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教案 第一章
机械工程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工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3. 了解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基本要素。
3. 机械工程的设计原则和重要性。
4. 机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工程的成功案例,展示机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机械工程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2. 小组项目:学生能分组完成一个机械工程设计项目,展示其对机械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机械零件与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2. 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原则。
3. 了解常用机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2.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原则。
3. 常用机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以及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原则。
2.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常用机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能完成机械零件设计和选材的练习题。
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3. 了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3.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展示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2. 小组项目:学生能分组完成一个机械制造工艺设计项目,展示其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基与基础教案
浇注护壁
成孔后浇注砼
钢筋笼
活瓣圆台 形模板
预制桩植桩法施工
沉 管 灌 注 桩
沉井基础施工程序
1.刃脚 2.井桶 3.内隔墙 4.封底 5.顶盖
设计程序:
上部结构 荷载、地基情况 基础形式、材料 选持力层(埋深) 确定基础尺寸(地基 强度与变形) 结构计算 绘施工图
注意问题:
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概念
土:地壳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的散粒堆积物
土的特性:渗透性、压缩性、低强度、固结与水作用等。
土力学:研究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稳定以及土与结 构物相互作用等规律的一门力学分支称为土力学。
研究方法:实验、试验、经验辅以理论计算 土力学是门依赖于实践的学科。
地基:支撑建筑物荷载、且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 层称为地基。
基础:埋入土层一定深度并将荷载传给地基的建筑物下 部结构。
持力层 :直接支撑建筑物基础的土层。
下卧层(软弱) :持力层下部的土层。
结构荷载
基底压力
地基基础设计的先决条件:
在设计建筑物之前,必须进行建筑场地的地基勘察, 充分了解、研究地基土(岩)层的成因及构造、它的物 理力学性质、地下水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 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岩溶、地 震等),从而对场地件作出正确的评价。
者间相互制约协同工作)
天然地基:没有经过人为处理,直接修建。
人工地基:承载力低,高压缩性地基,人工 处理后才能修建。
人工地基的特点:施工周期长,造价高,承 载力相对提高少。
结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利用天然 地基。
人工地基
重锤夯实加固
振动压实加固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土的三相指标及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理解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塑性指数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土工试验: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塑性指数试验1.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壤的性质、分类和工程特性。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土壤性质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剪切强度理论、压缩理论和小应变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土力学理论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应力路径剪切强度理论: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莫尔-库仑准则压缩理论: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小应变弹性理论: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应变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理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学会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浅基础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沉降计算深基础设计原理: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工程设计原理:隧道、地铁、地下室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第四章: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掌握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
学会运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基础工业工程教案
基础工业工程教案章节第一章工业工程概述教学内容工业工程的发展简史,工业工程定义、目标和功能,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特点与性质,工业工程意识。
教学重点工业工程定义、特点。
教学难点工业工程意识。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思维,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承上启下课前老师或请学生对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布置下节预习内容及相关参考资料、章节。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能够了解工业工程的发展简史、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特点与性质、工业工程意识,重点掌握工业工程定义、目标和功能以及工业工程的特点。
课堂组织1、时间安排:第一节课:1)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分析、参考资料介绍(25分钟)2)课程内容介绍、引言(5分钟)3)工业工程发展简史(15分钟)第二节课:4)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功能(15分钟)5)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与性质(10分钟)6)工业工程的特点和意识(15分钟)6)布置课外作业和参考资料(5分钟)2、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简述你心目中的工业工程。
3、板书设计生产率=产出/投入IE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业布置1、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特点?2、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请你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你的建议和想法。
预习第二章工业工程的应用。
