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合集下载

能源管理体系 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 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依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50001)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的框架,以提高能源绩效、降低能源成本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各行业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将以此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能源管理体系概述能源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在其内部构建的,基于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目标、计划和过程,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浪费和节约资源的管理体系。

借助能源管理体系,组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其能源使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中,各行业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以ISO 50001为例,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为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导。

然而,各行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认证提出更为具体和严格的要求。

二、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通常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节约。

制造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

除了ISO 50001标准外,制造业还可能需要符合行业特定的能源管理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达到最佳状态。

2. 服务业服务业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着重于提高建筑、设施和运营的能源效率。

酒店行业可能需要侧重于客房能源管理和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而医疗服务行业可能需要关注医疗设备的能源消耗和管理。

服务业中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往往会结合建筑能效、设施管理和运营管理的要求,以实现全面的能源管理。

3. 交通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通常会涉及车辆燃料的节约、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仓储和物流环节的能源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需要根据运营范围和车辆类型,定制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

交通运输业还可能需要符合国家或地区特定的能源管理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运输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4. 其他行业除了制造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在其他行业中也存在差异。

能源管理规范要求标准

能源管理规范要求标准

能源管理规范要求标准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能源管理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能源管理规范是各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对各行业中能源管理的规范要求和标准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能源管理规范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能源管理要以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为基础,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可持续性原则:能源管理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措施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3. 安全性原则:能源管理要保障设施和人员的安全,确保能源供应过程中不出现事故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

4. 经济性原则:能源管理要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能源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筑行业1. 能源审计标准:建筑行业应进行定期的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节能改造和管理措施。

能源审计应包括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利用分析和评估、能源浪费识别等内容,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制定相应的审计标准。

2. 设备节能标准:建筑行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选用和使用节能设备,包括建筑外保温材料、高效采暖、通风空调等设备。

同时,建筑行业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

3. 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行业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节能因素,制定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建筑方案,并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

建筑物的照明设计应按照光照度、光色和光束分布等要求进行设计,以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四、制造业1. 能源计量标准:制造业应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体系,对各能源消耗进行准确的计量和记录,为能源管理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能源计量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可比较性和准确性。

2. 锅炉、窑炉节能标准:制造业中锅炉和窑炉是能源消耗较大的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选用和使用节能型锅炉和窑炉,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如余热回收、燃烧优化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现行使用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是

我国现行使用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是

我国现行使用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是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一、标准来源: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是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标准,是我国能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二、标准内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 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了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2. 能源政策的确定:要求组织确定和公布能源政策,明确能源目标和计划。

3. 能源管理责任的确定:明确组织内各级负责人对能源管理的责任和职责。

4. 能源绩效评价和改进:要求组织建立能源绩效评价机制,制定能源绩效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5. 能源数据管理:明确了能源数据的收集、分析、报告和保护的要求。

6. 能源管理宣传与培训:要求组织开展能源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能源意识和能力。

三、标准中规定的数值:《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并没有具体规定能源使用的数值要求,而是注重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绩效评价和改进来提高能源效率。

四、技术要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重点关注以下技术要点: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包括能源政策、组织结构、职责与职权、能源目标和计划等。

2. 能源绩效评价和改进:要求组织制定能源绩效指标,进行能源绩效评估和改进,包括能源数据的收集、分析、报告和保护等。

3. 能源管理宣传与培训:要求组织开展能源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能源意识和能力。

4. 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要求组织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通过优化能源使用、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实现能源节约和减排。

五、应用方向:《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背景,都可以根据标准要求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六、总结:《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是我国现行使用的能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能源政策的确定、能源管理责任的确定、能源绩效评价和改进、能源数据管理和能源管理宣传与培训等内容。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实用版】目录1.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概述2.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3.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4.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试点工作5.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正文一、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概述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项国际标准,主要用于帮助各类组织实现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

通过基于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的能源管理体系,组织可以对其能源流程和节能措施进行规划、分析、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改进。

了解自己公司的能源消耗是实施改进方案的重要前提。

二、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需要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

三、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适用于任何机构,不论其经营规模、制造行业或所在位置如何。

