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突破4】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发展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轮资料) 2、清朝(1636年至1912年):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大体采用明制,设置了六部和内阁。 (2)延续旧规,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 (3)康熙时设南书房,参与机密,中枢权力一分为三。 (4)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一轮资料) 1)原因: 2)性质: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3)职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4)特点: 5)影响:
材料: 汉有天下,矫秦之 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 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 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 ①过失: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 ②局面:王国叛乱(七国之乱) 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 ③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 设刺史监督地方;酎金夺爵, 明矣。 基本解除地方诸侯的权力。 ——柳宗元《封建论》 思考:柳宗元认为汉的过 失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局面? 后来汉代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 一问题的?
朝代 唐朝 功能 起草诏令(决策) __________ 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封驳审议 行政 负责________ 负责财政,包括度支、盐铁、户部三 三司使(计相) 司 枢密院 负责军政 一省 制,保留中书省,六部归入中 废除三省,实行______ 书省 机构 中书省 尚书 省 ______ 门下省 中书门下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有何 特点?
(二)三省六部制 1、内容: 设三省,长官皆相; 2、运行: 中书省→门 下省→尚书省 3、评价: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及机制
皇 三
帝 省 尚书省
(1)作用:三分相权, 中书省 强化皇权;减少决策失误, 提高行政效率。 (决策) (2)影响:标志封建政 治制度的成熟,是古代政 制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沿 袭。 (3)局限:不能从根本 上防止统治腐败和中央 政令的失误。
宋朝
元朝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 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 特点:集体宰相制,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 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 约皇权。分工明确,使政令贯彻效率更高。“三省” 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 分层决策,互相制衡。 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请注意: 1、北宋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 矛盾基本解决。
2、封建军阀割据势力存在的根本原 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所决定的,所 以北宋的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割 据势力的存在。
【学习延伸】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 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 利弊?
①特点: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 方。 ②利: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 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 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 局面的原因之一。
【考点突破3】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发展 (二)唐中期的藩镇割据 1、根源:唐时设节度使 (地方军政长官) 2、形成:“安史之乱”,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危害: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解决:北宋初年的集权措施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1、原因(目的): 革除藩镇割据之弊,防止 “陈桥兵变”历史的重演。
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 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 的身份应是( )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2、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凡君德之过衍、朝政 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 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上述材料表明宋代 ( ) A.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B.儒学复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 C.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 D.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
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容易产生割据 行 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 省 事控制为目的,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 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 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 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 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地 方,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今我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开端。
隋朝
唐末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考点突破3】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发展 (四)元朝行省制度(一轮资料) (五)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 布政司 行政 按察司 监察 都指挥司 军政
史料:太祖问:“天 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结合材料分析北宋初 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 什么?
【考点突破3】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发展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1、原因(目的): 军事:收兵权,充实禁军(原则:“强干弱 枝”\“守内虚外”) 2、措施: 行政:影响:防止武将专权,解除分 文臣担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 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 固统一。但守内虚外造成边防 财政:力量削弱。 转运使转运地方的财赋 3、特点: 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分化事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内外相制 但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 贫困。 4、影响: (1)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 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2)弊: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官、兵、费)后 患。
2、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 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 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 南岭、太行山——的存在……其中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 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 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有而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 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元朝政府的这一做法( )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 利 ③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 ④使地方军政大权都集 中到行省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军政)
(财政)
元朝中央政治制度 元朝:中书一省 两院制 皇 帝 中书省 (行政)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影ຫໍສະໝຸດ Baidu
响 ?
相权过重,威 胁皇权 ,政局 动荡 。
工 部
【考点突破4】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发展 (三)宋元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一轮资料)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轮资料) 1、明朝(1368年至1644年):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1)撤中书省,废相权分六部; 1)时间:1380年 2)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根因); 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因) 3)影响: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皇帝政务繁杂,身心疲惫; 易造成太监乱政。 (2)设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3)设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民的控制
1、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斗争产生的原因及实质 (1)产生原因:A、中央集权措施不得力。B、最高 统治者的昏庸。C、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D、统 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尖锐。 (2)实质: 即是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斗争,也是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2、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 (1)特点、影响:(一轮资料) (2)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 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属于政治 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 映行政区划的变化。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始终相伴随。
2015届一轮复习
【考点突破3】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发展 (一)汉朝时期的王国问题 1、根源:汉初推行郡国并 行制 2、解决措施: (1)汉景帝:“削藩”; 平定七国之乱 (2)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设刺史;实施 “附益之法”(只能衣食 租税) 3、结果: 王国问题基本解决,中央 集权大大加强。
3、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 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4、阅读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两汉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 -县”三级制
元代的行省
蒙古: 岭北行省 东北: 辽 请注意: 元代行省的划分特点:秦 阳
1、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 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 来源看,“行省”是( )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门下省
(审议)
(执行)
六 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贵 富 贫 武 威 贱 )
宋朝:二府三司制
完成填空: A、参知政事分 割宰相的_____; B、枢密使,分 割宰相的 ________; C、三司使,分 割宰相的 ________。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 帝
二
中书门下
府
枢密院
(行政)
分行 政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4、黑瞎子岛地处中国最东端 “金鸡” 版图上鸡冠位置,位 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自1929年中东路事 件俄方占岛至今,一直在俄方(苏联)控制下。2005年6月2 日,中俄两国外长互换《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 准书,标志着协定正式生效,作为争议土地,黑瞎子岛约一 半归中国所有。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黑龙江行省 D.中书省直辖
【考点突破4】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发展 (一)汉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巩固 1、汉初: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 (1)背景:西汉初年是布衣将相局面,丞相权力较大。 (2)概念:
中朝:由皇帝亲信组成,是决策机构。
外朝:宰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是执行机构。 (3)影响: 使决策权从外朝向内廷转移,有利于强化皇权。 2、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剥夺三公权力.
关于“酎(zhou)金夺爵” 酎金夺爵是推恩令的一个典型 表现。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 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 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刺 1)性质: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监察制度,位卑权重。 设置刺史 史 2)发展演变:东汉末年,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州 汉武帝后期设州( 13 州) 牧),使地方行政区划发展为州、 郡、县三级制。 制 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 利:有利于地方官吏勤政、廉政建设,维 度 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护封建统治秩序。 3 )评价: 刺史位卑权重 弊: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恶习,导致贪 。 污腐败;东汉后期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知识主线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朝代 制度内容 废除分封制,推 秦朝 行郡县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 行制 汉代 汉武帝实行“推恩 令”,设刺史 宋初设通判,文臣任 北宋 知州,设转运使转运 地方財赋 。 元朝 明清 实行行省制度 明废行省设三司 评价 趋势
中央集 权日益 强化, 地方权 力日益 削弱。
皇 中朝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帝 外朝
丞 相 九
执行机构
侍 中
常 侍
御 史 大 夫 卿
太 尉
特点:用“内朝”压制“外朝” 分散相权,强化皇 权。
【考点突破4】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发展 (二)隋唐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三省六部制 1、确立、演变: (1)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体制。 (2)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