主要参考资料1、《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郭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P21-352、《基础工业工程(IE)》,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P1-13主要参考资料1、《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郭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P1-192、《基础工业工程(IE)》,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P26-41 章节第四章工作研究与方法研究教学内容工作研究概述、方法研究概述、工作研究的实施程序。
基础工程教案优选全文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反循环回旋钻机成孔的工艺如图所示 。泥浆由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流 入钻孔,然后,由砂石泵在钻杆内形 成真空,使钻下的土渣由钻杆内腔吸 出至地面而流向沉淀池,沉淀后再流 入泥浆池。反循环工艺的泥浆上流的 速度较高,排放基础施工技术 第二节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 .夯填粘土; 2 .护筒
搭设平台固定护筒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四)泥浆的准备 在粘土中钻孔,可采用自造泥浆护壁;在砂土中钻孔,则应注入制备泥浆。护壁泥浆是由高塑性 粘土或膨润土和水拌合的混合物,还可在其中掺入其他掺合剂,如加重剂、分散剂、增粘剂及堵 漏剂等。 泥浆是由粘土、清水和泥浆化学处理剂按一定的配比拌制而成。 泥浆有稳定孔壁与悬浮和携带钻渣的能力。 泥浆的基本性能指标有:比重、粘度、胶体率、含砂率、稠度和PH值。 护壁泥浆一般可在现场制备,制备泥浆应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膨润土泥浆的性能指标如表所示 。 根据泥浆循环方式的不同,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条 件、允许沉渣厚度等进行选择,但对孔深大于 30 m 的端承型桩,宜采用反循环成孔及清孔。 正循环回旋钻机成孔的工艺如图所示。泥浆由钻杆内部注入,并从钻杆底部喷出,携带钻下的土 渣沿孔壁向上流动,由孔口将土渣带出流入沉淀池,经沉淀的泥浆流入泥浆池再注入钻杆,由此 进行循环。沉淀的土渣用泥浆车运出排放。
基础工程 教案
基础工程教案教案标题:基础工程教学目标:1. 了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能够应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基础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2. 实际案例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基础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课件,详细介绍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基工程、土力学、地质勘察等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如何应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tep 4: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案例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强调基础工程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资料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基础工程领域的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基础工程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小组展示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基础工程施工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施工安全规范,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一、基础工程施工概述1. 基础工程的分类及特点2. 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程序3. 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二、土方开挖与支护1. 土方开挖方法2. 土方开挖安全注意事项3.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施工要点4. 基坑排水及降水措施三、地基处理1. 地基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2.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四、基础施工1. 基础形式及构造2. 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3. 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基础工程?基础工程在建筑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基础工程施工概述1. 讲解基础工程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基础工程的应用场景。
2. 介绍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程序,让学生对施工过程有初步认识。
三、土方开挖与支护1. 讲解土方开挖方法,如放坡开挖、机械开挖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讲解土方开挖安全注意事项,如边坡稳定性、基坑支护等。
3. 介绍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施工要点,如挡土墙、支撑等。
4. 讲解基坑排水及降水措施,如集水井、排水沟等。
四、地基处理1. 讲解地基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如换填、压实、加固等。
2. 讲解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如施工顺序、材料选择等。
五、基础施工1. 讲解基础形式及构造,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
2. 讲解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3. 讲解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高空作业、起重作业等。
六、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a.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新型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b. 分析一种常见基础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基础工程教案
Foundation Engineering基础工程教案课程归属:交通学院教学课时:28学时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教案作者:程国勇基础工程教案(No. 01)课题:绪论、线性弹性地基模型、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方向,说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掌握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并了解它们的柔度矩阵。
二、教学内容分析重点: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
难点: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三、教学方法设计讲授: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及它们的柔度矩阵。
讨论:何谓地基模型。
研究: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四、教学过程1.讲解文克勒地基模型.(15min)2.讲解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15min)3.讲解分层地基模型.(10min)4.讲解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20min)5.讲解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概念.(10min)6.讲解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20min)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思考题:最常用、最简单的线弹性地基模型有哪几种?基础工程教案(No。
