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限时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基础达标辽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转化因子是 S 型细菌的 DNAB.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足以彻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 DNA 彻底分离D.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 标记噬菌体答案 B解析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A 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所提纯的DNA 中仍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因此不足以彻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项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间接地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而不是彻底分离,C 项错误;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 标记噬菌体,D 项错误。

四川雅安检测)将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该小鼠体内 S 型、 R 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可能是图 1,小鼠的免疫调节导致 R 型细菌数量逐渐下降B.最可能是图 2,小鼠体内的 S 型细菌最初来自 R 型细菌的转化C.最可能是图 1,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 S 型细菌D.最可能是图 2,小鼠体内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为共生关系答案 B解析 随着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以及 S 型细菌通过分裂繁殖,S 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而 R型细菌被注射到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份会被免疫系统泯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被破坏,R 型细菌数量又会增加。

. (2022 辽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做出预测,见下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A.1、3B.1、4C.2、3D.2、4答案 B解析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组成成份为甲的 DNA 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份为乙的 DNA 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考法 1 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1.如表格和图示分别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做的肺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面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 处理
注射R 型活细 菌
注射S型活细 菌
注射加 热后杀 死的S型 细菌
注射R型活细 菌与加热后杀 死的S型细菌
实验 结果
小鼠不 死亡
入 R 型细菌体内产生的,C 项错误;格里菲思的肺炎双 球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内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无法证明“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D 项 错误。
答案:A
考法 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考查 3.(2019·深圳调研)将甲细菌提取物(含 A、B、C、D 四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和活的乙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 后,从培养基中分离出了活的甲细菌。在无法对上述四种 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的前提下,为确定 A~D 中是哪种物 质能使乙细菌转化为甲细菌,请根据题意设计相关实验。 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1)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况 4.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 验,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提示: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能 够精确地复制自己;②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 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③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④结 构比较稳定等。
考法 1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2019·云南曲靖一中模拟)下图是用 32P 标记噬菌 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2.(2019·茂 名 期 中 ) 在 格 里 菲 思 的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 的 S 型细菌与活的 R 型细菌混合后一 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小鼠 体内 S 型细菌、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 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单选题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证明了DNA具有双螺旋结构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体外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但没有提出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模型构建不能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构建了模型,模型是将他们的发现更好的呈现出来,B错误;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5N标记DNA分子,并利用了离心法,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2023·河北保定·河北安国中学校联考三模)遗传转化是指游离的DNA分子(细胞DNA)被细菌的细胞摄取,并在细菌细胞内表达的过程。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如图所示(S基因是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与原S型细菌相同B.由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C.将S型细菌的S基因用32P标记,转化而来的S型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多代后,得到的子代S 型细菌的S基因均能检测到32P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也是一种遗传转化过程【答案】B【分析】遗传转化是指游离的DNA分子(细胞DNA)被细菌的细胞摄取,并在细菌细胞内表达的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类型2.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过程(如图)(3)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1.判断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叙述的正误。

(1)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提示】朊粒的增殖方式是改变正常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无毒的R 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

(3)在转化实验中大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提示】在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过程中,变异的频率较低,因此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

(×)【提示】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此设计思路对应于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2.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菌、R型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并填充以下有关内容:(1)图示的实线表示R型菌,虚线表示S型菌。

(2)ab段R型菌数量减少,其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型菌的抗体,致使R型菌数量减少。

(3)bc段R型菌数量增多,其原因是b之前,已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菌大量繁殖。

