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构成资料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资料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王昶力3010205142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为一次能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新能源是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对应的概念,主要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和环境压力加大,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政府一直关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规模发展水电,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
在我国,一般认为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热核聚变的核能以及氢能等等,而将大中型水电归为常规能源。
(一)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五个方面介绍它们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 风力发电我国并网风电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十五”期间发展较快,2006年开始加速发展,总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2008年的1200万千瓦,年增长率超过100%。
风电装机容量在2008年位居世界第四位, 2011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4505万千瓦,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风电发电量732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4.27%和总发电量的1.55%。
中国风电市场目前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期待着再出现一轮翻番式增长。
然而,中国市场将继续成为全球年新增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特别是在可见的未来,至少每年15GW的容量以及巨大的尚待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
对于中国风电产业来说,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中国首部《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2030和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和10亿千瓦,成为中国主要电源之一。
电力能源行业资料
电力能源行业资料电力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运行的重要基础,为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
在电力能源行业中,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包括各种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以及利用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电力能源行业的一些资料和信息,以便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
一、电力能源行业的背景和概述电力能源行业是指全球范围内从事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产业集群。
它涉及的能源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电力能源的生产与供应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电力能源行业的生产和供应1. 煤炭能源: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之一,被广泛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
煤炭的生产和供应需要进行采矿、洗选、运输等一系列过程。
2. 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用于发电、燃料和化工等领域。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需要进行勘探、开采、储运等环节。
3. 核能: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形式,它利用核反应产生热能并转化为电能。
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管理。
4.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涉及到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系统的规划等。
三、电力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 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2.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指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智能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新型能源系统。
3. 能源安全和多元化: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是电力能源行业的重要任务,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可以减少单一能源的风险。
4.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电力能源行业的生产、传输和供应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四、电力能源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电力能源行业是受到各国政府监管和管理的高度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行业的发展和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能源资源状况调查
中国能源资源状况调查——石油摘要:石油作为战略资源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战争息息相关。
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在未来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立足国内,加大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投入;大力拓展海外石油资源空间;加大我国海域石油资源勘探力度;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引文: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一五”战略规划》,指出中国的能源发展要本着“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方针,同时加强利用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建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战略也逐步从国内调整面向全球,要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结构调整,节能增效来实现2020年GDP单位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同时还愿意积极开展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
第一章我国石油资源调查的背景21世纪世界将面临石油资源短缺。
截至1997年底,在全球2466亿吨常规石油最终可采储量中,已产出1105亿吨,剩余储量1121亿吨,尚未发现的储量只有240亿吨。
从石油地质的角度看,由于石油在生成、运移和圈闭的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保存下来能够开采的油田很少,今后不再可能发现新的大油田。
深海区域的石油因质量欠佳而不会对世界常规石油供应产生大的影响。
尽管地震技术不断进步,但更侧重于小石油藏的描述,时于发现大油田不可期望过高。
另外,一些人为因素也影响了时世界石油资源的客观评价,高估了世界油气资源的潜力。
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尽快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中国石油安全长远规划。