02)基础工程教案(No. 02)课题:地基模型概述、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基模型,了解合理的选择地基模型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掌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分析重点: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难点: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设计讲授: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讨论: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研究:几种曲线的线性变换及参数确定法.四、教学过程1. 概述选择地基模型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10min)2. 讲解文克勒地基模型中基床系数k的确定。
(15min)3.讲解几种曲线的线性变换及参数确定法(双曲线、指数曲线)。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授课教案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第一章绪论§本课程的内容和作用科与实践: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及分类举例并分析事故原因二、本门课程知识构架三、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要求:概括了解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种类及原因.对本学科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总体认识.了解地基基础概念,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构架.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授课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提早适应和入门.§本课程发展概况要求:了解本学科中关键理论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学科现状.授课方法:在强调学科的实验性时,要举例简要讲解.如:2个土压力理论,3种剪切试验方法.§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要求: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及实验性,对本课程应掌握的内容要有总体的认识.授课方法:讲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时,对应土力学定义,结合教材目录.使学生清楚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原因.从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宏观和总体的把握.第二章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及分类§土的三相组成要求:了解土的矿物成分.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配概念.理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理解毛细水分类与原理,强弱结合水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土的结构和构造划分.重点:土的粒组,颗粒级配的概念.弱结合水的工程特性,毛细水对工程的影响.授课方法:结合生活与工程实际举例讲解毛细水的作用.使用图例讲解土的结构与构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要求:理解掌握三项基本指标的概念.了解基本实验方法.理解掌握六项换算指标的概念.了解和区别指标的常见值及工程应用.了解应用三相草图求解换算公式.记住有效重度与饱和重度关系公式.重点:9个指标的含义及区别.指标的工程应用.三项基本指标的实验方法.授课方法:通过指标定义公式的比较及强调各自的物理意义,区别9个物理性质指标.通过与实际工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重度的比较,使学生记住各种重度的常见值,增强学生的量化概念.§土的物理状态指标一、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要求:掌握密实度的概念及各种密实度指标概念.了解各种指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密实度划分结果.重点:砂土,碎石土密实度划分方法及划分结果.二、粘性土的稠度要求:掌握稠度及稠度界限含水量的概念.掌握界限含水量概念含义和实验方法.掌握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概念含义及应用.掌握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了解粘性土灵敏度和触变性的概念.重点:指标的含义和应用.授课方法:对比强调无粘性土、粘性土在影响松密和软硬因素方面的差异.§土的压实性要求:了解压实原理.理解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重点:最大干密度概念及室内试验方法.难点: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最优含水量、击实功)§地基土的工程分类要求:掌握《地基规范》分类法划分结果.理解各类土的定义分类依据,定名.掌握碎石土,砂土,粘土工程特性.重点:砂土,粘土,粘性土定义、分类依据、定名及工程特性.第三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一、均质地基情况二、成层地基情况三、有效应力分布规律四、地下水升降及隔水层对自重就力的影响.要求:掌握竖向自重应力的求解方法.理解侧向自重应力求解方法.掌握有效应力概念掌握自重应力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理解地下水位升降对自重应力的颢响.重点:有效应力原理.授课方法:重点解释粒间应力与土的变形和强度的内在关系.反复强调自重应力,一般指有效自重应力.要求学生课上先讨论均质和成层土自重应力求解公式和应力分布规律后,再给出授课内容.§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基础底面接触压力的分布基础底面接触压力的简化计算(中心受压基础,偏心受压基础)基础底面附加压力要求:理解随荷载增加,柔性基础、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变化规律,架桥作用的概念.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基底压力分布图形.了解影响基底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因素.掌握基底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中心受压和单向偏心受压)掌握基底附加压力概念及计算方法.重点:基底接触压力和附加压力的计算.授课方法:强调基底附加压力为新增应力,再由同学讨论埋深取值问题.§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一、附加应力的定义和假设二、不同面积上受各种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及角点法.三、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要求:理解附加应力计算的基本假设.了解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布辛奈斯克解答.了解均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的地基附加应力的求解方法.并掌握求解任意点地基附加应力的角点法.了解其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求解方法(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均布圆形荷载中心点下,线性和条形荷载下).理解掌握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重点:应用角点法求地基中任一点附加应力的方法.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难点: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授课方法:对各种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求解仅在引入布辛奈斯克解后,讲明利用积分方法求解,不讲具体推导过程,只给出结果σz=KP0,并对K做定性解释;对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给出大、小主应力公式,以备后用;通过例题讲解归纳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应力分布图形比较条形,矩形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影响范围的不同.§土的压缩性一、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二、静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要求:掌握土压缩性和固结的概念.