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思维深度与参与宽度的结合

合集下载

5个思维方式,助你提升格局、眼界,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5个思维方式,助你提升格局、眼界,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5个思维方式,助你提升格局、眼界,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不说废话,总结了以往读过的20几本思维方法、大脑结构等相关书籍,再回顾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提炼出了这5个思维方式。

1、闭环思维闭环的本质是你要给人一种确定性,交代给别人或别人交代给自己的事,肯定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它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共可分为三个层次:① 沟通闭环:主动反馈过程,积极反馈结果。

② 能力闭环:能力与承诺匹配,既不盲目承诺,也不碰到挑战就躲。

③ 结果闭环:抱着对结果负责的态度,做到自己的最大极限。

这三种层次闭环的要求是逐层递进的。

你要做到能力闭环,就必然会做到沟通闭环,因为你只有不断地主动反馈,才会让能力更好地匹配承诺。

你要做到结果闭环,就必然要做到能力闭环、沟通闭环,否则你就没办法对结果负责。

2、风险储备思维风险储备是富人相较于穷人,大公司相较于小公司的巨大优势。

对穷人或小微企业而言,风险储备是一种奢侈,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宝贵资源,因此他们不得不在风险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以九死一生的做法去博很低很低的那么一点成功概率。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得主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他们在《贫穷的本质:你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研究出的贫穷本质之一就是:穷人因为没有任何风险储备,不得不采取侥幸的心态与短视的行为,同时又因无法承担任何小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从而陷入贫穷陷阱里难以跳出。

他们看到的穷人走出贫穷陷阱的唯一方式就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牺牲自己作为下一代的风险储备,但这种方式对付出的一代人而言又是多么地残忍呢?因此一旦你有了做风险储备的条件,请万分珍惜,认真做好风险储备。

我从2014年底创业以来,最重要的经营原则之一就是确保公司的现金流在零收入的情况下,至少能维持6~12个月的支出,一旦低于这个警戒线,我就会千方百计地提前去筹钱了。

这也是你这些年来历经几次大的业务转型和今年的特殊情况,公司经营依然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原因之一。

阅读自觉:盛开在英语课堂之外的花朵

阅读自觉:盛开在英语课堂之外的花朵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阅读,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字眼。

新背景下阅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到高年级的时候,它能有效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素养。

而英语阅读很多时候会让学生感到恐慌,因为大多数的英语阅读就是为了完成题目,问题答案流于形式,学生平时不重视阅读,一到练习时就会心浮气躁,不能真正优质高效地做好阅读理解题。

那么,如何解决小学阶段英语阅读中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觉,让他们爱上阅读、自觉阅读,真正做到喜读、乐读、会读,让阅读之花盛开在课堂之外。

一、梳理方法——阅读的有效保障英语阅读大多在课堂上进行,有限的阅读时间局限了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同时,篇幅有限的阅读文本往往和单元知识相关联,很难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实,更广义的阅读在于学生通过阅读能促进自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发展,进一步理解文化内涵、发展多元思维。

那么,如何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呢?1.学会阅读方法,为理解而读。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内容,读懂全文。

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文本内容至少要读两遍。

第一遍泛读是为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第二遍为精读,需要带着问题去读,仔细推敲文中的意思和内容,不仅要读懂文章,更重要的要读懂题目。

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词,学生要学会去理解这些新词的意思,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意,学会明确这些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找到中心句,明白中心句在文中表达的重要意思。

2.巧用问题链,挖掘思维深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从文本中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适当拓展,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思维扩张,在思考表述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通过层层深入的追问,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和评价,有效利用文本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从读者的视角去切入,让学生了解文中涉及的主题是什么,故事情节的主线是什么,以此提炼出结构化的知识,这就是阅读中文章的脉络。

高品质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的思与行

高品质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的思与行

智策教师发展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主要环境,在实践中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行政化倾向严重,缺失研究功能;教研活动内容随意,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问题;组内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导致合作剥离;工作开展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科教研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大力推动学科教研的改革和发展。

以下以S校数学教研组为例,探寻高品质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立足“分享”理念,营造积极合作的共同体文化氛围教研组文化根植于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

