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控制
荔枝果皮褐变机理与防褐技术
2 荔枝果皮褐变的机理
2.1 酶促褐变 1960 年 Akamine[13]根据荔枝果皮褐变的现象推
测为酶促褐变 认为果皮失水诱导了多酚氧化酶 PPO 的活性 , 在有氧的情况下 PPO 作用于花色素 苷生成了一种称作 类黑精 Melenin 的物质 从而 导致果皮褐变 1963 年 李明启[14]证实了荔枝果皮内 存在 PPO 并推测可能与荔枝的褐变有关 此后 人 们对荔枝果皮 PPO 作了大量研究 1975 年 广东荔枝 贮藏协作组[7]也证实荔枝果皮中存在 PPO 并用亚硫 酸盐 柠檬酸等物质抑制 PPO 活性 在荔枝速冻保藏 中减轻了果皮褐变 谭兴杰等对 PPO 进行了部分纯化 [15] 并从荔枝果皮中分离出 PPO 的天然底物 两相作 用 形成褐色产物 直接说明了 PPO 能氧化酚类物质 形成黑色产物[16] Underhill等[9]发现 荔枝在60 热 水中处理 10min PPO 活性立即增大 并伴随着花色 素苷的快速降解 很快即观察到果皮褐变的出现 这 显然是一种酶促褐变
荔枝采收季节气温高 荔枝果实的呼吸强度又 大 因此 必须迅速预冷 尽快排除田间热 使果温 尽快降至贮藏适温 3 1,Vol.22,No.1
食品科学
综述
冷的方法有冰水预冷 强制通风库预冷 或冷藏间预 冷等 冷链运输则是降低荔枝呼吸强度 延缓衰老 延 缓果皮褐变的首选方法 没有冷藏车的个体户采用冰 水预冷结合泡沫箱加冰包装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 荔枝果实升温 起到一定的降低呼吸 延缓衰老和褐 变的作用
但酶促褐变观点尚不能很好地解释以下问题 1 荔枝果皮内 PPO 的底物究竟是什么 一直有所争 论 谭兴杰等虽然通过柱层析从荔枝果皮中分离出六 种含酚羟基的物质 却只有一种 含量很低 可被PPO 催化氧化[16] 荔枝果皮所含的酚类物质主要是花色素 苷 即果皮红色色素 已有证据表明 荔枝果皮的PPO 不能催化氧化果皮的花色素苷[17] Wesche[18]等在研究 草莓褐变时也发现 草莓PPO对花色素苷不表现活性 2 虽然许多 PPO 抑制剂有效地抑制了荔枝果皮的 PPO 活性 抑制率达 70 以上 但并不能有效地抑 制果皮褐变[14 15 16] 3 综合国内外对 PPO 研究的结 果 发现荔枝在果皮褐变过程中 与苹果 梨等多种 水果表现不一样 它的 PPO 活性是逐步降低或无明显 变化的 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2 19] 我们用乙烯利 溶液处理新鲜荔枝 成功地诱导了 PPO 活性的提高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_1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荔枝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由于其独特的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中华之珍果”的美称,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水果之一。
但由于它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其结构特殊,代谢旺盛,采后易腐烂变质,果皮易褐变,因而给贮运保鲜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贮藏特性荔枝是非呼吸高峰型果实,采收当天呼吸强度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但仍然比苹果、梨、柑桔、香蕉等高出2~3倍。
当果实变褐腐烂时,呼吸强度又趋上升,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
荔枝的乙烯释放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也没有明显的乙烯高峰,在荔枝的成熟衰老过程中,乙烯的作用不明显。
因此,要搞好荔枝的贮藏保鲜一定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降低荔枝果实的呼吸强度。
