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特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
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宗法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结合)。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人治高于法治。
皇权不断加大,相权不断被削弱,有相对专制。
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七,中国一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等等特征。
中国传统政治的特点
位与作用 。中国古代 的思想家普遍认为 ,圣 者为 王 ,或者圣者应为王 ,老子说 :“ 圣 人
执一 ,以为天下牧 。 ”尊圣且 圣人为王 。则 王为大 。 可 以说王为大的思想 基础 就是人 为
唐时, 地方行政最低一级为县 , 县级以 上 为州 ,州设刺史为地方高级行政首长 。 但
唐县 比汉县小 ,唐州与汉郡相 比 更小 。不仅
与县 。 地方 长官 由中央任命 , 但郡县掾属 由 长官任命本地人充当。郡长官为太守 , 地位
与 中央的九卿平等。职责上 , 每郡每年 向中
央上计簿 ,即地方各项事务的统计表册 , 是
地方的行 政成绩 。中央派刺史到地方调查 , 规 定六条视 察范围 。 不得僭越 , 且刺史是官 职 比太守小很多 的小官 。
法学论坛 2 0 1 4年 1月 ( 下)
中国传统政治的特点
邹筱 溪 ( 中共上 海市委 党校科社教研 部 , 上海2 0 0 2 3 3 )
摘要 :中国传统政治建立在 自给 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 ,从重视人性 的 “ 以人为贵”观念 出发 ,强调 以德 治国和仁政 治民;在制度设计上从 大一统早期 的中 央、地 方平衡 治理 ,不断地向中央集权 发展;在 组织上,以相权 为中心的政府组织从 内 容上和程序上都越分越 细,呈现 出较 高的制度化水平 ; 在人事上,因官职非
在 内圣外 王 的指导下 实现个人 的道德 和人 格 的完善 的人 , 要赋予这些道德 素养较 高的
世 袭且流动性 大,在 以科举为代表的官吏选举制度基础上形成一种开放 的士人 官僚体制。
关键词 :中国传统政治 ;以德治 国;中央集权 ;开放的官僚 体制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作业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练习与答案一、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__________上层建筑和___________三大结构。
2、_____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为以后的____________、绝对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___________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________________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______。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__________、“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______。
10、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___________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二、选择题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 皇位继承B 治民之术C 统治术D 治国之道2、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进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专制政体B 君主立宪政体C 民主宪政政体D 共和政体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 城市B 民主C 法律D 国家5、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城市国家的观念 B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 D直接民主理论6、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表达在对〔〕的研究当中。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研究:《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研究》是2020年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文宝。
内容简介:《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研究》从传统政治伦理演变历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传统政治伦理的内容和建构方法、路径,对传统政治伦理特点做了分析和总结,全面而系统的对传统政治伦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
读者对象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和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专家、学者。
目录:绪论一、缘起、目的、概念和意义二、研究现状综述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四、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一章传统政治伦理的流变第一节神教政治伦理到诸子政治伦理一、神教、宗法政治伦理流变二、诸子政治伦理的蓬勃兴起第二节法家政治伦理到儒家政治伦理一、法家政治伦理的凸显二、儒家政治伦理的胜出第三节儒家政治伦理到近代政治伦理一、儒家政治伦理的衰落二、现代政治伦理的萌芽第二章传统政治伦理的内容第一节传统政治伦理内容的义理结构一、必然性伦理二、应然性伦理三、实然性伦理第二节传统政治伦理内容的纵向结构一、君道二、臣道三、民道第三节传统政治伦理内容的横向结构一、核心伦理二、支持伦理三、辅助伦理第三章传统政治伦理的建构第一节传统政治伦理建构方法一、政与学的结合二、官与民的协调第二节传统政治伦理建构路径一、选拔任用中的官员伦理塑造二、教化为核心的民众伦理塑造第四章传统政治伦理的特点第一节中西对比中的民族特色一、价值取向的对比二、实践表现的对比第二节自我审视下的自身特点一、内容特点二、建构特点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论文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
目录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国内文献综述 (1)3.本文研究的内容 (2)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政治心理层面的特点 (3)(一)伦理主义 (3)1.伦常血缘,宗法等级意识 (3)2.家国一体,崇尚王道心理 (3)(二)道德主义 (4)1.人的道德能动性 (4)2.传统政治文化的道德特点 (4)(三)权威主义 (4)1.崇拜权力 (5)2.惧怕权力 (5)(四)均平主义 (5)1.均平意识 (5)2.“大同”思想 (6)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政治思想层面的特点 (6)(一)伦理至上性 (6)1.强调“仁”、“礼”,内圣外王 (6)2.伦理本位,德治天下 (7)(二)务实性与功利性 (7)1.重实践,轻理论 (7)2.重治道,轻制度 (7)(三)“民本”思想 (8)1.政治上的为政爱民 (8)2.经济上的关心民生 (8)3.“重民”的本质是为了“邦固” (8)(四)“大一统”思想 (8)1.促进中华各民族的融合 (9)2.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 (9)3.孕育了爱国主义传统 (9)结语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之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
本文试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
在政治心理层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表现出伦理主义、道德主义、权威主义和均平主义四个特点。