因此,学校应营造教学为先、教师为重、教研引领、成果为荣的文化氛围。

学科教研组在此影响下,自然就会形成积极主动参与、自觉合作研讨、敢于实践创新的组织文化氛围。

(一)基于共同愿景,形成教研理念学科教研组建设离不开理念浸润,以及共同愿景的感召。

S校秉持“分享教育”理念,倡导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

数学教研组就以“分享”作为教研组的核心感召,从日常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式分享,到备课组日常研讨中的分享,再到课堂内外教师的分享,让分享的理念渗透于各项教研活动。

同时,数学教研组以“善思”作为学科特质的价值追求,鼓励教师将思考贯穿教学全过程,如课前的备课思考、组内研讨思考以及课后的作业思考、教学反思、听评课研思等。

“善思”带动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也促进教研组形成了有深度高品质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的思与行*张 哲 蒋敏杰当前的教研组活动存在诸如学科教研行政化倾向严重、教研活动内容随意、组内教师缺少互动、工作开展缺乏保障机制等实际问题。

改变这些问题,就要基于学科,构建高品质学科教研共同体。

具体措施有:立足“分享”理念,营造积极合作的共同体文化氛围;聚力多元效能,建设辐射式的学科共同体;关注课题研究项目,提升共同体的研究品质;聚焦教研成果,彰显共同体的成人价值。

教研共同体;学科教学;多元效能;课题研究*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用教材教与学’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GL-L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思维感悟心得体会(3篇)

思维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我开始接触各种知识,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我的思维方式和感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思维的力量,以及它对我的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思维感悟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思维的重要性1. 思维是智慧的源泉古人云:“思维者,智慧之母。

”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就意味着他具备更高的智慧。

2. 思维是成功的基石在当今社会,成功不仅仅是依靠才华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更容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3. 思维是人生的指南针思维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帮助我们规划人生、实现梦想。

只有具备强大的思维能力,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思维感悟的心得1. 打破思维定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到各种思维定式的影响,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因此,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式,拓宽视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学会质疑、分析、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在面对问题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挑战权威。

3. 善于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 拓展思维空间思维的拓展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在思维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5. 善于运用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它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要善于运用联想思维,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6. 培养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

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矛盾,又要看到问题的统一。

只有具备辩证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思维感悟的实践1. 勤于学习学习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

如何让员工思维碰撞并产生出火花?最有效方法-世界咖啡深度汇谈

如何让员工思维碰撞并产生出火花?最有效方法-世界咖啡深度汇谈

如何让员工思维碰撞并产生出火花?最有效方法-世界咖啡深度汇谈一、什么是世界咖啡世界咖啡就是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约定“异花授粉”的跨界交流机制,包容多元化背景,设置多轮次转换,聚焦问题、激荡智慧、改善心智、促发创新的会议形式。

上世纪90年代,美国CL管理咨询公司的朱尼塔·布朗和她的合作者大卫·伊萨克斯创造了这种新的会议形式。

他们常常组织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高级行政领导一起,举办创新性的论坛。

大约20人左右,围坐在铺着纸张的桌前,针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交流,这种如同朋友喝咖啡一样围坐在桌边交谈,认真聆听并深入思考对方讲话,充分分享及拓展思维。

之后,每个人又移往另一张咖啡桌,大家在一个平等放松的环境中,结识新朋友,互相交换不同的想法。

各抒己见,自由交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创新思维也会随之显现。

这就是世界咖啡的由来。

世界咖啡是一种深度汇谈的方式,是产生集体智慧的过程。

二、世界咖啡的价值1、世界咖啡是创新创造的法宝《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认为:“世界咖啡汇谈是我目前为止遇到的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进入集体创造最可靠的方式。

”世界咖啡鼓励奇思妙想,倡导不受任何条件的胡思乱想,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用团队集体的智慧不断的优化、完善和改进,最后获得各种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甚至是颠覆式性创新。

