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金香花作品精选精练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叶嘉莹作品精选精练

2020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叶嘉莹作品精选精练

叶嘉莹作品精选精练①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②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③“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限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④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⑤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最新试题精选训练 现代文阅读6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最新试题精选训练 现代文阅读6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最新试题精选训练(精析版):现代文阅读6A乡里故事文/侯发山玉米棒子堆在院子里,散发出甜丝丝的气息。

根旺靠墙蹲着,有滋有味地吧嗒着旱烟;娘和香草坐在玉米堆前撕扯着玉米皮儿,一边说着麦大米小的闲话;五岁的儿子“嗷嗷”叫着在玉米堆里翻跟头……根旺冷不丁发现一个陌生的老头站在院墙边,眼睛直直地盯着香草,根旺就喘着粗气,拿眼狠狠地剜这个老头。

香草刚嫁过来那阵儿,只是一个小毛丫头,面黄肌瘦,病怏怏的,可长着长着,一下子就灿烂了:脸红扑扑的像个熟透的柿子,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芍药,两道弯弯的柳叶眉,嘴角微微地向上挑着,好像老是在笑……她虽说是个瞎子,但村里的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没有不咽口水的。

根旺受不了老汉那钩子似的目光,猛地站起来,冲他吼道:“滚!饥了到别处讨饭去。

”老头嘿嘿地讪笑着,说:“这闺女的眼睛有治。

”根旺这才知道老头是个江湖郎中,他陡然睁大眼睛,说:“真、真的?”老郎中走进院子,朗声说道:“试试再说呗,我看有七八成把握。

”香草一边剥着玉米,一边伸着耳朵听着。

她听了老郎中的话,心里暖暖的,一脸的喜不自禁,心说要是我的眼睛能够看得见,该多好啊。

儿子颠颠着跑过来,说:“老爷爷,只要能治好俺妈的眼,俺的手枪给你。

说着手里扬起一把木制的手枪。

”根旺弯腰把儿子揽在怀里,亲了亲他的脸蛋,对老郎中说:“只要能治好香草的病,我给你当牛使!”娘却寒着脸,抓起一穗玉米甩到墙角,说:“哪里来的骗子,滚!”老郎中忙讨好一笑,说:“大嫂,我这药可是祖传秘方……治不好一分钱不要。

”根旺的脸也急成了猪肝色,说:“娘,中不中试试。

”娘也不搭话,摇着小脚拽着根旺回到屋里,冷冷地说:“你撒泡尿照照你那样儿!”根旺莫名其妙,说:“我的样儿咋了?”娘用指头捣了捣根旺那光光的脑壳,又捏了捏根旺那皱巴巴的麻子脸,使劲拍了拍根旺驼着的脊梁。

根旺咧着嘴茫然地说:“娘,有话好好说,别绕弯子了。

”娘给戗出火气,压低声音恶恶地骂:“你真是榆木疙瘩,香草要不是眼瞎,会跟你?她的眼若能看见,你这模样还不把她给吓跑?到时只怕你这小庙,供不下她那尊大菩萨哩。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师陀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师陀作品精选精练

师陀作品精选精练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劳马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劳马作品精选精练

劳马作品精选精练金嘴劳马到北京出差,晚上没事,我去大学里看望老同学“焦大头”。

焦大头显然是绰号,表明他脑袋的大小与众不同。

大学时,大头与我住上下铺,是班里的“神侃”,能说善辩,只要话一开头,后面就全归他了,一个人包场,讲三四个小时不待喝口水的,真正的“金嘴子”。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

据说讲课效果极好,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到处讲演。

他的职称也比别人评得早,已成了知名教授了。

同学们聚在一起时,经常会提起他,都认为大头是“后天发展先天”,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材料。

大头的夫人也是我们班上的同学。

如果按脑袋的体积取外号的话,没有比“小头”的称呼最贴切的了。

但从没有人这么叫过她。

毕业后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听他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神侃”一番,读大学时听他讲话真是享受。