就当前而言,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少石油危机应急应对机制和处置手段,应研究如何应对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短缺以及由此造成的油价剧烈波动,甚至供应中断等情形,加紧研究如何避免使石油来源过多集中于某个地区,以规避风险。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我国能源统计年鉴是我国能源统计的一部权威性年度资料汇编,包括对我国国民经济全行业和各地区的能源生产、消费、储备、能源平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它是评估我国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平,研究国家能源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国民经济各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我国的能源管理与节约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在《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能源平衡表(Energy Balance Sheet),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统计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对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生产、转化、消费及库存情况进行总体和系统的核算。
能源平衡表也是一个显示能源供需关系、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
能源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能源供应、转化和消费。
在能源供应方面,它包括能源的生产、进口和库存等情况;在能源转化方面,主要包括对各种类型能源的转化利用情况;在能源消费方面,则是各行业、用途的能源消费情况。
通过详细解读能源平衡表,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我国能源的来源、转化和利用情况,还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差异,以及国家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方向。
让我们分析一下能源平衡表对于我国能源管理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的供需关系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能源平衡表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我国能源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能源供需结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
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能源平衡表也可以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能源消费信息,引导其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想共享一下我个人对《我国能源统计年鉴》和能源平衡表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我国国民经济、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全貌和缩影。
能源统计工作手册资料摘录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是按照能源消费过程对人类环境影响的程度区分的。
清洁能源主要指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海洋能、核能及由此产生的电力、动力、热力等。
其他在消费过程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有害气体和有损环境的液体、固体废弃物的能源,称为非清洁能源,比如煤炭、石油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也称传统能源,指目前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已经多年被人类大规模开采、采集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火电、水能、薪炭材、农作物秸杆和其他柴草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常规能源(传统能源)以外的,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使用的其他各种能源形式,比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部分生物质能等。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是相对的概念。
一些新能源随着利用技术的成熟和生产、采集成本的降低而多年被广泛使用,即应视作常规能源。
比如核电,即应在不久的将来将其视作常规能源。
当量热值和等价热值当量热值亦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该热值的计算可根据试样在充氧的弹筒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进行实测。
等价热值指加工转换产生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因此,等价值是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转换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降低。
所以,等价热值是对二次能源及消耗工质而言。
等价热值=二次能源具有的热值/加工转换效率=加工转换投入的一次能源具有的热量/二次能源产量能源统计的品种目前我国的能源统计主要涉及的能源品种有: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焦炭、其他焦化产品、焦炉煤气、高炉(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电力、热力、其他燃料。
我国的能源类型
我国的能源类型
我国的能源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
主导地位,但存在着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资源丰富,
且对环境影响较小,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3.核能: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等,核能具有清洁、高效、安全等优点,
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新能源:包括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这些能源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
清洁性,是新兴的能源类型。
总的来说,我国能源类型多样,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未来将进一步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类统计数据
中国能源类统计数据
表1 中国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
表2 中国分品种能源产量
表3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
表4 中国2015年分部门、分品种终端能源消费量
表5 中国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周转量和交通工具拥有量
表6 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
表7 “十二五”规划中主要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表8 2014年各地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汇总表
表9 2015年度中国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
表10 “十三五”规划的主要节能减排目标
表11 “十三五”各地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表12 “十三五”主要行业和部门节能指标
表13 “十三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4 “十三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5 “十三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6 “十三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7 “十三五”重点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全文完-。
能源消耗计算办法
能源消耗计算办法企业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统计的主要任务是观察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的基本情况,反映其数量关系及其构成。
化学工业是工业部门中能源消耗的大户之一,通过能源统计,可以对化工生产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化学工业的发展与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能源管理、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节约政策等提供依据。
一、能源构成能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各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
属于自然资源的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石油、水等;属于物质资料的能源是经过加工、制造产生出各种形式能量的物质产品,如焦炭、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等。