2、世界咖啡是解决问题的利器彼得.德鲁克说“世界咖啡式汇谈提供了能将分析转变为深刻变革的工具和将天才人物紧密相连的结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每个人都是在盲人摸象,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维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当一个复杂问题出现的时候,一个人的思维总有他的局限,而世界咖啡就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连接不同的大脑,多维度看待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智慧激荡,查漏补缺,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世界咖啡是团队共识的工具如果公司内部每个人的想法都得不到分享和交换,就会阻碍到公司的信息流正常流动,在公司内部就会形成信息孤岛,最终肯定会影响公司运营。

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追求

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追求
扎 实——有意义的课 充 实——有效率的课 丰 实——有成果的课 平 实——常态下的课 真 实——待完善的课
胡云婉老师“六有”
有 魂——注重价值引领,导向正确正确 有 神——教师充满激情,学生思维活跃 有 序——结构思路清晰,教学过程顺畅 有 生——预设生成相融,课堂生成精彩 有 色——教学特色鲜明,展现风采魅力 有 效——目标达成到位,学生学有所获
什么是教学立意?就是教学中提炼和确立内容的主旨, 它包含教师的理解能力、思维深度、教育理念等要素,是教 学的统帅、灵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有实效、有价值的关键 。有效而富有价值的教学架构,更能体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 引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高度。
如何做到立意提炼,价值引领
1.“基于文本”——落实教学,达成目标 2.“整合文本”——精心设计,归纳提炼 3.“超越文本”——优化架构,提升立意
怎样做到从“有效”走向“优质”?
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设计
❖设计——演绎 ❖预设——生成
课堂教学“七度”
设计精度——板块推进,创意架构 价值高度——立意提炼,思想引领 情感深度——触动心灵,注重体验 生活广度——立足生活,力求本真 思维跨度——问题导引,疑起疑落 活动效度——情境创设,高效参与 拓展宽度——超越文本,整合延伸
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 程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 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
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 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
目前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90 年代,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课程的验。
例:《生命可以永恒吗》3 例:《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培育深度思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

培育深度思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

tg育M 思推的直德与法挹檷莹宍肢
口吴勇军高立
摘 要 :在 教 育 教 学 领 域 ,深 度 可 以 抽 象 为 衡 量 或 触 及 事 物 本 质 的 程 度 ,既 包 含 学 习 的 宽 度 ,也 涵 盖 学 习 的 厚 度 。如 何 将 这 两 者 有 效 结 合 ,引 导 学 生 进 入 深 层 次 学 习 ,真 正 让 学 生 的 深 度 思 维 发 生 、发 展 ,是 每 一 位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师 应 思 考 的 问 题 。 笔 者 遵 循 问 题 中 心 、疑 为 介 质 、点 面 结 合 的 原 则 ,引 导 、帮 助 学 生 实 现 深 度 思 维 发 展 , 从 开 启 发 散 思 维 、培 育 批 判 思 维 、历 练 逻 辑 思 维 三 个 维 度 ,探 讨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堂 培 育 学 生 深 度 思 维 的 策 略 。
本节课引用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例.主要目的是告 诉 学 生 要 将 规 则 内 化 于 心 、外 化 于 行 。 笔 者 在 第 一 个 班 级 教 学 时 由 于 先 学 习 第 一 部 分 “自 由 与 规 则 不 可 分 ”,学 生 思 维 的 焦 点 都 集 中 在 规 则 上 。 出 示 案 例 后 , 学 生 很 快 “迎 合 ”教 师 和 教 材 观 点 ,单 线 性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思 维 显 然 已 受 束 缚 。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教 学 的 目 的 仅 仅 是 完 成 教 学 内 容 吗 ? 当 然 不 是 !教 学 内 容 只 是 形 式 ,目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等 能 力 ,引 导 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笔者在第二个班 56
“一 事 多 议 ”“一 题 多 答 ”“一 案 多 探 ”等 。 近 年 来 ,发 散 思 维 在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教 学 中 得 到 了 较 好 的 运 用 ,教 师 在教学设计中也更加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 养 ,不 断 拓 展 发 散 思 维 运 用 的 广 度 、深 度 ,使 一 些 探 究 性 命 题 朝 各 种 可 能 的 方 向 辐 射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发 散 思 维 主 要 由 三 个 环 节 构 成 ,一 是 恰 当 的 发 散 点 ;二 是 正 确 的 发 散 方 向 ;三 是 多 元 的 发 散 方 式 。 其 中 ,发 散 点 是 关 键 ,有 牵 一 发 而 动 全 身 的 作 用 ,发 散 点 选 择 到 位 可 以 起 到 “四 两 拨 千 斤 ”的 效 果 。