敲开房门,大头迎了出来。

“请”,他把我让进了客厅。

大头明显有些老态,脑袋“亮”了起来,年轻时的满头浓发已不知去向。

“夫人呢?”我想见他的另一半。

“不在。

”他答。

“怎么样,这些年过得挺滋润吧?”我问。

“还好。

”大头的语调和表情都很深沉。

“听说你讲课出了名,满世界地飞来飞去,都快讲疯了吧?”我打趣道。

“哪里,哪里。

”大头以前从没这么谦虚过。

“据说你讲课收入颇丰,出场费很高,跟歌星差不多了吧?”我希望他能把话头接过去。

“传说,传说。

”他又缩了回去。

“同学们跟你联系多吗?”我想换一个话题。

“不多。

”他只迸出了两个字。

我喝了口他递过来的白开水,环顾了一圈客厅,逐一评点了房间内的所有摆设和装饰。

大头总是笑眯眯的,偶尔“嗯,嗯”几声。

“你怎么样?”沉默了好一阵子,他终于说出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只好把毕业后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切细节向他作了详尽的交代,他似听非听地点着头,显得兴趣不大。

我又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许多当今无聊的男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试图激起他的谈兴。

要知道这可是大头的强项,大学期间若是碰到这类话题哪有别人插嘴的份儿。

2020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李荣启作品精选精练

2020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李荣启作品精选精练

李荣启作品精选精练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万明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万明作品精选精练

万明作品精选精练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2 论述类文本阅读2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2 论述类文本阅读2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

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

但是我们用心理学做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出大概。

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

每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

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

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18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18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word版含答案

疯狂专练18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一、(湖南长沙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汉字形体在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的发展岁月中,大体上经历了从图形化到线条化,再到笔划化三个阶段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是一个从难到易、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较规范的进步过程,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不断简化,不断规范化。

汉字之所以要简化,一方面是由于汉字自身的发展需要。

汉字起源于图画,本身就存在着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的缺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汉字的使用者和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大,要求汉字能够认写迅速、运用方便,而汉字的复杂繁难却使各种抄写、印刷事务不能快捷。

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下,汉字不能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趋速就简。

所以,汉字简化是人们在使用汉字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诉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当然,汉字的简化绝不是随心所欲地简化,而是要根据汉字规律,逐步地科学地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汉字有规范可循,更利于汉字在全社会的流通。

汉字之所以要规范化,首先从文字的特性看,文字是代替语言的交际工具,为了适应人们相互交际的需要,必然要求文字使用的规范化。

其次,从汉字字形演变和汉字使用看,汉字字形的演变是以产生变异为前提的,无变异就无全部汉字的发展史,而异体的产生是汉字使用者的群众性行为,汉字使用越普及,异体也就越多。

但存在过多的异体,将影响汉字在全社会的统一使用。

为整理异体字繁乱的现象,使汉字的使用规范化,我国历史上继秦“书同文”以后,每隔几百年就要做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

建国后,党和政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汉字简化、规范化工作,并建立起了现代的汉字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频繁,尤其是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字与社会的关系从未有过如此的密切;同时,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开办,世界上出现了新一波“汉语热”,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规范、简化汉字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弃繁就简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大趋势。

部编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六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部编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六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六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西安远东一中2019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

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

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

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

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

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

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

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

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

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

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

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

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其次,它让个人崛起。

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

全国2020届高考Ⅱ卷语文试卷和答案深度解析

全国2020届高考Ⅱ卷语文试卷和答案深度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Ⅱ卷语文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精品】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精品】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专题十二精准突破论述思路本论部分层次不清、层意不准的问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到这里就告一段落。

不知鸟瞰式的观花,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否?②艺术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经常使人怀疑究竟能否或应否作这种美的巡礼。

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

同一社会、时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

……这都是常见的现象。

客观规律在哪里呢?韦列克就反对作这种探究。

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作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需要的是历史具体的细致研究;只要相信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就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

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

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

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指出艺术发展存在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使人怀疑甚至否定艺术发展规律的存在;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文艺的存在及发展是有内在逻辑的。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轮传统美学精选试题(7页)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轮传统美学精选试题(7页)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轮传统美学〖主题解说〗中国人在寻求“和谐美”的过程中,无论是人格美,艺术美还是自然美都要考量中国独特色的审美——内外统一,谦谦君子式的心理诉求。