能源分类的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按能源的成因分类,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又称天然能源。
一般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经过开发但没有经过加工转换而直接使用的能源。
如原煤、天然原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又称人工能源。
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生产出来的能源,如焦炭、洗煤、焦炉煤气、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电、蒸汽等。
(一)当前列入统计中的能源有以下几种:(1)原煤:指经煤矿开采并除去矸石(50毫米以上)和杂物(黄铁矿)后,未经洗选加工的煤炭。
原煤包括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不包括石煤、矸石煤、泥炭等低热值煤。
(2)洗精煤:指原煤经洗选、分等级加工处理,降低了灰分、硫分等一些杂质,适合某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
包括冶炼用炼焦精煤和其他用炼焦精煤。
指原煤洗选后,洗精煤以外的其他洗煤产品。
包括洗混煤、洗中煤、洗块煤、洗末煤等。
(4)型煤:指用烟煤、无烟煤、褐煤及其他各种煤炭制成的固体煤制品。
(5)焦炭:指由炼焦洗精煤经高温干馏制得。
包括机焦和土焦。
(6)其他焦化产品:指炼焦过程中的副产品。
如煤焦油、精苯等。
(7)焦炉煤气:指在炼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
(8)其他煤气:指除焦炉煤气以外的煤气。
我国能源与利用概况资料
1.能源分类
【煤气】 煤气是由煤、焦炭、半焦等固体 燃料与燃料油等液体燃料经干馏或气化等过 程所得的可燃气体。包括焦炉煤气、 高炉煤 气、 发生炉煤气
1.能源分类
【电力】 电力是指发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产出的 电能量,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 其它动力能发电量(如地热能发电、太阳能发电、 风力发电、潮汐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余热 余能发电等)。 【热力】 热力是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和过热或饱 和蒸汽。包括工业锅炉、公用热电站和企业自备 电站生产的外供蒸汽及使用单位的外购蒸汽;不 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蒸汽和蒸发量2吨/时以下的 采暖锅炉提供的热水和蒸汽。
能源转换利用的途径
风 能
燃 料 电 池 风 车
水 能 化 学 能 核 能 地 热 能 太 阳 能 一次能源 (天然存在)
水水 轮车 机
燃 烧
聚裂 变变
热能
光 转 热 换
90%
光 电 转 换
机 械 能
热机 二次能源 直接利用 电 能
发 电 机
电 动 机
2.能源计量和换算
【能量的单位:焦耳和卡】 焦耳是热、功、能的国际 制单位。我国已规定热、功、能的法定单位为焦耳。 焦耳的定义为:1牛顿的力(1牛顿=1千克· 米/秒)作用 于质点,使其沿力的方向移动1米距离所作的功称为1 焦耳。在电学上,1安培电流在1欧姆电阻上,在1秒种 内所消耗的电能称为 1焦耳。 卡是以前的的热量单位。卡的定义是:1克纯水在标准 气压下温度升高1 ℃所需要的热量称为1卡。
1.能源分类
【载能体】 载能体是指工业上用作传热媒介的物质。例如, 在加热过程中可利用载热体从热源收取热量、再传给被加热 的物料。常用的载能体有蒸汽、空气、烟道气、水、水溶液、 汞、熔盐、熔融金属和某些有机物以及固态载能体如砂粒等。 【耗能工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消耗某些工作物质,生 产这些工作物质时,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能源,利用这些工 作物质就等于间接地消耗能源。从能量利用角度观察耗能工 质可分两类:一类通常称为能量形式来使用(如压缩空气、 电石、乙炔等),另一类通常不用作为能量使用的耗能工质 (如自来水、深井水和氧气等)。这些工作物质的使用能够替 代或减少其它能源的消耗,而这些工作物质不属于通常所指 的能源之列。例如,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 气等等。这些工作物质被称为耗能工质。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一、中国能源的特点1、能源储量中国能源资源储量比较丰富,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贮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贮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据资料显示,截止到 2004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2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4%;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2.2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总量的1.2%;煤炭剩余可采储量114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2.6%等。
就可采储量而言,有关专家估计,若按目前的开采水平,我国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水力资源的开发也将达到极致。
高中地理 最易错系列 我国的能源问题
考点4 我国的能源问题1。
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2能源问题往往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分析某一地区能源问题,主要包括其能源问题的表现、原因、后果及应对措施.1.(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2)能源供应紧张。
(3)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
(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5)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秆等作为燃料。
2.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3。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其问题(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小。
(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①排出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②排放大量CO2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③产生废渣,污染环境;④废弃物污染水源。
4.我国能源紧张的解决措施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阳江和台山等核电站);因地制宜发展沼气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情况。
材料2材料3(1)(2)材料2反映了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主要特点。
(3)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小于1,则本年单位GDP能耗较上年降低,大于1则较上年上升。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需求的日益迫切,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下的焦点。
本文将概述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并针对几个主要国家探讨其能源消费构成、调整措施及成效,最后总结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以化石能源为主,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为辅的格局。
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面临严峻挑战。
二、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措施及成效1、美国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石油为主,近年来逐渐向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2019年,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仍高达25%,但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正逐年上升。
此外,美国还通过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和立法等手段,加速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中国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辅。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开始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煤电改造、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降低煤炭消费占比,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3、印度印度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紧随其后。