如荔枝采收后尽快预冷,贮藏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是降低荔枝呼吸强度、延长贮藏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荔枝果实结构特殊,外果皮角质层很薄,龟裂片上有许多小裂口,中间是疏松的海绵组织,因而水分容易散失;另外,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无输导组织相连,当果皮失水时,尽管果肉水分充足,也难于供给果皮,因此果皮迅速失水褐变。
所以平常看到的现象是,果皮干枯而变黑,而果肉仍保持着相当饱满的水分。
在室温无包装条件下,放置3天的荔枝全部变褐,果皮失重率可高达50%。
可见,越是在干热的情况下,荔权保湿就显得越是重要,可以这样说,保湿就是保鲜。
荔枝褐变速度之快,在其他水果中是很罕见的,通常,荔枝在采后24小时内就会发生褐变,常温上2~3天即失去诱人的鲜红色而褐变,大大降低了荔枝的商品价值。
引起荔枝果皮褐变的因素,除果皮失水外,还有病原菌的侵染、侵害、热损伤以及果实本身的衰老。
褐变的内因则是酶促褐变,荔枝果皮内存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果皮还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包括荔枝果皮的红色色素),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些酶就起到一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使酚类物质氧化变成了黑褐色的物质。
最近的研究表明,果皮褐变还与它的红色色素即花青素的褪色或变色有关,花青素的颜色取决于所处环境的pH值较低时,呈现红色,随着PH值的逐渐提高,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进而变为紫色,紫黑色,如用碱性溶洲处理新鲜荔枝,荔枝立即变为黑色,如有溶液处理,又可恢复红色。
荔枝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做好冬季的清园工作
在冬季进行全园喷洒石硫合剂 等药剂,减少越冬病菌和害虫 的数量。
结合修剪工作,彻底清除带有 病虫害的枝条和枯叶,集中烧 毁或深埋处理。
对果园进行深翻土壤,破坏病 虫害的越冬环境,减少来年病 虫害的发生源。
荔枝病虫害的危害
01
02
03
产量损失
病虫害会导致荔枝的果实 品质下降,落果增加,严 重影响产量。
品质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荔枝的果实 品质下降,如口感、色泽 等方面。
生长受阻
病虫害会导致荔枝植株生 长受阻,叶片枯黄、脱落 ,影响开花和结果。
防治荔枝病虫害的重要性
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防治荔枝病虫害,可以减少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提高 经济效益。
真菌农药
如白僵菌等,可以用来防治荔枝害虫,如荔枝叶瘿蚊、荔枝木虱等。这些真菌农药能够寄生并破坏害 虫的细胞结构,导致害虫死亡。
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荔枝病虫害
苦参碱
可以用来防治荔枝害虫,如荔枝瘿螨、 荔枝叶瘿蚊等。苦参碱是一种天然植物 源农药,能够抑制害虫的神经传导,导 致害虫死亡。
VS
鱼藤酮
可以用来防治荔枝害虫,如荔枝尺蠖、蒂 蛀虫等。鱼藤酮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 然杀虫剂,能够干扰害虫的神经传导,导 致害虫死亡。
阻隔带,阻止害虫上树。
06
荔枝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 施
采取综合防治方案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强 树体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保护果园生态环境。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有效 控制病虫害。
荔枝果皮褐变因索以及控制褐变途径的研究进展
Abt c;h e er bo n gf i ao c r hte ue tepr d0 s rg . ot ste hll add c ae h s atT epr ap rw i ut iam jrat a r cs h ei 』 t acs r n eli n er sdte r i n r ss f ot d o o h e h s e
也 裟 时 表 现 的 失 水 变 响 采 用 密 埘 包 装 的荔 枝 果实 无 .