掌握压缩试验方法、假定,压缩曲线的绘制,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的含义及公式,土压缩性的评价.理解土的回弹和再压缩曲线.了解静载荷试验方法和变形模量E0的确定.理解Es与E0的关系.重点: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的公式及含义.难点:公式e=e0-s(1+e0)/h0及Es=(1+e)/a的推导.授课方法:对Es和E0重点做定性的比较,简单介绍定量公式.§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一、分层总和法二、规范推荐法要求:理解地基最终沉降量概念.理解分层总和法假定、计算方法及步骤.理解规范推荐法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和步骤.重点:沉降量计算公式的含义、推导,两种方法中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方法,αv、Cc的含义.授课方法:通过课堂上对例题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两种沉降计算方法的理解.§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要求:掌握先期固结压力的概念;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概念.了解先期固结压力的'求解方法—卡萨格兰德法.了解原始压缩曲线的概念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方法.重点:先期固结压力的概念.§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二、地基变形特征要求:理解沉降观测的意义和范围.授课方法:让学生先自己看书,然后加以解释.第四章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的抗剪强度一、抗剪强度的基本概念二、直剪试验与库仑定律要求:理解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的概念.掌握库仑定律.了解抗剪强度的来源和影响因素.重点:抗剪强度的来源.孔隙水压力对实验的影响,3种实验方法:排水剪,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授课方法:孔隙水压力对土体强度的影响,结合三种实验方法来讲解.§土的极限平衡理论一、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二、土的极限平衡状态与极限平衡理论要求:掌握莫尔应力圆概念.掌握极限平衡概念及条件.重点:莫尔应力圆概念及极限平衡概念、条件.难点:莫尔应力圆的含义与抗剪强度包线的关系.授课方法:结合抗剪强度包线与莫尔应力圆重叠图形,分析土体中某一载面上剪应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指出并非抗剪强度最大,则一定先破坏,从而加深同学对抗剪强度的理解.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极限平衡概念的认识与应用.§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一、直剪试验二、三轴压缩试验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四、十字板剪切试验要求:了解试验原理,熟悉依据排水条件而产生的不同试验方法.理解各种试验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重点:实际工程中如何依据不同的排水条件选择相适应的试验方法.授课方法:结合土力学实验室内直剪、三轴压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土体抗剪强度理论、公式等的认识.§地基破坏类型及承载力的确定一、地基破坏类型二、地基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概念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要求:熟悉地基剪切破坏三种型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及破坏发生的条件.理解临塑荷载,临界荷载的含义,了解公式推导原理和方法.简单了解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理解地基承载力的理论确定方法.重点:地基剪切破坏的三种型式.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的含义.授课方法:结合P—S曲线讲授Pcr、Pu、P1/3的概念第五章土的塑性和土的临界状态§土的塑性一、土的塑性二、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要求:理解掌握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的概念.理解土体屈服的概念.重点: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的概念.授课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土体与一般的建筑材料的力学特性的差异,教师补充并引出土体是弹塑性材料,需要研究土体的塑性.通过试验曲线来讲解把握土体塑性的三个准则(屈服、流动、硬化).§土的临界状态与临界状态线一、土的临界状态二、土的临界状态线要求:理解三维p-q-e空间的屈服面及其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理解临界状态的概念及条件.重点:土体在三维p-q-e空间的屈服面形式.授课方法:首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正常固结土的p-q曲线、e-p曲线,然后逐渐引入体在三维p-q-e 空间的屈服面.§临界状态模型一、典型的砂土行为二、典型的粘土行为要求:理解模型中参数M、G、N、l、k、参数的含义及其确定方法.重点:参数M、G、N、l、k、参数的含义及其确定方法.§粘性土屈服面的形状湿面与干面粘性土屈服面形状要求:理解粘性土屈服面形状在干面、湿面不同.认真理解粘性土的强度包络线由拉伸断裂线、Hvorslev面、临界状态线这三部分组成.重点:参数M、G、N、l。
机械工程基础教案课件-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4
2光滑接触面约束定义:表面光滑两物体直接接触,所构成的约束。
特点: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力通过接触点,方向沿着接触面在该点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物体,常用N 表示。
3圆柱铰链约束(1)连接铰链(中间铰链)约束两构件用圆柱形销钉连接且均不固定,即构成连接铰链,其约束力用两个通过铰链中心的正交分力FCx和FCy表示,如图1-10b所示。
图1-10 连接铰链(中间铰链)约束(2)固定铰链支座约束如果连接铰链中有一个构件与地基或机架相连,便构成固定铰链支座,如图1-11所示,其简化画法如图1-12所示,其约束力仍用两个正交的分力FCx 和FCy表示(3)活动铰链支座约束活动铰链支座在桥梁、屋架等工程结构中经常采用。
在铰链支座的底部安装一排滚轮,可使支座沿固定支承面移动,如图1-14a所示,这种支座的约束性质与光滑面约束相同,其约束力必垂直于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如图1-14c所示。
4 固定约束定义:构件一端被固定。
特点:约束端不能做任何移动和转动,受到互相垂直的约束力以及一个力偶矩。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求未知的约束力,需要根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
为此需对构件的受力个数、受力方向和作用位置进行分析,这个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被解除了约束的物体称为分离体。
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的简明图形称为受力图。
画受力图需按一下步骤进行:(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用尽可能简明的轮廓把它单独画出,即取分离体;(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3)在分离体上按其所受约束类型逐一画出约束反力。
1.受力图的画法举例例重为G 的球用绳索AB 固定,并靠在光滑的斜面上,如下图所示。
试分析其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图。
解: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
3)画出分离体所承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力。
画受力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研究对象。
根据求解需要,可以取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工程意义。
1.2 教学内容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土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土的分类(按照粒径、塑性、有机质含量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性质与分类的基本概念。
利用图像、案例等方式展示土的组成与结构。
通过实验或现场考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土地与建筑物的基础关系。
