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公园设计方案
滨水公园设计方案滨水公园是一个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锻炼身心的场所。
下面是一份滨水公园设计方案,旨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活动。
1.规划布局:滨水公园将以开放的方式呈现,分为休闲区、运动区、文化区、儿童区和景观区五个主要区域。
2.休闲区:这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区域。
在休闲区设置舒适的躺椅、凉亭和露天咖啡厅,让人们可以欣赏美景,享受悠闲的时光。
3.运动区:为了方便市民进行运动锻炼,滨水公园将配置开放式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等。
此外,还将设置跑步道和自行车道,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4.文化区:这是一个为艺术和文化活动提供场地的区域。
在文化区设置露天剧场和展览空间,举办各类艺术和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演出、画展等,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5.儿童区:儿童是滨水公园的重要客户群体,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儿童区将设置游乐设施、亲子活动区和教育展示区等。
这里会有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蹦床等,让孩子们尽情玩耍。
6.景观区:这是滨水公园的核心区域,主要体现自然风景和景观设计。
在景观区种植各类花卉和树木,打造出四季有景的美景。
此外,景观区还会有人造湖泊、喷泉和绿道,使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7.交通布局:为了方便市民前往滨水公园,公园周边将设置公交站点和停车场。
同时,还将修建步行桥和自行车道,鼓励市民步行或骑行前往公园,减少车辆交通。
8.环境保护:滨水公园将重视环境保护,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施和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并且,还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和绿化管护小组,保持公园整洁美观。
综上所述,滨水公园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人们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各类休闲娱乐场所和活动,为市民带来舒适和愉快的体验。
同时,公园的规划布局和交通布局也便于市民的出行和交通安排。
深受市民欢迎的滨水公园将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本文将围绕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展开探讨,从设计理念、功能区划、植被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从而打造一处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滨水景观。
设计理念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两个方面。
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方面,可以利用滨水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资源,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水景,如人工湖、喷泉、瀑布等。
在植被选择上,可以考虑种植适应水环境的植物,如芦苇、莲花等,以营造出自然而生态的氛围。
2.历史文化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方面,可以通过保护和修复滨水地区的历史建筑和文物,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例如,在设计中可以引入传统建筑风格、雕塑、碑文等元素,以展示当地的文化底蕴。
二、功能区划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根据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功能区划,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根据滨水景观的不同功能,可以将设计划分为休闲娱乐区、健身区、文化交流区等。
1.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是滨水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可以设置长椅、亭子等休息设施,提供人们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
同时,可以规划游乐设施、草坪、露天剧场等,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2.健身区健身区是提供人们运动和锻炼的场所。
可以设置户外健身器材、篮球场、足球场等,供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3.文化交流区文化交流区是滨水景观设计中展示当地文化特色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可以设置露天剧场、文化艺术展示区等,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植被选择植被选择是滨水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植被,可以营造出绿意盎然的景观效果,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视觉享受。
1.水生植物滨水区域常年湿润,适合种植水生植物。
如芦苇、荷花、莲花等,这些植物既能提供文化景观的装饰效果,又能为湿地提供保护和净化功能。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章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 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运动的高涨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滨水地区的复兴 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课题。
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 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
滨水环境研究的前沿课题 (1)历史遗迹保护和改造 (2)进行用地功能重组 (3)滨水地区的交通线路组织 (4)场地特征的塑造 (5)生态恢复
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