R NJ n, A e ,I in E C OF i L a g u Q
( 一 u a o n ie rn olg , W u a 3 41 1W h nBie gn e igC le e h n 4 0 5+ Chn 2. n nAgiutrlUnv v. Z ln z n 5 00 ia; He a rc lua ie’ r Ie g h u 4 0 2. Chn ) ia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96 2 2 0 ) 2 00 — 3 10 — 2 1(06 0 — 09 0
大 l 且 失 上 诱 人 的鲜 红 包 , …现 变 症 状 果皮 火 水 褐 ^¨ J 并
的 主要 是 粜 皮 中水 分 散 失 失 水原 有 两 个 : 是 粜皮 一
维普资讯
任
俊 , 飞 , 曹 李 强 。
州 40 0 ) I 50 2
( . 汝 I 学 院 ,武 汉 4 0 1 ; , 1武 I物 程 3 4 5 2河南 农 、 大学 , I
摘
要: 荔枝 果 皮褐 变是影 响其 长期 畦藏 、 短 货 架寿 命 厦 降低 商 品 价值 的主 要 因素 。 对荔 枝 的 褐 变 因素 以及 控 缩
采后荔枝果实安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采后荔枝果实安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荔枝果实凭借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等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果实在采后贮藏与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病原菌感染、褐变、腐败等现象,导致荔枝果实的品质显著下降。
当前常用的物理保鲜法、人工合成化学杀菌剂处理等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存在着成本高、出现化学残留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探索使用可生物降解、无毒害且不会污染环境的新型安全保鲜技术备受关注。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劣变的原因,后重点综述了采后荔枝果实安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以期能够为保证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荔枝果实;品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引言荔枝也被称为荔支,是原产于我国南部的一种亚热带水果,具有果实产量高、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与菠萝、香蕉、龙眼等合称“南国四大果品”。
荔枝味甘性温,具有开胃益脾、补脑健身、增加食欲、止腹泻等功效。
受到荔枝特殊果实结构的影响,再加上荔枝果实成熟期温度较高,采收之后极易受到病原菌侵染与果皮褐变,进而导致果实品质显著下降,既不利于果实采后贮藏与运输,又无法保持其良好的食用价值与商业价值。
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由于荔枝贮运不当造成的损失高于20%。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保鲜技术对于延长采后荔枝果实货架期、提高果实品质、保持其食用价值与商业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1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劣变的原因分析1.1病原菌侵染荔枝多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成熟,这一阶段病原菌较多且活性比较强。
再加上荔枝果实较甜、营养价值较高,因此极易遭受病原菌的侵染。
众多研究表明,病原菌侵染是导致果实品质劣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起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劣变的病原菌包括酸腐菌、炭疽病菌、荔枝霜疫霉菌等。
其中以荔枝炭疽病菌、霜疫病最为严峻,这两种病害均潜伏在果皮表面,有时也会从伤口、虫孔等位置处侵入进而对荔枝果实遭受一定的伤害。
另外,部分细菌、酵母菌等也会繁殖于果皮表面,后逐渐深入到果实当中,进而导致果肉变酸甚至腐烂。
几种处理对采后荔枝果皮水分变化与褐变的影响
l i t c h i wa s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Hg C1 2 c o u l d i n h i b i t p e e l d e h y d r a t e , a n d he t mo s t
o f Po s t h a r v e s t Li t c h i
W ANG L i n g y u n ’ 一 翻 SUN J i n h u a L I Bo ’ 一 W ANG J i a b a o
( 1 C o l l e g e o f Ag r i c u l t u r e ,Ha i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Ha i k o u ,5 7 0 2 0 8
2 E n v i r o n me n t s a n d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 C A T A S , D a n z h o u 5 7 1 7 3 7 )
Abs t r a c t Th e e f f e c t o f s e v e r a l t r e a t me n t s o n wa t e r c o n t e n t a n d b r o wn i ng o f t h e p e ic f a r p o f p o s t h a r v e s t