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

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

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好的课堂,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知识之外,还应该拥有温度、宽度与深度。

课堂三“度”中,“温度”是基础,“宽度”是着力点,“深度”是目标。

当下的课改实践中,为数不少的实践者误读了课堂活动中三“度”的价值差异,将本属于基础的课堂“温度”,抬举到超越于“宽度”和“深度”之上的至尊位置,过多关注于课堂“温度”的营造,轻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宽度”和“深度”的有效开拓,从而导致了学习活动的肤浅化和泛问题化。

此种误读,体现到学科学习的目的诉求上,便是对各学科的零散知识关注过多,对缺乏思维挑战性的伪问题或浅问题关注过多,而对立足整体的系统化知识以及由此知识而生发出的能力关注过少。

多与少的失衡中,极易丢失了自主学习过程中静读涵泳与精思妙悟的特质,使学习弱化为低层级的识记和简单化的分析,沦落为浅层次知识的简单习得。

这些,都将对学生的能力养成,构成消极影响。

如何才能在营造课堂温度、宽度和深度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必须遵循以下四方面的常识。

一、用足够的温度温暖课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点燃”学生呢?首先,教师必须善于倾听。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对话,倾听都是一种尊重与鼓励。

教学活动中的倾听,不仅体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关注,还体现为对学生陈述观点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评价。

优秀的教师,需要从倾听中帮助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学会正确的表达,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其次,教师必须善于褒扬。

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优秀的学生,同样建立在被认同、被褒扬的基础之上。

教学活动中的褒扬,应该立足于思维过程的评价,立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恰当的褒扬,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探究各种学习问题,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对并未经过认真思考的观点也轻率地予以肯定。

须知,只有当褒扬名副其实时,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成就感,才能让学生乐意于更好地投入思考探究活动中。

第三,教师必须学会批评。

与褒扬并行的,是批评。

浅谈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

浅谈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

浅谈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逐渐显现出较大的差距。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使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应该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分类指导。

而在课堂教学中,“变式”是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变式”是我们把握教学梯度的重要工具。

因此,本文将就浅谈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展开讨论。

关键词:四度六步;变式;梯度;一、“四度六步”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四度六步”教学法是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科所长所戴启猛经过20年实践探索、思考论证、试验推广最终形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它是指教师以追求“四度”(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和有宽度)课堂为教学主张,依照“温故"、“引新”、“探究"、“变式”、“尝试”、“提升” 六个环节精准设计和组织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中“四度”课堂是教学主张,“六步”环节是实践架构,目标是创造更加精彩的课堂。

二、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一)研读课标,深究教材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能创设有深度的课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必须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好的课堂,好的教学设计,都必须基于研读课程标准、深究教材的基础之上[2]。

对于数学学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不能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知识的本质,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处理教材,用适当、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与学生一道去研究、去探求。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变式,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问题解决在学习中很重要,综合来看,问题解决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能力,也是素养。

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所以教师对此提出的问题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创造教学情境。

不要浮光掠影要学习要有广度和深度作文

不要浮光掠影要学习要有广度和深度作文

不要浮光掠影要学习要有广度和深度作文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浮光掠影、片面追求表面功夫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真正的学习不仅依赖于简单地获取大量知识,更需要有广度和深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避免浮光掠影学习态度,并提出学习需求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二部分将阐述为什么不应该只追求浮光掠影式的学习态度,并介绍学习需求广度和深度所带来的好处。

第三部分将从理论角度对广度与深度进行概念解析,并从学术研究和职场实战两个方面说明其意义与价值。

第四部分将提供培养宽泛知识视野及专业领域能力的方法,包括多元学科知识获取途径、加强专业领域技能训练方式以及综合运用提升综合素质策略分享。

最后一部分将总结文章中所讨论的关键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广度与深度学习的探讨,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对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意识。

