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魔法变变变》
幼儿园小班魔术变变变教案优质
幼儿园小班魔术变变变教案优质幼儿园小班魔术变变变教案篇一1.愿意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初步感知颜色的变化。
2.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后会变出颜色。
3.通过比照、观察感知两种颜色混合能变出新颜色。
4.开展动手观察力、操作才能,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会变色。
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新颜色。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3个、瓶盖6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图示。
一、导入部分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有颜色吗?轻轻摇一摇水会动。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还会流动。
师:水宝宝可好玩了。
它不但会动,它还想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想玩吗?二、根本部分师:教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在玩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
水宝宝,变变变。
"水宝宝听到这句话才会变色。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自由摇动,使其变色。
(提醒幼儿观察自己的水宝宝是不是透明的)(教师可以用动作提醒幼儿先横着摇动瓶身,瓶宝宝喜欢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师:你发现你的水宝宝都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自由答复)师:哇,水宝宝太厉害了,有的变成了红色,有的变成了蓝色,有的变成了。
师:小朋友们,水宝宝玩累了!我们把瓶子放在地上,让水宝宝休息一会吧!2.水宝宝变色的机密师:你们的水宝宝怎么都变颜色了?肯定有机密,我们快来找找。
(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试验)教师小结:哈哈,其实教师把这个机密放在了瓶盖里。
(同时翻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机密?)原来盖子里的颜料掉进水里水宝宝就变色了,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3.颜色对应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宝宝变色的机密了,如今我们的魔术要晋级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魔术变变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魔术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与魅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奶粉盒、醋、小苏打、目测杯、绒球;2.纸盘、香蕉皮、热水瓶;3.电脑及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介绍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与学生分享一些富有科学性质的有趣现象和活动如“魔术变变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验一:“2B铅笔奇妙转变” 步骤:① 将2B铅笔锋利的末端在纸盘上反复擦涂,以使其产生一层黑色铅粉;② 将纸盘放置在热水瓶中,注入数滴热水,用目测杯观察铅笔末端产生变化。
3.实验二:“酸碱中的化学反应” 步骤:① 先在目测杯中倒入一些醋,再加入小苏打,观察剧烈的气体反应;② 接着把小球绒放入装有醋和小苏打的杯中,观察球绒的变化。
4.实验三:“香蕉皮的种种神奇” 步骤:① 展示香蕉皮擦盘的方式;② 晕切香蕉,并保留少许香蕉皮;③ 将香蕉皮浸泡在水中10分钟左右;④ 将其中的液体提取出来,并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放置了一段时间后的液体颜色和质地的变化。
5.实验四:“升降变变变” 步骤:老师介绍并演示实验,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当前,老师提醒和引导学生。
将两个奶粉盒放在桌面上,其中一个盒子内装有少量醋,用摆在飘动的绒球,让学生根据气球的变化,观察两个奶粉盒中的液体变化。
四、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不充分,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的准备需要相当的细心和细致,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安全和卫生,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教学方式单一,需要及时调整。
因为教学主要围绕实验展开,老师需要不时变换操作方式,或配合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把握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3.学生参与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构建一个良好、积极地氛围。
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的求异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魔术变变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魔术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知道糖、盐等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2.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物体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糖、盐、颜料、小勺子、玻璃杯、搅拌棒。
2.教学课件:溶解现象的图片、动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手中的玻璃杯,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当幼儿回答出是玻璃杯后,继续提问:你们知道玻璃杯里可以放什么吗?(二)实验探究1.实验一:溶解糖(1)将糖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水,用搅拌棒搅拌。
(2)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实验二:溶解盐(1)将盐放入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水,用搅拌棒搅拌。
(2)引导幼儿观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3.实验三:溶解颜料(1)将颜料放入第三个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水,用搅拌棒搅拌。
(2)引导幼儿观察颜料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三)巩固提高1.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吗?2.引导幼儿举例说明,如:咖啡、茶叶、醋等。
3.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糖、盐、颜料等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2.溶解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思考。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溶解现象,并尝试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幼儿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3.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但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4.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但仍有部分幼儿对溶解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
