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说胡适是个“书呆子”,没有一丝一毫的贬意。毕竟,古往今来,爱读书的人数不胜数,而能像胡适那样读出那么大名气的少之又少。说他是个“书呆子”,只想说明他是个读书种子,爱读书,读了很多书。
胡适读的第一部书,据说是父亲胡传生前为他亲手编纂的四言韵文启蒙课本《学为人诗》。胡传虽然在胡适四岁时病逝,但对胡适有很大寄托,遗嘱里就要他“努力读书上进”。母亲冯顺弟很不起眼,却很有见识,尤其重视胡适的教育。受母亲督促,还在私塾的胡适就读了《原学》《律诗六钞》《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经典。胡适后来总结这段读书经历,说“我在那九年之中,竟把古文的文理弄通了”。可见,幼时的读书生活对胡适的一生影响甚大。
毫无疑问,胡适的读书天赋在他小时候就展现出来了。到他14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读书之多、之勤,就可想而知了。有人说,胡适后来的成功是天才加上努力的结果。这话不假。有天才而不能苦干不行;没有天才,光是苦干也不行;既没有天才,又不能苦干,那就更糟。于胡适而言,知道自己有天才可恃,却又唯恐被天才所误。所以,越焦虑,
就越努力;越努力,就越有为。日后成为学者、诗人、教授、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种种,委实不让人意外。
胡适读书之广,有目共睹。他曾为清华学生开列了一份“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说是“最低限度”,可里面的《三侠五义》《九命奇冤》等连国学大师梁启超也不曾见闻。他
对胡适说:“我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
浅陋,但说连最低限度也没有,我不服。”而徐志摩见了书目,更是自叹不如:“十本书里有九本是我不认识它的……
我是挺佩服胡先生的,关于别的事,我很听他的,但如其他要我照他定的书目用功,那就好比要我生吞铁弹了。”
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胡适呢,可无肉,可无竹,但绝不能无书。
他信服的是宋代黄山谷所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
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胡适读书
有“三好”:一是好夜读;二是好在厕上、电车里读书;三
是好连贯式读书。他在美国时,一部袖珍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就是在坐地下电车或上厕所时读完的。
胡适曾给一位年轻人写过一首互勉诗,很有意思。诗曰:“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
怎样才算“一日当三日”?怎么会是“人活五十他活百五十”?原来,胡适是连晚上睡觉的时间也要用来读书和做事。拿他自己的话说是:“晚上可爱。那是我最好的时间。我可以任
意的东摸摸,西摸摸,看我自己想看的书,做我自己要做的事。”
1959年4月9日,胡适因背部肉瘤手术后出去演说,无意中挥动手臂,导致刚拆线的伤口迸裂出血,于是又住进医院,可随身也要带一本书。几天后,他开始读《基度山恩仇记》,并在日记里道明缘由:“我觉得闲着可惜,所以有空就看书。”
到了晚年,大概感觉时间更为宝贵,胡适读书到了不要命的程度。他逝世的前一年,有一天心脏病突发,脉搏微弱,呼吸困难,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总算保住了命。翌日,助手走进病房看他,只见刚刚从死亡线逃回来的胡适,竟然坐在病床上看报。助手连忙劝阻,而胡适却抱怨,这是剥夺他的自由。他对前来检查的医生说:“我是有看书习惯的人,看书不吃力的。请你跟院长商量商量,让我看些轻松的东西。”
《东方》杂志曾以《梦想的个人生活》为题,组织过一次征文。胡适应征说:“我梦想一个理想的牢狱,我在那里面受十年或十五年的监禁。在那里面,我不许见客,不许见亲属,只有星期日可以会见他们。可是我可以读书,可以向外面各图书馆借书进来看,可以把我自己的藏书搬一部分进来用……”可惜的是,胡适一生游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踩着两只船,顾此而失彼。如果集中读书,“书呆子”胡适的成就一定更显赫。
摘自《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