本标准规定广泛用于干工业生产设备、商业设施或整体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特别是在钢铁、黄金、煤炭、电力、化工、工程建筑、造纸工业、纺织、水处理等行业。

四、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试点工作我国国家认监委在《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规定,由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容适用于各类组织,属于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

因此,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的依据应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根据我国不同行业能源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业认证实施规则。

五、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 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之一。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19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19
docin/sundae_meng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3、低碳经济的驱动
1)低碳经济的概念:原则、途径、手段、目的、作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 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 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 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 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docin/sundae_meng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2)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 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止是烟雾、光 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在 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 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4)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并且还呈现出不合理的快速上 升趋势。 据2019年3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根据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 占世界的总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工业生产总值首度超过 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据保守估计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制造品生产国。
产品名称 火电/ (g ·(kW ·h) -1) 钢/ ( kg ·t -1) 水泥/ (kg ·t -1) 乙烯/ (kg ·t -1) 合成氨/ (kg ·t -1)

2023年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最新)

2023年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最新)

2023年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
求清单(最新)
1. 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要求:
- 国家能源管理法
-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规定
- 能源法律服务指南
- 能源行政许可办法
-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
- 环境保护法
- 大气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噪声污染防治法
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 安全生产法
- 矿山安全法
- 火灾防治法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电气安全管理条例
4. 劳动法律法规要求: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用人单位内部管理规定
- 劳动保护监察条例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办法
5. 其他要求:
- 指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要求
- 行业协会或组织的能源管理规定
- 当地政府能源管理要求及规定
- 高效利用能源的相关技术标准
该清单旨在提供2023年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参考资料,确保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合规与持续改进。

请注意,
此清单不包含所有可能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在地区的规定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遵守。

GBT2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GBT2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GBT2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 2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本标准是规范组织的能源管理,旨在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

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的管理手段使其能源管理工作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为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搭建良好平台。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组织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lan-Do-Check-Act, PDCA)”方法,有助于其实现管理承诺和能源方针,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其中:——策划:包括识别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施信息交流和沟通;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监视、测量和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

——处置:基于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实现管理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和指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基于“PDCA”方法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文件的多少、所投入资源的多少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能源消耗的类型及消费量要求等。

GBT23331_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_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 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在当今社会,能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和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了《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该标准的发布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一个系统、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

作为企业和组织,我们不仅要了解和遵守《23331-2020》的要求,更要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并将其真正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以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标准的要求。

第一章:能源管理体系的概述1.1 能源管理体系的定义和范围根据《23331-2020》的定义,能源管理体系是指组织为实现能源政策和能源目标而制定、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框架。

它的范围涵盖了组织内部所有相关能源活动和流程,以及与外部相关方的交互。

1.2 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满足客户及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第二章: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2.1 领导和组织内部因素《23331-2020》要求组织应确立、推行并维持能源政策,并设定能源目标、计划和实施能源管理程序。

2.2 风险和机会管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应识别、评估和规划能源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能源绩效《23331-2020》提出了关于能源绩效的要求,包括能源绩效指标的建立和能源绩效的评价等。

第三章:能源管理体系的使用指南3.1 组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组织应明确能源政策和目标,设定能源绩效指标,并确定能源管理者。

GBT23331-201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1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版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新版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新版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前言与前一版标准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采用了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括高层次结构,相同的核心文本、共同术语和定义,以确保与其他管理体系髙度兼容:——更好地与战略管理过程相融合:——澄清了语言和文件结构;——重点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作用;一一在第3章的术语及其定义采用了概念的顺序,并更新了部分定义;——纳入了新术语,包括“能源绩效改进”;—-能源类型排除的澄清;——“能源评审”的澄清;——引入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关的能源基准的归一化概念;——增加了能源数据采集计划和相关要求的细节;——澄清了与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相关的文本,以提供对这些概念的更好地理解。

引言0.1总则本标准旨在使组织能够建立所需的体系和过程,以持续改进包括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在内的能源绩效。

本标准明确提出了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

能源绩效改进文化支持的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在很多实例中,涉及组织内的文化变革。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活动。