讲授土的组成与结构,配合图像与案例。
学生实验:土的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测试。
小组讨论: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理解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在土力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学会应用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力学性质进行工程计算。
2.2 教学内容土的抗剪强度(抗剪断强度、抗剪摩尔圆)土的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达西定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土的力学性质。
利用实验数据,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方法。
2.4 教学活动复习土的分类,引入土的力学性质的重要性。
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基本概念。
学生实验: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
案例分析:应用土的力学性质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计算。
第三章:土压力与支撑力3.1 教学目标理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学会计算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3.2 教学内容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支撑力(挡土墙、地下墙、支护结构)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
利用公式和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土压力和支撑力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活动引入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讲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讲解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基础工程课程教案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知识和技能,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1. 基础工程概述2.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3.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4. 施工工程测量5. 施工管理6. 基础工程实例分析与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3. 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班级讨论、个人作业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2.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3.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工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教学安排:本课程安排为每周三节课,每节课为90分钟。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基础工程概述- 课程介绍- 基础工程概述- 课程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土力学基本概念- 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第三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的成分和性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 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应用第四周:施工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原理- 高程测量和平面测量技术-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第五周:施工管理- 施工流程和进度管理- 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 施工资料和档案管理第六周:基础工程实例分析与案例分析- 基础工程实例分析-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工程学》,编著:XXX2. 教学PPT3. 教学案例资料4. 实验设备和仪器1. 课堂讲授2. 小组讨论3. 实验演示4. 网络资源查阅5. 案例分析教学考核与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工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教学评价与改进:1. 教师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注重实际操作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基础工程课程教案
基础工程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基础工程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础工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介绍基础工程的定义和主要原理,例如静力学、材料力学等。
- 解释基础工程在建筑、土木、机械等领域的应用。
2. 基础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能-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测距仪等)进行测量和绘图。
- 学习使用手工工具(如锤子、扳手、钳子等)进行基础工程实践操作。
- 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基础工程设计和模拟。
3. 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分组进行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基础工程实践任务。
-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通过合作和讨论找到解决方案。
- 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经验和观点,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设计理念。
- 引导学生进行基础工程项目的改进和优化,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工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基础工程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项目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基础工程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
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基础工程项目的报告,包括设计理念、实践过程和创新改进等。
4. 学习反思: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学习计划。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基础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基础工程教案》课件