填表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

第六单元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第六单元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1.如表格和图示分别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做的肺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面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 处理
注射R 型活细 菌
注射S型活细 菌
注射加 热后杀 死的S型 细菌
注射R型活细 菌与加热后杀 死的S型细菌
实验 结果
小鼠不 死亡
小鼠死亡,从 小鼠体内分离 出S型活细菌
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 炎双球菌只有 S 型细菌而无 R 型细菌。(×)
提示: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 S 型 细菌,也有 R 型细菌。
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 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5.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67张PPT) 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67张PPT)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 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 联 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 系 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 ③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3)结论:S 型细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即 DNA 是遗传物质。
[诊断辨析] 1.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 白质。(×) 提示: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细胞,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 自身的蛋白质。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提示:格里菲思实验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新教材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教材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由乙、丙两组实验中分别加入了蛋白酶和 DNA 酶可知,该实验 的假设是“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蛋白质或 DNA”,甲组实验 只加了 S 型菌的提取物,未加蛋白酶或 DNA 酶,因此甲组作对照,培养 皿中应当有 R 型和 S 型两种菌落,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的方法用到了“减 法原理”;乙组加入了蛋白酶,水解了 S 型菌的蛋白质,排除了蛋白质的 干扰,丙组加入了 DNA 酶,S 型菌的 DNA 被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有两 种菌落,丙组培养皿中有一种菌落,则说明乙组肺炎链球菌发生了转化, 而丙组未发生转化,从而说明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 DNA。]
(√ )
5.肺炎链球菌属于寄生细菌,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
合成。
( ×)
提示: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其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
1.为什么无荚膜的 R 型肺炎链球菌无毒性,有荚膜的 S 型肺炎 链球菌有毒性?(必修 2 P43“相关信息”)
提示:无荚膜的 R 型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容易 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有荚膜的 S 型肺炎链球菌可以抵抗吞噬细 胞的吞噬,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并繁殖。
4.(2021·济南模拟)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部分 DNA 片 段进入 R 型细菌内,并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分子上,使这种 R 型细 菌转化为能合成有荚膜多糖的 S 型细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后的 DNA 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整合到 R 型细菌内的 DNA 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C.进入 R 型细菌的 DNA 片段上,可有多个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 D.S 型细菌转录的 mRNA 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第1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第1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第1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第1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第1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预测点1。

生物的遗传物质1。

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碱基组成如下图,则此生物最可能是( )A.T2噬菌体B。

肺炎双球菌C。

烟草花叶病毒D。

酵母菌【解析】选C。

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不同,说明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A、B、D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只有C项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2.噬菌体是重要的分子和遗传学研究材料,根据其核酸的特点,可分为单链RNA、单链DNA、双链RNA、双链DNA等类型,有些噬菌体具有将基因插入宿主DNA内的特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噬菌体的变异类型有突变和基因重组B.噬菌体可寄生于酵母菌和细菌中C。

将基因插入宿主DNA的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D.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解析】选C.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噬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病毒的寄生具有专一性,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寄生在真菌中,B错误;噬菌体的宿主应为细胞生物,而细胞生物的DNA均为双链DNA,所以能将基因插入宿主DNA 的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应为双链DNA,C正确;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错误。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通过细菌过滤器 • (2)提示:①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 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 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大 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T2噬菌体,
继续进行培养;③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 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DNA被标记上32P。 • (3)提示: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
•_•菌__在②③__与实四传__加递验 组__热转A实_化、_杀加验为_热B_死有对杀、_毒_的死照性C_的对_S的,S型_型S照_型说细细_活_,菌明细菌_中_说菌无有混__明“毒合_转。化性后因的,子”R型活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
• 3.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 (1)实验过程。
双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都会产生光滑菌落 • 【答案】C
• 【解析】第一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 小组体内,第二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 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使R型菌发生转化 可能是S型菌中的某种物质,并不能说明DNA 和蛋白质的作用,A错误;第一组小鼠不死亡 是因为没有使它致病的S型菌,实验中的加热 条件下,DNA并未变性,B错误;当加热杀死 的S型菌和R型菌混合后,R型菌发生了转化,
[自主检测]
• 1.思考判断
•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
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 (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和自由组合定律。
()
•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
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
• (4)从格里菲思的第④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
• (5)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
()
重难探究· 素养达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例5.T2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部分实验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
保温培养
搅拌
A.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 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D. 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
注射加热致死 的S型细菌
将R型活细菌与加 热致死的S型细菌 混合后注射
格里菲斯
不死亡
死亡
不死亡
死亡
第1组 分析 结论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1
R型细菌无致、病性,S型细菌有致病2性说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致病性
2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说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
2

3

4说明
(3)提出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是蛋白质!”
思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实验,观测转化效果 “是DNA……”
①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 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②蛋白质可以直接“控制” 生物的性状和代谢。
③当时没有发现其他生物大 分子有类似的结构特点
①DNA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 聚合而成,排列顺序千变万 化,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乙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 细菌
混合培养 结果 搅拌、离心
上清液的放射性 __低____ 沉淀物的放射性 __高____ 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___有___
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被32P标记的T2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7.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7.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4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 (1)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①实验 a:R 型活细菌 ②实验 b:S 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
死亡

