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6e6b48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8.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填埋场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1. 填埋场容量不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长,导致填埋场的容量逐渐不足。
填埋场的不足不仅会导致垃圾堆积,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传染病传播等严重问题。
2. 填埋场污染控制不力填埋场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渗滤液和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渗滤液可能渗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气体中可能含有有害成分,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
3. 填埋场管理不规范一些填埋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
这可能导致垃圾处理不彻底,甚至出现垃圾偷运、填埋场违规运营等问题。
4. 填埋场选址不合理一些填埋场在选址时,没有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居民的需求,导致填埋场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引发居民不满和社会矛盾。
二、解决措施1. 提高填埋场容量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提高填埋场的容量,满足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
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减少垃圾的填埋量。
2. 加强填埋场污染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填埋场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
对于已产生的污染,应及时进行治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规范填埋场管理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填埋场管理制度,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管。
对于违规运营的填埋场,应予以查处,确保垃圾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4. 合理选址填埋场政府在选址填埋场时,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居民的需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同时,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 制定垃圾处理规划政府应制定详细的垃圾处理规划,明确垃圾处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f4d4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6.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综述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定义
1.2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作用
根据《国家垃圾滞留场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共卫生及环境质量,确保垃圾安全、有序处置,改善环境和土壤质量,并充分利用垃圾资源。
二、基本要求
2.1场地选择
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好的区域,避免密集地区和容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
2)如果选择在水边,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水库或其他防护工程;
3)垃圾场边缘应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不应距离居民点、大气污染源、环卫垃圾房和流动垃圾点小于500m,对于有特殊污染源的垃圾堆积场应设置必要的排放设备。
2.2垃圾安全处置
1)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必须按照先进的技术标准,符合国家关于垃圾填埋的规定;
2)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方式。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8d6e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f.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生活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废物处理方式,它是将生活垃圾埋藏在地下,通过压实和覆盖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填埋场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确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的详细介绍。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需要考虑填埋场的位置选择。
填埋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敏感环境。
填埋场周围的土地应具备良好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以降低垃圾渗滤和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接下来,填埋场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废物的处理和储存。
填埋场应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进料区、垃圾堆放区、压实区、排水区和监测区。
这些区域需要建立合理的道路和通道,以便于垃圾的运输和处理。
在填埋场的垃圾堆放区,需要采用适当的垃圾覆盖技术,以减少垃圾的氧化分解和产生有害气体的可能性。
覆盖层应使用防水材料,如土膜和聚乙烯薄膜,并根据需要定期加固。
此外,填埋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垃圾渗滤液的管理。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液体,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理以防止对地下水和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处理垃圾渗滤液,填埋场需要建立排水系统和处理设施,如渗滤液收集池、沉淀池和生物反应器等。
此外,填埋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垃圾气体的处理。
垃圾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烷等。
为了减少这些气体的排放,填埋场需要建立收集和处理系统,如垃圾气体收集井和垃圾气体利用设施等。
填埋场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减量和分选。
生活垃圾填埋是最后一道处理工艺,应该在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分类回收可回收物。
例如,可以建立垃圾焚烧厂和生物解决设施来处理可以燃烧和分解的垃圾。
最后,为了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营和监测,各种监测措施和设施应安装在填埋场中。
这些设施包括地下水监测井、气体监测管、温度和压力监测点等。
监测数据应定期收集和分析,以确保填埋场的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包括选址、垃圾处理、渗滤液和气体管理、垃圾减量和监测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1b59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2.pn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为了确保填埋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项目建设。
本文将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项目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是指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设施和设备的建设项目。
其目标是安全、高效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工程选址要求1. 应选择具备良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地方,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区。
2. 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日后运营的便利性,选择地势平坦且土质良好的区域。
3. 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不选用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不适宜的地点。
三、规划设计要求1.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填埋量。
2. 应设置垃圾存放区、垃圾压实区、渗滤液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并合理划分各区域的大小。
3. 应设置防渗、防渗漏和防渗失系统,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
四、设施设备要求1. 应建设完整的收集、运输和填埋设备系统,包括垃圾收集设备、垃圾运输车辆和填埋机械设备等。
2. 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运营要求的填埋场。