同时,希望读者能够从文章中获得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职场竞争力。

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学习方法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并取得更为长远、全面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2. 不要浮光掠影要学习要有广度和深度2.1 避免浮光掠影学习态度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速成和表面功夫。

许多人只关注眼前的成果,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深度。

然而,这种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并不能带来长远的收益。

相反,它可能导致对知识的欠缺和不完善的理解。

因此,我们应当摒弃这种心态,并承认学习是一个需持之以恒且需要付出努力与时间的过程。

2.2 学习需求广度和深度广度和深度是学习过程中两个重要且互相关联的方面。

广度指涉及多个领域或主题知识的广泛了解;而深度则指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进行更加彻底深入地研究与掌握。

首先,拥有广度知识意味着我们能够获得更全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涵育雅正文化 践行优雅教育——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发展变

涵育雅正文化 践行优雅教育——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发展变

【摘要】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以“雅正”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确立了建设“养正尚雅的精致学园,怡情启智的幸福家园”的学校发展愿景和培养“品行雅正、情智和谐、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

为此,学校致力于构建“雅慧课程”体系,推进“情智共生”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博雅品质的教师团队,探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

【关键词】雅正文化;优雅教育;主动发展【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36-03【作者简介】张慧群,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03)校长,高级教师。

涵育雅正文化践行优雅教育———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发展变革路径探索张慧群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是一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学校,在90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质量立校的优良传统,是最早进入常州市“主动发展”工程的试点学校和先进学校。

从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主动发展中,学校更加自觉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文情怀、智慧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优雅的教育”,把培养“品行雅正、情智和谐、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作为学校育人目标和使命。

学校围绕这一目标和使命,以“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为指南,积极寻求变革,从文化凝练与涵育,到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与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

一、价值追求(一)培育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我们明确了新的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养正尚雅的精致学园,怡情启智的幸福家园”,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雅正、情智和谐、责任担当”的现代优秀公民。

以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激发教职员工发展的信心与干劲,“雅正”二字成为学校最鲜明的文化标识和自觉的价值追求。

(二)生成和雅的学校制度文化我们与时俱进制订或重新修订了多项管理制度,加强校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决策程序,凡人事变动、评优晋级、年度考核、食堂管理等重要内容均主动公开,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重要文件的出台均广泛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年轻干部座谈会优秀发言稿

年轻干部座谈会优秀发言稿

年轻干部座谈会优秀发言稿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的座谈会,同时非常感谢领导对我们年轻同志关心和重视,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我是20xx年9月份来到街道工作,这四年的时间,我先后从事过信息办、协税办、三产办、民政办工作。

从一个跨出校门的学生逐渐向机关工作人员转变,学着看事情、学着做事情,从走上岗位开始,一直都收获着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与关怀,我很珍惜今天的机会,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点感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学习和借鉴同志们的工作经验。

作为一名年轻的同志,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系统安排,把有关知识学深学透,并在实践中善加利用。

在主观认识上,我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抱着干点实事的积极心态去对待。

我深刻地认识到,光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要坚持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注重在实践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

街道的工作包罗万象、业务性较强,业务知识的生疏直接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开展,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网络上学、从书本中学、从他人中学、从实践中学,街道各种工作会议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使我及时掌握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提高业务水平,学习使我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民政窗口的办事员,在工作中,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居民,无论是老龄工作、城镇或农村低保、优抚安置等各项工作,都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其中不少工作还直接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从工作性质上讲,我们民政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感情上的贴心人、思想上的知情人、排忧解难的办事人、党的温暖的传递人,这就要求我要更加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并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做好工作。

这样不但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又使自己摆正了心态,也让前来办事的居民满意而归。

深度思维型教学,六大要素不能忽视!(胡卫平教授培训整理分享!)

深度思维型教学,六大要素不能忽视!(胡卫平教授培训整理分享!)

