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上语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 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 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 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 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 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 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 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相 关 知 识
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 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 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 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 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 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 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 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成功的启示
我培养灵感有四个字, 这就是知识+汗水。
读下文,并结合本文,说说袁隆平身上 有哪些优秀品质?
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 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
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 斤重,连骨头卖了 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 其他津贴、顾问讲学费、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 花了。”
第四部分(从“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 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 棵秧苗”),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 遭遇。 第五部分(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 作下”到“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写袁 隆平科学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到结 尾),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世界影 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寐 ( mèi )
解释下列词语: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经久不息: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 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 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 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 干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农民向福财买稻种。——心系农 民 为民分忧 2.试验秧苗惨遭破 坏——不屈不挠 献身科技 3.不 慕名利
1.
写作特色
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 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 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 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 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 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 上无术推 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 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 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 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 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 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 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 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 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 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 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 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 顾问。
• 籼:早熟而无黏性的稻子。 • 强优势杂交水稻:我国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李 必湖、张先程等人培育而成。以其根系发达, 分蘖性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 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优点,经过几年的试种 和推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杂交水 稻是我国农业方面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突破了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的观 点,找到了新的杂交方法,为大幅度提高水稻 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 “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 1996年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 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 “袁隆平星”。 •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 农业高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 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 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 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农 民 老 头 袁 隆 平
获 联 合 国 粮 食 安 全 保 障 奖
被 选 为 人 大 代 表
国际水稻研究所 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 说:“我们把袁隆平 先生称为”杂交水稻 之父“,因为他的成 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 也是全世界的骄傲。 他的成就给全世界带 来了福音!”
2005年8月13日下午,温家宝专程前往国家 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了解杂交水稻研究情况,看 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下车,总理 便走上前去,同袁隆平紧紧握手:“袁老师,您 到我的办公室来看过我。今天,我到您的稻田来 看您来了!”
作者简介
谭士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全国知名作家,怀化地区文 联主席。
当代神农氏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 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 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 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 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人物通讯)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了解人物 通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理解用典型事例生动鲜明地展现人物性格、精 神的特点,理解细节描写与运用数据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学习他严 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与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体现的精神
及时调整研究 方向 知难而上 严谨的态度, 执着的精神 执着,不怕牺牲, 具有献身精神 不息地奋斗
披挂上阵,尚未站 稳脚跟,冷言冷语 扑面而来
“文化大革命”差 一点毁了他的实验
三系配套成功后, 还要再越优势关和 攻克制种关
品味与赏析
为了照顾这得之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 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 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 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 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 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试分析这两段文字的精彩之处。
1、当袁隆平的实验受到打击后,他 是如何做的?
他发疯似的寻找秧苗,执着地进行实验
2、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 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这个句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袁隆平对实验的痴 迷,对秧苗的关爱。
精彩的节细描写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写文化大革 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 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 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 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 “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 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 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 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 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 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生动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 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 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 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 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 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 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 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 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 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70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 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 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 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 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 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 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 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 久难忘。
3.用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 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 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 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如“十三年来, 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 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
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
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
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知识归纳: 1.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按时间顺序报 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 界的卓越贡献。
2.通讯与消息有什么异同?
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根据自己 的积累,说出袁隆平在国内和国 际上获得的奖项。
2005年10月19日
上午,国务委员唐家 璇亲切接见了袁隆平 院士和隆平高科董事 长伍跃时一行,勉励 隆平高科在袁隆平这 面伟大的旗帜下继续 扎实做好杂交水稻国 际推广工作,为人类 做出更大贡献。
给下列字词注音:
籼 (Xiān) 蕊 ( ruǐ ) 硕 (shuò)
黔( qián ) 钵( bō ) 鉴( jiàn )
水稻研究的重大意义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 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 产量的40%。 •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 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 意义
袁隆平遇到的困难
从旱粮作物起步, 收效甚微 异花授粉十分不易
克服困难的方法
转向研究水稻 反复学习和思考,展 开想象,提出设想 既不争,也不辩,仍然 矢志不移地搞他的实验 把“秧宝宝”、试验 田视为生命;为了抢 救秧苗,跳入深井 兵不解甲,亲自带领 人马投入战斗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 应用和推广上: 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 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 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1973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 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 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 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 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 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 公斤。 1976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 术专利转让美国。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 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 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荣誉:
•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 让美国。 •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 家” 金质奖章。 •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人 物 简 介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 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 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中国 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 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 稻”的协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