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课程专题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题论文
引
言
本文综述了本田汽车供应链管理及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理论。给出了基于物联网技 术的供应链物流流程优化原则及物流模式,绘制了优化后的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中的供 应物流流程、制造物流流程和销售物流流程的流程图,并对优化后的流程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本田汽车公司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供应链物流流程优化提供借 鉴。
一、应用技术支撑------射频识别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的相关概念 射频识别技术即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通 过无线电讯号来识别特定的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无需识别系统便可以与特 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一种通信技术[3]。 2. 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 出的特殊的射频信号, 标签就能凭借感应到的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 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可以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当阅读器读取到 信息并进行解码后,将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的处理[3]。 3.射频技术的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电子标签内存有一定格式 的电子数据,作为待识别物品的标识性信息。应用中将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 别物品上,作为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记[4]。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以按照约 定的通信协议互传信息,在通常情况下是由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当 电子标签根据收到的阅读器的命令后, 便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读器 [4]。
7/7
1/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题论文
目
录
引言……………………………………………………………………………………3 一、应用技术支撑------射频识别技术………………………………………………3 1.射频识别技术的相关概念………………………………………………………3 2. 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3 3. 射频技术的组成…………………………………………………………………3 二、功能应用…………………………………………………………………………4 1. 物联网应用到汽车生产过程中…………………………………………………4 2. 物联网应用到汽车管理销售过程中……………………………………………5 三、特点与发展………………………………………………………………………6 四、总结………………………………………………………………………………6 五、参考文献…………………………………………………………………………6
管理层 控制层 现场层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层要实现工厂的生产调度、计划、销售、库存、财务、人事的管理, 并且要通过多种途径与外界信息实现数据共享。 控制层要将从一线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总结,然后进行调度,改良,优 化设计,然后再将信息传送到管理层或者现场。
5/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题论文
现场层由于要直接和各种设备打交道,要传输各种设备的参数,状态, 故障信息等,因此必须保证传输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和 时效性。 根据各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必须保证根据对不同的数据量,不同的传输的 时间要求,来选择不同的传输媒介。 建立一个综合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对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 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与指导,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商 机,将物联网应用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会使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售后服 务成为一体,将产品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步加工信息记录在射频卡中,这将 使产品的质量更高,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更高。
4/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题论文
Fra Baidu bibliotek
以将生产过程的信息及时传递到上层管理系统中, 各个部门根据数据库中的 各种数据选择所需数据,进行相关的核算以及做出相关的生产计划,进而控 制生产。 将生产过程中的人员信息记录到汽车射频卡中,一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 制度的有效实行,确保生产人员不迟到不早退,按时生产,便于公司对人员 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使员工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不串岗, 二是将生产实现责任制,在生产过程中汽车无论是在哪一个部位出现问题, 都可以查处该工序的操作员,实现生产的问责制,从而增强生产操作者以及 生产管理者的责任心。[6] 将生产时每一个工序开始操作的时间与完成操作的时间记录采集,一是 可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对每一个生产工序进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 人员投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这样也符合工业工程 寻找更快,更好,更省时,更环保的思想。二是通过时间的记录可以简单的 测出每一个工位生产所需时间,以及整个生产流程的生产时间,以便进行生 产优化。 2.物联网应用到汽车管理销售过程中 在一个现代的企业当中,通信技术已经在市场销售,生产管理,办公室 自动化,自动控制等方面承担了很多任务。一个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包括控 制信息,决策信息,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等。 企业控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控制层和现场层[7]。
物联网技术课程专题论文
论文题目:
物联网在本田汽车召回事件应对 方法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年 业: 级: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题论文
物联网在本田汽车召回事件应对方法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汽车制造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跨越,许多汽车 制造企业在资源配置、 市场经营、 组织结构和服务等方面正在进行全方位的重新组合, 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1]2010年2月10日和3月16日,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相继 召回近85万辆存在刹车系统隐患和安全气囊缺陷的汽车,对日本汽车业造成巨大影 响。物联网技术能帮助汽车制造业实现贯通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极 大地提高汽车制造业仓储及物流配送的营运效率 , 从而实现汽车制造业的集约化制 造。 物联网还可以应用到产品的生产管理,将传感节点在产品中引入,便可以全程传 递产品信息,进而可以精确地了解和掌握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包装、运 输、 销售以及服务的整个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进而能够将服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最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为本田汽车召回返厂提供帮助。物联网能够有效实 现智能调度管理产品,使生产管理合理化,使消耗降低,从而降低成本,降低运输费 用, 进而增加企业利润, 同时也实现了产品从生产到售后服务的可控性和可视性。 [2] 关键词:物联网;汽车制造业;本田汽车;汽车供应链管理
三、特点与发展
物联网与其关键技术诸如物体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信息技 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生产的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生产核心业务流程,加强 生产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生产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物联网 将加快现代汽车生产技术的发展,增强生产的可视性和可控性。通过在汽车 生产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装配全程传递和服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最 终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6/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题论文
[4] 梁义平,许庆星.一汽一大众轿车总装配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J]. 电 气时代,2000.6.8(8):17—18 [5] 张丹,李业德,浅.春红,吴振宇,孙 礼. 基于 Widget 的无线物联网 应用[J]. 通信技术2011 .01(44)53—57 [6] 张伟,张哲 . 物联网网关的接入技术 [J]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12(9):68—70 [7] 张浩,谭克勤,朱守云.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络应用技术手册[M].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四、总结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让我更加熟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在系统的开发 过程中,多门以前感觉很抽象的课程,如数据库,网络技术与应用,在脑海 中逐步形成系统。整个过程中,我都力求规范化和文档化,努力让自己以前 学的知识得到运用, 尽量保证整个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顺利完成这次的设计。 虽然很多错误被克服了,但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请老师指正。 我相信,只要肯努力钻研,就可以掌握自己想要学习的一切知识。
3/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题论文
二、功能应用
1.物联网应用到汽车生产过程中
框架结构图 车身从涂装车间传送至总装车间,把车身传送至4号链上,由4号链带动车 身向前移动。汽车在1号链上完成一次内饰的部分装配, 2号链上完成动力总 成间歇装配,在3号链上完成二次内饰的连续装配,整车经下线升降机卸至板 式带上[5]。空吊具经5号链与原线空吊具合线输送至高跨处,在高跨处由分 流道叉完成空吊具分离,然后由各自输送线送回涂装车间。在整个装配线上 安装有各种信号开关、指示灯以及坡段、超载、急停等保护开关[5]。 在汽车总装生产过程中,当汽车从涂装车间送入总装车间后,将整个生 产流程简单的分为五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均有射频识别装置采集信息,工人 的信息通过个人的 ID 卡打卡识别,汽车的先关信息通过无线射频技术进行 采集并写入,每一个工位生产的信息,以及生产操作员的信息将全部写入汽 车的射频卡中,以便进行信息检索。当整个过程结束后通过后台数据库,可
五、参考文献
[1] 李航, 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 1(1) :81—85 [2] 郝中超, 论物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有形商品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J].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0 .12(5) :63—66 [3] 李美莲, 郑杨.物联网与电子标签[J].科技论丛, 2010.3(2):135—135 2003.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