。
3.齐读课题,介绍古文的出处——《世说新语》
正确书写“戎”字。(课堂作业本第1题)
1.2
生字书写重在巩固夯实字词基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回答问题。
今天所学课文和平时所学的现代文有什么不同?(篇幅短,内容少,文章中的生字和词语不好理解。)
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叫做古文。
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正确。
3.检查字词:
王戎 诸小儿 多子
折枝 竞取之 信然
4.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读小古文要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尝试用笔边读边画出节奏。
(2)指名读,感受古文的节奏美。
(3)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修改、练读。
(4)老师范读,教读。
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问:(1)王戎为什么不摘取路旁李子树上的李子呢?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观察仔细、善于动脑)
小结学法三:观视频,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总结: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为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这样的大官。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来背一背这则古文吧!
1.小练笔:(课件出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
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
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相关典故】
晋文公时,在琅琊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
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
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
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说:“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
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道边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