5.课后,我收到了部分家长的好评,认为这节课既有趣又有意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一、教学内容《魔术变变变》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质世界》第三节《物质的变化》。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溶解、凝固、扩散等现象,通过简单有趣的魔术,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奇妙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质的基本变化,如溶解、凝固、扩散等,并能用语言描述变化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观察与描述。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基本变化,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道具、实验器材、幻灯片、板书材料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魔术表演的形式,展示一系列物质变化的奇妙现象,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魔术中的溶解、凝固、扩散等现象进行讲解,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a. 溶解:将糖放入水中,糖消失,水变甜。
b. 凝固:将胶水倒入模具中,晾干后变成固体。
c. 扩散: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红墨水逐渐扩散至整个杯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物质变化过程。
4. 分享与交流(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魔术变变变》2. 内容:a. 物质变化:溶解、凝固、扩散b. 观察与描述:糖溶解、胶水凝固、红墨水扩散c. 实验结果: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魔术表演引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观察不够仔细,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科学小实验,观察并记录物质变化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魔法变变变小班科学教案
魔法变变变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小班教学实验道具:透明玻璃杯、魔术粉末(可溶于水)、水;2. PPT课件展示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透明玻璃杯和魔术粉末,向学生展示道具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特别的魔术,你们猜猜它会是什么呢?”2. 实验步骤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透明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向学生展示透明玻璃杯的特性。
步骤二:将一小勺魔术粉末放入透明玻璃杯中,并向学生展示魔术粉末的颜色和形状。
步骤三:向透明玻璃杯中加入一杯水,让学生观察魔术粉末在水中的变化。
步骤四:搅拌透明玻璃杯中的水和魔术粉末,让学生观察搅拌后的变化。
步骤五:观察搅拌后的透明玻璃杯,回答问题“魔术粉末是怎么消失的?消失到哪里去了?”3. 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老师和助教在旁边协助学生解答问题和提示。
4. 实验结果展示及讨论(1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原因。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魔术粉末会消失?消失到哪里去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提出不同的解释。
老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魔术粉末实际上溶解在水中,使水变得有色。
5. 实验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我们使用了哪些材料?3)魔术粉末为什么会消失?4)实验过程中有哪些观察结果和发现?6. 实验扩展(10分钟)老师可以和学生讨论其他类似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更多的科学现象。
例如,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魔术粉末,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一样。
7. 实验应用(5分钟)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思考实验的应用。
小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
小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小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引言:科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并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
在小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个精彩的小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通过一系列的魔术表演,让孩子们体验科学的神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
一、教案目标:1.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3.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案准备:1. 魔术小道具(比如:纸杯、绳子、纸牌等)。
2. 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比如:磁铁、水杯、气球等)。
3. 教案幻灯片或图片展示。
三、教案步骤:1. 介绍魔术表演:- 魔术是一门奇妙的艺术形式,但背后有科学的支持。
- 魔术师通过一系列技巧和道具,制造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 今天我们将以魔术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原理。
2. 第一个魔术表演:变水成冰- 魔术师倒水进入一个透明的杯子,用手指摩擦杯子外壁。
- 过一会儿,水开始结冰成冰块。
- 请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水能变成冰?3. 进行科学实验:- 给每个孩子一个塑料杯,装满水。
- 给他们一个小冰块,并告诉他们摩擦冰块的方法。
- 让孩子们亲自实验,观察冰块和水杯的变化。
4. 讨论科学原理:- 小班科学教案的关键是引导孩子们思考。
-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找到水变成冰的原理。
- 引导问题:冰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当水分子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形成固体结构,从而变成冰。
- 给出简单的科学原理解释,例如:温度的影响。
5. 第二个魔术表演:变色水杯- 魔术师倒入红色液体,然后转动水杯,液体变为黄色。
- 孩子们尝试,却无法复制这个魔术效果。
- 请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液体会变色?6. 进行科学实验:- 给每个孩子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装红色液体,一个装黄色液体。
- 让孩子们轻轻搅拌两个杯子里的液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2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培养对事物细小变化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操作结果,萌发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魔术的神奇与趣味,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硬币一个、杯子一只、三种不同颜色的皮筋、展板、操作卡等。
2、幼儿有观看魔术表演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以”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
2、纸杯魔术展示。
二、神奇的皮筋魔术,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