主要体现为伦常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和重要的统治工具;道德上人们认为进行修身养性可以达到至善,而统治阶层则把道德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人们又有着对权威的崇拜和惧怕的矛盾心理,因而向往着“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理想社会。
在政治思想层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表现出四个特点:伦理至上性、务实性和功利性、“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
儒家文化派生出来的宗法制和宗法观念共同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伦理至上性;崇拜权力和崇尚王道的心理又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务实性和功利性;统治阶级为了巩固专制统治,推行“重民”、“富民”的“民本”思想以博取民心达到“邦固”;最后,在中国传统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精神便是由“大一统”思想孕育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盛的内聚力。
中国古代政治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学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思想丰富多元。
中国古代政治学思想不仅包括儒家、道家、
墨家等传统学派,还包括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非传统学派,涵盖
了政治哲学、政治伦理、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个方面,丰富多元。
二、注重实践经验。
中国古代政治学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以田忌、孙子等名将为代表的军事思想,后来又有以黄石公、张载、朱熹等学者为代表的理论思考,实践经验
与理论研究相互交融。
三、重视道德伦理。
中国古代政治学在思想和实践中都注重道德
伦理,强调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等关系的调和和互惠互利,强调君子的劳动、勤政、公正、诚信等品质,是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
核心要素。
四、尊重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政治学在表现形式和研究内容上都
尊重传统文化,注重从经书、史书、诗歌、蒙学等传统文化中寻找政
治学的源头和根基,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固有的政治文化。
以上是中国古代政治学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
其中,思想丰富多元、注重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伦理和尊重传统文化无疑是中国古代政
治学影响深远的方面,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借鉴。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②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③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3)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答: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答:(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②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①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②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③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④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11、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答: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①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②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15、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①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②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民主.(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①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②妥协精神.③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16、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答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 B )社会时期。
A 封建B 奴隶C 资本主义D 原始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苏哥拉底 D 西塞罗3、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D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 法家B 杂家C 兵家D 儒家4、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B )。
A孔子 B 韩非C庄子 D 荀子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A B C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B 势C术 D 变6、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 A B D ),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 联盟理论模式B 博弈对策模式C 制度变迁模式D 理性选择模式7、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 B C D )。
A 政治沟通分析方法B 心理研究方法C 政治系统分析D 社会学研究方法8、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A B C D )。
A 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 C 利益分析方法 D 阶级分析方法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
A 制度研究途径B 权力研究途径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 B )。
A 政治哲学研究B 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三、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bai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du“天人之际”zhi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dao、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一、原始社会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是指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的上百万年时期.由于人类在这个时期处于进化阶段,主要活动是找食物求生存,很少政治活动.原始社会时期分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两个阶段.
原始群时期,人类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比较松散,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猛兽和自然灾害,共同消费,生活很简单,无政治制度可言.