0 . 2 m m o l / L作 用 最 显 著 。5 0 ̄ m o l / L F o r s k o l i n对 果 皮 失 水 起 促 进 作 用 ,其 它 处 理 无 显 著 影 响 。0 . 2m m o l / L H g C I 2 和 果 实 套 袋 都 能 抑 制 果 实 失 重 ,减 缓 果 皮 含 水 量 下 降 ,且 能 延 缓 果 皮 褐 变 进 程 。讨 论 H g C 1 。 抑 制 果 皮 失 水 的机
荔枝采收后管理
果实贮藏与运输
要点一
果实贮藏
将果实放置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下,保持果 实的品质和新鲜度。
要点二
果实运输
采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和工具,确保果实在运输过程中不 受损伤和污染,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06
荔枝采收后管理注意事项
加强果园管理,做好果园清洁工作
清理果园
采收后应及时清理果园内的残余果、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病源 菌和害虫数量,防止病虫害滋生。
施肥种类
有机肥
施用腐熟的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
化肥
施用氮、磷、钾等化肥,以满足荔枝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
施肥方法与数量
环状施肥
放射状施肥
在树冠外缘挖深30-40cm、宽20-30cm的 环状沟,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施入。
在树冠内部挖放射状的沟,长度视树冠大小 而定,深度和宽度与环状施肥相同。
荔枝采收后管理
2023-11-04
目 录
• 荔枝采收后施肥管理 • 荔枝采收后修剪管理 • 荔枝采收后病虫害防治 • 荔枝采收后水肥管理 • 荔枝采收后采后管理技术时间
早施
在荔枝采收后10-15天内完成第一次施肥,以快速恢复树势。
定期施
每年或隔年采收后进行一次追肥,以维持树体营养平衡。
荔枝蝽蟓
成虫和若虫吸食荔枝花、果实和嫩梢的汁 液,导致落花落果。
炭疽病
果实受害后,果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 色至黑褐色病斑,后期开裂。
荔枝小灰蝶
幼虫蛀食荔枝果实,导致落果。
防治方法与用药选择
霜疫霉病
用25%瑞毒霉1000倍液或75%百菌 清800倍液喷雾防治。
炭疽病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
荔枝果实采后损耗发生的原因分析
2021. 3 总第100期 9
本刊特稿 Special Articles
性糖,荔枝变甜。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荔枝果实 呼吸作用会消耗果肉中大量的糖类和有机酸,使得果 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糖分 减少,风味改变[26]。
(五)其他 荔枝裂果多发生在采收期,所谓裂果即果肉突发 性猛长,超过果皮的承受能力,导致果实表皮或角质 层开裂,低的裂果率一般为15%~30%,但严重时可 高达80%~90%,对荔枝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产生一 定的影响。在荔枝采收后需要对荔枝进行挑拣和农残 检测,然而病果、虫果、农残超标等荔枝果实的品质 与营养成分受到影响,在采后处理时会被清除,进而 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Keywords: litchi; postharvest loss; store; circulation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荔枝龙眼)(CARS-32-15)。 作者简介:潘凤仪(199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果品采后生理与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吴振先(197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二)采收 大部分荔枝果实商业采收成熟度为8~9成熟,如 果过早采收,荔枝果实体积仍处于增长期,果肉中 可溶性固形物尚未达到最高点,含酸量偏高。该品 种所持有的色、香、味等特征尚未表现出来。而采 收时间过晚,荔枝果实成熟度过高,荔枝的耐贮藏 能力会明显下降 。 [35] 荔枝果实的采收期一般可维持3 周,徐赛等试验研究表明,在商业采收初期采收的荔 枝比商业采收末期采收的荔枝更耐贮藏,且能更好地 减缓荔枝的褐变腐烂进程,较好地保持荔枝原有的芳 香风味[36]。 在果实采收、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采收工具和 技术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荔枝果实容易受到人为或非 人为的机械损伤,这些机械伤容易使果实结构和代谢 发生变化。当荔枝表皮受到损伤,果实体内会产生乙 烯,同时果实本身也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繁殖,进 而加速果实的衰老褐变过程[37]。 (三)采后处理过程 刚采收的荔枝果实带有大量的田间热,呼吸作用 和生理代谢十分旺盛,但由于荔枝果实在离体条件 下缺乏有效的营养和水分的补给,如果采收后不及 时预冷,荔枝果实容易发生失水、皱缩、变味,贮 藏性下降,更甚者会失去商品价值[38]。有些果农因 为条件缺乏,在荔枝采摘后基本没有进行产地快速 预冷,直接将采摘下来的荔枝果实运送到附近的批