• 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 • 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 2.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 • 2.4 采用可再生能源 • 2.5 生态教育
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
• 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
水污染主要是浮游物以及有机物、氮和磷等营养盐类、重金属离子、有毒物质等 水中溶解质造成的。这些浮游物和水中溶解质会使水中动植物的生活及水体性质 本身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 在进行滨水生态保护与设计时,水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节约和利用也是重点考 虑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
东京世田谷区多磨川北城市肌理关系图
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
• 2.3 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2.3.1 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原则 2.3.2 突出滨水空间公共性的原则 2.3.3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 2.3.4 延续和挖掘深层的地域文化涵义的原则
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
• 2.4 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
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 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
工业革命之前的滨水空间,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地带
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摘要:城市滨水区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城市空间,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济南市滨水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策略途径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它在城市中承担着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
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交通系统把市区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1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人们聚会、集合、娱乐的场所,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大众活动的舞台。
而城市滨水区自身的开放性和吸引力等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1.2滨水地带是典型的历史、文化、生态廊道滨水水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历经沧桑变化,它见证了城市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3]。
许多风土文化、历史遗产都沿这一区域保存下来。
河流是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滨水区是水域和陆域交界的地带,是人工和自然融合的区域。
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城市生态中非常敏感的部分,也是最具生态价值的一部分。
1.3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社区,形成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能够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城市滨水区往往因其在城市中具有的开阔的水面空间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居住、休闲区域。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调查以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为例
的乔木为游 送去片片荫凉, 万紫千红的鲜花向游 人竞相开放; 宽阔清澈的松花江上, 微风拂拂, 小船 轻悠荡漾; 日炎炎的沙滩上 , 烈 五彩缤纷的帐篷争 奇斗妍; 江水中, 嬉水的人们欢声笑语 , 热闹异常。 冬季, 公园银装素裹 , 冰雪奇丽, 观赏树挂 , 乘冰帆、 雪橇、 △人J旷神怡。 整个景区以“ 防洪纪念塔” 为 中心, 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而闯名。同时也是 哈尔滨的象征, 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 大洪水而建立的。 设施瑚帆 2 坐凳 : . 1 公园里的坐凳主要为木质的靠背座 椅( 可坐 4 ) 1 0 即 4 0 石质的双 ^ 人 , 2 张, 8 座; 共 坐
凳2个, 座; 0 4 O 方形的桌椅( 可坐 4 )套 2 座; 人 7 8 树池座椅 3 , 座 ; , 套 1 8 另外 园内的冷饮摊也设置 了 一些带有遮阴 伞的桌凳大约 2 套,0 ; O 8 座 大约
60个座位 ,其数量在平时基本上能满足人们使 0 用, 但在傍晚人流高峰的时候或在节假 日 时就满足 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2 垃圾桶 :公园范围内共有垃圾桶 6 个均 ' 2 0 匀分布在全园各处, 数量分配基本合理, 公园卫生 状况良好, 很少有舌 垃 的现象。只是垃圾桶的 样式平常 , 没有特色, 没能体现出哈尔滨的独特的 艺术风格 。 2 厕 所 : 园共 有厕 所 4处 , 中一 处为 临 . 3 全 其 时厕所, 基本满足游 人 使用。 但全部为收赀删所 , 而 且没有为残疾 人 使用的蹲位和小便器, 为人们带来 很多不便。 2 照明 : 4 公园内夜晚灯火通明, 园内布置了 足够的路灯 , 据笔者统计 , 3 m 每隔 0 就有一盏高秆 路灯, 另外配合着园内 各处均匀配置的稍矮一些的 低杆照明灯 , 还有草坪灯 , 射灯点缀美化公园里花 木和雕 塑。 园里的灯 光亮度充 足 , 次略显单调 , 公 层 能满足园中的各种使用需求。 2 健身器械:全园共有健身器械 10 , . 5 0 套 乒 乓球桌 4 , 套 另外贯穿东西的石材精装路面为轮滑 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还有园中的几处林下的 小型广场为提供了 理想的跳舞、 打拳场地。 2 儿童娱乐场地、 . 6 设施: 园中有专们的儿童 娱乐场地一处 ,场地内有滑梯等儿童娱乐器材 8 套。 