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拓展模块第三单元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祝福
一、生字。
瓦楞.朱拓.负疚.山墺.草窠.监.生门槛.俨.然烟霭.瘦削.间.或悚.然勉强.倔强.歆.享牲醴.湍.流祥瑞.惴惴
..不安迟钝.混沌.炖.肉馄饨.镯.子
开拓.朱拓.谬.种草芥.形骸.新正.周正.荸荠
..
驯.熟讪讪
..桌帷.咀嚼.执拗.窈.陷蹙.眉..怔怔
炮烙
..木讷.按捺.陈抟.pìng礼驰chěng
chóu chú寂mòpán shān 支wú沙mòxiāo遥云xiāo 夜xiāo 元xiāo 走tóu无路寒xuān
宽hóng大量少不更.事:沸反盈.天:
二、填空。
1、作者,原名,我国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字,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2、《祝福》选自《》,是一篇,描写了农家妇女
的悲惨命运,主要使用了、描写方法,情节上采用了顺序。
3、“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地问。
“老了。
”修辞是。
4、“我”在文中起作用。
5、“祝福”环境描写的作用:
反衬,一喜一悲的强烈对比,突出了祥林嫂一生命运的悲惨,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6、祝福的含义:
以欢乐的祝福气氛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突出正忙于“祝福”之人的冷酷,也突出祥林嫂死得悲惨。
作者把题目取为“祝福”——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的结合物,就是要借此来揭露封建礼教与迷信的罪恶,有力的控诉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的虚伪与欺骗。
12 春之声
一、字词。
采撷.颤.抖涟漪.诞.生铁砧.高亢.针灸.脍炙.人口入场券.露.天暴露.狰狞寒碜悄.无声息晕xuàn xuàn 耀热hōng hōng 乱hōng hōng 牛dúdú职案dú亵dú买dú还珠穷兵dú武zào音急zào zào热天lún之乐美lún美奂死不míng目míng思苦想欢呼què跃què巢鸠占吵rǎng 熙熙rǎng rǎng 穷乡僻rǎng xuān嚣寒xuān 梦mèi以求立zhuī之地无所shìshì
二、解释加点的词。
喧嚣.:高亢.:熙熙攘攘
..:
..:风尘仆仆
三、词语辨析。
不可思议
不可理喻
四、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代作家、学者,长篇小说《》,1956年因发表“干预生活”的短篇小说《》引起轰动,还有《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三篇短篇小说和《蝴蝶》、《相见时难》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有广泛的国际声誉,曾获得意大利的蒙德罗文学奖和日本创作学会的“和平文化奖”等。
2、本文体裁
3、本文运用“”表现手法,采用了的结构特点。
4、填空:
《春之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写法,不像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是重点写特定的生活场景在人物心理的折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作品结构。
但所有的射线又都有一个放射性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的主人公的心灵。
五、内容分析。
1、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
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
3、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自由联想”的运用:
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
4、《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明确: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
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
这一标题也蕴涵着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对于“历史”/“现实”,“过去”/“现在”、“未来”,“落后”/“文明”等的思考。
(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新的内燃机车头,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这个主题。
)
5、仿写P101
13 一个人的遭遇
一、生字
刹.那狙.击瓦砾.嗜.好窒闷.闷.热泥泞
..拘泥.胡诌.
活塞.边塞.塞.责赛.车哽咽.狼吞虎咽.一撮.盐
gěng概xièhòu xūn章快jiéjié毛sāi帮鱼sāi dān ge
zhàng碍层峦叠zhàng 小心yìyì
二、填空
1、本文作者国作家,选自,体裁。
2、肖洛霍夫在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以随军记者的身份投入战斗,写了不少战地通讯和以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憎恨的科学》、《胎记》,中篇小说《顿河的故事》和《浅蓝色的原野》等。
3、写作意图:
小说通过一位极其普通的苏维埃公民在卫国战争中的不幸遭遇,真实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普通人带来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德国侵略者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与40年代及50年代初期的苏联战争题材作品相比,该小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不是直接描写战争图景,塑造惊天动地的正面英雄,而把视角转向普通人。
作品与其说是描写战争,不如是回味战争,表达出作家对于战争的感受和对于历史的深沉思考,关注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挖掘蕴藏在普通人身上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张扬关心人、爱护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4、小说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和结尾的“我”与索科洛夫的结实与分手,中间是索科洛夫的自述。
小说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可概括为:【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被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了车祸(悲愁的心)】。
小说在悲喜情节之中突出表现了人呢无命运的的不幸,刻画出主人公面对苦难不屈不饶的形象;他饱受战争痛苦。
他的叙述始终的伤感的,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然而他是坚强的,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保持着善良的心地。
14 老人与海
一、生字
鲭.鲨脊.鳍攮.船艄.戳.进去杀戮.鹰隼.榫.头皮开肉绽
róu lìn 白浪tāo天
二、填空
1、本文作者,国人,第一部长篇小说是,1929年写成了一部不朽的杰作,其他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剧本《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等。
2、本文选自,体裁,并获得诺贝尔奖。
3、本文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他的名言是“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他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
这句话意味着,人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当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4、标题“老人与海”较之“人的尊严”能更为形象并含蓄地阐述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
5、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主要是:①简洁、清新、干净的表现形式;②含蓄、凝练的意境。
15 微型小说两篇
一、生字
羞赧.摩挲.绯.红绯.闻眼眸.脸颊.眼xuàn心迷
二、填空
1、《等待散场》作者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黑猫》、《白牙》,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风过耳》,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等。
他也是红学研究专家。
2、《雨伞》作者国作家。
1968年发表的小说《伊豆舞女》奠定了他在文坛上不可动摇的地位,1985年,川端康成因小说《雪国》、《千鹤》和《古都》“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立足于日本文学传统、顽强地改造西方文学而培育出新的东方艺术之花的伟大作家。
语文基础知识
一、生字
归咎.追溯.复辟.隽.永胡同.新yǐng dì造者
实shì求shì心悦chéng服
二、解释加点的词或完整的一个词。
锋芒毕.露:江河日下: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等量齐观:人才济济:
二、填空
1、采访前的准备包括:和。
2、需要准备的文字资料有和。
3、采访的艺术就是的艺术。
4、采访时提问的技巧包括:、、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