胡卫平教授:想做好深度思维型教学,六大要素不能忽视!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完整课堂,一般包括六大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这六大基本要素皆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素养的形成有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六大基本要素,促进教学的深度发展?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指的是课堂情境的创设,但是其内涵并不仅仅是课堂情境,班级情境、学校情境、社会情境都属于情境。

情境有两个维度。

物质和认知维度,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相关的经费、设施、自然和活动。

而文化和非认知维度,一方面指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比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从更高层面来讲,情境是一种文化,例如环境是否民主、自由、宽容、合作,环境其中的思想意识、舆论导向、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创设的情境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精神,维护学生的好奇心。

什么样的情境才是好的情境?思维型教学提出了创设情境的五个标准:1、服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内容创设情境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与目标相距太远。

有一些老师,尽管其讲课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直至一节课结束也没有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笑话,尽管调动了课堂氛围和学生兴趣,但是远离了教学目标,一直回不到教学主线上。

所以说创设情境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2、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

比如某个课堂情境需要展示一个苹果时,教师需要考虑是创设信息技术下的情境,还是创设真实的情境——是拿一个真的苹果,还是在电脑屏幕上展示一个苹果?作为实物的苹果更为真实,能够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展示。

实物展示出的很多特征也是技术难以达到的。

当然,也有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情况,比如要创设宇宙空间的情境,展示星球之间的关系时,以VR或AR技术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感受。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深度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深度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发布时间:2023-02-16T06:30:02.32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9期作者:陈嫦云[导读]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知识内容的积累,还要关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陈嫦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摘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知识内容的积累,还要关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师也要从新的角度思考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深度思维的视角下,教师应该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思维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等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强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思维;教学对策引言: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小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立足价值本位、学科本位、儿童本位,通过聚焦语言、创设情境、知人论世、联系实际等互动教学策略,实现师生主体在思维、情感、行为和价值上的有效互动,激活整个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

一、借助问题引领思维发展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课堂提问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导入性问题引起认知冲突。

其次要设置以主干问题为核心的有效问题,铺设出一条通往教学目标的消化性问题,因为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教师必须提出探究性问题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未知,总结反思进行主动建构。

例如,教师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老师以看图猜故事的形式引入,巧妙反转,一句“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有效导入且迅速地激起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初读环节,以“击鼓读书法”替代了普通的划分节奏朗读,学生兴趣浓厚,朗读节奏准确,起伏有序。

品读环节,提出“司马光想到的办法是‘持石击瓮’,你会想什么办法救儿?”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接着顺势而导,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与创新

思维的品质与创新

思维的品质与创新【摘要】思维的品质与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凡有好的思维品质便有好的创新效果。

本文详细介绍了思维品质的内涵,以及如何培养思维的品质。

【关键词】思维 品质 培养 创新思维的品质是指人的思维在深刻性与广阔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流畅性等方面的优劣差异。

这些品质反映在思维的各种类型与形式中。

凡有好的思维品质便有好的创新效果;凡是优秀的创新成果都伴随着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品质与创新密切相连。

一、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1、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只有对事物深刻理解了,才能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与规律,进而我们才能改造事物、创新成果。

具体地说: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使人们在纷杂的现象中看到规律。

如我们在“演绎思维”中谈到,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是卓越的天文观测家,他终身从事天文观测,观测的数据精度几乎达到了肉眼能够达到的极限,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他一生积累了大量天文资料,预测了很多天文现象。

但他缺乏理论的深度,思想只停留在天文现象的层面,最后只是一个天文资料的富翁,并没有发现天体运行的规律。

他临终前把自己宝贵的观测资料留给了学生开普勒。

开普勒对观测兴趣不大,但他是一个有理论深度的人,并习惯于数学的分析与探索。

他一手接过第谷的观测数据,一手接过哥白尼的宇宙理论,对纷杂的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及其背后的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通过数学的计算分析,终于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规律,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开普勒是利用老师第谷的观测成就而创造革命性的科学成果的,他和老师的区别是其具有思维的深刻性。