荔枝采后腐败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荔枝果皮褐变机理和防褐研究的进展
变薄 , 长 出许 多鳞 斑 状 突起 , 皮 呈 鲜 红或 玫 瑰 红 并 果
色 , 肉 ( 种 皮 ) 乳 白 色 , 透 明 , 裹 深 褐 色 的 种 果 假 呈 半 内 子 。荔枝果 皮结 构 复 杂 , 有 明 显 的 叶性 结 构 , 由 具 它 外果皮 、 中果 皮 和 内 果 皮 等 部 分 组 成 外 果 皮 仅 有 一 层薄 壁细胞 , 壁薄 , 质层也 薄 , 外 角 防止 水 分 散 失 的 能 力 差 。外 果 皮 细 胞 的 外 壁 向 外 突 出 , 列 成 峰 各 两 部 排 分 , 出 部 分 占该 细 胞 体 积 的 13 其 表 面 有 条 状 角 质 突 /, 层 或 蜡 被 、 果皮 有 与 果 皮 内 的 管 状 结 构 及 其 周 围 的 外 薄 壁 细 胞 所 组 成 的通 水 组 织 相 连 的 直 通 水 孔 , 有 许 且 多 大 小 不 同 的皮 孔 。 中果 皮 分 化 成 栅 状 组 织 、 绵 组 海 织 和 维 管 柬 , 状 组 织 细 胞 含 大 量 的 花 色 素 苷 。 内果 栅 皮 包 括 3 4层 较 小 的薄 壁 细 胞 和 一 层 内 表 皮 。 果 肉
究 进 展 , 对 今 后 荔枝 防褐 技 术研 究 的 发 展 方 向 提 出建 议 。 并 关毽词 荔技 果皮揭变 防 揭 研 究
Re e r h a v nc f b o s a c d a e o r wni g i k n o e c e S f ui n n s i fle h e类 底 物 及酚 类 衍 生 物 发生
的 复 杂 化 学 反 应 所 引 起 的 ; 是 非 酶 促 褐 变 , 不 是 二 它
在酶类 物质参 与下 所发 生的褐 变现 象 , 而是 果 品本身 所含 的氨基 酸和 糖类相 互作 用的结 果 , 即美拉德 反应
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技术方法
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技术方法荔枝是最难以保鲜贮藏的水果之一,采后很快发生褐变、质变和腐变,其中防止果皮褐变是难中之难,也是荔枝保鲜贮藏的关键所在。
目前普遍应用硫处理方法防止荔枝果皮褐变。
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采后的荔枝经硫处理后,其果皮不容易变褐,但会出现果实变软,果皮颜色被漂白、红色消失,结构被破坏,易破裂,果肉变成哑白色,有些还会带有硫味。
目前普遍应用荔枝硫处理各种技术方法进行荔枝的保鲜贮藏,但同时也发现对荔枝品质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如利用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熏蒸果实,不仅会伤害果实、腐蚀设备材料,还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利用含有二氧化硫的亚硫酸盐溶液浸果,保鲜贮藏效果不佳;利用一些能够释放二氧化硫的释放剂缓慢释放二氧化硫熏蒸果实,虽然效果不大理想,存在的缺陷多,可是改进的空间很大[1]。
几年来,我们对此技术方法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现将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1 关键技术利用二氧化硫释放剂释放二氧化硫熏蒸荔枝果实,如果措施得当,可明显有效防止荔枝果皮褐变,还可以长时间保持荔枝果皮天然鲜红色。
1.1 包装利用二氧化硫释放剂释放二氧化硫熏蒸荔枝果皮防止其褐变,其内外包装必须同时具有适度的通透性,以利于包装袋内的气体流动。
各种塑料保鲜薄膜包装袋通透性能差,用塑料保鲜薄膜包装袋贮藏荔枝,释放剂释放的二氧化硫在袋内流动不顺畅,容易积聚在靠近释放剂的部位而造成二氧化硫浓度偏大,致使果实被漂白,而距离释放剂较远的部位二氧化硫含量极少,对果实熏蒸没有作用,或仅造成果实漂白不完全。
因此,建议应用珠海市斗门禄康果菜保鲜研究所发明的、具有良好通透性能的专利产品果蔬保鲜袋(专利号:ZL03113758.X)贮藏荔枝,透湿透气性能好、膜壁不凝结水,不仅可以使其果皮免于褐变、长时间保持鲜果般的鲜红色,还可大幅度延长荔枝的贮藏期。
1.2 二氧化硫释放剂的剂量及使用方法研究表明,保鲜剂中二氧化硫释放剂的剂量不包括杀菌防腐的用量。
荔枝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_张秀梅
荔枝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张秀梅 杜丽清 谢江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湛江 524091) 荔枝原产于华南亚热带地区。
由于荔枝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加上其特殊的结构与生理特性,采后极易褐变腐烂,给荔枝贮运带来了极大困难。
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是最严重的问题,又是限制荔枝长期贮藏,缩短货架期寿命和降低商品价值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1]。
荔枝果皮褐变之快,在其他水果之中极为罕见。
常温下,荔枝采后24小时内开始褐变。
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荔枝果皮的褐变机理研究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结果。
荔枝果实褐变机理与防褐变技术仍然是荔枝贮藏和保鲜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1 荔枝的组织结构特性荔枝果皮由外、中、内三层组成[2]。