“温柔敦厚”作为这一诉求的破口,贯穿着中国美学的始终。

“温柔敦厚”的美学想对中国人而言,终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洗涤面历久弥新。

“道”“气”“味”“意象”等美学范畴,更多的指向人内心的审美准备,而综合性的美学范畴“温柔敦厚”却将向内,向外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走向人的内心世界与更为广圆的美学外部应用世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基础。

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味,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漆器、木器、竹器、藤器、瓷器、丝绸、刺绣等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

与西方体系性美学自上而下的哲学血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是从艺术品评经验中滋蔓出的经验形态,自下而上,升华而成,与艺术体验息息相关。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侯军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侯军作品精选精练

侯军作品精选精练松之风侯军①我对松树的认知,是从一根房梁开始的。

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每天就睡在阁楼上。

忽然有一天,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堂叔来到我家,跟父亲嘀咕了一个晚上。

转天,父亲就让我去跟奶奶睡了,说要把阁楼拆掉。

②我问奶奶为什么。

奶奶说,你老伯的儿子要学拉大提琴,老师要给孩子亲手做一把好琴,说是必须要用老松木才行。

你老伯也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有一根房梁是老松木的,就是搭阁楼用的那根。

这是给孩子学本事的大事,你爸跟我一商量,我就说,不就是一根木头吗?给他吧!③从此,我记住了这根房梁,也记住了做好琴必须用老松木。

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④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

稍长,学唱《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呐——”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

⑤我第一次去泰山是1980年。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发现泰山顶上哪里只是“一青松”啊,漫山遍野都是青松。

⑥后来,所见的古松名松越来越多。

我发现几乎所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有松树的身影,“天下名山松占多”,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

暮色苍茫中,我去看过庐山的“劲松”,虬枝盘绕,苍劲峥嵘;在北岳恒山,我登上“虎风口”,看过号称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口悬松”;在南岳衡山,我也曾来到“磨镜台”观松。

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黄山的松,黄山最出名的那棵“迎客松”堪称是黄山的名片。

真是奇松与怪石并峙,苍崖共云海同天。

⑦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

追溯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

一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慢慢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⑧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拟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厄运笼罩它,让不公缠绕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重生。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陈平原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陈平原作品精选精练

陈平原作品精选精练作为二十世纪最为成功的武侠小说家,金庸从不为武侠小说“吆喝”。

在许多公开场合,金庸甚至“自贬身价”,称“武侠小说虽然也有一点点文学的意味,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读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

如此低调的自我陈述,恰好与众武侠迷之“慷慨激昂”形成鲜明的对照。

将其归结为兵家之欲擒故纵,或者个人品德之谦虚谨慎,似乎都不得要领。

请别忘了,撰写“娱乐性读物”的,只是文化人查良镛的一只手;他还有另外一只手,正在撰写“铁肩担道义”的政论文章。

至于金庸本人,为何一面“自贬身价”,一面乐此不疲,因其另有崇高志向——具体说来,便是《明报》的事业。

有了《明报》的事业,金庸便与其他无数武侠小说家拉开了距离。

一个武侠小说家,不只是娱乐大众,而且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在金庸奇迹出现以前,这实在不能想象。

在金庸创作的高峰期,左手政论,右手小说。

这种写作策略,使武侠小说家金庸一改“边缘”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介入了现实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

晚清以来,文学的雅俗之争,有审美趣味的区别,但更直接的,还是在于社会承担:一主干预社会,一主娱乐人生。

查氏起步之处在新闻,现代中国的新闻事业,恰好与武侠小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大部分武侠小说,都是先在报刊连载,而后才单独刊行的)。

可是,同在一张报纸,头版的社论与末版的副刊,各有各的功能、几“不可同日而语”。

金庸自办报纸,并且“赤膊上阵”,下午褒贬现实政治,晚上扬千古侠风。

他有商业上的野心,但更有政治上的抱负。

长期坚持亲自撰写社论,实际上认同的是新文化人的担当精神——这样才能理解金庸为何对作为一种“娱乐性读物”的武侠小说评价并不高。

金庸曾表示,当初撰写武侠小说,固然有自娱的成分,主要还是为了报纸的生存。

如此“动机不纯”,难怪其对于仅局限于此的同道,不太恭维。

政论与小说,一诉诸理性与分析,一依赖情感与想象,前者需要“现实”,后者需要“浪漫”。

如此冷热交替,再清醒的头脑,也难保不“串行”。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6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6