五、环境保护要求1. 应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建立渗滤液、沼液等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3. 应采取措施控制填埋场的气味和粉尘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六、运营管理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应进行定期的设施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应及时组织垃圾收集、运输和填埋作业,保持填埋场的正常运营。
七、安全措施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并避免人员和设备的意外伤害。
垃圾填埋场整改方案
![垃圾填埋场整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e67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c.png)
垃圾填埋场整改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污染也日趋严重。
垃圾填埋场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但不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将会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而,及时展开垃圾填埋场的整改工作,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必要措施。
下文将列出垃圾填埋场整改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式。
垃圾填埋场整改具体措施1. 优化垃圾填埋场选址和设计首先,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和设计必须符合环保与卫生标准,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侵害。
避免在城市周边或水源地选址,同时,在设计阶段还应考虑填埋场的容量、布局和排水等。
2. 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垃圾管理垃圾管理是垃圾填埋场整改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规管理,并加强实施。
比如,对于不同类别的垃圾,采用分类存储和不同的处理方法。
同时还要考虑垃圾转运的安全和卫生问题,例如车辆运输过程中的覆盖、装载等。
3. 发挥技术优势,增加垃圾处理效率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效率,降低污染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因此,在垃圾填埋场整改中,应加强技术更新,提高设备和工艺水平。
4.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垃圾填埋场的考核机制非常必要,可以监督该场的运行和管理。
通过加强检查和考核,对不规范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并惩罚。
垃圾填埋场整改实施方式1. 宣传和法律法规的普及在垃圾填埋场整改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整改工作的意义。
同时,加强对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普及,增强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2. 加强技术培训和知识讲座针对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知识讲座,增强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让他们掌握现代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更好的保证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3. 加强检查和考核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监管力度,实行日常检查和定期考核。
对于运行不规范的场所及时进行处罚,保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结束语垃圾填埋场整改方案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协作。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c4833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e.png)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1.地质条件:填埋场选址要考虑地下水的位置和流向,以及土壤类型。
填埋场应选址在非圈闭地下水区域,填埋场底部要选择不渗漏的地质条件,以防止垃圾渗漏到地下水中。
同时,填埋场应选址在土壤稳定、坚固的地方,以确保填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土地使用规划: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土地使用规划,避免冲突和争议。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不利影响。
3.距离交通网络:填埋场选址要考虑到附近的交通网络,以确保垃圾的运输和填埋的效率。
选址应尽量靠近主要道路、铁路或水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环境影响。
4.距离城市中心:填埋场选址应尽量远离城市中心,以减少填埋场带来的视觉和噪音污染。
填埋场应选址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尽量减少对城市和人口的影响。
5.社会和环境接受度:填埋场选址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接受度。
选址应尽量避免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必要时需要进行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6.经济可行性:填埋场选址要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包括地价、运输成本、土地购置费用等因素。
选址应尽量选择土地价格低廉、运输成本较低的区域,以降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7.可持续发展原则: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到资源利用、能源利用、污染控制等方面。
选址应尽量适用于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考虑到将来可能的改进和更新需求。
总之,垃圾填埋场选址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选址结果应是一个平衡的结果,既要满足填埋场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又要符合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同时,选址过程中要进行公众参与,尊重民意,确保填埋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c73073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b.png)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在现代社会,随着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成为了处理垃圾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选址则是垃圾填埋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垃圾处理的效果和成本,还直接影响着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首先,地质和水文条件是选址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垃圾填埋场应避免建在地质不稳定的地区,如地震多发区、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等。
因为这些地区可能会由于地质灾害导致填埋场的结构破坏,从而使垃圾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时,地下水位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填埋场的底部应高于地下水位,以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此外,选址区域的土壤渗透性也不能太强,否则渗滤液容易渗透到地下水中。
其次,距离和交通条件不容忽视。
垃圾填埋场应尽量远离居民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与居民区的距离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同时,填埋场还需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和填埋作业的开展。
靠近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再者,地形和地貌条件也对选址有重要影响。
理想的垃圾填埋场选址应具有相对开阔的地形,以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填埋作业和设施建设。
同时,地形应有利于雨水的自然排放,避免积水问题。
此外,填埋场的选址最好是在山谷、洼地等自然地形中,这样可以减少填埋场的建设成本,并且有利于填埋场的封闭和后续的生态恢复。
气候条件也是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增加,增加处理难度和成本。
同时,风向也很重要,填埋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减少垃圾异味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另外,土地利用规划和未来发展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选址应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与未来的城市发展、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等发生冲突。