场地面积小, 设施不够齐全, 满足不了孩子们的 需要 , 尤其在傍晚或节假 日, 这里显得特别拥挤。 2 . 7洗手盆 : 全园共有洗手池 8 , 个 为游洗睑 洗手人带来很多方便, 也是公园中 一种人性化的体 现同时, 同时t J Ⅱ 了—些趣味性。 2 服务设施: 8 这里有有大/冷饮摊位 2 处, J 、 8 还有江胖餐厅两处 , 和一处啤酒广场 , 另外还有旅 游纪念品等小型摊位多处, 基本能够满足游人的清 凉解暑 , 餐吃饭 的需要 。 就 3 论 结 根据现 场考察和 问卷调 查 ,发现 斯大 林公 园 还有 一些不 足之处 , 主要包括 以下几 个方面 : 土 缺少对残 疾 的关 怵 无障 碍谢 f l . 明显不 够完善公园内 几乎没有提供为残疾人服务的没施 3 2缺少私密空间,整个公园的环境稍显均 质, 缺少趣味性空间和兴奋点。 3 3缺少冬季晒太阳的场所, 冬季游人休息和 娱乐的场地缺少保暖i】' 殳}游人量明显少于其他季 6 } § 3 厕所的卫生条件有待改善, - 4 另外应取消收 费厕所, 增设免费厕所。 3 5儿童活动场地面积不足, 供青年人活动的 项 目和 磁圾为 缺乏。 3 缺少有顶盖的构筑物 .供游人们挡风遮 . 6 雨, 下雨天游人活动受到限制。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摘要: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丰富的规划经验,主要围绕绿地生态、岸线工程生态及建设生态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工作。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生态;岸线工程;规划设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现代旅游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改造成为了各国普遍的现象。
滨水区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其景观信息量丰富,一般是城市景色最美的地区,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
同时,滨水区景观具有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生活、娱乐、休闲的需要,而且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一些可行的规划设计建议,希望对今后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工作有所帮助。
1 滨水区绿地生态问题的规划设计思路滨水区绿地是原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但大部分城市的滨水绿地设计至今大都还是沿用城市人工环境空间的思维和手法,缺乏对于滨水区自然属性以及生态特殊性的考虑:或过于追求形式和工程要求,以简化单调的人工绿化代替河岸自然植被,破坏了原有的滨水生态环境;或往往忽视地方乡土植被,过分追求新奇性和集锦式景观效果,引入大量外来物种,影响了本土水岸植被系统的稳定;或河流湖泊周围甚至水中小岛上,筑建了高大的楼房,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生动植物的生存。
基于生态规划原则,滨水绿地规划应着眼于对河流、道路和绿地的施工及管理中采取各种对策,尽可能将多种动植物的生存地保留下来。
1.1 滨水湿地的保育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自然之肾”之称。
例如汕头牛田洋湿地保护区,就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湿地,在保护汕头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喻为汕头之“肾”、汕头之“肺”。
浅议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1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 计中存在问题 .
崛起 ,这些 城市的领导者 或者决策者开 始把 目光转移 到改 变城市面貌
1 生态观 念与景 观观念 相冲突 。生活在 城市 的人们在 亲手创 造 上来 ,由于对 景观的认知不 足 ,引进 了大量 的外来景观 ,忽 略了对乡 . 1 并欣 赏这些美景的时候 , 自身活动的影响也使 得水 域 的生态特征 渐渐 土特色和环境 协调的引用 。但 其实景观应该结 合乡土特色 ,协调 周边
性 、区域 性层 次性 和动态 性等特 点 ,并有 明确 的经济社 会 和生态 建 们 注 意加强 水质 保护 ,防 止废水 污染 河流 。 同时还 同步设水 、电 、 设 目标。
气 、电力通讯 管 线以及 园林 绿化 工程 ,使工 程一 步到位 ,避 免 了重
消失 ,即 自然景 观被人 工化 。 江河湖堤 岸 由 自然 土变成 了混凝 土包 环境 ,保护其生态 系统 ,这样 的景观才有生命力 和活力的 。事实上 ,
裹 ,植物 和动物失去 了快乐 的家 园 ,沿河开 山修筑 游览大道 ,边坡 岩 我们身边的例子也 不少 ,例如沈 阳市建筑大学新校 区的设计 ,这是 一 石裸露 ,自然植被破坏 ,把原本 漂亮的 自然河流掩埋 ,而把水道变成 个 用水稻作物 和当地 野草 、用最 经济的途径来 营造 一个校 园环境 的案 暗渠 ,原有空 间变 成了道路和建筑 ,再 加上过量的污水排 放 ,使得我 例 ,景 观中应用 了大 量的水稻和庄稼 ,并通过 旧材料 的再 利用 ,试 图 国的许多城市河道 景观失去 了其应有价值 ,自然形态 的河 流被裁弯取 对 庄稼 、野草 和校 园做 一个重 新 的认识 。又 如秦 皇岛鸟类 博物 馆设 直 ,被填埋 、切割 、覆盖 ,被裹上水泥外 衣 ,致使城市水体 不再 有生 计 ,基 于场地 的滨海特征 ,利用海风和 陆风降温 ,通过建 筑内部和朝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从自然角度分析要点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从自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从自然角度分析上传:老四时间:2005-5-8 阅读:164 次自从20 世纪60 年代美国著名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设计遵从自然”的景观规划理论并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实践以来,尊重自然过程、依从自然过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经被国际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界普遍接受和应用。
1 城市滨水区——城市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地带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想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
”它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这里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
水滨空气环流过程,河流水文及地貌过程,水滨生物过程是发生在滨水地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三种自然过程,也是对城市等人类聚居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三种自然作用力。