可调整其应用以适合组织的特定要求,包括组织体系的复杂性、文件化信息的程度及可获得的资源。

本标准既不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外的最终用户使用的产品,也不适用于设施、设备、体系或能源使用过程之外的产品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内的设施、设备、体系或能源使用过程的设计和采购a 能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包括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与能源效率和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相关的能源方针、目标和能源指标及措施计划。

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使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采取行动以改进能源绩效,以及证实其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0. 2能源绩效方法本标准提供了系统化的、数据驱动的和事实为基础的过程的要求,聚焦于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能源绩效是整合到本标准引入概念中的关键要素,以随时确保有效的和可测量的结果。

GBT-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作者:————————————————————————————————日期: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GBT 233312019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14页文档资料

GBT 233312019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14页文档资料

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2 管理职责4.2.1 管理承诺4.2.2 能源方针4.2.3 职责和权限4.3 策划4.3.1 能源因素4.3.2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3.3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4.3.5 能源管理方案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和文件控制4.4.5 记录控制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 检查与纠正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4.5.2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3 内部审核4.6 管理评审附录A(资料性附录)GB/T XXXX与GB/T 19001-2000之间的联系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 XXXX与GB/T 24001-2004之间的联系前言●本标准是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的一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XXXX 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引言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

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应用系统理论将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规范合理地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

●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通过成功地实施本标准,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GB T2333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GB T23331)
21
二、GB/T 23331-2012解读
1.前言部分
修订思路
具体包括:
主要技术变化
• 标准提出单位、归口单位、起
草单位、主要起草人等信息。
标准起草信息
22
二、GB/T 23331-2012解读
2.引言部分
(1)标准目的
(2)适用范围及实施关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
引导组织建立能源
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 理过程,提高其能源 绩效,包括提高能源
15
一、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6.我国标准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 2012.12.31 将陆续出台行业实施指南 修订后的国标及实施指南 正式发布,13.10.1起实施
2009年 GB/T 23331发布实施 2008年 我国第一个能源管理体 系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2002年
16
提出概念,开展研究
一、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依据
•GB/T 23331
内容
•四个机制
3
效果
•三个效果
一、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1.概 念
能源管理体系: 用于建立能源方针、
企业管理能源方面
1
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 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
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 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关 键 词
借鉴其他体系模式
2 3 4
充分结合企业特点
全面系统持续优化
“人、机、料、法、环、测”
5.国际标准发展情况
美国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 MSE2000 05 年、 08年修订 瑞典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说明》 SS 627750-2003 被欧洲标准 EN 16001取代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9年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组织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的文件;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中关文件明确;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4.2管理职责4.2.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在组织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实施管理评审..4.2.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在组织内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4.3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确保其满足: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包含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4.4策划4.4.1 总则组织应进行能源管理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策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注:关于能源策划的概念图如图A.2 所示..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4.3 能源评审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注:机会可能与潜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如余能的使用有关.. 组织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着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4.4.4 能源基准组织应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消耗特点相适应的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组织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够反映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时;用能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4.4.5 能源绩效参数组织应识别适应于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目标保持一致..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能源使用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职责的明确;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方法..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4.5实施与运行4.5.1 总则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4.5.2 能力、培训与意识组织应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4.5.3 信息交流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交流;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与外界进行交流;组织应制定外部交流的方法并实施..4.5.4 文件组织应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能源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文件..注:文件的复杂程度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类型;—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人员能力..组织应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其他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适当时包括技术文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便: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必要时定期评审和更新;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识别;确保组织策划、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控制;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应作出适当的标识..4.5.5 运行控制组织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致;以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 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重偏离;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将运行控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注:在策划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时包含设备采购;组织可选择将能源绩效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4.5.6 设计组织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和运行控制..适当时;能源绩效的评估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在购买对主要能源使用具有或可能具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时;组织应告知供应商;采购决策将部分基于对能源绩效的评价..当采购对组织的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计划的或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对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影响..为实现高效的能源使用;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4.6检查4.6.1 监视、测量与分析组织应确保对其运行中的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且测量计划应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注:测量方式可以只用公用设施计量方式如:对小型组织;若干个与应用软件相连、能汇总数据和进行自动分析的完整的监视和测量系统..测量的方式和方法由组织自行决定..组织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组织应确保用于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并应保存标准记录和采取其他方式以确立准确度和可重复性..组织应调查能源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4.6.2 合规性评价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与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符合预定能源管理体系的安排;包括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符合建立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改进了能源绩效..组织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组织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4.6.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组织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包括: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保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相适应..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改进..4.6.5 记录控制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成果..组织应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控制..相关活动的记录应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7管理评审4.7.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4.7.2 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能源方针的评审;能源绩效和相关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组织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能源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改进建议..4.7.3 管理评审的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组织能源绩效的变化;能源方针的变化;能源绩效参数的变化;基于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他要素的调整;资源分配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已经于2018年8月发布,国家标准GB/T23331标准也将修订。