同时,还要考虑到周边土地的潜在价值,尽量选择对土地资源影响较小的区域。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cbec208a21614791711289f.png)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一、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应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相协调一致;2. 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 应交通方便,运距合理;4. 地质情况较为稳定、取土条件方便;5. 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及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6. 应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7. 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8. 选址应有环境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9. 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1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500m;同时还应满足:1. 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限,使用年限不应小于10年;2. 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3. 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4. 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但边坡坡度不宜太大。
二、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水源保护区;2. 洪泛区和泄洪道;3. 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渗滤液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在500m以内的地区;4. 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渗滤液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5. 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渗滤液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6. 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及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 军事要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bdc2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3.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其中,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最常用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之一,其建设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选址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建设的第一步,关系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和环境影响。
选址应符合以下标准:1. 土地功能要求:填埋场选址应与周边环境相互独立,不受敏感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的影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 地质地貌条件:选址应远离断层、滑坡、泉眼等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其地质稳定性和承载力要符合规定要求。
3. 土地利用要求: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规划的要求,并要具备良好的环境功能区划。
二、规划设计标准1. 建筑布局:填埋场应合理布局,包括垃圾填埋区、压实区、生活区和管理区等功能区域,保证各功能区域的功能互不干扰,减少环境风险。
2. 容量规划:填埋场的容量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生活垃圾产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在保证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填埋场占地面积。
3. 排水设计:填埋场应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废水处理和压滤液处理等,以确保废水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 防渗措施:填埋场应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如铺设防渗材料、建设雨水收集池、渗滤液集中处理系统等,防止废水、渗滤液渗透到地下水中。
三、运营管理标准1. 垃圾填埋操作:填埋场应按照标准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垃圾的填埋,包括垃圾的投放、压实、覆盖等环节。
操作过程要精确、高效,确保垃圾填埋均匀、稳定。
2. 废气管理:填埋场应建设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废气的排放,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 渗滤液管理: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收集、贮存和处理设施,对渗滤液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4. 压实与覆盖:填埋场要定期进行垃圾的压实和覆盖,保持填埋土的稳定性,减少臭气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浅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浅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23e13e964bcf84b9d57b91.png)
浅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摘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要分析其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划、规范、标准等要求,而且还要紧密结合所选场址各方面特征因素,全面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
本文阐述了选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1 前言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相对滞后,据资料表明:20XX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仅52%,而无害化处理率仅约35%。
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未得到规范处置,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
生活垃圾围城、围镇、围村现象日益突出,生活垃圾污染引起群众不满和政府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提高。
近年来,为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优惠政策、技术规范、标准等,指导、支持、鼓励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步伐,各级政府在推行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或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率正逐步得到提高。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场址大多处于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场址选择不仅要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XX)、《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而且要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及农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人为本,深入开展选址及环评公众参与工作,广泛征询场址周边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环境权益以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
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既是环保设施,同时也是一个潜在污染源,伴随着填埋场建设和使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风险隐患可能随之产生,加上人们对垃圾普遍厌恶的情绪,填埋场选址时周边居民反映十分强烈,阻力较大。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6dfa64d76c66137ee06196b.png)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
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2)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4)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5)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6)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7)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的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垃圾填埋场规划方案
![垃圾填埋场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dcc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c.png)
垃圾填埋场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垃圾填埋是目前最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本文将提出一个垃圾填埋场的规划方案,以确保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