外果皮仅有一层薄壁细胞,外壁薄,角质层也薄,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差。
外果皮是含花色素苷栅状组织所形成众多的龟裂片,组织空隙多。
外果皮与中层(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
荔枝果皮保水力极差,水分容易蒸发,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而褐变。
荔枝果肉由种柄衍生而来,在结构上与果皮、种子完全分离,只与种柄的维管系统有小面积的连接。
在果实不保湿的贮藏条件下,尽管果肉含水量高,但由于结构上与果皮分离,基本上不能向果皮输送和补充水分,致使果皮不断失水,正常代谢失活,组织结构受损,直至果皮干枯变色。
如在采果期遇到强日照和高温天气,果皮会迅速变褐[3]。
2 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2.1 失水对果皮褐变的影响 荔枝采收后在常温下放置,如果没有适当的包装,荔枝果皮在1~2天内即会失去原有的鲜红色并表现褐变症状。
Sin g和Csott等研究指出,果皮褐变与果实失水密切相关,失水褐变主要是果皮中水分的散失。
荔枝果皮容易失水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果肉构造特殊,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两者之间无疏导组织相连,故当果皮水分散失时,果肉中的水分不能给予有效补充[4,5]。
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降低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保持果实养分
GHI 和 G,B 活性均呈下降趋势!GGH 活性整体变
化不大% 相关结果分析表明!核桃硬壳分化期木质
素含量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酚类物质
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纤维素含
量呈显著正相关-GHI 活性与木质素, 纤维素,酚
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 G,B 活性呈极显
著正相关%
&高 敏7摘录'
&周 洲7摘译'
核核桃桃硬硬壳壳发发育育期期内内果果皮皮木木质质素素与与 相相关关酶酶活活性性的的变变化化
据(园艺学报))*(8 年第 (( 期(核桃硬壳发
育期内果皮木质素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作者文
菁等'报道!以*赞美+和*珍珠香+核桃&9:;13<= >?
@A3BC'果实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DE1 法观察了
法.先浸泡 8 分钟!然后风干!在 Y 环境下贮藏 + 5" 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果皮褐化程度,重量损失和 腐烂程度分别是 (Z* UW 水杨酸结合壳聚糖处理 组的 ($Y 倍,($+ 倍和 +$F 倍!处理组的花青素含量, 总酚类物质含量, 总黄酮物质含量和总抗氧化能 力分别比对照果实高 [[X,YFX,)\X和 %8X"处理 推迟了贮藏期间荔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 高" 不同处理果实贮藏期间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 著差异!但处理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较高" 因此! 水杨酸&($* UW'结合壳聚糖&)X'处理可用于荔枝 采后贮藏期间降低果皮褐化,保持果实品质"
科技动态 试验
析表明!对照果实贮藏后与贮藏前相比!抗氧化
果蔬的褐变的机理及抑制方法
果蔬的褐变的机理及抑制方法摘要:果蔬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褐变产生的因素较多,其中酶促褐变是果蔬褐变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果蔬贮藏和加工品质保证的主要障碍。
概述褐变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褐变;机理;抑制Abstract: Rapid browning during storage was the main problem resulting in restrictions on the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long-distant markets. There were many reasons of browning, the enzymetic browning was the mostimportant, and it was the main handicap in processing and storage. The mechanism of enzymatic browning and methods to control browning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browning; mechanism; control前言大多果蔬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为了保证果蔬较长的供应期,各种各样的保鲜及加工方法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鲜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鲜切果蔬已成为市场的消费热点。
如何进一步保持果蔬产品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一直是国内外果蔬采后研究的热门课题。