氏族公社时期,由于人类的进步,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渐开始产生具有政治性的制度.在氏族公社之母系氏族时期,政治制度特点是:妇女在公社中处于支配地位,世系从母系计算,实行共族共财制,财产由母系继承.历史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政治制度有了长足的进步:男人在公社中处于支配地位,世系从父系计算,实行财产公有制,财产由父系继承.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军事民主制度和禅让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在进步,原始社会财产共有制开始被破坏,产生了私有制,从而中华民族进入了更高的一个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参考答案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参考答案(专科)排序是按符号—数字—文字按笔划,当简答题中没有时,可以尝试在论述题中找,摘出观点。
反之扩展。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公民文化》)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布坎南)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多年的历史。
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法国、阿根廷)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
(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规范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人民主权原则)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中国的政治模式有五大特点:1.政治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2.政治发展领导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
3.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4.政治发展的最佳路径是选择从发展基层民主开始的。
5.政治发展的优先秩序是必须首先搞好党内民主建设。
中国政治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所呈现的标准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结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
中国政治模式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政治改革、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有机统一;坚持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有机统一;坚持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主体一元性和形式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政治模式的主要内容概括:一、权力在民。
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本质内容。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民主集中。
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组织内容。
三、中共领导。
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核心内容。
”。
四、多党合作。
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五、一院两会。
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年度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两会制,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根本内容。
六、自治制度。
在一个单一制中国里,实行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在内的多种自治,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特色内容。
中国政治模式的权力在民、民主集中、中共领导、多党合作、一院两会、自治制度,涉及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民主集中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制度,涵盖我国的国家制度、根本组织制度、政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既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模式,也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模式。
浅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与价值取向
浅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传统的政治价值取向,形成了德治思想、和谐思想、“天下为公”思想、国家统一思想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在传统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思想对传统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政治文化;价值取向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传统中国政治系统和政治运作层面的依托。
寻求文化的由来,探究政治文化的根源,不能不追问反映着生存样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育成与演化,以及人类主体精神活动的可能性空间都可以从中找到解释。
中国政治文化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归纳起来,影响着中国政治文化性状的主要因素有四,一是小农自然经济方式,二是宗法族制的社会构造,三是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儒家学说,四是国家制度和权力阶层的支配与匡约。
它们结成互为依存、相互支持的政治生态系统,成为育化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土壤。
按照经典政治文化的分类标准,可以说中国属于依附型政治文化,积淀于国民心理层面的政治价值意识与行为习惯取向所展示的政治文化特征主要是: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权力崇拜的政治文化;以及均平取向的政治文化。
作为一种主观理性存在,家长制体现的是在政治生活的序列中,人们自上而下拥有绝对权力而无相应的义务;由下而上只有绝对的义务而无相应的权利。
与家长制相映随形的,是中国特有的礼制秩序或伦理角色定位系统。
五伦三纲既是一种礼制秩序,又是一种角色规范,从而固化了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
由于政治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所以家长的全能地位就必然造就出权威主义人格。
权力崇拜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其存在前提是政治的泛化,即是说国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一体化。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1,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原始社会是指从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的几百万年时期。
由于人类处于这一时期的进化阶段,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寻求生存的食物,而很少进行政治活动。
原始社会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原始群体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在原始群体时期,人类社会组织是由血缘联系组成的,这些血缘联系相对松散。
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共同努力,抵抗野兽和自然灾害并共同消费。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没有政治制度可言宗族公社时期,由于人类的进步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政治制度逐渐开始产生。