二、垃圾填埋场选址选址是垃圾填埋场规划的首要问题。
合理的选址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填埋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地质条件:选址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避免选址在地质灾害区域,如地震、滑坡等。
同时需要确保选址地区的土壤质量和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适合垃圾填埋。
2. 周边环境:选址时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确保与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距离足够远,以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3. 交通便利性: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以方便垃圾的运输和填埋场的管理。
同时需要确保填埋场与周边居民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4. 土地资源利用:尽量选择没有其他重要用途的土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垃圾填埋场设计1. 设计容量:根据当地垃圾生成量和预测的垃圾增长率,确定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容量。
在确定设计容量时,应预留一定的冗余空间,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
2. 区域划分:将垃圾填埋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垃圾填埋区、覆土区、集水区等。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垃圾的填埋和覆土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确保填埋场内的雨水和地下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排水系统应包括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以及地下水监测和处理系统。
4. 燃气处理: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烷等。
需要设计合理的燃气处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5. 垃圾覆盖和管理:设计合理的垃圾覆盖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卫生和管理效果。
包括垃圾的分类、压实和覆盖等过程,以及定期的垃圾埋没和填埋场的维护管理。
四、环境保护措施1. 废水处理:设计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以确保填埋场内产生的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排放。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7402f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0.pn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一、填埋场选址与规划二、填埋场的土地、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保护1.填埋场选定的土地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如土壤质地、坡度等。
不得选择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
2.填埋场的地下水保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隔离层、保护壁、砂井等。
同时要加强监测,确保地下水不受到污染。
三、填埋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填埋场应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进出口道路、堆场、办公楼、车辆维修站等。
同时要配备运输车辆和相关设备,确保填埋场的正常运营。
四、填埋场的填埋操作和处理1.填埋操作应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包括垃圾堆平整、覆土和压实等。
2.填埋场中应设立塑料薄膜覆盖层,防止垃圾渗滤液的滲漏。
3.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应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填埋场应定期清理并进行覆盖,防止畜虫滋生。
五、填埋场的气体处理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甲烷等。
填埋场应设立气体采集和处理系统,对有害气体进行回收或安全排放。
六、填埋场的环境监测填埋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填埋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土壤和地下水等进行监测。
并要设立监测点位,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填埋场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七、填埋场的运营管理填埋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填埋场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八、填埋场的封场与复绿填埋场的封场与复绿是填埋过程的最后一步。
要采取适当的封闭措施,确保填埋场不再产生污染物。
同时要进行复绿工作,使填埋场恢复原有的自然景观。
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环境安全和垃圾处理效果。
规范涵盖了填埋场选址与规划、土地、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填埋操作与处理、气体处理、环境监测、运营管理以及封场与复绿等方面。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范,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各类型填埋场选址要求
![各类型填埋场选址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715ab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b.png)
各类型填埋场选址要求填埋场,即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将垃圾掩埋在地下的处理方式。
填埋场选址是非常关键的,选址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填埋场的运营效果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根据填埋场的类型不同,选址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各类型填埋场的选址要求。
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1.土地利用规划:填埋场应符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选址在不影响城市建设布局和土地利用的前提下进行。
2.土地地质条件:填埋场选址应避免地下水位高、土壤层次复杂和地质构造活动频繁的区域,以减少垃圾渗漏和土壤沉降等问题。
3.距离范围: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水源保护区等人口密集区和敏感区域。
填埋场与住宅区、工业区的最小距离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4.交通条件:填埋场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性,保证垃圾的顺利运输和运营管理。
5.自然环境:填埋场选址应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禁止选址在生态敏感区、保护区等。
6.填埋场容量:填埋场选址应根据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和填埋期限,合理确定填埋场的容量大小。
二、工业垃圾填埋场1.距离要求:工业垃圾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和敏感区域,确保填埋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口造成严重污染。
2.地质条件: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类似,工业垃圾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土地的地质条件,避免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
3.垃圾分类和预处理: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工业垃圾的分类和预处理能力,确保填埋场具备合理的处理工艺和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容量大小:填埋场的容量大小应根据工业垃圾的产生量和填埋期限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持续运营的需求。
三、危险废物填埋场1.安全距离要求: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和敏感区域,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土地地质条件:填埋场选址应避免地下水位高且紧邻地表水的地区,以防止危险废物渗漏到地下水和地表水中。
3.环境威胁评估:填埋场选址前应进行环境威胁评估,评估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同时确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4.设施配套: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危险废物填埋的相关设施配套,如检测设备、处理工艺和废气处理等,以保证填埋过程安全可控。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4f657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7.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1.选址目的本次选择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进行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地点。