近年来,印度政府已着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例如,印度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50%的目标。
4、其他国家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国家也在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这些国家主要是通过提高核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例如,欧洲联盟已制定目标,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2%。
三、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挑战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一调整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技术突破、政策支持、经济成本等。
此外,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还受到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1.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6.22亿kW。
•火电装机容量4.8405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77.8%;•水电装机容量1.2857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20.7%;
;
;
•投资:一次性投入小,运行费用高
•单位电价:高
热电厂
3.水力发电
•原理:集中水头和流量
•能源:水体蕴藏的能量
•运行:灵活,方便
•综合效益:防洪、供水、旅游、渔业等
•环境影响:正面,负面
16.7%,
,占中
小水电资源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17%,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占16%。
2003年,中国小水电总装机达到3120万千瓦,占可开发小
水电资源量的24%。
我国水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1.94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
23.1%,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30%;
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
28.6%,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50%;
电成为世界电力能源市场发展中的新秀。
中国风能、太阳能等目前技术可利用的新能源资源蕴藏量丰
富,发展前景可观。
风力发电
1993年到2003年全世界风电的年增长率为29.7%;
2003年全世界风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0.5%;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2%。
德国的比例为5%,丹麦高达20%。
太阳能发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能源构成: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如下:煤炭探明储量1500Gt 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7.0Gt 位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3300Gm^3位居世界第十六位水电探明储量0.68GkWh 位居世界第一。
现已探明,我国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98%以上,而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很小,不到2%,这是我国能源储量构成的最大特点。
我国能源储量构成以煤为主,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能源自给政策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1列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
由表1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能源资源的构成%地区能源合计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参源丰度tce/人华北43.9 64 1.8 14.4 98.2 1.3 0.5 2680东北 3.8 3.1 1.8 48.3 54.6 14.2 31.2 293华东 6.0 6.5 4.4 18.2 72.9 22.5 4.6 141中南 5.6 3.7 9.5 2.5 44.5 51.8 3.7 142西南28.6 10.7 70.0 2.5 25.2 74.7 0.1 1218西北12.1 12.0 12.5 14.0 66.7 31.3 2.0 1216中国能源供需状况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20亿吨标准煤。
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达到1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00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2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使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
/十五0时期能源消费总量中,我国国内资源的供给率平均为9316%,平均差率为614%,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为614%、718%和713%。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和储采比水平低。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一次能源的储量居世界第3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分别居世界第3位、第12位、第22位和第1位。
2000年,我国能源资源预测总量为4万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4%。
探明能源资源总量为823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预测资源总量的20%。
截至2005年底,全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8亿吨,资源探明率为2513%。
探明可采储量70亿吨,占探明储量的2711%。
剩余可采储量为2419亿吨。
如果没有新发现大型油田或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按目前原油生产能力计算,只可继续开采14年,远低于世界原油41年的储采比水平。
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同样匮乏。
截至2005年底,已探明地质储量为612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仅为1613%。
探明可采储量约为315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为21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55年,仍低于世界天然气58年的储采比水平。
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中国的煤炭资源状况要好的多。
截至2005年底,探明可采储量为10430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为3326亿吨。
若保持目前原煤开采强度,大约可继续开采150年。
探明可采储量的开采条件差,有相当比例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21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各种资源的占有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按人均可采矿物能源资源,200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55%、11%和4%。
人均能源资源总量约为3193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814%。
其中人均原煤资源和人均原油资源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12%和9%。
31能源供应结构过度依赖煤炭。
从能源供应结构看,长期依赖煤炭,石油供应缺口不断扩大。
2005年,我国原煤产量达22亿吨,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为7614%,比1978年提高了611个百分点。
而石油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仅有118亿吨,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216%,比1978年下降了1111个百分点。
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不仅加重了环境和运输的压力,而且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41部分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我国能源生产基本可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总体能源当量对外依存度不到5%。