论述类文本阅读近9年来,论述类文本一直是高考江苏卷每年必考的内容。

这种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经过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论述类文本已有所了解,但是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答题也比较困难。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应把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重点放在如何快速读懂选文、准确分析题干要求和准确答题上。

第1讲论述类文本高效读文2步骤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年选文都凸显了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持之有据的良好文风,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以及条分缕析的表述能力,2018年所选文本《中国建筑的希望》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考生初读文章不能理清文本思路、把握中心论题,建议重新阅读文本,从而确认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建议在不理解文章中心的前提下答题,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为使考生能更好地作答论述类文本,我们设计了“高效读文2步骤”,具体如下:一、析文章之“目”——分析标题,揣测文章论述中心考生看到试题文本后,首先要看标题并对标题加以分析,因为标题能或隐或现地显示论述中心。

所选文章的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有的标题不是,只是选文论述中心的缘起。

因而理解标题,明确文章论述的中心问题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如2016年江苏卷《成人不自在》,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而2017年的考试文本《从脸谱说起》,由标题可知文章论述的中心不是“脸谱”,通读文章后方知:文章论述的中心是“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考生如果能够理解标题,明了文章论述的中心,“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

二、理文章之“脉”——把握论点,理清文章论述思路在这一步中,要注意根据论述类文本特征,把握文本中心论题(或分论点),阅读时随手用笔圈出关键句,特别是中心句,最终理清论述思路。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林斤澜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林斤澜作品精选精练

林斤澜作品精选精练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

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

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

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一下天呢,二十天呢。

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

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事情多着呢。

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

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家。

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

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

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

不觉感慨起来:“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做做也就习惯了。

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020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安徽“江淮十校” XX届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无“我”钱谷融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没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要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020年高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香花作品精选精练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首先,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

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

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

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其次,“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

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再次,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

中国人内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

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

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慧”。

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同构”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时代已变,儒家教化论内秉的优秀文化部分也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2019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天下”意识属于儒家文化体系,但其内涵在儒家已解体的今天发生了根本变化。

B.无论古今,家都是基本情感纽带,它在情感依托层面上的意义超越一切经济活动。

C.在现代中国,“家国天下”意识是伦理的重要维度,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9“天人合德”指世界万物相生相与,世界是交感的,是可以相互推演,相互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指出汲取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传统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B.文章自始至终都将“家国天下”意识的传统意义与现代意义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两者存在显著的不同。

C.文章结尾从对于个体生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作用角度,揭示了珍惜和弘扬“家国天下”意识的必要性。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家国天下”意识的现代意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的“家国天下”意识融合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诉求,在此基础上使社会成员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B.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不适用于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的规则也不适用于家庭,需要在不同的关系中正确切换不同的社会规则。

C.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在历史上曾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在今天也是个体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D.宋儒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鲜明地体现了仁爱原则的动态性。

1.(3分)C(A项,“其内涵在儒家已解体的今天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合文意。

B项,“超越一切经济活动”不正确,原文为“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D项,“相互推演,相互一致”的是“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而不是“世界”。

)2.(3分)B(文章没有“自始至终都将‘家国天下’意识的传统意义与现代意义进行对比”,也不是为了“说明两者存在显著的不同”。

)3.(3分)C(“个体和国家的认同感”不正确,应为“个体对国家的认同感”;且“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是“心怀家国天下”而非“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

)“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

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

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

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

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

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个人美德的养成美健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

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家所追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家国天下的教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

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

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

《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视天下为一家,这让儒家的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

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竞争加速,价值观冲突激烈,人们容易处于焦躁不安、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算计的人际危机之中。

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

世易时移,但家国天下观念仍然为我们的个体生命带来精神关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过儒家思想的长期教化,家国天下观念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种品格。

B.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但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C.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家庭伦理建设,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

D.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秩序和家庭关系和睦,这种秩序与和睦和通过“孝道”即可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家国天下观念的当代价值,展开多角度论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家国天下观念的内涵及价值。

C.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D.文章把回顾历史和关照现实统一起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要注意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批判性继承,使之对现庭建设有积极意义。

B.家国天下观念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精神,明代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为佐证。

C.家国天下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相关联,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D.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扩展为天下为公的意识,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1.A2.C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