1、学习单根皮筋魔术。
(1)引出疑问。
如果我把一根皮筋套在两根手指上,握住拳头,等我再打开时会怎样?(幼儿随意猜测,教师记录)(2)揭晓秘密,引发幼儿思考。
(3)幼儿学习单根皮筋的魔术。
(4)小结:其实魔术里面藏了许多的秘密,魔术师动作比较快,许多魔术里还需要一定科学原理,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了魔术的神奇。
2、探索双根皮筋魔术,掌握双根皮筋的三种变法。
(1)出示双根皮筋,同样握拳引出疑问。
(2)幼儿探索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想法或结果。
(3)通过幼儿的探索学习双根皮筋的前两种变法。
(4)幼儿再次探索,重点学习较难的一种变法。
(5)交流探索结果并小结。
三、结束活动,进一步萌发幼儿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1.小结:原来,魔术也是一种艺术,只不过有些魔术里还藏了一些科学道理,在加上魔术师精彩的表演,就呈现出神秘的效果了。
2.鼓励幼儿将学会的魔术表演给更多人欣赏。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出示一些魔术道具及魔术操作卡,供幼儿探索学习,萌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亲子活动:请家长带孩子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简单的魔术表演。
活动反思:魔术一直是充满着神秘,魔术表演也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娱乐节目,把魔术带入教学中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本次活动从刚开始的魔术表演导入主题,一下子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单根皮筋的探索比较简单,孩子们学习的较快,后面的双根皮筋的探索上让孩子自己发现了两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提供了两种层面的操作展板,让孩子探索操作。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优秀科学教材第三章《奇妙的科学现象》,具体内容为“魔术变变变”。
通过本章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魔术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
2. 能够动手操作简单的科学实验,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魔术背后的科学原理。
重点: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实验,感受科学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色素、白醋、小苏打、气球等)、PPT、板书材料。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每组一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魔术表演,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讨论魔术中的奇妙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瓶子吞鸡蛋”魔术为例,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让孩子们了解大气压的作用。
3. 动手实验(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孩子们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魔术表演:瓶子吞鸡蛋、消失的色素等。
2. 科学原理:大气压、化学反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原理。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魔术,向家人展示并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但在分享环节部分孩子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科学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动手实验的分组与操作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科学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于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中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
中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能够观察、提问、预测、实验和总结。
3.培养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
4.提高合作和沟通能力。
5.培养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小泥块、小盆子、小木棍、小勺子、小塑料袋、透明杯子等材料。
2.带有图案的卡片或纸张。
3.音乐播放器及音乐。
4.实验记录表、绘画纸、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程老师拿着一张带有图案的卡片或纸张,向学生展示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解释:“是的,这是一张卡片。
我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卡片上的图案是固定的,而卡片的形状可以变化。
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让我们的科学课变成魔法变变变的课程!”2.观察实验老师将小泥块放在小盆子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小泥块的颜色、形状、质地等。
然后,老师将小木棍插入小泥块中,学生观察小泥块随着木棍的插入而变化的形状。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泥块可以变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使小泥块变形?”引导学生思考后,可以适时给出答案:“小泥块可以变形是因为它的质地柔软。
我们可以通过插入物体的方式使小泥块变形。
”3.预测实验老师将小塑料袋里装满空气,然后将它封住,并用手握住封口部分。
老师询问学生:“你们觉得如果我用力挤压这个塑料袋,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预测后,老师进行实验,挤压塑料袋。
学生观察到塑料袋的变化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如果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空气会减少,所以塑料袋会变小。
4.实验操作将小木棍插入小泥块中,并观察小泥块随着木棍插入的形状变化。
然后,将小木棍插入小塑料袋中,观察小塑料袋随着木棍插入的形状变化。
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小结与总结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可以通过插入物体的方式使小泥块和小塑料袋变形?”学生可以回答“因为小泥块和小塑料袋都是柔软的,可以随着插入物体的变化而变形。
小班科学《魔法变变变》
小班科学《魔法变变变》
教学目标:
1. 激发小班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小班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学会通过实验改变事物的状态。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食用色素、搅拌棒、勺子、纸巾。
2. 实验步骤:
(1)首先,将一杯清水导入透明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
(2)接着,取几滴食用色素,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色素溶解在水中,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和状态变化。
(3)然后,让幼儿尝试用手去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4)最后,让幼儿用勺子将水从杯中倒入另一个空杯子中,观察水的流动状态和变化。
教学步骤:
1.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步骤,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2.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的操作。