果蔬贮存加工过程中,褐变是普遍存在的难题,往往引起产品品质下降,货架期缩短。
褐变可分为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非酶褐变是指不需经酶催化而产生的褐变,包括美拉德反应、焦糖化作用及抗坏血酸氧化等;而酶促褐变是组织中的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类,经聚合而造成褐变。
果蔬的褐变主要以酶促褐变为主[1]。
我国果蔬的种植面积、果蔬总产量及消费量均居世界之首,但在果蔬采后领域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凯德利冷机】荔枝采后处置与保鲜综合技术
【凯德利冷机】荔枝采后处置与保鲜综合技术1 荔枝采后变褐变质主要原因及其控制采收后的荔枝果实极为容易变褐变质,我国古代就有荔枝采后“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记载。
要做好荔枝保鲜工作,第一要了解致使荔枝变褐变质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保鲜技术办法。
荔枝果实的采后褐变原因超级复杂,综合目前的研究报导,致使采后变褐变质大致可分为生理和病理两大方面的原因。
生理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如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花色素苷降解等,通过降低温度、改变气体成份、调节pH值等调控制酶的活性,可起到抑制褐变的作用;果皮采后很容易失水也可引致褐变,通过适当的包装,避免果皮失水是荔枝防褐保鲜的重要办法;荔枝采后的呼吸强度很高,消耗大量的贮存物质和增进果实的成熟衰老,致使品质风味下降,降低温度褐降低氧气等办法,抑制呼吸作用,有利于维持延长荔枝的保鲜时刻和维持品质。
病理原因,荔枝炭疽病、霜病疫病等多种采后病害的为害可致使荔枝变褐腐臭。
荔枝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来自采前暗藏侵染,到采收时炭疽病菌暗藏侵染率可高达到90%左右,荔枝采后常温放置3-4天开始表现症状,先是果皮局部变褐,然后病斑迅速扩展至全果变褐。
即便在采后用杀菌剂处置,防治炭疽病效果也不明显。
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间喷雾2~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炭疽病菌暗藏侵染率,减轻荔枝采收后炭疽病的发生严峻程度,提高荔枝贮藏效果。
另外,荔枝采后生理病害和微生物病害是彼此增进的,增进荔枝采后的变褐变质。
2 荔枝保鲜技术操作程序采前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管理à生产优质耐贮的荔枝à适时采收à挑选à分级à采后处置(杀菌、护色等)à包装à预冷à低温贮藏或运输à销售市场荔枝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包括采前栽培技术和采后保鲜技术的配合。
以上荔枝保鲜技术操作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可影响荔枝贮运保鲜的质量。
荔枝果实霜疫霉病预防与治疗
荔枝果实霜疫霉病预防与治疗汇报人:2023-12-15•荔枝果实霜疫霉病概述•预防措施•治疗策略目录•防治技术应用与推广•政策与法规支持•总结与展望01荔枝果实霜疫霉病概述荔枝果实霜疫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荔枝果实。
受害果实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果肉腐烂,有特殊的霉酸气味,病斑迅速扩展,导致全果腐烂。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定义与症状症状定义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气流、雨水传播。
高湿、多雨、寡日照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发病原因该病害主要发生在荔枝成熟期和贮藏期。
在果实成熟期,若遇连续阴雨天气或台风带来的暴雨,病害易发生和流行。
贮藏期若温度湿度控制不当,也容易导致病害发生。
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规律对荔枝产业的影响霜疫霉病可导致大量果实腐烂,严重影响产量。
受害果实品质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增加了贮藏风险,可能导致贮藏期果实腐烂。
受害果实品质下降,影响市场竞争力,降低售价和销售量。
产量损失品质下降贮藏风险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02预防措施选择对霜疫霉病抗性较强的荔枝品种,从根本上提高对病害的抵抗力。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排水防涝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保持果园排水畅通,避免积水,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条件。
030201农业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螨类、瓢虫等,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保护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对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生物农药防治及时清除果园内的病叶、病果等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清除病残体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