在公社的母系氏族时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妇女在公社中处于统治地位,宗族是从母系获得的,财产是由母系继承的。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男人在公社中处于统治地位,宗族是从父权制计算而来的,财产是由父权制继承的。
在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民主制度和退位制度出现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在改善,原始社会财产的共同所有权开始被破坏,导致私有制,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
2,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在奴隶社会时期,中华民族发展了大约1000年(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夏朝和商朝两个王朝之后,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1.建立王位世袭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标志着氏族公社制度的瓦解,以及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的出现。
2.自夏朝由退位制转变为世袭制以来,国家应运而生,阶级也应运而生。
为了维护阶级的利益,必须生产状态机。
夏商时期的国家组织具有相似之处和特点。
国王被称为皇帝,国王下有100名官员,并且有法律和刑罚,他们在官员称谓和刑法类型上有所不同3.当奴隶制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周朝摧毁了商朝的奴隶制,并使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
3,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周代的封建社会在中国持续了三千多年。
它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而且由于强大的保守力量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最后,它落后于世界,造成了一百年的屈辱。
总而言之,它可以概括如下:秦始皇的法制政治统治-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周公孔子孟子仁义的思想统治-君主,大臣,父子的三项基本原则和五项不变1.周朝国王是最高统治者。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特点及比较研究状况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特点及比较研究状况在1995—2005年的近十年时间,学界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利于推进研究向更深入的领域发展。
标签:古代政治思想史;特点;比较自1995年至2005的近十年时间里,中国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继续向前推进,呈现出了较多新的特点,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那么,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呈现出何种特点?在比较研究方面,又呈现出哪些状况?本文通过对发表于国内各类刊物上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现将其整理如下:一、研究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国内学界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伴随着整个中国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归纳起来,其呈现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研究的深度不断加大,且方法日益多样化在十年里,国内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期间,发表于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的关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论文大约有400篇。
可见,该领域的研究取得的大量成果。
其基本研究态势则表现为,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还是在研究方法上,均有较大突破。
就研究的广度来说,则表现为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
以往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主要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政治思想的研究上,且在研究的历史阶段上也以先秦时期为主。
而这十年研究,则不仅涉及主要思想家或思想著作的政治思想研究,而且还涉及儒、墨、道、法以外的其他思想流派,如兵家、纵横家等的政治思想研究,还涉及先秦以外的历史时期政治思想研究,还涉及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概念、范畴、方法的研究,还涉及社会思潮与政治思想专题的研究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
就研究的深度来说,则表现为研究的深度不断加大。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作为门户大开的第一大发展中国家,随着国际间经济利益的相互融合,传统国家利益有了全新的定位。
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国家利益变化下形成的三个主要新特点。
首先是中国国家利益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零和"博弈,更应该追求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多赢";其次,随着国际合作的全面开展,国际制度下实现国际利益是中国发展的新趋势;然后是全球化下的超越主权和民族国家主权思想在同时加强,中国面对国家远期和近期利益时需要更加审慎的掂量。
最后是对中国国家利益新特点的总结,并简要分析几项维护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新的国家利益的方法。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深刻的影响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导致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家利益的挑战及其解决方式,是21世纪各个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在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只有迅速适应,并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门户大开的发展方式必然会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国传统国家利益正遭受各种现实挑战。
那么中国国家利益的新特点是什么,只有理解这些新特点,才能进而思考全球化时代下发生的变化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维护,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中国当务之急需要思考和正确定位的,否则就会被全球化趋势驾驭和替代,不能抓住机遇获得最大效益。
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特征
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特征摘要: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在改变与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着不变的共同特征,而这些特征都一直贯穿始终,将整个政治制度史编织起来。
关键词:传统政治制度统治阶级特征在过去的中国几千年中,中国孕育了辉煌的文明,其中政治文明更是更迭交替,此起彼落,各有千秋,但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政治制度中也有着他们共同的特征。
一、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共性原因1、中国的文明都属于同一个发源地,人民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形成部落以及氏族乃至国家之后,虽然习俗上会有所改变,但是根源是相同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土地上的人们自然也就形成了仍然存在着共同特征的文政治制度。
2、在每个政权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安抚人民,渡过政权交替时期,不得不采取类似于前朝的政治制度来维护统治,同时在统治期间,也会借鉴之前的历代优秀的政治制度,因此也会出现政治制度特征大同小异的局面。