因此,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深入了解以上三类自然过程,挖掘出与之适应的各种自然形式,并制定出具体规划和设计的策略。
我们首先从对未受人工干扰的自然状态的滨水地带的分析入手,探索三种自然过程和对应的自然形式之间存在的适应和契合关系。
2 滨水区的自然过程与自然形式2.1 滨水区空气环流自然过程在滨水地区,由于水陆下垫面的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程度异不同,大面积的水体吸收和存储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由于水体的热容大于陆地,其升温和降温速度都远远慢于陆地,从而在两者上部出现空气环流,产生我们通常在水边都能感到的凉爽、清新、湿润的“水陆风”。
滨水区水陆之间的这种空气环流过程通过把太阳辐射热转化为潜热,减弱了地面温度的骤变,发挥了天然空调器的作用。
对于夏季和底纬度地区,这种气候过程正是水滨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最为明显的一个气候优势。
另一方面,无论是河流、水库、还是湖泊、海湾,朝向水面方向的水滨空间都呈开敞形式,正好适应并促进了水陆之间的空气交换过程。
2.2 滨水区生物自然过程河流滨水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背景: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极具发展潜力和魅力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城市滨水区也面临着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对城市滨水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十分必要。
研究意义:本研究意在探讨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特色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出合理有效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研究内容:1.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与景观特色分析;3. 城市滨水区公共服务设施状况探析;4.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和经验;5.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研究;6.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经验和现状;2. 调查问卷法:对城市滨水区的居民及游客实施问卷调查,掌握城市滨水区的需求,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3. 实地调研法:前往城市滨水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城市滨水区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确定规划设计思路;4. 总结比较法: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进行综合比较和总结,为提出具体对策提供参考。
研究成果:1. 对城市滨水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调研,掌握了城市滨水区的现状和问题;2. 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包括建立适应城市发展的城市滨水区规划与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滨水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强城市滨水区环境保护等;3. 就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提升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品质提供实践参考。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1项目概况 I .I 地理位置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 51 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休 宁县 区位优 势突出 ,交 通便捷 。 休宁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位于休宁县城西南,毗邻休宁市政主干道 滨江 大道 ,是 休宁 通往 黄山 城区 的重 要交 通道 路。 12气候特征 休宁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 分明的特 征。年平均气温 15—16℃,大部分 地区冬无严寒, 无霜期 236 天。- ' 2- 均年降水量1 670毫米, 最高达 2706毫米 。降水多 集中于 5—8 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 长。 13项目规模 生态 湿地 公园总 用地面 积约 266000平方 米,其 中一号 地块 约 235000平方 米,二 号地块 约1 Ooo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 米。 2现状分析 及优劣势 分析 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 2.1良好的自然禀腹 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 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 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莒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 生物在此栖息。 22 “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 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 流向水系,威胁水系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着 场地的景观 风貌。 23使 用需 求压 力 目前这一地块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 原有方式使用,如开荒种田;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 场±也被低劣的建筑构筑物侵占。 2. 4开发 压力 由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采砂经营者的目光, 在水系沿岸分布多处采砂点,人为的破坏和无休止的- R- =采,给水系的生
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 持原有 的城市肌理 的延续 , 力求 把市 区和滨水 区连接 起来 , 而 3 1 水体 与护 岸设计模 式 从 2 2 空 间设计 的特 色原 则 .