在科学创造史上,一切科学思想的新概括、新综合,一切理论危机的新突破,一切研究领域的新拓展,都是人们认识的深化,都是思维深刻性推动的结果。

2、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是指善于全面地思考问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经验,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的广阔性给人们的发现、发明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方法、途径、机会与可能性。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篇1读书沙龙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阅读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人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难以深入理解书籍内涵,无法将其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因此,我们组织了一场主题为“读书沙龙”的活动,旨在通过交流,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书籍,并从中获得启发。

二、活动目标1.提高参与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2.增加参与者对书籍内容的思考,提高其阅读兴趣。

3.通过交流,提高参与者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4.培养参与者对书籍的鉴赏能力,丰富其精神生活。

三、活动过程1.书籍介绍:活动开始时,由主持人对活动主题书籍进行简短的介绍,让参与者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阅读阶段:参与者自行阅读书籍,并做好笔记,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理解。

3.分享环节:参与者分别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讲述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4.讨论阶段: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书籍中的主题和观点,提高参与者的思辨能力。

5.总结回顾:活动结束前,主持人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参与者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四、活动效果1.参与者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气氛活跃,表现出较高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2.参与者通过交流和分享,对书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视野,增长了见识。

4.参与者在活动中,纷纷表示对书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并表示会将这种阅读方式坚持下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

五、总结与反思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与者收获颇丰。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参与者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导致难以深入理解书籍。

2.参与者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小组讨论时,参与者的思维深度和宽度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思辨能力。

多元整合,拓展数学学习深度、广度、效度

多元整合,拓展数学学习深度、广度、效度

多元整合,拓展数学学习深度、广度、效度作者:沈丽丽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6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综合性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跨学科作为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整合探索多个学科对学生的培养而言十分关键。

所谓的跨学科整合,指的就是基于当前的课程当中,引导学生使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多个问题,当然,这种方式突破了学生原来的学习方法,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一理念,本文主要就从整合课程资源,延展课堂深度、整合学习方式,拓宽课堂广度、整合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效度三个方面对于多元整合,拓展数学学习深度、广度、效度展开深入的分析,以下为详细内容。

一、整合课程资源,延展课堂深度跨学科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展开深入的融合,但跨学科,并不代表多学科。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关于“风”的知识时,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有关于风的优美散文,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野外写生,通过美术作品展现风的姿态,自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风的形成过程,而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于风的方位、方向等知识……可以说,针对同样的一个知识、一种现象,从不同的学科能够延伸出不同领域的学习内容,但是这种解释教学,仅仅只是从单个学科展开独立的学习,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并不够紧密。

但是跨学科整合教学,其核心在于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组织学生学会用一门学科的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此可见,通过高效的跨学科整合,不仅能延展课堂教学的宽度,更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

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所谓的跨学科整合,也不仅仅只是将多个学科联合起来展开教学,而是要学会通过多学科之间的内容深入融合,追求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的教学为案例,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环节一:通过魔术导入,使学生对轴对称这一概念有初步的理解;环节二:组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展开对比和观察,总结归纳出轴对称的特征;环节三: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的认知;环节四: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

基于新基础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新基础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新基础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教学习惯里,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讲究个人带着学生,把语文知识传达给学生,只需要他们接受并牢记,但并没有给学生单独深入研究思考的时机,也很少关心学习成绩以外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这种教学手段培育出来的大局部学生都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每一位小学教师都需要在这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严格反省并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持续改良教育方式,并且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提高教育水平,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一、“新教育”的核心思想理念新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学校接收的知识不能仅仅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做填鸭式教育,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完整的童年生活,学生的学校学习知识和能力,自身该是幸福的生活,同时也為了未来的理想和人生效劳。

新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人文精神的关键在于关心个人的生活状态,关心个人的开展宽度和长度。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新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长,更需要关注老师,关注家长,关注社会上所有的人,不管他是否贫困、是否愚蠢、是否残疾,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所有的人,这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应该表现在每一个学科的教育过程,不但要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学科知识,更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共情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最终让学生能变成拥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善良的道德品质、充分的文化知识、优秀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育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训中,主要利用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不仅让学生接受所学习的内容,更要多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理解,在其中得到模拟和分析的方式,最后,将其变成自己的独立观察能力以及择优处理事务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思维深度与参与宽度的结合-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
追求思维深度与参与宽度的结合
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310000)孙钰红
最近笔者参与了一次赛课活动,每位教师的赛课成绩由“教师打分”和“学生打分”两个分数相加得到。