3. 实验结束后,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最后,向幼儿介绍简单的科学原理,如液体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状态变化。
教学反思:
1.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3. 鼓励幼儿继续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注意事项:
1. 实验材料要确保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
2.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幼儿远离水源和火源,以免发生意外。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保持卫生整洁。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及反思《魔术变变变》科学教案:《魔术变变变》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能够运用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和表达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只透明的玻璃杯、一小瓶洗洁精、几滴食用色素、白醋、5ml的小量立方体;2. PowerPoint演示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引入《魔术变变变》的主题,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现象和原理。
Step 2 实验操作(20分钟)1. 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2.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 鼓励学生探究实验结果背后的原理。
Step 3 分享实验结果(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相关知识;3. 教师补充和讲解实验原理。
Step 4 深入学习(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或黑板,讲解实验原理和相关的物质和能量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原理之间的关系;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Step 5 小结反思(10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思维和操作问题;2. 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提高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3. 结合实际生活和其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更多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现象。
Step 6 课堂巩固(5分钟)1. 设计一道小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反思:《魔术变变变》本教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验现象和原理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魔法变变变中班科学教案
魔法变变变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魔法的概念,了解魔法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区别;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物体的变化和转化过程;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魔法道具(魔术帽、魔杖)、各种常见物体(纸巾、水杯、红蓝色小球等)、一些魔术道具(魔术手指簧、魔术纸牌等);2. 实验器材:容器(如玻璃杯、塑料杯等)、水、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带着魔术道具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魔术表演,如变纸牌、变手指簧等,引导学生思考“魔法”是什么,它与现实世界有什么不同。
2. 观察物体的变化(10分钟)教师带着一些常见物体进入教室,比如一张纸巾、一个空水杯和一些红蓝色小球。
教师可以以“魔术的方式”变换物体的形态,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变化的原因,并借助教具进行实际操作。
3. 探索物质的转化(15分钟)教师将水杯里加满水,并在学生面前添加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质的变化。
随后,教师可以借助“魔杖”进行“魔法”,将盐水倒入容器中,让学生观察盐水的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盐水的变化背后的原理,并引导他们揭开“魔法”的秘密。
4.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实验器材(例如:玻璃杯、水和盐)。
学生们可以通过加入盐或者热水来观察水的变化。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记录实验过程,发现规律,并得出结论。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规律,并向学生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师可以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的转化过程,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6.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按照题目要求或者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7. 展示与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进行的实验和发现的规律。
魔法变变变中班数学教案
魔法变变变中班数学教案教案一:魔法数字年龄段:3-4岁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5,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数字的大小及顺序。
3.培养对数字感兴趣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1.卡片:1-5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有5个卡片)。
2.彩色粘纸、彩色铅笔。
3.大型数字图表。
4.玩具动物、果实、蔬菜等。
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出示数字1卡片,介绍数字1的形状,让学生模仿正确书写数字1,并复习数字的发音。
2. 游戏1:魔法数字a.老师出示数字1卡片,找一个学生当“魔法师”,由魔法师将数字1放入魔法帽中。
b.魔法师念咒语:“魔法变变变,数字1变成了什么?”然后从魔法帽中取出一样的玩具动物或水果。
c.学生观察并说出魔法变化的物品是什么。
d.重复以上步骤,引导学生依次完成数字2-5的魔法变化游戏。
3. 游戏2:数字排列a.老师出示大型数字图表,将数字1-5贴在黑板上。
b.学生围着数字图表站成一个小圈,每个学生手持一个数字卡片。
c.老师呼叫数字,学生按顺序排列自己手持的数字,形成数字连线。
d.学生齐声报出数字的顺序。
e.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游戏,互相呼叫数字。
教案二:魔法错位年龄段:4-5岁教学目标:1.加深对数字1-5的理解,能正确书写及认读。
2.培养数字的空间认知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5的卡片(每个数字有5个卡片)。
2.多彩毛线或彩色绳子。
3.小动物模型或形状卡片。
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数字1-5的发音及书写,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重复发音并尝试正确书写。
2. 游戏1:数字串珠a.老师指定一个学生担任“魔法师”,其他学生接受魔法师的指令。
b.魔法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数字卡片,并要求学生按照数字的大小顺序将卡片串起来,形成一条数字串珠。
c.学生完成后,魔法师检查串珠的正确性。