果实套袋在多雨季节,采用避雨栽培方式,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果实,减少病害发生。
避雨栽培03治疗策略选择内吸性强的化学药剂,如甲霜灵、霜脲氰等,以杀死病菌并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化学药剂选择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均匀地喷洒到荔枝果实的表面,注意避免药剂残留和污染。
荔枝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治方法
荔枝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治方法
荔枝霜疫霉病是影响荔枝生产最重要的病害。
果实感病多从果蒂开始发生,最初在果皮表面出现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迅速扩展蔓延,致使全果变褐色,果肉腐烂。
现农业知识网将荔枝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荔枝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治方法①在果实采摘后及时清洁地面病果、烂果,修剪树上枯枝,集中烧毁,对地面及树冠全面喷施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
②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成熟前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62%多锰锌(双博或霜炭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间隔期为10~15天,在临近采摘期的15天内停止用药。
以上就是荔枝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绍了,如果想了解更多,欢迎大家到农业知识网查询更多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皮褐变,延长储藏时间和货架寿命提供
依据。
材料和方法
材料 统一栽培品种‘muzaffarpu 阿萨姆邦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实验果园 开花后100天 收获 采后处理 T1 热水处理,盐酸浸泡,晾干,包装 T2 预冷,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晾干,酸液浸泡,晾 干,包装 T3 预冷,抗坏血酸浸泡,晾干,包装 T4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晾干,包装 T5 多菌灵浸泡,晾干,包装 T6 和乙烯吸收剂一起包装 T7 蜡乳液浸泡,晾干,包装 T8 不做任何化学处理仅包装 T9 无任何处理 储藏环境:27.7+/-1.2℃、78+/-0.4%RH 储藏期:9天
容。
研究背景
•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荔枝果皮的褐变与多酚
氧化酶(PPO) ,花色苷的降解,果皮 PH
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也有研究通过控制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采后荔枝的
褐变,延长了货架寿命
目的和意义
• 本文以荔枝果皮褐变因素为切入点,对荔
枝进行了九个不同的采后处理,通过对储
藏期间各因素以及货架寿命进行比较,找
色素浓度: 对照组 (A 530 nm –A700 nm ) + (A 420 nm –A 700 nm ) ×5 聚合性色素浓度:
实验组(A 530 nm –A 700 nm ) + (A420 nm -A 700 nm ) × 5 percent contribution of tanin to total color: 聚合性色素浓度/总色素浓度
货架寿命:器官感觉,腐烂程度
结果与讨论
• • • • • PPO活性与果实褐变 酚类物质 花色素苷含量,ADI 色素密度 聚合性色素,percent contribution of tanin to total color • 货架寿命
结论
荔枝预冷后,0.6%焦亚硫酸钠浸泡 10分钟,晾干,在2%盐酸溶液浸泡5 分钟,晾干后由低密度的穿孔塑料 袋这种处理最能够有效地控制果皮 的褐变因素,果皮褐变程度最低, 货架寿命可延长至九天。
相关参数:
PPO比活力:单位重量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单位数。 1.9ml 0.05M Na3PO4 1ml PH6.5 0.1M邻苯二酚 0.1ml 酶提取物
总酚含量:通过事先准备好的标准曲线确定
总花色素苷含量:PH示差法 果皮的褐变程度 ADI: 单一PH值法花色素苷含量/PH值示差法花色素苷含 量
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控制
.
汇报人:蔡天娇
• 研究背景 • 目的和意义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和讨论 • 结论
研究背景
• 荔枝果实采后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果皮褐变,荔枝果 皮褐变速度之快,在其他水果中是极为罕见的,通常荔枝 采后24h内就开始褐变,大大降低了荔枝果实的商品价值。 荔枝果皮褐变的研究一直是荔枝贮藏保鲜研究中的中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