3、此外,在中国的封建文明时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施行的各种统治制度,存在着相同的目的性,尽管手段不同,但是性质特征必然也会有共同之处。
二、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1、专制集权,宗法血缘贯穿始终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始终离不开专制与集权,君主的权力越来越集中,臣子的权力越来越削弱,诸侯的权力也越来越趋于形式,这仿佛是一种固定模式,从朝代开始就开始运行。
而集权则离不开宗法血缘,血缘是宗法的基础和保证,宗法则是血缘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些都让君主专制集权提供手段和基石,有人说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就如同放大了的父子关系,我觉得也有道理,这也可以看出血缘关系的渗透是充斥了整个君主集权的官僚体制了的,可以说,血缘关系是专制集权之源。
这使得专制集权宗法血缘成为传统政治制度的一个最为明显的共同特征。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君权神授,神权已经成为了政权合理性的依据。
君权神授的理论,强调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
这种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帝王以至造反的农民领袖,无不假托天命,自称“奉天承运”,或者说“替天行道”,把自己的活动说成是受上天的指使,从而达到神化自己的目的,这也充分说明了神权在人们心目中的至高无上与不可撼动的地位,从而使得君主将神权用来作为长期有效的统治工具。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各派学者对于政治文化的含义是什么,看法相左,众说纷纭。
但不谋而合的是,大家都把政治文化看作是政治体系活动中的主观性成分,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活动中的价值、情感与态度。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在其杰作《比较政治学》中,把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间内对政治潮流的态度、信念和感情的总和,是政治体系的基本领向。
要正确认识政治文化的含义,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去了解:首先,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成分,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政治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它反映了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必须注意的是,政治文化虽然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文化是政治与文化的简单媾和,也不是说政治文化就是文化在政治领域中的表现和作用。
其次,一方面,政治文化在内容上是关于政治体系的主观性因素的复杂综合;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在方法论意义上,是通过对个人、集团、民族的政治倾向或态度类型的分析,来研究政治体系的一种新方法,对政治体系的持续与调节发生巨大影响。
其三,政治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具有阶级的和社会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利益的必然反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将政治文化概括为如下定义: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指的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体系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感受、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等主观意识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
具体而言,政治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政治认知成分,即一定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认识和意识,它是政治文化中的理性部分;二是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的感情、态度,包括热爱、忠诚、怀疑、疏远等情绪;三是政治评价成分,即对政治体系的价值判断、意见。
阿尔蒙德进而把各种各样的政治文化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地域型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所知甚少或一无所知,也不抱任何期望,更不做出任何努力;第二类是传统依附型(或臣属型)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施加给他们生活的影响有所认识,但他们只处于政治体系的输出端,对政治体系持被动态,充当执行者的角色,而不是积极地去影响政治体系,不能主动地把自己的要求输入政治体系;第三类是参与型政治文化,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不仅意识到政治体系的输出部分,而且还要对“输出部分”施加影响,并有较高的政治技能。
《现代政治分析原理》笔记02
第2章政治研究:现状与历史概要(Overview):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讨论政治问题,围绕“如何组织安排社会集体生活”而发表各种观点和意见。
与此同时,在政治实践中,也在尝试各种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制度。
本章依据历史发展线索,分别从中国和西方两个方面出发,阐述政治研究的推进过程,勾画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从比较文化研究的角度看,中国和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两种具有不同起源的文化形态。
那么,在政治研究方面,中国和西方社会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在政治研究方面具有什么不同特点?在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在政治方面如何交汇?又会发生什么冲突和碰撞?这些冲突和碰撞在今天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如何?这是本章中所触及的更为深层的问题。
核心问题(Key Issues):②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历程和结构性特点②中西方政治观念的差异②政治研究的主要成果一、政治研究在中国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回眸中国人对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远。
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前771年的夏、商和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甲骨文和钟鼎文,并编撰整理出了《尚书》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不少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记载。
在商朝,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已经有所体现。
到了西周时期,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旧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这种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围绕着“神”与“人”、“礼”与“法”、“君”与“民”、“君”与“国”的关系以及统治手段等问题各抒己见,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及阴阳家、名家等等。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
中国传统的分析政治的方式,不是政体思维方式,而是政道思维方式。
政体思维与政道思维的不同在于,前者关注的只是政治秩序的形式,即政治体制的形式,后者的着眼点是政治秩序的实质,即政治体制运作的目标与途径。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
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