d.魔法师宣布错位魔法:“魔法变变变,数字串珠错乱了!”e.学生们互相交换数字卡片,重新进行数字串珠的排列。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魔术变变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魔术变变变》教案:课程名称:科学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魔术表演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了解简单的化学变化和物质颜色变化的原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及流程:一、引入(5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段魔术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魔术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魔术的看法和感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探究(15分钟)1.向学生介绍魔术变化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即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引起观众的困惑。
2.向学生展示两种溶液A和B,其中溶液A是透明的,溶液B是蓝色的,让学生猜测魔术的原理。
3.让学生分析溶液的成分并进行推理,引导学生发现溶液中的其中一种物质会引起颜色变化。
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溶液A和B混合在一起,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确认溶液若饱和可以实现魔术表演的效果。
三、展示(10分钟)1.与学生一起准备好魔术表演所需材料。
2.向学生演示魔术表演《魔术变变变》,并对表演过程进行解释。
四、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对魔术表演进行分析,了解魔术的原理和过程。
2.让学生讨论科学实验和魔术表演的异同点。
3.让学生思考其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魔术效果。
五、总结(5分钟)1.回顾魔术表演的过程和原理。
2.鼓励学生对科学实验和魔术表演保持兴趣,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学生对魔术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科学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引入环节我们选择了展示魔术表演的视频,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探究环节,我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观察了溶液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溶液中的其中一种物质会引起颜色变化,从而推理出魔术的原理。
在展示环节,我们向学生演示了魔术表演《魔术变变变》,并解释了表演的过程和原理,学生对魔术表演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在讨论环节,我们引导学生对表演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思考其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魔术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案《魔法变变变》
教案《魔法变变变》第一篇:教案《魔法变变变》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活动目标: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用到瓶子。
2.师出示瓶子,观察里面的水是清澈的,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
(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没有变色,原因是没有用到魔法布。
5.用魔法布再变一次,水变颜色了,魔法成功了。
提问老师在变的时候都用了什么动作?(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
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
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
(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
(提出拿瓶子的要求)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索,幼儿们能够培养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设计了一堂小班科学课程,通过魔法变化的形式来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目标:1. 鼓励幼儿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倡导分享和互助。
二、准备:1. 魔术道具:颜料、瓶子、纸巾、杯子、水、小球等。
2. 实验辅助物品:玻璃杯、塑料杯、魔术棒、放大镜等。
3. PPT和图表:用来辅助解释实验过程和原理。
三、活动流程:1. 引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问题导入: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魔法呢?魔法师可以变出很多神奇的东西,比如说,把一杯红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
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也能变出这样的魔法,会是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提出疑问和想法,激发他们对魔法和科学的兴趣。
2. 实验一:“颜色变变变”- 材料准备:两个透明杯子、红色和蓝色的颜料、水。
- 实验步骤:1)在一个透明杯子里加入红色颜料,另一个杯子里加入蓝色颜料。
2)将颜料充分溶解在水中。
3)将两个颜色的水慢慢倒入第三个杯子中。
- 实验结果:观察第三个杯子中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幼儿们会发现水变成了紫色。
3. 实验二:“奇妙变变变的杯子”- 材料准备:一个已经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一个纸巾。
- 实验步骤:1)将纸巾折叠成长方形。
2)将折叠好的纸巾放在透明杯子上方,盖住杯口。
3)将手掌轻轻按在纸巾上,然后迅速拿开。
- 实验结果:观察透明杯子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们会发现纸巾上方的空气压力使得水不会从杯子中流出。
4. 实验三:“魔术颜料变小球”- 材料准备:一个杯子、水、一个小球。
- 实验步骤:1)将小球放入杯子中。
2)慢慢将杯子倒置,让小球悬浮在水中。
- 实验结果:观察小球在水中的位置和状态。
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PPT
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PPT教案标题:科学教案魔法变变变PPT教案目标:1. 通过魔术变变变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2.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如物质的变化、能量转化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魔术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制作PPT展示魔术变变变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原理,如物质的变化、能量转化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魔术的原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制作PPT展示魔术变变变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准备:1. 魔术变变变的道具和材料,如颜料、水杯、纸巾等。
2. PPT制作软件和投影设备。
3. 学生分组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有趣的魔术表演视频,并引发学生对魔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魔术是如何实现的?与科学有什么关系?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魔术变变变的道具或材料。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道具或材料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例如,颜料在水中的溶解、纸巾吸水等。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