填埋场的选址应考虑到生活垃圾产生源的分布、交通便利性、环境容忍度,以及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等因素。
2.选址要求2.1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远离人口密集区,以避免垃圾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2.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稳固的区域,以确保填埋操作的稳定性;2.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周边应尽量避免有水源和地下水文背景,以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2.4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周边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生产设施、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址等敏感区域;2.5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周边应考虑到交通便利性,以方便垃圾的运输与管理;2.6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
3.选址方法3.1地质勘测通过地质勘测,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土壤条件,确定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利用GIS技术,收集并整理生活垃圾产生源分布、环境容忍度、交通路网等信息,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最佳选址。
3.3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选址候选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考虑环境敏感性、生态效益等因素,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4.选址结果根据以上选址要求和方法,经过综合考虑和分析,我们最终选择位于XX区域的XX填埋场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4.1选址地理条件该选址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地稳定性好,符合填埋场选址要求。
4.2选址人口密度该选址地区与人口密集区相对较远,避免了垃圾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4.3选址地质条件通过地质勘测,确定选址地区地下地质结构稳定,土壤条件良好,适合填埋场建设。
4.4选址水资源情况该选址地区附近没有水源和地下水文背景,可以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
4.5选址敏感区域该选址地区附近没有重要的生产设施、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址等敏感区域,不会对填埋场运营产生冲突。
4.6选址交通便利性该选址地区交通路网较为完善,便于垃圾的运输与管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659a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0.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必须制定适当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本文将就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选址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址标准:- 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水源保护区,以降低对环境和人民健康的潜在风险;- 距离主要交通干道较近,以方便垃圾的运输;- 要求具备良好的土地稳定性和排水条件,以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
2. 填埋场设计填埋场设计是确保垃圾填埋过程中环境摄影保护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标准:- 设计合理的底衬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和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设计有效的控制排气系统,以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如甲烷气等;-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降水对填埋场的影响,并实施合理的雨水处理措施;- 设计安全可靠的垃圾覆盖层,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异味扩散。
3. 垃圾填埋过程管理垃圾填埋过程管理是保证填埋场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标准:-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填埋量;- 严格控制填埋场的垃圾投放量和投放质量,避免超负荷投放和有害物质的投放;- 定期进行垃圾密实和覆盖,保证填埋场的容量利用率和环境美观;- 定期检测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地下水,以确保环境水质的安全。
4. 填埋场的监测与监管填埋场的监测与监管是保障填埋场持续运行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测与监管标准:- 定期对填埋场的渗滤液、地下水、土壤等进行监测,以评估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填埋场的现场巡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成立专门的填埋场监管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填埋场的运营情况;- 强化填埋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总结: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2cd20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8.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清洁与治理。
为了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控制标准,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为您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
一、填埋场选址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远离居住区和水源地的区域,以确保对周边人群和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
同时,在填埋场选择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填埋场选址合理、稳定、安全。
二、填埋场建设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控制标准,除了满足相关建设规划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设计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填埋场。
填埋场建设要求:1.填埋场必须有可靠的生态屏障2.填埋场必须有防渗工程3.必须采用可燃气体的排放和收集系统4.需要配备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5.必须采用封闭式污水处理系统三、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营需要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以保证运营的高效、环保。
运营要求:1.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填埋工艺,确保生活垃圾能够进行快速腐烂2.必须采用可靠的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提高填埋场的垃圾利用率3.需要采用全封闭式运营模式,以保证生活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4.必须加强生态管理,保护周边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5.必须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填埋场的运营安全四、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督管理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督管理是保障填埋场安全、环保的重要环节。
对填埋场的监督管理包括经济、法律、技术、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监督管理要求:1.必须严格按照环保法规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排放标准符合相关法规2.必须建立健全的填埋场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3.必须定期对填埋场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填埋场存在的问题4.必须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填埋场的公信力和可持续性五、填埋场的污染治理控制标准填埋场的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多种污染物的排放。
10.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10.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https://img.taocdn.com/s3/m/1f6547aadd3383c4bb4cd209.png)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选择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这一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及建成后的经营管理,而且关系到卫生境埋场的建设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他的总目标要求。