《基础工程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基础工程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基础工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目的1.2 基础工程的定义解释基础工程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基础工程在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性1.3 基础工程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基础工程,如浅基础、深基础、扩展基础等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1.4 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概述基础工程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介绍基础工程施工的步骤和技术第二章:浅基础工程2.1 浅基础工程概述解释浅基础工程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浅基础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2 浅基础工程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浅基础工程,如扩展基础、浅埋式基础等解释每种类型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概述浅基础工程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介绍浅基础工程施工的步骤和技术2.4 浅基础工程的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浅基础工程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设计选择和施工方法第三章:深基础工程3.1 深基础工程概述解释深基础工程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深基础工程在承载力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3.2 深基础工程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深基础工程,如桩基、地下连续墙等解释每种类型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3.3 深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概述深基础工程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介绍深基础工程施工的步骤和技术3.4 深基础工程的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深基础工程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设计选择和施工方法第四章: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4.1 施工准备介绍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场地平整、测量定位等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4.2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介绍不同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浇筑、养护等解释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4.3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介绍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4.4 施工安全与环保介绍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基础工程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高层建筑浅基础工程分析高层建筑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强调浅基础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5.2 案例二:桥梁深基础工程分析桥梁深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强调深基础工程在桥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5.3 案例三:工业厂房浅基础工程分析工业厂房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强调浅基础工程在工业厂房建设中的应用和重要性5.4 案例四:地下工程深基础工程分析地下工程深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强调深基础工程在地下工程中的关键作用5.5 案例五:地震区基础工程分析地震区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强调地震区基础工程的特殊要求和重要性第六章:基础工程的检测与监控6.1 基础工程检测概述解释基础工程检测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基础工程检测的方法和目的6.2 基础工程的检测技术介绍不同的基础工程检测技术,如声波检测、振动检测等解释每种技术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6.3 基础工程的监控系统介绍基础工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强调监控系统在确保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作用6.4 案例分析:基础工程检测与监控实例提供一些基础工程检测与监控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应用第七章:基础工程的维护与修复7.1 基础工程维护概述解释基础工程维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基础工程维护的方法和目的7.2 基础工程的维护技术介绍不同的基础工程维护技术,如补强、加固等解释每种技术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7.3 基础工程的修复工程介绍基础工程修复工程的类型和方法强调修复工程在延长工程寿命和提高安全性方面的作用7.4 案例分析:基础工程维护与修复实例提供一些基础工程维护与修复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维护和修复方法和技术应用第八章:地基处理技术8.1 地基处理概述解释地基处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地基处理的方法和目的8.2 地基处理技术介绍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压实、加固、排水等解释每种技术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8.3 地基处理的监测与评估介绍地基处理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强调监测与评估在确保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作用8.4 案例分析:地基处理技术实例提供一些地基处理技术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应用第九章:基础工程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9.1 基础工程的经济性解释基础工程经济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基础工程经济性的评估方法和指标9.2 基础工程的经济影响因素介绍影响基础工程经济性的因素,如材料成本、施工周期等强调这些因素对工程经济性的影响9.3 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解释基础工程环境影响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基础工程环境影响的评估方法和指标9.4 基础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介绍基础工程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方法第十章:基础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基础工程的技术创新介绍基础工程领域中的新技术和创新强调技术创新对基础工程发展的重要性10.2 基础工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解释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对基础工程发展的影响10.3 基础工程的绿色与环保解释绿色和环保在基础工程中的重要性概述基础工程在绿色和环保方面的实践和方法10.4 基础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介绍基础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未来趋势和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础工程的分类:浅基础和深基础的不同类型、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lA深基础工程教案
履带式桩架
多功能桩架
3、桩锤选择(宜重锤低击)
类型选择: 型号选择: 1)依单桩设计荷载计算冲击能E;
E≥0.025P
2)依E及资料初选桩锤重量;
3)验算适用系数K: K=[(锤总重M + 桩重C )/ E选 ];
(≤5,3.5,2)
4)验算合宜系数 :M / C=1~2
三、打桩施工
1、准备工作
双动式-双向耗能,效率高,0.6~6t;100~200次/分; 可打可拔。
液压锤:无噪、无污、频率高,复杂、价高。油气二压 施力长,贯入度大。
单动汽锤工作原理图
双动汽锤工作原理图
导杆式柴油锤工作原理图
筒式柴油锤工作原理图
2、桩架
作用: 支撑锤桩 吊桩就位 打桩导向