针对能源管理体系新标准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换版时间表
自2016年以来,ISO技术委员会一直在修订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以确保该标准能够继续满足能源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根据ISO 在委员会吸纳了所有公众意见后,最终的国家标准草案已经在2018年6月完成,英文版已发布,中文版已于2018年9月正式发布。

最终的标准于2019年1月发布完成。

A、按照国际认可论坛(1AF)的要求,ISO50001:2018的转换期为标准发布后3年,转换截止期后,依据
ISO50001:2011的认证证书将作废或撤销。

日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文件,对过渡期的时间进度安排作出要求:1.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6个月內做好针对ISO50001:2018的转换评审的准备。

2.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内完成依据ISO50001:2018开展认证的认可转换。

3.认证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后,停止依据ISO50001:2011实施的包括初次、监督和再认证在内的所有审核活动;认证机构考虑依据修订标准(ISO50001:2018)实施审核的
结果、以确定对已认可的依据IS050001:2011的认证证书的后续认证决定。

B、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确定将等同采用ISO50001:2018国际标准对国标GB/T23331进行修订。

C、CNAS对EnMS认证机构的认可转换期及有关安排将与IAF要求一致。

D、由于转换期时间紧张,建议EnMS认证机构尽早跟踪标准修订动态、识别标准内容的修订差异,着手制定和启动认证转换的工作安排。

E、建议EnMS认证机构向客户通报标准修订状况,并请客户考虑其管理体系与新标准要求的差距分析和体系转版等相关工作。

F、标准发布后EnMS认证机构正式开展对组织的认证转换评价活动应满足国家认证监督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

二、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变化
1.采用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括高级结构(HLS)、相同的核心文本和通用的术语和定义从而使ISO50001:2018年标准与其他关键管理系统标准保持一致。

它使这个版本兼容,更容易与ISO9001和ISO14001集成;
2.支持与战略管理过程的整合;
3.澄清语言和组织;
4.更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5.更新和重新排列第三部分的术语和定义;
6.增加了包括“能源绩效改进”等新的定义;
7.澄清能源种类的排除;
8.澄清能源评审;
9.提出对能源绩效参数[EnPI]和相关能源基准[EnB]的归一化;
10.增加能源数据收集计划和有关要求的细节(以前的能源测量计划);
11.澄清能源绩效参数[EnPI]与能源基准[EnB]的内容,以便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

能源管理体系小知识
标准目的是使各组织能够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程序,以持续改善能源绩效,包括提升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供应。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将能源管理纳入经营管理,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

需要组织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文化支持,标准能否成功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层的承诺。

在许多情况下,这涉及到组织内部的文化变革。

标准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数据驱动的和基于事实的过程的要求,重点是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能源绩效是以确保长期有效和可衡量的结果,是本标准中介绍概念中一个关键要素。

能源绩效是一个与能源效
率、能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概念。

能源绩效绩效(EnPI)和能源基准(ENBS)是本标准中讨论的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目的是使组织能够展示能源绩效的改进情况。

标准的有效实施为改进能源绩效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改变组织管理能源的方式。

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通过提高能源绩效和降低相关能源成本,组织可以更具竞争力。

此外,通过实施可以减少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引导各组织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