在统计学生打分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教师打分非常高的课,学生的打分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明显;相反,教师打分较低的课,学生打分则比较均衡。

结算下来,所有课的“学生打分”竟也相差无几,这个环节几乎成了一个多余环节。

为此笔者找到了几位打分偏低的学生询问原因,他们一脸无奈地回答:“不太听得懂。

”这些课恰是教师一致评价为“设计精巧、非常关注学生思维”的课,相对来说学习的难度也比较大。

而那些学生打分较均衡的课由于问题、练习等的设计难度较低,虽保证了学生的参与面,自然也限制了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

思维深刻的课堂往往有着太多的精彩,不少学生思维独特、方法巧妙、表达严密,他们把课堂氛围烘托到极致,教师被这些学生所创造的精彩所打动、所感染,所有的听课者都在为教师独到的设计、个别学生独特的思考而鼓掌喝彩,可是却忽略了背后很多双无助和无奈的眼睛:他们试图努力去参与、去听懂,但最终他们依然是陪衬,是课堂的牺牲品。

而那些设计平平的课堂宛如和风细雨,教师娓娓道来,却也因为缺乏思维的挑战性而扼杀了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教师忽略了主体在课堂中自娱自乐时,教学的价值又如何得到体现?
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关注每个学生,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搭建平台,每个学生都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我们一方面希望追求思维的深度,另一方面又希望顾及参与
的宽度,两者如何能够很好地结合?笔者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分层提供素材,拓宽参与空间
面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提供学习素材时需思考如何为多层面的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提供参与的可能性,拓宽学生的参与面。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长、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出示一张表格,其中提供了四组不同小棒的长度,让学生思考哪几组小棒能搭成长方体,思考完后上台领取相应材料进行拼搭。

环节设计很独特,很具有思维的挑战性,也注重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但由于提供的学习素材过于抽象,笔者周围有三个学生根本就无法思考,只是漠然地盯着数据发呆。

试想如果教师在数据旁能呈现相应长度的小棒模型,就能为思考有难度的学生搭建台阶,他们就能借助直观的小棒在头脑中进行试拼。

当笔者向任课教师作这一建议时,该教师回答说此前也想过在数据旁出示相应的直观小棒图,但幻灯片的效果会打折扣,不够美观。

诚然这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还是未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为了学生教师需要舍弃一些不完美,因为表面的不完美是为了真正将聚光灯聚焦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为他们的学习拓宽了空间,使得他们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适作学习提示,促进学生参与
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往往是单一的,而一刀切的问题情境也会限制学生的参与。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做出适当的学习
提示,以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保证学生的参与面。

一位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确定位置》时,创设了问题情境:炮手向一号目标发射,要知道哪些信息才能打得准确(如右图),请在图上画一画。

该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要考虑角度还需考虑距离。

笔者注意到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几分钟过去了,当执教教师开始满场巡视找自己需要的素材时,有的学生一直用手遮着自己的练习纸,担心教师看到后觉得他们无能。

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他们是十分焦虑的,一定渴望着有人能帮帮他们。

此时可以做些小提示:“在两点间连一条线,然后出示量角器,让学生思考可以怎么量?为什么要这样做?”让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能及时跟上教学节奏,为他们打开思考的窗户。

三、关注思维梯度,设计开放题型
开放题型往往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教师可适当提供此类题型,为每一个学生搭建思维的舞台,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笔者在《长、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课始呈现算式“6×4=24”,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可以表示怎样一个图形,并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简单的算式背后呈现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

每个学生都根据算式积极思考和画图。

有的画了一个长为6、宽为4的长方形;有的画了一个边长为6的正方形;有的画了两个图形;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运用周长平移的思想画出了不规则图形。

简单的算式促进了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解读,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精彩表现,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个小小的算式就承载着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关注,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性。

算式虽小但所释放的能量却是大的。

2011版课标所提倡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应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将它们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地在思维深度与参与宽度之间寻求合适的结合点。

(责编金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