③实验 c: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 小鼠 不死亡 。 ④实验 d: R 型活细菌 + 小鼠死亡 S 型活细菌和 R 型活细菌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
答案: (1)√ (2)× 提示:也能分离出活的 R 型细菌。 (3)√ (4)√
-8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 培养细菌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 的方法 R 型活细菌与 S 型活细菌的毒 S 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 实验原则 性对照 照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能使 R 型 S 型细菌的 DNA 使 R 型活细 实验结果 活细菌转化成 S 型活细菌 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实验结论 S 型活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 型和 S 型) 两实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 S 型活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联系 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 “转化因子”是 DNA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12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 对应训练 1������ (2014 浙江临海期中)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③转入固体 关闭 培养基 ②要将所有提取物与 R 型菌共同培养,③转入液体培 图中B. ①①不加热处理 是分离提纯 S ,型细菌各组成成分 ,②是将提取物分别与 R 型细菌混 养基 合培养,③是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能产生 R 型、S 型两种细菌。 C.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 S 型或 R 型一种菌落 关闭 D

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一
试题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噬菌体为 DNA 病毒,高度寄 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 生,故需利用已被 35S 或 32P 标 记的大肠杆菌来培养噬菌体, 中,错误的是( C ) 35 32 A 正确;然后再用已被 S 、 P 35 32 A.本实验需利用已被 S 或 P 标记的大肠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 的大肠杆菌,B 正确;培养时 杆菌来标记噬菌体 B.分别用 35S、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 间过长,一些大肠杆菌裂解, 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经搅拌、 标记的大肠杆菌 离心,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 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降低, C.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延长培 强, C 错误;本实验因为噬菌体蛋 养的时间可以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白质外壳在侵染过程中留在大 D.本实验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 肠杆菌外,故不能说明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D 正确。 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点一
试题
解析
2.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 A 选项正确,R 型细菌向 S 型 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细菌转化的原因是 S 型细菌的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考点一 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 结论 考点二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了遗传物质可发生可 遗传的变异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 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③说明DNA能自我复制
考点一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4)对照实验:用 DNA 酶处理从 S 型菌中提取的 DNA,使其分解,则不 能实现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5)结论: S 型细菌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 DNA 是遗传物质,而 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用 S 标记噬菌体蛋白质, P 标记 噬菌体的 DNA。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把“遗 传因子” 命名为 基因
3
提出基因 在染色体 上的假说
4
实验证明 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
5
科学家发 现:染色 体的主要 组成成分 是 DNA和 蛋白质
DNA ?
蛋白质
6
1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
S型菌
(菌落光滑)
肺炎链 球菌




R型菌
(菌落粗糙)
荚膜
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 层胶状物质。无荚膜的肺炎链球 菌,感染人体或动物后,容易被 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有荚膜的肺 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 殖。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S(标记35s)
DNA的组成元素: C、H、O、N、P(标记32p)
35S标记的噬菌体 蛋白质外壳
32P标记的噬菌体 的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可以直接标记噬菌体吗? 不可以,噬菌体是病毒,无法单独在培养基上存活
标记噬菌体方法:
(1)标记细菌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 含32P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 的噬菌体和 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
含32P的噬菌体
一轮复习 遗传物质的探索 3.演绎推理,设计实验 二
观察噬菌体侵染的过程,提出假设,并预期实验结果: 假说1:侵染时仅T2噬菌体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假说2:侵染时仅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 检测 假说3:侵染时仅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进入大肠 杆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最新考纲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考纲解读1.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分析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复制及相关计算3.基因与DNA、染色体、遗传信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4.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相关计算6.中心法则的内容及相关内容的区别、联系和应用7.基因与蛋白质及性状的关系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间、人物实验材料Ⅰ实验过程ⅡⅢⅣ体内转化实验 1928年英国科学家①________ R型细菌 S型细菌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体外转化实验 1944年美国科学家⑨________和他的同事 R型活菌,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荚膜R型活菌和SDNA混合培10________________ 养―→○R型活菌和S蛋白质混合培养―→________ R型活菌和S多糖荚膜混合培养―→________ R型活菌与用DNA酶处理的SDNA混合培养―→________ SDNA是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即_________ 将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④________ 将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⑤______ 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⑥________ 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⑦________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⑧________ 结论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知识点三 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5________,所以说○26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上所述: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判断正误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体内转化实验作基础( )。