使之畅通和系统化 、 网络化 。在充分分析现状 的基础上 , 1 识别 性原则 。各个不 同的滨水 区可根 据当地 的历 史文化 和完善 , ) 参考文献 : [ ] G 0 2 -5 城 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 1 B52 09 , s.
20 . o1
[] 蔡 3
军. 市路 网结构体 系规划 [ . 城 M] 北京 : 中国建筑 工业
出 版 社 .0 8 20.
[ ] 刘 灿 齐. 代 交 通规 划 学 [ . 2 现 M] 北京 : 民 交通 出版 社 , [ ] 肖 鹏 . 人 4 小城镇交通 系统协调发展 若干 问题 研 究[ ] 山西 J.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滨水区域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体与陆地相交接的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滨水区域,既能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一、滨水区域特点分析滨水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滨水区域易受水灾影响,需要考虑防洪和排水措施。
其次,滨水区域生态脆弱,需要保护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再者,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因此,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二、滨水区域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2. 风险防范原则:考虑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建设,降低灾害风险。
3. 公共利益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三、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滨水区域的绿地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滨水步道、绿化带等,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3. 水体治理与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措施,改善滨水区域水体环境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 城市景观设计:设计滨水区域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交通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码头等,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促进城市与滨水区域的互联互通。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与自然水域相融合的宜人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观赏水景的舒缓空间。
在这个方案中,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滨水景观设计的关键特点和具体实施策略。
一、景观要素的选择与布局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素的选择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如沿岸的芦苇和水生植物,在水域边缘种植繁茂的绿植,形成自然的界线。
同时,可以在周围种植草坪、花坛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其次,为了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舒适感,可以设置散步道、步行桥、休息亭等设施。
散步道可以贯穿整个滨水区域,让人们可以便捷地欣赏水景。
步行桥可以连接两岸,方便人们的通行。
休息亭则是提供休憩的场所,可以坐下来欣赏风景。
最后,水体本身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
可以利用自然河流、湖泊等水域,也可以人工造湖、挖河道等方式创造水体。
在水体周围布置景石、假山、喷泉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变化。
二、景观设计的生态考量滨水景观设计要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在选择植物时,要选择当地生长良好的品种,避免引入外来植物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可以设置雨水花园,收集雨水进行植物浇灌,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三、交通与安全设施的规划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和提高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合理规划交通与安全设施。
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可以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车,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可以设置安全护栏、铺设防滑地面等安全设施,确保人们的安全。
此外,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还可以设置公共厕所、饮水设备等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需求。
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景观要素的选择和布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交通与安全设施的规划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打造出活力四溢、宜人舒适的滨水景观,为人们创造一处与水融为一体的休闲胜地。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城市生产、繁荣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与其他区域相比,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防水能力由于水的侵蚀能力,建筑的防水能力是滨水区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物外部表面和屋面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应的密封技术,必须具备防水的能力。
2. 建筑的适应性在滨水区,建筑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水位的变化、洪水、暴雨、风暴及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设计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的建筑。
这一方面包括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墙体厚度、电子线路等。
3. 建筑的可持续性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保、可再生和可持续性因素。
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并考虑屋顶绿化、太阳能板、防风护栏等使用,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二、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特点1. 绿化设计滨水区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化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设计可以使滨水区环境更加美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污染。
2.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景设计旨在把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中,为人们提供观赏水景的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城市的自然循环系统。
水景设计包括河流、湖泊、喷泉等。
3. 交通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交通系统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交通点以及船舶停靠点等设施,能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便捷和舒适,使居民对城市滨水区的感官体验更为完美。