但是品种结构矛盾比较严重。
/十五0时期,各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1%、3218%、3913%、4715%和4319%。
由于资源储量相对不足,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我国石油进口又以国外油轮运输为主,因而增加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十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明显加快。
十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0%,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增速高达1513%和1611%。
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2213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煤炭第一大消费国、石油和电力第二大消费国,石油消费量从2000年的212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313亿吨,煤炭从1312亿吨提高到2117吨。
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重新显现。
21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偏高。
1990)1995年间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6%左右,近年来,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在68%左右同世界各国相比,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为6717%,大大高于世界2712%的平均水平,OECD国家平均为2111%,美、英、法、日分别为2412%、1618%、418%和2315%,巴西、墨西哥分别为611%和612%。
31终端能源消费以制造业能源消费为主。
目前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整个工业终端消费的70%以上。
在工业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中,制造业终端能源消费居主导地位,2004年制造业终端能源消费量占全部工业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8316%。
从2004年工业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前15位行业排名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位居第一,占工业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11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终端能源消费量分别占到工业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1419%和1314%,三项合计终端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超过50%。
1煤炭等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仍然较快。
受近年来国内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低估、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见表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能源变化,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经济占世界比重由1978年的 2.3%上升到2008年的7.2%,并维持了年均9.9%的罕见高增长率。
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能源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纵观三十多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高经济增长背景下的经济效率是极低的,是一种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经济增长进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趋于激化,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从能源供给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大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总地质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俄罗斯,主要能源产量也都已居于世界前列。
其次,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能源占有量则较少。
据统计,2007 年底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87 吨、1.86 吨,2270 立方米,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9%、7.5%、8.3%;水电资源人均技术可开发量1900 千瓦时/年,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4%,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我国又是个地道的“资源小国”。
再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华北、西北地区,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重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然而,中国主要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分布与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别,对资源配置和能源运输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中国能源开发难度较大、优质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更是使得当前的能源供应根本无法满足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能源需求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之中,长期“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
中国能源消费量由1953 年的0.54 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7 年的26.84 亿吨标准煤,增加了接近50 倍。
2004 年中国就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2002 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急速增长,我国的重工业化特征开始显现——钢铁、冶金、水泥及电解铝等能源密集型行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年的50%急速上升至2005 年的69%,由此导致能源消费量的迅速增长,已经超过经济增长速度,2002-2004 年连续三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弹性系数均大于1,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持续。
所以,未来我国能源需求增速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使得我国能源供应状况不断恶化,“油荒”、“电荒”和“煤荒”接踵而至,中国经济发展开始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能源约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美国能源情报署在《2003年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2001年至2025年世界石油需求平均年增长率为1.6%。
工业化国家石油需求年平均增长率为1.3%,世界石油需求增长较快的是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3.0%,其中中国达到 3.9%,仅次于印度(4.8%)。
北美、亚太和西欧的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80%左右,而其剩余石油探明储量进展世界总量的11.1%,后备储量的严重不足将导致以上三个地区的石油产量下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未来的30年内,这些地区消费的石油中进口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对石油的进口依赖性越来越强。
IEA预测:从2006年起到2030年,预计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略大于1/2,年平均增长率为1.6%。
从现在起到2015年,这一时期的需求增长大于1/4。
在预测期内,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在70%以上,仅中国一个国家就占30%。
这些国家的经济和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OECD的21个成员国,从而改变了未来全球能源需求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