导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导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A 组经煮沸、 D 组 为R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项错误。 答案 D
【方法规律】 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对照
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分别用活的S型和R型细
菌注射小鼠形成对照,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单独注 射和与 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形成对照。在艾弗里的 体外转化实验中,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之间 形成对照,而DNA与DNA酶处理产物之间也形成对 照。
息的流动方向是 DNA→RNA→ 蛋白质, C 错误;噬菌体 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B
考向检测二 实验误差的分析 5 .在证明 DNA 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 35S标记的T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 2 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 35S的T2噬菌体吸 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 T2噬菌体有部分留 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高频考点 ·精研细剖
考点一 【核心突破】
1.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其同事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 实验原则 实验结果
在小鼠体内 R型细菌与S型细 菌的毒性对照 加热杀死的S型细 菌能使R型细菌转 化为S型细菌
体外培养基 S型细菌各成分的作 用进行对照 S型细菌的DNA能使 R型细菌转化为S型 细菌
①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 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相同点 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 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易混易错】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4·揭阳调研)格里菲思利用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做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说明A.DNA是遗传物质B.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某种物质C.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得到S型一种细菌D.第四组实验中,活的R型菌有可能使死的S型菌复活解析整个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某种物质,从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正确;从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分离得到S型和R型两种细菌,C错误;第四组实验中,活的R型菌不可能使死的S型菌复活,但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错误。

答案 B2.(2014·滨州模拟)以下有关遗传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C.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进行标记解析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再注射到小鼠体内,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B错误;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结构,肺炎双球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而不能在培养基中培养T 2噬菌体,D 错误。

答案 A3.(2013·长春调研)如果用15N 、32P 、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A .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B .在DNA 中找到15N 和32PC .在外壳中找到15ND .在DNA 中找到15N 、32P 和35S解析 用15N 、32P 、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15N 标记了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外壳,32P 标记了噬菌体的核酸,35S 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核酸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 为模板,利用细菌中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由于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 和32P 标记的DNA ,不能找到35S 和15N 标记的蛋白质。

答案 B4.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下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 .①④B .②④C .①⑤D .③⑤解析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实际上是标记了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和氨基酸中的R 基。

答案 A5.(2014·泰安质检)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明,正确的是A .DNA 每个碱基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B .不同DNA 分子中(A +T)/(C +G)比例是不变的C .来自同一玉米果穗的籽粒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 .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 一个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两个磷酸和一个含N 的碱基,A 错误;不同DNA 分子中A +G T +C的比例是不变的,B 错误;玉米籽粒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来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C 正确;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DNA 就是遗传物质,D 错误。

答案 C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则噬菌体的外壳不会从大肠杆菌上脱落,所以沉淀物中会有较强的放射性;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中的噬菌体释放出来,使得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强。

答案 A7.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A.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B. 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只能得出S型菌中有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因子,此实验并没出现DNA、RNA,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答案 D8.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和S型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A.①② B.③② C.①④ D.③④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R型菌在S型菌DNA的作用下转化成S型菌,因此最初无S型菌,随着转化而逐渐形成。

在体内转化时,由于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R型菌会先下降而后上升,在体外转化时,两种菌均呈上升趋势。

答案 B9.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明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 B10.为证明蛋白质和DNA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 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A 、C 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 标记的无机盐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要研究该标记物的出现的部位,因此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不应含有32P标记的无机盐,故A错误;单独以上一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应设置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作为相互对照,故B正确;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病毒和细菌的遗传均不遵循该规律,故C错误;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故D错误。

答案 B1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也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并且还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 D12.(2014·大联考)格里菲斯实验中涉及到的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在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个有毒性,一个没有毒性;引起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的分化B.DNA的不同C.mRNA的不同D.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不同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分析本题的要点应是“根本原因”,一般考虑遗传物质。

根据肺炎双球菌有S型和R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故根本原因应是DNA 不同,B项正确;肺炎双球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无细胞器,不存在细胞分化,故ACD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小题17分)13.(2014·南昌九所重点中学联考)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探究遗传物质。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细菌。

(2)除了用上述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区别R型和S型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为实验4中小鼠体内R型细菌增长曲线,请在图中绘出S型细菌的增长情况。

(4)该实验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5)一段时间后,给实验3中的小鼠再次注射S型细菌,请预测该小鼠的生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导致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还有R型细菌的存在,所以在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S型和R型细菌。

(2)除了用上述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还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表面光滑,则为S 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型方法区别R型和S型细菌。

(3)绘图时需要注意:①S型细菌种群将呈现“S”型增长;②曲线的初始数量应为0,体现转化从无到有的过程;③S型细菌的曲线应先于R型细菌曲线开始增长,且最后数量要高于R型细菌。

(4)该实验获得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5)一段时间后,给实验3中的小鼠再次注射S型细菌,该小鼠存活;其原因: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相当于疫苗,刺激小鼠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1)S型和R型(2)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表面光滑,则为S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型(3)如图(4)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5)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相当于疫苗,刺激小鼠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14.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

”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 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