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和能量转化的原理。
2. 提问:你们认为魔术变变变的原理是什么?展示(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总结,制作PPT展示魔术变变变的过程和原理。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邀请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
拓展(5分钟)1. 鼓励学生思考其他与科学相关的魔术,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2. 提供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魔术变变变的道具或材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并制作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PPT展示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认知绘本魔法变变变公开课教案
认知绘本魔法变变变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认知绘本魔法变变变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认知绘本的概念,并知道它如何帮助提高阅读理解和认知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魔法变变变公开课,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增强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认知绘本《魔法变变变》的副本。
2. 一些魔法变变变相关的图片和道具。
3. 幻灯片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4. 学生的绘本和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在白板上展示《魔法变变变》的封面,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想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认知绘本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理解和认知能力。
主体:1. 介绍认知绘本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它们能够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情节、角色和情感。
2. 分发《魔法变变变》的副本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这本绘本,并观察其中的图像和文字。
3. 引导学生讨论《魔法变变变》中的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和故事的主题。
4.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一些来自《魔法变变变》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和解释这些图片中的内容。
5.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故事的作者,他们会如何改变故事情节和结局。
6.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与他人合作创造新的故事情节。
活动:1. 给学生一些魔法变变变相关的图片和道具,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并利用这些道具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他们自己创造的故事情节。
3. 鼓励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增强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总结:1. 回顾整个公开课的内容,强调认知绘本的重要性和它们对阅读理解和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认知绘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3. 提供一些额外的绘本资源,供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探索。
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认知绘本和魔法变变变公开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魔法变变变教案
魔法变变变教案教案标题:魔法变变变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魔法变变变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解释魔法变变变的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够应用魔法变变变的原理进行实践操作。
3. 学生能够合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魔法变变变作品。
教学准备:1. 魔法变变变的道具和材料(如纸牌、硬币、魔术棒等)。
2. 课堂展示用的白板或投影仪。
3. 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手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些简单的魔术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思考魔术的原理,魔术师如何让事物变化。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魔法变变变的概念和原理。
2. 分发魔法变变变的道具和材料。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例如使用纸牌进行变化。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魔法变变变的道具进行实践。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尝试不同的变化方式。
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和探索。
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魔法变变变作品。
2. 引导学生总结魔法变变变的原理和过程。
3.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他们学到的魔法变变变技巧。
2. 邀请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魔术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魔法变变变作品。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创造性、合作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教案特色:1. 引入环节利用魔术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合作和创造性尝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应用所学知识,扩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祝您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用到瓶子。
2.师出示瓶子,观察里面的水是清澈的,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
(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没有变色,原因是没有用到魔法布。
5. 用魔法布再变一次,水变颜色了,魔法成功了。
提问老师在变的时候都用了什么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
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
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
(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
(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
(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
(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
”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结束活动。