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规划设计的第一步,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从防止污染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
安全原则是填埋场选址的基本原则。
垃圾填埋场建设中和使用后对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小,不能使场地周围的水、大气、土壤环境发生恶化。
经济原则是指垃圾填埋场从建设到使用过程中.单位垃圾的处理费用最低,垃圾填埋场使用后资源化价值最高。
即要求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经济效果,实现环保的目的。
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和法律等方而来考虑。
这几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在选址过程中,应满足以下基本的淮则:①场址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作为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填埋场的功能是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控制和处理,目的是保护城市环境卫生及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卫生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与城市建设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其场址的选择应服从当地城市总体现划,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虽影响周围环境但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填埋场应与当地的人气保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②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任何一个卫生填埋场,其建设均必须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
一般填埋场合理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特殊情况下不少于8年。
应选择填埋库容量大的场址,单位库区面积填埋容量大,单位库容量投资小,投资效益好。
库容是指填埋场用于填埋垃圾的场地体积大小。
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
填埋城市生活垃圾应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填埋计划和填埋进度图也是填埋场世纪的重要文件。
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
![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f5f3fda417866fb94a8e64.png)
一、北神树卫生填埋场简介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作为北京市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北京市东南部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乡境内,距小武基转运站13公里。
占地面积公顷。
设计日处理量为1000吨。
填埋区占地面积为万平方米,总填埋高度为54米,总填埋容量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3年。
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是由德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采用德国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建设的“五个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之一。
填埋场自1997年投入运行以来,对现有工艺不断进行改造,创造了许多领先于国内同行的第一:第一个研发集成填埋场智能监控系统;第一个提出生态填埋的环保理念并付诸实施;第一个在垃圾山上修建柏油路;第一个把水电设施建在填埋堆体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的新路。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位置示意图垃圾进场后首先经地磅称重后放置在在黑白交换区,由场内作业车辆运至填埋区的指定地点。
随着堆体的不断升高,进行边坡修建,坡度为1:3,同时在填埋区内修建盘山路,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 经营 XXX 2012/5/27使场内作业车辆顺利到达填埋地点。
最终覆盖层自堆体向外依次为密封层、导流层、植被层。
该场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之一,它采用德国垃圾卫生填埋先进的工艺技术。
填埋堆体的场底采用粘土和膨润土混合压实的方式形成防渗层,以防垃圾渗沥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在渗滤液处理车间先进膜技术场底设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垃圾渗沥液的收集,渗沥液经收集管道流到渗沥液池内,经处理,可用做填埋堆体的降尘。
垃圾经压实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密度后,再覆盖细粒垃圾或黄土。
为防止白色污染,该场在填埋堆体上设置了拦网,并有专人负责处理塑料袋。
填埋场灭蝇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
该场还设立环境监测系统,配备了实验室,长年对填埋场的渗沥液、沼气、大气、水、土壤、地下水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监控、监测。
该场自运行以来,各项监测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垃圾填埋场选址规定
![垃圾填埋场选址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ef92864c850ad02de804183.png)
一、在《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502—2008中:5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技术要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除执行 GB 18485 等国家标准的污染控制要求外,应满足以下要求:a) 单台焚烧炉的处理能力不低于 200 吨/天;b) 焚烧炉应能连续运行,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c) 烟气净化系统脱酸工艺宜采用干法/半干法工艺;除尘系统宜采用活性炭喷射加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工艺;d) 自动控制系统应能使焚烧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实现自动连锁控制,使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表 1 规定的排放限值要求;e)焚烧厂厂界距离居(村)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和类似建筑物的防护距离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但不应小于 300 米。
二、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5 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5.1 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5.1.1 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5.1.2 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
三、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4 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4.1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4.2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3 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4 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4.5 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4.6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摘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要分析其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划、规范、标准等要求,而且还要紧密结合所选场址各方面特征因素,全面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
本文阐述了选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1 前言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相对滞后,据资料表明:20XX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仅52%,而无害化处理率仅约35%。
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未得到规范处置,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率更低,据不完
全统计,每年有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
生活垃圾围城、围镇、围村现象日益突出,生活垃圾污染引起群众不满和政府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
发展和环境质量提高。