类型 (常用): 多功能桩架:机动适应性好;大而装拆运麻烦。 履带式桩架:移动方便,适用范围广。 步履式桩架:移动方便,稳定性好,适应性强。
四、人工挖孔灌注桩
安全要求: 护壁、通风、联络、照明、人员上下
桩身 坚土层
承台 混凝土垫层
扩大头 爆扩桩基础构造示意图
钻孔
(直径50 ~
60mm)
放炸 药管
扩孔 清土
放炸药包 灌混凝土
爆扩 大头
放入钢筋 骨架,灌注
混凝土
爆扩桩施工工艺
大直径扩底桩
护壁构造示意
第四节 其它深基础施工
一、地下连续墙
钻孔
清孔
放入钢筋骨架 浇筑混凝土
螺旋钻孔机成桩工艺
(2)施工要点
①土质差、有振动、间距小时,间隔钻孔制作; ②软塑土层、含水量大-用疏纹叶片钻杆; 可塑、硬塑粘土,含水量较小的砂土-用密纹叶片钻杆; ③及时灌注混凝土,防止孔壁坍塌; ④浇混凝土时放护筒,混凝土坍落度5~9cm,每层 浇筑高度≯1.5m。 (3)质量要求 ① 偏差要求:位置偏差≯70~15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
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
桥梁上部结构为桥跨结构,而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及其基础。
基础工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地基与基础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地基与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根据地层变化情况、上部结构的要求、荷载特点和施工技术水平,可采用不同类型的地基和基础。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未经人工处理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如果天然地层土质过于软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要经过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这种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基础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通常将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简单的基础称为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施工较复杂时称为深基础。
基础埋置在土层内深度虽较浅,但在水下部分较深,如深水中桥墩基础,称为深水基础,在设计和施工中有些问题需要作为深基础考虑。
桥梁及各种人工构造物常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当需设置深基础时常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而我国公路桥梁应用最多的深基础是桩基础。
目前我国公路建筑物基础大多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少部分用钢结构。
在石料丰富的地区,就地取材,也常用石砌基础。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抢修、建临时便桥)采用木结构。
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正常使用起着根本的作用。
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如有缺陷,较难发现,也较难弥补和修复,而这些缺陷往往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安全。
基础工程的进度,经常控制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进度。
基础工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建筑物造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或深水中修建基础更是如此。
因此,对基础工程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第二节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资料及计算荷载的确定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方案、计算中有关参数的选用,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上部结构型式、荷载特性、材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等因素全面考虑。
施工方案和方法也应该结合设计要求、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施工季节、气候和水文等情况来研究确定。
因此,应在事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必要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料。
本节对桥梁基础工程所需资料及计算荷载确定原则作简要介绍。
一、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的资料桥梁的地基与基础在设计及施工开始之前,除了应掌握有关全桥的资料,包括上部结构形式、跨径、荷载、墩台结构等及国家颁发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外,还应注意地质、水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重视土质和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试验。
主要应掌握的地质、水文、地形等资料如表1-1所列,其中各项资料内容范围可根据桥梁工程规模、重要性及建桥地点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的具体情况和设计阶段确定取舍。
资料取得的方法和具体规定可参阅工程地质、土质学与土力学及桥涵水文等有关教材和手册。
基础工程有关设计和施工需要的地质、水文、地形及现场各种调查资料表1-1二、计算荷载的确定在桥梁墩台上的永久荷载(恒载)包括结构物的自重、土重及土的自重产生的侧向压力、水的浮力、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超静定结构中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和基础变位而产生的影响力;基本可变荷载(活载)有汽车荷载、汽车冲击力、离心力、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人群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其他可变荷载有风力、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力,在超静定结构中尚需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偶然荷载有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施工荷载和地震力。
这些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
按照各种荷载的特性及出现的机率不同,在设计计算时,应根据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荷载进行组合,荷载组合的种类,在桥梁通用规范里有具体规定。
按照各种荷载特性及出现的机率不同,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组合,一般有以下几种:组合Ⅰ由恒载中的一种或几种,与一种或几种活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相组合,如该组合中不包括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水的浮力引起的影响力时,习惯上也称为主要组合;组合Ⅱ由恒载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活载中的一种或几种(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及其他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相组合;组合Ⅲ由平板挂车或履带车与结构自重、预应力、土重及土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组合Ⅳ由活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恒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偶然荷载中的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相组合;组合Ⅴ施工阶段验算荷载组合,包括可能出现的施工荷载如结构重、脚手架、材料机具、人群、风力和拱桥单向推力等;组合Ⅵ由地震力与结构重、预应力、土重及土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组合Ⅱ、Ⅲ、Ⅳ、Ⅴ、Ⅵ习惯上也称为附加组合。
为保证地基与基础满足在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方面的要求,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各种条件和结构特性,按其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进行验算。