三、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互动在滨水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中,建筑与景观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合理的建筑可以融入景观中,让人们感受到河流、码头、河岸、绿化等元素的和谐和统一。
同时,让景观成为建筑的人文背景,承载每个人在那里的良好回忆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
城市公共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河流往往是其发展的起点,是构成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绿化建设,现代城市的滨水区绿化更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防洪水利工程建设,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重点。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一、城市公共滨水区景观设计背景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城市中陆与水接壤的区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公众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关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意识逐步增强。
回归自然,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解相处,已经得到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民的共识。
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都大概经历了繁华到衰退,衰退到再开发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主要的原因有四点;一是社会需要转型。
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因为城市滨水区存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一个成功的城市滨水区设计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带;第三个原因是建造城市形象的需要,滨水区是重要的城市空间组成部分,成功的滨水区可以成为一个城市建造的点睛之笔;第四个原因是这也是城市居民们的需要,高节奏的压力工作加重了居民对自然地向往,对水体绿化等自然要素渴望日益加重,有水有植物的滨水区自然就成为了人
们的首选。
二、城市公共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1、滨水区的公共性
公共空间概念在建筑学中是一个很重要并且十分基础的概念。
城市滨水区所拥有的“公共性”最终将带来公共性活动,它是激发城市活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个成功的滨水区景观设计要使滨水区“开放空间”能够成为市民喜爱的公共场所,成为市民的共同财富,使公民可以在其中自由的,连续的活动。
2、滨水区的整体延续性
整体的“延续性”主要包括滨水区空间的延续性和绿地的延续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空间的延续是指滨水空间自身独有的条件,动态的河流直接引导了空间的延续性,而绿地是滨水区景观中不可缺少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视觉范围内,考虑到绿地的连接性,形成无形中的连接体系,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环境,更能有效地激发城市活力。
3、滨水区的空间不确定性
滨水区空间的不确性主要体现在与城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滨水区自身空间的不确定性。
城市滨水区依赖于城市而存在,但是又相对独立的拥有自己的范围。
它与城市之间就存在着空间上的不确定行。
城市滨水区自身的空间形态也具有不确定性,滨水区是一个生态系统非常丰富的地带,水体的流动以及大面的空旷空间导致气流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以及降水降雪的影响,水体的变化还会导致水体和岸线的
关系的变化,最后造成滨水岸线的变化等等,这些都在无时无刻改变着滨水区的空间形态。
三、城市滨水区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误区
1、滨水区景观模式趋于雷同
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人们忽视了当今成功的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背后存在的因素,大量的照搬和抄袭现象使得雷同的滨水景观设计层出不穷。
事实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拥有它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历史,同样依附城市存在的城市滨水区也应该呈显出这个城市所独有的文化历史。
2、没有分清城市整体规划与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对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空间尺度过大
城市滨水区与城市密不可分,但是滨水区应当有它独特的景观规划特质,若过于强调与城市的连接,反而会降低滨水区独有的特色。
3、与上一条相对应,部分城市对滨水区的设计过于细节,太强调滨水区的整体独立性,使之与城市建设格格不入,与城市文化背景也相背离。
四、新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理念
1、协调环境生态的设计理念
协调环境生态的设计理念既有利于当代人,又造福于后代人。
要把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设计,滨水区周围本身存在着它独有的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介入,或多或少会对它产生干扰,如何将这种干扰变的和谐,使之依然有着自身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生态系
统的破坏,增强伊通河滨水区的生活适宜性也是我们需要注重的。
2、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把握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几大设计理念中,注重生态化,注重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景观设计的原则。
因此在体现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
3、融入历史环境人文民俗文化的设计理念
一个成功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一定存在独特性,并且是可以融入到城市中的。
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是离不开这个城市的河流的,城市河流所承载的历史背景也是丰富多样的。
同时城市是历史文脉发展的产物,每个城市的每段历史都会在这个城市身上留下烙印和痕迹,这对于整个城市的陶冶情操和道德修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延续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又可以为现代人们提供含有底蕴的公共活动空间。
传统文化是每个城市所独有的,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藏之一。
蕴含着民俗风情文化的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成为地标性作品,也可以在在强大的认同感中,成为十分有代表的地域性人文特征。
五、结论
公共滨水区是城市空间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城市整体空间的完善,对它的改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同时,滨水区是大自然赋予城市得天独厚的一份宝藏,应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有的景观元素。
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滨水区开发整合不仅可以激发城市的活力,促使周边地区的地价增值,重新塑造城市特色空间形象,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的品质,提升城市对外的影响
力和城市品牌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等著.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
[2]刘贵利等著.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6
[3]曾茂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4.(55)
[4]陈娟.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