近年来,为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优惠政策、技术规范、标准等,指导、支持、鼓励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步伐,各级政府在推行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或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率正逐步得到提高。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场址大多处于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场址选择不仅要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XX)、《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而且要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及农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人为本,深入开展选址及环评公众参与工作,广泛征询场址周边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环境权益以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
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既是环保设施,同时也是一个潜在污染源,伴随着填埋场建设和使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风险隐患可能随之产生,加上人们对垃圾普遍厌恶的情绪,填埋场选址时周边居民反映十分
强烈,阻力较大。
然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是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如何权衡利弊,兼顾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诉求成为选址成败关键因素。
2 关于选址的规定条文
由于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不仅要考虑地理、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地质等一系列自然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及运输费用等影响,还应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因此选址时不仅应由建设、规划、环保、环卫、设计、国土资源、水利、卫生防疫、地质勘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还应高度重视公众参与。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场选址应执行下列强制性条文,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⑴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⑵洪泛区和泄洪道;
⑶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⑷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⑸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⑹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地区;
⑺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⑻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⑼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同时垃圾场场址选择还应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其它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与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一致;
⑵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要求一致
;
⑶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
⑷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低于8年;
⑸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⑹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较低;
⑺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3 影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特殊因素
卫生填埋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场场址大多处于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场址区社会经济因素及生态环境状况特征是选址中不容回避
问题,除了上述规范和标准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和一些重要因子的要求之外,还有
许多规范和标准规定之外的很特殊因素,主要是:⑴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大量生活垃圾集中,将彻底改变场址及其周边地区农村及农业生态环境,可能带
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水、恶臭污染、滋生蚊蝇、生物入侵、火灾、疫病传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居住环境质量;⑵由于人们普遍存在
的对垃圾厌恶情绪,垃圾填埋场址的周边地区群众通常难以接受大量垃圾集中到祖祖辈辈赖以生产、生活的环境。
因此,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时,场址周边(包括卫生防护距离之外和垃圾运输途经地)群众的反映非常强烈,抵触情绪较大,这也成为是项目选址中的难点之一;⑶农村地区风俗习惯、宗族势力及封建意识对选址影响也较突出。
笔者就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这些特殊因素归纳如下:
⑴卫生填埋场滋生蚊、蝇等昆虫可能对场址及周边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果园、茶园、蔬菜基地种植环境及农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如蚊、蝇叮咬水果及其排泄物影响农产品品质及质量;
⑵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垃圾夹带外来入侵物种及弃用带疫病的蔬菜、水果可能危及当地农业生态安全,例如垃圾中夹带福寿螺,由于其生命力旺盛、繁殖力强,入侵并破坏场址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可能性极大。
⑶场址若处于以针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因森林火灾诱发填埋场火灾甚至爆炸以及填埋场自燃引发森林火灾危险性并存;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灾难;
⑷卫生填埋场与场址及其周边地区存在重要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跨越的高压输变电线路及穿越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环境风险隐患可能较大;
⑸场址虽不跨越行政辖区但可能存在跨行政辖区环境影响问题;
⑹场址及周边群众因对垃圾厌恶情绪而滋生的对填埋场选址建设抵触
情绪,可能发生群体性环境信访问题;
⑺场址及其周边地区群众涉及所谓“精神意识”场所(如祖坟、祖厝、公祭及宗教等场所)等问题,可能对选址及建设产生严重干扰问题。
4 选址特殊因素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的选址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强,社会敏感度高。
如前所述,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以及《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场址选择已作出明确确定,尤其是《规范》中九点强制性条文,在选址工作中均能逐条套对分析,因此强制性条文要求一般是不会违反的。
但是,仍会有一些项目因未能全面地分析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包括一些看似简单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影响因素,而造成选址建设及营运挫折及至失败。
通过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学习,结合该类项目的工作实践,总结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收集充分的项目背景资料、场地及周边环境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应对照强制性条文逐条分析拟选场址是否有违背,并得出是否满足强制性条文的结论。
其次,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夏季主导风向、土地资源、道路交通
等情况分析场址是否满足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及节约资源及投资等要求。
第三,分析场址的特征因素,着重分析可能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环境影响、场地内及周边市政和水利等设施(如高压线路、引水渠道、道路、油气管道或储存库等)的影响、对农业生态及农业生产的影响、涉及民众“精神意识”的建(构)筑物的影响。
第四,由于填埋场大多处于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因此选址应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和农民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贯彻“以人为本”,紧密配合建设业主,广泛深入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因为科学合理的选址决策不仅在专业技术层面要正确,还必须兼顾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让利害关系人有充分知情权,能充分阐述意见有参与权及有必要监督权,环评要结合业主与群众的协调意见,总结分析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尽力使选址决策能取得社会共识,才能更好地体现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XX).北京:中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总局.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