所谓“最不利荷载组合”,就是指组合起来的荷载,应产生相应的最大力学效能,例如用容许应力法设计时产生的最大应力;滑动稳定验算时产生最小滑动安全系数等。
因此不同的验算内容将由不同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控制设计,应分别考虑。
一般说来,不经过计算是较难判断哪一种荷载组合最为不利,必须用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可能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后,才能得到最后的结论。
由于活载(车辆荷载)的排列位置在纵横方向都是可变的,它将影响着各支座传递给墩台及基础的支座反力的分配数值,以及台后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大小等,因此车辆荷载的排列位置往往对确定最不利荷载组合起着支配作用,对于不同验算项目(强度、偏心距及稳定性等),可能各有其相应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应分别进行验算。
此外,许多可变荷载其作用方向在水平投影面上常可以分解为纵桥向和横桥向,因此一般也需按此两个方向进行地基与基础的计算,并考虑其最不利荷载组合,比较出最不利者来控制设计。
桥梁的地基与基础大多数情况下为纵桥向控制设计,但对于有较大横桥向水平力(风力、船只撞击力和水压力等)作用时,也需进行横桥向计算,可能为横桥向控制设计。
第三节基础工程设计计算应注意的事项一、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原则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安全、经济和可行的地基及基础,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因此,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原则是:1.基础底面的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2.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3.地基及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4.基础本身的强度满足要求。
二、考虑地基、基础、墩台及上部结构整体作用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地基、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且相互影响的,地基的任何变形都必定引起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的变形;不同类型的基础会影响上部结构的受力和工作;上部结构的力学特征也必然对基础的类型与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条件提出相应的要求,地基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于超静定的上部结构影响较大,因为较小的基础沉降差就能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
同时恰当的上部结构、墩台结构型式也具有调整地基基础受力条件,改善位移情况的能力。
因此,基础工程应紧密结合上部结构、墩台特性和要求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地基的特点,把整个结构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整体作用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
全面分析建筑物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可行性、安全和经济性;把强度、变形和稳定紧密地与现场条件、施工条件结合起来,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三、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是当前国际上一种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结构设计领域一次带有根本性的变革。
可靠性分析设计又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
可靠性含义就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系统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是失效概率。
这种以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即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开始逐步全面引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1984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采用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代替原来的用总安全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
根据统一标准的规定,一批结构设计规范都作了相应的修订,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也采用了以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
1999年6月建设部批准颁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2001年11月建设部又颁发了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然而,我国现行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除个别的已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如1995年7月颁布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外,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均还未采用极限状态设计,这就产生了地基基础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在荷载计算,材料强度,结构安全度等不协调的情况。
由于地基土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产物,其性质十分复杂,不仅不同地点的土性可以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地点,同一土层的土,其性质也随位置发生变化。
所以地基土具有比任何人工材料大得多的变异性,它的复杂性质不仅难以人为控制,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它也很不容易。
在进行地基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取样、代表性样品选择、试验、成果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增加测试数据的变异性,从而影响到最终分析结果。
地基土因位置不同引起的固有可变性,样品测值与真实土性值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数量所造成误差等,就构成了地基土材料特性变异的主要来源。
这种变异性比一般人工材料的变异性大。
因此,地基可靠性分析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性参数统计分析的精度。
如何恰当地对地基土性参数进行概率统计分析,是基础工程最重要的问题。
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与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相比还具有物理和几何方面的特点。
地基是一个半无限体,与板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完全不同。
在结构工程中,可靠性研究的第一步先解决单构件的可靠度问题,目前列入规范的亦仅仅是这一步,至于结构体系的系统可靠度分析还处在研究阶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用于设计标准的程度。
地基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同的地方在于无论是地基稳定和强度问题或者是变形问题,求解的都是整个地基的综合响应。
地基的可靠性研究无法区分构件与体系,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半无限体的连续介质,或至少是一个大范围连续体。
显然,这样的验算不论是从计算模型还是涉及的参数方面都比单构件的可靠性分析复杂的多。
在结构设计时,所验算的截面尺寸与材料试样尺寸之比并不很大。
但在地基问题中却不然,地基受力影响范围的体积与土样体积之比非常大。
这就引起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尺寸的试件如何代表实际工程的性状,二是由于地基的范围大,决定地基性状的因素不仅是一点土的特性,而是取决于一定空间范围内平均土层特性,这是结构工程与基础工程在可靠度分析方面的最基本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